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山茶盆栽技術

山茶盆栽技術

發布時間: 2021-02-18 12:55:40

盆栽山茶有哪些要求

盆栽山茶的要求主要是用盆和盆土。山茶盆栽適宜用陶質泥盆,因為山茶根須在生長過程中對透氣排水的要求比較嚴格。如果僅僅為了外表美觀,選用瓷盆、塑料盆等,這些盆由於透水、透氣性較差,必然影響山茶的生長。種植山茶或山茶苗,要求盆子的大小適中,一般說,不能過大或過小,同時要控制好水肥。

山茶喜歡酸性沙質土。盆栽山茶,一般可用山泥,或者用疏鬆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忌用質地黏重的土壤。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僅使根須不容易舒展伸長,而且澆水後又不容易乾燥,而山茶又是比較喜歡乾燥的花木,如果土壤長期潮濕,根須極容易腐爛。如果採用黏性較大的土壤來種植山茶,就必須摻和適當數量的培養土或河沙,使其疏鬆、透水。用疏鬆的土壤來栽培山茶,可以縮短盆土的干濕周期,有利於植株的快速生長;但又不能全用沙質土來種植,因為沙質土透水性過強,一澆即瀉,一瀉即干,根須很容易干癟枯萎,生長會受到影響。種植山茶最好以松針腐葉土(即山泥)為最適宜。松針腐葉土為酸性花崗岩風化物,在這種土壤里生長的植物多為喜歡酸性的針葉林,如馬尾松、黑松、杉樹等。富含由針葉林的枯枝殘葉經過半分解而形成的腐殖質,色棕黑色,性疏鬆、肥酸性,具有團粒結構,透水性與蓄水性都較好,既保水又透氣,是種植盆栽山茶最理想的土壤。

有的用煤渣餅栽培山茶效果也很好。煤渣餅透氣性、透水性能都好,栽培的山茶不會爛根,不會有澆水後泥土過濕的現象發生。東北長白山、大興安嶺一帶具有優質的黑土,是山茶最理想的培養土。我國華北、華南、華東、西南、西北大部分地區都有優質的丘陵沙質黃土、黑沙土或沙性紅壤土,也都是種植山茶的好土。有些是山茶愛好者自製的培養土,如蘭花泥(山林中枯枝落葉經腐熟後的一種土)或松葉土2份;山泥(是山區地表的紅黃泥土)4份;細沙或煤渣(是煤燒之後的一種廢渣經砸碎渣過篩)2份。這種培養土,透氣排水,含水含肥,酸性適中,栽培山茶,干不開裂,潮不凝團,澆水後不結皮,將可達到茁壯成長、葉茂花繁的目的。

盆栽山茶的管理要比地栽復雜。盆栽的盆缽應放在花架或花台上,如果放在地面也要在盆缽底下墊磚,以免蚯蚓、螞蟻侵入。夏季盆栽山茶要搭蔭棚,四周的土壤需經常保持潮濕涼爽。有的可築水塘增加濕度,而又便於澆花;有的應讓盆四周長些雜草、水苔,以防土壤乾燥。越冬期間盆栽小苗應搭建塑料暖棚或地窖保護,長年在盆內栽培的較大的山茶,雖然不容易受傷,但如果遇到嚴寒冰凍,也會凍傷葉片和花蕾,也要注意採取防寒措施,必要時移入室內保護,或在根際樹冠上覆蓋稻草、松針之類。盆栽山茶的澆水極為重要。不適當的澆水(過量或不足),容易導致土壤板結,排水透氣不良,植株生長緩慢,葉色轉黃,再加上施肥過量,就會造成爛根死亡。

㈡ 山茶花(山茶科 山茶屬)栽培技術是什麼

Camellia japonica Linn.

