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的綠植
1. 那些植物是移動生存的
(1)有一種名叫蘇醒樹的植物, 生物學家們在美國東部和西部地區都發現了這種植物的蹤跡.這種植物在水分充足的地方能夠安心生長, 非常茂盛, 一旦乾旱缺水時, 它的樹根就會從土中」抽」出來, 捲成一個球體, 一起風便把它吹走, 只要吹到有水的地方, 蘇醒樹就將捲曲的樹根伸展並插入土中, 開始新的生活.
(2)在南美洲秘魯的沙漠地區, 生長著另一種會」走」的植物--」步行仙人掌」.這種仙人掌的根是由一些帶刺的嫩枝構成的, 它能夠靠著風的吹動, 向前移動很大的一段路程.根據植物學家的研究, 」步行仙人掌」不是從土壤里吸取營養, 而是從空氣中吸取的.
(3)葵花向陽其實就是植物運動的一個常見現象。清晨,向日葵面向東方,迎接旭日東升;傍晚,它又面向西方,目送夕陽西下。棉花的葉片也有類似葵花向陽的向光性運動。
植物的莖總是向上生長,以便得到陽光來進行光合作用,莖的這種運動稱為「負向地性運動」,意即與向地性運動方向相反的運動;而根又總是向下生長,以便得到水和肥料,這叫做「正向地性運動」。
植物的根還常常表現出向水性,尤其是當土壤乾燥,水分分布不均時,根總是朝有水潮濕的地方生長,在潮濕的區域里,根的分布也較茂密。
植物某部分碰到外界物體時能發生向性反應的,則具有「向觸性」。如葡萄、豌豆、西番蓮的卷須,一碰到竹竿、繩索或籬笆等物時,能很快彎曲纏繞上去。
植物的向光、向地、向水、向觸性等運動,統稱為「向性運動」,一般與生長素的作用有關。如向日葵在陽光作用下,背光面的生長素多,生長較快;生長素少的向陽面生長較慢,於是產生了向陽彎曲。
(4)此外,象花生、大豆、酢漿草、紅花苜蓿等植物,都會在早晨出太陽時舒展葉片,隨夜幕降臨而閉合葉片「入睡」。這種葉片晝開夜合的運動稱作植物的「睡眠運動」或「感夜運動」。原來這也是葉柄基部的組織細胞膨壓發生變化的結果。
(5)植物界中還有些本領高強的「旅行家」。如南美洲有一種草,當其生長的地方發生乾旱時,就從土中抽出根捲成小球,隨風飄盪,到水分充足處重新紮根生長。沙漠中某些仙人掌也會行走,其根部由許多軟刺組成,具有隨水移動的本領,能隨風一點點從沙漠乾燥處移向有水分和養料的地方深深紮下去,當水分和養料枯竭時,根上的刺又會重新尋找新的沃土。
(6)被達爾文譽為「世界上最奇妙的一種植物」的捕蠅草,是食蟲植物家族中人們最熟悉,也是科學家研究最多的一種植物。它的奇妙之處尤其在於它能夠主動地捕食獵物—昆蟲。捕蠅草是一種多年生宿根草本。葉形奇特,近葉端處為肉質,以中肋為界,分為左右兩半。每一半葉片邊緣均生有10-25根剛毛,內側近中肋處,又有3根或3根以上的感覺剛毛(又叫激發剛毛),邊緣還生有蜜腺,能分泌蜜汁以引誘昆蟲。這狀如貝殼,可隨意開合的兩半葉片,就是它的誘捕器。平時張開,葉片向外彎曲。而當昆蟲受其分泌蜜汁的誘惑爬上葉片時,若激發剛毛被觸動兩次或兩次以上,或在數秒內至少有兩根激發剛毛被觸動,誘捕器就會在20-40秒內閉合,葉片向里彎曲,葉緣上的剛毛交錯地扣合起來,迅速將獵物囚禁其間。昆蟲愈掙扎,誘捕器就閉合得更緊,同時激發剛毛受到刺激後,葉片上的許多紫紅色小腺體就分泌出一種酸性很強的消化液,將蟲體消化掉。
一般情況下都是墊移動托盤,
可以來回移動,盆栽植物一般干透澆水,
見干見濕比較好
3. 有會走路或者移動的植物嗎
有.在美國東部和西部地區有一種「蘇醒樹」,這種植物在水分充足的地方能夠安版心生長,一旦權乾旱缺水,它會把根從土中「抽」出來,捲成一個球體.順風而行,遇到有水的地方時,再將捲曲的樹根伸展並插入土中,開始新生活.我國東北戈壁的風滾草在乾旱來臨的時候,也會從土裡將根收起來,團成一團隨風滾動.
