廈門盆栽組
⑴ 廈門大致有哪些習俗和風俗。
正月初三忌拜年 廈門傳統習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門拜年,要在家裡祭祀亡靈。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麼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於過年而疏於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吊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天公生」 以前,在農歷正月初九那天,廈門的家家戶戶會燒香掛燈、設案擺供,誠心虔意地敬「天公」。天公誕生是子虛烏有的,但這個節日的形成卻有一段有趣的故事。300多年前,清軍進攻閩南,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鄭成功放棄金、廈兩島,退守台灣。傳說那年十二月,清政府下了兩道命令:一道是全國老百姓在正月初一要家家戶戶點燈結綵。一道是「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剃頭令」,要老百姓改變留全發的習慣。當時,全國的老百姓都不願意改變留全發習慣,認為剪頭發是叛國不孝的表現。於是,一場反剃發的斗爭迅速展開,由於人民的極力反對,正月初一點燈結綵的命令沒人執行,清政府只好在正月初八宣布取消「剃頭令」。 廈門和鄰近各縣的老百姓聽到這一消息,非常高興,不約而同地在正月初九殺豬宰羊,點燈結綵,燒香放炮,慶祝反「剃頭令」斗爭的勝利。清朝官員知道後,便查問什麼節日,於是人們巧妙地瞞騙他們,說這是天公生日。以後年年慶祝,連閩南的官府也不例外,於是正月初九便成為「天公生」。 「三月三」敬祖節 廈門人每逢農歷三月初三,有敬祖舊俗,叫做「三、三節」,也叫做「三日節」。「三月三」的由來和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光輝業績,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種傳說是:鄭成功據守廈門、金門根據地抗清,為實現「反清復明」的願望,同仇敵愾,矢志不移,連聽到一個「清」字,都感到逆耳。當時有人把「喝茶」說為「喝清茶」,他聽了很氣惱,立即予以訓斥糾正。特別對於「清明節」,把「清」字壓在「明」字上頭,更使他惱火,因此他下令所在地人民不要在「清明節」掃墓,而改在「三月三」敬祖。 另一種傳說是:清兵屢次被鄭成功軍隊擊敗後,懷恨在心,後來鄭成功移兵驅逐荷蘭,收復台灣,清軍乘機入侵廈門、金門,毀城拆屋,燒殺*掠,造成「嘉禾斷人種」的慘劇。廈門、金門的倖存者直到三月初三才陸續回島,無法弄清死去親人被害的忌日,因而在三月初三日,共同祭祀,長久以來成為風俗。 復明糕 廈門的民間飲食風俗中,也流傳著許多關於反抗壓迫的故事,「復明糕」即一例。相傳,清初同安城被攻破,百姓奮起反抗,與清兵展開靈活的游擊戰。城關一家糕點鋪子,是抗清秘密組織的聯絡點,每次行動前,店主就特製一種米糕,裡面藏有紙條,寫清楚聯合行動時間、地點、暗號,當時人稱為「復明糕」。為了防止泄露秘密,這種糕點不賣給幼小兒童,同安百姓中有句俗話就是「放牛娃與撿豬糞小孩甭吃復明糕」。 「復明糕」用米粉和白糖蒸制而成,後來加入茯苓粉,因此用諧音而獲得「茯苓糕」的名稱。
⑵ 盆景的大師
韓學年,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廣東省佛山市順德人。築《緣園》、《品松丘》作培育交流園地。受地方盆景氛圍影響,自幼已對盆景產生興趣,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動手參與種植,以自娛自樂、增加生活情趣為目的,盆景創作喜歡自己動手,想弄些有點個性的東西。不拘題材,叢林、附石、樹樁、素仁格等都玩弄下,但對山松情迷些。
跨十年先後做的兩個附牆式榕樹盆景《生存》、《適者》,表達了嶺南地方多見的榕樹飛榕的頑強生長狀態,構思造型都表達出自己的個性。二十多年山松盆景的培育,選材不拘一格,形態多樣,具較明顯的個性,近兩三年投稿《花木盆景》雜志數編山松盆景內容的稿件,把自己對山松盆景的過程心得體會作了表述。 鄭永泰,1940年生於廣東省汕頭市,自幼愛好頗多,特別喜歡花卉盆景。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運輸經營管理工作。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幾乎將所有業余時間全部用於盆景栽培、創作和研究工作,對境內外諸多不同風格的盆景作品進行過認真的考察和學習。在堅持嶺南盆景蓄枝截干製作技藝的前提下,博取眾長,認真實踐,逐步形成了技法嚴謹細膩,講求內結構線條美,造型清新秀美、自然野趣的個人風格。2000年創建欣園盆景園。現擔任廣東清遠盆景協會會長。
在創作理念上,不偏樹種貴賤,不受流派局限,追求意境,精益求精。無論松樹類、雜木類、山水類盆景製作都有較深的體會和扎實的基本功。特別對馬尾松盆景的創作,經多年探索研究,總結出一套逼芽控針的製作方法,有獨到之處。在專業刊物上發表了相當數量有特色的盆景作品和相關理論文章。 應國平,1946年出生。1963年參加工作,從事竹木製品生產及竹木工藝雕刻等工作,歷時40餘年。1980年起創辦私營企業,現為寧波市應氏竹木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應國平從60年代起由喜愛到收藏歷代名家書畫、古董,逐漸提高藝術修養,文化底蘊和鑒賞能力。同時開始養護製作盆景,尤以柏樹盆景見長,他善於把古代書畫和雕刻技藝,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到盆景製作中去,他的作品具有中國畫風特色。70年代後期應國平開始建立盆景基地,以後又發展建立應氏盆景園藝場,收藏各種規格質量上乘的柏樹樁素材,盆景園規模:佔地20餘畝,有柏樹樁素材1000餘棵,各種規格的柏樹盆景200餘盆,其他松樹盆景80餘盆,雜木盆景60餘盆。 魏積泉,男,1952年生;1976年畢業於集美航海專科學院;現為廈門裕盛船舶修理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理事;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付會長;世界盆景石文化協會付會長;廈門市盆景雅石研究會會長;中國傑出盆景藝術家。
魏積泉先生從1980年開始愛好盆景藝術,從1990年開始賞石收藏,投入大量資金收藏、創作盆景、賞石作品,現有盆景精品100多盆、賞石精品60餘件,其藏品經常在各類書刊發表。並積極參與各項盆景、賞石界活動,即陶冶情操、豐富精神文明生活、又推動中國盆景事業發展,成為發展中國盆景事業的新生力量;其創作的作品,樹種選材廣泛、作品靈巧明朗、技法細膩、構圖生動,既有蒼勁雄奇的力作,也有瀟灑靈秀的精品,充分展示其豐富濃厚的功底;其培養出的盆景,一枝一托均可入畫;其作品表現形式多樣,構圖清新自然,景觀動靜相宜,洋溢著強烈的時代感。所收藏的各類賞石,品種多樣,形、質、色具佳,多為精品。有不少賞石藏品曾在省、市和全國展覽中榮獲大獎。給盆景界、賞石界的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賀淦蓀
1924年生,湖北省武漢市人,美術副教授,擅書畫、工藝美術和藝術理論。現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湖北省花木盆景協會副理事長、武漢市花卉盆景協會副理事長、《花木盆景》雜志名譽主編等職。
賀淦蓀先生從事盆景藝術活動50餘年。對於山石盆景、樹木盆景、樹石盆景和盆藝理論以及盆藝教育諸方面,均有所發展和創新。
