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蘭花賦序

蘭花賦序

發布時間: 2021-02-12 02:57:16

㈠ 春蘭秋菊夏荷冬梅代表什麼

代表四季最有特色的四種花。

1、春蘭

蘭花可以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愛情的喻義。

2、秋菊

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了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的名句。被視為孤標亮節、高雅傲霜的象徵,代表著名士的斯文與友情。

3、夏荷

荷花品種豐富多彩,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常以荷花作為和平、合作的象徵。

4、冬梅

花以白色、淡紅色為主。一般冬季開花,以它們的姿色、香味、風韻之美,給人們帶來季節變化的信息,給人以美的享受。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

(1)蘭花賦序擴展閱讀:

冬梅的發展歷史:

1、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書經》雲: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周南》雲:"摽有梅,其實七兮!"在《秦風.終南》、《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詩篇中,也都提到梅。

2、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子是代酪作為調味品的,系祭祀、烹調和饋贈等不可或缺東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野梅使之成為家梅---果梅。1975年,中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早在3200年筋,梅已用作食品。

3、觀賞梅花的興起,大致始自漢初。《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姻脂梅。"這時的梅花品種,當系既觀花又結實的兼用品種,恐屬江梅、官粉兩型,而在梅子一邊灑上紅暈。

4、西漢末年揚雄作《蜀都賦》雲:"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可見約在2000年前,梅已作為園林樹木用於城市綠化了。

5、到了南北朝(公元420一589年),藝梅、賞梅、詠梅之風更盛,"梅於是時始以花聞天下"(南宋楊萬里《和梅詩序》)。《金陵志》載:宋武帝(即劉裕,公元420一422年在位)女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

6、此時文人詠梅、寫梅的甚多,如宋代的鮑照有《梅花落》詩,梁代的蕭綱(簡文帝)有《梅花賦》,何遜有《揚州法曹梅花盛開》等詩,陰鏗有《詠雪裡梅》等詩,陳代的蘇子卿、北周的庚信,也都有詠梅之作。

㈡ 蘭花集序如何落在唐太宗手裡,後來他死後,又是如何在人間流傳

是蘭亭集序吧,先說說《蘭亭集序》的來歷吧
王羲之最受人推崇的帖子是 《蘭亭集序》。
蘭亭,是會稽山陰的一處古老名勝;那裡有祟山峻嶺,茂林修竹,蘭亭左右有彎彎的曲水,自古遊人頗多。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正值 "楔節"這天,王羲之邀集謝安(即後來肥水之戰東晉一方的決策者)等41人,到蘭亭過楔節,飲酒賦詩。彼此相約,以觴盛酒,置於孜孜的曲水之上,任其順勢漂流,各人分列曲水之旁,依石而坐,'觴流至誰面前,誰就當即賦詩一首,若作不出,'則罰酒三觴。那天,曲水流瘍,"一觴一飲",共得佳作四十餘篇,編為一集,王羲之為之作序並親自書寫了該序,故稱《蘭亭序》,又叫《蘭亭集序》,或 《臨河序》、《楔序》、《楔帖》。該序共28行,324宇。這序,王羲之本是信手寫來,宇體瀟灑流暢,氣象萬千,其中二十多個"之"字,千變萬化。無一雷同,成為中國行書的絕代佳作。相傳他後來又寫了幾遍,但都不及這一遍好。他曾感嘆說:"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他的第7代孫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愛書法,死前他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對書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 《蘭亭集序》的價值,將它視為珍寶,藏在他卧室樑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

這里轉入正題:
唐太宗李世民喜愛書法,尤愛王羲之的字。他聽說王羲之的書法珍品《蘭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裡,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說不知真跡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為智取。他派監察御史蕭翼裝扮成書生模樣,去與辨才接近,尋機取得《蘭亭集序》。蕭翼對書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談得很投機。待兩人關系密切之後,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給辨才和尚欣賞。辨才看後,不以為然地說:"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跡倒不差。"蕭翼追問是什麼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訴他是《蘭亭集序》真跡。蕭翼故作不信,說此帖已失蹤。辨才從屋樑上取下真跡給蕭翼觀看,蕭翼一看,果真是 《蘭亭集序》真跡,隨即將其納人袖中,同時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關 "詔書"。辨纔此時方知上當。
辨才失去真跡,非常難過,不久便積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根據這一故事創作了一幅《蕭翼賺蘭亭圖》。閻立本在畫中將蕭翼的機智、狡猾和辨才和尚的謹慎、疑慮刻畫得非常傳神,人木三分。

