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井岡山的蘭花

井岡山的蘭花

發布時間: 2025-10-07 01:46:04

① 朱德與蘭花背後隱藏的革命精神

蘭花,是中國久負盛名的傳統名花,它的品性高雅、純潔、倔犟,花朵端莊秀麗、清純大方,氣味清香淡雅、素樸幽遠,歷來被看作是一種堅貞、高潔的象徵。朱德一生鍾愛蘭花,幾十年如一日痴情不改。花如其人,花性與人品,互融一體,相映生輝。
喜歡蘭花由來已久
朱德喜歡蘭花,有著悠久的歷史。即便是在戰事頻發、軍情多變的戎馬倥傯間,率隊領軍作戰的總司令也要遣興培植、欣賞蘭花,對山中的野蘭小草施以熱情關愛。

在他20歲左右從軍雲南的時候,就非常喜歡一種開著白色花朵的野蘭花。每到春夏交季之時,這種野蘭花便會漫山遍野地燦爛怒放,煞是壯觀,美景如畫。當陣陣清風吹來時,蘭花的縷縷清香襲人,令人陶醉,心曠神怡,特別地招人喜愛。當時,由於經常四處作戰,流動性大,不能種花,朱德就找來瓶子養這些采來的野花。
再到後來,朱德的職位有了一定的升遷,他愛養蘭花的興趣依然不減。朱德征戰每到一地,總是一邊行軍作戰,一邊在山裡採集野生蘭花,然後再移植到他那些簡易而方便攜帶的「花盆」中。
時間一長,朱德認識了許多蘭花品種。在朱德留學德國的宿舍里,見到最多的還是蘭花。
1928年,朱德率領南昌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和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這個時候,朱德又一次在井岡山上驚喜地發現了久違的野生蘭花,並且記住了井岡山生長蘭花的主要地點。相隔30年後,朱德來到井岡山的某個地區視察工作,他依然記得當年井岡山的野生蘭花。在工作之餘,朱德興致盎然地爬山尋找記憶中的野蘭所在地。功夫不負有心人,朱德竟然找到了,高興地滿載而歸。他將蘭花移植到瓦盆里,帶下山來,千里迢迢地帶進了中南海的花圃。
情系北京中山公園「蘭室」
一向酷愛蘭花的朱德,革命勝利後,盡管身負重任,工作繁忙,仍然堅持種養和欣賞蘭花,這已成為他很少的業余閑暇生活中的重要內容。藝蘭、賞花,給朱德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特殊情趣。
在朱德住處的陽台和花架上,到處都可以見到蘭花的倩影,聞到蘭花的清香。朱德清早醒來看,午覺起來看,晚上還要看,對蘭花是達到了痴愛的程度。他不僅愛蘭,而且精研《蘭譜》,說起蘭花,如數家珍。每當餘暇,朱德會惦記著心愛的蘭花,首要的事情就是給蘭花除草、培土、澆水和施肥。有時,還會面對蘭花,或駐足賞玩,或凝神沉思。他敬慕蘭花、贊美蘭花,一生還留下了許多賞愛蘭花的詩作,寄託了他一份濃濃的感情。

