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盆栽種植技術
❶ 哈密瓜怎麼種植呢
你若在哈密瓜產地,能吃到熟透的哈密瓜,它的種子就比較好。加上它適合當地的氣候,種的會很好。離哈密瓜產地越遠越不行,吃的瓜是沒熟的(若熟了運過來就該爛了),瓜子雖然會發芽,但苗不可能健壯,加上水土、氣候不服,長得肯定不好。但願你離哈密瓜產地不遠,你就能實現你的願望了。哈密瓜種植技術一、播前准備1.選地、整地瓜田以休閑地或撂荒地為好8406種過瓜的地輪作期在五年以上,前作以糧食作物為宜,瓜地周圍嚴禁種植葫蘆科、豆科、茄科作物47瓜地宜選擇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土壤質地以壤土或沙壤土為好,土壤有機質含量1.0%以上,速效磷含量10ppm、速效鉀含量150ppm、鹼解氮50ppm,總鹽含量0.5%左右,土壤酸鹼度ph值7-8之間。瓜田年前最好進行伏耕和秋耕xbf耕深25厘米以上,並進行冬灌以利壓鹼和熟化土壤,並可消滅雜草和越冬害蟲uycg2.施基肥,開瓜開春後沿瓜田等高線劃開溝線39溝距4-4.5米,溝長不超過30米,距瓜溝中心線兩側60厘米處開施肥溝,溝深25厘米以上,每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2000公斤,再加上適量化肥混合均勻,化肥用量:硝酸銨20公斤,三料過磷酸鈣25公斤,或磷酸二銨20公斤,硝酸銨15公斤,腐殖酸復合肥50公斤,或腐殖酸復合肥100公斤。肥料施入溝內後摻土拌勻。沿瓜溝中心線開溝,溝深0.5-0.6米,上口寬0.9-1米,底寬30厘米左右,瓜溝要求平、直、吃水線一致,並無大土塊和植物根莖。3.播前灌溉播種前5-7天灌水,灌好播前水是保證苗齊苗全的關鍵,一定要澆足、澆透;一般在80方/畝以上。4.覆蓋地膜選擇70-90厘米寬的透明膜或銀灰膜覆蓋瓜溝兩側,距離溝底10厘米處沿溝壁向上鋪,要求地膜緊貼地面與溝壁,要壓平、壓緊、壓實。一般採用先鋪膜後播種。為了避過晚霜危害,可挖穴播種後在腹膜,但要及時破膜,解放瓜苗。否則宜造成燒苗缺株。?擔∮昧賈幀∮ρ∮媚殼吧蠖ǖ男縷分中旅茉櫻泛牛ǎ福叮埃保⑿旅埽保焙牛ǎ福叮保⑿旅埽保澈牛ㄐ祿屎螅⑿旅埽保島牛ㄏ沐埽⑿旅埽玻澈牛ń鵜鼙Γ!。叮腫喲懟〔デ白齪彌腫泳」ぷ鰨分執慷群橢腫臃⒀柯示υ冢梗擔ヒ隕希捎茫玻埃氨陡6砹紙鄭殘∈保緩笥們逅矗玻炒巍T誆《靜》⑸現氐牡厙捎昧姿崛疲玻ニ芤喊柚只蠆捎彌腫癰扇讓鵓聰仍冢矗啊娓扇群鬮陸寫恚玻蔥∈保緩笤冢罰啊娓扇卻恚堤歟俳寫哐坎ブ幀!∥嗽し賴叵潞Τ鎒im在上述種子處理後q可再用50%的鋅硫磷乳油100倍液均勻的噴灑在種子上,置陰涼處堆悶1-2小時後播種。二、播種要適時播種,一般應掌握在晚霜過後,土表下10厘米深地溫穩定在14℃左右即可播種。採用地膜覆蓋的瓜地,可在4月20日前後播種,不採用地膜覆蓋,播種期可適當後移,准備儲藏的冬瓜,播種期可延遲到5月20日左右。播種方式可採用打孔穴播,沿瓜溝水印線,人工挖穴,穴距視品種的熟性而定。早、中熟品種,單蔓整枝株距0.45米ix中晚熟和晚熟品種,雙蔓整枝的株距為0.6米,播種深度以土壤質地和土壤濕度的不同而定,土壤沙性大,墒情不足,可適當播深,覆土稍厚;土質粘重,墒情較好,播種淺,覆土薄。一般播種深度3-4厘米。每穴播2-3粒種子。三、扣棚保護地小拱棚栽培哈密瓜,扣棚前需要提早整地、開溝、施底肥、灌水、鋪膜。1.提前選購拱棚架材,拱棚架材選擇竹片、竹竿、冷拔絲均可,但竹片的拱棚效果最佳,竹片寬度約2-4厘米,長度250-280厘米,使用前將兩頭削尖以......餘下全文>>
❷ 怎樣栽培哈密瓜
古稱甜瓜、甘瓜、又叫網紋瓜,維吾爾語稱「庫洪」.我國只有新疆和甘肅敦煌一帶出產哈密瓜.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古基群發掘的晉暮中,出土有半個干縮的哈密瓜,在另一座唐墓中又出土兩塊哈密瓜皮。這說明早在1000多年以前,新疆已有哈密瓜的種植。從古籍中可以看到不少有關新疆哈密瓜的記述和贊美。元初《長春真人西遊記》稱:「甘瓜如枕許,其香味蓋中國未有也。」清乾隆年間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稱:「西域之果,蒲桃莫盛於土魯番,瓜莫盛於哈密」,「瓜則充貢品者,真出哈密。」清蕭雄有詩詠新疆甜瓜雲:「更有甘芳黃玉軟,橐駝筐篚貢天家。」這些詩文說明哈密瓜久負盛名,並且被列為貢奉皇帝的珍品。清初張寅之在其所著《西征紀略》中更是繪聲繪色地描寫了他在河西走廊目睹當時專給皇帝運送哈密瓜的一番情景:「路逢驛騎,進哈密瓜,百千為群。人執小兜,上罩黃袱,每人攜一瓜,瞥目而過,疾如飛鳥。」如此派頭,足與唐時從南方給唐玄宗、楊貴妃萬里飛馬貢荔枝的盛況相媲美了。
