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四蘭花
❶ 歡迎愛光臨第8集中去過西餐廳之後他們吃東西的地方在哪個城市
蘭溪山清水秀,風光秀麗, 人文薈萃,名勝眾多,堪稱歷史文化名城,且旅遊資源豐富,是浙江省南線的重要旅遊城市 。境內有「三江兩山雙洲八大景」。載入《中國名勝大詞典》的有六洞山、 白露山、 蘭蔭山,其中六洞山因具涌雪、紫霞、白雲、呵呵、 無底、漏斗六洞而為江南一絕, 是浙江省級旅遊風景區, 洞巔有棲真古剎, 藏有明代永樂刻本《北藏經》6367卷。蘭溪是五代前蜀畫家貫林、 清代戲劇理論家李漁、晉代黃初平(黃大仙)、 當代世界攝影大師郎靜山、 張學良將軍夫人趙一荻 (趙四小姐)的故鄉。陸游、楊萬里、薩都刺、劉伯溫、王守仁、朱 尊、郁達夫、周三畏、戴叔倫、秋瑾等在蘭溪蘭溪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佳篇。浙江省級風景旅遊度假區——蘭溪旅遊度假區已開始啟動,在不久的將來,蘭溪將成為浙江省風景旅遊勝地。
蘭溪山靈水秀,風光旖旎,既具文物古董,又多風景名勝,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蘭溪是黃大仙故里;全國諸葛亮後裔最大的聚居地諸葛八卦村被譽為「世界旅遊極品」,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六洞山、白露山、蘭蔭山被載入《中國名勝大字典》,其中六洞山因具涌雪、紫霞、白雲、呵呵、無底、漏斗六洞為江南一絕,現為浙江省旅遊風景區;當代名媛趙四小姐故里的「地下長河」為全國洞府泉流航游之冠。蘭溪名人輩出,載入《中國名人大辭典》的就有50餘人,五代高僧貫休、宋代名儒金履祥、明代文字家胡應麟、清代戲劇大師李漁、現代文字家曹聚仁、當代世界攝影大師郎靜山等名噪海內外,當代名媛趙綺霞、世界女子鉛球冠軍黃志紅也是耳濡目睹的人物。
白露山
白露山亦名玉泉山、玉帶山,白露峰,面積5平方公里,海拔455米,山下有清澈可鑒的鏡潭泉,山間有古色古香的乘仙殿,山腰有酷似玉帶的白岩,岩下有高峻突兀的仙人石,山巔有古樸幽雅的江南古剎白露寺。
白露寺,又稱慧教禪寺,佔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初創於北宋皇佑年間(1049-1053),建在白露山黃岩之上,掩映於茂林修竹之間,山寺有大殿兩進及廂房70餘間,建築具明清風格,柱礎仍保持宋、元特色。素有「濲西第一道場」之稱,更有趙朴初題寫的「大雄寶殿」匾額高懸於大殿之上。
白露寺下黃岩,其寺南懸空數百尺,驚險奇絕,遊人登臨遠眺,可見鏡屏、九龍諸山峰巒起伏,迤邐綿延;可是烏龍、富春諸峰聳峙天際,橫亘舒展。縱目蘭城,隱隱約約,衢婺兩江,如帶如練;鳥瞰田畦,鋪青疊翠,村舍錯落,如畫似圖。
白露山下北麓老鷹岩下,又南宋大理寺少卿周三畏墓。周三畏,河南開封人,紹興十一年(1141),秦檜命他誣害岳飛,他推辭而拒,棄官隱居此山,此後遂葬於斯。後人曾建「忠隱庵」以為紀念。
蘭花村
蘭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花卉中享有較高的地位,蘭溪是中國蘭花之鄉,蘭花是蘭溪市的市花,為了弘揚蘭溪傳統的蘭文化,蘭溪在明正德皇帝曾親筆題詞「蘭蔭深處」的蘭蔭山麓建起了蘭花村。
蘭花村是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城市主題公園,也是蘭花培育基地,村落的建築風格突出蘭花,建有小橋流水,舞榭歌台,村中居住的村民房前屋後遍植蘭花,徜徉在蘭花村中,即象是在江南水鄉的農家院落做客,又像是步入蘭香幽遠的蘭蔭深處。
蘭花因其葉飄逸瀟灑,其花幽香清雅,其性高潔典雅,使人心曠神怡,可以陶冶情操,自古以來為文人墨客所情有獨鍾,孔子曰:「蘭當為王者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蘭花已帝王將相處走入平常百姓家,現在的中國養蘭蔚然成風,養蘭名家不計其數,更有甚者,把蘭花不再是作為觀賞植物,不再將其停留於美化環境及養性怡情,而作為一個產業來開發,讓中國蘭花走向了世界。無論如何,作為「中國蘭花之鄉」,溪以蘭名,邑以溪名的蘭溪都將是你我嚮往的地方。
