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徒
❶ 「唵嘛呢叭咪吽」是什麼意思
六字真言:漢語音譯為唵、嘛、呢、叭、哞、吽。是藏傳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語。 唵(ong)、嘛(ma)、呢(ni)、叭()、咪(mi)、吽(hong) 藏傳佛教的手印及咒語等,常令人感到十分神秘而深不可測。我們常常聽到觀音的咒「唵瑪呢啤咩吽」,但各人有各人的讀音,令人混淆。
在西藏,藏胞們認為勤於念經是修行悟道的最重要條件。因此,不僅老年人把希望寄託在念經上,就是中年人、青年人也勤於念經。他們坐著的時候不斷地念經,走路的時候不停地念經,甚至騎馬疾馳的時候也在念經。可以說,除了張口說話、飲食及睡眠外.其他時間他們都盡量念經。所念的經種類很多,但念得最多的。
六字真言:藏傳佛教名詞。從字面上解釋,六字真言是「如意寶啊,蓮花呦!」這一感嘆語句。據說是佛教秘密蓮花部之「根本真言」。它包含佛部心、寶部心、蓮花部心及金剛部心等內容。具體解釋是:
「唵」,表示「佛部心」,謂念此字時,自己的身體要應於佛身,口要應於佛口,意要應於佛意,認為身、口、意與佛成一體,才能獲得成就;
「嘛呢」,梵文意為「如意寶」,表示「寶部心」,據說此寶出白龍王腦中,若得此寶珠,入海能無寶不聚,上山能無珍不得,故又名「聚寶」;
「叭咪」,梵文意為「蓮花」,表示「蓮花部心」,以此比喻法性如蓮花一樣純潔無瑕;
「吽」,表示「金剛部心」,祈願成就的意思,即必須依賴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覺」,成就一切,普渡眾生,最後達到成佛的願望。
藏傳佛教將這六字視為一切根源,主張信徒要循環往復吟誦,才能積功德,功德圓滿,方得解脫。據說,藏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六字真言的意譯為「啊!願我功德圓滿,與佛融合,阿門!」還有的藏醫學著作認為六字真言的詩意解釋是:「好哇!蓮花湖的珍寶!」
鼓勵人人多多行善吧,行善的方式有很多很多。
❷ 蓮花大師是真有其人還是一個傳說
從西藏密教的傳說,認為釋迦佛的一生,所傳授說法的重點,都是可以公開講說的,所以便叫它為「顯教」。至於具有快速成佛的秘密修法,釋迦恐怕說出來了,會驚世駭俗,所以終他的一生,便不肯明言。到他涅盤後的八年,為了度世的心願,需要傳授密法。因此,他以神通顯化,不再經過母胎而出世,又在南印度的一個國度里,正當國王夫婦在後園閑游時,看見池中巨蓮中間的一朵忽然放大得異乎尋常,頃刻之間,又從這巨蓮的花蕊中跳出了一個嬰兒,就是後來密教的教主——蓮花生大師。長大以後,娶妻生子,繼承王位,以種種神通威德治理國政。以後舍棄王位周遊傳法,到過尼泊爾,發現國王殘暴失德,他便取而代之,為尼泊爾治理好了國家,飄然而去。當中國唐太宗時代,他便進入西藏傳授密宗的教法,從此使西藏成為佛國。他的傳法任務完了,在西藏乘白馬升空而去,返回他的世外佛土。據說,蓮花生大師永遠以十八歲少年的色相住世,始終不老,偶然嘴唇上留一撮小鬍子,點綴他的庄嚴寶相。西藏密教徒們集會,虔誠修習一種密法「護摩」,以火焚許多供養的物品,有時感通了蓮師,親自現身在火光中,如曇花一現,與大家相見雲雲。這一路的密宗,在中國佛教史上,後來便稱為藏密。
過去藏密很秘密地固守在西藏的封疆,在元朝,曾一度傳入內地,但不久也隨元朝的勢力而消失。清初又一度傳入,但大半都限於清朝的宮廷、王室。藏密部分流傳到歐洲,被摻入西方神秘學派的事,是十八世紀,英國在印度建立起殖民地的統治權之後,又想侵吞西藏,極力挑撥漢、藏之間的民族感情,煽動地方情緒,英國的學者與傳教士們,便又輾轉進入西藏學習密法。同時法國的傳教士和學者們,有些從越南通過雲南邊境進入西藏學習,有些通過英國,也從印度人藏。
一直到1924年以後,漢、藏之間,互通款曲,顯教與密教的學人,才有了往來,而藏密各宗若干知名的喇嘛大師們——俗稱為活佛的,也就親自來內地傳教,於是藏密便在內地漸漸流傳。尤因佛教各宗的衰落,聽到密宗有秘密的法門,可以快速成佛面加快了流傳。要發財的,它有財神法。要不舍世俗的男女夫婦關系,而又可立地成佛「不負如來不負卿」的,它有雙修法。要求官求名的,它有增益法。總之,密宗幾乎以有求必應,無所不能的姿態出現,而且以神通相炫耀,幻弄玄虛。不管是真是假,這些陪襯密宗外表的作用,便不知贏得多少善男信女們的傾心膜拜!