哈密瓜一名之由來,亦傳聞與進貢有關。早在清康熙年間,鄯善王每年進貢哈密王的貢品一直是鄯善東湖甜瓜,由於東湖產的甜瓜香甜甘淳,風味十分獨特,人見人誇,時間長了,人們便稱鄯善東湖瓜為瓜中之王。鄯善王就把這一貢品送給哈密王。哈密王一見這瓜如此特別,就派使者把瓜送到康熙皇帝宮廷內。康熙皇帝在品嘗這種甜瓜時,詢問此瓜叫何名,內侍只知為哈密郡王所獻,就回奏是哈密瓜。從此,哈密瓜之名不脛而走。這個傳說不一定真實,但哈密瓜之名始於康熙年間,則是有籍可據的。清《新疆回部志》雲:「自康熙初,哈密投誠,此瓜始入貢,謂之哈密瓜。」還有一種說法是新疆甜瓜運入內地多由哈密啟運,所以人們習慣稱其為哈密瓜。
天山南北的多數綠洲,都可以種植哈密瓜。全疆現年產鮮瓜約50萬噸。哈密瓜的著名產區為吐魯番盆地、緊鄰沙漠的南疆伽師、麥蓋提、皮山、於田和北疆下野地、精河、五家渠等地。其中以吐魯番地區所產之紅心脆甜瓜最為出類拔萃。這種瓜現已成為出口的高檔商品(售價高出一般水果二到四倍)而遠涉重洋。瓜的外形呈長卵圓,重2—3公斤,皮色灰綠而果柄處布有粗網紋,瓜肉色如晶玉,甘美肥厚,芳香醇郁,細脆爽口。咬上半牙,唇上就像抹上一層粘粘的蜜糖。由於這類甜瓜以鄯善縣東湖一帶所產者最優,故俗有「新疆甜瓜甲天下,東湖甜瓜甲新疆」之說。
哈密瓜分網紋、光皮兩種。按成熟期分為早熟瓜蛋、夏瓜(中熟)、冬瓜(晚熟)等品種群。不同品種的瓜,其形態、顏色、皮紋也不一樣。常見的優良品種有紅心脆、黑眉毛蜜極甘(瓜皮有深色條紋如秀眉,故稱黑眉毛;「蜜極甘」,維吾爾語意為花裙子)、炮台紅、鐵皮、青麻皮、網紋香梨、哈密加格達、小青皮、白皮脆和香梨黃等。現實行塑料大棚栽培,每年5月,即有早熟的甜瓜上市,接著,各種各樣的甜瓜相繼成熟;較晚熟的黑眉毛蜜極甘上市時已臨近10月深秋。這類晚熟冬瓜質優而耐貯運,經秋日曝曬後,用繩絡兜好,掛吊在暖窯中過冬,至來春取食,依然鮮美如新。新疆普通人家在房頂曬西瓜,床下堆滿瓜,來客時剖瓜招待,寒冬臘月全家圍著火爐品瓜消夜,皆是司空見慣的事了。哈密瓜不但風味佳,而且富有營養。據分析,哈密瓜的干物質中,含有4.6%-15.8%的糖分,纖維素2.6%-6.7%,還有蘋果酸、果膠物質、維生素A、B、C,尼克酸以及鈣、磷、鐵等元素。其中鐵的含量比雞肉多兩三倍,比牛奶高17倍。新疆人很愛食哈密瓜,認為多吃瓜可以祛病延年,這一說法不無道理。哈密瓜除供鮮食,還可製作瓜干、瓜脯、瓜汁。瓜蒂瓜籽可入葯治病,瓜皮餵羊能促肥增膘。哈密瓜實在是新疆的一大寶!
哈密瓜的栽培
1.土地選擇。哈密瓜與西瓜和其它甜瓜品種一樣忌連作,因而種植田塊的選擇就顯得十分重要。最理想的種植田塊是未種過瓜類(南瓜除外)作物的、有機質豐富的沙壤土。前作是瓜茬或連作的情況下要嚴格把好土壤的消毒關。實踐證明:採用罐裝溴甲烷進行土壤熏蒸是克服連作效應較為有效的措施之一。
2.適期播種。適期播種的目的是保證哈密瓜果實成熟期能夠具有最有利的氣候條件。哈密瓜春作果實成熟期宜安排在5月—6月上旬,秋作成熟期宜安排在10月份,這兩個時間段內溫度較高、雨水較少,保護地內有著較大的晝夜溫差,能保證果實良好品質的形成。雖說炎熱的7—8月份哈密瓜果實也可發育成熟,但過高的氣溫以及較小的晝夜溫差會加速呼吸作用而不利於光合產物的積累,形成的果實品質較差。因而哈密瓜現有幾個品種春作播種期宜安排在1月中下旬,秋作安排在7月下旬—8月上旬為宜。
3.整枝留果。恰當的整枝留果技術是保證哈密瓜早日坐果、提早成熟以及良好品質形成的先決條件。哈密瓜栽培中,無論是採用單蔓整枝還是雙蔓整枝,每蔓只留一果,12—15節左右坐果。坐果節位過低,會造成果型偏扁、偏短,果實小、產量低;坐果節位過高,會造成果實偏長、成熟期推遲,果實成熟不充分,糖分積累少。採用人工授粉可有促進有效坐果,採用坐果靈會增加畸形果的比例和降低品質。
4.肥料運籌。科學合理的肥料運籌也上海地區哈密瓜成功栽培的技術關鍵之一。按照哈密瓜生長發育對礦質元素的吸收規律,哈密瓜生長發育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比例為1:0.5:1.8,生產中三要素單株施用量為:氮12克、磷16—18克、鉀16克左右。我們在栽培過程中增加肥料中的磷、鉀的比例,因而生產出的哈密瓜個大、味甜,品質優良、鬆脆爽口。
5.水分管理。因上海地下水位較高,土壤栽培情況下水分的供應不會成為哈密瓜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限制因子,但要注意栽培田塊四周溝系的配套,否則哈密瓜生長後期(特別是果實成熟期)地下水位過高,易導致哈密瓜裂果。基質栽培條件下要注意在膨果期加大水分的供應量以滿足哈密瓜此階段對水分的需求,果實成熟期要注意控制水分供應和增加肥料溶液的濃度,以防裂果。
