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木蘭花朗誦
① 納蘭性德詩詞木蘭花
1、《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年代: 清 作者: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2、人生若如只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的這句詞,極盡婉轉傷感之韻味,短短一句勝過千言萬語,人生種種不可言說的復雜滋味都彷彿因這一句而湧上心頭,叫人感慨萬千。
初見,愛恨情愁的開始。剛登場的意氣風發,初相遇的情不自禁,都只開了個頭。大好河山似錦前程,要怎樣去指點激揚?偶然遇見或刻意安排,將有怎樣一段波瀾不驚或銘心刻骨的故事?未知的前方是若隱若現的風景,充滿期待和不期而遇的驚喜。
人生若只如初見,所有的驚鴻一瞥定格念念不忘的美麗畫面,一切都將保持最初的好奇和新鮮狀態,那些躊蹉滿志的初生牛犢總是那麼朝氣蓬勃,那些羞澀的欲言又止有許多種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瑩剔透,像朝陽般明亮燦爛。
果真如此,又怎麼會悲畫扇呢?但流光容易把人拋,又豈止是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誰能抵擋光陰的利箭?華年易逝,奼紫嫣紅只付與了斷井殘垣,刻骨銘心只能只歸了風輕雲淡,相看兩不厭產生了審美疲勞,卿卿我我變成了相顧無言。春風十里後來卻是冷月無聲,雄姿英發後來只能遙想當年,仙葩美玉後來成了水月鏡花。
初見時人面桃花的驚艷,來年卻是物是人非的落寞。長生殿里的信誓旦旦,卻變成了馬鬼坡前的「江山情重美人輕」。初見時回眸一笑的百媚,已變成此恨綿綿的哀怨!
3、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一年後太子更名胤礽,於是納蘭又恢復本名納蘭成德。號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詞人。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 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葉赫部首領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
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
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後一病不起。七日後,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
② 關於木蘭花的詩詞
1、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出處】:唐杜牧《題木蘭廟》
【釋義】:花木蘭女扮男裝去參軍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夢鄉里,也會和女伴們一起對鏡梳妝;只是為了替爺從軍、保家衛國,多次想回家時竭力剋制著自己與邊關將士大碗喝酒。
2、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艷風吹膩粉開。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
【出處】:唐 白居易《戲題木蘭花》
【釋義】: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紫色的花苞綻開了,吐出了美艷的花瓣,其怒放之態,如同一座精巧玲瓏的建築被「拆」開了;柔嫩、潔白的花朵,如同施了脂粉的女郎細膩豐腴的肌膚,在微風吹拂下輕輕地改變著形態。
3、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出處】:南北朝 ·佚名
【釋義】:織布機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
(2)宋詞木蘭花朗誦擴展閱讀
木蘭之鄉:
河南商丘市虞城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木蘭之鄉」。人們為了紀念花木蘭,在河南商丘虞城縣內還建有木蘭中學、木蘭火車站、木蘭賓館、花木蘭度假村、花木蘭產業集團、花木蘭民兵連、木蘭巨型雕像等。
商丘市還組建有花木蘭武術協會、花木蘭盤鼓隊、花木蘭舞龍隊。每年的四月初八,木蘭的生日,人們前來祭祀,人山人海,廟會盛大。
③ 我要不一樣的叫《木蘭花》的宋詞
木蘭花
陳師來道,北宋詩人。
陰陰雲源日江城晚,小院迴廊春已滿。誰教言語似鸝黃,深閉玉籠千萬怨。
蓬萊易到人難見,香火無憑空有願。不辭歌里斷人腸,只怕有腸無處斷。
