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河梅
Ⅰ 請提供一些「中國四季名花」:「蘭、荷、菊、梅」的典故與傳說
蘭之典故
明武宗正德瀏覽江南,沿途搜擄民間美女和各種珍寶,所到之處,百姓無不怨聲載道,恨之入骨。那時候,蘭溪兩岸的蘭蔭山上出產名貴蘭花。正德皇帝慕名來到蘭溪,心想選幾株絕品,帶回皇宮里去。正德皇帝要上蘭蔭山選蘭花的消息,被蘭蔭寺里的主持知道了。他心中很著急。為啥呢?只因蘭蔭山上有一株罕見的梅蘭。花如臘梅,異香四溢。這株梅蘭,很可能被皇帝選走。真是急中生智,蘭蔭寺的主持老和尚很快地想出一個好主意。他將那株梅蘭從土中挖出,把它移栽在一隻小香爐里,又用一條很長的繩子縛住那隻小香爐,然後端到山上一口很深的古井旁,手提繩子,緩緩地將小香爐垂放到井底。主持和尚剛剛將梅蘭隱藏好,正德皇帝已經在一班侍臣的前呼後擁之下進了山門。他們在蘭蔭寺里歇了一會兒之後,正德皇帝便命眾侍臣上山去選蘭花。可是,山上的蘭花繁多,幽香撲鼻,弄得那些選花的侍臣眼忙手亂,誰都辨不清那一株是好是次。他們挑來選去,不得不單憑各人的眼光選定幾株,以便回蘭蔭寺去向皇上交差。正德皇帝把眾侍臣選來的各種蘭花一一過目,都覺不太中意。正在這時,突然有一股濃郁的香味從山上飄進蘭蔭寺來。正德皇帝翹起鼻子深深地吸了吸香氣,立即令眾侍臣快快跟隨這股香味,去把蘭花尋來。於是眾侍臣又離開蘭蔭寺,趕緊去追香尋花。那麼,這股奇異的花香究竟是何處傳來的呢?原來,隱藏在井底的那株梅蘭,異香噴薄,溢出井口,向四面飄散。那班侍臣便順著這股異香,一個個伸頸吸鼻,如同貓兒尋腥一般,一齊走向古井。有個侍臣往井裡一看,見井中有截繩子露在外面,便毛手毛腳地將它往上一拽。只聽井中「嘩啦」一聲,緊接著,一隻縛在繩端的小香爐,被拽出井口,裡面連泥巴也沒有,似乎香氣都是從小香爐發出來似的。於是他們帶著那隻小香爐,一齊回到蘭蔭寺,把一切經過向皇上奏明。皇上端起那隻小香爐,翻過來,覆過去,細細地端詳了一番,也沒發現什麼奇特之處。他想了一想,便宣召主持老和尚,盤問這只小香爐的底細。主持靈機一動,答道:「用這小香爐取井中泉水一喝,便可使人的雙目明亮。」正德皇帝信以為真,立即命內侍去那井中提回一香爐的井水,他自己先喝,再叫從侍臣輪流喝。由於泉水格外清涼,初喝一口,果然使人有明目的感覺。眾人喝完泉水,叫好不絕。但是,正德皇帝對於蘭蔭山上那口古井能噴溢異香,心中大為驚疑,便命內侍取來文房四寶,准備題寫「蘭蔭深處有奇香」七字。誰知當他寫下「蘭蔭深處」四個字時,突然感到頭昏目眩,腹中疼痛。你道為何?原來剛才喝了井水,冷熱相沖,感染風寒。眾侍臣也一個個捧腹彎腰,叫苦不迭。正德見此情景,心中大為不悅。一氣之下,將手中那支毛筆一甩,只寫了半句就不再往下寫了,草草落了款。故而蘭蔭山石壁上刻有:「御題,蘭蔭深處,正德十四年五月十六日」。這題字至今一直還留存著。正德皇帝十分掃興,悶悶不樂地帶領眾侍臣走了。這里蘭蔭寺的主持滿笑容,念起了「阿彌陀佛」。他慶幸那株珍貴的梅蘭未被皇帝搜去。於是,他召集蘭蔭寺所有的大`小和尚,共同商議打撈梅蘭之事。可是,事與願違。他們也不知花了幾天幾夜的工夫,把一切打撈的辦法都用盡了,那株珍貴的梅蘭卻不見了蹤影。
據光緒十三年修的《蘭溪縣志》上記載:「蘭蔭山多蘭蕙。今蘭蔭山不見蘭蕙,而春時登躡,往往有香氣惹人,咸以為異。」這大概就是指失傳的「梅蘭」了。
荷花之典故
荷花相傳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當初玉姬看見人間雙雙對對,男耕女織,十分羨慕,因此,動了凡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麗的風光更使玉姬流連往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戲,到天亮也捨不得離開,王母娘娘知道後用蓮花寶座把玉姬打入湖中,並讓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
從此,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
佛經中還有一則「蓮花夫人」的美妙故事。有一隻鹿生了一個美麗的女子,仙人將她撫養成人。她走過的地方,會有蓮花長出來。這便是「步步蓮花」一詞的由來,人們現在用它來比喻經歷的輝煌。
佛經中還有一則「蓮花夫人」的美妙故事。有一隻鹿生了一個美麗的女子,仙人將她撫養成人。她走過的地方,會有蓮花長出來。這便是「步步蓮花」一詞的由來,人們現在用它來比喻經歷的輝煌。
菊花之典故
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民間故事:菊花仙子
2007-07-24 22:12
很早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叫阿牛的農民。阿牛家裡很窮, 他七歲就沒了父親,靠母親紡織度日。阿牛母親因子幼喪夫,生活艱辛,經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爛 了。
阿牛長到13歲,他對母親說:「媽媽,你眼睛不 好,今後不要再日夜紡紗織布,我已經長大,我能養活 你!」於是他就去張財主家做小長工,母子倆苦度光陰。 兩年後,母親的眼病越來越嚴重,不久竟雙目失明了。 阿牛想,母親的眼睛是為我而盲,無論如何也要醫 好她的眼睛。 他一邊給財主做工,一邊起早摸黑開荒種菜,靠賣菜換些錢給母親求醫買葯。也不知吃了多少 葯, 母親的眼病仍不見好轉。
一天夜裡,阿牛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漂亮的姑娘來幫他種菜,並告訴他說:「沿運河往西數十里,有個天花.盪,盪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這花要 九月初九 重陽節才開放,到時候你用這花煎湯給你母親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重陽節那天,阿牛帶了干糧,去天花.盪尋找白菊花。原來這是一個長滿野草的荒.盪,人稱天荒盪。他在那裡找了很久,只有黃菊花,就是不見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盪中一個小土墩旁的草叢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這株白菊花長得很特別,一梗九分枝,眼前只開一朵花,其餘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將這株白菊花連根帶土挖了回來,移種在自家屋旁。經他澆水護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陸續綻開,又香又好看。於是他每天採下一朵白菊煎湯給母親服用。當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後,阿牛母親的眼睛便開始復明了。