山茶花又名山茶、茶花。四季常綠,開花於冬春之際,花姿綽約,花色鮮艷,為我國著名的傳統花卉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葉互生,倒卵形,葉柄短,緣有細齒,葉脈網狀。花兩性,常單生或2~3朵頂生或腋生,有單瓣、半重瓣、重瓣之分,花色鮮艷,有白、粉紅、紅、紫紅和紅白相間等色。蒴果近球形,種子橢圓形,深褐色(見彩圖74)。

山茶的園藝品種很多,當今世界上山茶品種已發展到5000餘個,我國目前常見栽培的約有300餘個,根據其雄蕊的瓣化、花瓣的自然增加、雄蕊的演變、萼片的瓣化,概分為單瓣類、半重瓣類、重瓣類三大類和單瓣型、半重瓣型、五星型、荷花型、松球型、托桂型、菊花型、芙蓉型、皇冠型、綉球型、放射型、薔薇型等12個花型。

山茶屬植物中除了山茶以外,還有雲南山茶C.reticulata、茶梅C.sasanqua,以及我國20世紀60年代發現的金花茶C.chrysantha等,都是重要的觀賞花木。

[分布]

山茶花原產中國,野生山茶花分布於浙江、江西、四川的山嶽、溝、谷、叢林下和山東嶗山及沿海島嶼。山茶花的栽培分布,露地栽培區主要在長江流域。在我國除了東北、西北、華北部分地區因氣候嚴寒不宜種植外,幾乎遍及我國各地園林之中。但大面積的露地栽培,則以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江西、安徽省為多。現世界上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義大利等國都有栽培。

[習性]

山茶為暖溫帶樹種,適於溫暖濕潤之地,過熱過冷均不適宜。夏無酷日,冬無嚴寒,雨量充沛,空氣濕潤,最適於山茶的生長,具體要求是:

(1)溫度

山茶對低溫的耐受程度各品種間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單瓣型品種耐寒力比一般品種要強,能耐-10℃的低溫,名貴品種對低溫的耐受力低。忌高溫酷暑,溫度30℃以上時即停止生長,超過35℃會出現日灼,生長的最適溫度在18~25℃之間,適於花朵開放的溫度是在10~20℃之間。

(2)光照

山茶喜半陰半陽,忌曬。幼樹耐陰,大樹則需一定光照,每天見陽光3~4小時以上,才有利於開花,但夏季強烈陽光直射會引起葉面嚴重灼傷、小枝枯萎。宜散射光,不宜直射光,故夏季需遮蔭。冬季則以南面有全光、西北面能擋風為好。

(3)土壤

山茶喜肥沃、疏鬆、微酸性的壤土或腐殖土,pH在4.5~6.5范圍內都能生長,以5.5~6.5之間為佳,偏鹼土壤和黏重積水之地不適於山茶生長。對土壤水分要求是喜潤忌濕,土壤排水良好,在梅雨和台風季節要注意排水,以免引起根部腐爛致死。

(4)生長習性

1年有2次枝梢抽生,第一次3月底至4月中、下旬開始萌發,至5月中、下旬停止生長,稱春梢;第二次自7月中、下旬到9月,稱夏梢,以後即停止生長。春梢生長量大。在正常條件下,單花開花期為7~15天,但冬季可長達1個月。

[繁殖與栽培養護]

山茶繁殖常用扦插、嫁接、播種法。

扦插在6月中下旬梅雨季和8月上旬至9月初最為適宜,選樹冠外部組織充實、葉片完整、腋芽飽滿的當年生半成熟枝為插穗。長度一般4~10厘米,先端留2張葉片,剪取時基部要帶踵。插於遮蔭的苗床,隨剪隨插,密度視品種葉片大小而異,以葉片相互不重疊為准,穗插入土3厘米左右。淺插生根快,深插發根慢。插後按緊床土,使插穗與沙土密接,並噴透水。以後每天葉面噴霧數次,保持濕潤。插後約3周開始癒合,6周後生根。成活的關鍵是要有效地保持足夠的濕度,在遮蔭棚的東、西、南三面要掛簾子擋風,棚上要蓋2層遮陽網,以減少熱氣流的影響,切忌陽光直射,並注意葉面噴水,做到勤噴、少噴。網上面噴水,是降低床內溫度、提高濕度的有效辦法。待新根產生,要逐步增加陽光,10月份開始只蓋一層網,加速木質化,11月份拆除蔭棚,改裝暖棚越冬。