芥子園
芥子園位於蘭溪市蘭蔭山麓,系仿古園林建築,襲用李漁生前 在江寧孝侯台旁創建之庭園名。為紀念李漁而建。李漁(1610-1680) 字笠翁,蘭溪人,清初著名的戲劇理論家,戲劇家和小說家,他的戲 劇現論體系早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文學家狄德羅一個世紀,他的戲 劇創作被近代曲學大師吳梅譽為「清代第一」,他在擬話本小說創作 方面,與馮夢龍、凌濛初並駕齊驅,素有「東方莎士比亞」之稱。
芥子園佔地10.5畝,建有亭台樓閣,築有小橋魚池,植有名貴花 木。此園雖小,但經精心設計,巧妙安排,使之小中見大,曲中見幽, 古中見雅,別有丘壑。遊憩其間,發悠悠古思,懷悠悠古人,自能勵 志勵人,催人奮進 中國《紅樓夢》研究會會長馮其庸有詩雲:「顧曲精微數翁,名園小築亦神工;只 今移向蘭溪去,好聽秋江一角風。」
地下長河
六洞風景勝,地下長河絕
省級風景名勝區六洞山,有一條地下長河,堪稱一絕,是目前國內最長的洞內河道。河水清澈,鍾乳奇石、極富有詩 情畫意。隨著六洞山省級森林公園的開發,現在游 客到六洞山,已不再僅僅是游一游「地下 長河」,附近的玉露、紫雲、呵呵等洞景,亦自成特色,還有棲真古寺等都成為遊人 喜愛的地方。六洞山所處的洞源村,不僅是有名的億元村,且還是張學良將軍夫人趙一獲的祖籍之地。目前,趙四小姐祖居綺霞園已正式開放,成了六洞山景區中的重要一站。
被譽為「全國洞府航游之冠」的地下長河以山美、水秀、洞奇、寺幽為特色,全長2500米,洞內星羅棋布散布著 各種惟妙惟肖的大自然傑作。洞內一條長逾千米的地下長河常年流水不斷,清澈見底,遊人既可乘舟攬勝又可步 行游覽。地下長河所在地還有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趙四小姐的祖居地。人稱此處有兩絕「景為江南一絕,情為千古絕唱」。
六洞山風景名勝區,由涌雪洞、玉露洞、紫霞洞、棲真寺等幾大景區組成:
涌雪洞.地下長河
涌雪洞,集海內水洞之精華,具有溶洞伴長河、水陸同時游的特點,洞中有河,河上有洞,洞奇水美,其中寒江伏虎、犀牛探江、中流砥柱、飛魚對哺、瓊崖積雪、蟠龍古穴、穹凌雪鍾、水漫金田、空中飛瀑、龍門雪芝等稱為涌雪十景,實無愧於海內一絕之譽。歷代文人雅士,詩仙墨客到此遊憩,多留有贊頌之作。
玉露洞.太古幻境
出涌雪洞,上萬青峰,沿霞客故道東行約里許,即至玉露洞。
玉露洞共有:下有仙山、上有瓊閣的「古幻蜃樓」;烈焰熊熊、絢爛似錦的「煉石神火」;淵清玉潔、美露如飴的「玉池承露」;石筍聳峙、靈芝委地的「神龍塔影」;原始古樸、祥和寧靜的「伏羲故里」;崢嶸嵯峨、雄偉奇特的「補天奇石」;潔白晶瑩、形同華表的「雲天一柱」;異彩斑斕、靈動欲飛的「涅磐鳳凰」八景。遊人至此,不僅可以領略到「玉露洞天」所包容的天地開辟之初的洪荒奇象,太古幻境,還可以欣賞到由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而成的遠古神話塑像所呈現出的奇幻景觀和古樸風采。
紫霞洞.靈仙茶莊
紫霞洞,亦叫子牙洞,位於六洞山西麓南坡,相傳為商周姜子牙隱居之所;晉黃初平幽居修真,養性悟道之地;元隱逸詩人於石據「輕舉乘紫霞」一語,在洞右崖壁上用大篆文書刻「紫霞」二字,故名。
「壁立千峰繞,虛涵一竅通」,「古洞鎖深碧」,「飛霞正郁盤」,「光分疑散綺,寒重欲流丹」,「悟卻寰中趣,蕭然坐太空」均為此洞勝景的真實寫照。
棲真寺.經閣幽所
棲真寺,位於景區之北,數峰環峙,滿目蒼翠,古木掩映,環境幽雅,寺前有天池泉,寺後有龍穴泉,寺側有小飛來峰,寺周有「三蘇墓」(宋蘇轍長子蘇遲及蘇遲之子蘇簡、孫蘇林之墓),寺內藏經樓曾珍藏明永樂十一年(1413)雕刻到正統五年(1440)竣工,在萬曆十九年(1591)頒發的《大藏經》,即《北藏》梵本6000多卷。
洞源村.趙四祖居地
洞源村,地處六洞山麓,四面環山,風光清雅;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一代名媛趙四小姐的父、祖世代均居住在該村,其父趙慶華曾任清郵電部主事、民國國務院秘書、交通部次長、參議院議員等職,趙四小姐的故居歡迎您的光臨!
