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葉型
❶ 蘭花葉型越重越差什麼原因
你好,朋友蘭花葉形越做越差的原因就是更新換代,沒有及時的提種營養。
❷ 如何區分蘭花種類
中國蘭花主要為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對蘭花品種的鑒別主要奉行三看葉形,花苞,開品。
1、春蘭。根肉質、白色。春蘭的葉片硬而且很粗糙葉邊的鋸齒很明顯,下面幾張圖是春蘭的圖片,可以仔細看看他的特徵與外形。
❸ 如何區分蘭花種類。
春蘭:主要特徵是植株矮小,葉狹帶形,4-6枚集生,花單生,少數2朵。其緣有細齒,假鱗莖很小,常包存於葉莖之內,花單生,偶有2朵,莛直立而短,苞片很長,常超出子房既花柄部分。花色綠色;紅綠色為主,花極香,花形多變,品種極多,主要變種有春蘭,雪蘭,線葉春蘭。花期1-3月。
蕙蘭:假鱗莖不明顯,葉脈透明,晶亮。葉直立性強。株葉5-9枚,長25-80cm 寬1cm 葉齒粗,葉莖對折,斷面呈V字形,花莛直立但稍有浪曲,多為出架,莛多花。常為5-18朵。花黃綠色,極香。花瓣小於萼片,唇瓣三裂不明顯,中裂片長橢圓 形,有許多透明小乳突樁毛。主要變種有原變種惠蘭,峨眉春惠,送春,花期在3-5月。冬蘭或寒蘭冬10—12月以及次年元月份開花;
蓮瓣;亦稱小雪蘭,曾隸屬春蘭,葉狹長而弓曲,葉寬0.4-0.8cm 長30-50cm 葉中段跟葉基、葉尖端一樣粗細。葉數較多:6-9片,花期在1-3月,花3-5朵,以白色為主,略帶紅黃,藕色脈紋明顯。花瓣較薄。萼片形明顯不同,萼片為三角披針形。
春劍;曾隸屬春蘭。葉片直立性強5-7片,邊緣具鋸齒,花莖直立,花2-7朵,高20-30厘米,黃綠色,紫紅色,其變種有春劍原變種,軟葉春劍,硃砂蘭,通海春劍,花期1-3月。
建蘭:也稱四季蘭。長根粗如筷子,常有分枝,假鱗莖微扁圓形,株形3-6枚叢生,長25-50cm 寬1.2-2.3cm 帶形葉(線狀披針形),中段增寬而平展,先端順尖或鈍尖,主脈居中,明顯後凸,葉齒極細而不明顯,端部葉齒有銳利感。葉薄革質,葉色黃綠色,富光澤,葉背相對較粗糙無光澤。
花莛從假鱗莖基部葉鞘內側生出,形圓,直立,色淡,綠白,長25-40cm ,多與葉叢面等高。不少品種花莛能高出葉叢面。苞片長約等於葉柄長的三分之一強。苞片基部有蜜腺。花徑4-6cm。含苞時,唇瓣一側朝上,開放時,扭轉180°,成直立壯,芳香濃烈。
野生花多為黃綠色或乳白、淺黃色,披掛紫紅脈紋和灑紅斑,萼片長狹,矩圓披針形,平展;側萼略短於中萼,為小落肩花形,花瓣,橢圓披針形,約萼片的1/3長,前伸合抱。中裂片,端鈍反卷,主要變種有建蘭原變種,素心建蘭四季蘭每年開花2-3次,花期6-12月。
寒蘭:根略比建蘭細而有分枝,假鱗莖長橢圓形集生成從。葉鞘長而薄,成苗後張離,葉腳高。葉柄環明顯。株葉3-7枚成從。直立性強,長 30-80cm 寬0.8-1.6cm 。寬葉種長60-110cm 寬1.5-2.2cm 葉狹帶形,葉基特別狹小,多數葉端披拂下垂,薄革質,色深,葉片平展而光亮,葉背粗糙,葉脈明顯,並向葉背突起,中脈和側脈溝明顯,先端漸尖或長尖,葉端之細葉齒,較銳利。新苗葉中脈兩側白亮,占葉寬的三分之一,猶如中透縞藝狀,其雙側的綠色部分有明顯龍骨節狀的隱性綠色斑紋,這樣獨有特徵其他蘭所沒有的,是鑒別寒蘭的依據。