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村上人紛紛前來觀看這株不尋常的野菊花。這一消息也傳到了張財主那裡。張財主將阿牛叫去,命他立即將那株白菊移栽到張家花園里。阿牛當然不肯。張財主便派了幾個手下人趕到阿牛家強搶那株白菊花,因雙方爭奪,結果菊花被折斷,他們才揚長而去。阿牛見這株為母親治好眼疾的白菊橫遭[強搶],十分傷心,坐在被折斷的白菊旁哭到天黑,直至深夜仍不肯離開。半夜之後,他朦朧的淚眼前猛然一亮,上次夢見的那位漂亮姑娘突然來到他的身邊。姑娘勸他說:「阿牛,你的孝心已經有了好報,不要傷心,回去睡吧!」阿牛說:「這株菊花救過我的親人,它被折死,叫我怎麼活?」姑娘說:「這菊花梗子雖然斷了,但根還在,她沒有死,你只要將根挖出來,移植到另一個地方,就會長出白菊花。」阿牛問道:「姑娘,你是何人,請告知,我要好好謝你。」姑娘說:「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來助你,無需報答,你只要按照一首《種菊謠》去做,白菊花定會種活。」接著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頭,五月水淋頭,六月甩料頭,七八捂墩頭,九月滾綉球。」念完就不見了。
阿牛回到屋裡仔細推敲菊花仙子的《種菊謠》,終於悟出了其中意思:種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頭,五月多澆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護好根,這樣九月就能開出綉球狀的菊花。阿牛根據菊花仙子的指點去做了,後來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條。他又剪下這些枝條去扦插,再按《種菊謠》說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便開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後來阿牛將種菊的技能教給了村上的窮百姓,這一帶種白菊花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因為阿牛是 九月初九 找到這株白菊花的,所以後來人們就將九月九稱作菊花節,並形成了賞菊花、吃菊花茶、飲菊花酒等風俗。
梅花之典故
梅花妝:《金陵志》記載:「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可說是用梅花圖案美容的開端,而壽陽公主正是主掌梅花的花神。
梅花三弄:《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二十三》均有記載:王徽之(王羲之之子)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今南京),所乘之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在岸上過。王徽之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但他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上船,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而「三弄」指的是樂曲主題在不同的段落重復三次出現。正因為兩位名人在南京的不期而遇,才誕生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據說,明清金陵十里秦淮河上,《梅花三弄》是歌舫之上最流行的笛曲。秦淮河的槳聲燈影里傳來陣陣笛聲,為當時一佳景,於是誕生了「停艇聽笛」、「邀笛步」等景觀。
青梅竹馬: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長干行》描寫一位女子思夫心切,詩的開頭回憶他們從小在一起親昵的嬉戲:「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此長干里即在南京秦淮河附近。
故事傳說
相傳隋代趙師雄游浮羅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運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
《梅譜》說,紹興,吳興一帶有一種梅,名苔梅:「苔須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絲飄飄可玩。」
《武林舊事》載,苔梅有兩種:一種苔蘚特厚,花特別多;一種苔如細絲,長尺余。
古人喜愛梅花, 盛贊梅花。感情與花魂凝誠了許多優美動人的典故,為千古傳誦。
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卧於含章殿的畫檐之下,沐浴著明媚的陽光。春風吹拂,梅花飄落在她的額上,與粉黛混雜成五彩之花,拂之不去。皇後見之,甚為喜愛,要女兒索性將梅花 留在額上。此後,婦人化妝,額上就有了人見人愛的「梅花妝」。
福建莆田出過一位美女,名叫江采萍。唐朝開元初年,選入後宮侍候玄宗,很受寵愛。她特別喜愛梅花,居所周圍全都種上梅花。玄宗乾脆賜她姓梅,戲稱梅妃。後來楊貴妃入侍,梅妃失寵,被逼遷居上陽宮,寫下「信飄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 的怨嘆之句。
隋朝初年,有位才子名叫趙師雄,因厭惡黑暗世道,隱居於廣東羅浮山。一日黃昏,才子信步行至松林酒肆飲酒,見一淡妝素服的美女笑臉相迎。交談間,只覺芳香襲人。於是取酒共飲,才子醉寢。醒來時知道是睡在一棵大梅樹下面。樹上有綠色羽毛的小鳥啁啾著顧視著自己。星橫月落的夜色令才子思緒悵然,只覺得滿樹含情的梅花如同那位美女一樣漂亮楚人。
Ⅱ 蘭草,荷葉梅怎樣養殖
答;花喜濕潤,忌漬澇.盆土水分過大,易爛根和葉片發黃.澆水要見干見濕,冬季少水內,最好用雨容水和河水,用自來水要存放數日,澆水不要弄到葉片上.一般生長期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豆餅水,平時不施.
蘭花性喜涼爽,忌高溫,入冬放入室內注意通風,溫度最好在10度左右,春季室外達10度時移到室外.
蘭花喜陰,忌陽光直射,耐陰以墨蘭最甚,秋蘭次之,春蘭夏蘭需陽光略多一點,因此要根據品種嚴格控制光照量.