黃大仙故里.黃湓村
黃湓村,在蘭溪市區北隅,東對黃大仙山,西倚蘭溪江畔,為晉代葛洪《神仙傳》記載「吒石成羊」之神仙——黃初平出生地。
村東入口處矗立石牌樓一座,上嵌「黃大仙故里」五個大字,系出於國家政協副主席錢偉長之手筆。村中田畦平整,古屋錯落,古風猶存,百業興旺。尚留有牧羊路、利市路、黃大仙故居、二仙井等遺跡。
雁嶼洲.靈羊島度假村
雁嶼洲,又名牧羊仙洲。在黃湓村西斜對面的蘭溪江中,形似梭子,東西寬約500米,南北長達2000米。洲上綠樹掩映,翠竹搖曳,蘆葦密布,芳草如茵,相傳為黃初平少時牧羊地。傳說該州為沉入蘭江中的「赤松仙樹」幻化而成,所以使該洲不僅成了一個「會浮的洲」,還使其獨具仙風靈氣,連鳧雁都特別喜歡到這里棲息。「平沙落雁」成了蘭溪古八景之一。
諸葛八卦村武侯存遺風
蘭溪城城西18公里的諸葛八卦村,古稱高隆,村中有3000餘諸葛亮嫡傳後裔,為全國最大的諸葛亮後裔集中聚居地。村落格局按九宮八卦圖式而建,整體布局以村中鍾池為中心,全村房屋呈 放射性排列,向外延伸八條弄堂,將全村分為八塊。村內弄堂似通非通, 似連非連,曲折玄妙。諸葛村現有保存完好,建於明代的大公堂、丞相祠堂等景點。諸葛村中的民居,均建於明清,構成了一座頗具 規模的建築群,雕梁畫櫃,古樸典雅,已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特色賓館]蘭溪現有星級賓館七家,其中四星級一家、三星級一家,二星級三家,一星級二家。
國際大酒店坐落在蘭溪科技工業園振興路與站前路交叉口,佔地面積6.7萬平方米,是集餐飲、住宿、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花園式涉外商務、旅遊、度假的四星級賓館,有國際會議中心,並配有接見廳、貴賓休息廳;有總統套房、豪華套房、標准房與度假休閑別墅200餘個;有容上千人的宴會和格調高雅的西餐廳,中式餐飲包廂50餘個。有游泳池、網球場、健身房、酒吧、茶吧、咖啡廳、男女桑拿中心、足浴中心、美容美發中心、棋牌室、演藝廳、迪吧、歌舞廳、KTV包廂等。
蘭江大廈坐落在市區中心,為涉外三星級旅遊飯店,主樓16層,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內設中西餐廳、咖啡廳、酒吧、采浙粵之特色,集中西之美味,客房設有標准房、豪華套房142間,床位300個,有購物中心,商務中心,娛樂中心,會議中心,並設銀輝旅行社可為觀光遊客提供旅遊服務。
二星級涉外飯店有:
雙牛大酒店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大雲山北側雲山路47號。
蘭蔭賓館坐落在風景誘人的蘭蔭山腰,四周蒼松翠柏,環境幽雅,清幽寧靜。
國泰大酒店地處蘭溪市中心,交通便捷,提供粵、浙等名菜,廣式早點夜茶及地方風味小吃,商務、娛樂、購物等綜合服務設施齊全,並提供外幣兌換、機票訂購、地方導游等配套服務。
星級飯店還有:
天成大酒店坐落在市區東風廣場旁,是蘭溪第一家綜合性私營獨資旅遊涉外的星級飯店;
田野大酒店坐落在青湖公園旁,與市政府毗鄰,具有濃郁的農家風格,設計新穎獨特,設施先進齊全,集客房、餐飲、娛樂於一體。
❷ 古代喜愛蘭花的詩人大多都在哪個朝代
唐宋吧
蘭花是中國的傳統名花,以其獨特的花姿葉藝而飲譽古今中外。人們喜愛素淡、雅緻、清幽、潔凈的風格,推崇忠貞、廉潔、質朴、堅韌的情操,而蘭花正是這種風格和情操的完美結合。我國最早在《詩經》中就有「濤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的蘭花贊美詩,使蘭花成為「吉祥友善」的象徵。古往今來孔子、屈原、李世民、李白、蘇軾、李清照、鄭板橋、魯迅、朱德、陳毅、張學良等眾多的文人墨客詠蘭、畫蘭、寫蘭、詩蘭,蘭花已成為人們用來修身養性、寄情寓志、標明心跡、鑄塑人格的象徵,升華為意蘊深遠的蘭文化。《孔子家語》中「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夫蘭當為王者香草。」贊譽了蘭花高貴品質。張學良將軍曾有「花中真君子,風姿奇高雅」的贊美詩句。朱德元帥早就有殷切寄語「如果蘭花進入尋常百姓家,這時的文明就更可觀了。」蘭花風姿素雅,葉片剛勁,花朵似蝶舞、賽飛燕,花形活潑瀟灑,幽香四溢,素有"天下第一香","花中君子"美稱,成了歷代文人墨客題吟描繪對象。他們愛蘭養蘭,或吟之以詩,或繪之以畫,為我們留下了不少趣聞軼事。名人總為蘭花狂,歷來被文人墨客所稱頌。孔子是最早喜愛蘭花的名人,《樂府詩集》載:「孔於自衛返魯,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嘆日:'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乃止車援琴,作《漪蘭婦》一曲」。《孔於家語》贊美了蘭的品格:「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並進一步移用到處世之道上來,孔子說:「與善人處,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懼化」。