朱德是中南海有名的蘭花「先生」。他經常在工作之餘頻頻光顧中南海的大溫室,極有情致地去傾心養植和觀賞許多不同品種的蘭花。
誰要是來到朱德家裡,一進門首先就會被他滿屋子水靈鮮亮的大小蘭花所吸引。他在這個小天地里共種植有3000餘盆品種不同的蘭花,都是他長時間四處搜集來的,並且經常親自侍弄。他的客廳、辦公室、卧室,凡是能擱置花盆的地方,常有蘭香飄逸。這些賞心悅目的蘭花盆景,會令所有來客大為喜悅。
上世紀50年代後期,北京的中山公園開始養育蘭花,培植蘭花新品種。其時,公園從上海引進了一批品種優良的蘭花。朱德不知從哪兒知道了這條消息,一天,他乘車來到了中山公園,直奔蘭花圃。他細致地觀賞著每一個品種,足足兩個小時後,才帶著滿足的神情離去。
朱德一邊參觀蘭花,一邊和栽培蘭花的園丁們聊天。園丁們很快發現,已是古稀之年的朱德竟然對蘭花有著如此執著濃厚的興趣。他們深受感染,洗耳恭聽老人家的熱情指教。
朱德將自己多年養花的經驗滔滔不絕地介紹給大家。他說:「養蘭入門容易,但是,要精通它就難了。必須得窺天氣,測氣候,勤於護持,做到栽養有法、得法,蘭花才能生根發芽。」
他還語重心長地對園丁們道出了養蘭的目的:「蘭花是中國名貴品種的一種花卉,因栽養技術要求比較高,所以,以前只有有錢人家才能養得起它,只有少數人能觀賞到它。現在是新中國了,你們要養好蘭花,多養蘭花,讓老百姓都能看見蘭花的芳姿……以後還要總結栽養蘭花的經驗,逐步普及,讓蘭花進入尋常百姓家中。」
這是朱德第一次來中山公園看蘭花。此後,在周末或假日里,朱德常常來此觀賞蘭花,朱德若有什麼新品種的蘭花,也常帶去給中山公園養植。
大家見朱老總常送名貴的蘭花來,就想著哪一天能有幸進朱德的花圃去看看。可是,冷靜一想,中南海乃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居住的地方,不是什麼人能隨便進得去的。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他們的夢想竟然有一天真實現了。有一天,朱德興致勃勃地來到中山公園。他一邊觀賞蘭花,一邊與園藝工人親切地攀談起來。他從四川青城山的野生蘭談到西藏的「虎頭蘭」,從河南雞公山上的「蕙蘭」談到海南島的「海燕齊飛」,越談興趣越濃,最後索性要親自用他的蘇聯「大吉斯」轎車載上大家去他的花圃作一次參觀。未等大家反應過來,朱德已為大家打開了車門,然後又放下汽車裡面的加座……這是共和國第一元帥的專車呵!大家喜出望外,個個笑得都合不攏嘴。
不一會兒,車子在一個大溫室前停下。朱德笑呵呵地下車說,這就是中南海的花圃了。大家走進棚子一看,一陣激動和驚訝,慨嘆:這里簡直就是蘭花的海洋……
朱德如數家珍般地向大家一一介紹著這些心愛的蘭花:四川的「夏蕙」,廣東的「墨蘭」、「銀邊大貢」,貴州的野生蘭,無錫的「春蘭」……他微笑的面容與和緩的語音,連同身邊那潔凈雅緻的蘭花的海洋,無不讓人感到一種特別的意境,一種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見得到的寧靜和超脫。
中山公園初建蘭花室時,大家覺得門額上總該有個名字,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朱德。有人向衛士長談了大家的願望,沒料想,幾天之後,就收到朱德手書的幾幅寫有「蘭室」的字幅,請中山公園從中選用。這散發筆墨濃香的筆跡厚重、朴實,真是字如其人。
中山公園按照朱德的要求,曾經多次派人到全國各地採集野生品種,交流養蘭經驗,先後共收集並養植了250餘個蘭花品種。每年都為群眾舉辦春秋兩次的蘭花展覽。
外出視察時尋蘭芳蹤、廣交蘭友