養蘭花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單靠簡單述說很難湊效,需要閱讀大量有關養殖和管理蘭花的資料,掌握許多知識,並且通過實踐,才能取得成效
Ⅲ 怎麼辨認蘭花的品種
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春劍、蓮瓣蘭的鑒別 贊贊贊1、春蘭 春蘭又稱山蘭、草蘭、撲地蘭、撲地娥、朵朵香。春蘭的主要特徵如下: 根:春蘭的根細長,呈長圓柱形,通常長20-40厘米、直徑0.5-0.8厘米,偶有超越此范圍者。根由基部至尖端漸細,通常無分枝。 莖:春蘭的假鱗莖較明顯,稍呈球形或橢圓形,較小,包藏於葉基與葉鞘內,成叢集生,高1-1.6厘米,直徑0.8-1.5厘米。 葉:春蘭的葉4-7枚,叢生,狹帶形,葉片長20-55厘米,寬0.6-1.7厘米。 葉姿多半立葉、半垂葉、垂葉,葉基有指環(離層)。葉薄革質,質地柔軟,綠色至深綠色。葉面較平展。花:春蘭2-3月開花,2月中旬為初花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為盛花期,3月中旬開始為末花期。花葶自假鱗莖基部鞘狀葉內側生出,園柱形,短於葉片,花梗直立,高約6-25厘米,每葶1花或2花;花朵直徑4-8厘米,多有香氣;花色變化較大,從淺黃綠色、綠色、黃白色、淡褐色到其它各顏色,一般具雜色脈紋和斑點。春蘭花色中、東部以黃綠、嫩綠為多,大西南除黃綠、嫩綠外還有金黃、紫紅色的。春蘭是我國栽培歷史最久的蘭花之一,在眾多的古詩古畫中,都有對春蘭的描述和光輝形象。春蘭適應能力較強,分布地廣,近年的調查表明,春蘭廣泛分布四川、雲南、貴州、浙江等地的林緣、林中空地、灌叢草城、多石的濕潤山坡上。 在長期的栽培和選育中,人們已經從春蘭中選育出了許多珍、稀、奇特品種,現簡介如下: 主要的梅瓣品種:宋梅、西神梅、萬字、逸品、集圓、天章梅、蔡梅、翠文、翠雲、吉字等。 主要的荷瓣品種:鄭孝荷、綠雲、翠蓋荷、環球荷鼎、高荷、張荷素、松廈素、月佩素、文團素、文艷素等。 主要的水仙瓣品種:汪字、素月仙、西子、龍字、春一品、翠一品、蔡仙素、宜春仙、太極、奇峰等。 近年來又新發現許多具有觀賞價值的新品種,如天彭牡丹、錦綉中華、盛世牡丹、冠神等。 2、蕙蘭 又稱九華蘭、九節蘭、九子蘭。古人稱一莖九花為蕙,也稱蕙花而不稱蕙蘭。根:蕙蘭的根較粗短,長21-35厘米,直徑0.5-1厘米,基部略比根前端粗大,無分枝。 莖:假鱗莖不明顯,集生成叢,高1.4-1.8厘米,直徑0.8-1.3厘米,呈橢圓形。 葉:5-8枚叢生,長30-140厘米,甚至更長,寬0.6-1.3厘米,狹帶形,葉比春蘭長闊壯大,而且葉面粗糙,基部常對折,直立性強,葉上部微彎曲,薄革質,質地較堅硬;中脈明顯,半透明,向葉背面突出,平行脈也較明顯;葉邊緣具粗鋸齒,葉面粗糙,中、下部深度內凹,橫切面呈「U」字形;葉尖端漸尖,中脈兩側對稱;葉柄痕不明顯;鞘狀葉薄革質,長7-15厘米;成苗的葉基逐漸張離,不呈抱合狀。葉不柔軟。副脈明顯。葉比春劍長得多。葉多半垂。花:花期4-5月,4月中旬為初期,4月下旬為盛花期,5月進入末花期;花梗粗長、直立,梗徑粗者1厘米,細者如線香,高挺,齊葉架或出葉架,一般高約35-80厘米。著花5-10多朵。花朵橙黃色,有深紫紅色的脈紋和斑點;花通常香氣濃郁。花色類似春蘭,而苞殼色澤比春蘭多,舌瓣發達,舌瓣上有綠絲絨苔,上綴許多紫紅色點塊,大多呈紫紅色,每朵花的小柄基部有一蘭膏,味甘醇,花開香味幽香。 蕙花分布較廣,秦嶺以北也有分布。比較耐寒、耐干、喜陽。各地所產蕙花其葉形、花質略有差異,以產地分為江浙蕙花、安徽西部和湖北蕙花、雲貴川內地蕙花和南方蕙花等。蕙花原產地海拔較高,因此引種難度較大。變異性較大。蕙蘭由於有較長的栽培歷史,已經被栽培的傳統品種也非常多,如:上海梅、老上海梅、老染字、關頂、程海、元字、潘綠、老極品、瑞梅、雀梅等。 3、建蘭 建蘭又稱四季蘭、夏蕙、夏蘭、秋蘭、秋蕙、駿河蘭、劍蕙等。 根:建蘭的根粗壯,長20-25厘米,直徑0.6-0.9厘米,具分枝。 莖:假鱗莖成叢集生,橢圓球形,微縱扁;高1-1.5厘米,直徑1.2-1.7厘米,蘆頭一般比春蘭大,比墨蘭小。 葉:葉2-6枚叢生,狹帶形,形似劍狀,葉面略帶光澤,長20-65厘米,寬1-2厘米;葉直立剛健,上部稍向外斜伸;薄革質,質地較硬;葉面平展,深綠色。 花:建蘭花期7-10月,通常分兩次開放,前後相隔約一個月;初花期早在7月上旬,盛花期在7月中旬;第二次開花的初花期在8月上旬,中旬為盛花期;如果第一次花遲開,則第二次花將晚至8月下旬初開;9月上旬盛開,9月中旬進入末花期。花瓣較寬,形似竹葉狀,花梗挺拔,常低於葉面,著花多,花箭1-2枚,著花3-9朵,甚至有更多者;開花時子房紐轉180度,有濃郁香氣放出;花中等大小,直徑約4.3-6.2厘米;花色變化較大,常呈黃綠色,有紫色、紫紅色的脈紋和斑點。 建蘭產地較廣,我國北緯30度以南的山林間皆有,建蘭主要分布於台灣、福建、浙江等地。一般群生於海拔300-400米的混交林中。由於產地廣,加之栽培歷史悠久,各地所產的建蘭其株形各不相同。有人將其分為眾多系列。如:駿河系、玉真系、雄蘭系、雌蘭系、玉枕系、素心系等。建蘭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傳統名品多,近年來還有許多新品種在不斷地被發現。總的來說建蘭可以分為彩心和素心兩大類,常見名品有:銀邊大貢、十八學士、仰天笑、金絲馬尾、寶島仙女等。 4、寒蘭 根:寒蘭的根較細,長20-30厘米,直徑0.4-0.6厘米。具分枝。 莖:假鱗莖成叢集生,高2-4厘米,直徑1.2-2厘米,長橢圓形或狹卵球形,包藏於葉基之內。 葉:寒蘭的株型與建蘭十分相似,但葉片較細,尤以基部為甚,葉姿瀟灑,顯得幽雅高尚。葉3-7枚叢生,帶形,薄革質,深綠色,有或無光澤;葉片長40-80厘米,寬0.9-3.5厘米,葉面平展,上部披指下垂;中脈明顯,向背面突出;全緣或先端具有細齒,葉先端漸尖,中脈兩側對稱;葉柄痕明顯;鞘狀葉薄革質,長10-12厘米。 花:花葶直立,與葉等高或高出葉面,花疏生,有花10餘朵,花朵較大。寒蘭花葶由假鱗莖基部鞘狀葉內側生出,長25-60-(80)厘米,圓柱形,直立;被鞘5-8枚,長5-7厘米,膜質,半透明,貼抱花葶,瓣與萼片都較狹細,清秀可愛,花色豐富,有黃綠、紫紅、深紫等色,一般具有雜色脈紋與斑點。花期10~12月,凌霜冒寒吐芳,實為可貴,因此有「寒蘭」之名。花香濃郁持久。 寒蘭花期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通常集中在10月-11月開花,但也有7月和1月開花者,甚至還有4-5月開花的,故近年來人們認為,寒蘭應有春寒蘭、夏寒蘭、秋寒蘭等之分。 寒蘭主要分布於浙江、安徽、台灣、日本等地。有許多好品種,如:燦月、素豐、不老白、日向白龍等。 