愛國詩人屈原不僅種蘭,身佩蘭花,而且以蘭蕙高潔自比。他在《離騷》中就多次寫到蘭花:「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余」、「秋蘭兮青表,綠葉兮紫莖」、「余既滋蘭之九豌兮,又樹蕙之百畝」。這些名句被廣泛傳播,使「蘭」這個詞成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稱,並由此使「蘭」離開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為一種色彩絢爛的文化符號。
東晉詩人陶淵明喜愛蘭花,他棄官歸里,採菊養蘭,寫有詠蘭詩:「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消風脫然至,見別蕭艾叢」。
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個喜愛蘭花的皇帝,他常在上幸宛中觀賞蘭花,並寫有《芳蘭》詩:「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代詩人王維養蘭成癖,並且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汗漫錄》說:「王維以黃磁斗貯蘭蕙,養以綺石,累年彌盛」。開創了瓷盆養蘭先例。
唐代詩人杜牧喜愛蘭花,相傳他花不少銀兩養植蘭花,建有相當規模的蘭圃,在當時寫了不少詠蘭佳作,蘇轍《次韻答人幽蘭》詩雲:「蘭花耿耿意羞春,紉佩何人香滿身。一寸芳心須自保,長松百尺有為新」,詠蘭詩中寄託自己的理想。而蘇軾的詠蘭詩則構思新穎:「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篷艾深不見」,把春蘭比喻成一位清高的美人,在山谷不斷散發清香,流露詩人追求高潔的心態。
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擅於盆栽蘭花,發明沙石養蘭法,他說:「蘭蕙叢出,蒔以沙石則茂,沃以湯茗則芳」。他的《幽芳亭》首先對蘭蕙作了分類:「一干一花,香有餘者;一干五七花,香不足者蕙」他所稱的"蕙"也為當代植物界所採用。
宋代哲學家、詩人朱熹酷愛蘭花,他寫過不少詠蘭詩,其《秋蘭》詩去:「秋蘭遞初馥,芳意滿沖襟。想子空齋里,凄涼楚客心」,又在《蘭》詩中詠道:「漫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香到晚清」。他長期養蘭對蘭花很有研究,他在《楚辭辨證》中說:「大抵古之所謂香草,必其花葉皆香而燥濕不變,故可刈而為佩。若今之所謂蘭蕙,則其花香,而葉乃無氣;其氣雖美,而質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並作詩日:「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作為不諳植物的文人,能得出這樣結論,的確難能可貴。
宋末元初詩聖人鄭思肖,也是一位畫蘭名家,他自號所南翁,畫蘭以無根無土抗議元朝入侵,南宋滅亡時他年僅38歲,不仕於元朝,隱居蘇州。他的一幅傳世畫《春蘭圖》(1306年,目前藏於日本大阪巾立美術館)上有一首詩:「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古馨香」,這一切使他深受後人敬仰。元代則大畫家之一的倪瓚,寫有《題鄭所南》極有影響,有詩為證:「密蕙媚幽圃」。
唐末八大家中的「二蘇」也是蘭花愛好者,兄弟詩:「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借詠蘭贊頌鄭思肖堅貞不屈精神。近代大畫家吳昌碩在一幅蘭花畫中也題有一首贊揚鄭思肖的詩:「怪石與叢棘,留之伴香祖。可嘆所南翁,畫蘭不畫土」。