但從人類文化的發展史來研究,或從佛教文化發展史來看,無論東密與藏密,原始起源的傳統說法,實在過於神秘,令人無法置呼。如果站在宗教性的立場,只有「信」便是,稍涉懷疑,即是滲漏。可是時代到了今天,科學的文明,到處都向神秘的壁壘鑽研透視。因而,固守舊封並非上策。密宗的方法,倘使真有利於世人的,何妨再度開放南天鐵塔的鎖鑰,把它的無上威德,多給世人沾些利益?如果打開神秘的大門以後,並無其他東西,那又何必敝帚自珍呢!因此,我來說密。
❸ 這是什麼宗教 室友在桌子上擺了一個蓮花燭台,每天都點蠟燭,還在前面擺了七杯水,每天還聽念經。
不是佛教抄。感覺像是白蓮教的分支,襲供奉蓮花七聖母的。
白蓮教被剿滅後,各地仍然有很多教徒轉入地下,繼續崇信原來的教義。可是在傳播中,漸漸獨立了起來。形成了自己的教派。其中就有這一支,在解放前,還曾經在一些地方很有影響力,甚至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不過解放後就被取締了,當然也還有部分流傳了下來。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你的同學家裡有人得了什麼病,而進行的祈福儀式,又叫七星燈。傳說是諸葛孔明發明的逆天奪命的一種儀式,後人有流傳這樣簡版的儀式,原來要連續七七四十九天燈不滅,就可以續奪12年命。簡版後就是祈福,至於效果,道士都說,那要看你誠不誠心咯。哈哈哈
你自己了解一下吧,總之這個沒有什麼惡意的,不用害怕。
❹ 佛教 蓮花生和宗喀巴兩者什麼關系
蓮花生:於第九世紀應邀至西藏,降服邢穢及魔障,並建立寧瑪派傳承,為藏傳佛教之祖師。 印度僧人。8世紀後半期把佛教密宗傳入西藏,藏傳佛教尊稱他為洛本仁波且(軌范師寶)、古如仁波且(師尊寶)、烏金仁波且(烏仗那寶)。通稱白麥迥乃(蓮花生)。據多羅那他於1610年所著《蓮花生傳》所載,約於摩揭陀國天護王時出生於烏萇國王族。一說系烏萇國英迪拉菩提(印度金剛乘始祖,著有《秘密集會》)之子。初名蓮花光明,後通曉聲明及各種明處,得名蓮花金剛。旋又依一真言阿闍黎寂色學事、行、瑜伽三部密法得密號為蓮花生。其後又從瑜伽師樂天及瑜伽母樂持學無上部法。他曾周遊印度廣訪密法大師,成為佛吉祥智的四個證得現法涅盤的弟子之一(另外三人為燃燈賢、極寂友、王種羅睺羅)。他又從吉祥師子學法。據智慧海王所著《蓮花生傳》載,他從吉祥師子學大圓滿法以後曾到中國的五台山學習天文歷數。他的上師佛吉祥智也曾立志朝禮五台,他的同學無垢友也到過漢地。所以蓮花生一派傳授的教法有很濃厚的漢地禪宗色彩。吐蕃赤德祖贊即位後,由寂護舉薦入藏傳法。他入藏的時間,近代學者多方考證,結論不一。據智慧海王所述年月推算,他於750年由印度啟行至尼泊爾,752年至拉薩,秋季開始建桑耶寺,754年建成。761~774年組織翻譯。約於804年離藏,在印度的達羅毗荼傳法建寺達12年之久。晚年不知所終。由於他對藏傳佛教所作的巨大貢獻,受到各宗派的共同敬仰。他在吐蕃培養造就人才很多,傳說其中得到密宗悉地的,有贊普和臣民25人,如虛空藏、佛智、遍照、玉扎寧波、智童、柱德積等人均為當時有名的譯師。
著述收入甘珠爾及丹珠爾的有8種。寧瑪派的密部經典由他主譯的很多。後世掘藏派在山岩石窟中發現的經典多數題為他的著作,但只由本派傳授,未收入藏文大藏經。為西藏紅教之開祖。八世紀時北印度烏仗那國(今巴基斯坦境內)人。博通大小乘,於唐玄宗天寶六年(747),應西藏王之請而入藏,宣傳瑜伽秘密法門。師傳密教於西藏,相對於宗喀巴之黃教,而稱為紅教,西藏特有之喇嘛教因之而大成。 蓮華生是西藏地區佛教密宗初興時的一位大阿闍黎(譯作「軌范」)。他在西藏佛教中很受尊重,開創了西藏佛教的寧瑪派。