嫁接以5~6月為好,常用靠接、枝接和芽接。靠接易成活,生長快,但方法繁瑣,管理不便,費材料,而枝接和芽接實際應用較多,用材經濟,操作方便,只要溫濕度適宜,精心管理,成活率可達80%以上。砧木以油茶為多,亦可用單瓣山茶,枝接的接穗帶2片葉,芽接的接穗帶1片葉,嫁接後必須將介面用塑料薄膜包紮,並分3次剪砧,第一次在綁扎時剪除梢頂,削弱砧木的頂端優勢,促進癒合;第二次在接穗的第一次新梢充分木質化後,截斷砧木上部1/3枝條,保留部分枝葉,以利光合作用;第三次在接穗第二次新梢充分木質化後,在與介面同高處向下剪一約45度角的斜口,剪掉砧木。高溫季節嫁接,必須遮陽,使棚內基本上不見直射光,中午前後噴水降溫。

播種主要是培育砧木和新品種,應隨采隨播,否則會失去發芽力,若秋季不能及時播種,應濕沙貯藏至翌年2月間播種。一般秋播比春播發芽率高。

栽培山茶有地栽和盆栽兩種方式。

地栽首先要選擇在適合生態要求的地段種植。種植時間以秋植較春植為好。施肥要掌握好三個關鍵時期:2~3月施肥,以促進春梢和起花後補肥的作用;6月間施肥,以促進二次枝生長,提高抗旱力;10~11月施肥,使新根慢慢吸收肥分,提高植株抗寒力,為明年春梢生長打下良好基礎。山茶不宜強度修剪,只要刪去病蟲枝、過密枝和弱枝即可。但對新移植的大、中苗,為了保持水分蒸發和吸收的平衡,可適當刪剪部分枝條。山茶是多花樹種,特別在長勢衰弱的植株上,一枝上能著蕾多達10個以上,為防止因開花消耗營養過多和使花朵大而鮮艷,故須及時疏蕾,保持每枝1~2個花蕾為宜。

盆栽的管理關鍵是:

(1)盆的大小與苗木的比例要恰當。所用盆土最好在園土中加入1/3~1/2的松針腐葉土。

(2)上盆時間以冬季11月或早春2~3月為宜。萌芽期停止上盆,高溫季節切忌上盆。

(3)苗新上盆時,水要澆足。以盆底透水為度,平時澆水要適量,要求做到澆水量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夏季葉莖生長期及花期可多澆水,新梢停止生長後要適當控制澆水,以促進花芽分化。梅雨季節,應防積水,入秋後應減少澆水。澆水時水溫與土溫要相近。

(4)遮蔭與防寒。山茶一般作溫室栽培,春天與梅雨期要給予充足的陽光,否則枝條生長細弱,並引起病蟲為害。高溫期要遮蔭降溫,冬季要及時採取防凍措施,盆苗在室內越冬的,以保持3~4℃為宜。若溫度超過16℃,就會提前發芽,嚴重時還會引起落葉、落蕾。

盆栽山茶花的施肥、修剪等與露地栽培基本相同。

山茶的主要病蟲害有:山茶雲紋葉枯病、山茶炭疽病、灰斑病、褐斑病、網餅病、煤污病、藻斑病、茶黃毒蛾、茶細蛾、褐帶長卷蛾、茶梢尖蛾、露尾甲、山茶片盾蚧、糠片盾蚧、分瓣臀凹盾蚧、龍首麗癭蟎、側多食附線蟎、咖啡小爪蟎等。防治方法:①清除病落葉,燒毀。病害發生期噴灑波爾多液、多菌靈、代森鋅、百菌清等任一種葯劑。②及時防治蚜蟲、介殼蟲、木虱等為害及噴灑石硫合劑或甲基托布津等葯劑,即可防治煤污病。③害蟲幼蟲或若蟲期噴灑敵敵畏、敵百蟲、辛硫磷、殺螟松等任一種葯劑。④若蟎期噴灑三氯殺蟎醇等葯劑。