到外地視察工作,朱德有時也會在專列上帶上一些蘭花。而且,只要有條件有空閑,他總會到視察地長有蘭花的地方光顧一番,哪裡有濃郁蘭香飄溢,哪裡就留有朱德的足跡,朱德與蘭花簡直到了形影不離的地步。而且,朱德一向喜歡以蘭會友,不分身份、等級,只要蘭趣相投,一視同仁,結交了不少蘭友,其中有一些是蘭花專家、工程師、外國朋友,也有一些是技術工人、寺院和尚與業余愛蘭者。
解放後朱德來到四川視察工作期間,他總要在繁忙緊張的工作之中抽空到杜甫草堂、文殊院、人民公園等處參觀蘭花。1963年春天,朱德再次來四川考察時,還專程到青城山去採集過野生蘭花。他不顧70多歲的高齡,興味盎然地一直攀登到青城山上別致壯觀的一處景物「天然圖畫」上面,在遠離石階的一處山坡上終於發現了野生兔耳蘭。當時,朱德夫婦分外高興,對蘭花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建國後不久的某一年國慶節前夕,朱德來到了久別數十年的南昌,在原任國民黨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輝公館、後為江西省領導同志楊尚奎夫婦居住處住了一段時間。在朱德下榻的院子里,有一片寬闊的草坪,長著幾株很大的桂花樹,芬芳四溢,這樣幽雅的一個地方,贏得了朱德的喜愛。他把幾十盆品種不同的蘭花從專列上搬了下來,擺放在桂花樹的四周。朱德便經常坐在石凳上,時而仰視金桂的挺拔和凝重,時而又俯看幽蘭的優雅和飄逸。老人家身處這種蘭香溫馨的懷抱中,怡然自得,恬靜安適,象一位在辛勤勞累之餘欣賞自己成功作品的慈祥可愛的老園丁。
有一回,楊尚奎和水靜去看朱德時,正碰上他和幾位衛士、秘書在桂花樹下擺弄蘭花。朱德一見他倆來訪,就喜得合不攏嘴。朱德夫人康克清聽到聲音,也從房子里走了出來。大家圍坐在石凳上談笑起來。水靜對朱德說:「我很喜歡蘭花的綽約風姿和淡雅清香,可是不管我怎麼細心侍弄,總也養不好。」
朱德一聽說水靜也是愛蘭的同道,便興致極濃地對水靜談起了蘭花經。朱德說:「蘭花是難侍候。蘭花生性高潔、倔犟,它討厭濃肥大水,討厭狎昵撥弄,討厭喧囂煙塵的糾纏。所以它的香味清雅幽遠,無與倫比,古人稱它為『香祖』,王者之香。」
1961年冬,朱德夫婦又一次來到了南昌,住在了濱江招待所的一幢平房裡邊。這次住的時間比較長,在南昌渡過了一個愉快的春節。3月間,正是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的美好季節。76歲高齡的朱老總不辭辛苦,又去臨川、大茅和井岡山視察。在井岡山期間,朱德興致勃勃地攀山越嶺,細致尋覓早年留有印象的野生蘭花所在地,親手挖了許多蘭花,高高興興地把它們帶回了北京。
1960年1月,朱德到貴州視察。當他在貴陽森林公園見到貴州的一些野生蘭花時,欣喜萬分。他分析情況,認為貴州的山川氣候適合蘭花生長,便向貴州園林部門提出應對這些野生蘭花進行系統的品種整理,把馴化培育和良種選育工作搞好,為祖國的大花園增色添香。朱德還即興欣然命筆,寫下了「馨同蕙蘭」4個大字贈送給貴陽森林公園。隨後又將自己親手培種的40餘盆「素心春蘭」、「送春蕙蘭」等優良品種的蘭花送給貴陽森林公園。
1961年3月3日,朱德來到廣州視察。忙完工作之後,他來到了廣州著名的越秀公園游覽風景。
在越秀公園內,一路緩緩觀賞下來,朱德對滿園的秀麗風光很感愜意。看到百花盛開,芳香四溢,鶯歌燕舞,尤其是看到了其中長有許多漂亮的蘭花,當即賦詩一首,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對蘭花的鍾愛之情:
越秀公園花木林,
百花齊放各爭春。
唯有蘭花香正好,
一時名貴五羊城。
廣州華南熱帶植物園的養蘭女工程師程式君回憶同朱德的交往時說,「朱總每次來,都很隨便,同我們以蘭友相交。他到蘭圃參觀時,也把我們帶去,藉以交流經驗。當他了解到我們植物園經費和人員都不足的情況後,便對我們說『我們交個朋友,我把北京的地址留給你,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什麼問題,隨時可以給我寫信,我盡力幫助解決。』他的和藹慈祥和親切關懷,使我終生難忘。」