木蘭花
湖平木落搖空闊,葉底流泉鳴復咽。酒邊清漏往時同,花里朱弦纖手抹。
風光過手春冰滑,十事違人常七八。不將白發並黃花,擬下清流攪明月。
木蘭花
榮光休氣天為瑞,道祖當天傳寶裔。千年昌運此時逢,四海歡聲今日沸。
蒙蒙香霧沾衣膩,漠漠輕寒梅柳細。封人長有祝堯心,從此年年並歲歲。
④ 木蘭花宋祁注音
宋代宋祁所作的《木蘭花》全詞注音如下: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dōng ché jiàn jué fēng guāng hǎo , gòu zhòu bō wén yíng kè zhào 。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lǜ yáng yān wài xiǎo hán qīng , hóng xìng zhī tóu chūn yì nào 。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fú shēng cháng hèn huān yú shǎo , kěn ài qiān jīn qīng yī xiào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wéi jūn chí jiǔ quàn xié yáng , qiě xiàng huā jiān liú wǎn zhào 。
白話文釋義:信步東城感到春光越來越好,皺紗般的水波上船兒慢搖。條條綠柳在霞光晨霧中輕擺曼舞,粉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春意妖嬈。總是抱怨人生短暫歡娛太少,怎肯為吝惜千金而輕視歡笑?讓我為你舉起酒杯奉勸斜陽,請留下來把晚花照耀。
(4)宋詞木蘭花朗誦擴展閱讀
《木蘭花》此詞上片從游湖寫起,謳歌春色,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鮮明的早春圖;下片則一反上片的明艷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夢,虛無縹緲,匆匆即逝,因而應及時行樂,反映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尋歡作樂思想。
起首一句泛寫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擬人化手法,將水波寫得生動、親切而又富於靈性。「綠楊」句寫遠處楊柳如煙,一片嫩綠,雖是清晨,寒氣卻很輕微。「紅杏」句專寫杏花,以杏花的盛開襯托春意之濃。詞人以擬人手法,著一「鬧」字,將爛漫的大好春光描繪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
過片兩句,意謂浮生若夢,苦多樂少,不能吝惜金錢而輕易放棄這歡樂的瞬間。此處化用「一笑傾人城」的典故,抒寫詞人攜妓游春時的心緒。結拍兩句,寫詞人為使這次春遊得以盡興,要為同時冶遊的朋友舉杯挽留夕陽,請它在花叢間多陪伴些時候。這里,詞人對於美好春光的留戀之情,溢於言表,躍然紙上。
以下三句就是「風光好」的具體發揮與形象寫照。首先是「縠皺波紋迎客棹」,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條條漾動著水的波紋,彷彿是在向客人招手錶示歡迎。然後又要人們隨著他去觀賞「綠楊」,「綠楊」句點出「客棹」來臨的時光與特色。「曉寒輕」寫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頭的情意。「波紋」、「綠楊」都象徵著春天。
下闕再從詞人主觀情感上對春光美好做進一步的烘托。「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二句,是從功名利祿這兩個方面來襯托春天的可愛與可貴。詞人身居要職,官務纏身,很少有時間或機會從春天裡尋取人生的樂趣,故引以為「浮生」之「長恨」。
既然春天如此可貴可愛,詞人禁不住「為君持酒勸斜陽」,明確提出「且向花間留晚照」的強烈主觀要求。這要求是「無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卻能夠充分地表現出詞人對春天的珍視,對光陰的愛惜。
⑤ 宋詞 木蘭花 作者詳細介紹
木蘭花是個詞牌名,如同曲調一樣。為這個詞牌填詞的作者有很多,如:
秦觀(1049—1100),字太回虛,後改字少游,別號邗答溝居士,學者稱淮海先生,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其詞遠紹西蜀南唐,近受柳永影響,詞風俊逸精妙,情味深永,情韻兼勝,語言淡雅,音律諧美,饒有餘味,藝術成就很高,是「出色當行」的婉約派詞的代表人物。有《淮海居士長短句》。
木蘭花
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西樓促坐酒杯深,風壓綉簾香不卷.