在理論上,提出「要以文藝思想、藝術辯證法和美學指導盆景造型」等系列理論;著有《論盆景藝術造型》、《論動勢盆景》、《論樹石盆景》等系列專著,並在專業報刊發表大量文章。先後任《中國盆景》、《中國盆景名作選》、《中國盆景藝術大觀》、《中國盆景學術論文集》編委,並被指定撰寫《中國農業網路全書》園藝部分有關文章。1984年參與創辦《花木盆景》雜志至今。
在造型上,創立「動勢盆景」(系列)藝術風格,創作出大量動勢盆景系列作品,得到海內外盆藝界的認可和贊同。代表作有《群峰競秀》、《秋思》、《風在吼》、《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均獲全國最高獎(其中《風在吼》獲海峽兩岸盆景展金獎、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金獎),並分別載入《亞太展》專輯和《世界盆栽》。其盆景藝術特色是:廣學博採,有所取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被譽為是「激情與理念合壁,民族與時代並重」的現代中國盆景。新作《海風吹拂五千年》博得國際盆景界好評,被譽為「最具真實感、時代感和親切感」的作品。
多次參與組織和主持全國性盆景展、根藝展、學術討論會和盆景研究班、培訓班教學活動。先後任全國盆景展、全國根藝展專家評委,並任「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評委,以及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職。為全國盆景事業培養大量盆藝人才。
1994年5月,被建設部城建司、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聯合授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⑶ 廈門的旅遊景點
廈門風景名勝
廈門是中國著名的港口風景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旅遊景點豐富,氣候宜人,交通通信便捷,旅遊設施完善。國際旅遊業也日益發展,1998年,,,,。
廈門日光岩
日光岩俗稱「晃岩」位於鼓浪嶼中部偏南的龍頭山頂端,海拔92.68米,為鼓浪嶼最高峰。岩頂築有圓台,站立峰巔,憑欄遠眺,廈鼓風光盡收眼底,山中峰腰怪石嶙峋?在疏疏落落的樹林中,「蓮花庵」「古避署洞」「龍頭山遺址」「水操台」「鄭成功紀念館」等建築,石洞、古城和歷代摩崖石刻隱約可見,身臨其間,思古撫今,會令人感慨萬千。從島上渡輪碼頭下船步行十幾分鍾就可以直接到達。
從石巷上進,便是龍頭山寨。岩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蓬開鑿的。前十九路軍軍長蔡延鍇將軍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絕:「心存只手補天工,八閩兵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岩下憶英雄。」對鄭成功贊美有加。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絕:「叱吒天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雲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觥觥不可淘。」這是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寫的,一股奮發之情催人向頂峰奔去。
日光岩下有一石洞,是由巨石架起的通風口,稱「古避暑洞」洞內涼爽異常,為旅遊的人拂去疲勞的汗珠。
在「古避暑洞」背後刻著一首詩,「日光岩,石磊磊,環海梯天成玉壘,上有浩浩之天風,下有泱泱之大海。」出自於蔣鼎文之筆,蔣鼎文是蔣介石的同鄉,他在「解決」十九路軍發動的「閩變」以後,躊躅滿志,心情極好,才寫下這篇頗有點文採的銘文。
有人說「游廈門不游鼓浪嶼就不算來廈門」,正確的說法應是:游廈門不登日光岩就不算來廈門。天風台,天風颯颯,海濤滾滾,群山倒影,巨輪列陣,舉目四顧,一覽無余,盡抱懷中。此情此景,誰不心潮澎湃,豪情激越!
從日光岩往下看,鼓浪嶼像一艘綵船,停泊於萬頃碧波之中,時浮時沉,波光閃爍;是不是像一座盆景,放在翡翠盤里,錯落有致,玩賞不盡;是不是像一個睡美人,仰卧於輕霧帳里,風姿綽約,風情萬種。
鼓浪嶼
在廈門西面,隔海約700米處有一個美麗的小島,這就是有海上花園之稱的鼓浪嶼。在我國漫長的海岸線上有無數近海小島,但只有鼓浪嶼榮獲海上花園的稱號。
處處似花園,觸目皆佳景
。步行一個多小時就可以繞島一圈。在這個小島上,濃蔭覆蓋,花香撲鼻,可以說是處處似公園,觸目皆佳景。從廈門搭乘渡輪,不到5分鍾,便可到達這座海上花園。島上的碼頭建築,造型像一座鋼琴。這是一個很有想像力的優美構思。在這座小島上,是不許車馬通行的,因此聽不到車馬喧囂,但卻隨時可以聽到悠揚的琴聲。島上很多住戶都有鋼琴,悅耳的琴聲更加強了這個島的魅力。因此,鼓浪嶼又被稱人譽稱為「音樂之島」。小島碼頭建築的造型,就是向人們展示這個島的一個特色。
主要勝景日光岩
島上最重要的勝景是日光岩。島上的龍頭山,岩峰怪異,在高處為日光岩。山頂上有兩塊巨大的岩石,一高一低,高的一塊直立,低的一塊橫陳,稱為駱駝峰,在很遠處就可以看到,成為鼓浪嶼的標志。龍頭山上,在林木之間,有許多巨石,石上往往有題刻。上龍頭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特大的岩石,橫刻「天風海濤」四個大字,下面並兩行大字「鼓浪洞天」、「鷺江第一」。有題刻的地方,也就是山上的景點。日光岩下,有一座紅磚大樓,這就是「鄭成功紀念館」,館內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雕塑、模型300餘件,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鄭成功的生平事跡。遊人們懷著對這位民族英雄崇的心情前來參觀、瞻仰。
鼓浪嶼觀日處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地方就在這座日光岩上。清晨,一輪紅日跳出海面,頓時萬道霞光,海水被染成了胭脂色,飄浮在霧氣中的海島變成了紫色,整個東方水天相連,一片彩虹。
園建海上、海在園中的菽庄花園
在鼓浪嶼的西南隅,有一個別具一格的園林建築——菽庄花園。這個園林佔地不滿十畝,但是,它傍山臨海,園建海上,海在園中,以園飾海,以海拓園,渾然一體,遊人感到這個園林規模不小。園的主人名林叔臧,他於1913年在這里建園時,有意模仿《紅樓夢》大觀園中賈寶玉居住的怡紅院,把全園分為藏海園及補山園兩部分,各造五景。從園門進去,一堵黃牆擋住了遊人視線。視野所及是一個小小的庭院,院內用盆花布置了一個花壇。只有當你從右邊的眉壽堂或左邊的拱門走出去,遼闊的大海突然展現在你的面前。這就是「藏海園」的意境,也就是讓大海欲露先藏。這是我國園林建築常用的手法。
鼓浪嶼沒有大馬路,只有依山而築的柏沒路或石板小道,潔凈如洗。小道兩旁是綠樹、花叢和各式建築的樓房。有的在榕樹要三個人才能合抱,米蘭長得比人還高,四季花開不落,幽靜美麗的環境,使遊人感到賞心悅目。
在海岸邊,還有一片片金光閃閃的沙灘,盛夏時節,穿著各式游泳衣褲的男女青年在這里追波逐浪,嬉笑玩耍。鼓浪嶼,無論是它的優越的自然條件,還是人們對它的裝飾、打扮,它都無愧於「海上花園」這個稱號。
廈門萬石植物園
廈門市園林植物園,位於廈門市區中山公園東南方,獅山、五老峰北面。建於1960年,全園喬灌木約180萬株,這里有著名的熱帶、亞熱帶植物園的各個園區,有萬石山上山巒疊嶂的各類岩景,面積26平方公里,,,。植物園的各個園區,環繞在萬石湖周邊,它是以中國式的園林布局裝飾,主要園區有:松杉園、竹徑、薔薇園、新碑林、小桃源、棕櫚島、百花廳、南洋杉草坪、引種馴化區、仙人掌區、玫瑰園、龍眼荔枝園、葯用植物區、蘭花圃等29個專類植物區,且園內有水,並飾以樓、台、亭、閣及現代化娛樂、體訓設施,是一個風景秀麗、花草芬香的游覽娛樂園區。