5、墨蘭 墨蘭又稱報歲蘭、拜歲蘭、人歲蘭。根:墨蘭的根粗壯而長。 莖:假鱗莖較大,橢圓形或者卵球形,集生成叢;直徑1.4-2.5厘米。 葉:墨蘭其葉片碩大而亮麗,葉3-5枚叢生;帶狀,全緣,近革質,暗綠色,有光澤,上部向外披散,下部有關節;長60-90厘米,寬2-4.2厘米。葉緣無鋸齒。花: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發出,通常高出葉面,直立;有花7-20朵,中等大小,直徑4-5厘米,花色各式各樣,但多為紫褐色具深紫脈紋,花常具香氣;苞片小,基部有蜜腺;萼片狹橢圓形至披針形,花瓣比萼片短而寬,向前伸展,覆於蕊柱之上。花色多呈淡紫褐色,綴有深紫褐色條紋。花期自晚秋至翌年3月,具甜香味香氣。墨蘭生長於我國北緯26度以南的福建、廣東、廣西、台灣、江西、雲南、海南、四川和貴州南部等地,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經過若干代蘭花愛好者的精心培育和篩選,至今已有非常多的精品和名品流傳於世,如:大屯麒麟、富貴名蘭、吉福龍梅和十八驕梅、彩龍等。 6、春劍根:根有叉。根比春蘭的根長而粗壯。莖:假鱗莖很小。蘭頭不明顯。葉:葉片直立性強,葉多直立或斜立。葉質象春蘭一樣細漓,副脈不明顯,葉邊緣細鋸齒。成苗每苗葉在4--8片葉。花:花莖直立,高2 0至30厘米。有花2至5朵,有時7朵,花型也比春蘭大,花苞片比子房連梗長;花直徑5 至6厘米,淺黃綠色,常呈半透明狀,有香味。 萼片長圓形披針狀,中萼片直立稍向前傾,側萼片左右斜向開展,花瓣較萼片為短,基部有三條紫紅色條斑,唇瓣端鈍、反卷。春劍葉姿挺拔蒼健,秀氣非凡,頗具風韻。 花色有紅、黃、白、綠、紫、黑及復色,春劍花色以淺黃綠、紫紅及復色居多。艷麗耀目,容貌窈窕,風韻高雅,香濃味純,常為養蘭人推崇首選。 最早春劍被作為蕙蘭的變種,後來又被定為一個獨立的種。春劍的分類:大分二類:彩心類和素心類。彩心類:青花春劍、紅花春劍、硃砂春劍、白花春劍、麻花春劍。素心類:統稱為春劍素,其中著名的有牙黃春劍素、玉版春劍素、白花春劍素、翠綠春劍素、馬邊春劍素、銀桿春劍素、玉桿春劍素、青桿春劍素、隆昌軟葉春劍素等。還有依產地而分類的如西山春劍、樂山春劍、馬邊春劍等。常見品種皇梅、玉海棠、西蜀道光、翠荷素、隆昌素。 7、蓮瓣蘭蓮瓣蘭亦稱小雪蘭根:根白色,粗壯,徑0.5-0.8厘米,長20-30厘米,有的可達50厘米以上,根尖部鈍圓。莖:假鱗莖較小,呈圓球形,假鱗球大多錯位分布。葉:蓮瓣蘭的葉寬的大都在0.5cm左右,葉長40~50cm者居多,葉面順滑,收腳緊,每葉的葉柄部剛勁有力。蓮瓣蘭葉片主脈兩側分別有一條側脈,側脈明亮,側脈邊緣呈暗綠色,在側脈與主脈之間,側脈與葉緣之間還有兩條次側脈,但用肉眼看不顯。蓮瓣蘭葉片潤而光亮。葉片葉質細膩,富彈性,鞘殼緊抱葉腳,株形緊湊。花:蓮瓣蘭一箭多花,一葶著花2-5朵,幽香,花色鮮麗,常見為藕色、粉、白、紅等花色多為麻白,幽香、長橢圓瓣形居多。
Ⅳ 梅蘭花是什麼樣子的
梅蘭花喜散射光,放室內明亮處通風處才可以,干透澆水,見干見濕比較好
Ⅳ 蘭花一共有多少品種,怎麼認識
蘭花的種類非常多,但觀賞栽培較多的是蘭屬、卡特蘭屬、石斛蝶蘭屬、蝦脊蘭屬、萬代蘭屬、兜蘭屬、貝母蘭屬、杓蘭屬、獨蒜蘭屬等當中的一些種。
蘭屬稱國蘭,常見栽培的有20多種。首先是春蘭,我國名蘭主要是春蘭栽培品種,如「宋梅」、「彩雲」、「鄭同荷」、「龍字」、「翠一品」等。二是線葉春蘭,瓣型以荷瓣型居多,花色有純白、桃紅、綠色,香味清幽,常見名種有元旦蘭、大理素心蘭、蓮瓣蘭等。三為蕙蘭,花期3-4個月,常見的有「大一品」、「金嶴素」、「程梅」、「上海梅」、「翠蝶」、「溫州素」等。四是建蘭,又稱四季蘭,廣東栽培較廣,常見的有彩心建蘭和素心建蘭,彩心建蘭包括「銀邊蘭」、「溫州建蘭」、「永安蘭」、「大青」、「銀邊大貢」、「青梗四季」、「龍溪建蘭」等。素心建蘭包括「金絲馬尾」、「金邊仁化」、「大鳳尾素」、「上杭素」、「十八學士」、「魷魚」、「大仁化」等。五是春劍蘭,常見有「軟葉春劍」、「通海劍蘭」。六為墨蘭,又稱報歲蘭,常見品種有「小墨」、「徽州墨」、「江南企劍」、「落山墨」等。尤以葉片邊緣有黃色或白色線條的墨蘭較好。七為寒蘭,通常以花被顏色分為青寒蘭、青紫寒蘭、紫寒蘭、紅寒蘭等。
蘭屬植物其它還有套葉蘭、硬葉蘭、冬鳳蘭、多花蘭、台蘭、象牙蘭、虎頭蘭、碧玉蘭、黃蟬蘭、莎草蘭、兔耳蘭、紋瓣蘭、大根蘭等。
另外,還有很多稱為洋蘭的蘭花,它們花色艷麗,但無香味,如舞女蘭、嘉德麗亞蘭、蝴蝶蘭、石斛蘭、拖鞋蘭、萬代蘭等。它們都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深受人們喜愛。
變異蘭花最難求,因而也最名貴,例如在台灣發現的「大屯麒麟」,花瓣分3重疊連,恍如花中有花,極為新奇耐看,令人玩味不已 隨著蘭花市場日益繁榮,各種蘭花與普通蘭花價格也比較懸殊,因此,一些不法之徒,利用人們希望能獲得蘭花來栽植的心理,挖空心思地製造一些假蘭花,拿到市場上以蘭花珍品出售,欺騙群眾,使不少蘭者上當受騙。
要識別你購來的蘭花是否真假,就必須知道中國蘭花的基本形態和這些半騙子的行騙手法,現今所見到的假蘭花,蘭騙子的行騙手法有如下各種:
(1)用一些江浙地區原產的九花蘭、春蘭,先將其葉緣葉肉部分用刀削去,僅留下粗硬的側葉脈作為葉緣,然後再用利刀颳去葉脈上的綠色表皮,使葉脈裸露出其不意來呈金黃色,便成為了所謂「金邊」或「銀邊」,這種偽品可以用肉眼察看葉緣是否具鋸齒,如無正常葉片的鋸齒狀葉緣或只剩下葉脈作為葉緣,那麼這株「線藝蘭」必屬偽品無疑。
(2)利用一些金色顏料,用笑在葉面和葉背劃上一條條線紋,驟眼看法,似屬線蘭,但用心細看,就會發現現這些色彩呈晦暗狀,用手試擦,便會裉色而顯回綠色,且葉面所劃的線紋與葉背常不一致,這無疑又是假貨。
(3)用一些有銀邊、金邊的非蘭科觀葉植物的頂部,如銀邊富貴竹、金邊富貴竹、銀邊鐵樹、銀邊吊蘭、銀邊草、假金絲馬尾等百合冬植物,先將普通蘭花的蘭葉撥除,然後將這些觀葉植物的頂部切斷,沾上萬能膠水,直接插入並粘合於無葉的蘭頭中進行移花接木,由於這些觀葉植物可維持數天不凋,所以看上去如同真的一般,致命不少初學者養蘭者上當受騙,只要你對蘭花的形態有所認識,就不會上當,真正的春蘭、墨蘭或建蘭,它們的葉片通常為長形帶狀,葉緣或葉端有鋸齒,而這些用來製作假蘭花的觀葉植物葉緣無齒,葉片較為短闊,用手輕輕向上一提,就會與蘭頭松脫。
(4)先將墨蘭或其他蘭花花序上每一機已開的花的側捧心除去,然後用萬能膠水將其他花剝下的花瓣粘在側捧心原位上,從而使這株花普通花的墨蘭一下子變成三唇瓣或多瓣的奇花名貴品種,更有甚者直接將唇瓣或花瓣粘上,使其一變而成為多瓣奇形花藝的蘭花,要鑒別此類假奇形多瓣蘭花,首先我們要看其多個唇瓣或花瓣生長排列是否自然,人工所造的假貨多不自然,如三個唇瓣形狀不一,色澤不一,其粘合部位多有膠水痕跡,但最可靠的方法還是將其花序上部未開的花蕾剝下來剖析察看,是否與已開的花一致,便可辨真假,以上真假蘭花的辨別方法可供參考,總之購入名貴蘭花時,要認真細辨,以免上當。