據公元1610年多羅那他(1575—1633)所著《蓮華生傳》記載,蓮華生在東印度提婆波羅王時,生於烏長國。於大眾部出家受具戒。遍參知識,廣學顯密教典。公元750年到尼泊爾。次年離尼泊爾來到西藏地區。752年,他和藏王持松德贊見面,與菩提薩埵等共議建寺事。754年,桑耶寺建成。次年,他和菩提薩埵二人慾回印度,藏王挽留未成,即遣使送他返印。一說藏王逝世後始返印。
蓮華生離藏後先到達羅毗荼洲,教化國王皈依佛教,從摩揭陀請來三藏的親教師多人,建立毗陀、遏陀、蘇陀三大寺。蓮華生住此洲弘揚佛教十二年。
蓮華生的著述收入《西藏大藏經》的有《聖青衣金剛手修法廣釋》、《金剛摧壞陀羅尼釋金剛炬》、《吉祥空行世間怙主修法》、《秘密書狀》、《五三摩耶》、《普遍怡悅修法》、《長行述阿啰波左那修法》、《照明宮殿現現除暗燈》等。另外還有一些題名蓮花金剛著的作品,其中一部分也可能是他的著作。他還和遍照同譯一部《金剛恐怖真言集根本續》也收在《甘珠爾》(經藏)中。
蓮華生的思想學說,他本人沒有系統的著述流傳。和他有密切關系的寂護以及蓮華戒屬於中觀自續派;無垢友則是弘揚般若的一位大師,撰有《文殊般若廣釋》和《心經廣釋》等著作。蓮華生的思想可能和他們相近。
蓮華生在西藏培養造就人才很多,傳說其中得到密宗悉地的,有藏王和臣民二十五人:如虛空藏、佛智、遍照、玉扎寧波、智童、柱德積等人均為當時有名的譯師。
宗喀巴:又名羅卜藏札克巴。西藏新志中曰:「宗喀巴生於甘肅省之西寧府,性慧敏。年十四,學於後藏札什倫布之西薩迦廟,已涉紅教之流弊,憂吞刀吐火之幻術,不足為世益,誓洗其風。一日會眾,自換黃色衣冠,告眾曰:教主者,世世呼畢爾罕,以救人民。後得道於西藏之噶爾丹寺,此為黃教之始祖。其改正紅教之特點有三:一易衣帽為黃色,二改正咒語,三假定呼畢爾罕之轉生,以傳衣缽。於是黃教勃興。宗喀巴有二大弟子,一曰達賴喇嘛,一曰班禪喇嘛。此二弟子,皆重見性度生,斥聲聞小乘及幻術下乘。佐宗喀巴有力。至明之中葉,黃教之勢,遠出紅教之上。」又曰:「聖武記雲:黃教之祖宗喀巴,以明永樂十五年生於西寧衛。得道於西藏之噶爾丹寺。成化十四年示寂。初明代諸法王,皆賜紅綺禪衣,本印度袈裟舊式也。其後紅教寺持密咒,流弊至以吞刀吐火炫俗,無異師巫,盡失戒定慧宗旨。宗喀巴幼而神異,精通佛法,號甲勒瓦。在大雪山修苦,初出家,學於薩迦廟之呼圖克圖,乃元代發思巴之後,為紅教之祖。相傳其受戒時染僧帽不成色,惟黃立成,因服黃色之服。」今黃教徒以為阿彌陀文殊等之化身雲。宗喀巴,是開展西藏佛教最有權威的人。他的原名叫善慧稱吉祥,這是受沙彌戒時的名稱。宗喀巴是後來人對他的一個尊稱。「宗喀」是距離青海西寧五十里的一個地名,「巴」是藏語的語尾之一。「宗喀巴」原義即是宗喀地方的人。
元順帝至正十七年(1357),他生於宗喀的一個佛教家庭。父親名叫達爾喀且魯崩格,母親名叫馨茂阿卻,兩個人都是很虔誠的佛教徒。
他三歲時,正值法王迦瑪巴游戲金剛,授給他近事戒,賜號慶喜藏。
這一年,附近有位名喇嘛敦珠仁欽,施捨給他父親好多馬羊等財物,請求把這小孩送給他,得到應允。從此直至入藏以前,他依止敦珠仁欽,學了很多經論,並且受了密教的灌頂,他的密號叫不空金剛。七歲時,依敦珠仁欽受沙彌戒。
