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海棠山導游詞

海棠山導游詞

發布時間: 2021-02-10 05:22:02

Ⅰ 我欣賞的海棠山作文600字

早就聽爸爸說在我的家鄉阜新有一座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海棠山。
海棠山是國家4A級旅遊景點,。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說我們去海棠山玩,我高興極了。早上我們准備好吃的和水坐上小轎車向海唐山駛去。沿途看到了很多建築物,有風力發電,高高的鐵塔,還有黑乎乎的隧道,車在隧道里行駛很可怕,得把車燈打開照明。坐了2小時的車,我們終於到了海棠山,。
展現在眼前的就是遠遠的山和寺廟。我懷著好奇的心進了寺廟,哇。好多的佛像。其中有一尊大佛特顯眼。聽到有阿姨說他是西藏的能工巧匠做成之後才送到海棠山的。佛的腦門有珍珠,它有一千隻手。每隻手上都有一隻眼睛。他的身後還有一片像草帽的東西,據說都是白金的。離開寺廟前,導游告訴我們都要拜拜佛的,說會給我們帶來好運。我們照做了。到了中午,我們開始爬山了,來到上腳下。仰頭一看山太高了太陡了,。我們每發現有好的景點。爸爸都要為我們拍照。
我們順著迎客松來到陰陽樹轉到主峰,在主峰可以看很遠很遠的地方,放眼望去太美了,爸爸告訴我海棠山是醫巫閭山的余脈,爸爸指給我們看,山一座連著一座。高低起伏。就像56個民族手牽手。永不分開。爸爸看看錶說下午了得下山了。拖著疲憊的身子,腿都不聽使喚了。不過我還是很開心。回家的路上我們還談海棠山上的樹木,我把採集的各式各樣的樹木的葉子讓爸爸看,爸爸誇我有心計。
看著窗外我在想阜新原來這么美,海棠山這么壯觀。我愛阜新更愛海棠山。

Ⅱ 求八大關導游詞一份

八大關,是最能體現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特點的風景區,位於回匯泉角景區答北部。
雖說是"八大關",但是由十條以中國古代著名關隘命名的馬路組成的。
即:韶關路
嘉峪關路
函谷關路
正陽關路
臨淮關路
寧武關路
八大關的晚霞
紫荊關路
居庸關路
山海關路
武勝關路
這十條馬路縱橫交錯,形成一個方圓數里的風景區。「八大關」的特點,是把公園與庭院結合在一起,十條馬路兩側到處是鬱郁蔥蔥的樹木、四季盛開的鮮花。人行道樹種各異,如韶關路全植碧桃,春季開花,粉紅如帶;正陽關路遍種紫薇,夏天盛開;嘉峪關路是五角楓,秋季霜染楓紅,平添美色;紫荊關路兩側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寧武關路則是海棠……從春初到秋末花開不斷,被譽為"花街"。
八大關內的建築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日式、丹麥式等20多個國家建築風格,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
風格多樣的建築使這里成為電影外景的最佳選擇,如《家務清官》、《苗苗》、《13號魔窟》等40多部電影和20多部電視劇都在此拍攝,現在的很多歌星的MTV外景也選在這里,比如葉倩文、林子祥的《選擇》、《重逢》就是在八大關拍的外景。

Ⅲ 遼寧省2016導游證考試抽取的10個導游詞景點是哪啊,為什麼我在官網看寫

是20個。考試范圍送給你,希望高分通過
2016年「遼寧省導遊人員資格考試」現場考回試重點旅遊景區名錄
2016年「遼寧省導答遊人員資格考試」現場考試重點旅遊景區名錄(詳見《遼寧導游詞選編》(第二版))

需要2016英語導游詞及問答題資料的請私信我。
1、遼寧省概況

2、沈陽故宮

3、張氏帥府

4、老虎灘海洋公園

5、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

6、千山風景名勝區

7、鞍山玉佛苑風景名勝區

8、清永陵

9、九曲銀河本溪水洞

10、五女山山城

11、鴨綠江風景名勝區

12、北普陀山風景區

13、百年遼河老街

14、佛光神韻海棠山

15、廣佑寺景區

16、蓮花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17、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18、盤錦紅海灘旅遊區

19、九門口長城

20、興城古城

Ⅳ 導游證考試考的導游詞是哪幾個地方

導游證考試考的導游詞每個省市是不一樣的,國家與各省的題目會有差異,在考試題目出來之前是無法確定是要考哪些地方的。

如果想要考取導游證,事先可以背誦《本省導游詞》,由於各省景區不同,所以要分省份情況准備考試。

導游證分為筆試與口試考試,筆試考試需要准備的書籍資料有:《 導游基礎 》、《 導游實務 》、《 旅遊政策與法規 》、《地方導游基礎知識》 。口試考試需要准備的書籍資料有:《 本省導游詞 》、《 導游規范服務 》、《 導游應急事件處理 》 。

(4)海棠山導游詞擴展閱讀

導游證考試技巧:

1、導游基礎知識 考試題型,一般為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問答題(題型各省不同)。還有5分是時事題,考察方向是否關心國家大事,需要多看看報紙,遇到對旅遊有關的大事留個心。填空題佔50分。

2、以上兩科請嚴格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來准備,現在老師出題一般不會超出考試大綱,考試大綱里對每一章都有詳細的要求,有的要點要求了解、有的要求熟悉、有的則要求掌握。最好是找一本教材的同步練習題,例如一本通,這樣就容易掌握教材上的重點和考點,同時也可以提起學習興趣。