因花期跟春,惠,建等花期交錯自然雜交,變異極多,可分為春寒蘭,夏寒蘭,秋寒蘭,蘇蘆寒蘭,色型可分青寒蘭,紫寒蘭,青紫寒蘭,紅寒蘭。
墨蘭;又名報歲蘭,根粗而長,假鱗莖橢圓形,株葉3-5枚從生。劍形,端部向外斜展或弧垂,長45-80cm 寬2.7-5.0cm 葉緣微後卷,端緣有細葉齒,葉薄革質,葉面濃綠而富有光澤,葉背相對較粗糙。花序直立,花5-17有褐紅色,黃綠色,白綠色,花期9月到來年3月主要變種有墨蘭原變種,秋墨,彩邊墨蘭。
豆瓣蘭葉4-6片叢生,線型,花葶直立約12-18cm,每葶著花1-2朵,花期11月底至翌年3月。
送春:送春系蕙蘭的變種,葉多可達十八枚左右,常開出數箭花。
台蘭:台蘭又名蜜蜂蘭,花高15-30cm,有花15-40朵,花期4-6月。
套葉蘭:葉長40~60cm,寬0.8~1.5cm,花莛直立稍有彎曲,高約40cm,莛花5~9朵,花期11月。
❹ 看蘭花的葉型就能知道花是什麼樣的嗎怎樣看
一、選素
1、主要看其新芽和葉腳,新芽出土受光照後仍翠綠,無一絲雜色者,新苗開葉後葉腳色翠綠,多為素,但有葉腳雖綠,油光重、色暗者不出素。
2、中脈綠而透亮者,並結合葉甲純綠,必素;春蘭中素心多為斜立葉且葉梢下垂後又平出為多,葉質多糯柔而不軟,有彈性,葉色清透而不亮,主、副脈明亮而不沉。
3、子芽為白綠色或純綠色的,白綠色上有綠筋的易出素心,有其他雜色的難能出素;
4、看殼選素也應具備上述條件,軟綠殼易出純素;且要求筋麻通頂,布滿閃亮的沙暈,如白殼中鋒尖轉綠,層層加深,殼硬而不軟,即有望出素梅;
5、辨葉情:葉硬腳軟者暈種也,葉軟腳硬者素種也。暈種亦有葉軟者,柔中帶剛;素種也有葉硬者,剛中帶柔。
6、辨葉質:暈種筋骨粗,素種筋骨幼。暈種亦有幼者,肉薄而粗;素種也有粗者,肉厚而滑。
7、辨葉色:暈種葉色沉,素種葉色潤。暈種也有潤者,浮光外露;素種也有色沉者,精華內蘊
8、辨甲:青而帶紅者,必暈種;青而帶黃者,必素種也。
二、選荷
荷瓣的草多寬闊呈魚肚狀半垂或斜立,葉尖鈍圓,葉殼寬厚緊抱葉柄到植株老時依然不鬆散,葉質厚糯,荷瓣的草上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底葉寬大,葉尖起兜呈勺狀並緊貼植株,到枯黃時依然不分開。
1、草形:荷瓣葉直立、斜立的佔多,葉形較普通草矮壯,葉尖圓鈍對稱或呈匙形向上微翹,葉邊鋸齒細密、明亮,有的看上去無刺,中心葉放得較高,鈍圓者更好,中脈粗明亮葉尾起兜者舌大;
2、草質:葉質較寬,厚糯,葉形收放好(中放好),肌理滋潤,葉脈細含,摸上去手感有彈性,但不十分硬;葉面有光澤並有行龍。
3、邊葉和葉腳:鞘葉寬厚硬挺,梢部兜緊;邊葉收放好,常抱其它葉柄,葉腳光亮寬,緊抱葉柄;
4、春蘭中荷瓣草的花苞較圓,上實下空,鋒頭濃彩。粗麻殼並呈雙筋狀。 如果符合的特徵越多,出荷的概率越高。平時常有好看的闊葉草,也符合一些特徵,但絕大多數開個荷形花,所以不見花,此類草不值得賭。
三、選梅、仙
