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海棠
❶ 巜西江月*滿庭芳》雨過海棠新色是誰的詞
西江月滿庭芳雨後海棠新色,是秦觀的詩。
❷ 海棠依舊是詞人對卷簾人的回答
選B,海棠依舊是「卷簾人」回答詩人的
❸ 李清照的兩首《如夢令》堪稱膾炙人口,請你比較一下這兩首詞,說說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前一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後一首表達了詞人傷春惜春的感情.
應該是將要入夏。「綠」指葉,「紅」指花,「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由這四個字生發聯想,那「紅瘦」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徵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
《如夢令》之「常記溪亭日暮」是H版八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每周一詩的其中一首。「常記溪亭日暮」一詞所記述的內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講述詩人曾經飲酒溪亭,被自然界景緻和美好生活氣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歸家之路,撐船到處轉,沒想到闖到了荷花叢中,驚醒了一群同樣「沉醉」的鷗鷺。作者用語、造句一如內容一樣的平實、自然。它側重在寫景,融情於景。通過景物的描劃來抒發和表達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故而意境創造含蓄深沉。通篇見景不見人。而事實上作者的行蹤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為意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昨夜雨疏風驟」也是她早期的一首作品,感情和意境的創造和上一首又不一樣。它寫得一波三折,展示的是一幕具有情趣的生活小劇:晚風雨交加,作者醉酒沉睡,一覺醒來,恰為侍女進屋卷簾。作者擁簾問,侍女卻隨口回答:海棠依舊;看著窗外被風吹得七零八落的紅花,作者頗覺不快,連聲責問:你可知道,枝繁葉茂的時候那紅花卻已經凋落了。作者睡醒之後即詢問侍女,所問何事卻一字未提,不滿侍女的回答,卻透露出作者惜花之情,含蓄深蘊。
這兩首在內容,意境的創造和所抒發的情感上有著不同之處,很值得好好去品味
❹ 求《我在宋詞中等你》原文
曾經在漫天飄雪的季節里,在夢里看見了唐朝飄來的雪花,看見了那些偉大的詩人留下的華美篇章;
而此時,秋末近冬。於千年之後的這個傍晚;窗外,一縷縷清風捲起凋零的枯葉,上下翩翩起舞,在空中留下一道道凄美的弧線,然後靜靜地落下;是呀,這是秋天的景色。
翻開書本,不經意間看見「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老范的這首《蘇幕遮》漾起了那莫名的凄凄心情。淡淡的幾個字將那份淡泊寧靜描寫的如此生動,絲絲間竟如此美麗,如一縷微涼的秋風輕輕拂過臉頰,無限愜意.......「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當浮華煙雲散去,宋詞就宛如透過窗欞照進深深庭院的一抹斜陽,盡顯大宋王朝的風華燦爛和悠悠遺韻。宋詞大多數以秋景為背景,徜徉於宋詞間感受大宋的動盪、戰亂、無奈;深深體會文人墨客從風花雪夜到顛沛流離、國破家亡的悲劇。這種情懷也許只能在秋意中慢慢的釋放出來......
一直很喜歡宋詞,花開,無聲;花落,亦無聲;流年,無緒;記憶,亦無緒;靜靜地凝望夕陽西下,無邊的天際;讀一首詞,動一次心,任牽念在沉香間盡情舞動,無聲無息......
一本宋詞,一根香煙,思緒彷彿在一個個煙圈中游弋於大宋年代。
南北宋這兩個朝代,真真應了一句千古名言,史家不幸詩家幸。於顛沛流離中,誕生了這不朽的文字。在歲月的河灘,抓起一把沙,多少時光,像手中的細沙,輕輕地滑落而不留下痕跡;只有在風中沉澱下來的留在了手邊,如同千年之後那一首首唯美的詞。(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這些穿越了無數歲月的宋詞,在後人看來是裊裊升華的一縷馨香;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兩處閑愁;是梧桐細雨的綿綿憂傷;是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清愁緒;是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時光流逝;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堅持;是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壯懷;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憤慨;是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焦灼.......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這是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的開篇語。而宋詞有這樣的境界。讀宋詞,觸摸的是形象,品味的是意境;那些長長短短的句式,疏疏密密的韻律,有著特殊的樂感;宋詞的魅力不在於華美絢爛的辭藻,而在於百轉千回、真摯動人的情感,在於那些深藏於其中的生命體驗。我們能夠不斷地從中尋覓鮮活的心境,找到於己一樣的影子。
一層秋雨一陣涼,一瓣落花一脈香,一樣流年自難忘,一把閑愁無處藏。而在這個秋天的傍晚,終於能夠與淹沒在那些浣花詞中的詞人相遇;一絲絲暗香浮動,一股股豪情滿懷;一縷縷輕煙細雨,一場場聚散離合;一段段柔情蜜語,一陣陣愁腸欲斷;幾經風花雪夜,幾番豪情壯志,在宋詞中無不淋漓盡致的顯現出來。品著一首首、一闋闕,心靈之間的默契似乎早已沒了千年的阻隔,只是靜靜地賞讀,去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心靈凈土......
