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定律的真偽
㈠ 什麼是荷花定律
在一個荷花抄池裡,第一天荷花開放的很少,第二天開放的數量是第一天的兩倍,之後的每一天,荷花都會以前一天兩倍的數量開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那麼好多人以為荷花是在第15天的時候開了一半,到30天的時候剛好開滿,其實不是這樣的,荷花開一半的時候其實是第29天。
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開始用力地開,但漸漸的,開始感到枯燥甚至是厭煩,可能在第9天、第19天甚至第29天的時候放棄了堅持。
(1)荷花定律的真偽擴展閱讀
其實荷花定律就是告訴大家一個道理:越到最後,越關鍵。拼到最後,拼的不是運氣和聰明,而是毅力。中國有句老話叫「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說: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這說的也是荷花定律的同一個道理。
越接近成功,越困難,越需要堅持。量的累積,一定能實現質的飛躍。所謂堅持,就是為了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被稱為臨界突破,質變的那一刻就是:臨界點。
㈡ 你知道什麼叫荷花定律嗎
有一個著名的定律來叫「自荷花定律」,說荷花第一天開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會以前一天的兩倍速度開放,到了第30天就開滿了整個池塘。
很多人會認為是第15天開滿一半,然而並非此,到第29天時荷花僅僅開滿了一半,直到最後一天才會開滿另一半。一日之內,次第盛放。就在最後一天,荷花的開放速度之快,竟等於前29天的總和,荷花定律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最後拼的不是運氣和聰明,而是毅力。
(2)荷花定律的真偽擴展閱讀
寓意:堅持就是勝利
典故:愚公移山的故事:
傳說北山住著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名叫愚公。他家門口有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進出很不方便,愚公就跟家裡的人商量,想挖掉這兩座山。
愚公的妻子提出了疑問:「山上的石頭和土往哪兒放呢?」愚公和他的兒子們不管這些,說干就干,把挖下的土和石頭運到很遠的渤海去,一年才來回一次。
河曲有個叫智叟的老頭兒勸愚公別犯傻,這么大年紀怎麼能挖得平山呢?愚公說:「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有兒子,世世代代幹下去,哪有挖不平的山呢?」愚公動員全家的力量,感動了玉帝,玉帝派大力神搬走了高山。
㈢ 荷花定律怎麼算出來的
荷花定律來這樣算出來的:一個荷自花池,第一天荷花開放的很少,第二天開放的數量是第一天的兩倍,之後的每一天,荷花都會以前一天兩倍的數量開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開了一半,答案是第29天。因為荷花都會以前一天兩倍的數量開放。這就是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
最後一天的速度最快,等於前29天的總和。其中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成功需要厚積薄發,需要積累沉澱。同時,最後一步的執行是最關鍵的!
(3)荷花定律的真偽擴展閱讀:
最早提到「荷花定律」的人是馬雲,在一次馬雲的成功學演講中,他正式的將「荷花定律」介紹給了眾人,讓所有的人都明白了他成功的原因就是做好一件事靠的並不是運氣,而是靠的堅持與毅力。
通過這個定律,所有人都會對自己的人生有一些感悟,我們會發現,很多人的一生就好像是池塘里的花,只要自己努力,每一天都要比前一天活的更好,但是很多人再堅持了十天左右就會覺得十分疲憊,甚至枯燥而選擇放棄,自然也就沒辦法成功。
㈣ 荷花定律是什麼
荷花定律是復一個「成制功學」定律,意思是成功需要厚積薄發,需要積累沉澱。
荷花第一天開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它們開放的數量會是已開放的兩倍。到了第30天,就開滿了整個池塘。很多人都會認為是第十五天的時候荷花開了一半,然而並非如此!到第29天時荷花僅僅開滿了一半,直到最後一天才會開滿另一半。最後一天的速度最快,等於前29天的總和。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
(4)荷花定律的真偽擴展閱讀:
成功學的起源是為了完善自我和培養他人,促使人們積極進取,推動社會完善進步而自然產生的學問。實際上是一門關於自我管理的學問,是理想信念與目標行動教育方面的內容,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
其實只要有一點常識的人都會知道,所謂「成功學」,都有違事物發展規律的,因為學習雖有竅門,但不付出努力仍不會成功。現在那麼多人追捧,恰恰說明功利主義心態的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