Ⅵ 蘭花分類及葯用功效
蘭花是珍貴的觀賞植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個屬、二萬多個種,每年還發現和培養出不少新品種。 蘭草:由於地生蘭大部分品種原產中國,因此地生蘭又稱中國蘭,並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花之首。 中國蘭花主要為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中國文化先師孔子曾說:「芷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夫蘭(夫蘭:蕙蘭和白芷稱為一對,合名:蕙芷 )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足以證明中國蘭和傘形科白芷在歷史文化上所佔的地位。
1、春蘭
春蘭又名草蘭、山蘭。春蘭分布較廣,資源豐富。花期為一年的2~3月,時間可持續1個月左右。花朵香味濃郁純正。名貴品種有各種顏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從瓣型上來講,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2、蕙蘭
蕙蘭根粗而長,,葉狹帶形,質較粗糙、堅硬,蒼綠色,葉緣鋸齒明顯,中脈顯著。花朵濃香遠溢而持久,花色有黃。白、綠、淡紅及復色,多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3、建蘭
也叫四季蘭,包括夏季開花的夏蘭、秋蘭等。四季蘭健壯挺拔,葉綠花繁,香濃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強,易栽培。不同品種花期各異,5~12月均可見花。
4、寒蘭
寒蘭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廣東以及西南的雲、貴、川等地。寒蘭的葉片較四季蘭細長,尤以葉基更細,葉姿幽雅瀟灑,碧綠清秀,有大、中、細葉和鑲邊等品種。花色豐富,有黃、綠、紫紅、深紫等色,一般有雜色脈紋與斑點,也有潔凈無瑕的素花。萼片與捧瓣都較狹細,別具風格,清秀可愛,香氣襲人。
5、墨蘭
墨蘭,又稱報歲蘭、拜歲蘭、豐歲蘭等,原產於我國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台灣、海南等。我國南方各地特別是廣東、雲南的養蘭人最喜栽培與觀賞。
6、春劍
春劍常稱為正宗川蘭,雖雲、貴、川均有名品,但以川蘭名品最名貴。花色有紅、黃、白、綠、紫、黑及復色,艷麗耀目,容貌窈窕,風韻高雅,香濃味純,常為養蘭人推崇首選。
葯性 味辛;性平
歸經 肺;脾;肝經
功效 調氣和中;止咳;明目
功效分類 理氣葯
主治 胸悶;腹瀉;久咳;青盲內障
用法用量 內服:泡茶或水燉,3-9g。
1.《綱目拾遺》:素心建蘭花除宿氣,解郁。蜜漬青蘭花點茶飲,調和氣血,寬中醒酒。黃花者名蜜蘭,可以止瀉。色黑者名墨蘭、治青盲最效。
2.《分類草葯性》:明目。
3.《泉州本草》;治久嗽。
4. 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葯選編》:清肺除熱,消痰止咳。
Ⅶ 為什麼說蘭花:"千梅易得,一荷難求"
說的是梅瓣花從草上能尋到許多特徵,而且梅瓣花都很穩定,荷瓣花從草上看特徵較少,即使看上去很象的往往也只開出行花(普通花),同時一些荷瓣花很不穩定,有「一日荷」或「一周荷」的說法(指剛開花時是荷瓣,幾天後瓣子長長了甚至不再是荷瓣),有的只達到荷型(瓣子厚度不夠,收邊不緊,瓣子長寬比例達不到標准等),所以要得到穩定和高標準的荷瓣蘭花是不容易的,比梅瓣花的幾率還小。
Ⅷ 各種蘭花是怎麼區別的
1、春蘭花莖筆直,通常一個花莖上只能開一朵花,少數情況也可一枝雙花版。春蘭花期比較長,權花香濃郁,葉片較短,成品高檔春蘭多用紫砂盆栽種。
2、蕙蘭在自然狀態會在夏天開花,但此品種往往通過人工控制冬季開花而作為年宵花卉。葉片發亮,較有光澤感,一個花莖往往有十多朵花。花朵略香,花瓣上常有紫紅色的小斑點。花期非常長,從春天開到秋天。
3、建蘭通常在秋季開花,一個花莖十來朵花,香味較濃,花上通常有斑點。葉片非常直立,適應能力極強。
4、在冬季,墨蘭和寒蘭都會開放。但是墨蘭的顏色比較深,而寒蘭的顏色比較淺,只要看花朵的顏色深淺就很好辨認。
(8)蘭花河梅擴展閱讀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
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中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
Ⅸ 蘭花的特點和象徵意義
蘭花來的特點是花色自淡雅,香氣濃郁,清而不濁,所謂一盆在室,芳香四溢,蘭花象徵高潔典雅。
蘭花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蘭花花色淡雅,香氣濃郁,清而不濁,所謂一盆在室,芳香四溢。
蘭花喜歡陰涼的環境,怕陽光直射。養護盡量放在半陰處,有散射光即可。
蘭花喜歡濕潤的環境,忌乾燥,平時要經常通風。
肥沃的土壤可以讓蘭花生長的更加健壯,選用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拓展資料
蘭花(學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Ⅹ 《蘭花》《如夢令》的古詩
蘭花在古代歷來是高潔品格的代名詞,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關於蘭花的名篇:
(宋·蘇軾)
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先春發叢花,鮮枝如新沐。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詠幽蘭》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蘭》
蜂蝶有路依稀到,雲霧無門不可通。
便是東風難著力,自然香在有無中。
《蕙》
叢叢蕙草水之涯,綠葉陰深半欲遮。
最是清風披拂處,一莖嫩玉九枝花
蘭花詩 古風
唐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廣群芳譜