松 杉 園 位於萬石湖西邊,園內有小池一口,池邊有松鶴亭,亭的對面有一塊岩石刻著"松鶴園"三字,池中有五隻模擬白鶴,有的展翅欲飛,有的停立水中觀望,有的覓食池中,有的休息,各種形態都很逼真。園內種植的松、杉、柏、檜等七八十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古代孑遺植物--水杉、銀杏,這是200萬年前冰川年代遺留下來的稀貴的樹種,被人們稱為"活化石"。此外,還有世界四大觀賞樹,即中國金錢松、日本金松、南洋杉、義大利柱柏。這幾種樹,樹姿優美,百看不厭,被稱為風景樹。松杉園後面還有前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贈送的"世界爺"--紅杉以及智利南洋杉等。
此外,在美麗的蓮花池中生長著植物界奇物"王蓮",葉面直徑2米。更奇特的是葉邊緣上卷20公分,可負重70多公斤,男孩女娃可坐在葉面上,煞是好看。
棕 櫚 園 位在萬石湖上方,因種棕櫚而命名,也稱棕櫚島。此處有六七十種外來喬木。其中有"林中美人"檸檬桉、魚尾葵、蒲葵、義大利棕、西印度箬棕、大王椰子、"世界油王"油棕、印尼糖棕等,這些棕櫚,不僅美化環境,供人觀賞,而且其中不少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標 本 樓 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一年四季花期常在。春有杜鵑、三色槿;夏有鳳仙、荷花;秋有桂花、菊花;冬有臘梅、一品紅等。觀花的有月桂、萬壽菊;觀葉的有文竹、變葉木;觀莖的有佛肚竹、竹節蓼;觀果的有佛手、四季桔;觀芽的有銀柳等。此外,還有世界十大名花:即"花魁"的梅花、"花中之王"的牡丹、"花中皇後"月桂、"高風亮節"的菊花、"花中君子"蘭花、"花中西施"的杜鵑、"花中珍品"茶花、"水中芙蓉"荷花、"凌波仙子"水仙花以及芍葯、廈門市花三角梅(紅、橙、白、紫均有)。還有世界名花,如非洲的雞冠花、長壽花、天竺葵,美洲的長春花、月下香、竹節海棠、歐洲金魚草、南洋白紙扇、狗尾紅等。在標本樓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盆古榔榆盆景,樹齡300多年,造型優美,已製成盆景郵票,1972年,曾送北京參加全國盆景展覽。
百花廳 建於1979年,作為名花展覽館,連同溫室,苗圃等引種馴化區,形成植物園里一組新的建築群,一處獨具風格的游覽點。
百花廳面積1000多平方米,共有五個展覽廳,還有迴廊、曲橋、水榭串連其間,環繞著面積1100平方米橢園形荷花池。
百花廳除展出珍貴百花之外,還展覽以植物園為主題的幾百幅書法繪畫作品,還有眾多名人的題詞詩聯,故百花廳也是一個藝術廳,讓遊人欣賞動、靜的藝術。
多肉植物園圃 在紫雲岩左上側,為巨型透明螺殼,有盆栽仙人球掌、仙人柱、仙人球、仙人鞭等,其中最突出的是"金球刺魚虎"仙人球,生長30多年,直徑90多公分,是"仙人球之王"。仙人柱高達3米,算是罕見的一種。據說,廈門仙人掌科植物有500多種,名列全國第一,仙人掌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葯用價值、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它是研究植物分類學和植物進化的重要標本。
廈門-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座落在廈門島南端胡里山海濱,建於光緒二十年(1894 年),有100多年慘淡興衰的歷史。炮台台基是用烏樟樹汁和糯米、紅糖、石灰、砂土攪拌而成,十分堅韌。整座炮台由兵營、隧道、指揮樓、觀哨台、彈葯庫、護城壕等組成,用花崗岩石砌成的長方形城堡,。歷史上曾經是廈門人民抗擊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古戰場。炮台分東西兩座,有兩門主炮(現僅存一炮),從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購進。,重50噸。炮口內徑280毫米,有效射程米。炮台還陳列從廈門海域和基建工地出土的50幾門鑄於明清的鐵炮。東西兩炮座之間有隧道相通,隧道出口處有兵營。外有護城壕,內有巡邏道,為海防要塞。
986年炮台前沿建了"望歸台"、"盼歸台",遊客可通過望遠鏡遼望金門所轄的大擔島和二擔島。
胡里山炮台是全國重點文物單位,2000年8月,又列入《2000大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
近年,炮台院內進行整理,新建了大型壁雕《民族魂》,表現從刀槍入庫到震威奮武、抗擊強敵的歷程,意境深遂。壁雕左側,新設了"戎泉",頗為新穎。
壁雕後面的小園林,綠草如茵,有許多雕塑小品和金虎仙人球,高處建一休閑觀景亭,和諧自然。小園林北部開辟"月光岩"景點,增設"龍泉瀑布"、"一線天"和"胡里山炮台詩壁"。
榮光寶藏博物院
博物院設在胡里山炮台原兵營,是胡里山炮台管理處與新加坡億兆寶石私人有限公司聯合創辦的文化展覽機構。博物院全部展品均由新加坡收藏家張榮光先生提供的。
博物院分"世界奇石陳列館"、"世界古代戰炮陳列館"、"世界古代寶劍陳列館"、"世界古代火槍陳列館"、"古樹化石展示"等五個部分。展品有13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炮銃、槍枝、名貴寶劍和武士甲盾455件及色澤鮮艷、紋理清晰、形象逼真的有山川河海、飛禽走獸、花木蟲鳥等各種自然景觀形象的天然奇石3850件。
"世界奇石陳列館"分人物系列、山水系列、松竹梅系列、文字系列、動物系列、寶石系列等,其中鎮院之寶"黃河之水天上來",來自緬甸,,畫面上有一條自東北到西南的節理紋脈,似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它的南面又有一條三折寬大的河谷地,谷地中小斑點點,似是千帆競發,兩岸間又有許多重疊的矗峙高山,真像三峽影像。
在奇石二館中,有一塊"三層肉"條石,掛在鐵鉤上,酷似一塊三層豬肉,由皮、肥肉、瘦肉、軟骨等部分組成,簡直能以假亂真。
其他如人物系列中的伊甸園、山水系列中的富士山、銀河;松竹梅系列中的雙面竹、凌空竹等,動物系列中的蒼鷹、雙雁,寶石系列中的蟠桃會、繁花似錦等。還有寶刀寶劍系列中的約旦國王黃金佩劍等,不勝枚舉,真令人拍案叫絕,以致使人產生可能有"後天加工"之嫌,但最好親身一看。
⑷ 人生苦短,多開fun car -- 碧玉灰 18 Cooper S 賽車手
在Mini論壇潛水了大半年,一轉眼小灰灰在手上奔跑了10個月7000km,自己卻早忘了提車時說的,要留點紀念的flag哈哈~刷著論壇,看著小明明明明er兄的帖子--「嘴上說買給老婆開,實則自己亂嗨的碧玉灰coopers用車感受」,覺得自己簡直就是異曲同工,而且車款車色也一模一樣。一激靈,趁春節假期,把這flag給完成吧。小灰灰的出現,得從基友結婚接親說起。
年輕人嘛,都喜歡整點(Yao)花(E)樣(Zi)~基友大婚,想給心愛的姑娘一個難忘的體驗。張口就要一溜Mini的接親車隊:「5台,顏色還得不重樣。」奈何感情實在好,另一基友一番電話,給安排妥了。恭候大喜日子到來的幾天,哥幾個琢磨,這幾台車會不會都是1.6Na的R56呢,會不會碰巧有增壓的CooperS呢?還真巧了,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現在回想起來,能擁有這台車蠻不可思議的。與其說我選擇了他,不如說他帶領我來到他身邊。在未來,也許會把他往盆栽組的方向進化,BBSRG-R+KWV1如何~最後,祝堅持看到結尾的朋友們,新年快樂,闔家安康。也希望武漢加油,祖國能行!