6.病蟲防治。病蟲防治尤其是病害防治是關繫到上海地區哈密瓜保護地栽培能否成功最為關鍵的環節。現有哈密瓜品種中,「98-18」抗性較好,「雪裡紅」、「金鳳凰」對蔓枯病抗性較弱,「仙果」對白粉病具有中等抗性,如在栽培中不加強管理,就可能導致病害的發生與蔓延。栽培過程中對蔓枯病的防治經驗總結有以下幾點:
①保持大棚內的低濕度環境。除加強大棚內部通風外,在土壤栽培的情況下田間採用地膜全覆蓋,減少地面水分蒸發;基質栽培條件下注意及時清理基質槽內滲出的水分,保持棚風乾燥;
②保持栽培株莖基部周圍乾燥,基質栽培時滴管遠離根頸部;
③嚴格整枝,對人為造成的傷口及時塗葯,以防病菌侵入;
④加強管理,勤於檢查。一旦發現蔓枯病,即用有效葯劑(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與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等量混合適量兌水,可在其中加入部分農用鏈黴素。)塗抹在病部周圍,每隔3天左右塗抹一次,共2~3次。另外,對棚內所有栽培株基部普遍塗葯一遍,防止蔓枯病發生有效率可達90%以上。
防治白粉病和霜霉病等病害,主要手段是加強大棚內部通風,降低環境濕度,同時加強檢查,將病害控制在萌芽階段。
蟲害的防治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保護地採用紗網進行隔離,降低害蟲進入的幾率,對「漏網之蟲」可採用黃色粘板等措施進行誘殺,適當配合以少量的化學防治可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7.適期採收。適期採收是保證果實充分成熟以及優良品質得以充分表現的保證。由於果實發育、成熟過程中需要鎂,坐果節葉片的鎂被轉移到果實中去,導致葉肉組織因缺鎂而失綠。因而當坐果節卷須乾枯、葉片葉肉失綠、葉片四周枯焦時,即預示果實即將進入成熟採收期。過早採收,則果實成熟度不夠,甜度低、香味不足;過晚採收,則果肉組織膠質解離,脆性喪失,風味欠佳。採收時瓜柄應剪成「T」字型,防止病菌從果柄傷口處侵入造成果實腐爛。
❸ 哈蜜瓜瓜子現能種嗎,當盆栽,水載
你若在哈密瓜產地,能吃到熟透的哈密瓜,它的種子就比較好。加上它適合當地的氣候,種的會很好。離哈密瓜產地越遠越不行,吃的瓜是沒熟的(若熟了運過來就該爛了),瓜子雖然會發芽,但苗不可能健壯,加上水土、氣候不服,長得肯定不好。但願你離哈密瓜產地不遠,你就能實現你的願望了。 哈密瓜種植技術
一、 播前准備
1. 選地、整地
瓜田以休閑地或撂荒地為好,種過瓜的地輪作期在五年以上,前作以糧食作物為宜,瓜地周圍嚴禁種植葫蘆科、豆科、茄科作物。
瓜地宜選擇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土壤質地以壤土或沙壤土為好,土壤有機質含量1.0%以上,速效磷含量10ppm、速效鉀含量150ppm、鹼解氮50ppm,總鹽含量0.5%左右,土壤酸鹼度ph值7-8之間。
瓜田年前最好進行伏耕和秋耕,耕深25厘米以上,並進行冬灌以利壓鹼和熟化土壤,並可消滅雜草和越冬害蟲。
2.施基肥,開瓜
開春後沿瓜田等高線劃開溝線,溝距4-4.5米,溝長不超過30米,距瓜溝中心線兩側60厘米處開施肥溝,溝深25厘米以上,每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2000公斤,再加上適量化肥混合均勻,化肥用量:硝酸銨20公斤,三料過磷酸鈣25公斤,或磷酸二銨20公斤,硝酸銨15公斤,腐殖酸復合肥50公斤,或腐殖酸復合肥100公斤。肥料施入溝內後摻土拌勻。
沿瓜溝中心線開溝,溝深0.5-0.6米,上口寬0.9-1米,底寬30厘米左右,瓜溝要求平、直、吃水線一致,並無大土塊和植物根莖。
3.播前灌溉
播種前5-7天灌水,灌好播前水是保證苗齊苗全的關鍵,一定要澆足、澆透;一般在80方/畝以上。
4.覆蓋地膜
選擇70-90厘米寬的透明膜或銀灰膜覆蓋瓜溝兩側,距離溝底10厘米處沿溝壁向上鋪,要求地膜緊貼地面與溝壁,要壓平、壓緊、壓實。一般採用先鋪膜後播種。為了避過晚霜危害,可挖穴播種後在腹膜,但要及時破膜,解放瓜苗。否則宜造成燒苗缺株。
5.選用良種
應選用目前審定的新品種新密雜7號(8601)、新密11號(86-1)、新密13號(新皇後)、新密15號(香妃密)、新密23號(金密寶)。
6.種子處理
播前做好種子精選工作,品種純度和種子發芽率均應在95%以上,採用200倍福爾馬林浸種2小時,然後用清水漂洗2-3次。在病毒病發生嚴重的地區,可用磷酸三鈉2%水溶液拌種或採用種子乾熱滅菌,即先在40℃乾熱恆溫進行處理24小時,然後在70℃乾熱處理5天,再進行催芽播種。