每當朱德要離京外出視察時,他都要問一問中山公園,有沒有送給外省的蘭花品種。他總是走時帶去幾盆,返回時再另外帶回幾盆,為各地蘭圃穿針引線,傳遞交換,希望各地能夠廣泛交流,共同發展。
有一年,中山公園到廣東東北部山區去採集野生蘭花。他們沿著朱德指點的路徑去尋找,終於滿載而歸。當朱德看到這些熟悉的蘭花時,就向大家講述起幾十年前的崢嶸往事。大家從朱德身上發現了許多優如蘭花的高貴品格:質朴、堅韌、高潔、芬芳。用朱德的話來說,就是:「蘭花品質高潔,香氣純朴,歷來為人們崇尚,經濟價值也高。」當有人提到:宋代鄭恩肖畫蘭不畫土,以示蘭之高潔;魯迅也曾用「豈惜捐馨酬薪者,獨坐幽岩展素心」之句來比喻革命先烈的氣節時,朱德點頭稱是地說:「人們崇尚蘭的品格,所以稱陽春之時為『蘭時』,稱醇美之酒為『蘭觴』,稱親密摯友為『蘭友』。蘭花的這些品格和情操不正是代表著我們中華民族某些可貴的精神的嗎?」
愛蘭養蘭的坎坷遭遇
以前朱德喜愛養育蘭花,情理所致,能為常人所理解。但是,自從廬山會議之後回到北京,朱德愛蘭養蘭就變成了一種極其專注的嗜好,幾乎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朱德經常到中南海的花圃園里,一蹲就是半天。這時的朱德完全沉浸在萬花叢中,是他最為舒心的時刻。
女兒朱敏當時好長時間都不知廬山會議的內情,更不知朱德的內心活動。只是覺得父親從廬山回來後情緒始終低落,再也沒有了授銜時候的那種激情和喜悅。有時見他獨自一人孤坐在辦公室,什麼事也不做。有時母親康克清在旁邊話多了,他還顯得那麼厭煩,會用拐杖頭拚命跺地。朱敏明顯地感覺出父親很不對勁,肯定有什麼不愉快的隱情。
後來,她忍不住悄悄問媽媽,才明白在廬山會議上朱德作為受批評的領導人之一,處境變得微妙起來。朱德心情不好,變得更加沉默,更加痴迷種養蘭花。和蘭花為伴,他才能獲得些許的安慰,獲得心靈的釋放。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國家的正常秩序被打亂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也遭到嚴重破壞。從1966年7月7日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第33次會議之後,在長達8年零6個月的時間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再也沒有舉行過一次會議。連朱德種養蘭花,也有人在中南海貼大字報指責說這是「資產階級情調」。朱德看到後,只是很平靜地回到家裡對康克清說:「種蘭草還有這個事。」朱德沉默一會兒,輕嘆一聲,接著又補充說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種蘭草一可以美化環境;二可以調劑老人的業餘生活;三可以出口為國掙外匯。」其實,客觀地講,朱德的這些見解非常深刻,言之有理。
為此,朱德在「文化大革命」一開始,便得了一頂大「帽子」——養蘭花是小資產階級情調!
朱德沉默地走進花圃,用手撫摸著一朵朵怒放的蘭花。這些來自祖國各地的蘭花,和他相伴度過了多少朝夕?給他緊張工作日程抹去多少疲憊?它們身上又留著他多少汗水?為養好它們,他在燈下查看了多少資料?……幾乎每一株蘭花,都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嚴於克己的朱德,最後不得不忍痛割愛,把自己十多年收集來的6000餘盆蘭花,包括住宅里的蘭花,全部送給了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的蘭花一下子多了,可是朱德的心卻空落落的了。離開蘭花的朱德開始整日沉默寡言,悄然無聲地孤坐在書房,打發沒有蘭花陪伴的寂寞日子。