3、在筆試過關以後,就可以全力准備口試,口試一般有三位主考官,他們會分別提2到4個問題,有的考官會提更多,回答問題固然很重要,但最主要的是導游詞的講解,這是重中之重,一般說來,只要在導游講解過程中,做到普通話標准流利,講解不停頓,那基本上可以順利過關,在這里,心理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4、導游詞一般准備5至7分鍾為宜,不要太長,因為口試時間只有15分鍾,還得留時間給老師提問,所以准備導游詞的時候,一定要自己看著表進行多次練習,練習時要注意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語速適中、面部略帶微笑,這就是考試時需要的。

Ⅳ 宜興龍背山森林公園導游詞

各位遊客:上(下)午好! 龍背山森林公園歡迎大家的光臨。我是公園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今天能為各位遊客講解,也是一種緣份,我會盡我所知為大家講解,也希望各位能喜歡我的導游講解。 首先迎接我們的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景象,這一規模宏大的人造瀑布,由四組高5米,長178米的瀑布群組成,人稱「華東第一大瀑布」。 下面,我們要坐電瓶車先瀏覽一下公園的生態環境。公園佔地550公頃,近萬平方米的草坪以及桂花園,杜鵑園,薔薇園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使園內白天鳥語花香,綠樹成蔭,野鴨自由戲水,和平鴿悠閑散步;晚上蛙聲纏綿,蛙叫,蟲鳴的交響曲使人進入甜蜜的夢鄉。 在我們的右側是硯池,筆墨紙硯的硯,我們聰明勤勞的宜興人,千百年來,飽蘸硯池水畫出了一幅幅錦綉江南魚米之鄉的美麗畫圖。 公園是一座融觀賞、餐飲、健身、休閑、娛樂和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那麼,為什麼叫龍背山森林公園呢?龍背山,有兩種說法。一說龍背山原名紅盪山,是銅官山向東連綿起伏的筱嶺山、龍潭山、滄浦山、梅嶺山等蜿蜒至東氿之濱十多個小山丘的總稱。它猶如一條長長的青龍卧伏在陽羨古城南郊,故稱「龍背山」。另有一說:相傳在晉朝,宜興出了一條蛟龍,經常發蛟水禍害百姓,其時,南山出了一隻白額猛虎,也常傷人;加上一名惡少周處危害鄉鄰,宜興人稱之為三害。單說這條蛟龍有一年發了一次特大的蛟(我們宜興人稱山洪暴發為發蛟。)大水一直淹到銅官山腳下,洪水退後,留下兩個大水塘,各有三畝地左右大,久旱不涸,終年不竭,據傳是蛟龍的兩只前爪抓出來的。後來,蛟龍,猛虎被周處斬殺了,但這一帶蜿蜒起伏的山岡形似蛟龍伏著的背脊,故稱「龍背山」。那兩個水塘則叫做「上龍潭」和「下龍潭」。 前面我們要經過的是桂花園,園中種植了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名種。 杜鵑園在迎接我們了,園內種植了中鵑,西鵑,台鵑(也叫毛鵑),日本鵑等幾十個品種。 不知不覺間,我們的車要到站了,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別遺忘在車上。下面我要帶大家參觀科教名人館,歷史名人館,藝術名人館和文峰塔。 龍背山歷來就是宜興人心目中的「風水寶地」、「活龍地」。宜興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歌謠:「龍背山有四隻腳,墳墓葬到一隻腳,代代高官封侯爵,榮華富貴千鍾祿。」歷代名臣賢將都想在這里佔一席之地。因此,龍背山區的名人墓葬比比皆是。據不完全統計,象徐溥,吳炳,胡松年,蔣之奇,吳仕等人的墓就有30多處,連三國時吳主孫策的母後也葬在龍背山的梅花墩。到了明代,龍背山的風水就更好了,明嘉靖年間,宜興知縣方逢時(又叫方孝岳),深知天文地理,他看到龍背山確是「活龍地」的風水寶地,宜興不但要出狀元,宰相,還可能要出幾代帝王。出於忌妒,他便命人在龍背山上挖了一條溝,破了此處好風水。從此,龍脈斷了,龍頭被砍了。所以,你若問龍背山的龍頭在哪兒?誰也說不清。當然,這只是傳說,宜興歷代人文薈萃,人才輩出確是史實。 現在,我們要參觀的是科教名人館。 宜興是著名的教授之鄉。國內教育界有「無宜不成校」之譽。也就是說,大凡學校,總能找到宜興人在那裡教書或學習。宜興有以周培源為代表的兩院院士及科技界名人。有以蔣南翔為代表的一批大學校長。學者教授不勝枚舉。 本館共分教授廳,海外廳,導師廳和院士廳四個展廳,請大家隨我逐廳參觀。 我們告別了科教名人館,下面要參觀的是歷史名人館。歷史名人館分為宰相廳,狀元廳,將軍廳,進士廳,群賢廳和僑寓廳等六個廳。 根據宜興歸徑駱駝墩考古發掘報告記載,早在7000多年前,宜興先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點燃了文明之火。千百年來,在吳楚文化與中原文化交融的基礎上,宜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陽羨歷史文化」。許多傑出人物更是名垂青史,光耀千秋。 「進士廳」。從隋朝開始,中國實行科考制度。從唐朝開始,宜興見於史籍記載的進士就有385人。這對於當時只有二、三十萬人口的小小宜興縣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尤其突出的有宋代佘中,邵剛,邵材「一邑三魁」的盛譽;明代曹家父子進士,杭家兄弟進士的榮耀;清代儲家「五鳳齊飛」,徐家「一門三翰林」的美談等等。請各位細心參觀。 「狀元廳」。狀元,榜眼,探花,是會試中的優秀者參加殿試時皇帝御筆親點的前三名。宜興歷史上有四人中的狀元。而取得榜眼,探花者,取得會元,解元者共有70多人。 狀元並非都是「天才」,他們大都是通過刻苦努力才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他們是宜興莘莘學子的楷模,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治國之才。 