⑸ 自然風光和旅遊名勝到底有什麼區別 廈門的風土人情怎麼樣
自然風光是指先天形成的自然景觀,旅遊名勝指的是後天開發出來的人工建築或是在原有景觀基礎上進行開發,形成一處供遊人參觀的景緻。兩者區別是一個是先天一個是後天,一個是天然美女一個是開刀做出來的美女。
廈門的風土人情:
傳統習俗
中華民族崇尚紅色,廈門人也一樣以紅色象徵幸福、吉祥。門聯、請帖都用紅紙;饋贈禮品也要在包裝紙上放張紅紙條;迎娶的車輛,要掛紅綵帶;喜幛、壽屏要用紅綢緞製作。喪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樓房的,還要在大門口掛塊紅布。而黑、白、藍等色調,則被視作端重、衰思的象徵。
栽種花草,是廈門人的一種愛好。不但自家有盆栽,還喜歡到市面買各種鮮花用清水養起來擺放客廳、卧室。人們還常用新鮮花卉編扎花籃、花屏和龍、鳳、燈等造型,用作喜慶場面的陳設。
民間的一些忌諱和應注意的禮節性習俗有:
以中指指人,被看作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用掃帚打人,挨打者被認為受到最大的侮辱;
客人在座是掃地,被人認為是逐客,有失禮儀;
婚慶筵席上,客人不慎打破碗碟湯匙等餐具最為犯忌,被視為不吉祥的徵兆;
與親友進餐時,筷子不要插在飯上,因祭祀時往往在飯上插香。這是對人的不敬;
招待客人時,最忌諱擺六盤菜,因為依清朝舊例,死囚臨刑前才食以六盤菜餚;
在嬰兒面前不要談猴,認為談猴會招致嬰兒多病難養;也不要誇嬰兒肥胖,要說「好看」、「好養」。
以上忌諱,有些至今還在沿用,但多數已不再拘泥了。
節慶活動
廈門同全國各漢族地區一樣,很注重民間傳統節慶。
春節 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節前,家家戶戶貼春聯。除夕夜,合家圍爐(火鍋)吃年飯。有的通宵不眠,名為「守歲」。長輩把紅包賞給未成年的孩童,名為「壓歲錢」。初一凌晨,點燃爆竹「開正」。人們換上新裝到族人親戚家按輩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賀新喜。客人來家,應款待甜茶、糖果、蜜餞;來客帶有孩童,則送給禮柑、瓜果。初三這天,被作為新喪之家的消愁日,一般不串門和外出賀年。
元霄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廈門稱為「上元」或「燈節」。當天夜裡,父母往往帶著孩子提燈上街觀景。近年來在中山公園舉行「鷺島燈會」已成慣例,民間還經常有耍龍燈、舞獅等活動。
清明節 人們要依俗掃墓和祭祀祖先。以前掃墓都是獻冥紙,現在逐漸以花圈或花束代之。清明節前後十日,公墓、骨灰室都開放供民眾祭奠。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日,廈門俗稱「五日節」。以往家家門口要插艾蒲、家中灑雄黃酒、給小孩佩帶香袋,用以驅邪,現已少見。但人們還習慣在這一天翻曬衣物、做大掃除,並保留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集美龍舟是歷年組織龍舟競賽的場所,屆時熱鬧非凡。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人們合家團聚或倍加思念遠方親友的日子。在中秋節,廈門人除了賞月、吃中秋月餅外,還有一種自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台灣時候流傳下 來的「玩會餅搏狀元」的民俗活動,極具特色,充滿樂趣。中秋會餅每盒63塊餅,大小不同,共分為6種,分別代表古代科舉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在「搏狀元」活動中俗稱狀元、對堂、三紅、四進、二舉、一秀)。每人輪流將6個骰子擲入碗中,根據投入碗里的骰子的點數領餅,以最終奪得「狀元」為幸運。三百多年來,這種充滿樂趣的活動一直在廈門民間流傳。也有人邀集親友到虎溪岩一帶賞月吃餅。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民間喜登山郊遊。
冬至節 家家戶戶祭祖吃湯圓。
民情風俗
在廈門,結婚、壽辰、生兒育女等喜慶,統稱「紅事」;而喪葬則稱為「白事」。
結婚 成年男女結婚,以往禮節甚繁,現已大為簡化。一般市民仍照舊俗擇定佳期,由雙方長輩主辦婚事。佳期前一天,女方將「嫁妝」送達男方,布置好洞房;佳期當天凌晨,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晚上再設宴請客。席散以後,賓客朋友不論輩份大小,都可前往「鬧洞房」。婚後三天,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娘家則備酒筵接待,女方親友應邀作陪,以示慶賀。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年男女結婚已不按這一套,而時興旅遊結婚或新婚舞會。
生日壽辰 廈門人做生日以少年16歲和老人50歲、60歲大壽為重。少年男女,年滿16歲,被看作長大成人。族人親戚要送活雞、線面、衣料等禮物去慶賀。當事人父母則設筵回禮。老人壽辰,尢其父親60花甲、母親50壽辰,已成家的兒女要備好豬腿、壽面、美酒、雞蛋等四色禮物奉獻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的人家還設筵款待親友。
生兒育女 民間視為一大喜事。兒女出生滿三日,叫「三朝」,夫家要備好「油飯」派人送到娘家報喜。滿一個月,再以「油飯」分送親友和鄰居,稱為「彌月」。隨後4個月、周歲,也要熱鬧一番。
喪葬 以往也講排場,現在廢土葬為火葬,諸事皆由殯葬管理所料理,喪家稱便。
文化藝術
廈門有歌仔戲、高甲戲、南樂、歌舞等四個專業文藝團體,還有星海合唱團、少年兒童藝術劇團、台灣同胞文藝隊等許多業余文藝組織。
歌仔戲 (又名鄉劇)是閩南地方代表性劇種。1662年大批閩南人隨同民族英雄鄭成功移居台灣,帶去了「龍溪錦歌」、「安溪採茶」和「同安車鼓」等民間音樂藝術,出現了「歌仔館」。明末清初,受梨園戲、高甲戲和京劇等劇種影響,逐漸形成獨特的表演藝術「歌仔戲」,先在台灣流行,1928年後傳回閩南,經民間藝人的改革創新,再取名「鄉劇」。這種戲曲唱詞通俗朴實,唱腔活潑動聽,深受群眾喜愛。廈門歌仔戲劇團的名劇《梁山伯與祝英台》被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曾由香港長城電影製片廠攝製成影片發行東南亞,其它劇目如《火燒樓》、《五女拜壽》、《殺豬狀元》、《啞女告狀》、《白蛇傳》、《真假太子》等也已製成電視戲曲片。