4. 怎樣移種植物
移動植物幼苗這個需要些技術。我要移動右名的關鍵在於成活率。版對了,一定要植物的權根部一定要抓住土。首先就是要把植物的幼苗,用水澆透,然後用一個小鏟子,把植物幼苗兒從土裡挖出來。埋入容器或者其他土地上。澆上水,然後做好遮光。等到過幾天就把著遮光物去掉。
5. 哪些植物是能夠移動的
在動物界,路遙任馬跑,天高任鳥飛,水深任魚躍,它們完全處在一個自由和運動的世界裡。也不例外,盡管植物沒有眼、腿、手、翼、嘴等器官,它們同樣可以進行運動。目前,人們知道能運動的植物有近千種。如梅豆、菜豆的爬竿運動,葡萄、絲瓜的攀援運動,向日葵的取光運動,苜蓿、酢漿草的睡眠運動,豬籠草、毛氈苔的捕蟲運動,等等。最為奇妙的「運動員」應該算含羞草和舞草了。
文雅秀氣的含羞草,似乎有動物的敏感,人若觸動一下它的葉子,它立即就「垂壁低頭」,先是小葉閉合,接著葉柄萎軟下垂,頗有少女的嬌羞。所以,取名為含羞草。含羞草原產南美洲,為了避免狂風暴雨和動物對它的襲擊,也就自然演化成上述動作了。含羞草葉柄上長著4個羽毛狀的葉,羽毛狀的葉又由許多對生的小葉組成。小葉柄和大葉柄的基部,像我們的膝蓋一樣,並稍有膨大,膨大部分叫葉枕,葉枕下半部的細胞壁較厚,上半部的較薄。在正常情況下,細胞中充滿了細胞液,使葉子處在正常狀態。當一受觸動,小葉葉枕上半部的細胞中水液迅速進入細胞間隙,因而先引起小葉閉合。大葉柄基部的葉枕正好與小葉葉枕相反,它的下半部細胞的壁薄,細胞間隙較大。所以,較重的刺激又引起大葉枕葉柄的下半部細胞失水、萎軟,使整個復葉部下垂含羞。
舞草與大豆是近親。屬豆科植物,葉子由三片組成復葉,只是中間的葉片特大,長圓形。兩側的小葉特別小,像兩只兔子耳朵,能經常自發地進行轉動。一般約1分鍾轉動一次,而中間的大葉上下成6—20度角地擺動。奇妙的是,這種搖擺運動完全是在沒有任何觸動和刺激下自動發生的。舞草在荒蕪寂寥的野外自尋娛樂,不斷地舞動著自己的葉片。到了晚上,「跳舞」自然停止,消除一下一天來的「疲勞」。舞草的運動,有人認為是由植物內部的生理變化,影響到葉基兩半部分組織的膨壓不均衡而引起。這種運動,叫植物生理學的自發膨壓變化運動。
早在18世紀,科學家第一次在電鰻中發現了生物電。現代發現認為,在動植物體內,包括在人體內都有一種生物電流,只是很微弱就是了。為此,有些科學家認為,捕蟲草受到了昆蟲的觸動,首先產生生物電流,來傳達信號引起捕蟲動作。在不同的植物中,生物電傳導的速度是不同的,如在葡萄和輪藻中,傳導速度大約是每秒鍾只有1厘米,而在含羞草中,每秒鍾可達30厘米左右。因此,當一觸動含羞草的葉子,它的葉枕很快就能感覺到了。這種說法,對上述接觸運動的植物是可以解釋的,但對自動不停地「跳舞」的舞草來說,又如何解釋呢,這仍然是個謎。
6. 什麼植物移動就會死
沒有這種植物,任何植物移植只要不損害根部就可以。
7. 哪些植物是移動生存的
看怎麼說了。
1 植物的局部是會動的,比如:花瓣的開合、食蟲草的局部版器官動作、權樹葉的局部顫動等等;
2 植物可隨著外界動力而動,如:樹葉隨風飄拂,海帶隨海水飄盪;
3 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的傳播。
以上,都可以理解為廣義的植物體移動。
但是如果要說整體植株的主動移動,幾乎沒有;被動移動,也不是很多,比如一些低矮的沙漠植物,地表部分常由枝條組成球狀。遇到大風時可以滾動,在合適的地方落地生根,也算是一種移動吧。
8. 什麼植物能自己移動
每種植物都會移動,因為大部分植物都是在深夜的時候慢慢長大也意味著它在慢慢的移動,有少部分植物是隨時都可以自己移動的,如含羞草
豬籠草
睡蓮
茅膏菜等等
9. 哪些植物是移動生存的
蘇醒樹、大豆、象花生⋯⋯
10.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會移動的植物
有的
在沙漠上有一種植物,當它的處的地方缺少水分的時候,它就把根從土壤里抽出來,捲成一團,當有風時就隨風吹走,到有水的地方在把跟扎進土壤,重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