清代詩人,書畫家鄭板橋是歷史上有名的蘭痴,「自謂平生惟蘭與竹為吾友也」。他在《種蘭》一文說:「余種蘭數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歸之色。因移植於太湖石、黃石之間,山水之陰,石之縫,既已避日,又就燥,對吾堂亦各有本性。贈以詩日:『蘭草本是山中草,還向山中種此花。塵世紛紛植盆盎,不如留與伴煙霞』。又雲:『山中蘭草亂如蓬,葉暖花酣氣候濃。出谷送香非不遠,哪能送到俗塵中?此假山耳,尚如此,況真山乎!余畫此幅,花皆出葉上,極肥而勁,蓋山中之蘭,非盆中之蘭也「,鄭板橋:」七十三歲人,五十年畫蘭,任他雷雨風,終久不凋殘「,他的題蘭花詩有七八首,蘭畫也應有這么多,完全可以出一本《板橋蘭集》。他畫蘭瀟灑清勁,名噪一時。他的詠蘭詩也膾炙人口,如」深山絕壁見幽蘭,竹影蕭蕭幾片寒。一頂烏紗早須脫,好來高枕卧其間「。鄭板橋晚年辭官回鄉,還養了幾盆蘭花。有天夜裡上床未入眠,卻來了一個小偷人,他想了一計退小偷,便吟詩道:「細雨蒙蒙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聽見,知道暗示自己,趕緊出門想越牆溜走,這時屋裡的鄭板橋又說:「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於是小心避開逃走。
現代愛蘭首推朱德元帥,1929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朱德軍長率領部隊進駐福建漳平市永福時,雖然軍務繁忙,仍然觀賞當地名花建蘭,並十分欣賞。1961年3月,朱德到廣州越秀公園游覽時,觀賞了盛開的蘭花,賦《蘭花》詩一首:「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他不但自己愛蘭,還十分關心祖國蘭藝事業,積極提倡建立蘭圃,並為各地蘭圃題寫匾額,杭州花圃里的「國香室」、「同賞清芬」、南昌「人民公園」、「蘭室」、上海植物園里的「蘭室」、福州鼓山的「蘭花圃」、廣州越秀公園的「蘭圃」等,都出自朱德之手。「幽蘭葉秀喬木下,仍自盤根眾草傍。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含芳」。朱德這首《詠蘭》詩,更道出了他對蘭花情有獨鍾。
老一輩**家董必武喜愛蘭花,主要也是愛蘭花孤高芳潔的美好品德,曾寫過這樣的頌詞:「蘭有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所謂清,即指蘭之高潔而言。現代文化名人*適喜歡蘭花。安徽績溪*適故居內有12扇落地隔門扇,上有同邑黑模雕刻大師*國賓手刻的陰刻蘭花圖,圖上還有題詩:「珍重韶華惜寸陰,入山仔細為君尋。蘭花豈肯依人媚,何幸今朝遇賞音」,這些使幼小的*適耳儒目染了蘭花木刻之美。*適第一次種蘭花,是1921年夏天種在北京後門里鍾鼓寺的四合院住所里,不久,他寫下有名的《希望》小詩:「找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時過;急壞看花人,花苞無一個。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如今,這首詩被譜成《蘭花草》歌曲,廣為傳唱。
張學良將軍酷愛蘭花,從1947年到台灣後,(在失去自由的情況下)隱居養蘭,他曾自嘲地說,我是過著「美人名花兩相歡」的生活,美人應指趙四小姐,名花就是蘭花。他曾說:「寫詩可以言志,難道養花就不能寄情?」每當蘭花開放時節,他都要到台北市郊蘭園賞蘭。有一次,他看中一盆名蘭,問價,園主瞧不起他,隨口將價值四萬的名蘭說成兩千元,張學良當即買下蘭花,園主自知吃虧也無話可說,不過,園主後來知道買蘭人是張學良,卻又感到名花得名主,十分高興。張學良晚年以養蘭花、讀《聖經》度日,他還寫有一首富含哲理的詠蘭詩:「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葉立含正氣,花妍不浮華。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❸ 哪個名人喜愛蘭花(最好是詩人)
古往今來孔子、屈原、李世民、李白、蘇軾、李清照、鄭板橋、魯迅、朱德、陳毅、張學良等眾多的文人墨客詠蘭、畫蘭、寫蘭、詩蘭,蘭花已成為人們用來修身養性、寄情寓志、標明心跡、鑄塑人格的象徵,升華為意蘊深遠的蘭文化。