「宰相廳」。宜興歷史上從東漢到明末,共出過十個宰相。這裡面還有不少故事。據傳說,在周延儒兒童時期,徐溥已是宰相,徐相爺在宜興城的蛟橋立下了一座牌樓,經過牌樓,必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才能通過。小小年紀的周延儒很不服氣。有一天,當徐相爺的轎子通過牌樓時,他坐在路中擋住去路,徐相爺問他為何擋道,他說:「你把牌樓建在這兒,將來我的牌樓立在哪兒?」徐相爺說「如果你能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我把牌樓拆了讓你。」一句戲言,卻激勵著周延儒奮發努力,最終也成了宰相。他的牌樓建在當時的文廟前,其用材,氣勢和體積在全國也屬少有,可惜的是文革期間被毀掉了。 廳中展櫃中有詳細的資料,如果哪位有興趣,可以對歷史再研究一番。 「將軍廳」。宜興不僅出了許多位宰相,狀元和進士,還出了領兵打仗的將軍。其中周處是陽羨第一人物,周處除三害的故事傳遍全國。周處的兒子周 「三興義兵」,才有了「義興」的地名。陳慶之是南北朝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毛澤東同志對他都非常神往。還有明朝兵部尚書盧象升,文武雙全,久經戰陣,在中國歷史上都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群賢廳」。宜興的名人在各個領域都有。許多人雖然沒有成為名公巨卿,但他們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在自己所喜愛的領域,同樣對社會,對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本廳展出的12個人,只是眾多宜興賢人中的部分代表人物。他們中有佛學家,有水利專家,有畫家,有書法家,有戲劇家,有詞人及詞學家等等。請大家細細地參觀吧。 「僑寓廳」。宜興人傑地靈,風景秀麗,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和名家來宜游覽和居住,同時給宜興留下了許多故事和美談,也留下了不少文物古跡。 據載,秦始皇到宜興封禪南嶽,南嶽寺因此而得名;三國時孫皓派司馬董朝來離墨山立「國山碑」並封禪中嶽;南北朝梁代宜興太守任昉為宜興的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留下了全國十大釣台之一的「任公釣台」供人參觀游覽;唐代李蠙,北宋李綱,南宋李曾伯先後寄居善卷寺讀書,做官後修饍善卷寺,留下了「一人轉世三宰相,三生造寺一姻緣」的美談;宋代抗金名將古戰場的遺跡;蘇東坡多次到宜興,還買田置產,辦學堂,留下了古跡「東坡書院」,最難能可貴的是蘇東坡送給閘口邵家的西府海棠,至今仍枝繁葉茂,年年開花;明代江南四才子中的唐伯虎,文徵明等都到宜興並留下了詩句,文徵明還為玉女潭景點寫下了「玉潭仙居記」~~~這兒展出的只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也許各位還在回味著歷史名人館中的名人故事,故事實在太多了,各位在宜興其他景點參觀游覽時還會聽到許多。 現在,我們要登「文峰塔」。據《重刊宜興縣舊志》載,文峰塔原名承雲塔,明代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造,原址離這兒不遠。據風水先生說,按八卦方位看,這兒風水很好,建塔後,宜興參加科舉考試和中舉的人會越來越多。明代是我市科舉考試的鼎盛時期,全宜興考中的進士有136人,擔任宰相的就有6人。承雲塔是明代宜興歷史文化興旺發達的象徵和重要標志,是宜興歷史上的又一座豐碑,是宜興人民的驕傲。文峰塔塔高九層,108米,總用地面積2950平方米,為漢唐風格的四方塔,古樸典雅,是整個公園的制高點,晚上在燈光的映照下,是一座通體透明的七巧玲瓏寶塔。塔內配置了電梯與步行樓梯,各位可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選擇電梯還是步行,在塔內,大家可以領略宜興的歷史,民間故事,名勝古跡和歷代名人事跡。登高遠望,可一覽我市優美迷人的自然風光。 我們下面要參觀的是文藝名人館,館內分為四個廳。 「美術廳」。宜興既是「教授之鄉」,又是「書畫之鄉」。宜興人在現代美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中國畫壇及現代美術教育產生過深遠影響。著名的有徐悲鴻、吳大羽、吳冠中、錢松岩、徐明華、范保文、芮金富等。 「文藝廳」。本廳介紹了21位新聞界,電影戲劇界,器樂界名人以及作家,學者,詩人,還有一位中國溶洞旅遊資源開發第一人儲南強先生。 「陶藝廳」。宜興是中國的陶都,早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就巳開始制陶。制陶歷史之長,陶瓷品種的齊全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從春秋戰國時期的「造缸先師」范蠡,到第一位紫砂壺名家供春;從東坡提梁壺到第一位制壺女藝人楊鳳年;從邰大亨的一壺換一命到一代紫砂工藝大師顧景舟,留下了許許多多美妙的傳說。以紫砂陶、均陶、精陶、美彩陶、青瓷「五朵金花」為代表的陶瓷藝術,奠定了陶都的基礎。從古至今名師輩出,這里介紹的也只是眾多名師中的一部分。 我們剛才參觀了三館一塔,經過了二園,現在要經過薔薇園,完成整個公園的游覽。 各位遊客,公園的游覽到此結束了,講解過程中有不當的地方,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各位的配合,歡迎再次光臨龍背山森林公園。 最後,祝大家一路平安,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Ⅵ 我想用兩句話介紹一下阜新的海棠山、應該怎麼說阿、需要套導游詞