賦閑的朱德眼前突然沒有了綠色,沒有了爭奇斗艷、芬芳四溢的蘭花,面對的是空寂無聲的房間,好像旺盛的枝葉被抽去了筋一樣,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在朱德眼裡,連陽光燦爛的日子彷彿都變得暗淡無光,毫無生機。朱德整天心煩意亂,度日如年。
然而,朱德畢竟是橫刀立馬賓士疆場久經考驗的元帥,決不會因失去蘭花就自暴自棄,意志消沉的。度過一段好似軟禁的生活後,朱德又堅強地站了起來,走出了家門,在門前空地來回地打量起來。心想:不能養花,我就種菜!
朱德像當年在延安參加大生產運動時那樣,揮動鋤頭,在自己門前開出一塊菜地。每天傍晚,也是從前放下手頭工作該去花圃的那個時間,他都要「下地」勞動一會兒,在地里擺弄一陣子才會比較滿足而輕松地踱步回家。到了家門口,他先站在門前,不斷地跺掉沾土。
家人每見他額頭上汗涔涔地淌著水珠兒,手裡捏著鋤頭把子,呼哧呼哧地喘氣時,都會擔心地問他累不累?
朱德總是笑呵呵地直搖頭,他那黝黑如農民的臉龐上浮現著收獲的喜悅。
也不知是與綠色有一種天然的緣分,還是有多年養花的經驗,朱德種的菜總比別人種的長得好,綠油油一片,特別引人注目。不多久,門前的菜地開始有了收成,先是青菜,後是萵筍,再後來是西紅柿、茄子、豆角,紛紛搬到了家中的餐桌上。每次收獲,朱德總是讓警衛員送些給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共同分享。
朱德在有了菜地後多少分擔了他對蘭花的思念。但是,朱德和蘭花結下了終身的不解之緣,他是無法割捨下這段情緣的。當1971年9月粉碎林彪反黨集團之後,老帥們的日子才有所好轉。朱德能夠自由行動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中南海看望他的蘭花。一進花圃,看見滿眼熟悉而神采奕奕的蘭花,好像看見了久別重逢的老友,朱德的眼眶都濕了,他心潮澎湃,感想萬千。他在花圃里,走走,停停,看看,久久地駐足在各種蘭花前,欣賞著,用心靈在與久違的蘭花進行著親昵、神聖的「對話」。
朱德離開花圃時,大家讓他再搬一些蘭花回去。朱德想了想,最後還是婉拒了。他覺得這些漂亮的蘭花養在公園里是他的心願,也是蘭花最好的歸宿。
從這個時候直到朱德離開人世,他再也未曾親手養植蘭花。
1976年春節來臨之際,同往年一樣,中山公園的蘭花又一次燦然開放。朱德這位與蘭花結下幾十年深厚友情的老人,手拄拐杖,同以往一樣再次來到蘭室賞花。在公園領導與技師的陪伴下,他圍著長長的展台,一盆一盆地仔細欣賞著,不時地提問,還說「今年素心的品種多了。」技師回答說「是的,但也有梅瓣的。」說著,技師舉起兩盆梅瓣蘭請朱德觀賞。轉完一圈後,他好象想起什麼,提出要去看看其他花室。來到唐花塢,他觀賞了溫室中的花卉。望著這些色彩繽紛、芳香四溢的美麗花卉,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不曾想,這次竟是朱德與中山公園蘭花的最後一面。
朱德這位與蘭花結下不解之緣的老前輩,他生前所養的蘭花,有好多至今還活著,年年芬芳吐艷,清香滿園。
「蘭花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因困窮而改節。」這是世傳《孔子家語》中用蘭花比喻做人應有氣節的話。顏師古賦蘭有:「惟奇卉之靈德,稟國香於自然。灑佳言而擅美,擬貞操以稱賢。」由此,在這些意形俱佳的蘭花身上,人們分明品賞到了朱德那可敬的人格魅力。