高甲戲 源於泉州農村一帶。相傳在明末清初,泉州府沿海漁村,每逢迎神賽會,人們以舞獅隊的武打為基礎,配以「水滸」故事,,表演「宋江戲」。接著吸收了梨園戲、傀儡戲、布袋戲的唱、做等表演手段,發展成文武合演的「合興戲」。清代末期,它又受徽班、江西弋陽腔和京劇的影響,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廈門市高甲戲劇團在閩南城鄉享有盛譽。1960年曾參加全國巡迴演出,並到北京參加國慶獻演。傳統劇目有《審陳三》、《挑花搭渡》及現代戲《竹杠》,有的已拍成電視戲曲片。
南曲 又稱南音、南樂、南管、弦管,是閩南最流行的一種地方曲藝。據考證,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就有了。史料記載,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慶祝60壽辰,全國弦歌妙手聚集京都獻藝,南曲也進京演奏,受到賞識,被授予「御前清聽」的鄉匾和彩傘、宮燈,並賜給了演奏二胡的藝人以腳踏金獅的龍遇。這種古老樂曲用琵琶、洞蕭、二胡、三弦等樂器吹奏,樂曲優美抒情,富於地方特色。其著名代表作有《梅花操》、《八駿馬》、《三更人》、《感謝公主》等,均灌成唱片,發行於海內外。
廈門民間的表演藝術,還有舞獅、踩高蹺、蜈蚣閣、車鼓弄、錦歌、答嘴鼓等,生動活潑,多彩多姿。
⑹ 廈門市1996年至2005年間新增綠地面積多少公頃
廈門市園林植物園, 位於廈門市區中山公園東南方,獅山、五老峰北面。建於1960年,全園喬灌木約180萬株,這里有著名的熱帶、亞熱帶植物園的各個園區,有萬石山上山巒疊嶂的各類岩景,面積26平方公里,其中植物園區面積2.27公頃,草坪面積1.5公頃,綠地面積213.6公頃。植物園的各個園區,環繞在萬石湖周邊,它是以中國式的園林布局裝飾,主要園區有:松杉園、竹徑、薔薇園、新碑林、小桃源、棕櫚島、百花廳、南洋杉草坪、引種馴化區、仙人掌區、玫瑰園、龍眼荔枝園、葯用植物區、蘭花圃等29個專類植物區,且園內有水,並飾以樓、台、亭、閣及現代化娛樂、體訓設施,是一個風景秀麗、花草芬香的游覽娛樂園區。
松 杉 園 位於萬石湖西邊,園內有小池一口,池邊有松鶴亭,亭的對面有一塊岩 石刻著"松鶴園"三字,池中有五隻模擬白鶴,有的展翅欲飛,有的停立水中觀望,有的覓食池中,有的休息,各種形態都很逼真。園內種植的松、杉、柏、檜等七八十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古代孑遺植物--水杉、銀杏,這是200萬年前冰川年代遺留下來的稀貴的樹種,被人們稱為"活化石"。此外,還有世界四大觀賞樹,即中國金錢松、日本金松、南洋杉、義大利柱柏。這幾種樹,樹姿優美,百看不厭,被稱為風景樹。松杉園後面還有前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贈送的"世界爺"--紅杉以及智利南洋杉等。
此外,在美麗的蓮花池中生長著植物界奇物"王蓮",葉面直徑2米。更奇特的是葉邊緣上卷20公分,可負重70多公斤,男孩女娃可坐在葉面上,煞是好看。
棕 櫚 園 位在萬石湖上方,因種棕櫚而命名,也稱棕櫚島。此處有六七十種外來喬木。其中有"林中美人"檸檬桉、魚尾葵、蒲葵、義大利棕、西印度箬棕、大王椰子、"世界油王"油棕、印尼糖棕等,這些棕櫚,不僅美化環境,供人觀賞,而且其中不少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標 本 樓 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一年四季花期常在。春有杜鵑、三色槿;夏有鳳仙、荷花;秋有桂花、菊花;冬有臘梅、一品紅等。觀花的有月桂、萬壽菊;觀葉的有文竹、變葉木;觀莖的有佛肚竹、竹節蓼;觀果的有佛手、四季桔;觀芽的有銀柳等。此外,還有世界十大名花:即"花魁"的梅花、"花中之王"的牡丹、"花中皇後"月桂、"高風亮節"的菊花、"花中君子"蘭花、"花中西施"的杜鵑、"花中珍品"茶花、"水中芙蓉"荷花、"凌波仙子"水仙花以及芍葯、廈門市花三角梅(紅、橙、白、紫均有)。還有世界名花,如非洲的雞冠花、長壽花、天竺葵,美洲的長春花、月下香、竹節海棠、歐洲金魚草、南洋白紙扇、狗尾紅等。在標本樓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盆古榔榆盆景,樹齡300多年,造型優美,已製成盆景郵票,1972年,曾送北京參加全國盆景展覽。
百花廳 建於1979年,作為名花展覽館,連同溫室,苗圃等引種馴化區,形成植物園里一組新的建築群,一處獨具風格的游覽點。
百花廳面積1000多平方米,共有五個展覽廳,還有迴廊、曲橋、水榭串連其間,環繞著面積1100平方米橢園形荷花池。
百花廳除展出珍貴百花之外,還展覽以植物園為主題的幾百幅書法繪畫作品,還有眾多名人的題詞詩聯,故百花廳也是一個藝術廳,讓遊人欣賞動、靜的藝術。
多肉植物園圃 在紫雲岩左上側,為巨型透明螺殼,有盆栽仙人球掌、仙人柱、仙人球、仙人鞭等,其中最突出的是"金球刺魚虎"仙人球,生長30多年,直徑90多公分,是"仙人球之王"。仙人柱高達3米,算是罕見的一種。據說,廈門仙人掌科植物有500多種,名列全國第一,仙人掌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葯用價值、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它是研究植物分類學和植物進化的重要標本。
⑺ 廈門植物園里有什麼景色
松杉園、玫瑰園、棕櫚園、蔭棚、引種植物區、葯用植物園、大型仙人掌園、百花廳、蘭花圃等
有盆栽有山有水,學校組織春遊的地方
⑻ 廈門及周邊的旅遊
廈門風景名勝
廈門是中國著名的港口風景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旅遊景點豐富,氣候宜人,交通通信便捷,旅遊設施完善。國際旅遊業也日益發展,1998年,,,,。
廈門日光岩
日光岩俗稱「晃岩」位於鼓浪嶼中部偏南的龍頭山頂端,海拔92.68米,為鼓浪嶼最高峰。岩頂築有圓台,站立峰巔,憑欄遠眺,廈鼓風光盡收眼底,山中峰腰怪石嶙峋?在疏疏落落的樹林中,「蓮花庵」「古避署洞」「龍頭山遺址」「水操台」「鄭成功紀念館」等建築,石洞、古城和歷代摩崖石刻隱約可見,身臨其間,思古撫今,會令人感慨萬千。從島上渡輪碼頭下船步行十幾分鍾就可以直接到達。