景色優美!脫胎換骨

Ⅶ 寧陝悠然山景區導游詞

「秦嶺腹地尋悠然,百獸為鄰。海棠深處覓逍遙,萬柳相伴。」項目所在地陝版西悠然權山,所處的位置及優良的自然環境條件,給了設計師很大的啟發。成就了以千年海棠林為主題的項目策劃和相應的功能活動。

同時在規劃布局上,強調場地的低開發、高檔次建設。建築採用分散式布局形式沿著山體一側布置,目的是為每棟建築提供面朝青山綠水的景觀視線,使之有置身於青山綠水環抱的山林景觀中的感覺。一條電瓶車道聯系各主要功能建築,解決進入場地的主要交通問題,同時用一條連續的木棧道貫穿整個場地,構成整個場地的休閑散步網路。

建築設計主要是依據現狀地形,順應山形走勢。現代風格的建築,簡潔、大氣。

在景觀設計上,本著對場地最少干擾的原則,對場地的水系及植被進行梳理,在建築周圍根據地形條件採用梯田狀的種植景觀,使居住在這里的人有一種「悠然山,歸田園」的感覺。景觀構築物設計以海棠的枝葉為設計來源,分布在水邊、半山坡和山頂中,與整個環境融為一體。

Ⅷ 肇慶七星岩導游詞

4A級旅遊景區
肇慶七星岩位於肇慶市區北約4公里處,景區由五湖、六崗、七岩、八洞組成,面積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景。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餘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為七星岩。
七星岩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瀝湖,主體由閬風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湖面上,20多公里長的林蔭湖堤,如綠色帶飄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蓮湖和里湖連結在一起,湖光山色,綽約多姿。
七星岩歷史悠久
早在晉代已有文字記載。唐朝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來游,寫下了著名 七星岩風光的《端州石室記》,鐫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葉劍英元帥於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覽七星岩期間曾寫七絕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七星岩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於一地,自古以來就有「峰險、石異、洞奇、廟古」之說,重點游覽區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崗」,可供觀賞之景點達80餘處。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龍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詩廊」之美譽;石峒古廟最古,洞中有廟。
門 票:60元(部分景點需另外收費)
建設
肇慶市委、市政府於一九九七年底先後投資1500萬元,在七星岩景區內的六個小島、七座山岩,八公里長的湖堤上安裝了環湖園林路燈560盞、1000瓦的射燈、彩色泛光燈250盞及3000米的彩虹管,運用目前最先進的第三代光源的變化多姿。以不同的顏色交錯投射到景物上,勾畫出七星岩景區內神秘幽雅的堤岸、小橋,花木,岩山與湖水交相輝映,使夜幕下的七星岩更加絢麗多彩;同時開辟了星湖夜遊項目,為廣大市民和遊客在夜色中游湖觀光提供了一個美麗的環境 ,再造出「第二星湖」。
近年來,增加了許多新的景點,如牌坊文化廣場,每當夜幕降臨,霓虹閃耀,遊人如鯽,全國目前最大的露天音樂噴泉啟動之時,七星岩牌坊廣場更顯得壯觀,每逢周末或節假日,這里還可以欣賞一台台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真是令人如醉如痴。位於星岩東面的仙女湖,每當太陽西下,還可以觀賞到天然奇觀--卧佛吞日。在仙女湖與星岩之間湖面上新建的佛教大觀園--東方禪林,也可以領略到禪的奧秘。最近,新開挖了3公里長的"禾花水道",使星湖景區的游覽面積比原來增加了五倍,並使得陸上景點與水上景觀渾然一體。如果你坐在遊船上環湖游覽,你會有一種新的感受。
七星岩牌坊
位於景區中心湖南部,1959年落成,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築,高12米,寬17.5米,四柱三間,柱礎花籃形,四根大圓柱飾以朱紅,仿歇山頂,上蓋琉璃瓦,中門上方鑲嵌著朱德於1959年手書的「七星岩」三個大字,為肇慶的重要標志物。牌坊北側有廣場,面積2.83萬平方米,是集娛樂、休閑、觀賞、購物於一體的活動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廣場有廣東最大的音樂噴泉,廣場文化在省內頗有名氣,周末遊客可在此免費觀賞文藝演出。
七星岩摩崖石刻
位於景區中心,共有531題,其中石室洞有333題,是廣東省保存最多、最集中 七星岩外拍的石刻群,1957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石刻以唐為貴,七星岩就有唐刻4題。石刻以漢字為主,還有藏文和西班牙文。漢字各種書體俱全,以楷書為最,行書次之,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記》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珍品。石刻群文體有詩、詞、歌、賦、對聯、題記,其中詩有252首,陳毅元帥撰詩稱之為「千年詩廊」。
石室洞
由龍岩洞、碧霞洞和蓮花洞組成,龍岩洞以小艇導游,後兩洞可步行參觀。石室洞是七星岩開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穹隆高大,千姿百態,如夢如幻的景觀,令歷代文人騷客陶醉,並留下贊美的詩篇。洞中存各種文體石刻333題,可見石室洞在七星岩風景區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廟
位於七星岩東北部,仙女湖游覽區內。始建於唐初,明萬曆十三年(1585)重建,清嘉慶三年 (1798)、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古廟置於岩洞中而得名。廟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稱周氏神。因傳說廟中石鍾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稱「出米洞」。
蓮湖泛舟
最佳觀賞點在紅蓮橋南風情碼頭處。
[1]此處設有竹排、搖櫓木船、電瓶船等,船在水中行,景色兩岸走,如在畫中游,休閑舒適、快意悠悠。自古有雲:「不乘舟游湖,不知湖光之勝,枉來星岩。」
肇慶的特產
肇慶裹蒸,是粽子的一種,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再加入適量的精鹽、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製而成。肇慶裹蒸用肇慶特產冬葉包制,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包制肇慶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綠豆和肥豬肉,其比例為10:6:4,包制好、未經蒸煮的裹蒸一般一隻約0.5 公斤。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於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時,邊蒸煮邊加入大量的清水,直至糯米、綠豆和肥豬肉溶化為止。目前,市面上個別店鋪節日期間製作的肇慶裹蒸,除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外,還在其中加入冬菇、雞蛋、臘腸等。這種裹蒸被稱之為肇慶特種裹蒸王。肇慶裹蒸香氣橫溢,入口溶化,甘香,是當地居民歡度春節的傳統食品。
紫背天葵,名丹葉、散血子,是夏季清涼飲料中的佳品。 紫背天葵屬秋海棠科,是一種矮小的草本植物,長在陰暗濕潤的山崖上,葉面有毛,呈深綠色,葉背紫色。紫背天葵能清熱解毒,潤燥止咳。用開水沖泡,其色紫紅,味微酸,清香可口,若加入少許白糖,其味更佳,能消暑除熱,又有解酒之效。
氣候
禦寒避暑的游覽勝地,七星岩風景區綠樹成蔭,涼風習習,年均氣溫攝氏21.6度,夏日最高月均氣溫攝氏28.9度 ,冬日最低月均氣溫13.4度,確是一個禦寒避暑的游覽勝地。這里最佳旅遊季節為七、八、九月和春節期間,最高日達4萬人次。
交通
從廣州到肇慶約二小時車程,肇慶火車站前的迎賓大道不遠處就是七星岩;肇慶市內有公共汽車,環湖旅遊專線車、出租小汽車和交通船都直達景區內。風景區內有公共汽車,環湖旅遊專線車、出租小汽車和交通船,旅遊、度假、開會都非常方便。
編輯本段
七星岩-景點歷史