② 朱德與蘭花隱藏的革命精神

蘭花,是中國久負盛名的傳統名花,它的品性高雅、純潔、倔犟,花朵端莊秀麗、清純大方,氣味清香淡雅、素樸幽遠,歷來被看作是一種堅貞、高潔的象徵。朱德一生鍾愛蘭花,幾十年如一日痴情不改。花如其人,花性與人品,互融一體,相映生輝。
喜歡蘭花由來已久
朱德喜歡蘭花,有著悠久的歷史。即便是在戰事頻發、軍情多變的戎馬倥傯間,率隊領軍作戰的總司令也要遣興培植、欣賞蘭花,對山中的野蘭小草施以熱情關愛。

在他20歲左右從軍雲南的時候,就非常喜歡一種開著白色花朵的野蘭花。每到春夏交季之時,這種野蘭花便會漫山遍野地燦爛怒放,煞是壯觀,美景如畫。當陣陣清風吹來時,蘭花的縷縷清香襲人,令人陶醉,心曠神怡,特別地招人喜愛。當時,由於經常四處作戰,流動性大,不能種花,朱德就找來瓶子養這些采來的野花。
再到後來,朱德的職位有了一定的升遷,他愛養蘭花的興趣依然不減。朱德征戰每到一地,總是一邊行軍作戰,一邊在山裡採集野生蘭花,然後再移植到他那些簡易而方便攜帶的「花盆」中。
時間一長,朱德認識了許多蘭花品種。在朱德留學德國的宿舍里,見到最多的還是蘭花。
1928年,朱德率領南昌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和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這個時候,朱德又一次在井岡山上驚喜地發現了久違的野生蘭花,並且記住了井岡山生長蘭花的主要地點。相隔30年後,朱德來到井岡山的某個地區視察工作,他依然記得當年井岡山的野生蘭花。在工作之餘,朱德興致盎然地爬山尋找記憶中的野蘭所在地。功夫不負有心人,朱德竟然找到了,高興地滿載而歸。他將蘭花移植到瓦盆里,帶下山來,千里迢迢地帶進了中南海的花圃。
情系北京中山公園「蘭室」
一向酷愛蘭花的朱德,革命勝利後,盡管身負重任,工作繁忙,仍然堅持種養和欣賞蘭花,這已成為他很少的業余閑暇生活中的重要內容。藝蘭、賞花,給朱德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特殊情趣。
在朱德住處的陽台和花架上,到處都可以見到蘭花的倩影,聞到蘭花的清香。朱德清早醒來看,午覺起來看,晚上還要看,對蘭花是達到了痴愛的程度。他不僅愛蘭,而且精研《蘭譜》,說起蘭花,如數家珍。每當餘暇,朱德會惦記著心愛的蘭花,首要的事情就是給蘭花除草、培土、澆水和施肥。有時,還會面對蘭花,或駐足賞玩,或凝神沉思。他敬慕蘭花、贊美蘭花,一生還留下了許多賞愛蘭花的詩作,寄託了他一份濃濃的感情。

朱德是中南海有名的蘭花「先生」。他經常在工作之餘頻頻光顧中南海的大溫室,極有情致地去傾心養植和觀賞許多不同品種的蘭花。
誰要是來到朱德家裡,一進門首先就會被他滿屋子水靈鮮亮的大小蘭花所吸引。他在這個小天地里共種植有3000餘盆品種不同的蘭花,都是他長時間四處搜集來的,並且經常親自侍弄。他的客廳、辦公室、卧室,凡是能擱置花盆的地方,常有蘭香飄逸。這些賞心悅目的蘭花盆景,會令所有來客大為喜悅。
上世紀50年代後期,北京的中山公園開始養育蘭花,培植蘭花新品種。其時,公園從上海引進了一批品種優良的蘭花。朱德不知從哪兒知道了這條消息,一天,他乘車來到了中山公園,直奔蘭花圃。他細致地觀賞著每一個品種,足足兩個小時後,才帶著滿足的神情離去。
朱德一邊參觀蘭花,一邊和栽培蘭花的園丁們聊天。園丁們很快發現,已是古稀之年的朱德竟然對蘭花有著如此執著濃厚的興趣。他們深受感染,洗耳恭聽老人家的熱情指教。
朱德將自己多年養花的經驗滔滔不絕地介紹給大家。他說:「養蘭入門容易,但是,要精通它就難了。必須得窺天氣,測氣候,勤於護持,做到栽養有法、得法,蘭花才能生根發芽。」
他還語重心長地對園丁們道出了養蘭的目的:「蘭花是中國名貴品種的一種花卉,因栽養技術要求比較高,所以,以前只有有錢人家才能養得起它,只有少數人能觀賞到它。現在是新中國了,你們要養好蘭花,多養蘭花,讓老百姓都能看見蘭花的芳姿……以後還要總結栽養蘭花的經驗,逐步普及,讓蘭花進入尋常百姓家中。」
這是朱德第一次來中山公園看蘭花。此後,在周末或假日里,朱德常常來此觀賞蘭花,朱德若有什麼新品種的蘭花,也常帶去給中山公園養植。
大家見朱老總常送名貴的蘭花來,就想著哪一天能有幸進朱德的花圃去看看。可是,冷靜一想,中南海乃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居住的地方,不是什麼人能隨便進得去的。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他們的夢想竟然有一天真實現了。有一天,朱德興致勃勃地來到中山公園。他一邊觀賞蘭花,一邊與園藝工人親切地攀談起來。他從四川青城山的野生蘭談到西藏的「虎頭蘭」,從河南雞公山上的「蕙蘭」談到海南島的「海燕齊飛」,越談興趣越濃,最後索性要親自用他的蘇聯「大吉斯」轎車載上大家去他的花圃作一次參觀。未等大家反應過來,朱德已為大家打開了車門,然後又放下汽車裡面的加座……這是共和國第一元帥的專車呵!大家喜出望外,個個笑得都合不攏