關於宋詞的記憶。先前是如畫的詞句,每一首詞,都是一幅畫。「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台樹色陰陰見。【晏殊.踏莎行】」。後來慢慢長大,開始明白,每一首詞,都會有一段心情。才發現柳永「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的脈脈深情,蘇軾「人生如夢」的豁達靜然,稼軒「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辛棄疾.水龍吟】」的慷慨激昂.......如今再讀宋詞,每一首詞,都有一個故事。「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好像看見了後主李煜的故國情懷。「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陸游.釵頭鳳】」好像看見了放翁和婉兒的凄凄慘慘.......
曾經,青春年少;多少時候,聽雨窗前;多少時節,聽雪松下;一盞孤燈,一本宋詞,一紙,一筆,一人一夜一夢。如果我喜歡唐詩的大氣光明,我也喜歡宋詞的委婉清冷。如果大唐是中國文化陽光普照的時代,那麼兩宋就是中國文化冷雨敲窗的時代。酒已冷,心未溫,哀傷思戀,愁腸百轉。此中風情,幾人能懂。如果非要把宋詞分為婉約和豪放,那是不對的。宋詞就只有婉約。豪放派的存在就是為了說明宋詞的婉約。大江東去不是宋詞的常態,去年春恨才是宋詞的感覺。當然婉約不代表哀怨,婉約是可以風流的,是可以瀟灑的,也可以有錢塘自古繁華的贊美,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的驕傲,甚至可以有沙場秋點兵的當時激情。
如此,行走在宋詞的詞句里,就走進了宋詞的煙雨中。
讀宋詞,就會發覺每一闕詞,都會言語;每一個字,都附著著情感;每一位詞人,都會有一段故事。
在深邃天涯的時空里,我和他們都是一葉漂泊的小舟,永遠都不會知道和他們之間的距離;千年嗎?只是借著一種感覺,找到一處停泊的渡口,一起投宿在宋朝的某個不知名的客棧;也許是張擇端畫筆下的那個客棧?自此,就可以將那些遙遠的記憶和故事,都藏在這冊書里,即便是多年以後,就像觀看一部古老的影片,依舊黑白分明,情節如初。
在客棧的窗欞旁,看著蕭瑟的季節;時光的紙簽,在這個秋天的清涼里鋪開;既有「一春猶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晏幾道.阮郎歸舊香殘粉似當初】」的凄然,又有「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定風波】」的豪氣!推開房門,我尋著山路而走,幽幽的溪間兩旁,還留著鬱郁的古竹在飄渺的山間,有如虔誠的信徒,參天而拜。當我閉目,聽風起濤,彷彿一波波的浪,涌動一年又一年的激情,流入我的呼吸與胸臆之中;由此,我不禁感慨不已。
我遠遠地望著......
十里長亭,斜陽古道;激盪著英雄的熱淚、豪傑的吶喊;義士的躊躇和賁志,志士的惆悵和華麗在這里詮釋了濃郁,國恨在這里得到了過濾,那上下闕的淋漓盡致,盪氣回腸!
淚眼相對,執手無語;情太濃,愁太長,一江春水流不盡;那柔弱無力,風情萬種的秦少游;清新婉麗的晏幾道;守著滿地黃花,為綠肥紅瘦得雨後海棠惋惜流淚的李清照;回眸間,萬千繁華已落空,一切都歸於恬淡......
宋詞,吟唱千年;千年一嘆,風韻若蘭。
秦淮兩岸,是誰輕舞羅扇撲螢?青石古祠,是誰拂袖撫琴望月?天邊的殘月,那麼的唯美,那麼的讓人心醉,「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月上柳梢,人約黃昏,抹不盡一片小寒上小樓,是哪家女子「和羞走,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不經意間,黃花滿地,散落一地的思念,便瘦了這位痴情才女。一眼清愁,一葉落秋,而你把一個「瘦」字詮釋的如此完美!你的瘦,滿負柔情,你的瘦,流傳千年!
月照西窗,是誰在秋月下滴滿了千年的憂傷?訴不盡人世的蒼涼,寫不盡情感的寂寞凄楚......「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蘇軾.江城子】」要有多少情懷柔腸方能寫下這等良篇!一句「無處話凄涼」寫出了多少離合聚散,多少悲傷惆悵!在夜色中的赤壁,在黃泥板路的小徑,在千里快哉風的海面,在山頭斜照的背影中,他且行且吟。而他,在滄桑間極盡人生的意義;既有【蝶戀花】的閑情信步,又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大氣磅礴!他豪放與柔情的詞,點亮了整個大宋的文學,榮耀著華夏的文字長廊,流芳百世!