七星岩歷史悠久,早在晉代已有文字記載。唐朝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來游,寫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記》,鐫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
葉劍英元帥於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覽七星岩期間曾寫七絕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七星岩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於一地,自古以來就有「峰險、石異、洞奇、廟古」之說,重點游覽區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崗」,可供觀賞之景點達80餘處。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龍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詩廊」之美譽;石峒古廟最古,洞中有廟。
編輯本段
七星岩-景點景觀

七星岩,隋唐至宋,稱棲霞洞。相傳桂林在遠古是海,海陸變遷後,隆起而成為今日的七星岩洞,100萬年來,石灰岩經雨水溶解成乳狀液,後又凝結,日積月累形成各種形狀,遂使那石乳、石筍、石柱、石幔千姿百態,蔚為奇觀。洞分上、中、下三層,上層高於中層10米,下層為地下河。游覽中層,遊程820 米,洞內恆溫20℃左右。在隋唐時代,這里就成為游覽勝地,洞口有隋開皇十年(590年)曇遷題棲霞洞和唐顯慶四年(659 年)佚名玄玄棲霞全洞題刻。從岩口沿石級而下,有明朝張文熙寫的第一洞天大字。過老君台、白兔守門,就是白玉長廊。這里岩頂光潔平坦,石壁潔白晶瑩,有玉為牆壁雪為城之稱。繼續前行,佳景很多,有仙人曬網,米糧山,唐僧曬袈裟。
過了獅子搶黃沙景點,便是歌仙台。傳說劉三姐和她的情人白馬郎到了桂林七星岩,唱了三天三夜的歌,吸引了許多聽眾,後來三姐要走,白馬郎依依不捨,緊握她的手不放,三姐在他耳邊輕唱一首離歌,化成一尊石像成仙去了,因為聲音很小,只有白馬郎一人聽得清,只有這幾句流傳下來:少陪了,日頭落嶺在西方。天各一方心一個。過雲山壁畫,到廣場,這里景點最集中,銀河鵲橋、十八娃娃倒攀蓮、奇象異洞等等,最後一景是送客蟠桃
七星岩雄偉深邃,整個遊程814米,洞中經年留下了許多詩文和題刻,也流傳美麗的傳說。以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碧虛銘》最為有名。明代畫家張文熙稱之為「第一洞天」,並刻於石壁之上。古人稱此景為「棲霞真境」。1963年葉劍英游完七星岩後,作詩寫道:「海洋沖刷山穿洞,石乳冰凝玉塑山。幽窟千年供避難,今遊人樂舜堯天。」

