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轉字木蘭花

轉字木蘭花

發布時間: 2021-02-11 20:47:10

㈠ 李清照減字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代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釋義:
在賣花人的擔子上,買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跡,讓花顯得更楚楚動人。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後犯猜疑,認為我的容顏不如花的漂亮。我這就將梅花插在雲鬢間,讓花與我的臉龐並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個比較漂亮。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公元1101年(建中靖國元年),其時詞人與夫君趙明誠新婚燕爾,心中充滿對愛情的熱情執著。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01年,(李清照)18歲,適趙明誠。是年,李格非(李清照父)為禮部員外郎,趙挺之(趙明誠父)為吏部侍郎。趙李兩家均居汴京。《減字木蘭花》《慶清朝》諸闋當作於是年前後。
解讀:
這首詞作於建中靖國年間,其時詞人與夫君趙明誠新婚燕爾,心中充滿對愛情的熱情摯著。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個側面,顯示她放縱恣肆的獨特個性。
上片主旨是買花。宋朝都市常有賣花擔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進千家萬戶。似乎小丫環入報以後,女主人李清照隨即作了吩咐,買下一枝最滿意的鮮花。整個上片便是截取了買花過程中最後一個畫面,所寫的便是女主人公手執鮮花,滿懷深情地進行欣賞。「春欲放」三字,表達了她對花兒的由衷喜愛,其中「春」字用得特別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兒本身。「春」 字境大,能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聯想。下面「淚染輕勻」二句,寫花的容態。這花兒被人折下,似乎為自己命運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時還淚痕點點,愁容滿面。著一「淚」字,就把花擬人化了,再綴以「輕勻」二字,便顯得哀而不傷,嬌而不艷,其中似乎滲透著女主人對它的同情與愛撫。前一句為虛,出自詞人的想像;後一句屬實,摹寫了花上的露珠。「猶帶彤霞曉露痕」,花朵上披著彤紅的朝霞,帶著晶瑩的露珠,不僅顯出了花之色彩新鮮,而且點明時間是清晨,整個背景寫得清新絢麗,恰到好處地烘託了新婚的歡樂與甜蜜。
下片主旨寫戴花。首先,作者從自己一方說起,側重於內心刻畫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畫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勝甚至帶有幾分嫉忌的心理。她青年婦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猶帶彤霞曉露痕」的鮮花相比,似乎還不夠嬌美,因此懷疑新郎是否愛她。這里表面上是說郎猜疑,實際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筆表達,輕靈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擬人,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雖不同,但所描寫的焦點都是新娘自己。接著二句,是從人物的思想寫到人物的行動。為了爭取新郎的歡愛,她就把花兒簪鬢發上,讓新郎看看哪一個更美。然卻終未說出誰強,含蓄蘊藉,留有餘味。「雲髻斜簪」,豐神如畫。這里李清照,寫出了一點閨房的樂趣。
全篇通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地表現了年輕詞人天真、愛美情和好勝的脾性。可謂達到了「樂而不淫」的藝術境界,全詞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一首獨特的閨情詞

㈡ 賞析 減字木蘭花納蘭性德

上闋開頭四字便採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一幅緊扣心弦,相愛者偶然相遇,心事卻難以訴說, 只能四目交投,默默遠走的場景。這種神態,恰是人物內心矛盾的真切表達,盡見苦悶之狀。

第二句通過細節描寫寫情人貌美好像一朵帶露的芙蓉一樣搖曳生姿,後二句是描摹美人突然間臉飛紅暈,抖動的玉釵泄露了心事。恰是一幅靜態人物素描。

下闋承接上文:乍一相逢,再難見面,「待將低喚」,可是聲音還未出口,又咽了回去。只因「恐人見」。

可如此分開又心存不甘,於是抓緊時間,轉過迴廊,在不顯眼的地方輕叩玉釵。這暗示的舉動,在滿是溫情的心中又深蘊著萬般無奈的凄苦,那是心上不變的暗號,容若知道,她也知道。其實有時候,絕了心念,也不是壞事。

這首詞在藝術性上的成就,首先是人物描寫的成功,塑造了一個含羞少女的形象。先寫肖像,她是那麼可愛,簡直就是一朵帶雨滴的荷花,臉龐羞得泛起紅潮,就更加嫵媚迷人。乍一相逢,機會難得,有多少話要互相訴說,但又怕別人看見,只好匆匆離開。

動作描寫,生動再現了少女輕叩玉釵的舉動,不是輕佻,而是少女內心復雜活動排解矛盾後做出的重大決定,即情定終生。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了少女復雜的內心世界。