為了進一步深造,十六歲時(1372)他辭別敦珠仁欽前往西藏。十七歲到達拉薩東面的止公山林,在止公寺向阿仁波且座前聽受大乘發心儀軌、大印五法、拿熱六法等教法。以後又到拉薩西面的極樂寺,從吉祥獅子和善滿聽聞經論。又奉功德海和烏錦巴為正副阿闍黎學習《現觀庄嚴論》。又依曼殊寶聽受《大乘庄嚴論》等及彌勒菩薩所造諸論。這樣幾年之內學習了好多顯密經論。十九歲在那塘時,學習《現觀庄嚴論》;由於論中多引《俱舍》原文,比較難懂,因此又發心學《俱舍》。在那裡他又從義賢譯師聽受意樂賢的《俱舍釋》。第二年夏天他又到澤欽請慶喜祥講《現觀庄嚴論》。慶喜祥又介紹他到仁達巴那裡聽聞《俱舍》和《入中論》。仁達巴的學問修持都極好,因此成為宗喀巴一生中最重要的師長。那年秋季,又從大譯師普提頂受學《集論》。冬天從慧明律師聽受《毗奈耶根本經》及其《釋論》。二十二歲時仁達巴為他講《集論》、《入中論》。那年秋後閉關專修,兼閱經論,對於法稱的理論,生起了無限的信心。二十四歲那年的春天,他到那塘,聽受高僧義賢講受所著《釋量論》的注釋。夏季,他在那塘立《釋量》、《集論》、《俱舍》、戒律四部之宗,同時受學許多密法。秋間在藹寺從空賢學詩詞,同時從那塘住持慶喜幢受得中觀宗重要經論的傳承。當時西藏中觀宗諸論傳承的人很少,由於宗喀巴得到傳承,加以宣揚,後來受到中觀宗諸論傳承的人就很多了。以上僅僅是把他所學的經論略舉幾個例子,實際所學決不限於這些。大概藏中所有經論,他沒有不聽到講授或受到傳承或接觸過的。
他學習圓滿,即改戴黃帽,以後他的弟子們也就隨著戴黃帽,因此形成黃帽派。黃帽原是持律者所戴,據土官《宗派源流》說「貢巴饒塞(朗達瑪滅法後復興佛法的大律師)送盧梅到西藏去的時候,把自己戴著的一頂黃帽子送給盧梅,說戴上這個就想起我來了。因此,過去一些大持律者都戴黃帽子。宗喀巴想振興戒律,因而也就戴上了與過去的持律者們同樣的黃色的帽子」(德格版一百零一至一百零二頁)。據此,黃帽並不自宗喀巴始,宗喀巴採用黃帽,用意是復興戒律,並沒有改革宗教的含意。
三十歲時他在雅壠地方恭請錯欽薄寺住持戒寶律師為親教師,錯巴吉津寺住持慧依為羯磨阿闍黎,錯巴吉津的維那福德金剛為屏教阿闍黎,還有兩個寺院的持律比丘為證戒僧眾,受比丘戒。他受比丘戒後,曾從名稱菩提請問法義,印證所學,並聽受有關道果的傳授、拏熱六法、帕摩主巴與世間依怙的著述。以後他到聞道場,講《現觀庄嚴》、《因明》、《中觀》諸論,並到前藏,住在剎寺閱讀大藏。他三十一歲那年造《現觀庄嚴論獅子賢釋廣疏》,取名《善說金曼》。此後一兩年中,除了自己修習以外,並在各地講大小乘經論。如在貢迦的五明道場,為貢迦法王和七十多位三藏法師講《現觀庄嚴論》、《因明》、《集論》、《俱舍》、《比丘戒》、《入中論》等。住在門喀札喜棟寺時,曾以十五部論,同日開講。每天從早到晚講十五座,沒有間缺。歷時三月,共講了《因明疏》、《現觀庄嚴論》等十七部論。後來他又在一法會中,同時開講二十一部大論。又在專修時,曾合講二十九部大論。一切緇素,嘆為稀有。
他三十四歲時,打算學金剛乘講授、灌頂、密傳、事相等法。於是到了後藏,住在努卻從錯寺住持稱友受五種次第密乘法類。會見精進獅子喇嘛,詳談法義。這一期間,他了知中觀月稱、清辨的差別,而肯定月稱論師是解釋龍樹論的正宗。
宗喀巴以前所學偏重顯教經論,此後打算專攻密法,於是到仰垛的德欽寺,從布敦的上首弟子法祥學習《時輪疏釋》、修行事相、六加行法等。以後又從瑜伽壽自在學習各種瑜伽事相。學畢,仍舊回到法祥座前,聽受《金剛心釋》、《金剛手贊釋》等時輪的各種註解,並布敦所造全部二派集密的各種釋疏。後又聽受了布敦所造的《金剛出生大疏》、《瑜伽部根本經》等重要經續和注釋。