[觀賞與應用]

山茶樹姿優美,枝葉茂密,終年常青,花大色艷,花姿多變,耐久開放,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由於品種繁多,花期長(自11月至翌年5月),開花季節正當冬末春初,因此山茶是豐富園林景色的好材料,孤植、群植均宜。惟茶花喜酸、喜溫、喜陰涼,應選擇適宜之地配植,與落葉喬木搭配,尤為相宜。

㈢ 山茶花的盆栽管理有哪些方法

山茶花的盆栽:(1)上盆:茶花忌烈日曝曬,忌改變方向,忌鹼性土壤,忌澆水過多,忌施濃肥。盆土應選疏鬆肥沃、透氣排水性好、pH5~6的培養土,一般用腐葉土(或泥炭)、山泥各3份、河沙1份配製而成,盆底加少量腐熟餅肥作基肥,蓋上土,底部應填充1/4的顆粒狀物,以利排水。上盆宜在8~9月進行,換盆以春季花後為好,生長健壯的植株,2~3年換1次,小苗不宜用大盆。上盆時不要將嫩根弄斷,對長的粗根可適當短截,以誘發新根,上盆後澆1次透水,以後待盆土稍干再澆,並移至陰處緩苗7天。

(2)越冬:茶花冬季氣溫如低於5℃時,白天將茶花放在向陽、避風、溫暖處,不要急於入室,一般到氣溫在0℃以下時才入室,使其接受低溫鍛煉,對增強抗寒性很有好處,一般白天保持5~10℃,夜溫保持3~5℃,如氣溫下降到-5℃以下時可用塑料袋將整株套住,每兩天取套換氣。冷空氣過後溫度上升時,可以不套。在冬季茶花怕溫度太高,日夜無溫差,這對開花十分不利。如欲使其開花,白天保持10~15℃,夜溫5~8℃。茶花生長適宜80%的空氣濕度,冬天10時後,給茶花噴水,一般隔1~2天噴1次,保持盆土濕潤,小盆2~3天,大盆5~7天澆1次水。

(3)炎夏:炎夏養好茶花①遮蔭避暑,每年4月下旬至9月底,要採收遮蔭措施,用遮陽網覆蓋,家庭盆栽茶花,上午8:00到下午17:00,應置於蔭棚之下,18:00後放在夜露地方。②噴水降溫,炎夏中午前後,在葉面、盆面及地面噴水,增加濕度,降低溫度,噴水時還可加幾點食醋。③扣水控梢,炎夏應控制澆水和施氮肥,控制春梢徒長及夏梢的萌發,促進花芽形成,要減少澆水次數,待新梢葉面下垂時再澆,但如不放在蔭棚下,早晨要澆透水,傍晚噴水,澆水不必澆透,4~5成即可。④增施磷鉀肥,茶花在新梢生長初期應10天施1次氮肥,促進新梢生長,新梢生長後期,即5月下旬進入花芽分化時,要停施氮肥,增加磷鉀肥,可用磷酸二氫鉀加硼肥,9~10月後再施2次磷鉀肥,夏季要淡肥勤施,更不能污染葉面。⑤鬆土控長,在夏季進行淺鬆土,切斷過旺的根群,抑制新梢徒長。⑥修枝疏蕾,山茶的病蟲枝、雜亂枝、徒長枝、瘦弱枝及密生枝應及時疏除。8月以後,花芽像綠豆大小時,當年生壯枝,留1~2個蕾,弱枝及下部枝不留蕾,大的壯枝可留3~5蕾,留時注意大中小搭配,以延長開花時間。