③ 蘭花的愛好者有哪些

當代名人朱德與陳毅、張學良都是蘭花愛好者,都寫過詠蘭詩。朱德元帥酷愛蘭花,且很有研究。把採集的井岡山蘭花命名為井岡蘭帶回中南海栽種並賦了詩:「井岡山上產幽蘭,喬木林中共草蟠。漫道林深知遇少,尋芳萬里幾回看。」據知朱德詠蘭詩很多,可惜大多沒有發表。陳毅有詩雲:「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顫簡畢識;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張學良視咐畢蘭花為花中君子,他寫過一首《詠蘭詩》:「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葉立含正氣,花嬌不浮華。常綠豐嚴寒,含笑度盛夏茄芹。花中真君子,豐姿寄高雅。」1993年,張學良還將他的「愛國號」名貴蘭花在中國第三屆花卉博覽會期間贈送給江澤民主席,也傳為佳話。這都道出了愛蘭者的心聲。中國畫家畫蘭甚多,自宋至今,不乏其名畫佳作,也成為蘭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他們畫蘭,表現出蘭花淡泊、高雅之神韻,畫如其人,以追求畫品的人格化。

④ 幽蘭吐喬林下下句是什麼

《詠蘭》
朱德

幽蘭吐秀喬林下,仍自盤根眾草傍。
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含芳。

這是朱德1962年重上井岡山時,為井岡蘭花寫下的一首詩。

⑤ 井崗山有什麼特產

井岡山不僅是革命的名山,而且是一座資源富饒的寶山。層巒 疊嶂,萬木蔥籠,雲霧繚繞, 氣候溫和濕潤,土地肥沃,這兒,滿 山竹木長, 遍野 葯材生;飛禽又走獸,蟲蛇魚蛙多。其中石蛙、石耳、石魚、大鯢, 便是井岡山風味獨特的四大山珍,盛產冬筍、玉 蘭片、香菇、木耳、茶葉、生薑、 金桔、 楊梅、獼猴桃、青果等。 其中長坪玉蘭片、黃坳香菇、井岡翠綠與碧玉、下七生薑、 洪坪金桔、荊竹獼猴桃等有名的土特產品。蘊產的各種中葯材主要有:石松、荷蕨、水 龍骨、金毛枸杞、觀音坐蓮、抱石蓮、支柱寥、紅花昌、何首烏、虎杖、馬鈴 、細辛、廬山小櫱、十大功勞、毛輪環藤 、蒼白稈鉤風、黃常山、 吳茱萸、 飛龍掌血、黃連、鑽山風、隔山香、獨活、七葉一枝花、竹節人參、三七、山蒼籽、毛萼珊瑚蘭、 瓜萎、白接骨、石斛、纖細萼芋、牛尾菜、野百合、山豆根,斑葉 蘭、紫背天葵、盤蛇龜、白花蛇舌草、江南散血丹、草珊瑚、石韋 、筋骨草、蓮錢草、陰地蕨、蛇根草等名貴中葯材。 珍貴土特產: 井岡杜鵑花 杜鵑花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及酸性土壤,在井岡山分布面廣,品種豐富,主要生長在井岡山主峰、筆架山、坪水山、黃洋界風車口、茨坪東山、嚴嶺嶂等地,已發現的杜鵑花品種有三十多個,如映山紅、馬銀花、雲錦杜鵑、武杜鵑、高纓杜鵑、猴頭杜鵑、鹿角杜鵑、嶺南杜鵑、江西杜鵑、井岡杜鵑、背絨杜鵑等。杜鵑花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美化環境。井岡山市園林所、市農辦花卉公司培植的各種杜鵑花和盆景,是一種有發展前途的旅遊花卉產品。 珍貴土特產:井岡蘭花 蘭花是我國的傳統名花,形態優美,香味清幽,素有「香祖」之稱,為觀賞植物之上品,井岡山廣大山谷地含腐殖質豐富而帶微酸的土壤,適於蘭花生長,品種也較多。有2至3月開花的春蘭,4至5月開花的惠蘭,7至9月開花的建蘭,有冬季至早春開花的墨蘭。春夏秋冬四季那有開花的蘭花。