1、愛國詩人屈原不僅種蘭,身佩蘭花,而且以蘭蕙高潔自比。他在《離騷》中就多次寫到蘭花:「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余」、「秋蘭兮青表,綠葉兮紫莖」、「余既滋蘭之九豌兮,又樹蕙之百畝」。這些名句被廣泛傳播,使「蘭」這個詞成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稱,並由此使「蘭」離開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為一種色彩絢爛的文化符號。
2、東晉詩人陶淵明喜愛蘭花,他棄官歸里,採菊養蘭,寫有詠蘭詩:「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消風脫然至,見別蕭艾叢」。
3、唐代詩人王維養蘭成癖,並且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汗漫錄》說:「王維以黃磁斗貯蘭蕙,養以綺石,累年彌盛」。開創了瓷盆養蘭先例。
4、唐代詩人杜牧喜愛蘭花,相傳他花不少銀兩養植蘭花,建有相當規模的蘭圃,在當時寫了不少詠蘭佳作,蘇轍《次韻答人幽蘭》詩雲:「蘭花耿耿意羞春,紉佩何人香滿身。一寸芳心須自保,長松百尺有為新」,詠蘭詩中寄託自己的理想。
5、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擅於盆栽蘭花,發明沙石養蘭法,他說:「蘭蕙叢出,蒔以沙石則茂,沃以湯茗則芳」。他的《幽芳亭》首先對蘭蕙作了分類:「一干一花,香有餘者;一干五七花,香不足者蕙」他所稱的"蕙"也為當代植物界所採用。
6、宋代哲學家、詩人朱熹酷愛蘭花,他寫過不少詠蘭詩,其《秋蘭》詩去:「秋蘭遞初馥,芳意滿沖襟。想子空齋里,凄涼楚客心」,又在《蘭》詩中詠道:「漫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香到晚清」。他長期養蘭對蘭花很有研究,他在《楚辭辨證》中說:「大抵古之所謂香草,必其花葉皆香而燥濕不變,故可刈而為佩。若今之所謂蘭蕙,則其花香,而葉乃無氣;其氣雖美,而質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並作詩日:「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作為不諳植物的文人,能得出這樣結論,的確難能可貴。
7、唐末八大家中的「二蘇」也是蘭花愛好者,兄弟詩:「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借詠蘭贊頌鄭思肖堅貞不屈精神。近代大畫家吳昌碩在一幅蘭花畫中也題有一首贊揚鄭思肖的詩:「怪石與叢棘,留之伴香祖。可嘆所南翁,畫蘭不畫土」。
8、清代詩人,書畫家鄭板橋是歷史上有名的蘭痴,「自謂平生惟蘭與竹為吾友也」。他在《種蘭》一文說:「余種蘭數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歸之色。因移植於太湖石、黃石之間,山水之陰,石之縫,既已避日,又就燥,對吾堂亦各有本性。贈以詩日:『蘭草本是山中草,還向山中種此花。塵世紛紛植盆盎,不如留與伴煙霞』。又雲:『山中蘭草亂如蓬,葉暖花酣氣候濃。出谷送香非不遠,哪能送到俗塵中?此假山耳,尚如此,況真山乎!余畫此幅,花皆出葉上,極肥而勁,蓋山中之蘭,非盆中之蘭也「,鄭板橋:」七十三歲人,五十年畫蘭,任他雷雨風,終久不凋殘「,他的題蘭花詩有七八首,蘭畫也應有這么多,完全可以出一本《板橋蘭集》。他畫蘭瀟灑清勁,名噪一時。他的詠蘭詩也膾炙人口,如」深山絕壁見幽蘭,竹影蕭蕭幾片寒。一頂烏紗早須脫,好來高枕卧其間「。鄭板橋晚年辭官回鄉,還養了幾盆蘭花。有天夜裡上床未入眠,卻來了一個小偷人,他想了一計退小偷,便吟詩道:「細雨蒙蒙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聽見,知道暗示自己,趕緊出門想越牆溜走,這時屋裡的鄭板橋又說:「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於是小心避開逃走。
❹ 蘭溪市哪個市
位於浙江西南部的一個縣級城市,屬於金華地區,與杭州地區建德市交界。
❺ 2013版《武松》中的「春蘭」是誰演的
電視劇《武松》演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注
武松 游大慶 行者、打虎英雄
少年武松 林源傑 武松少年
武大郎 潘長江 清河縣人氏,在陽谷縣賣炊餅,後被潘金蓮鴆殺。