三十六歲時赴拉薩朝禮釋迦佛像。此後一、二年內閉關專修。三十八歲培修精基地方的慈氏菩薩殿。四十歲時從法依聽聞《菩提道燈論釋》、《集密五種次第法》等。這一年中,曾往娘地的金沙奔巴行廣大供養,在那裡講比丘戒,安立無量眾生住戒律儀。在若種安居時,大弟子達瑪仁欽阿闍黎開始來謁見。達瑪仁欽最初看不起宗喀巴,但聽了他講經之後,肅然起敬,並願作他的隨身弟子。後來宗喀巴圓寂,即由達瑪仁欽繼承法位。
以後從娘回到俄喀,住拉頂阿蘭若一年,自修教他,並造稱贊緣起性空的《緣起贊》。
四十四歲那年的春天到迦瓦棟,講說《菩薩戒品》、《事師五十頌》和密宗十四根本戒等。以後與仁達巴共赴若珍,冬季在若珍廣演《大乘庄嚴經論》、《辨中邊論》等諸大乘法。次年夏與仁達巴、勝依法王在囊則敦寺安居時,抉擇正法,廣弘戒律。四十六歲時造《菩提道次第廣論》,這部著作,總依慈氏《現觀庄嚴論》、別依阿底峽《菩提道燈論》,開演三士道次第。後半別明止觀,更是他的精心之作。以後又造菩薩戒品廣釋《密宗根本罪釋》、《事師五十頌釋》等。四十七歲宣講《現觀庄嚴論》,講授完畢,令弟子達瑪仁欽依照所講要義造成釋論,即現在西藏講《現觀庄嚴論》的根本依。四十八歲時,移錫雷撲寺,廣演法稱論師的《因明廣釋》,達瑪仁欽加以記錄造論。以後又到俄喀住慈氏洲講經,因勝依法王等的勸請,造《密宗道次第》,總明四部密宗的全部。這部論與《菩提道次第》,一明密乘,一明顯教,是宗喀巴生平兩部主要著作。
五十一歲時,赴前藏,在寒若卻頂安居,大弟子克主傑初次參謁,為授大威德灌頂。這一年造《中觀論廣釋》。五十二歲時,造《辨了不了義論》。這一年(永樂六年,1408)六月,明成祖派大臣四人,隨員數百人,到西藏迎請宗喀巴來漢地,他婉然辭謝。大臣們轉請派一上首弟子代表前往,他便令大弟子釋迦智到京,謁見了永樂帝以後,被封為大慈法王。同年《中觀論廣釋》造訖,在有六百多位三藏法師的聚會中,廣為宣講。此外還講了《中論》、《密宗道次第》等。又應徒眾之請,興建根本道場格登寺。第二年來到格登寺,講述《菩提道次第》、《集密月稱釋》等。
五十八歲時,藏王名稱幢迎請他赴聞地的札西朵喀安居,為三藏法王數百人宣講《中觀》、《因明》、《菩提道次第》等。大弟子根敦主初次參謁。以後回到格登寺。五十九歲時,另造《菩提道次第略論》。六十二歲在格登寺《入中論廣釋》造迄。歲末,令刻《集密根本經》,第二年刻成。六十三歲時(1419)宣講《勝樂輪根本經》等顯密諸法,《勝樂輪根本經釋》也在這一年作成。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圓寂。
宗喀巴的平生,在學問修持各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詣。對於教理,他總結大小乘、顯密一切教誡理論,而自成一家之言。他一方面有囊括大典、網羅眾家的氣度,一方面又以深刻謹嚴的態度執擇佛教各宗的見地,以中觀為正宗,以月稱為依止。他對於戒律,能矯正舊派佛教的流弊。他所創的格魯派至今為我國藏地第一大教派。藏語系統的佛教徒,大多崇奉他為教主。
宗喀巴的弟子很多,最著名的有:
一、嘉曹傑(1361—1432),名叫達瑪仁欽。最初在薩嘉派出家,親近仁達巴等,以十部大論在各寺立宗。後來,作宗喀巴的弟子,十二年中受學一切顯密教授。宗喀巴圓寂以後,他繼承法位,為噶登寺的第一代坐床者。以後依據宗喀巴的成規,以戒律為本,宣揚顯密教法。在位十三年(1419—1431)中,宗喀巴的弟子把他當作宗喀巴一樣侍奉。