(4)防止干蕾落蕾:茶花入房太早,這時室溫比外面高,使花枝猛長,如盆土養分不足,花蕾就會枯焦。室內溫度驟冷驟熱,使花蕾不能正常開放,就會造成落葉、落蕾。室內空氣不暢,室內吸煙,放在新裝修的室內,大氣污染均會造成僵蕾。勤換室內位置,使溫度忽高忽低,花前施肥太多,將花蕾頂掉,盆土過干過濕,空氣乾燥,氮肥過多,磷鉀不足,花蕾過多,均會造成干蕾、落蕾與落葉。防止的措施是:①適時澆水。花蕾形成後,秋天天氣涼爽,水分蒸發量小,2~3天澆水1次,使盆土稍干,不幹不澆。有些品種如什樣景、鴛鴦鳳冠、綠珠球,澆水過多,極易落葉落蕾。②疏蕾。8月份花蕾如綠豆大小時,枝頂有2~3個花蕾可留1個葉腋內的花蕾,可根據位置擇優留1個,對內向枝、畸形枝與弱枝上的花蕾,一般不留。③合理施肥。不能使用未腐熟的生肥,且肥料不要單一,花芽分化後及花蕾發育期應施以磷鉀肥為主,避免過多的氮肥,剝蕾後增施磷肥。④冬季管理。冬季室內溫度太高,通風不良,光照太弱,空氣乾燥等均會引起落蕾,開花前室溫應保持5℃左右,使植株處於半休眠狀態,要防止寒風吹襲。

㈣ 怎樣盆栽山茶花

一要適用的土壤。土壤是盆栽山茶花的生長基礎,因為茶花根系依賴土壤生長、發育,茶花生命活動所需要的水分和養分主要從土壤中吸取。茶花喜歡偏酸性、含腐殖質較高、疏鬆通氣的山地紅(黃)壤土,pH值在5至6.5之間,不能採用鹼性土或黏性重的土壤作盆栽茶花基質。土壤配製:山泥土(種作物的熟化紅壤土)50%,木屑或食用菌渣40%,餅肥粉或牲畜糞和磷肥粉10%,三者拌勻,澆水適量裝袋熟化,夏秋20天以上,春冬30天以上,這種土壤不僅疏鬆通氣,還能保肥保水,適合茶花生長發育。
二要適度光照。茶花需要適宜的光照,又怕高溫烈日直射。
春季、秋末時將山茶花要移到見光多的陽台上或地面,接受全天光照,促使植株生長發育,促使它花芽分化,花蕾健壯。進入夏天陽光最為強烈,就要將花盆移到見光背陽、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養護,也可以移到北邊陽台上或南邊陽台內下邊蒔養,還可以用75%遮陽網,從上午9時到下午5時將植株蓋好,避免烈日直射,引起葉面創傷或小株枯萎,有條件的將山茶移到陽棚下安全越夏。
三要適宜溫度。溫度是山茶花生理活動的重要條件。山茶花性喜溫暖,生長最宜的溫度為18℃至25℃,相對濕度60%至65%。
茶花的生長,春梢一般在3月中下旬萌動,4月份開始抽芽,5月中下旬形成頂芽,停止生長,逐漸分化出葉芽或花芽,從花芽形成直到開花要180天至240天。夏梢在7月下旬萌動,至9月上旬停止生長。山茶雖然耐低溫,但遇寒潮侵入,氣溫驟然下降0℃以下或又遇上乾燥西北大風,就會引起嫩枝凍害,花蕾受凍害則枯萎,為此,就將花盆移到背北向南處養護,使它安全越冬。
四要適宜濕度。山茶花葉片多,葉片面積大,蒸騰作用快。山茶花喜歡濕度較大氣候,也喜濕潤的土壤。因此,要給盆栽茶花補足水分,在春秋生長季節每天澆水1次,在夏天特別是「三伏天」每天早晚各澆水1次,如果地面乾燥還要向花盆的地面和周邊澆水或噴水1次至2 次,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植株就生長茂盛。同時,注意因澆水多,而且大多數家庭都是澆自來水,天長日久花盆的土壤就會鹼化。為此,在澆水時,每月補澆0.5%至1%硫酸亞鐵水,也可以採用5%至8%食用酸醋液,對葉片進行噴施。山茶花喜歡濕潤的土壤,但又怕花盆內積水,在下雨天如果盆內積水,必須及時排除,以免根系浸泡在水中悶死、腐爛。
五要適量養分。山茶花是喜肥花卉,因為樹勢健壯,葉片較多,花期也較長,因而需肥量也多。在施肥過程中,施足液肥,結合換盆施足長效肥,根據花盆大小,每盆施3克至80克腐熟餅肥粉或曬干雞鴨糞,放到盆底下與底土拌勻。根據植株生長時期,增施有機肥。除冬夏最冷最熱時外,每月施1次至2次腐熟枯餅水,其施肥方法:將盆邊土壤扒開2分左右,將液肥施入溝內即用土壤覆蓋,避免發生異味。也可以將腐熟的餅肥粉施在盆邊與盆土拌勻,讓花卉慢慢吸收。城市花友可以上花市購買花卉專用肥,既衛生又安全。為使茶花生長更好,在山茶花生旺盛期,每月要進行1次至2次根外施肥,以0.2%至0.3%磷酸二氫鉀和1%至2%的植物生長素噴施葉片。施肥的原則:宜輕不宜重,宜淡不宜濃,宜少不宜多,必須堅持薄肥勤施的方法,特別是不要施生肥。
六要適合環境。山茶花喜歡生長在空氣適度流動的環境中生長,最喜愛微風吹動,它喜東南風帶來的水汽,但怕西北風和大風,而使水分蒸發過快,茶花供求失去平衡,株葉也易損傷,造成植株落蕾落花現象。冬季茶花要放在避風向陽環境中養護,並有一定溫度和濕度。春秋季節要將花盆移到陽台,使它通風透光,受微風搖動,這樣不僅植株生長良好,也有利於花芽分化,花蕾生長發育,還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通過多年的實踐表明,適度通風,適宜光照,能起到預防病蟲害的作用。