其次是環境描寫,把人物限定在迴廊的一個典型的環境里,使這場會面更加難忘。就是在這個迴廊里,他們幽情暗結。

也許是初戀使人難以忘懷,在《虞美人》一詞中他寫有「迴廊一寸相思地」;在《紅窗月》中寫有「猶記迴廊影里誓生生」。因此,迴廊也就成為這首詞的一個重要意象。

(2)轉字木蘭花擴展閱讀

原文: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清代:納蘭性德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譯文:相逢時你默默不語,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輕顫。容顏嬌羞而紅潤,鳳翹斜插在你的鬟間。

等到想要低聲喚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別人看見。想要一訴離愁,可你已轉過身去,只能拔下玉釵在回闌輕叩。

注釋:芙蓉」又稱為「荷」、「蓮」。象徵義:一是取荷美好形象營造一種雅緻的景象,或寧靜或歡愉;二是取敗荷的形象營造一種衰敗意境,或對逝去光陰嘆惋,或對生活環境破敗惋惜;

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這里則刻畫了一位如荷般美麗、和諧、恬靜的女子。

小暈紅潮:謂臉色微微泛起了紅暈。

鬟(huán):總發也。

鳳翹:古代女子鳳形的頭飾。

直為:只是由於……。

凝情:深細而濃烈的感情。

回闌:曲折的欄干。闌,同「欄」。

㈢ 賞析《減字木蘭花》

作者筆端勾勒的一副活生生的仕女圖 嬌羞宛然 冰雪輕盈 但這不是隨便的一副圖畫回 不是憑空答而來的囈想 也不是詩人們常作的那樣以美人香草寄託君子之情 這是一副實實在在的寫真 畫中的女子當時就真實地站在容若的面前 風容盡現 咫尺天涯

㈣ 減字木蘭花 納蘭性德 轉過回闌叩玉釵

減字木蘭花(納蘭性德)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鬢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㈤ 向子諲 減字木蘭花 翻譯

上闋僅用寥寥四句,便寫出了一片花團錦簇、燦爛照眼的艷陽春光。「斜紅疊翠,何許花神來獻瑞」中,前句使用代稱手法,以「紅」代花,以「翠」代葉,達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個「斜」字,寫出花朵嬌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態,一個「疊」字,則強調了葉片爭茂繁密的長勢。後一句是對眼前花繁葉茂的美景充滿驚奇地贊嘆,「何許」,即何處;「獻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義。春天到來,百花盛開,千朵萬朵的紅花在翠綠的枝葉映襯下明艷照眼,這是何處飛來的花神為點綴人間作出的精心奉獻!「粲粲裳衣,割得天孫錦一機」二句,仍然著意寫花態之美,前句採用了擬人手法,徑直以穿衣著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鮮明的樣子。後句中的「天孫」即織女星,《史記•天官書》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的記載,在這里則指神話中精於織錦的織女。這兩句的意思是說:花神們身上色澤鮮艷、光華奪目的衣裙,都是用從天上手藝最高的織女的織錦機上割下的錦綉製成。這般景象只應天上才有,人間能得幾回看到!這是詞人對令人陶醉的春光發出的由衷的贊嘆。 下闋四句寫花的內在質地與對春光的愛惜。「真香妙質,不耐世間風與日」中,以純「真」寫花的香,以美「妙」寫花的質,真可謂玉質天香,它們怎能經受得住濁世間的狂風吹與烈日曬的摧殘!「著意遮圍」之句承上啟下,要小心翼翼地為百花遮風擋雨,不使它受傷害,只這樣做還不行,要使百花常開不敗,關鍵的是「莫放春光造次歸」,一定要拉住春光,千萬不要讓它輕易隨便地歸去。這是詞人發自心底的呼聲,寫盡了對盛開的充滿生氣、攜著春光的繁花的繾綣之情。若沿襲自《詩經》、《楚辭》以來的傳統來看,詞人顯然是以香花喻君子,「真香妙質」之句可見;而摧殘香花的「風」、「日」則隱喻朝中奸佞的權臣。這便給予該詞以深刻的社會含義。據該篇後記文字「紹興壬申春,薌林瑞香盛開,賦此詞。是年三月十有六日辛亥,公下世。此詞,公之絕筆也」,可知這首詞寫於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二年(1152)「瑞香盛開」的春天;因詞人自號「薌林居士」,可見「薌林」系指其所居之處;是年三月十六日詞人要執意挽留的「春光」尚未歸去,而詞人卻辭世而長去了,這首留世詞作,便成了他向世人向春光告別的絕筆了。