玉纖慵整銀箏雁,紅袖時籠金鴨暖.歲華一任委西風,獨有春紅留醉臉.
⑥ 《木蘭花》全部詩詞
城上風光鶯語亂,
城下煙波春拍岸。
綠楊芳草幾時休?
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
鸞鏡朱顏驚暗換。
昔年多病厭芳尊,
今日芳尊惟恐淺。
抱歉,我只知道這一首
⑦ 贊木蘭花的詩詞
《木蘭花慢 以上振綺堂刻本趙待制遺稿.朱本》 元代 :趙雍
恨匆匆賦別,回首望,一長嗟.記執手臨流,遲遲去馬,浩浩平沙.此際黯然腸斷,柰一痕、明月兩天涯.南去孤舟漸遠,今宵宿向誰家.別來旬日未曾過,如隔幾年華.縱極目層崖,故人何處,淚落兼葭.聚散古今難必,且乘風、高詠木蘭花.但願朱顏長好,不愁水遠山遐.
《蘇州十詠其二·木蘭堂》 宋代:范仲淹
堂上列歌鍾,多慚不如古.卻羨木蘭花,曾見霓裳舞
《次韻何伯溫三首》 宋代:洪咨夔
庭前木蘭花,皦皦扶春陽.鶴鳴夜漏午,步花獨歌商.低迷露濕衣,浩盪月滿梁.深省渺誰語,中心空自藏.
《春日閑居》 明代:王女郎
濃陰柳色罩窗紗,風送爐煙一縷斜.庭草黃昏隨意綠,子規啼上木蘭花.
《新市雜詠十首》 宋代:華岳
朱門粉壁謫仙家,柳外秋韃襯落霞.一澗碧雲流不去,木蘭舟系木蘭花.
《閩中春暮》 明代:張羽
吳山入夢驛程賒,身逐孤帆客海涯.九十日春多是雨,三千里路未歸家.桄榔土潤蠻煙合,楊柳江深瘴霧遮.倚遍闌干愁似海,杜鵑啼過木蘭花.
《閩中春暮》 唐代:裴廷裕
吳山入夢驛程賒,身逐孤帆客海涯.九十日春多是雨,三千里路未歸家.桄榔土潤蠻煙合,楊柳江深瘴霧遮.倚遍闌干愁似海,杜鵑啼過木蘭花.
《塘下行》 唐代:孟郊
塘邊日欲斜,年少早還家.徒將白羽扇,調妾木蘭花.不是城頭樹,那棲來去鴉.
⑧ 宋祁的《木蘭花》詩詞
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宋祁(998-1061) 字子京,安州安陸(今屬湖北)人,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仁守天聖二年(1024)與其兄宋庠同舉進士。
【賞析】
宋祁這首詞是在宴會上寫給一位歌女演唱的,後來宋祁因這首詞被人稱為「紅杏尚書」,可能宋先生始料未及吧。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寫景的名句。春風多從東邊來,所以古人寫春風,通常都是東城春早,古人踏青也多去東郊,這個就跟寫花必稱「南枝」艷,「向陽花木早逢春」是一個道理。「漸」字得神,很有立體感,使人得感覺眼前得美景不僅僅是一幅平面風景畫,而是一副撲面而來,綿綿不絕的動態畫面。「縠皺」水的波紋,「棹」是船槳,讀zhao,水的波紋是層層散開的,呼應前面的「漸」字,一副動態的早春圖躍然而出,實在美妙。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遠處楊柳如煙,雖是清晨,卻因春意盎然不覺寒冷,這兩句相互配合的很自然。「紅杏」句專寫杏花,以杏花的盛開襯托春意之濃。詞人以擬人手法,著一「鬧」字,將爛漫的大好春光描繪得活靈活現。「鬧」字成就了宋祁「紅杏尚書」美名,卻也招來了罵聲。清代以研究戲曲得名的李漁便是其中之一。他說,若紅杏之在枝頭,忽然加一鬧字,此詞殊難著解。爭斗有聲之謂鬧。桃李爭春則有之,紅杏鬧春,予實未之見也。鬧字可用,則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予謂鬧字極粗俗,且聽不入耳。非但不可加於此句,並當見之詩詞(《窺詞管見》)。主張「境界說」的王國維卻為「鬧」傾倒,「『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詞鬧字而境界全出矣(《人間詞話》)。」我想,宋祁這首詞既然是席間應酬之作,「鬧」字可能是押韻偶得的字眼,未必有太深的思慮。倒是後世人的爭論,間接地炒作了宋祁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也是名句。說的是人生惆悵太多,歡愉太少,李煜有詞,「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都是感慨的話。後句,化用了李延年「一笑傾人城」的典故,意思是能得一笑何必吝嗇千金呢。(這些都是有錢人的感慨,無闕這里偷笑下。)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君」指歌女,這句是對那位歌女說的。「為了你,我舉杯勸說斜陽:你且留步,跟我們一起共渡這美好時光吧!(這里我沒有直譯詩句,而是我自己的理解,用了意譯。)」 一種挽留夕陽,只願時光在此刻停留的心願呼之欲出了。
關於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我暫時查不到有說服力的資料,宋祁「紅杏尚書」之名,不會僅僅因為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我想跟宋先生人品風流也有關系。如果這首詞,我們理解為宋先生的香艷故事,那麼「紅杏枝頭春意鬧」不是單獨指景色,而是暗示了,宋先生與歌女們飲酒調情的歡愉場面,或者說,我們可以由此想像「紅杏」句的由來了。「花間」非指景色,而是指歌女。不管怎麼說,這首詞遣詞纏綿而不輕薄,造句華美而不浮艷,其含蓄的味道,後世文人品後,會心一笑,乃調侃宋祁為「紅杏尚書」。
⑨ 宋詞中描寫木蘭花的詞
減字木蘭花
相逢不語,
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暈紅潮,