沒有天上宮闕,卻有北斗七星在人間;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景。這就是七星岩最真實的寫照。七座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排列狀如天上北斗,鑲嵌在如鏡的湖面上,如夢如幻。葉劍英元帥亦詩贊:「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

七星岩位於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中北部,南臨城區,北倚北嶺山,面積約10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積6.5平方公里,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湖中聳立著七座峻峭的石灰岩山,名曰:閬風、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岩。形似北斗星,故得名「七星岩」,其中石室岩因古跡眾多,成為游覽的中心。圍繞七星岩的湖名曰星湖,劃分為五個湖: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景區集「桂林之山,杭州之水」為一地,以「峰險、石異、洞奇、廟古」著稱,可供觀賞的景點有80餘處。景區分中心游覽區、仙女湖游覽區、東方禪林游覽區、玉屏和閬風岩游覽區、仙掌岩游覽點及蔭梓崗(半島)游覽點。可供遊人攀登的有天柱、石室、仙掌、玉屏和閬風岩。可供遊人參觀的石洞有雙源、石室和出米洞,其中前兩個為水洞,後者為旱洞。

特色景觀

七星岩牌坊

位於景區中心湖南部,仿古建築,高12米,寬17.5米,四柱三間,柱礎花籃形,上蓋琉璃瓦,中門上方鑲嵌著朱德於1959年手書的「七星岩」三個大字,為肇慶的重要標志物。牌坊北側有廣場,面積2.83萬平方米,有廣東最大的音樂噴泉,是集娛樂、休閑、觀賞、購物於一體的活動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

七星岩摩崖石刻

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位於景區中心,共有531題,其中石室洞有333題,是廣東省保存最多、最集中的石刻群,陳毅元帥撰詩稱之為「千年詩廊」。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記》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珍品。

石室洞

由龍岩洞、碧霞洞和蓮花洞組成,龍岩洞以小艇導游,後兩洞可步行參觀。石室洞是七星岩開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其令歷代文人騷客陶醉,並留下贊美的詩篇。洞中存石刻333題,可見石室洞在七星岩風景區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廟

位於七星岩東北部,仙女湖游覽區內。始建於唐初,明清皆有重修,古廟置於岩洞中而得名。廟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稱周氏神。因傳說廟中石鍾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稱「出米洞」。

水月岩

石室洞南口左側,一座依山面水的宮殿式建築,名曰水月宮,水月宮旁湖面上有一組作放射式排列、玲瓏剔透的水亭,中間一座八角重檐,四旁各一座四角單檐,曲欄相接,連成一體,又以一道長橋連接湖濱,與水月宮合成一個整體。在亭上環視周圍景色,水、月、岩、雲人間天上渾然一體,便是水月岩雲。

Ⅸ 海棠灣的導游詞

海棠灣 位於海南省三亞市東北部海濱,距三亞市區28公里,南面與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毗鄰版。與亞龍灣權、大東海灣、三亞灣、崖州灣並列三亞五大名灣。海棠灣風光旖旎,沉寂異常。與亞龍灣、大東海相比,這里還沒有染上城市的喧囂與繁鬧。
海棠灣位於南中國海之濱,是三亞東疆門戶。東北與陵水縣接壤,西北與保亭縣毗鄰,西南以仲田嶺、回風嶺、竹絡嶺、瓊南嶺群山為界,構成自然的海灣區域。總面積384.2平方公里。聚集著漢、黎、苗、侗、瑤、畲、土家族,以漢、黎為最。總人口6.8萬多人其中三亞市海棠灣鎮人口43481人,南田農場人口24519人,苗、侗、瑤、畲、土家族均在農場。(節選自《海棠灣志》)
海棠灣風景迷人早在建省初期的三亞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海棠灣即被列為一個獨立的組團,規劃用地面積100平方公里,當時的定位是以發展科研、國際交流、旅遊度假及熱帶田園觀光為主的生態城市組團。由於被預留為城市遠景發展備用地,海棠灣的資源環境因此得到了完好保護 。