為了預防地下害蟲,在上述種子處理後,可再用50%的鋅硫磷乳油100倍液均勻的噴灑在種子上,置陰涼處堆悶1-2小時後播種。
二、播種
要適時播種,一般應掌握在晚霜過後,土表下10厘米深地溫穩定在14℃左右即可播種。採用地膜覆蓋的瓜地,可在4月20日前後播種,不採用地膜覆蓋,播種期可適當後移,准備儲藏的冬瓜,播種期可延遲到5月20日左右。
播種方式可採用打孔穴播,沿瓜溝水印線,人工挖穴,穴距視品種的熟性而定。早、中熟品種,單蔓整枝株距0.45米,中晚熟和晚熟品種,雙蔓整枝的株距為0.6米,播種深度以土壤質地和土壤濕度的不同而定,土壤沙性大,墒情不足,可適當播深,覆土稍厚;土質粘重,墒情較好,播種淺,覆土薄。一般播種深度3-4厘米。每穴播2-3粒種子。
三、 扣棚
保護地小拱棚栽培哈密瓜,扣棚前需要提早整地、開溝、施底肥、灌水、鋪膜。
1.提前選購拱棚架材,拱棚架材選擇竹片、竹竿、冷拔絲均可,但竹片的拱棚效果最佳,竹片寬度約2-4厘米,長度250-280厘米,使用前將兩頭削尖以便插入地下。
2.選購拱棚塑料,塑料寬度220厘米。選購麻繩和塑料繩用來連接每個拱架,每個拱架距離150厘米左右。
3.拱棚高度100厘米左右,以便於工作人員入內操作,拱架拱好後即可覆蓋塑料,塑料一定要平展,確保透光性好。塑料蓋好後把兩邊用土壓實,用麻繩或塑料繩斜拉將拱棚固定,以防大風毀壞拱棚。
4.及時放風,確保瓜苗正常生長,放風時間長短、風口大小根據棚溫和棚外溫度而定,當棚內溫度達到35℃時,應先從拱棚兩頭放風,隨著棚外溫度的升高,還要從兩邊慢慢放風,放風不能過急過快,以免造成瓜苗萎焉或水份流失,從而抑制瓜苗生長。風口由小到大,由一個風口到多個風口,進行苗期適應性鍛煉。當棚內溫度與棚外溫度相同時,可將拱棚塑料全部揭去,從而使哈密瓜能夠正常伸蔓,提早結瓜,提早上市。
四、 田間管理
1.查苗補種
一般播種後5-7天即可出苗,出苗3天之內應立即查苗補種,補種的種子應進行種子消毒,然後浸種催芽,種子露白即可補種。
2.間苗、定苗
1-2片真葉時開始間苗,每穴留2株,間苗時注意間去弱苗及病苗。4-5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健苗。如果精量播種,可在4片真葉時,將間苗、定苗一次完成。
3.中耕除草
中耕鬆土即可提高地溫,又可保墒和鏟除雜草。未覆蓋地膜的瓜田,瓜苗出齊後可用手鏟在瓜苗周圍鬆土、壟土,並結合除草。中耕深度20厘米以上,在瓜苗伸蔓前中耕除草2-3次,結合中耕,拔除播種穴周圍的雜草並隨時封嚴穴口。
4.倒蔓
5-6片真葉時進行倒蔓,倒蔓時將根莖部靠畦內一側的土壤輕輕扒開後,使其成為一個5-7厘米深的小槽,然後順勢將瓜蔓倒向槽內,並抹去莖基部的第1、2個側蔓。與此同時在根莖基部培10-20厘米的疏鬆干土。
5.整蔓、留瓜
哈密瓜的整蔓、留瓜根據品種而定,早中熟品種,例如:紅密寶、紅太後、新密15號(香妃密)、新密13號(新皇後)等可採用單蔓整枝法;中晚熟品種,例如:新密雜7號(8601)、新密11號(86-1)、新密23號(金密寶)等採用雙蔓整枝法。具體整枝方法可根據當地種植甜瓜習慣而定。
單蔓整枝:主蔓(一次蔓)不摘心,抹去基部第1-4片葉子的側芽(二次蔓),主蔓5節以後的無雌花子蔓或有雌花但不留瓜的,可留1葉摘心,有雌花的子蔓留2片葉摘心。留瓜節位最好在第6-7節子蔓上。
雙蔓整枝:瓜苗長至4-5片真葉時主蔓摘心,並抹去基部第1-2片葉子的側芽,留第3-4節上的兩條子蔓,其餘均抹去,孫蔓(三次蔓)長出後,無雌花的抹去,有雌花的留2片真葉摘心,留瓜節位在第2-3節的孫蔓上。整蔓待幼瓜長至雞蛋大時即可停止
結合整枝可用土塊或樹枝交叉法壓瓜蔓,用土塊壓蔓,要先將壓蔓處的土劃一條小槽,將瓜蔓順勢放在小槽內,在壓上土塊。全生長期共壓蔓2-3次,直至封壟為止。
6.追肥
地膜覆蓋栽培的瓜田一般不在追施有機肥,若基肥不足,可追施部分餅肥或化肥。追肥必須在雌花開放前進行,在兩株瓜苗之間,距溝沿下方20厘米處挖穴,每畝追施磷酸二銨20公斤,尿素5公斤,油渣150公斤。第一次果實採收後,可進行第二次追肥,根外追肥可採用:(1)磷酸二氫鉀200克加尿素300克,分別配成千分之二和千分之三的溶液,(2)黃腐酸30-50克,配成萬分之三到萬分之五溶液。(3)噴施寶5毫升加水50公斤。上述溶液在清晨和傍晚均勻地噴灑在葉面上。
7.灌水