從石巷上進,便是龍頭山寨。岩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蓬開鑿的。前十九路軍軍長蔡延鍇將軍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絕:「心存只手補天工,八閩兵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岩下憶英雄。」對鄭成功贊美有加。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絕:「叱吒天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雲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觥觥不可淘。」這是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寫的,一股奮發之情催人向頂峰奔去。
日光岩下有一石洞,是由巨石架起的通風口,稱「古避暑洞」洞內涼爽異常,為旅遊的人拂去疲勞的汗珠。
在「古避暑洞」背後刻著一首詩,「日光岩,石磊磊,環海梯天成玉壘,上有浩浩之天風,下有泱泱之大海。」出自於蔣鼎文之筆,蔣鼎文是蔣介石的同鄉,他在「解決」十九路軍發動的「閩變」以後,躊躅滿志,心情極好,才寫下這篇頗有點文採的銘文。
有人說「游廈門不游鼓浪嶼就不算來廈門」,正確的說法應是:游廈門不登日光岩就不算來廈門。天風台,天風颯颯,海濤滾滾,群山倒影,巨輪列陣,舉目四顧,一覽無余,盡抱懷中。此情此景,誰不心潮澎湃,豪情激越!
從日光岩往下看,鼓浪嶼像一艘綵船,停泊於萬頃碧波之中,時浮時沉,波光閃爍;是不是像一座盆景,放在翡翠盤里,錯落有致,玩賞不盡;是不是像一個睡美人,仰卧於輕霧帳里,風姿綽約,風情萬種。
鼓浪嶼
在廈門西面,隔海約700米處有一個美麗的小島,這就是有海上花園之稱的鼓浪嶼。在我國漫長的海岸線上有無數近海小島,但只有鼓浪嶼榮獲海上花園的稱號。
處處似花園,觸目皆佳景
。步行一個多小時就可以繞島一圈。在這個小島上,濃蔭覆蓋,花香撲鼻,可以說是處處似公園,觸目皆佳景。從廈門搭乘渡輪,不到5分鍾,便可到達這座海上花園。島上的碼頭建築,造型像一座鋼琴。這是一個很有想像力的優美構思。在這座小島上,是不許車馬通行的,因此聽不到車馬喧囂,但卻隨時可以聽到悠揚的琴聲。島上很多住戶都有鋼琴,悅耳的琴聲更加強了這個島的魅力。因此,鼓浪嶼又被稱人譽稱為「音樂之島」。小島碼頭建築的造型,就是向人們展示這個島的一個特色。
主要勝景日光岩
島上最重要的勝景是日光岩。島上的龍頭山,岩峰怪異,在高處為日光岩。山頂上有兩塊巨大的岩石,一高一低,高的一塊直立,低的一塊橫陳,稱為駱駝峰,在很遠處就可以看到,成為鼓浪嶼的標志。龍頭山上,在林木之間,有許多巨石,石上往往有題刻。上龍頭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特大的岩石,橫刻「天風海濤」四個大字,下面並兩行大字「鼓浪洞天」、「鷺江第一」。有題刻的地方,也就是山上的景點。日光岩下,有一座紅磚大樓,這就是「鄭成功紀念館」,館內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雕塑、模型300餘件,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鄭成功的生平事跡。遊人們懷著對這位民族英雄崇的心情前來參觀、瞻仰。
鼓浪嶼觀日處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地方就在這座日光岩上。清晨,一輪紅日跳出海面,頓時萬道霞光,海水被染成了胭脂色,飄浮在霧氣中的海島變成了紫色,整個東方水天相連,一片彩虹。
園建海上、海在園中的菽庄花園
在鼓浪嶼的西南隅,有一個別具一格的園林建築——菽庄花園。這個園林佔地不滿十畝,但是,它傍山臨海,園建海上,海在園中,以園飾海,以海拓園,渾然一體,遊人感到這個園林規模不小。園的主人名林叔臧,他於1913年在這里建園時,有意模仿《紅樓夢》大觀園中賈寶玉居住的怡紅院,把全園分為藏海園及補山園兩部分,各造五景。從園門進去,一堵黃牆擋住了遊人視線。視野所及是一個小小的庭院,院內用盆花布置了一個花壇。只有當你從右邊的眉壽堂或左邊的拱門走出去,遼闊的大海突然展現在你的面前。這就是「藏海園」的意境,也就是讓大海欲露先藏。這是我國園林建築常用的手法。
鼓浪嶼沒有大馬路,只有依山而築的柏沒路或石板小道,潔凈如洗。小道兩旁是綠樹、花叢和各式建築的樓房。有的在榕樹要三個人才能合抱,米蘭長得比人還高,四季花開不落,幽靜美麗的環境,使遊人感到賞心悅目。
在海岸邊,還有一片片金光閃閃的沙灘,盛夏時節,穿著各式游泳衣褲的男女青年在這里追波逐浪,嬉笑玩耍。鼓浪嶼,無論是它的優越的自然條件,還是人們對它的裝飾、打扮,它都無愧於「海上花園」這個稱號。
廈門萬石植物園
廈門市園林植物園,位於廈門市區中山公園東南方,獅山、五老峰北面。建於1960年,全園喬灌木約180萬株,這里有著名的熱帶、亞熱帶植物園的各個園區,有萬石山上山巒疊嶂的各類岩景,面積26平方公里,,,。植物園的各個園區,環繞在萬石湖周邊,它是以中國式的園林布局裝飾,主要園區有:松杉園、竹徑、薔薇園、新碑林、小桃源、棕櫚島、百花廳、南洋杉草坪、引種馴化區、仙人掌區、玫瑰園、龍眼荔枝園、葯用植物區、蘭花圃等29個專類植物區,且園內有水,並飾以樓、台、亭、閣及現代化娛樂、體訓設施,是一個風景秀麗、花草芬香的游覽娛樂園區。
松 杉 園 位於萬石湖西邊,園內有小池一口,池邊有松鶴亭,亭的對面有一塊岩石刻著"松鶴園"三字,池中有五隻模擬白鶴,有的展翅欲飛,有的停立水中觀望,有的覓食池中,有的休息,各種形態都很逼真。園內種植的松、杉、柏、檜等七八十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古代孑遺植物--水杉、銀杏,這是200萬年前冰川年代遺留下來的稀貴的樹種,被人們稱為"活化石"。此外,還有世界四大觀賞樹,即中國金錢松、日本金松、南洋杉、義大利柱柏。這幾種樹,樹姿優美,百看不厭,被稱為風景樹。松杉園後面還有前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贈送的"世界爺"--紅杉以及智利南洋杉等。
此外,在美麗的蓮花池中生長著植物界奇物"王蓮",葉面直徑2米。更奇特的是葉邊緣上卷20公分,可負重70多公斤,男孩女娃可坐在葉面上,煞是好看。