㈥ 減字木蘭花 翻譯

從賣花的擔子來上,買來一支源含苞待放的梅花。上面露水浸染輕輕抹撒,梅花如鮮艷紅霞而晨露斑痕點點。
擔心情郎猜度,自己顏容比不上梅花艷媚。卻要把它斜簪在高高發髻上,只要叫他比比看誰的顏面兒俊。 是不是這個,李清照寫的 還是這個: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青天全白了, 大軍在雪中前進,心情迫切。 頭上是峻嶺, 狂風漫卷紅旗越過關山。 此行將去何方? 贛江畔風雪正迷亂。 命令昨日已下達, 十萬工農武裝就要直取吉安。

㈦ 減字木蘭花(秦觀)的全文翻譯

減字木蘭花

秦觀

天涯舊恨,獨自凄涼人不問。

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

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

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秦觀詞作鑒賞

此詞寫一女子獨處懷人的苦悶情懷。上片寫女子獨自凄涼,愁腸欲絕;下片寫百無聊賴的女主人公困倚危樓。全詞先著力寫內心,再著重寫外形,觸物興感,借物喻情,詞采清麗,筆法多變,細致入微地表現了女主人公深重的離愁,抒寫出一種深沉的怨憤激楚之情。整首詞的藝術風格,可謂「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張炎《詞源》卷下)「天涯」點明所思遠隔,「舊恨」說明分離已久,四字寫出空間、時間的懸隔,為「獨知凄涼」張本。

獨居高樓,已是凄涼,而這種孤凄的處境與心情,竟連存問同情的人都沒有,就更覺得難堪了。「人」為泛指,也包括所思念的遠人,這兩句於傷離嗟獨中含有怨意。如此由情直入起筆頗陡峭。

「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是說要想了解她內心的痛苦嗎?請看金爐中寸寸斷盡的篆香!篆香,盤香,因其形狀回環如篆,故稱。盤香的形狀恰如人的回腸百轉,這里就近取譬,觸物興感,顯得自然渾成,不露痕跡。「斷盡」二字著意,突出了女主人公柔腸寸斷,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強烈感情狀態。這兩句哀怨傷感中寓有沉痛激憤之情。上片前兩句直抒怨情,後兩句借物喻情,筆法變化有致。

過片「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從內心轉到表情的描寫。人們的意念中,和煦的春風給萬物帶來生機,它能吹開含苞的花朵,展開細眉般的柳葉,似乎也應該吹展人的愁眉,但是這長斂的黛蛾,卻是任憑春風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見愁恨的深重。「任是」二字,著意強調,加強了愁恨的分量。這兩句的佳處是無理之妙。

結拍「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兩句,點醒女主人公獨處高樓的處境和引起愁恨的原因。高樓騁望,見懷遠情殷,而「困倚」、「過盡」,則騁望之久,失望之深自見言外。舊有鴻雁傳書之說,仰觀飛鴻,自然會想到遠人的書信,但「過盡」飛鴻,卻盼不到來自天涯的音書。因此,這排列成行的「雁字」,困倚危樓的閨人眼中,便觸目成愁了。

此詞通體悲涼,可謂斷腸之吟,尤其上下片結句,皆愁極傷極之語。詞中出語凝重,顯出沉鬱頓挫的風致,讀來愁腸百結,抑揚分明,有強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㈧ 減字木蘭花 蘇軾

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鶯初解語。最是回一年春好處。微雨答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譯文 注釋
黃鶯開始啼叫,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細雨蒙蒙,珍貴如油,滋潤著草木,那剛剛長出的春草,遠看一片嫩綠,近看卻彷彿消失了。
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有花而不去看它開放,就意味著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著春離開大自然,紛紛落花夾雜著綠色的苔蘚。

熱點內容
盆栽引水繩 發布:2025-09-15 07:06:39 瀏覽:591
七夕製作 發布:2025-09-15 06:59:04 瀏覽:938
漢城小姐蘭花 發布:2025-09-15 06:58:19 瀏覽:363
丁香越劇 發布:2025-09-15 06:28:27 瀏覽:393
土菜館七夕 發布:2025-09-15 06:28:20 瀏覽:944
有毛的盆栽 發布:2025-09-15 06:27:04 瀏覽:871
用英文介紹情人節 發布:2025-09-15 06:22:15 瀏覽:964
夜玫瑰許念念 發布:2025-09-15 06:22:04 瀏覽:340
個性情人節語 發布:2025-09-15 06:07:33 瀏覽:47
情人節的播音稿 發布:2025-09-15 06:03:34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