灌水次數、灌水量以土質、瓜溝大小和地下水位的高低而不同。苗期在保持土壤一定溫度的情況下,適當控水蹲苗,以利於幼苗紮根,苗期一般灌1-2次水,田間持水量以65%為宜,地膜覆蓋栽培的瓜地一般開雄花前不灌水,始花期灌第一次水,開花座果期一般灌2-3次水,田間持水量以80%為宜,果實膨大期須水較多,一般隔7-10天灌水一次,持水量以85%為宜。此時氣溫較高,為減輕疫霉病的發生,應避免中午澆水,並且要少澆,澆水深度以溝深1/2-1/3為宜,果實成熟期澆1-2次水,灌水深度以不超過溝深的1/2為宜,田間持水量以55%為佳,果實採收前10天必須停止灌水。
瓜地以澆井水為宜,灌水要求單溝灌不能串灌,切忌漫灌和串灌。
8.防治病蟲害
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在掌握現有病蟲害發生規律的基礎上,了解並掌握病蟲與作物、環境條件的相互關系,通過改變生態條件,採取綜合防治措施,達到抑制病蟲發生,減少或控制危害的目的,在認真貫徹上述措施的基礎上,還需配合化防規范進行防治。
9.採收
採收適時是保證商品瓜質量的關鍵環節,採收時商品瓜中心糖含量必須達到13%以上,採收時要做到輕采輕放,盡量減少機械損傷,採收時留1.5-2厘米長的果柄,瓜堆要遮陰,避免爆曬,減少損失,嚴禁生瓜、爛瓜投放市場。
❹ 黃哈密瓜怎麼種植盆栽
籽泡水,泡3到4天後查看外殼開口處,冒尖後直接種到土裡了,尖頭入土,噴水即內可。
❺ 哈密瓜怎麼種
哈密瓜的種植管理方法如下:
溫度管理
春季育苗強調保溫防病,苗床採用多膜覆蓋,地面鋪設電加溫線。
採用「二高二低」法變溫管理,即出苗前,苗床溫度應保持白天30~32℃,夜間18~20℃,以促齊苗;第一片真葉展開前,床溫應適當降低,保持白天25~28℃之間,夜間15~16℃,以防高腳苗;第三片真葉出現止,床溫應適當提高,保持白天30~32℃之間,夜間18~20℃,以促進早出真葉;定植前一周進行低溫煉苗,使幼苗逐漸適應大田環境條件。[5]
水分管理
苗期應嚴格控制水分,視苗床缽體干濕程度於晴天的午前進行適量澆水,澆後待植株表面和土表水分蒸發、水漬收干後再蓋塑料薄膜。
濕度光照
通風降濕是防止幼苗病害發生的關鍵。因此,齊苗後在床溫許可的范圍內,應盡量揭開小環棚塑料薄膜,增加通風,降低苗床空氣濕度。遇陰雨天氣,在中午前後也要進行短時間的通風降濕、增加光照。
育苗期間可進行一次25%阿米西達懸浮劑噴霧,以防病和提高抗性。
整枝
哈密瓜生產上常採用的整枝方式主要有單蔓整枝和雙蔓整枝。
【單蔓整枝】
即主蔓晚摘心(27~30葉摘心),去除主蔓基部側芽。春季選取12~15節的子蔓留瓜,雌花後留2葉及早 摘心。
【雙蔓整枝】
即幼苗長到3~4片真葉時摘心,選留兩根健壯子蔓,其餘子蔓全部摘除
哈密瓜
。春季選取11~13節的孫蔓留瓜,雌花後留2葉及早摘心。
哈密瓜一般採用人工輔助授粉,時間春季宜在上午7~10時進行,選擇同品種異株上當天開放的雄花,掰去花瓣,將雄蕊在雌花柱頭上均勻輕輕塗抹。
當果實長到雞蛋大小時,根據各果實的長勢及發育情況綜合判斷選留其中一個端正、健壯的幼瓜,其餘去除,通常28~30節位進行打頂。一般單蔓留一瓜,雙蔓留兩瓜
❻ 如何種植哈密瓜
一、 播前准備
1. 選地、整地
瓜田以休閑地或撂荒地為好,種過瓜的地輪作期在五年以上,前作以糧食作物為宜,瓜地周圍嚴禁種植葫蘆科、豆科、茄科作物。
瓜地宜選擇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土壤質地以壤土或沙壤土為好,土壤有機質含量1.0%以上,速效磷含量10ppm、速效鉀含量150ppm、鹼解氮50ppm,總鹽含量0.5%左右,土壤酸鹼度ph值7-8之間。
瓜田年前最好進行伏耕和秋耕,耕深25厘米以上,並進行冬灌以利壓鹼和熟化土壤,並可消滅雜草和越冬害蟲。
2.施基肥,開瓜
開春後沿瓜田等高線劃開溝線,溝距4-4.5米,溝長不超過30米,距瓜溝中心線兩側60厘米處開施肥溝,溝深25厘米以上,每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2000公斤,再加上適量化肥混合均勻,化肥用量:硝酸銨20公斤,三料過磷酸鈣25公斤,或磷酸二銨20公斤,硝酸銨15公斤,腐殖酸復合肥50公斤,或腐殖酸復合肥100公斤。肥料施入溝內後摻土拌勻。
沿瓜溝中心線開溝,溝深0.5-0.6米,上口寬0.9-1米,底寬30厘米左右,瓜溝要求平、直、吃水線一致,並無大土塊和植物根莖。
3.播前灌溉
播種前5-7天灌水,灌好播前水是保證苗齊苗全的關鍵,一定要澆足、澆透;一般在80方/畝以上。
4.覆蓋地膜
選擇70-90厘米寬的透明膜或銀灰膜覆蓋瓜溝兩側,距離溝底10厘米處沿溝壁向上鋪,要求地膜緊貼地面與溝壁,要壓平、壓緊、壓實。一般採用先鋪膜後播種。為了避過晚霜危害,可挖穴播種後在腹膜,但要及時破膜,解放瓜苗。否則宜造成燒苗缺株。
5.選用良種
應選用目前審定的新品種新密雜7號(8601)、新密11號(86-1)、新密13號(新皇後)、新密15號(香妃密)、新密23號(金密寶)。