煙雨江南,細雨霏霏,是誰坐在輕舟上輕歌婉轉飛揚?指尖綻放了幾多情殤。襲一身白衣,碾轉於煙花柳巷,一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道出了多少辛酸愁苦,寫出來多少坎坷路途;他,窮困潦倒,卻有千百紅粉知己;他浪跡江湖,卻看遍這世界百媚千紅,世態炎涼。而他在蘭舟催發的槳聲中,早已在千里煙波的江上,一蒿獨去......
塞外沙場,大漠孤煙,是誰?青劍挑落滿庭的芳菲,是宋詞中的沙場英雄!岳飛的怒發沖冠,辛棄疾的金戈鐵馬,陸游的王師北定,文天祥的丹心汗青!馬蹄聲聲的足跡,古道西風瘦馬的哀怨與憂郁落寞......
那一岸的曉風,盪出無盡的情感;那一彎殘月,漾出無解的憂愁;那一曲簫音,吹散了唐風!千年宋詞,那種氣韻,那種凝重,渾然天成!
我唯有感傷那個風雨飄搖的大宋王朝,裊裊餘音縈懷不去,濃濃沉香繞梁不絕;似曾相識的面孔,那一闋闕詞賦,早已化成千年不變的古卷,沉澱了千年的孤獨也在字里行間愈來愈濃,讓我遠遠的靜靜地拈花微笑.......
當然,秋天是回眸的最好季節,令人感慨萬千,感悟濃郁;秋天的一片葉,天空中的一隻孤鳥;一片山,幾點雲影;一道水,幾葉小舟;一叢松林,幾戶人家;枯枝上的一朵殘花,紅葉紛紛,朦朧夢境。回眸時,已是千年,人在旅途,美在風景。當這夜消逝的時候,太陽出來,才發現,這一切已經消失在生命中,只留下一抹被漸漸淡忘的影像;又彷彿一縷煙雲悄然縹緲於那個渡口客棧,忽遠忽近,不離又不棄.......
靜靜的漫步在這世外桃園,是如此的清幽纖塵不染,幾多甘醇,幾縷芬芳,惹人沉醉,令人流連忘返。感受著心的律動,斟一杯清香的酒,擷點點花香,引文字坐陪,和冬月清輝,對酒當歌,淺吟低唱。滾滾紅塵中,看歲月靜好;撥開浮華,留一份美好在心頭,這一程走來,它的魅力在於它可流芳百世仍為今人所傳唱不休,而宋詞所營造的意境變化萬千,只要你願意走近聆聽它,任由你的心情選擇它。就如同你嚮往春天的美景,哪怕外面寒風呼嘯飄著雪花,只要你打開描寫春天的文字,瞬間花紅柳綠、百鳥鶯啼向你款款走來;打開宋詞,則它是人類文化精髓的傳遞者......筆墨間揮灑眷戀,聆聽著光陰的故事,記錄著歡喜與悲歌,捕捉生命中最純美的感覺,把那絲感動用心珍藏。打開曾經的篇章,那些婉約清麗的文字映入眼簾,緩緩把它們捧在胸前,輕輕的擁吻,那淡淡的芳香讓人唇齒流香,輕撫它嬌小玲瓏的身軀,一絲溫馨溢滿心間!
一切都很無意,我只是一個誤入宋朝的孩子,感謝這段距離,在散著墨香的詞卷里,發出這不知所以的感嘆。人的生命中有無數的感動,悄然,如窗外綻放的不知名的花兒;倏然,如風中搖曳的蘆花;燦然,如夜空中點點繁星。而宋詞的感動,如片片繽紛的落葉,總在不經意間觸碰古琴上最柔、最美的弦音,在最孤獨,最凄涼,最無奈的時候娓娓奏響。宋詞,用婉約柔媚的手輕撫生命的褶痕;用豪放奔騰的心刻下歷史的脈絡。每一次重溫宋詞都會有新鮮的感覺,都彷彿在感受那一段曾經十分熟悉的時光;其實,無論時光怎樣流轉,宋詞都一如那些精美的青花,保存著一份獨特的雋永和純粹!回味詞中的意境,咀嚼其中的芳香,那情那景依然會生動的浮現在眼前:一抹微笑輕綻嘴角,一絲快樂湧上心頭,一份感慨瞭然於胸,一顆晶瑩的淚珠滑落胸前......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秦觀.鵲橋仙】」 宋詞之美,毋須贅言。中國有幸,因為我們有大唐李白、杜甫的詩;中國有緣,所以我們有大宋東坡、易安的詞。「一蓑煙雨任平生。」陪了我很久,還包括,那種可以記憶的感覺。你只需對它有所親近,就一定不會失望。你的案上,可能正擺著一本薄薄的宋詞選本,我想,即使你只是注視它一眼,也應該能感到那一股清涼美好的、空谷幽蘭般的書香,正輕輕地散發開來。
是不是這個?