Ⅹ 賈府一日游導游詞

大觀園導游詞
各位遊客,上(下)午好!歡迎大家光臨上海大觀園。我是這兒的景點導游,姓間為1個半小時,希望我的講解能伴您領略紅樓意境,欣賞古典園林,度過上(下)午美好時光!
下面我介紹一下大觀園的概況。上海大觀園實際上是風景區,位於江南水鄉古鎮本市青浦區金澤鎮,風景優美秀麗,東臨澱山湖(杭州西湖十二倍),西靠元盪湖(西湖三倍),佔地面積約1600畝,一條穿越其間的青商公路將景區分成東、西兩大部。東部以植物造景為主,有新改建的梅園、民族文化村和少年村;西部以仿古園林為主,有女媧遺石、塔院、大觀園。景區由此形成三園一村的瀏覽格局,我們即將參觀的大觀園是根據《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意境描述建成的一個大型的仿古園林。始建於1981年,1984年部分建成開放,建成於1988年10月。佔地135畝,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景點有怡紅院、瀟湘館、大觀樓等二十多處。大觀園由上海園林設計院設計,園林工程公司施工,因其精湛的技藝、設計獲國家計委頒發的銀質獎,其施工質量榮獲國家的魯班獎,同時被評為建國四十周年「十佳建築」,「上海十佳休閑景點」。下面大家隨我一起來參觀大觀園。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大觀園的牌樓,小說第五回時寫賈寶玉做夢的時候的所在地,牌樓高8米,三門單檐,柱礎是雕刻著蓮花的須彌座,上面為中國古代木結構特色的斗拱、飛檐卡、翹角高,形象美觀、氣度不凡,牌樓上方正中額書「太虛幻境」四字,出自《紅樓夢》小說第五回「寶玉神遊太虛幻境」。「太虛」就是天空,「幻境」則是指夢幻的仙境。小說中多處寫到「太虛幻境」,說它是離恨天上、灌愁海中,放春山遣香洞的一個所在。牌樓兩邊原有一幅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讓
人聯想到大觀園是人間虛無縹緲的幻境,而小說雖為文藝創作,但它也是現實的反映;現實在作者筆下化成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即將「真事隱去」,而「假語於村言」(小說第一回出場的人物甄士隱、賈雨村的諧音)。所以,整個紅樓夢就彷彿給人家置身與一種夢境之中。緊接著,我們就回味一下他所過的夢境!
正門前還有個照壁,照壁是由18米寬、10米高、中間花崗岩浮雕、兩側青磚雕翼牆組合而成。照壁在園林中起烘托和障景作用,上面文字圖刻有畫龍點睛的功效,正面圖文是曹雪芹關於《紅樓夢》來歷的自敘,由四組畫面構成。
照壁最上層(第一幅),名為「女媧補天」是女媧補天勞累之極側卧像,她的秀發化為河流,身軀化為山嶽,誠然是神話中的大地母親。女媧頭足各有一圓形,左上角為太陽,日中為上古傳說中的 (cun,亦稱金 ),右上角為月亮,里為玉蟾。畫面上的日月、山河寓意孕育人類生命的大自然。四位飛天則增添了畫面的神話色彩。
浮雕的第二組畫面(左下方),名為「頑石思凡」。一僧一道坐在青埂峰下一塊頑石旁,神采奕奕地談論著人間的繁華富貴、花紅柳綠。這塊頑石正是女禍補天的遺石(女媧補天時,在大荒山無稽崖煉成36501塊頑石,補天用去36500塊,只剩一塊),這塊頑石,靈性已通,正為未被入選補天而自愧時,聽到這「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一僧一道人間的描述,便不甘寂寞,「口吐人言」,要求兩位大仙將它帶入紅塵富貴場所和溫柔鄉中走上一遭。僧道規勸無效後,被其誠兒所感動,便幫助它們化為一塊美玉,這就是賈寶玉胎中帶來的「通靈寶玉」。
浮雕的第三組畫面(中間),名為「寶玉下凡」。正中鑲嵌著一塊直徑約35厘米的青田玉石,雕刻著一個十分可愛的男孩兒,他伸臂直腰,彷彿大夢初醒時分,下面篆刻「寶玉下凡」四字,四周四位飛天女仙簇擁著。
喑喻僧道將頑石化作神瑛侍者入世,賈寶玉口銜通靈寶玉出世。浮雕選用青田玉石(非寶玉),特指假寶玉(諧音賈寶玉)。
浮雕的第四組畫面(右下角),名為「返本歸真」。頑石入世後,閱歷了人生中的喜與悲,最終看破紅塵,又回到青埂峰下,返本歸真,美玉又成了頑石。頑石將自己入世後的經歷都有刻記在石頭上,遂成《石頭記》。浮雕中大石頭上隱約可見《石頭記》字樣。在頑石的右側有一位道人(即:「空空道人」)將這部《石頭記》從頭至尾抄寫下來。畫面點出了《石頭記》的來歷。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批閱十年,增冊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即為傳世巨著《紅樓夢》。這也是紅樓夢的由來。
照壁背面是漢白玉大型浮雕「金陵十二釵」又名「寶玉神遊太虛幻境」出自第五回。實際上賈寶玉在太虛幻境只讀了《金陵十二釵正冊》等,並未見到十二釵人物,浮雕居中的是警幻仙子,一手托著薄名司冊,一手微微抬起,指著身邊的黛玉和寶玉,欲言又止。寶玉雖傾身、雙手前伸,似乎在聆聽仙子告誡,心眼裡卻朝黛玉暗送秋波,終未醒悟。浮雕除警幻仙姑與寶玉,其餘皆為金陵十二釵人物,這些藝術形象,無不印含原著中人物的性格和遭遇,下面讓我們依次看一下:
右起第一位是雍容華貴的皇家貴妃賈元春,因其生於正月初一,故名元春。大觀園就為她回來省親改建的,因其覺得太浪費了,遂命自己兄弟寶玉、嫂嫂李紈和姐妹們、表姐妹們住進大觀園去,所以大觀園變為兒女的樂園。元妃因捲入政治風波染病去世。右二是賈惜春,手展大觀園圖畫,若有所思,看破紅塵,「獨守清燈古佛旁」皈衣佛門。右三是探春,風韻多姿,「顧盼神飛」,干練豁達,胸懷雄才偉略,遠嫁番邦。右四是手舉巾帕,以淚洗面的賈迎春,婚嫁小人孫紹祖(中山狼),受盡折磨,「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梁」是四姊妹中命運最悲慘的一個。右五是薛寶釵,容貌