6.種子處理
播前做好種子精選工作,品種純度和種子發芽率均應在95%以上,採用200倍福爾馬林浸種2小時,然後用清水漂洗2-3次。在病毒病發生嚴重的地區,可用磷酸三鈉2%水溶液拌種或採用種子乾熱滅菌,即先在40℃乾熱恆溫進行處理24小時,然後在70℃乾熱處理5天,再進行催芽播種。
為了預防地下害蟲,在上述種子處理後,可再用50%的鋅硫磷乳油100倍液均勻的噴灑在種子上,置陰涼處堆悶1-2小時後播種。
二、播種
要適時播種,一般應掌握在晚霜過後,土表下10厘米深地溫穩定在14℃左右即可播種。採用地膜覆蓋的瓜地,可在4月20日前後播種,不採用地膜覆蓋,播種期可適當後移,准備儲藏的冬瓜,播種期可延遲到5月20日左右。
播種方式可採用打孔穴播,沿瓜溝水印線,人工挖穴,穴距視品種的熟性而定。早、中熟品種,單蔓整枝株距0.45米,中晚熟和晚熟品種,雙蔓整枝的株距為0.6米,播種深度以土壤質地和土壤濕度的不同而定,土壤沙性大,墒情不足,可適當播深,覆土稍厚;土質粘重,墒情較好,播種淺,覆土薄。一般播種深度3-4厘米。每穴播2-3粒種子。
三、 扣棚
保護地小拱棚栽培哈密瓜,扣棚前需要提早整地、開溝、施底肥、灌水、鋪膜。
1.提前選購拱棚架材,拱棚架材選擇竹片、竹竿、冷拔絲均可,但竹片的拱棚效果最佳,竹片寬度約2-4厘米,長度250-280厘米,使用前將兩頭削尖以便插入地下。
2.選購拱棚塑料,塑料寬度220厘米。選購麻繩和塑料繩用來連接每個拱架,每個拱架距離150厘米左右。
3.拱棚高度100厘米左右,以便於工作人員入內操作,拱架拱好後即可覆蓋塑料,塑料一定要平展,確保透光性好。塑料蓋好後把兩邊用土壓實,用麻繩或塑料繩斜拉將拱棚固定,以防大風毀壞拱棚。
4.及時放風,確保瓜苗正常生長,放風時間長短、風口大小根據棚溫和棚外溫度而定,當棚內溫度達到35℃時,應先從拱棚兩頭放風,隨著棚外溫度的升高,還要從兩邊慢慢放風,放風不能過急過快,以免造成瓜苗萎焉或水份流失,從而抑制瓜苗生長。風口由小到大,由一個風口到多個風口,進行苗期適應性鍛煉。當棚內溫度與棚外溫度相同時,可將拱棚塑料全部揭去,從而使哈密瓜能夠正常伸蔓,提早結瓜,提早上市。
四、 田間管理
1.查苗補種
一般播種後5-7天即可出苗,出苗3天之內應立即查苗補種,補種的種子應進行種子消毒,然後浸種催芽,種子露白即可補種。
2.間苗、定苗
1-2片真葉時開始間苗,每穴留2株,間苗時注意間去弱苗及病苗。4-5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健苗。如果精量播種,可在4片真葉時,將間苗、定苗一次完成。
3.中耕除草
中耕鬆土即可提高地溫,又可保墒和鏟除雜草。未覆蓋地膜的瓜田,瓜苗出齊後可用手鏟在瓜苗周圍鬆土、壟土,並結合除草。中耕深度20厘米以上,在瓜苗伸蔓前中耕除草2-3次,結合中耕,拔除播種穴周圍的雜草並隨時封嚴穴口。
4.倒蔓
5-6片真葉時進行倒蔓,倒蔓時將根莖部靠畦內一側的土壤輕輕扒開後,使其成為一個5-7厘米深的小槽,然後順勢將瓜蔓倒向槽內,並抹去莖基部的第1、2個側蔓。與此同時在根莖基部培10-20厘米的疏鬆干土。
5.整蔓、留瓜
哈密瓜的整蔓、留瓜根據品種而定,早中熟品種,例如:紅密寶、紅太後、新密15號(香妃密)、新密13號(新皇後)等可採用單蔓整枝法;中晚熟品種,例如:新密雜7號(8601)、新密11號(86-1)、新密23號(金密寶)等採用雙蔓整枝法。具體整枝方法可根據當地種植甜瓜習慣而定。
單蔓整枝:主蔓(一次蔓)不摘心,抹去基部第1-4片葉子的側芽(二次蔓),主蔓5節以後的無雌花子蔓或有雌花但不留瓜的,可留1葉摘心,有雌花的子蔓留2片葉摘心。留瓜節位最好在第6-7節子蔓上。
雙蔓整枝:瓜苗長至4-5片真葉時主蔓摘心,並抹去基部第1-2片葉子的側芽,留第3-4節上的兩條子蔓,其餘均抹去,孫蔓(三次蔓)長出後,無雌花的抹去,有雌花的留2片真葉摘心,留瓜節位在第2-3節的孫蔓上。整蔓待幼瓜長至雞蛋大時即可停止
結合整枝可用土塊或樹枝交叉法壓瓜蔓,用土塊壓蔓,要先將壓蔓處的土劃一條小槽,將瓜蔓順勢放在小槽內,在壓上土塊。全生長期共壓蔓2-3次,直至封壟為止。
6.追肥
地膜覆蓋栽培的瓜田一般不在追施有機肥,若基肥不足,可追施部分餅肥或化肥。追肥必須在雌花開放前進行,在兩株瓜苗之間,距溝沿下方20厘米處挖穴,每畝追施磷酸二銨20公斤,尿素5公斤,油渣150公斤。第一次果實採收後,可進行第二次追肥,根外追肥可採用:(1)磷酸二氫鉀200克加尿素300克,分別配成千分之二和千分之三的溶液,(2)黃腐酸30-50克,配成萬分之三到萬分之五溶液。(3)噴施寶5毫升加水50公斤。上述溶液在清晨和傍晚均勻地噴灑在葉面上。