梅瓣草山上多弓形,如無雜物影響,其弓度極圓整,並且每葉相統一,葉脈共有七條,魚肚葉佔多;色澤光亮,糯感強,質地細膩,新草色翠,手感葉有彈性,但不硬,有質感,不像摸到薄紙一樣軟綿綿的,這是出梅仙的最基本特徵;葉尖尖,葉成U或V形,也有葉尾平攤的;鋸刺較粗,也有稍粗的,而且鋸刺與葉成垂直,觀察老銘品可見,一般是雄蕊化越強,鋸刺越粗;中心葉葉尖處有V形,邊葉弓度好,魚肚形且收根好,葉腳薄硬,看上去有干凈感,葉腳從芽到成草會轉色,像蕙花中赤轉綠一樣,手摸葉腳尖有刺痛感,新鮮的可看到葉腳尖有白頭、綠彩、聚色,有的綠彩比葉綠還好看,新芽有白頭,白頭下有紅彩或聚色,白頭多者,雄蕊化強,根細圓。 鞘葉厚潤緊企,散甲,並有一片葉鞘前扭,鞘部有白頭;葉片中放較均稱,葉端部漸漸收細,葉鞘較尖銳,葉幅中細者居多,中間葉以半立居多;邊葉大多呈弓垂形或鐮垂形。葉齒細密但不很規則,葉面葉背都比較光潔潤滑,柔中見剛;腳葉中間放寬,形似船壯,邊葉葉尖起兜。這些都是傳世梅瓣草的普遍特徵,因此在這類生草中出梅瓣的概率相對大些。 水仙瓣多直立、斜立、半垂;質地細膩,新草色翠居多,葉有強度,手感彈性強,但不硬;魚肚葉者,其花外瓣闊;葉邊刺較粗,垂直生,中心葉葉尾刺更明顯,有邊葉時邊葉斜立,葉腳較長,薄而有彈性,葉腳、新芽的其他特徵與梅草一樣;白頭體現時較梅草少,多見新芽、葉腳尖有聚色,有些飄門水仙白頭現象很少,草也各有姿態,但其葉厚糯有彈性是一樣的。 梅瓣草與水仙瓣與荷瓣草的葉緣鋸齒較均勻,荷瓣草的葉幅寬闊,葉尾鈍圓,葉鞘不松,尖包於葉根。梅瓣草的葉幅中等,中闊,葉尾不尖不鈍,葉鞘尖松開8—10度,葉鞘根收緊葉根。水仙瓣草的葉幅稍細,中闊,葉尾較尖,葉鞘尖松開10—15度,葉鞘根收緊葉根。 梅瓣、水仙瓣花苞殼短,鋒尖有肉鉤,肉裹尖重、白頭,苞尖有白色玉鉤或統體肉質感。 無論蕙花或春蘭,凡屬瓣形草的,其葉背面的光澤幾乎等同於葉面,即使遜於葉面,也有相當的光澤。
四、選蝶
蝶類奇花弓形草佔多,關鍵看葉刺、中脈。同一片葉子的葉脈有粗細,葉脈和葉脈間距不等,葉面的溝槽深淺寬窄不均,葉齒排列粗細不均。有時葉後半部的單邊會出現無齒或齒列斷續的現象,但到達葉梢部位兩側邊齒會明顯增粗。邊葉前端和後半部分的齒形相差越大,外碟的唇化部位比例越大。 1、外蝶 1)外碟高甲,呈倒「八」字,中脈稍偏,故葉鞘也經常頭梢呈彎曲狀或稍斜。 2)葉緣鋸齒斜生,兩邊都有,尾刺較粗,葉尖以下較均勻,中脈偏得多者,蝶化大,葉腳有白頭但不同於雄蕊化的白,是有透明感的白,梅仙是乳白色,新芽相同; 2、內碟 1)內碟的葉鞘稍偏細長,鞘頭尖銳。荷形外碟葉形一般比荷瓣草的葉柄稍偏細長,葉質有厚有薄,都具有一個共性就是葉片的對稱性不好,大多中脈稍偏(每片偏移不同向)。 2)內碟的葉形多稍偏細長,葉片較外碟的要對稱,但葉齒同樣會粗細不一(一半較劇,另一半較平的),內碟的邊葉中脈越突顯,舌形越大,接近中脈的兩邊脈越突,其外三瓣瓣張越寬闊。 3、蕊蝶 1)蕊蝶葉刺一邊生,在葉尾部較粗,新芽、葉腳白頭與梅仙難分,部分蝶化好的,葉有蝶化現象; 2)如心葉碟化會出蕊碟,而葉片上有碟化現象大多會出副瓣碟。 4、多瓣奇蝶 1)多瓣奇蝶常在中脈有刺(稱三面刺),其花鼻有變異、對稱性好、瓣有蝶化者大多穩定 2)多瓣蝴蝶除有蝴蝶特徵外,葉形有變化,葉尾有擺的,波浪葉、未受外力影響的扭曲,有的多筋脈,有葉上葉等等;有的根分叉,有的根內筋偏向一邊。 3)葉側脈左右兩邊粗細明顯差別者,花為多瓣。葉緣鋸齒不均勻,並結合葉側脈左右粗細差異,為多瓣奇蝶。 對於特狹長的花苞還要看苞殼的松緊,奇花一般出在寬松的苞殼中。在山上常有少許蝶化的發現,應作為期待品種養,尤其是小草起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