㈤ 山茶花盆栽與繁育技術的介紹

《山茶花盆栽與繁育技術》是2010年金盾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劉英漢。

㈥ 山茶花盆栽與繁育技術的內容簡介

本書由南昌大學劉英漢教授等編著。內容包括山茶花的形態特徵與生物學特性專,盆栽山屬茶花的環境條件,繁殖方法,盆栽要領,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修剪等實用技術,對我國傳統的、新培育的與新引進的700多個茶花品種做了簡要介紹。內容系統豐富,語言通俗,可操作性強,對於盆栽、繁育山茶花,美化環境,豐富生活將起到指導作用。本書可供山茶花圃專業人員、花卉栽培專業戶和花卉愛好者閱讀參考。

㈦ 山茶盆景與盆栽山茶有什麼區別

山茶盆景是我國獨特的一種盆栽造型藝術,它是我國盆栽山茶逐步發展到一定階段,然後升華為盆栽技術與造型藝術巧妙結合的產物。

山茶盆景與盆栽山茶的含義不同。盆栽山茶指的是將山茶不經過藝術造型,直接種於盆中的形式。而山茶盆景則是將山茶經過嫁接處理或直接進行藝術造型,合理布局,栽植在合適的盆景盆中,成為觀賞價值更高的山茶盆栽藝術的活的藝術品。山茶盆景和其他花木盆景一樣,它是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有機結合,是一個節奏和諧的整體。

山茶從野生到人工栽培,是山茶文化發展的一個轉折點,而山茶從人工地栽到盆栽,則是山茶文化發展又一轉折點。為了飽賞山茶生態自然之美,人們將山茶移植於盆缽之中,構成高不盈尺的盆栽,用於布置廳堂走廊,或陳設於明窗凈幾之上。這就是盆栽山茶的由來。隨著人們對盆栽山茶審美要求的提高,盆栽技藝相應有了發展,山茶盆景也終於誕生了。據筆者所知,近幾十年來,浙江、四川、江蘇、嶺南、上海的山茶盆景發展較快。近代著名盆景專家胡煥章、周瘦鵑對發展和開創蘇州盆景獨特的風格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也包括了山茶樹樁盆景。而無錫的中國著名蘭花藝術家沈淵如,在20世紀30年代,對山茶自然叢生式盆栽加以藝術造型,製作出盆樁型式山茶,獨具魅力。四川的山茶樁頭盆景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古樁除主幹造型外,又有枝盤的變化。浙江金華的山茶盆景更引人注目,被原國際茶花協會主席麥克唐納女士譽為世界上第一流的盆栽山茶藝術。