他死後,如何在人間流傳的原因:

唐太宗從辨才和尚那裡得到《蘭亭集序》真跡之後十分高興,將其視為神品,令當時的書法名家趙模、馮承素等人臨摹數本,分賜給他的親貴近臣。唐太宗生前對《蘭亭集序》愛不釋手,曾多次題跋,死後又將其隨葬。後來,他的陵墓在五代時被一個叫溫稻的軍閥盜掘了,《蘭亭集序》從此失傳。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都是摹本和臨本,盡管如此,人們還是能從中看到它的風姿和神采。

㈢ 王羲之《蘭亭序》"蘭」字筆順是什麼,筆畫順序是什麼,

蘭筆順:

名稱:
點、撇、橫、橫、橫


lán
【名】
(形聲。從艸,闌(lán)聲。本義:蘭草,即澤蘭)
同本義
蘭,香草也。——《說文》
衡蘭芷若。——《漢書·司馬相如傳》
蘭槐之根是為芷。——《荀子·勸學》
澤蘭屬植物的泛稱,屬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於山中濕地,花紫紅色,其莖、葉、花都有微香。古人所謂的蘭,大抵指此而言,不是指蘭科的蘭。如:蘭臭(朋友相契。引申為友情);蘭麝(蘭草和麝香。都是高貴的香料,古時用來薰香)
蘭花。蘭科。多年生常綠草本。觀賞植物。如:蘭英(蘭花);蘭香(蘭花香味);蘭生(形容酒的香淳如蘭花開放。芬芳四溢。後引申為引酒名)
蘭屬植物的泛稱。如:長葉蘭;多花蘭;素心蘭;建蘭;墨蘭
即「春蘭」。亦稱「蘭花」、「山蘭」、「草蘭」、「朵朵香」。一種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簇生、肉質、圓柱形,葉線形、革質,早春由葉叢間抽生多數花莖,每莖頂開一花,花淡黃綠色、清香,供觀賞
古指木蘭。如:蘭槳(用木蘭製成的槳。代指船);蘭舟(木蘭舟。亦用為小舟的美稱);蘭棹(蘭舟)
兵器架
武庫禁兵,設地蘭錡。——漢·張衡《西京賦》
又如:蘭盾(放置兵器的架子)
假借為「欄」。欄桿
又置奴婢之市,與牛馬同蘭。——《漢書·王莽傳中》
假借為「籣」。盛弩矢之袋,形如木桶
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管子·小匡》
姓?

蘭艾同焚
lán'ài-tóngfén
蘭∶香草。艾:臭草。比喻美的與丑的一同毀滅
蘭艾同焚,賢愚所嘆。——《晉書·孔坦傳》
蘭摧玉折
láncuī-yùzhé
蘭草衰敗,美玉折斷。比喻賢才的夭折死亡。後多用為哀悼人不幸早夭
毛伯成既負其才氣,常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蘭閨
lánguī
女子居室的美稱
妝罷出蘭閨。——劉珊《侯司空宅詠妓》
蘭花
lánhuā
蘭科。多年生常綠草本。觀賞植物
蘭交
lánjiāo
指義氣相投、志同道合的至交
蘭譜
lánpǔ
金蘭譜,舊時結拜盟兄弟時互相交換的帖子,上面寫著自己家族的譜系(蘭味香,比喻情投意合,《易經·系辭》: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蘭若
lánruò
寺廟,即梵語「阿蘭若」的省稱
蘭若山高處,煙霞障幾重。——杜甫《謁真諦寺禪師》
蘭室
lánshì
芳香典雅的居室
蘭言
lányán
喻指心意相投的言論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易·系辭上》
挹蘭言於斷金。——駱賓王《上樑明府啟》
蘭因絮果
lányīn-xùguǒ
蘭因:比喻美好的前因。絮果:指飄絮離散的結果。後世多以蘭因絮果比喻男女始合終離,結局不好
蘭因絮果,現業誰深。——清·張潮《虞初新志》
蘭玉
lányù
舊時對別人子弟的美稱
謝家蘭玉真門戶,蘇氏文章亦弟兄。——陳造《賀二石登科》
蘭章
lánzhāng
形容文章美好佳妙;對他人書信的美稱
蘭章忽有贈,持用慰所思。——韋應物《答貢士黎逢》
蘭州
Lánzhōu
甘肅省省會。位於省東部,市區面積2122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42萬。中國西北地區綜合性工業城市,黃河上游重要渡口,甘肅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市電力供應充足,石油化學工業發達,是中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
蘭舟
lánzhōu
木蘭木製造的船。這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對船的美稱