清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同上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標題:關於蘭花的詩句古詩
網址:http://u.sanwen.net/subject/1558267.html
沙發回目錄
關於蘭花的詩句古詩2
歌德 | 2013-09-16 10:02
詠蘭
元余同麓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蘭花
明劉伯溫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
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著色蘭
明張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灕水西。
盈盈葉上露,似欲向人啼。
蘭花
明孫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
東風時拂之,香芬遠彌馥。
蘭花
明薛網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蘭花二首
明李日華
燕泥欲墜濕凝香,楚畹經過小蝶忙。
如向東家入幽夢,盡教芳意著新妝。
懊恨幽蘭強主張,花開不與我商量。
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寫蘭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種,還憐出谷香。
不因風力緊,何以度瀟湘。
折枝蘭
清鄭板橋
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鳥,銜出相思二月天。
山頂妙香
清鄭板橋
身在千山頂上頭,深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閑,來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蘭
清鄭板橋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題畫蘭
清鄭板橋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浣溪沙 蘭花
彷彿銅瓶見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嬌。
湘江清淚滴春潮,豈有心心同婉孌。
並無葉葉助風標,斷腸一集是離騷。
詠蘭
朱德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
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詠 蘭 詩
張學良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花。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板凳回目錄
關於蘭花的詩句古詩3
歌德 | 2013-09-16 10:02
幽蘭
唐 崔塗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每到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蘭
明 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詠同心蘭四絕句
清錢謙益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蘭 花
清秋瑾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儔
唐
唐 李世民《芳蘭》
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 張九齡《感遇》(其一)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 陳子昂《感遇》(其二)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唐 高蟾《楚思》
疊浪與雲急,翠蘭和意香。風流化為雨,日暮下巫陽。
唐 唐彥謙《蘭二首》(一)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唐 唐彥謙《蘭二首》(二)
謝庭漫芳草,楚畹多綠莎。於焉忽相見,歲晏將如何?
唐 王勃《春庄》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聲喧。
唐李白《贈友人》
蘭生不當戶,別是閑庭草。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謬接瑤華枝,結根君王池。
顧無馨香美,叨沐清風吹。餘芳若可佩,卒歲長相隨。
唐 李白《古風》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飛霜早淅歷,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唐 李白《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句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松蘭相因依,蕭艾徒豐茸。
唐 李群玉
相逢在總角,與子即同心。隱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蘭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 李嶠《蘭》
虛室重招尋,忘言契斷金。英浮漢家酒,雪儷楚王琴。廣殿輕香發,高台遠吹吟。河汾應擢秀,誰肯訪山陰。
唐 劉駕《蘭昌宮》
宮蘭非瑤草,安得春長在。回首春又歸,翠華不能待。悲風生輦路,山川寂已晦。邊恨在行人,行人無盡歲。
唐 陸龜蒙《方響》
擊霜寒玉亂丁丁,花底秋風拂坐生。王母閑看漢天子,滿猗蘭殿佩環聲。
唐 崔塗《幽蘭》
幽植眾能知,芬芳只暗持。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白露沾長早,青春每到遲。不知當路草,芳馥欲何為。
唐 白居易《問友》