山茶盆景和盆栽山茶的產生與發展絕不是偶然的,而是隨著生產力不斷發展,在一定社會條件以及文化歷史傳統等多種綜合因素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

㈧ 盆栽山茶花如何配方施肥

答:盆栽山茶花配方施肥技術如下:

(1)品種及花盆的選擇盆栽茶花內宜挑選葉片較小、生長緩容慢的品種。栽植時,應當用素燒花盆,其透氣性和吸濕性均好,利於根系發育。花盆與植株的大小比例要適當,一般株高15~20厘米,可用20厘米口徑的盆;株高30~45厘米,可用25厘米口徑的盆;株高80~120厘米,可用36厘米口徑的盆;株高140~160厘米,可用55厘米口徑的盆。(2)營養土的配製盆土通常採用人工配製的培養土。如堆肥2份+沙2份+松樹皮1份;砂質壤土1份+泥炭1份;砂質壤土2份+腐葉土2份+粗沙2份+泥炭0.5份+牛糞0.5份+少量骨粉。(3)上盆或換盆一年四季皆可進行,但最好是於10月至11月上旬,其次是2月底至4月初。

先將盆底漏水孔用2個碎瓦片上下交錯搭蓋,盆底鋪一層粗沙,厚度以蓋住瓦片為宜,然後將植株植入盆內,根莖部比盆沿低2~3厘米,將培養土填入盆中,至稍蓋住根莖部,鎮壓後用噴壺澆透水。

㈨ 山茶花盆栽養護方法

山茶喜溫暖濕來潤氣候,忌過冷過熱,自白天以不高於25℃,夜間不低於16℃時,生長最好。夏季忌陽光直射,10月份以後,翌年5月份以前,則可充分接受陽光。盆土以松疏、透氣、排水良好,pH在5.5~6之間的微酸性土,培植最為適宜。

澆水是培植盆栽山茶的重要環節,山茶澆水的原則是,開花和生長期可略濕,休眠期可略干;夏秋季節,氣溫炎熱,雨量偏少,空氣乾燥,這時盆土要保持濕潤勿干,並對植株多噴葉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和降低氣溫,有利山茶生長。陰雨天要少澆水或不澆水,雨天還要防止盆土漬水。

注意合理施肥。山茶花謝後,在5~6月份,每月施充分腐熟豆餅稀液兩次,7月份至呈花色前,每月施以磷肥為主的混合肥液3次。施肥宜在晴天傍晚時進行。施肥前要停止澆水,使盆土略干吸收,翌晨後要澆「回水」。2~4月間,不要施肥。

要注意疏蕾。8月間,對生長在內心枝或重疊枝、交叉枝上的花蕾要摘去,或連同枝條一起剪去。1個枝條頂,只留1個健壯花蕾,其餘摘去。

山茶生長緩慢,每3年換盆1次。換盆可在3~4月上旬花後,春梢未萌動時進行。也可在6月上中旬進行。

熱點內容
茶花盆有蟲 發布:2025-05-19 22:46:41 瀏覽:459
丁香播種 發布:2025-05-19 22:43:09 瀏覽:594
百合農家樂 發布:2025-05-19 22:33:06 瀏覽:317
山楂果花語 發布:2025-05-19 22:27:54 瀏覽:288
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人 發布:2025-05-19 22:10:34 瀏覽:517
荷花相思濃 發布:2025-05-19 22:09:53 瀏覽:532
玫瑰庄園系統 發布:2025-05-19 22:09:34 瀏覽:926
2017花卉世界車展 發布:2025-05-19 22:08:31 瀏覽:904
一朵花是哪幾部組成的 發布:2025-05-19 21:59:08 瀏覽:385
兒歌馬蘭花 發布:2025-05-19 21:55:46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