㈣ 關於梅蘭竹菊詩詞的序

蘭花詩 十二首

古 風

唐 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詠 蘭

元 余同麓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題 畫 蘭

清 鄭燮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蘭 花

彷彿銅瓶見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嬌。

湘江清淚滴春潮,豈有心心同婉孌。

並無葉葉助風標,斷腸一集是離騷。

詠 蘭

朱 德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

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詠 蘭 詩

張學良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花。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幽 蘭

唐 崔塗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每到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明 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詠同心蘭四絕句

清 錢謙益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蘭 花

秋 瑾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儔



《詩經·斯干》
如竹苞矣,
如松茂矣。
——《詩經選》P200

疊石流泉,
茂林修竹。
——晉·王羲之《蘭亭序》

竹亦得風,
夭然而笑。
——蘇軾

修竹凝妝,
垂楊系馬。
——宋·陸睿詞句

(鄭板橋詩三首)
枝長葉少,枝短葉多。
世間如此,英雄奈何。

不是春風,不是秋風。
新篁初放,在夏月中。
能驅我暑,能豁我胸。

竹稱為君,石呼為丈。
賜以佳名,千秋無讓。
空山結盟,介節貞朗。
五色為奇,一青足仰。


唐·李賀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栽堪釣綿鱗。
《唐詩百家全集》

題新竹
唐·杜牧
數莖幽玉色,晚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得八簾雲。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草木典》

庭 竹
唐·劉禹錫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唐詩百家全集·劉禹錫柳宗元卷》

酬人雨後玩竹
唐·薛濤
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
眾類亦雲茂,虛心能自持。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
《唐詩百家全集卷》

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獨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同上)

栽竹拂枝,拂塵灑露。
君子取之,最有用處。

千筆淡墨,畫出細竹。
抽得心絲,無不肖曲。

竹中有竹,竹外有竹。
渭川千畝,此為巨族。
——以上三首選自《墨竹畫譜》

賦予得臨池竹
唐·唐太宗
貞條障曲砌,翠葉貫寒霜。
拂牖分龍影,臨池得鳳凰。
《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草木典》
冉冉孤生竹,結根太山阿。
——漢代詩。

慈老竹
唐·李白
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
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
不學蒲柳質,貞心常自保。
當塗慈老山,竹堪為簫管。

嚴鄭公宅同詠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涓涓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全唐詩精華類鑒賞集成》

《山居秋暝》詩句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竿萬竿斜。

竹窗聞風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以上選自《唐詩三百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窗雪。


今日南風來,吹亂庭前竹。
低昂中音會,甲刃紛相觸。
蕭然風雪意,可折不可辱。
風霽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籬菊。
此君知健否,歸掃南軒綠。
——作於元豐二年(1020)湖州

於潛僧綠筠軒
宋·蘇軾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欠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
《蘇軾詩選注》

詠梅

卜運算元 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早 梅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墨梅 居簡

莫恨丹青廢畫工,不須求異只須同。

玉容不及寒鴉色,故托緇塵異漢宮。

早梅 齊已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村前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卜運算元 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墨 梅 張臬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早梅 李公明

東風才有又西風,群木山中葉葉空。

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

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夏馥從來琢玉人。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梅 貢性之

眼前誰識歲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滿天天似水,酒醒聽徹玉人簫。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 庚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真適園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間小坐夕陽遲,香雪千枝與萬枝。

自入春來無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詩。

梅花絕句 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雜詩》之一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楊柳枝詞 劉禹錫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湊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題梅花圖 楊無咎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題畫梅 李方膺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雪後梅盛開折置燈下 曾幾