7.灌水
灌水次數、灌水量以土質、瓜溝大小和地下水位的高低而不同。苗期在保持土壤一定溫度的情況下,適當控水蹲苗,以利於幼苗紮根,苗期一般灌1-2次水,田間持水量以65%為宜,地膜覆蓋栽培的瓜地一般開雄花前不灌水,始花期灌第一次水,開花座果期一般灌2-3次水,田間持水量以80%為宜,果實膨大期須水較多,一般隔7-10天灌水一次,持水量以85%為宜。此時氣溫較高,為減輕疫霉病的發生,應避免中午澆水,並且要少澆,澆水深度以溝深1/2-1/3為宜,果實成熟期澆1-2次水,灌水深度以不超過溝深的1/2為宜,田間持水量以55%為佳,果實採收前10天必須停止灌水。
瓜地以澆井水為宜,灌水要求單溝灌不能串灌,切忌漫灌和串灌。
8.防治病蟲害
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在掌握現有病蟲害發生規律的基礎上,了解並掌握病蟲與作物、環境條件的相互關系,通過改變生態條件,採取綜合防治措施,達到抑制病蟲發生,減少或控制危害的目的,在認真貫徹上述措施的基礎上,還需配合化防規范進行防治。
9.採收
採收適時是保證商品瓜質量的關鍵環節,採收時商品瓜中心糖含量必須達到13%以上,採收時要做到輕采輕放,盡量減少機械損傷,採收時留1.5-2厘米長的果柄,瓜堆要遮陰,避免爆曬,減少損失,嚴禁生瓜、爛瓜投放市場。
❼ 如何用大棚種植哈密瓜,大棚哈密瓜種植技術有
哈密瓜種植有品種選擇
應選擇適合南方氣候特點、抗病性強的哈密瓜品種。在本地區主推品種為:雪裡紅、仙果、98-18(綠皮和黃皮)等。
哈密瓜栽培忌瓜茬和連作地塊,應選擇3年內未種過瓜類、地勢高爽、排水良好的稻茬田塊。有機質豐富、通透性好的沙質土壤為種植哈密瓜的首選。定植前一個月,進行耕翻,耕翻深度以25~30厘米為宜,同時開好配套溝系(大明溝、操作溝和棚外圍溝),並一次性全耕層施足基肥,一般畝用商品有機肥1000公斤左右,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n∶l∶k=15∶15∶15)30公斤和過磷酸鈣50公斤。作畦時一定要高畦、高壟,畦面作成龜背形,弓背25~30厘米;畦面採用地膜全覆蓋(春季透明地膜),有利保墒降濕防草。
大棚哈密瓜春季栽培方法
哈密瓜種植的育苗移栽
1、種子處理:可採用乾燥處理,把干種子在60~69℃恆溫乾燥箱內烤3天左右,消毒殺菌效果良好。若無此條件可把種子在強日光下曬種2天。
2、播種:春季播種期一般掌握在1月上中旬。春季育苗強調保溫防病,苗床採用多膜覆蓋,地面鋪設電加溫線。苗床溫度採用二高二低,出苗前,苗床溫度控制在28~30℃促齊苗;第一片真葉展開前,幼苗最易徒長,降低溫度,白天床溫應保持在23~25℃之間,夜間18~20℃。隨著幼苗生長和外界氣溫的上升,可適當加大通風口,通風時間也相應加長。定植前一周進行低溫煉苗,使幼苗逐漸適應外界條件。苗期防病可採用阿米西達噴霧1~2次。春季苗齡30天左右,3葉一心期移栽。
大棚哈密瓜種植建議一、進入伸蔓期的植株具體栽培措施如下:
1、牽引綁蔓。在植株生長到6、7節以上就可以開始牽引綁蔓,但牽引繩應在伸蔓前及時搭好,便於植株繞蔓。
2、整枝理蔓。植株進入伸蔓期,莖蔓迅速伸長,應及時整枝,將12節以下伸展的側蔓全部去除,以減少養分消耗,必要時可採用塗莖方式來提高防病效果。
3、噴施壯瓜蒂靈。在植株花芽分化期進行葉面噴施壯果蒂靈,促進坐果
4、棚溫調控:秋季氣溫高,應保持大棚通風降溫,沒有暴雨、台風等天氣侵襲,裙膜兩邊可一直捲起。
大棚哈密瓜種植建議二、進入開花受粉期的植株具體栽培措施如下:
1、人工授粉。目前,有部分田塊已進入授粉期,應在花芽分化期噴施促花王3號增強授粉受精質量。為了瓜果安全衛生和提高瓜果的商品性,應普噴陽離子活性劑壯果蒂靈。
2、留果和疏果。選留12節位以上,連續4~5節帶雌花的側蔓,把帶雌花的側蔓留兩張葉片進行頂端摘除,其餘側枝全部摘除。授粉後一個星期果實長到雞蛋大小時,選留一個果。單蔓留一瓜。
大棚哈密瓜種植建議三、病蟲害防治
貫徹預防為主,農業防治和葯劑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原則。通過合理的整枝留果,科學施肥,控制大棚內濕度,保持大棚內地面、空氣的乾燥,減少病害的發生和蔓延。同時,要加強觀察和檢查,在病害發病初期及時進行葯劑保護,確保哈密瓜的正常生長。
❽ 怎麼種植「黃哈密瓜」的盆栽
籽泡來水,泡3到4天後查看自外殼開口處,冒尖後直接種到土裡了,尖頭入土,噴水即可。
❾ 哈密瓜種子怎麼種 哈密瓜的種植方法
