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專王其超
A. 三水荷花世界的介紹
佛山三水荷抄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規襲模最大,品種資源最豐富,集建築、 雕塑、荷文、機動游戲、酒店、飲食於一體的荷花觀賞旅遊景區。荷花世界由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西南街道辦事處興辦,並聘請中國荷花研究中心王其超、張行言教授指導興建而成。園區佔地1000畝,水面積600畝,坐落在「魚米之鄉」佛山市三水區西南街道內。荷花世界交通方便,臨近配套高速公路,可直達周邊城市及機場。
B. 愛此荷花鮮閱讀及答案
家住洞庭湖以北、長江之南,一年四季都在蒙受著湖水的潤澤。眾多的湖泊,在荊楚大地上真如星羅棋布一樣。全省內的大小河流有千條之多,一條條水流連通和串起了上萬個常年不涸的大小湖泊,說是「千湖之省」,其實是有點太「低調」了。
有上萬個湖泊,一到夏天,就會有萬湖荷花盛開。清亮的湖水映照著藍天白雲,碧綠的荷葉,粉紅和粉白色的荷花,青嫩的蓮蓬,在夏風中輕輕搖曳,向遠處傳送著清新的菱荷芬芳,很多湖面上還有白帆點點、漁歌聲聲,不遠處就是一片片將要成熟的稻田……這就是我們的江南,江南鄉村的夏天。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田田」是指荷葉鋪展、生長茂盛的樣子。不能不敬佩古人精準而又簡約的寫景詠物的詩才。這首漢樂府,或許只是荷塘采蓮人的信口游戲之作,未必刻意為之,卻把夏日江南田野間的生活氣息與歡樂場景,呈現得如此明朗鮮活,使人彷彿身臨其境。這還僅僅是一首民歌呢!——有人說,詩中的前三句,也許是領唱者唱的,「魚戲蓮葉東」以下四句,應該就是眾人的唱和。我覺得是有道理的。古代人還喜歡稱荷為「蓮」。這是因為「蓮」與「憐」同音,憐就是憐惜、憐愛的意思。南朝樂府《西洲曲》里的幾句:「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其中已有愛蓮的文人情調了吧。
每到夏天,我就格外想念鄉野阡陌間那些長滿綠色荷葉、開著粉色荷花的湖塘,想念那些飛叫著成群的禾花雀和山雀子、散發著清新的稻花香的稻田和小村莊。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我還在少年時代時,跟隨家人從北方來到鄂南農村生活了好幾年。那裡屬於湖區農村,一入夏天,田野間的池塘里就開滿了荷花。不久,荷花謝了,一支支蓮蓬也高高地挺了出來。這時候,也是我們這些鄉村少年的「狂歡節」到來的日子。頭上倒扣著碩大的荷葉,劃著自己紮起的簡易小竹筏,水性好的,就直接在荷葉中間鑽來鑽去……干什麼呢?當然是去採摘蓮蓬啦!
成年後離開了農村,長期居住在鬧市裡,夏日鄉間的荷塘嬉戲,早已變成了遠去的童年美夢。「采蓮南塘秋」對我來說——不,對很多忙忙碌碌地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都無異於一種奢侈了。也因此,也許有不少愛荷的人,只能在城市的靜夜裡,一遍遍低聲念誦朱自清先生的那篇散文名作《荷塘月色》,藉以撫慰自己對荷花與湖水的懷想和嚮往,寄託自己高潔難泯的愛蓮之意了。
也算生活的厚愛吧,雖然居住在城市裡,但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卻一直與湖水有緣。家住武昌東湖邊,幾乎天天會去湖邊散步,夏日裡看不見田野荷塘的風致,畢竟還能看到生長在大湖邊緣的一處處綠荷,聞得見夏風吹過來的荷花清香。
在東湖磨山腳下,有一個著名的「東湖荷園」,這是「中國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荷園總面積有四萬平方米,除了中國水生植物學家們自己培植的各種珍稀名荷,還有其他一些水生植物和水生花卉的種植區。百畝荷園里,有近800種珍品菱荷,光是各種睡蓮,就有40多個品種。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兩句詩來形容萬荷競放、爭奇斗艷的東湖荷園,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每到夏天,本市市民和外地遊客來游東湖,都可以近距離地欣賞那些難得一見的珍品荷花,例如花瓣可以多達上千片的「千瓣蓮」,花朵嬌小玲瓏的「小天使」,珍稀罕見的粉黃色荷花「黃鸝」和「勝金雀」。還有一些荷花品種,光聽名字就知道並非凡品了:「醉東風」「釵頭鳳」「露華濃」「紅燈照」……我想,這么多珍品荷花的盛開與誕生,固然有中國的水生植物學家、花卉學家奇思妙想和辛勤培植之功,同時不也是拜大自然母親所賜,拜大地和湖水的恩賜嗎?
前年,我的工作室搬到了武昌的沙湖邊。站在十四樓的窗口,遠遠地也能看見滿湖翠綠的荷葉。今年夏至剛過沒幾日,我去沙湖邊散步時,竟意外地欣賞到了特別珍稀的「並蒂蓮」和「三蒂蓮」,其中,有兩株並蒂蓮已結出了並蒂蓮蓬。並蒂蓮已經是可遇不可求的了,三蒂蓮無疑就是水生花卉中的絕世珍品了!
我向管理沙湖名荷的一位老伯請教:「這里為什麼會有並蒂蓮和三蒂蓮?」老伯告訴我說:「這可是咱們中國權威的荷花專家、年逾八旬的王其超、張行言夫婦倆種植出來的『稀世寶貝』哦!」
原來,這三株並蒂蓮和唯一的一株三蒂蓮,是老夫婦倆從他們種植和培育的一萬多盆荷花中挑選出來的。老夫婦倆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試驗,多次用並蒂蓮結的蓮子育種,試圖培育出專開並蒂蓮的荷花新品種,但一直沒能成功。最終他們發現,並蒂蓮的基因不能遺傳給下一代,並蒂蓮和三蒂蓮都無法人工培育,只能是偶然現象。
人誰不愛荷花?古文里有周敦頤的一篇《愛蓮說》,白話文里有朱自清的一篇《荷塘月色》,已是寫盡了荷的高潔、清秀與淡雅。連一向擅長抒寫浪漫與豪放詩句的大詩人李白,也寫過清新婉轉的詠荷短歌:「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還有韓愈的「從今有雨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聲」;宋代詩人黃庚的 「池塘一段枯榮事,都被沙鷗冷眼看」……那都是唯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的荷花,才配得上的千古名句。
攀荷弄其珠 盛開的荷花,把滿湖滿塘的高潔、清新和雅緻奉獻給了我們,也把荷葉、荷花、蓮蓬、藕根、藕帶的清甜、清芬和清苦奉獻給了我們,我們該拿怎樣一方純潔、干凈、沒有污染的好水土,去回報荷花的恩情呢?要知道,沒有一方好水土,哪來的「蓮花過人頭」,哪來的「蓮子清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