滿城桃李望東君,破蠟紅梅未上春。

窗幾數枝逾靜好,園林一雪碧清新。

玉樓春.紅梅 李清照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蝶戀花 歐陽修

簾幕東風寒料峭,雪裡香梅,先報春來早。紅蠟枝頭雙燕小,金刀剪綵呈纖巧。

旋暖金爐薰蕙藻。酒入橫波,困不禁煩惱。綉被五更春睡好,羅幃不覺紗窗曉。

清平樂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紅樓夢》訪妙玉乞紅梅 曹雪芹

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

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

入世冷桃紅雪去,離塵香割紫雲來。

槎椏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紅樓夢》詠紅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竟奢華。

閑廳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遊仙香泛絳河槎。

前身定是瑤台種,無復相疑色相差。

《紅樓夢》詠紅梅花(紅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已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紅樓夢》詠紅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葯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菊花

晉·王淑之《蘭確銘》:
蘭既春敷,菊又秋榮。芳熏百草,
色艷群英。孰是芳質,在幽愈馨。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濃希曉笑,
風勁淺殘香。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後年芳。

唐·杜甫《雲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唐·白居易《詠菊》;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吳履壘《菊花》

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
羅含宅里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宋·蘇軾《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葯,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陽後菊花》: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宋·陸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
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宋·梅堯臣《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宋·朱淑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金·元好問《賦十月菊》:
秋香舊入騷人賦,晚節今傳好事家。
不是西風若留客,衰遲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
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

宋·楊萬里《詠菊》:
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年華?
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董必武《賞菊》:
名種菊逾百,花開麗且妍。秋容圃外淡,
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誰與?勤勞智自專。
賞心邀客共;歌詠樂延年。

陳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唐·李白《感遇》;
可嘆東籬菊,莖疏葉且微。雖言異蘭蕙,
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
當榮君不採,飄落欲何依。
李白生於盛唐,鬱郁不得志,傷感之情,躍然於紙。

晉·陶淵明《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歸田,自耕自食,悠然自得之情,溢於詩外。

唐·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唐·黃巢《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黃巢《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裁,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是唐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他以"沖天"為主題,借菊詠志,表達了他敢於沖天摧毀封建王朝黑暗統治的豪情壯志。

宋·史鑄《詠翻集句》:
東籬黃菊為誰香,不學群葩附艷陽。
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處作孤芳。

宋·張孝樣《鷓鴣天》:
一種濃華別樣妝,留連春色到秋光。
能將天上千年艷,翻作人間九月黃。
凝薄霧,傲繁霜,東籬恰似武陵鄉。
有時醉眼偷相顧,錯認陶潛作阮郎。

宋·李清照《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她把"瘦"字人詞,把她的離情與菊花體態交融在一起,抒發內心久別的情感。

明·高啟《晚香軒》:。
不畏風霜向晚秋,獨開眾卉已凋時。
地荒老圃苔三徑,節過重陽雨一籬。
秋色蒼茫人慾醉,寒香冷落蝶先知。
山翁獨念同衰晚,坐對幽軒每賦詩。

明·文徵明《詠菊》:
菊裳茬苒紫羅衷,秋日融融小院東。
零落萬紅炎是盡,獨垂舞袖向西風。

毛澤東《採桑子》: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沈鈞儒《賞菊》:
一叢寒菊比瓊華,掩映晴窗動綠紗。
乍覺微香生暖室,真擬奇艷出誰家。
櫻唇滴處酥融雪,粉靨羞時涉泛霞。
莫道婆娑春意減,案頭回盱有名花。

臧克家《菊畔香》:
北國風光,無風無雨過重陽。不去西山相紅葉,來對叢黃。人倚疏籬,華傍宮牆,邑英紅幛,門樓仰天望。借芬芳,只獨賞,念天涯分飛雁行。不須持鰲把酒,默誦佳句分外香。人影瘦,精神暢,昂首向東天一方。

