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浦盆景
㈠ 澧浦鎮的經濟發展
澧浦鎮黨委、政府團結一致,克服困難,按照金東區委、區府提出的「明確新目標、盡展新作為、實現新發展」的總體目標,認真抓幹部管理,樹立科學發展觀,以統籌城鄉一體化為契機,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四全會精神,牢牢把握發展主旋律, 以統籌區域經濟、強化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優化投資環境、想方設法謀發展,200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3162億元,同比增10.81%(工業4.5162億元,農業1.8億元),財政收入738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80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50元,計劃生育率99.23%,促使社會事業健康穩步發展。 澧浦農業經濟早先主要靠糧食是金華縣產糧區之一,農業以糧食為主,農林牧、副漁綜合經營,糧棉油茶、水果、蔬菜種植、山塘水庫主要養殖魚、蓮藕、牛蛙、珍珠等,曾涌現出「一村一品」或「數村一品」規模,各種專業生產戶成倍增長,山坡空閑地被利用種植果樹、花木、養盆景,為此而成為「中國花木之鄉」、「苗木之鄉」、「珍珠之鄉」之美稱。
澧浦是中國著名的花木之鄉。澧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3℃,最冷在一月份平均氣溫5℃,最熱在八月份平均氣溫29.4℃。全年日照2060小時左右,無霜期約240天,年平均降水1405.2mm。整個地理位置和氣候干分適合各類苗木生長。
澧浦苗木生產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發展於80年代,興旺於20世紀末。根據「金華金東區人民政府」網站資料,該鎮已初具規模並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小苗木、大市場的格局。到2003年底,全鎮苗木種植面積突破3萬畝(本鎮境內2.4萬畝,跨區域0.6萬畝),主要種植綠化苗木和珍稀樹種。也形成了以工程綠化苗為主、果苗生產為輔的三壠(東溪壠、里壠和外壠)二畈(野毛畈和洪村畈)一中心(即以郡塘下為中心的七個果木專業村)的省級萬畝特色林業示範基地。花木品種從幾十個發展為300多個。
苗木產品發展已成為農村收入的主要來源,苗木產業的興起帶動了土地的合理有效的源轉,給農民季節工增加就業機會,同時也培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生產能手與營銷行家。 澧浦工業經濟在解放前只有傳統的農村的手工業,到20世紀50年代工業生產開始萌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工業改革並發展壯大,促進商貿流通,以「又一喜」冷食、「婺州銀杏良種場」、「大坪地養雞場」、「意中園」等為代表的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村龍頭企業帶頭和發揮了輻射作用,金華市忠厚乳業有限公司是繼又一喜、意中園之後的新興農業企業。有各種工業企業158家,實現產值4.5162億元。產值1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有35家,1000萬元以上企業3家。「又一喜」冷食系列產品1999年獲第八屆中國專利新技術產品博覽會金獎,2000年通過ISO8002質量體系認證,被金華市評為知名商標,2002年獲浙江省著名商標,評為「金華市農業龍頭企業」,企業逐漸走向規范,產品檔次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