豐美,舉止嫻雅,以扇遮頷,斜睨寶玉,可見她諳於世事而工於心計,旁邊那位「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的是賈寶玉,他是賈府中第一貴公子,最後雖與薛寶釵結婚,但「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所以他雙手伸向林黛玉,表達了深刻強烈的愛。
警幻仙姑左一是林黛玉,身子側轉,卻又回首顧盼,含情脈脈,猶抱琵琶半遮面,她是曹雪芹筆下著意刻劃的人物,也是這塊照相館壁浮雕創作作者程樹人用心著力的形象,不禁使人聯想著「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畫語和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洛神賦圖》的仙子。左二是寧國府賈珍之媳秦可卿,她與秦可卿比其他人小了一輩。巧姐在王熙鳳死後,正要被狠舅奸兄賣掉,虧得劉姥姥救援,虎口餘生。左四是史湘雲,健康活潑、快言快語,大有男兒氣。左五是王熙鳳,生著「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兇悍潑辣的「鳳辣子」。左六是賈政長媳,清靜寡慾的李紈,最後一位是櫳翠庵的尼姑妙玉,「可憐金玉質,終陷悼泥潭」,被強盜劫去,下落不明。
門前有對石獅,邊座高2.8米,原是清朝乾隆年間北京某王府鎮宅之物,歷經風霜兩百多年的石獅身上至今還留著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的槍痕彈跡。後由故宮博物院收藏,上海建造大觀園時特地調撥購來。由這對石獅,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小說66回柳湘蓮對寶玉說的兩句話:你們東府里,除了那兩個石獅子干凈罷了。
大觀園正門,如小說描寫的「正門五間,上面筒瓦泥鰍脊」。它是為迎接元妃省親,寧、榮兩府把原有的部分園林拓建而成的。省親時元春題了「大觀園」的匾額。為何叫大觀園?元春的絕句是:
銜山抱水建來精,多少功夫築始成!
天上人間諸景備,芳園應錫「大觀」名。
正門兩旁是一色的水磨石牆,各開一角門,平日無大事,正門不開。
左側角門(游園結束後可見到)上方鐫有「萬象爭輝」四字,乃是賈探春在元妃省親時所題的頌詞,意為大觀園內奇景異物相互爭艷奪輝。右側角門上方鐫刻著「凝暉爭瑞」四字,是薛寶釵所題的頌詞,意為大觀園內有陽光瑞氣凝集會聚之所在。
踏進園門,只見迎面一帶翠障擋路,遮住滿園景色。這是一座用3千噸的太湖石堆砌面成。小說是描寫賈政對從眾客得意地說:「非此一山,一進來園中所有景物悉入目中,更有何趣?」大假山正起著中國古典園林造園藝術「障景」的作用,達到園中景物「欲揚先抑」的目的。山上草木蔥蘢,藤蘿掩映,其中微微露出羊腸小徑,依賈寶玉對答賈政之言(出自小說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題刻了「曲徑通幽處」五字,典出自唐朝詩人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句「曲徑通徑處,禪房花木深」。
走進園內,我們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就是賈寶玉的居所——怡紅院! 怡紅院是賈寶玉的住所,佔地約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890平方米,為大觀園主要景點之一。賈寶玉是「紅樓夢」小說中的主人公,賈政次子,元妃之弟,史太君賈母之孫。雖出身富貴之鄉,皇親貴族士大夫之家,卻不喜「子曰,四書五經」,無意仕途,偏愛作曲填詞,抗世叛俗,離經叛道,是一個有叛逆性格的公子哥兒,自稱為「怡紅公子」、「富貴閑人」。
院門額題「怡紅快綠」,賈寶玉原本取意院中種有海棠和芭蕉,題「紅香綠玉」,後賈元春省親時,改作「怡紅快綠」。兩扇銅環黑漆大門,曾使林黛玉昔日吃閉門羹之苦!背面題有「青埂神瑛」四字,暗示主人公的前世,乃當年女媧補天棄在青埂峰下一塊頑石,無才補天,幻形入世,投胎賈府的美玉。庭院中種植一棵有五百年樹齡的羅漢松,暗指主人公出家當和尚的命運。
「前院下房」是小丫環們的值班房,現掛了《紅樓夢》故事情節的組畫十幅:「寶玉抓鬮」、「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寶黛共讀西廂」、「晴雯撒

熱點內容
玻璃瓶種多肉盆栽教程 發布:2025-09-13 21:21:02 瀏覽:820
紫羅蘭花茶圖片 發布:2025-09-13 21:09:27 瀏覽:148
茶花多少錢一株 發布:2025-09-13 21:07:33 瀏覽:781
盆景勾織 發布:2025-09-13 20:59:55 瀏覽:332
形容櫻花開的詞語 發布:2025-09-13 20:59:17 瀏覽:529
浪花一朵朵泡泡版海報 發布:2025-09-13 20:57:36 瀏覽:182
花卉俯拍視角 發布:2025-09-13 20:23:29 瀏覽:876
越劇蘭花紅 發布:2025-09-13 20:06:18 瀏覽:77
芙蓉花卉 發布:2025-09-13 19:57:29 瀏覽:166
2018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發布:2025-09-13 19:54:18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