朱德《賞菊》:
奇花獨立樹枝頭,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處日,願將菊酒解前仇。

明·戴進《畫菊》:
黃花開滿院前坡,醉殺西江計汝和。
忽見錢塘著色畫,不知秋色較誰多。

清·劉大槐《題菊》:
翠葉丹苞斗晚霞,眼明真見故園花。
依稀白雁江天幕,得眼籬邊箬帽斜。

清·陳鶴年《題畫菊》:
離離豐骨傲霜寒,晚節誰知事更難。
最愛東籬閑把酒,此中容得澹人看。

董必武《菊花,題雙清樓主畫》:
托根在石罅,葉盛花亦繁。
生機隨地茁,何用費籬樊。

齊白石《紫菊》:
九月西風霜氣清,舍南園圃紫雲晴。
看花只好朱欄外,不惹園丁問姓名。

唐·白居易《重陽夕上賦白菊》: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唐·陸龜蒙《億白菊》:
稚子書傳白菊開,西成湘滯未容回。
月明階下窗紗薄,多少清香透入來。

宋·韓椅《和崔象之紫菊》:
紫菊披風散晚霞,年年霜晚賞奇葩。
嘉名自合開仙府,麗色何妨奪錦紗。

唐·釋皎然《九日與陸羽飲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宋·歐陽修《菊》:
共坐欄邊日欲斜,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葯,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陸游《晚菊》:
蒲柳如懦夫,望秋已調黃。菊花如志士,
過時有餘香。眷言東籬下,數株弄秋光。
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高人寄幽情,
米以泛酒觴。投分真耐久,歲晚歸枕囊。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499113

㈤ 蘭亭序中寫蘭花的古詩

你好!蘭亭序中並沒有描寫蘭花的句子,蘭亭是一個地名,王羲之在亭中醉酒寫了篇序取名蘭亭序。這篇文章體現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

㈥ 蘭花,荷花,秋菊,梅花四種花,是按照什麼順序

春蘭 夏荷 秋菊 冬梅

㈦ 請問蘭花序是誰寫的

王羲之,謝安,孫綽等41人

㈧ 蘭花的格言

1、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朱德《詠蘭》

2、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明·薛網《蘭花》

3、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白露沾長早,春風每到遲。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唐·崔塗《幽蘭》

4、謝庭漫芳草,楚畹多綠莎。於焉忽相見,歲宴將如何。唐·唐彥謙《蘭》

5、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唐·王勃《春庄》

6、燕泥欲墜濕凝香,楚畹經過小蝶忙。如向東家入幽夢,盡教芳意著新妝。懊恨幽蘭強主張,花開不與我商量。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明·李日華《蘭花二首》

7、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元·余同麓《詠蘭》

8、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清·鄭燮《題畫蘭》

10、破除百卉發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揚。平易堂中無個事,一枝相對吐清香。宋·劉宰《和趙季行用蘭花韻三首》之一

11、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蘭》清·鄭板橋

12、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蘭花》明·劉伯溫

13、`潛消百草芳,清芬散逐楚風揚。洛陽姚魏空增價,愧死勤裼泄香。《和趙季行用蘭花韻三首》之三宋·劉宰

14、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詠同心蘭四絕句》清·錢謙益

15、彼羨南陔子,其誰粉署郎。渥丹承露彩,紺綠泛風光。屢結騷人佩,時飄鄭國香。何須尋九畹,十步即芬芳。《蘭》宋·丁謂

16、年來空谷半霜風,留得遺香散草叢。只恐樵人溷蘭艾,紅顏收在束薪中。《王楚玉畫蘭》明·陳繼儒

17、遠與村橋接,深春積雨時。蘭芳人未捋,花發蝶先知。草密封閑徑,林疏露短籬。別來鋤久廢,身老恨歸遲。《幽蘭》宋·釋文兆

18、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題蘭》清·鄭燮

19、石言曾非石上生,名蘭乃是蘭之類。療痾炎帝與書功,紉佩楚臣空有意。《石蘭》宋·梅堯臣

20、楚澤多蘭人未辯,盡以清香為比擬。蕭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聲襲衣美。《蘭》宋·梅堯臣

(8)蘭花賦序擴展閱讀:

1、蘭花(學名:Cymbidium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2、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

3、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4、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