種蘭不種艾,蘭生艾亦生。根荄相交長,莖葉相附榮。香莖與臭葉,日夜俱長大。鋤艾恐傷蘭,溉蘭恐滋艾。蘭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沉吟意不決,問君合何如。蘭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
唐 陳陶《種蘭》
種蘭幽谷底,四遠聞馨香。春風長養深,枝葉趁人長。智水潤其根,仁鋤護其芳。蒿藜不生地,惡鳥弓已藏。椒桂夾四隅,茅茨居中央。左鄰桃花塢,右接蓮子塘。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腸。幽人飢如何,采蘭充餱糧。幽人渴如何,醞蘭為酒漿。地無青苗租,白日如散王。不嘗仙人葯,端坐紅霞房。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美人久不來,佩花徒生光。刈獲及葳蕤,無令見雪霜。清芬信神鬼,一葉豈可忘。舉頭愧青天,鼓腹詠時康。下有賢公卿,上有聖明王。無階答風雨,願獻蘭一筐。
#4樓回目錄
關於蘭花的詩句古詩4
歌德 | 2013-09-16 10:02
唐 溫庭均《觀蘭作》
寓賞本殊致,意幽非我情。吾常有疏淺,外物無重輕。各言藝幽深,彼美沓素莖。豈為賞者設,自保孤根生。易地無赤株,涌土亦同榮。賞際林壑近,泛余煙露清。余懷既鬱陶,爾類徒縱橫。妍蚩苟不信,寵辱何為驚。真隱諒無跡,激時猶揀名。
幽叢靄綠畹,豈必懷歸耕。
唐 孫顧《清露被皋蘭》
九皋蘭葉茂,八月露華清。稍與秋陰合,還將曉色並。向空羅細影,臨水泫微明。的皪添幽興,芊綿動遠情。夕芳人未采,初降鶴先驚。為感生成惠,心同葵藿傾。
唐 鄭谷《投所知》
砌下芝蘭新滿徑,門前桃李舊垂陰。卻應回念江邊草,放出春煙一寸心。
唐 無可 《蘭》
蘭色結春光,氛氳掩眾芳。過門階露葉,尋澤徑連香。畹靜風吹亂,亭秋雨引長。靈均曾采擷,紉佩掛荷裳。
宋
宋 楊萬里 《蘭詩》
雪徑偷開淺碧花,冰根亂吐小紅芽。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士家。政坐國香到朝市,不容霜節老雲霞。江蘺圃蕙非吾耦,付與騷人定等差。
宋 姚述堯 點絳唇 《蘭花》
瀟灑寒林,玉叢遙映松篁底。鳳簪斜倚,笑傲東風里。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風細,國人爭媚,不數桃和李。
宋 王十朋 點絳唇《國香蘭》 芳友依依,結根遙向深林外。國香風遞,始見殊蕭艾。雅操幽姿,不怕無人采。堪紉佩,靈均千載。九畹遺芳在。
宋 趙以夫 《詠蘭》
一朵俄生幾案光,尚如逸士氣昂藏。秋風試與平章看,何似當時林下香。
宋 朱熹《秋蘭》
秋蘭遞初馥,芳意滿沖襟。想子空齋里,凄涼楚客心。夕民生運思,晨露灑中林。頗憶孤根在,幽期得重尋。
宋 劉克庄《蘭》
深林不語抱幽貞,賴有微風遞遠馨。開處何妨依蘚砌,折來未肯戀金瓶。孤高可挹供詩卷,素淡堪移入畫屏。莫笑門無佳子弟,數枝濯濯映階庭。
宋 趙以夫 賀新郎《雙蘭》
草色庭前綠。掩重門、國香伴我,畫簾幽獨;無奈薰風吹綠綺,閑理《離騷》舊曲。覺鼻觀、微聞清馥。可是花神嫌冷淡,碧叢中、炯炯駢雙玉。相對久,各歡足。冰姿帶露如新沐。想當年、夷齊二子,獨清孤竹。千古英雄塵土盡,凜凜西山雲木。總付與一樽 。學得漢宮嬌姊妹,便承恩、貯向黃金屋。終不似,在香谷。
宋 魏了翁 滿江紅《次韻西叔兄詠蘭》
玉質金相,長自守、閑庭暗室,對黃昏月冷,朦朧霧 。知我者希常我貴,於人不即而人即。彼雲雲、謾自怨靈均,傷蘭植。屈平、子建憤世之不見知,《離騷》常以蘭自況,而子建亦謂秋蘭可喻桂樹冬榮。 亂,春芳寂;絡緯叫,池英摘。惟國香耐久,素秋同德。既向靜中觀性分,偏於發處知生色。待到頭、聲臭兩無時,真聞識。
元
元 張羽《蘭》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明
明 李夢陽《湘妃怨》
采蘭湘北芷,搴木澧南潯。淥水含瑤彩,微風托玉音。雲起蒼梧夕,日落洞庭陰。不知篁竹苦,惟見淚斑深。
明 陳汝言《 蘭 》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明 李日華《垂蘭》
從風不獵香,俯溪自憐影。空山狼藉春,半屬野樵領。
明 文彭《題蘭竹卷》
偶培蘭蕙兩三栽,日燠風微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堂,開窗時有蝶飛來。
明 史鑒《子昂蘭》
國香零落佩 空,芳草青青合故宮。誰道有人和淚寫,托根無地怨東風。
明 李日華《畫蘭》其一
江南四月雨晴時,蘭吐幽香竹弄姿。蝴蝶不來黃鳥睡,小窗風卷落花絲。
明 李日華《畫蘭》其二
懊恨幽蘭強主張,開花不與我商量。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明 陳繼儒《王楚玉畫蘭》
年來空谷半霜風,留得遺香散草叢。只恐樵人溷蘭艾,紅顏收在束薪中。
明 徐渭《水墨蘭花》
綠水唯應漾白蘋,胭脂只念點朱唇。自從畫得湘蘭後,更不閑題與俗人。
#5樓回目錄
關於蘭花的詩句古詩5
歌德 | 2013-09-16 10:02
明 陳獻章《題畫蘭》
陰崖百萆枯,蘭惠多生意。君子居險夷,乃與恆人異。
明 徐渭 《蘭》
莫訝春光不屬儂,一香已足壓千紅。總令摘向韓娘袖,不作人間腦麝風。
明 張羽《詠蘭花》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明 董其昌《蘭》其一
綠衣青蔥傍石栽,孤根不與眾花開。酒闌展卷山窗下,習習香從紙上來。
明 董其昌《蘭》其二
無邊蕙草裊春煙,穀雨山中叫杜鵑。多少朱門貴公子,何人消受靜中緣。
明 陳獻章《題畫蘭》
陰崖百萆枯,蘭惠多生意。君子居險夷,乃與恆人異。
明 徐渭 《蘭》
莫訝春光不屬儂,一香已足壓千紅。總令摘向韓娘袖,不作人間腦麝風。
明 張羽《詠蘭花》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明 董其昌《蘭》其一
綠衣青蔥傍石栽,孤根不與眾花開。酒闌展卷山窗下,習習香從紙上來。
明 董其昌《蘭》其二
無邊蕙草裊春煙,穀雨山中叫杜鵑。多少朱門貴公子,何人消受靜中緣。
清
清 鄭燮《 題畫 》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清 鄭燮《嶠壁蘭》
峭譬一千尺,蘭花在空碧。下有採樵人,伸手摘不得。
清 鄭燮《得意寫之》
蘭草與三台,無人敢筆栽。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來。
清 鄭燮《韜光庵為松岳上人作畫》
元日畫蘭竹,遠寄郭雲亭。萬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清 蔣士銓《題王蔗村鏡影圖》