1、播種准備:哈密瓜不宜連作,最好和其他作物輪作五年以上,另外在種植地周圍不宜種植葫蘆科、豆科、茄科作物。種植地要求土質疏鬆、肥力一般、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為宜,在種植前最好進行伏耕和秋耕,深耕25-30cm,並要進行冬灌以利壓鹼和熟化土壤,可以消滅土壤中的雜草和越冬害蟲。
在最後一次翻耕時,每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2000-3000公斤和適量的復合肥,將其撒施後摻土拌勻,在耙細整平,做好排水溝。在播種前一周要對地塊灌水,這是保證苗齊苗全的關鍵,一定要澆足澆透,還要覆蓋地面。
2、播種:播種前選擇優良的品種和做好種子的處理工作,將種子精挑細選之後,用200倍福爾馬林浸種2小時,再用清水沖洗2-3次。而在病毒病高發的地區,先用葯劑消毒滅菌後,在在40℃乾熱恆溫進行處理24小時,然後進行催芽播種。
播種時間一定要適時,在地下土溫穩定在14度時即可播種,播種可採用穴播的方法。穴的株行距視品種而定,一般株距在45-60cm之間,播種深度也是土壤情況而定,土壤沙性較大,可深播,而土層深厚,停止粘重,可淺播。一般每穴用種2-3粒,覆土3-4cm即可。
3、扣棚:扣棚的架材可選擇竹片、竹竿、冷拔絲均可,但一般選擇竹片,拱棚高度100厘米左右,以便於工作人員入內操,將竹片兩頭削尖以便插入地下,再用麻繩和塑料繩用來連接每個拱架,最後覆蓋塑料即可。塑料一定要平鋪,保持透光性,蓋好之後,要用土塊壓實,以免風力破壞。
4、田間管理:一般播種3-5天後即可出苗,這時要及時破膜,並及時查苗補種,當幼苗生長到1-2片真葉時,要開始間苗。每穴留2豬,間苗時要去除病苗和弱苗,4-5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一株健苗。
在苗期要做好中耕除草,中耕能疏鬆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生長,除草能避免雜草搶占幼苗養分,使幼苗生長正常。
(9)哈密瓜盆栽種植技術擴展閱讀:
哈密瓜的價值
哈密瓜不但香甜,而且富有營養價值。據分析,哈密瓜的干物質中,含有4.6%—15.8%的糖分,纖維素2.6%—6.7%, 還有蘋果酸、果膠物質、維生素A、B、C,尼克酸以及鈣、磷、鐵等元素。其中鐵的含量比雞肉多兩三倍,比牛奶高17倍。新疆人很愛食哈密瓜,認為多吃瓜可以祛病延年,這一說法不無道理。
哈密瓜除供鮮食,還可製作瓜干、瓜脯、瓜汁。哈密瓜削皮可以用果蔬削皮機中的大果削皮機適用於食品規模加工。瓜蒂瓜籽可入葯治病,瓜皮餵羊能促肥增膘。
哈密瓜籽可用於做精油,富含葯用、美容、保健、生理活性的哈密瓜種子,採取純物理、冷榨方式精製而成。其色澤金黃,滋味清香,還有令人愉快的水果滋味;充分保留了哈密瓜籽中獨有的葯用、美容、保健營養成分不受破壞。具有超強的抗氧能力,實屬上等純天然葯用、美容、保健、營養精油,可廣泛應用在醫葯、美容、保健、營養食品等領域。
❿ 哈密瓜種植管理技術的幾個關鍵步驟
哈密瓜的種植管理方法如下:
溫度管理
春季育苗強調保溫防病,苗床採用多膜覆蓋,地面鋪設電加溫線。
採用「二高二低」法變溫管理,即出苗前,苗床溫度應保持白天30~32℃,夜間18~20℃,以促齊苗;第一片真葉展開前,床溫應適當降低,保持白天25~28℃之間,夜間15~16℃,以防高腳苗;第三片真葉出現止,床溫應適當提高,保持白天30~32℃之間,夜間18~20℃,以促進早出真葉;定植前一周進行低溫煉苗,使幼苗逐漸適應大田環境條件。[5]
水分管理
苗期應嚴格控制水分,視苗床缽體干濕程度於晴天的午前進行適量澆水,澆後待植株表面和土表水分蒸發、水漬收干後再蓋塑料薄膜。
濕度光照
通風降濕是防止幼苗病害發生的關鍵。因此,齊苗後在床溫許可的范圍內,應盡量揭開小環棚塑料薄膜,增加通風,降低苗床空氣濕度。遇陰雨天氣,在中午前後也要進行短時間的通風降濕、增加光照。
育苗期間可進行一次25%阿米西達懸浮劑噴霧,以防病和提高抗性。
整枝
哈密瓜生產上常採用的整枝方式主要有單蔓整枝和雙蔓整枝。
【單蔓整枝】
即主蔓晚摘心(27~30葉摘心),去除主蔓基部側芽。春季選取12~15節的子蔓留瓜,雌花後留2葉及早 摘心。
【雙蔓整枝】
即幼苗長到3~4片真葉時摘心,選留兩根健壯子蔓,其餘子蔓全部摘除
哈密瓜
。春季選取11~13節的孫蔓留瓜,雌花後留2葉及早摘心。
哈密瓜一般採用人工輔助授粉,時間春季宜在上午7~10時進行,選擇同品種異株上當天開放的雄花,掰去花瓣,將雄蕊在雌花柱頭上均勻輕輕塗抹。
當果實長到雞蛋大小時,根據各果實的長勢及發育情況綜合判斷選留其中一個端正、健壯的幼瓜,其餘去除,通常28~30節位進行打頂。一般單蔓留一瓜,雙蔓留兩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