5、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

㈨ 王羲之書法蘭亭序解說詞600

從紹興城向西南的蘭渚山下,有一座幽雅別致的古典園林。相傳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這里種植蘭花,所以人們就把這里稱作「蘭亭」。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也就是1600多年前的那個溫暖的春天,王羲之和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在這里流觴飲酒,賞談賦詩。
這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放眼望去,「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大自然是那樣的自足圓滿,自由活潑,生生不息。他們圍坐在曲水之畔,將酒杯置於水中,任其隨水漂流,酒杯到誰的面前,誰便飲酒賦詩。不然,罰酒三杯。雖然沒有絲竹伴奏,但喝一杯酒,吟一首詩,也足夠暢敘衷腸。在這草長鶯飛的暮春時節,詩人抬頭看到的是廣闊的天空,低頭看到的是萬物的繁茂,大自然以其生生不息的廣袤堅定著王羲之對自己生命方向的判斷和選擇:身在無拘無束的自然懷抱之中,心情才是最舒暢的。何況人生有涯,天地無限,宇宙生機中又包含著多少玄妙需要用心去領悟才能參透呢?王羲之說「信可樂也」,這是多麼值得快慰的時刻呀!
在蘭亭聚會的那天,據說王羲之喝了很多酒,他終於醉了。《蘭亭序》共書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創造出了一個生命的形象。特別是二十多個「之」字,更是無一雷同,各具獨特的風韻。唐太宗贊嘆它「點曳之工,裁成之妙」。宋代書法四家之一的黃庭堅稱揚說:「《蘭亭序》草,王右軍平生得意書也。反復觀之,略無一字一筆,不可人意。」
明朝《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說:「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布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
明代書畫大家董其昌寫道:「右軍《蘭亭序》,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人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
王羲之在世時,其書法作品就「聲華四宇,價傾五都」。由於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以王羲之的書法為珍貴,以至於就有人專門模仿他的書法賺錢,可見他的影響之大了。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真跡愛不釋手,於是詔命書法大家臨摹《蘭亭序》,我們很難推測李世民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動機,也許他是想通過對《蘭亭序》的臨摹來檢驗一下那些書法愛臣與王羲之的差異高低,也許他已經想到要將《蘭亭序》帶入自己的墳墓,故而復制,以求流傳呢?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都是唐代的書法大家,現在傳世的王羲之《蘭亭序》的唐代臨本,就是出自他們的手筆。
在有關《蘭亭序》的各種臨摹本中,唐人馮承素的摹本據說是最接近王羲之《蘭亭序》原貌的。人們之所以這樣認為,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馮承素是宮內專門從事摹寫名家書法的人,和其他幾位書法大家相比,人們相信他會更加拘泥於原作。其次,他的方法是先鉤輪廓再填墨,所以人們認為不會失真。馮承素的這件《蘭亭序》,因卷首有唐中宗神龍年號小印,被稱為《神龍蘭亭》。
李世民曾親自撰文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述了玄奘和尚西天取經的盛事。皇帝的文章當然應該流傳千古,可怎麼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按照當時的辦法只能是刻在石頭上。可是又有誰的字能與天子的文章相匹配呢?只能是書聖。只有書聖的字才能與聖上的文章相得益彰。可是書聖王羲之作古已經250多年了,怎麼辦呢?由於取經是一件佛教盛世,於是長安諸寺院便委託弘福寺的懷仁和尚來辦這件事。懷仁和尚從內府借得王羲之書跡,從中逐字尋找,然後描摹下來,以求絲毫不差。據說懷仁在集字過程中,有幾個字怎麼也找不到。不得已,他奏請朝廷昭示天下,誰能獻出碑文中急需的一個字,賞一千金。這就是成語「一字千金」的典故。書家寫字要求一氣貫之,字與字之間都有安排照顧。集字則不然,需要在若干個同樣的字里選擇出最適合的字出來,排列組合。這個過程,需要花費的心血可想而知。懷仁是一個「能文工書」的和尚,他嘔心瀝血,歷時整整二十四年,終於完成了這項使千百年來學書王羲之的人無不收益的浩大工程。《聖教序》至今仍然是學習王羲之行書最好的範本字帖。