二、克主傑(1385—1438),名叫格雷倍桑。最初也在薩嘉派出家,親近仁達巴和達瑪仁欽,也立過十部大論宗。後來因仁達巴的介紹而為宗喀巴的弟子。宗喀巴歿後,他到後藏弘揚顯密教法。以後被達瑪仁欽迎回噶登寺,繼承法位凡八年。他的學說完全祖述宗喀巴的主張。
三、妙音法王(1379一1448),名叫札喜倍丹。在宗喀巴弟子中稱為聞持第一,受持顯密經論一百零八部。永樂十二年(1414)受宗喀巴的囑咐,於次年建立哲蚌寺。講授《中觀》、《因明》等,一切依宗喀巴為依止,攝受弟子極多。
四、大慈法王(1354-1435),釋迦智。曾經代表宗喀巴到京謁見明成祖,回藏後創建色拉寺。以後又晉京作永樂、宣德兩代的國師,把宗喀巴的教法傳布到蒙古和漢地,為向內地弘法的最有力者。
五、根敦主巴(1391—1475),最初依止慧獅子,其後歸
依宗喀巴門下,後隨愁獅子到後藏弘法,在那裡創建札什倫布寺,住持三十八年。這是後藏第一大寺,歷代班禪在該寺主持。
六、上慧賢,阿里人。學成後回阿里莽域建立達莫寺,弘布宗喀巴的教法。
七、下慧賢,西康人。起初在色拉寺求學,後回西康,在昌都建立寺院,從此黃教即盛行於西康。
宗喀巴的著述極多。他的全集拉薩版共十八帙,凡一百六十多種。此外,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著作如:《密宗戒注釋成就穗》、《囊則敬寺所說比丘學處》、《金剛持道次第秘密樞要解》、《一切怛特羅吉祥集密廣釋明燈論貫注》、《安立次第解說集密要義明釋》、《怛特羅王吉祥集密優波提舍五次第明鄧論》等。
❺ 關於安妮寶貝的《蓮花》
主要是結復構要弄清楚
我也看了制好多遍
前面是他們2個相遇的片斷
然後到後面
就是去墨脫的路上
有(一)。。。。。。。。的那些
前半部分是旅途
後面的是他們的回憶
關於內河關於慶昭
到了最後借那個「我」
結局 而且是依照「我」來講述的
應該說到是作者「我」講述故事 以慶昭為主人公來講述
她也許想講述的是在人生的道途上
有那麼一些人盲從的
有2個自我 一個甘於向上
一個甘於思考 思考人生的目的
她每一本 似乎都在探討和尋求答案 對於人生和宿命
我還沒有仔細通讀 只是閑暇的翻看 但是覺得隨便看完是讀它的褻瀆
一遍二遍或者真的看不出什麼
還是多看幾遍吧 不是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還是要問問自己看完之後有什麼感受&感想
希望你不要受到她的影響 快樂開心一些
❻ 釋迦摩尼、蓮花生、宗喀巴家裡如何供奉擺放
如果你是顯教徒那就供奉釋迦牟尼佛就好了。如果你密教徒那就要看你的本尊是蓮花生大士還是宗喀巴祖師。以自己的本尊為主尊。另外佛像的大小也可能影響到擺放的位置。對於密宗不是佛教的侮辱不需要再多談了
❼ 林清玄的代表作有哪些
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 《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等。他的處女作是《睡吧小小的人》,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20次。
《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台灣創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下高達5億元台幣的熱賣記錄。