潘金蓮 孫耀琦 武大之妻 後為武松所殺
少女潘金蓮 余心恬 ----
孫二娘 蔣林靜 母夜叉、十字坡老闆娘
王婆 惠英紅 ----
蔣門神 湯鎮業 孟州一霸
方臘 王新軍 ----
西門慶 張翰 陽谷縣大官人
魯智深 李永林 花和尚、小種經略府提轄,拳打鎮關西後出家為僧。
宋江 楊洪武 呼保義、人稱孝義黑三郎 。梁山寨主
張青 陳良平 菜園子,孫二娘丈夫
施恩 丁充 金眼彪;小管營;快活林酒店店主
花子虛 李炳雷 ----
朱能 王昊 ----
周侗 張柏俊 ----
趙凱 程潤坤 小旋風,滄州橫海郡柴大官人;周世宗之後。
吳用 陳繼銘 智多星,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梁山軍師。
韓玉蘭 吳恙 ----
林沖 韋亦波 豹子頭;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梁山五虎將之一。
李逵 池程 黑旋風,沂水縣人。小名鐵牛,梁山步軍頭領之一。忠於宋江。
應伯爵 李繁 西門慶的小軍師
楊志 趙秋生 青面獸、殿帥府制使、二龍山頭領之一、楊令公之孫
何九叔 吳有熙 ----
史文魁 鍾鑫培 ----
梅如玉 飛兒 ----
武金錠 陳曉雪 ----
林娘子 單薇 張氏、林沖之妻
鳳兒 吳芳 ----
陳夫人 李敏 ----
小諸葛 袁帥 ----
張都監 胡高峰 孟州兵馬都監,本名張蒙方
喬鄆哥 藍天 ----
高俅 周興華 高太尉
何天龍 班京輝 二龍山大王
戴宗 陳玥 神行太保、江州兩院節級
陳仲謀 汪堅辛 ----
史進 陰海龍 因身上紋有九條青龍,人稱「九紋龍」。
孔明 賈通波 號毛頭星,原是孔家莊大少爺,宋江的徒弟。殺了財主落草白虎山
鎮關西 李明輝 鄭屠 後調戲金翠蓮被魯提轄三拳打死
曹正 王笑然 星宿:地羈星;綽號:操刀鬼;座次:81
曹正妻 上官瞳 曹正的妻子 夫人
李忠 韋殿波 星宿:地僻星;綽號:打虎將;座次:86
牛三 鄭勝利 ----
朱貴 宋金奇 星宿:地囚星;綽號:旱地忽律;座次:92
朱武 王雲龍 星宿:地魁星;綽號:神機軍師;座次:37
高衙內 徐小龍 ----
劉唐 孟飛勇 星宿:天異星;綽號:赤發鬼;座次:21
楊春 張輝 星宿:地隱星;綽號:白花蛇;座次:73
董超 張碩 ----
王倫 周作安 梁山首任寨主
呼延灼 金武星 ----
劉太公女兒 和風 ----
盧俊義 蘇華 ----
梅如玉 王菲 ----
楊林 呂一傑 ----
蔣仁 胡宗強 ----
蔣義 郭輝 ----
柴進 楊晉 ----
戴宗 陳玥 星宿:天速星;綽號:神行太保;座次:20
燕青 榮少 星宿:天巧星;綽號:浪子;座次:36
二頭 楊可勝 ----
張團練 余陽 ----
三頭 郭長河 ----
晁蓋 全保軍 ----
公孫勝 楊永文 ----
薛霸 東春光 ----
王洪 王鷹 ----
王亮 吳國山 ----
王挺 趙長凱 ----
湯列 胡楠 ----
何天龍 班京輝 ----
吳千 元武 ----
崔道成 彥銘 ----
小張乙 胡錦超 ----
獨眼武師 趙偉 ----
鮑旭 郭亞莎 星宿:地暴星;綽號:喪門神;座次:60
焦挺 釋行濠 ----
陳洪 齊景斌 ----
三姨太 李琳 ----
春蘭 王乙諾 ----
陳仲謀 汪堅辛 ----
康文 陳建興 ----
康武 金有明 ----
劉龍 王志武 ----
李豹 許雙在 ----
陸謙 飛龍 ----
西門興 苟繽 ----
胡正卿 岳俊嶺 ----
志清大師 潘海臣 ----
陳達 宋學東 ----
楊春 張輝 ----
阮小二 楊軍 星宿:天劍星;綽號:立地太歲;座次:27
阮小五 楊春瑞 星宿:天罪星;綽號:短命二郎;座次:29
阮小七 高立民 星宿:天敗星;綽號:活閻羅;座次:31
富安 張少威 ----
蔡京 程相武 ----
牛三 鄭勝利 ----
胡捕頭 張紅軍 ----
金錠父 李生魁 ----
李逵母 薛華麗 ----
猴七 易國強 ----
潘父 萬勝利 ----
潘母 周金鳳 ----
趙四爺 齊慶林 ----
張嫂 廖松梅 ----
李嬸 孔碧玉 ----
青姨 何玉琳 ----
了塵 田得閑 ----
管大爺 張小平 ----
黃二叔 何正峰 ----
施全忠 趙喜春 ----
施福 文中學 ----
白二 劉敬堯 ----
黃老先生 焦長順 ----
張順 楊國平 ----
童貫 焦貴喜 ----
時遷 繆意 星宿:地賊星;綽號:鼓上蚤;座次:107
何清 孫曉聰 ----
何子明 紀志軍 ----
蔣門神妻子 夏小帆 ----