將王羲之推上書聖地位的關鍵人物是唐太宗。在唐修寫二十四史之一的《晉書》時,李世民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撰寫了一段御評,這就是《王羲之傳論》。在《王羲之傳論》中唐太宗寫道: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武則天,這位被人熟知的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還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那就是她還是一位書法家。她曾刻意習練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王羲之的九世重孫王方慶將家藏先祖二十八人書跡捐獻入宮。武則天下令弘文館分十卷摹勒拓印。由於當時的年號是萬歲通天,因此這部聚集了王氏一門幾十位書家作品的摹本,被稱為《萬歲通天帖》。
中國畫研究院理論研究部副主任梅墨生:「中國的古人有這么一個習慣,在任何一個領域都尊一個聖人,王羲之佔有了這么一個地位,就說明他集古今之大成。他在東晉時代,收書了東晉以前中國書法的個體演變的歷史,他對書體的演變做了一個總收書,做了一個新體的自我的創造,所以他開啟了一代行草書,當然也包括楷書,主要是行草書,歷代的書風的這么一個大的門戶,可以說是正統的門戶。中國歷代,中國人在任何領域都喜歡講正統,王羲之實際就是正統中的典範、楷模、聖者,就是盡善盡美。」自唐以後,王羲之的書法一字千金,其實,即使在王羲之生活的東晉時期,王羲之的墨寶也是千金難求。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岳川:「王羲之他的之所以不可超越性在於兩點,就在於魏晉時期人的覺醒,人的覺醒就表明了個性重於一切,自己的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重於一切,只有按照自己我心寫我手,我手寫我字,才可能形成自己的東西。
第二點呢就是,魏晉時期人處於一種非常艱難的情況下,可以說當時戰爭頻仍、民不聊生,你想想嵇康痛苦,阮籍悲慘的命運都可以看出,竹林七賢幾乎沒有幾個有好的下場,可以看出來。那麼王羲之也處在這個時代當中,所以他在五十三歲的時候,他辭官不再做官。而是,他認為只有一輩子把自己的生命獻給書法才可以完成自己一輩子的宿命,所以他是把命,把整個自己的精神投注在書法上,所以構成了他的書法的高峰。最後,我們不得不說,王羲之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生之才。」「羲之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游,弋釣為娛。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葯石不遠千里,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我卒當以樂死。」從《晉書》這段文字的記載中,我們大概可以了解王羲之隱逸以後的生活。他和他的朋友們在江南的青山綠水間盡情地享受著生命的歡愉。以至於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卒當以樂死」。
唐太宗把王羲之的《蘭亭序》帶進了昭陵,而武則天則在自己的陵墓前立了一塊石碑,如此高大的石碑,上面竟然連一個字也沒有,後人稱這是「無字碑」。武則天的書法研習「二王」,按理說對文字應該是有感情的,可為什麼在她陵墓前的這塊碑,卻無隻字片語?只留下茫茫的一片空白呢?難道說,她認為自己的豐功偉績無法用文字表達?或許是出於對文字的恐懼而不敢有所作為?又能是什麼呢?不管怎樣,有《蘭亭序》為伴,也許會讓這位酷愛書法的人在冰冷的地下同樣能夠感受到一些溫暖吧。
人們常說紙壽千年,也就是說,紙能歷經千年而不損,果真是這樣嗎?我們真希望能是這樣。那麼就讓我們想像一下吧,假如有一天,昭陵那座巨大的墓門被打開之後,那幅1600多年前由王羲之親筆所書的《蘭亭序》重見天日的時候,那該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呢。