棕 櫚 園 位在萬石湖上方,因種棕櫚而命名,也稱棕櫚島。此處有六七十種外來喬木。其中有"林中美人"檸檬桉、魚尾葵、蒲葵、義大利棕、西印度箬棕、大王椰子、"世界油王"油棕、印尼糖棕等,這些棕櫚,不僅美化環境,供人觀賞,而且其中不少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標 本 樓 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一年四季花期常在。春有杜鵑、三色槿;夏有鳳仙、荷花;秋有桂花、菊花;冬有臘梅、一品紅等。觀花的有月桂、萬壽菊;觀葉的有文竹、變葉木;觀莖的有佛肚竹、竹節蓼;觀果的有佛手、四季桔;觀芽的有銀柳等。此外,還有世界十大名花:即"花魁"的梅花、"花中之王"的牡丹、"花中皇後"月桂、"高風亮節"的菊花、"花中君子"蘭花、"花中西施"的杜鵑、"花中珍品"茶花、"水中芙蓉"荷花、"凌波仙子"水仙花以及芍葯、廈門市花三角梅(紅、橙、白、紫均有)。還有世界名花,如非洲的雞冠花、長壽花、天竺葵,美洲的長春花、月下香、竹節海棠、歐洲金魚草、南洋白紙扇、狗尾紅等。在標本樓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盆古榔榆盆景,樹齡300多年,造型優美,已製成盆景郵票,1972年,曾送北京參加全國盆景展覽。
百花廳 建於1979年,作為名花展覽館,連同溫室,苗圃等引種馴化區,形成植物園里一組新的建築群,一處獨具風格的游覽點。
百花廳面積1000多平方米,共有五個展覽廳,還有迴廊、曲橋、水榭串連其間,環繞著面積1100平方米橢園形荷花池。
百花廳除展出珍貴百花之外,還展覽以植物園為主題的幾百幅書法繪畫作品,還有眾多名人的題詞詩聯,故百花廳也是一個藝術廳,讓遊人欣賞動、靜的藝術。
多肉植物園圃 在紫雲岩左上側,為巨型透明螺殼,有盆栽仙人球掌、仙人柱、仙人球、仙人鞭等,其中最突出的是"金球刺魚虎"仙人球,生長30多年,直徑90多公分,是"仙人球之王"。仙人柱高達3米,算是罕見的一種。據說,廈門仙人掌科植物有500多種,名列全國第一,仙人掌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葯用價值、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它是研究植物分類學和植物進化的重要標本。
廈門-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座落在廈門島南端胡里山海濱,建於光緒二十年(1894 年),有100多年慘淡興衰的歷史。炮台台基是用烏樟樹汁和糯米、紅糖、石灰、砂土攪拌而成,十分堅韌。整座炮台由兵營、隧道、指揮樓、觀哨台、彈葯庫、護城壕等組成,用花崗岩石砌成的長方形城堡,。歷史上曾經是廈門人民抗擊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古戰場。炮台分東西兩座,有兩門主炮(現僅存一炮),從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購進。,重50噸。炮口內徑280毫米,有效射程米。炮台還陳列從廈門海域和基建工地出土的50幾門鑄於明清的鐵炮。東西兩炮座之間有隧道相通,隧道出口處有兵營。外有護城壕,內有巡邏道,為海防要塞。
986年炮台前沿建了"望歸台"、"盼歸台",遊客可通過望遠鏡遼望金門所轄的大擔島和二擔島。
胡里山炮台是全國重點文物單位,2000年8月,又列入《2000大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
近年,炮台院內進行整理,新建了大型壁雕《民族魂》,表現從刀槍入庫到震威奮武、抗擊強敵的歷程,意境深遂。壁雕左側,新設了"戎泉",頗為新穎。
壁雕後面的小園林,綠草如茵,有許多雕塑小品和金虎仙人球,高處建一休閑觀景亭,和諧自然。小園林北部開辟"月光岩"景點,增設"龍泉瀑布"、"一線天"和"胡里山炮台詩壁"。
榮光寶藏博物院
博物院設在胡里山炮台原兵營,是胡里山炮台管理處與新加坡億兆寶石私人有限公司聯合創辦的文化展覽機構。博物院全部展品均由新加坡收藏家張榮光先生提供的。
博物院分"世界奇石陳列館"、"世界古代戰炮陳列館"、"世界古代寶劍陳列館"、"世界古代火槍陳列館"、"古樹化石展示"等五個部分。展品有13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炮銃、槍枝、名貴寶劍和武士甲盾455件及色澤鮮艷、紋理清晰、形象逼真的有山川河海、飛禽走獸、花木蟲鳥等各種自然景觀形象的天然奇石3850件。
"世界奇石陳列館"分人物系列、山水系列、松竹梅系列、文字系列、動物系列、寶石系列等,其中鎮院之寶"黃河之水天上來",來自緬甸,,畫面上有一條自東北到西南的節理紋脈,似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它的南面又有一條三折寬大的河谷地,谷地中小斑點點,似是千帆競發,兩岸間又有許多重疊的矗峙高山,真像三峽影像。
在奇石二館中,有一塊"三層肉"條石,掛在鐵鉤上,酷似一塊三層豬肉,由皮、肥肉、瘦肉、軟骨等部分組成,簡直能以假亂真。
其他如人物系列中的伊甸園、山水系列中的富士山、銀河;松竹梅系列中的雙面竹、凌空竹等,動物系列中的蒼鷹、雙雁,寶石系列中的蟠桃會、繁花似錦等。還有寶刀寶劍系列中的約旦國王黃金佩劍等,不勝枚舉,真令人拍案叫絕,以致使人產生可能有"後天加工"之嫌,但最好親身一看。
參考文獻:
⑼ 一什麼盆栽(量詞)速回
量詞填空示例如下:
一個盆栽
一款盆栽
一組盆栽
一桌盆栽
⑽ 廈門的民俗有哪些
傳統習俗
中華民族崇尚紅色,廈門人也一樣以紅色象徵幸福、吉祥。門聯、請帖都用紅紙;饋贈禮品也要在包裝紙上放張紅紙條;迎娶的車輛,要掛紅綵帶;喜幛、壽屏要用紅綢緞製作。喪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樓房的,還要在大門口掛塊紅布。而黑、白、藍等色調,則被視作端重、衰思的象徵。
栽種花草,是廈門人的一種愛好。不但自家有盆栽,還喜歡到市面買各種鮮花用清水養起來擺放客廳、卧室。人們還常用新鮮花卉編扎花籃、花屏和龍、鳳、燈等造型,用作喜慶場面的陳設。
民間的一些忌諱和應注意的禮節性習俗有:
以中指指人,被看作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用掃帚打人,挨打者被認為受到最大的侮辱;
客人在座是掃地,被人認為是逐客,有失禮儀;
婚慶筵席上,客人不慎打破碗碟湯匙等餐具最為犯忌,被視為不吉祥的徵兆;
與親友進餐時,筷子不要插在飯上,因祭祀時往往在飯上插香。這是對人的不敬;
招待客人時,最忌諱擺六盤菜,因為依清朝舊例,死囚臨刑前才食以六盤菜餚;
在嬰兒面前不要談猴,認為談猴會招致嬰兒多病難養;也不要誇嬰兒肥胖,要說「好看」、「好養」。
以上忌諱,有些至今還在沿用,但多數已不再拘泥了。