作品全集
和時間賽跑
煮雪
人生若只如初相見
浴著光輝的母親
與父親的夜談
分到最寶貴的媽媽
海上的消息
不孝的孩子
台北鬧飢荒
故鄉的水土
與太陽賽跑
西瓜偎大邊
愛殺
滅絕
假乞丐
山谷的起點
苦瓜變甜
胎神吹冷氣
破褲子
危險與感謝
發誓
跌倒
黃金鼠
沉水香
活珍珠
大和小
美麗的心
瓠仔也好,菜瓜也好
下滿的圍棋
放暑假
戲與夢
走鋼索與空中飛人
萬物的心
澈如水晶
老太太唱情歌
南蠻黃釉
夢打破了
變色茉莉
玉石收藏家
感謝困難
蝴蝶的種子
不南飛的大雁
鮭魚歸魚
孔雀的笑
海獅的項圈
吉祥鳥
吸引金龜子
採花蜂
放生的麻雀
圓通寺與冰淇淋
第三面佛
眼前的時光
真理
麻雀的心
笑春風
前世與今生
一隻鳥又飛走了
忙碌與悠閑
參觀佛堂
存在的理由
差一百米
不一定是天堂
放下
生命的意義
老鼠也有父母
真誠相待
純善的心
吝嗇的人
重新生長的花草
更恆久的價值
兩個湯圓
溝坪與草花庄
寧願作傻瓜
來就輪到我了
樂受的心
命中犯小人
九月很好
幸福
牛車輪
土地的報答
白鴛鷥家園
開心是最好的補葯
翠玉白菜
有春
彈珠番茄
百香千香
含羞的心
牽牛
冰簽
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
在同一家銀行老去的人
激情的薔薇
花與樹的完美
寶藍的花
喜悅的香
滿山菅芒花
凋零之美
空心看世界
玫瑰與刺
百合
瓊麻開花
百年含笑
平常的水果
小紅西瓜
太麻里枇杷
金煌芒果
磚隙的番茄樹
玫瑰奇跡
海濱椰子
土生芭樂
植物的地盤
太極圖
學插花
天堂之花
盤桓
生命的餡
小鋼珠店
微波爐
午夜頂好
開市不賺
電磁爐
房租總會到期
不流汗的運動
車倒一車檸檬
萬花筒專賣店
買饅頭
有生命力的所在
千兩黃金的福報
下下簽
海邊的白蝴蝶
飛蛾與蝙蝠
老闆打瞌睡
就在這一刻
大佛的鼻孔
五種秘方
為現在,做點什麼
陶器與紙屑
靜心與抽煙
狐狸和兔子
風鈴
眠床下的番薯
太子龍與中國強
胃散
光陰似箭到日月如梭
挑水肥的人
永銘於心
鴛鴦爐
有情生
晴窗一扇
籮筐
鴛鴦香爐 冰糖芋泥 葫蘆瓢子
秘密的地方 至死靡他 青山元不動
隨風吹笛 秋聲一片 夜觀流星
香魚的故鄉 琴手蟹 木魚餛飩
放生鳥 松子茶 雪梨的滋味
野薑花 菊花羹與桂花露 耕雲·望雲·排雲
一千支銀針 馬蹄蘭的告別 賣茶老婦
大雪的故鄉 灑在邊疆的陽光 如來的種子
歸彼大荒 斷愛近涅拿 雪中芭蕉
冢中琵琶 感甄賦 漩渦五石散
青銅時代 記夢記 沉香三盞
肉骨茶 白玉盅 象牙球
金色的胡姬 小千世界 黃昏的撒玲娜
邊城之夜 鳳凰飛 送給伊娃的禮物
投給燃燒的感情 第凡內印象 鶯歌山之冬
鳳凰的翅膀 震盪教徒 時間之旅
花燃柳卧 真正的桂冠 用歲月在蓮上寫詩
黑暗的剪影 陽光照在我們身上 一探靜中消息
走向光明的所在
菠蘿蜜 金剛糖 透早的棗子園
雞肉絲菇 長途跋涉的肉羹 活的鑽石
水中的藍天 咸也好,淡也好 有風格的小偷
早覺 知了 大佛的避雷針
生活中美好的魚 在飛機的航道 在夜景的航道
在天地的航道 粗海鹽 路上的情書
快樂地活在當天 鞋匠與總統 教堂與墳墓
緊張的心,比鬼厲害 心裡的寶玉 眼睛最值錢
黃昏的沙堡 無心才能心安 敏感的妖怪
內外皆柔軟 國衛的鑽石戒指 爸爸的鴿子
心裡的天鵝 鴕鳥的智慧 被結扎的貓
鱷魚思鄉 五顏六色的老鼠 咬舌自盡的狗