牡丹賦有序文言文翻譯

古人說花的,牡丹不曾與他。因為逃到深山,從幽而芬芳,不為權貴所知。花為什麼遇到了?武則天之鄉西河的,有許多香精舍,下有牡丹,特別的花。天之後嘆上苑的有缺陷,於是命令移植了。由此京城牡丹,日月寢盛。現在就從宮廷及官府,外延士庶之家,彌漫如四瀆的流,不知道他們休息的地方。每到春天,遨遊的人就像瘋了。也上國繁華的一件事啊。近代文人,作為詩歌來歌頌他的容貌,沒有能賦的。我獨自賦的,以達到最美。有人說:你經常把丈夫成功;從許,現在則縱情於一朵花,恐怕還有兒女的心了嗎?我回答他說。我的兒子獨不見張荊州的為人吧,這些人相信男人了。但是我看他的文集的頭,有《荔枝賦》啊。荔枝相信好了,但也不出一個結果而已,與牡丹有什麼不同呢?只問他們所賦的主旨如何,我賦牡丹有什麼關系呢?;或者是不能回答而退,我於是賦以顯示的。
圓玄瑞精,有星而景,有雲,你。那光不下垂,對物流形。草木得到的,頭發是紅色英。英國的非常紅,鍾嗎牡丹。拔一類超越倫理,國香欺騙蘭花。我們研究情況,依次來看。
暮春天氣極,綠色苞如珠。清露夜卧,韶光拂曉趕。激盪支節,如果解凝結,百脈融暢,氣不可遏。兀然大怒,如將憤怒發泄。淑女太陽撥開,照耀著強烈。美麗肌膚柔嫩體,各種情況都沒有。
紅的像太陽,白的像月亮。平淡的像赭色,殷的如血。剛才去迎接,背的像秘訣。宇文忻的如語,含的如咽。低的如愁苦,上的像高興。包裹的像跳舞,旁邊的人如跌。亞的像喝醉了,曲的像折斷。秘密的人川流不息,稀疏的和缺。很少的人如洗,慘的附件。起初朧朧而上下,其次魚鱗而重疊。錦衾相互覆蓋,綉帳連接。晴天白天熏籠,在深夜崤露。有的灼灼騰秀,有的亭亭玉立露出驚奇。但是如果招或關閉,有的儼然像思。有人帶著風,如吟,有人哭著露出像悲傷。有的垂地像繩子,有的燦爛如披。有人迎接太陽擁有砌,有人照影池邊。有的山雞已經馴服,有的威風要飛。他的姿態萬萬,怎麼可以立辨別!不看天府,誰能看見。或懷疑孫武,來這里教戰。
他在說什麼?搖擺小樹枝。玉欄風滿,流霞成波,順著台階重台,萬朵千案。西子南之威,洛神湘娥。有人靠或扶,紅顏色酡。角炫紅宮,爭奪皺翠眉。夭夭灼灼,蜿蜒曲折曲折。漢代後宮三千,美麗星星河,我看見他的小,誰說它多。
玩弄彩呈美麗,壓量雙雙肩。席發銀燭,爐上紅煙。洞府真人,會在群仙。晶瑩斜視來,金缸列錢。凝看看,不曾見面說。還沒來得及行雨,首先受到乾旱蓮花。
公室侯家,列的像麻,咳唾萬金,買這繁華。時間為一天,一句話互相誇耀。排列在院子里,步障開霞。曲廊重梁,松樹竹林交錯。如貯深閨,像隔著絳紗。彷彿息媯,依稀館娃。我來見他,如乘仙槎。脈脈不語,遲遲日斜。九沖遊人,駿馬香車。有酒如澠水,萬座笙歌。一個喝醉酒是競爭,不知其他災禍臨!
我按花品,這種花第一。脫落群分類,只有占春天。他的大盈尺,它的香氣充滿整個房間。葉子像翠鳥的羽毛,擁抱比梳頭。花蕊像金屑,裝飾品質。玫瑰羞死,芍葯失去自己。夭桃收斂,穠李慚愧出。躑躅夜晚安逸,木蘭潛逸。紅色木槿花灰心,紫薇屈膝。都讓他先,我滿腔嫉妒?
煥發好嗎!大地的產品了。讓他花的如此而偉嗎!為什麼前代寂寞而不聞,現在則昌然而大來。為什麼草木的命令,有時,堵塞,也有時間而開?我想問你,為什麼而活著!?你暫且不說,徒留玩而徘徊。

望採納!!!

熱點內容
白鬼花語 發布:2025-09-15 14:15:45 瀏覽:299
牡丹吧魏紫 發布:2025-09-15 14:10:30 瀏覽:129
誠信蘭花園 發布:2025-09-15 13:46:04 瀏覽:84
林口牡丹江火車時刻表 發布:2025-09-15 13:38:55 瀏覽:308
依米花的花語帶圖 發布:2025-09-15 13:28:05 瀏覽:483
古詩梅花落 發布:2025-09-15 12:51:04 瀏覽:609
非典武大櫻花 發布:2025-09-15 12:45:12 瀏覽:112
沈陽中街情人節幾點人多 發布:2025-09-15 12:25:27 瀏覽:700
殘荷插花 發布:2025-09-15 11:29:08 瀏覽:762
邯鄲鑽石荷花 發布:2025-09-15 11:09:31 瀏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