節慶活動
廈門同全國各漢族地區一樣,很注重民間傳統節慶。
春節 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節前,家家戶戶貼春聯。除夕夜,合家圍爐(火鍋)吃年飯。有的通宵不眠,名為「守歲」。長輩把紅包賞給未成年的孩童,名為「壓歲錢」。初一凌晨,點燃爆竹「開正」。人們換上新裝到族人親戚家按輩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賀新喜。客人來家,應款待甜茶、糖果、蜜餞;來客帶有孩童,則送給禮柑、瓜果。初三這天,被作為新喪之家的消愁日,一般不串門和外出賀年。
元霄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廈門稱為「上元」或「燈節」。當天夜裡,父母往往帶著孩子提燈上街觀景。近年來在中山公園舉行「鷺島燈會」已成慣例,民間還經常有耍龍燈、舞獅等活動。
清明節 人們要依俗掃墓和祭祀祖先。以前掃墓都是獻冥紙,現在逐漸以花圈或花束代之。清明節前後十日,公墓、骨灰室都開放供民眾祭奠。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日,廈門俗稱「五日節」。以往家家門口要插艾蒲、家中灑雄黃酒、給小孩佩帶香袋,用以驅邪,現已少見。但人們還習慣在這一天翻曬衣物、做大掃除,並保留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集美龍舟是歷年組織龍舟競賽的場所,屆時熱鬧非凡。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人們合家團聚或倍加思念遠方親友的日子。在中秋節,廈門人除了賞月、吃中秋月餅外,還有一種自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台灣時候流傳下 來的「玩會餅搏狀元」的民俗活動,極具特色,充滿樂趣。中秋會餅每盒63塊餅,大小不同,共分為6種,分別代表古代科舉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在「搏狀元」活動中俗稱狀元、對堂、三紅、四進、二舉、一秀)。每人輪流將6個骰子擲入碗中,根據投入碗里的骰子的點數領餅,以最終奪得「狀元」為幸運。三百多年來,這種充滿樂趣的活動一直在廈門民間流傳。也有人邀集親友到虎溪岩一帶賞月吃餅。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民間喜登山郊遊。
冬至節 家家戶戶祭祖吃湯圓。
民情風俗
在廈門,結婚、壽辰、生兒育女等喜慶,統稱「紅事」;而喪葬則稱為「白事」。
結婚 成年男女結婚,以往禮節甚繁,現已大為簡化。一般市民仍照舊俗擇定佳期,由雙方長輩主辦婚事。佳期前一天,女方將「嫁妝」送達男方,布置好洞房;佳期當天凌晨,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晚上再設宴請客。席散以後,賓客朋友不論輩份大小,都可前往「鬧洞房」。婚後三天,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娘家則備酒筵接待,女方親友應邀作陪,以示慶賀。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年男女結婚已不按這一套,而時興旅遊結婚或新婚舞會。
生日壽辰 廈門人做生日以少年16歲和老人50歲、60歲大壽為重。少年男女,年滿16歲,被看作長大成人。族人親戚要送活雞、線面、衣料等禮物去慶賀。當事人父母則設筵回禮。老人壽辰,尢其父親60花甲、母親50壽辰,已成家的兒女要備好豬腿、壽面、美酒、雞蛋等四色禮物奉獻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的人家還設筵款待親友。
生兒育女 民間視為一大喜事。兒女出生滿三日,叫「三朝」,夫家要備好「油飯」派人送到娘家報喜。滿一個月,再以「油飯」分送親友和鄰居,稱為「彌月」。隨後4個月、周歲,也要熱鬧一番。
喪葬 以往也講排場,現在廢土葬為火葬,諸事皆由殯葬管理所料理,喪家稱便。
文化藝術
廈門有歌仔戲、高甲戲、南樂、歌舞等四個專業文藝團體,還有星海合唱團、少年兒童藝術劇團、台灣同胞文藝隊等許多業余文藝組織。
歌仔戲 (又名鄉劇)是閩南地方代表性劇種。1662年大批閩南人隨同民族英雄鄭成功移居台灣,帶去了「龍溪錦歌」、「安溪採茶」和「同安車鼓」等民間音樂藝術,出現了「歌仔館」。明末清初,受梨園戲、高甲戲和京劇等劇種影響,逐漸形成獨特的表演藝術「歌仔戲」,先在台灣流行,1928年後傳回閩南,經民間藝人的改革創新,再取名「鄉劇」。這種戲曲唱詞通俗朴實,唱腔活潑動聽,深受群眾喜愛。廈門歌仔戲劇團的名劇《梁山伯與祝英台》被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曾由香港長城電影製片廠攝製成影片發行東南亞,其它劇目如《火燒樓》、《五女拜壽》、《殺豬狀元》、《啞女告狀》、《白蛇傳》、《真假太子》等也已製成電視戲曲片。
高甲戲 源於泉州農村一帶。相傳在明末清初,泉州府沿海漁村,每逢迎神賽會,人們以舞獅隊的武打為基礎,配以「水滸」故事,,表演「宋江戲」。接著吸收了梨園戲、傀儡戲、布袋戲的唱、做等表演手段,發展成文武合演的「合興戲」。清代末期,它又受徽班、江西弋陽腔和京劇的影響,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廈門市高甲戲劇團在閩南城鄉享有盛譽。1960年曾參加全國巡迴演出,並到北京參加國慶獻演。傳統劇目有《審陳三》、《挑花搭渡》及現代戲《竹杠》,有的已拍成電視戲曲片。
南曲 又稱南音、南樂、南管、弦管,是閩南最流行的一種地方曲藝。據考證,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就有了。史料記載,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慶祝60壽辰,全國弦歌妙手聚集京都獻藝,南曲也進京演奏,受到賞識,被授予「御前清聽」的鄉匾和彩傘、宮燈,並賜給了演奏二胡的藝人以腳踏金獅的龍遇。這種古老樂曲用琵琶、洞蕭、二胡、三弦等樂器吹奏,樂曲優美抒情,富於地方特色。其著名代表作有《梅花操》、《八駿馬》、《三更人》、《感謝公主》等,均灌成唱片,發行於海內外。
廈門民間的表演藝術,還有舞獅、踩高蹺、蜈蚣閣、車鼓弄、錦歌、答嘴鼓等,生動活潑,多彩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