金絲雀與果蠅 灰鴿七四八 小猴子種豆子
花的生命 鐵路便當 山道上的小蟲
給小狗聽的經 百合花開
❽ 蓮花生的信徒怎樣稱呼
燃燈佛祖的梵文音譯是提和竭羅,此外,還有人譯為錠光佛。 據《大智內度論》卷九所述,燃燈佛出生容時正是夜晚。但他一出生,身邊的一切便光明如燈,整個房間都亮起來,於是父母就為他起了「燃燈」這個名字。 又據《瑞應本起經》卷上所述,釋迦牟尼前世曾是一位虔誠敬佛的信徒,當時他曾重金買下一枝稀罕的五莖蓮花,供獻給燃燈佛。由於蓮花是佛教中的聖花(《妙法蓮花經》即以蓮花來象徵佛教教義的純潔高雅),五莖蓮花更是聖花中之珍品。因此,這個供獻使燃燈如來深為高興,佛在歡悅之餘,給這位信徒(釋迦的前身)授記,預言他將在九十一劫之後的此賢劫時成佛,授釋迦牟尼佛。 由於燃燈佛在輩分上是釋迦的老師,所以燃燈佛當屬「過去佛」。許多供奉「豎三世」佛的廟宇,往往在正殿――大雄寶殿中供奉燃燈佛(左側)、釋迦牟尼佛(正中)、彌勒佛(右側),代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
❾ 佛語 嘛哩嘛哩哄 是什麼意思
嘛哩嘛哩哄
簡介:
六字真言,也就是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為祈願寶珠蓮上之義。 諸位佛教徒必誦的課程,特別是藏傳佛教徒口頭經常念誦之咒文,亦即蓮花手菩薩祈未來往生極樂世界時所誦之六字。喇嘛教徒信仰此菩薩,如彼阿彌陀如來在極樂蓮台,救濟祈者,生生世世出離因果無窮之生死,故尊戴至厚,皆口誦之。
起源介紹:
六字真言,源於梵文,由六個藏文字母組成,它不僅是藏傳佛教密宗的祈禱心語,而且是一種強身健體的發聲公法。六字真言的漢語音譯為:唵(ong)、嘛(ma)、呢(ni)、叭(bei)、咪(mei)、吽(hong)。佛教密宗認為這六字屬於佛教密宗蓮花部,其緣起即蓮花生菩薩祁往極樂世界所唱的六字聖歌,後來藏傳佛教將六字真言定為觀世音菩薩的明咒。對六字真言的意義可以作以下的解釋:「唵」表示佛部心,念此字時要身、語、意相應,與佛成為一體。「嘛呢」二字是梵文,是如意寶的意思,表示寶部心,又叫「聚寶」。「叭咪」二字是蓮花的意思,表示蓮花部心,比喻佛法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永遠純潔。「吽」字表示金剛部心,是祈願成就的意思,必須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果,成就一切,普渡眾生,最後達到佛的境界。
詳細資料見網路:http://ke..com/link?url=7-YTRv2D6HpfU7mq
❿ 佛信徒燒蓮花寶的意義
佛教是禁止燒紙燒蓮花寶的,這是外道假託佛教創造出來的。與佛教沒有任何關系也回沒有任何意義。正信的答佛教徒絕對不會搞這些的。佛教的密宗尤其是藏密也做火供,可是這與燒紙燒蓮花寶在根本意義上是有區別的。漢傳佛教的凈土法門是追求往生極樂世界的,但是燒再多的蓮花不信願念佛也是枉然。依教奉行念佛求生凈土一輩子不燒蓮花寶也會得生凈土。所以燒蓮花寶的人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就算是有證的也不過是稀里糊塗的信佛而已。佛教其實是很反對這些東西的。這是迷信不是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