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
直為凝情恐人見。
欲訴幽懷,
轉過回欄叩玉釵。
辛夷塢 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辛夷塢 裴迪
綠堤春草合,王孫自留玩。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
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
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
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
秋晚蒓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
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
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殢酒只依然。
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1.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1 【宋·張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2,筍柱鞦韆游女並3。芳洲拾翠暮忘歸4,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雲去後遙山暝5,已放笙歌池院靜6。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2.木蘭花 【宋·錢惟演】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3.木蘭花 【宋·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4.木蘭花 【宋·晏殊】
燕鴻過後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5.木蘭花 【宋·晏殊】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五腰紅亂旋。
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後不知斜日晚。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6.木蘭花 【宋·歐陽修】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7.木蘭花·戲林推 【宋·劉克庄】
年年躍馬長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錢換酒日無何,紅燭呼盧宵不寐。
易挑錦婦機中字,難得玉人心下事。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
8.木蘭花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9.木蘭花 【宋·晏殊】
玉樓朱閣橫金鎖,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間斜月兩眉愁,簾外落花雙淚墮。
朝雲聚散真無那,百歲相看能幾個?別來將為不牽情,萬轉千回思想過。
10.木蘭花 【宋·晏幾道】
小蓮未解論心素,狂似鈿箏弦底柱。臉邊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殘人慾去。
舊時家近章台住,盡日東風吹柳絮。生憎繁杏綠陰時,正礙粉牆偷眼覷。
木蘭花 【宋·晏殊】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五腰紅亂旋。
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後不知斜日晚。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⑩ 木蘭詩朗誦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拓展資料:
《木蘭詩》又稱《木蘭辭》,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此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贊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詳略安排極具匠心,富有生活氣息;以鋪陳、排比、對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態,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木蘭詩》被列入七年級人教版課本,被千千萬萬的青年學生世代誦頌。木蘭的事跡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保衛國家,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