❺ 如夢令其一和其二的詩意
其一:
這首詞在南宋人黃升的《花庵詞選》中題為「酒興」。玩詞意,似為回憶一次愉快的郊遊而作。詞人命舟備酒,暢游於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靄中,回舟誤入曲港橫塘,藕花深處。這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繽紛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
它給詞人帶來的是巨大的驚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顯現出她貪玩活潑天性。於是有爭渡之舉。
當輕舟穿行於荷花之中,看著棲息在花汀漁浦的鷗鷺驚飛,她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生命的活力。這種活力就從詞短促的節奏和響亮的韻腳中洋溢而出。
作者在詞中不是流水賬式地寫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裡怎麼玩,只在字里行間把經過作了交代。
作者也並沒有寫「我玩得多麼高興呀」之類,而只用了「常記」、「沉醉」、「興盡」、「晚」幾個字,就把她游賞的歡快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她善於剪裁,僅僅截取了醉歸途中、誤入荷塘、驚飛水鳥這個「鏡頭」,稍加點染,就寫出了她這次郊遊中不同一般、最難以忘懷之處,使讀者不僅如臨其境,也如聞其聲。總之,這首小詞,雖然並無深意,但寫得簡練、生動而傳神,今天讀來,還是引人入勝的。
其二: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像是自言自語。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復雜的神氣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作者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後一個「卷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卷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於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之一。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這是一首小令,內容也很簡單。它寫的是春夜裡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卷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原詞: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釋義:
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遊,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麼才能把船劃出去,不小心,卻驚起了一群的鷗鷺。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釋義:
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5)雨後海棠擴展閱讀:
《如夢令》一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遊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於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
這一情節,猶如青春溪水裡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記」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
「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後,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
不過,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於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蘊含著一種純真的形體美。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❻ 原來海棠無香
不是的!海棠花有香味的!!!
「海棠無香」並非指事實上的海棠花無香專味(古人也有詩屬雲「幾經夜雨香猶在」,寫出了海棠雨後清香猶存)
之所以說「海棠無香」是因了一句典故的緣故,久而久之,凡夫俗子們也便附庸起文人風雅,道起了「海棠無香」,
而那一句典故就是「三大恨事,海棠無香,鰣魚多刺,紅樓未完。」。
一句話而已,竟然散了海棠花近百年的清新的香。嗚呼哀哉。。。
(與現在的人濫用網路查詢並發布錯誤可謂是「異曲同工」之爛---樓上的例子,引用本無錯,錯了的是傳播了N年之前出現到現在還在傳播的錯誤。。。括弧里的是我個人說的--樓上的都是網路中傳播的錯誤答案,可惡!最愛海棠與梨花,只有真正去聞了,真實的感受到了才不會瞎說!!你可以親身實踐,如若不是,本王愧對天下之士!!)
❼ 求季羨林先生<清塘荷韻>散文中的綠肥,紅肥的意思是
「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裡,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
紅,版綠這里應該分別指權花,葉,是一種用顏色指代事物的方法,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就是說大雨初驟,海棠花朵凋零,綠葉肥碩的樣子。
紅肥綠肥是說荷花的花葉均繁茂,以此對照前文鋪墊的蓮子不生的盼望,
重在表現蓮荷頑強的生命力以及作者由此得到的欣慰與希望
❽ 求一副愛情對聯,要包含我倆的網名.<雨後海棠..雪域藏狼>
女子眉纖,顏如雨後海棠;男兒氣壯,矯似雪域藏狼
❾ 雨後海棠的詩句
【唐】鄭谷蜀中賞海棠
濃淡芳春滿蜀鄉,半隨風雨斷鶯腸。
浣花溪上堪惆悵版,子美權無心為發揚。
【唐】鄭谷蜀中春日
海棠風外獨沾巾,襟袖無端惹蜀塵。
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
不嫌蟻酒沖愁肺,卻憶漁蓑覆病身。
何事晚來微雨後,錦江春學曲江春。
【唐】鄭谷蜀中三首之一
夜無多雨曉生塵,草色嵐光日日新。
蒙頂茶畦千點露,浣花箋紙一溪春。
揚雄宅在唯喬木,杜甫台荒絕舊鄰。
卻共海棠花有約,數年留滯不歸人。
【唐】鄭谷擢第後入蜀經羅村,路見海棠盛開偶有題詠
上國休誇紅杏艷,深溪自照綠苔磯。
一枝低帶流鶯睡,數片狂和舞蝶飛。
堪恨路長移不得,可無人與畫將歸。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謝煙香更入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