鑒空無我相,水靜波亦止。手拈幽蘭花,妙香乃如此。
清 智永《寫蘭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數莖幽穀草。寫寄風塵人,莫忘林泉好。
清 黃任《題畫蘭》之一
何來爾室香?四壁即空谷。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獨。
清 黃任《題畫蘭》之二
沅澧多所思,遠道我心 。紙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清 黃任《題畫蘭》之三
磁斗寄綺石,源清者香遠。君從輞川來,而得此粉本。
清 馬駘《蘭》
叢蘭發幽崖,托根近霄漢。泉水自流出,天風吹不斷。
清 曹寅《冬蘭》
冬草漫碧寒,幽蘭亦作花。清如辟穀士,瘦似琢詩家。叢秀幾釵股,頂分雙髻丫。夕窗香思發,風影欲箐紗。
清 姚燮《珠蘭》
香粟佛天飯,蕊珠仙界衣。託名應自貴,含蕾再難微。盪子甘心與,村娘愧發稀。一春清素願,消受露華霏。
清 孔尚任《卓子任至署館論詩時盆蘭初放》
過雨江城濕,探梅野寺寒。往來敦古處,吟嘯慰閑官。不信詩全警,常愁字未安。相將情話久,臭味比幽蘭。
清 譚嗣同《畫蘭》
雁聲吹夢下江皋,楚竹湘 起暮濤。帝子不來山鬼哭,一天風雨寫離騷。
清 何紹基《柬魏默源》
蕙抱蘭懷只自憐,美人遙在碧雲邊。東風不救紅顏老,恐誤青春又一年。
#6樓回目錄
關於蘭花的詩句古詩6
歌德 | 2013-09-16 10:03
清 孫原湘《畫蘭》
離騷一種舊根苗,湘水湘雲綠共搖。認取春風雙影子,不聞香氣也魂銷。
清 李方膺《題蘭花冊》
問天莫笑總無知,也惜幽蘭鬢漸絲。當戶已愁鋤已盡,入山又恐負芳時。
清 黃任《蘭溪》
如畫山城 小濱,樓台一半枕通津。縱然不達瀟湘路,香草名溪更感人。
清 李友棠《荊門雜詠》
憔悴江潭賦九歌,楓林葉下洞庭波。蛾眉自古傷謠諑,獨采秋蘭吊汩羅。
清 馬駘《畫蘭》
昨日街頭賣菜翁,見我寫蘭說寫蔥。我有株蔥曾失卻,被君偷入畫圖中。
清 鄭燮 《蘭》
屈宋文章草木高,千年蘭譜壓風騷。如何爛賤從人賣,十字街頭論擔挑。
清 鄭燮《題盆蘭依蕙圖》
春蘭未了夏蘭開,萬事催人莫要呆。閱盡榮枯是盆盎,幾回拔去幾回栽。
清 錢謙益《詠同心蘭四絕句》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清 鄭燮《 題畫 》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清 鄭燮《嶠壁蘭》
峭譬一千尺,蘭花在空碧。下有採樵人,伸手摘不得。
清 鄭燮《得意寫之》
蘭草與三台,無人敢筆栽。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來。
清 鄭燮《韜光庵為松岳上人作畫》
元日畫蘭竹,遠寄郭雲亭。萬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清 蔣士銓《題王蔗村鏡影圖》
鑒空無我相,水靜波亦止。手拈幽蘭花,妙香乃如此。
清 智永《寫蘭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數莖幽穀草。寫寄風塵人,莫忘林泉好。
清 黃任《題畫蘭》之一
何來爾室香?四壁即空谷。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獨。
清 黃任《題畫蘭》之二
沅澧多所思,遠道我心 。紙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清 黃任《題畫蘭》之三
磁斗寄綺石,源清者香遠。君從輞川來,而得此粉本。
清 馬駘《蘭》
叢蘭發幽崖,托根近霄漢。泉水自流出,天風吹不斷。
#7樓回目錄
關於蘭花的詩句古詩7
歌德 | 2013-09-16 10:03
清 曹寅《冬蘭》
冬草漫碧寒,幽蘭亦作花。清如辟穀士,瘦似琢詩家。叢秀幾釵股,頂分雙髻丫。夕窗香思發,風影欲箐紗。
清 姚燮《珠蘭》
香粟佛天飯,蕊珠仙界衣。託名應自貴,含蕾再難微。盪子甘心與,村娘愧發稀。一春清素願,消受露華霏。
清 孔尚任《卓子任至署館論詩時盆蘭初放》
過雨江城濕,探梅野寺寒。往來敦古處,吟嘯慰閑官。不信詩全警,常愁字未安。相將情話久,臭味比幽蘭。
清 譚嗣同《畫蘭》
雁聲吹夢下江皋,楚竹湘 起暮濤。帝子不來山鬼哭,一天風雨寫離騷。
清 何紹基《柬魏默源》
蕙抱蘭懷只自憐,美人遙在碧雲邊。東風不救紅顏老,恐誤青春又一年。
清 孫原湘《畫蘭》
離騷一種舊根苗,湘水湘雲綠共搖。認取春風雙影子,不聞香氣也魂銷。
清 李方膺《題蘭花冊》
問天莫笑總無知,也惜幽蘭鬢漸絲。當戶已愁鋤已盡,入山又恐負芳時。
清 黃任《蘭溪》
如畫山城 小濱,樓台一半枕通津。縱然不達瀟湘路,香草名溪更感人。
清 李友棠《荊門雜詠》
憔悴江潭賦九歌,楓林葉下洞庭波。蛾眉自古傷謠諑,獨采秋蘭吊汩羅。
清 馬駘《畫蘭》
昨日街頭賣菜翁,見我寫蘭說寫蔥。我有株蔥曾失卻,被君偷入畫圖中。
清 鄭燮 《蘭》
屈宋文章草木高,千年蘭譜壓風騷。如何爛賤從人賣,十字街頭論擔挑。
清 鄭燮《題盆蘭依蕙圖》
春蘭未了夏蘭開,萬事催人莫要呆。閱盡榮枯是盆盎,幾回拔去幾回栽。
清 鄭板橋《蘭》
此是幽貞一種花,不求聞達只煙霞。采樵或恐通來徑,更寫高山一片遮。
清 鄭板橋《破盆蘭花》
春雨春風洗妙顏,一辭瓊島到人間。而今究竟無知己,打破烏盆更入山。
清 秋瑾《蘭花》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一從夫於臨軒顧,羞與凡葩斗艷儔。
清 繆公恩《露蘭》
冰根碧葉雜荒蕪,曉露迎暉綴寶珠。笑靨半含還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劉谷和《三鄉詩》
蘭蕙芬香見玉姿,路傍花笑景遲遲。薴蘿山下無窮意,並在三鄉惜別時。芝蘭惜舊游。崇蘭生澗底,香氣滿幽林。
清 玄燁《秋蘭》
猗猗秋色蘭,布葉何蔥青。愛此王者蘭,著花秀中庭。幽芬散緗帙,靜影依疏欞。豈必九畹多,侈彼離騷經。
清 朱廷鍾 滿庭芳《玉蘭》
刻玉玲瓏,吹蘭芬馥,搓酥滴份豐姿。縞衣霜袂,賽過紫辛夷。自愛臨風皎皎,笑溱洧、芍葯紛遺。藐姑射,肌膚凝雪,煙雨畫樓西。 開齊,還也未,綿苞乍褪,鶴翅初披。稱水晶簾映。雲母屏依。綽約露含日 ,冰輪轉、環 參差。問瓊英。返魂何處?清夢繞瑤池。
清 堵霞 解語花《草蘭》
柳腰斜舞,杏靨含嬌,明媚春光好。綠窗清悄,香徑軟、百卉迎花如笑。叢蘭獨巧,忽並蒂、四花連繞。想從來、一本根苗,兩樣繁美少。
陋室儼如蓬島,似仙娥群聚,弄晴春曉。花容窈窕,湘簾下、素影參差回抱。香魂縹緲。又渾似、一群嬌鳥,趁東風,齊上瓊枝。帶綠煙輕裊。
鄭思肖《蘭詩》
純是君子,絕無小人。空山之中,以天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