柴夫人 楊安娜 ----
賀如弼 伊哲飛 ----
李雲 李勤 ----
朱富 王友富 ----
秋菊 孫珊 ----
張教頭 李德龍 ----
智清 趙子萬 ----
孔亮 靳寅燦 ----
宋微宗 謝繼華 ----
張叔夜 張靜 ----
肥豬婆 李明輝 ----
騰大人 劉龍 ----
李鬼 栗小源 ----
李鬼妻 郭瑞霞 ----
王挺妻 陸青 ----
瓊玉 歐陽小倩 ----
石寶 馬松峰 ----
張三 石頭 ----
李四 易江南 ----
陳縣令 張小明 ----
李師師 徐小琴
❻ 張學良寫的詠蘭詩寫的是君子蘭嗎
1946年深秋,張學良和趙四小姐被秘密解往台灣半押,有了固定的寓所,他便和趙四小姐在庭院中開辟了 兩個蘭園,一個專養洋蘭,一個專養國蘭,在國蘭園里,養植了名貴國蘭兩百多盆。蘭花的澆水、施肥、換盆、除蟲、滅菌等工作,夫婦倆親自為之。為了養好蘭花,他們買了許多有關蘭花栽培的書籍來研讀,還專門訂閱了《蘭花世界》月刊。隨著時光的推移,張學良夫婦的養蘭水平日臻完善,培植出不少蘭花珍品。張學良喜歡為這些蘭花珍品命名,如「寶島仙女」、「香天雪玉」、「綠荷」、「櫻姬」、「瑞玉」等,並親自書寫在一小塊白色的塑料片上,插於蘭盆之上。張學良夫婦的長壽,既得益於賞蘭時的心情愉悅,亦得益於養蘭時的適度勞作。
1997年2月,第七屆中國蘭花博覽會在廣西海濱旅遊城市北海舉行,張學良又委託黃秀球先生送來他親手栽培的三盆名貴蘭花「綠雲」「金嘴」「劍蘭」參展,還特意製作了30張鑲有純金獎牌的獎狀,捐贈給組委會,獎給博覽會的金獎蘭花得主。博覽會期間,張學良送展的三盆名貴蘭花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眼球,人們紛紛在這三盆難得一見的奇蘭旁邊拍照留念。博覽會結束時,有30盆參展奇蘭被評為金獎蘭花,金獎蘭花的得主們,每人榮獲一張張學良捐贈的鑲有純金獎牌的獎狀,個個喜不自勝。前來參加此屆蘭花博覽會的香港台灣商人,願出一萬元的高價,向金獎得主們求購張學良捐贈的鑲有純金牌的獎狀,但無一人肯割愛。垂暮之年,張學良方獲得完全的自由。在離開台灣,前往美國夏威夷定居時,最放心不下的,是他蒔養了多年的三百多盆名貴蘭花。臨走前,他將這些蘭花慎重地託付給了黃秀球和劉明鑒兩位先生代養,並書贈自己寫的一首《詠蘭詩》: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妍不浮華。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張學良以103歲的高齡去世,成為全世界最長壽的將軍。他親手蒔養過的蘭花,被台灣、香港、大陸的愛蘭人士譽為「少帥蘭」,成為愛蘭人士重金搜求的對象,張學良1997年2月送到廣西海濱旅遊城市北海市參加第七屆中國蘭花博覽會的三盆名貴蘭花,如今被安放在北海蘭花協會的蘭苑中,得到蘭花們的精心照料,長得鬱郁蔥蔥,年年春天抽出花苔,開出一串串香撲鼻的花朵。
❼ 趙四大的情侶網名是啥!!
王蘭花
❽ 山野情債(完本)的背景故事:
趙四從地里回來的時候蘭花已經把飯菜都擺好,一家人圍著小飯桌坐在炕上等待趙四回來。趙四把鋤頭立在牆角,就聽見蘭花的聲音:「趙四,咋才回來?累壞了吧?」蘭花一臉關切地問,眼眸里含著溫柔。「太陽落山了涼快,俺想趁天氣涼快時多鏟點。」幹了一天活,趙四滿身滿臉的塵土,站在屋外,蘭花拿著掃帚輕輕為他拍打著身上的灰。「來,快洗洗好吃飯。」蘭花為趙四舀了一瓢水,准備好臉盆讓趙四洗臉。「呵呵,好。謝謝嫂子。」趙四彎下腰低頭洗著。蘭花望著他寬寬的脊背和腰間露出一那一段黝黑的肌膚,心頭盪起一圈漣漪。洗了臉趙四跟蘭花進了屋。跛子熱情地說:「四弟,快吃飯吧,看一會兒涼嘍。」趙四看著桌子上擺好的碗筷和飯菜,不好意思地說:「你們咋不吃呢?下回別等俺了,先吃吧。別把祥子都餓著了。」「幹活的還沒吃呢,沒幹活的怎麼能吃飯!」跛子威嚴地說。祥子望著桌上冒著熱氣的飯菜,不斷地吞咽著口水,卻並不動一筷,他從小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來,快吃吧。」蘭花給每個人都盛了一碗苞米碴子,唯有到了趙四那裡,卻換成了白白的饅頭。「這?你們要是不吃俺也不吃。」趙四忙把饅頭給跛子、祥子與蘭花各分了一個。「那好吧。」蘭花把自己的又掰了一半放到祥子碗里。趙四端起碗悶頭開始扒飯,幹了一天的活可把他累壞了。飯後收拾好碗筷,蘭花盤腿坐在炕上教祥子認字。「這是梨,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