井岡山市園林所、市農辦花卉公司培植的各種名貴蘭花,在旅遊市場上價值較高,很有發展前途。 珍貴土特產:井岡竹筍 竹筍是井岡山有名的古老特產,主要產地在井岡山大小五井、荊竹山、硃砂、百泥湖、羅浮、黃坳、長坪、下七、茅坪、大隴、柏露等地。竹筍按品種和採收季節以及加工方法不同,可分為毛竹筍和小竹筍;冬筍和春筍;閩筍、煙筍和玉蘭片。冬筍、春筍和小竹筍還可製成罐頭及加工成咸筍,屬蔬菜半成品,可供餐館、家庭直接配料做成各種菜餚。由於筍肉鮮美,組織脆嫩,且含有大量的纖維素,不僅人們喜愛食用,還有健胃作用,井岡山旅遊市 場需求量大。井岡山罐頭廠、黃坳、長坪、下七、茅坪、大隴各鄉鎮企業加工廠生產的小竹筍罐頭、水煮筍、鹽漬筍等產品,國際銷售市場廣闊。 珍貴土特產:黃坳香菇 井岡山雨量充沛,萬木蔥蘢,適於培植香菇,全市各鄉鎮都盛產香菇,其中以黃坳、長坪、茅坪、柏露、東上的香菇量多質好,年產十萬余斤,成為井岡山旅遊、出口的暢銷產品。 井岡山香菇按品質不同,分為花菇、厚菇、薄菇三種。每種又分為大菇、中菇、小菇、統菇四個等級。以中花菇為優,它呈半球形狀,菇邊往裡卷,肉豐厚,傘面花紋明顯,噴香。其中又以呈菊花形的最佳。 香菇,各種名菜都離不了它,作菜味美、脆嫩、爽口,人人喜愛。香菇除食用外,還有良好的葯用價值。香菇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植物蛋白等,有助於幼兒骨骼發育,防止軟骨病;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降低人體內膽固醇和對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症都有一定的療效。 珍貴土特產:井岡碧玉、翠綠茶 名茶----井岡翠綠、碧玉茶,以其條索緊細微彎,白毫顯露,外形美觀;沖泡後茶葉直沖水面,葉柄朝下,毫尖朝上,懸空豎立,然後徐徐下沉,豎立杯底,宛如群蘭盛開、碧綠盪漾而得名。 飲口井岡茶,頓覺神怡體爽,滿口清香。這主要是井岡山高山雲霧繞,溪水環山轉,雨量充沛,光照適度,土壤疏鬆肥沃,生長的茶葉肥壯,持嫩性強,終年翠綠綠。不僅如此,「翠綠、碧玉」在管理、採摘、製作上也均有獨到之處。茶園每年都要進行「一耕四鋤四施」;採摘要求清明至穀雨進行;製作從茶葉分揀到製成,十多道工序,道道標准嚴格。所以,茶葉沖泡後,似群蘭吐艷,翠綠清香。 井岡翠綠茶,產於花果山的茨坪茶場,多次被評為全國優質茶,這里有蘭花坪、桂花坪和金竹湖,湖周、坪外千餘畝茶園一片翠綠。1962年朱德重上井岡山時,就曾在這里賞蘭品茶。井岡碧玉茶產於黃坳井岡山茶廠,被評為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井岡山名茶除翠綠、碧玉外,還有絞股籃茶、井岡雲霧、石姬綠茶、井岡山紅茶等十多個品種,年產茶葉十萬斤以上。唱遍全國的井岡山《請茶歌》: 同志哥! 請喝一杯茶;井岡山的茶葉甜又香。 井岡山的各種名茶,飄香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歡迎。 珍貴土特產:黃坳豆腐乳 井岡山客籍豆腐乳久負盛名。井岡山豆腐乳,質地細滑松軟,味鮮而有異香,色呈淡黃透亮,而且營養豐富,是極好的調味品。井岡山豆腐乳,有辣醬腐乳,五香腐乳之分。 其做法將老水豆腐切成小塊放人霉房,把經過發酵後的乳坯(霉豆腐)裹上炒過的食鹽、五香粉、辣椒粉,用單料酒浸泡,裝入缸中,密封三月即成。它與北京的醬豆腐、湖南的霉豆腐、江浙的南乳比較,有迥然不同的風味。 珍貴土特產:拿山紅腳板薯 為井岡山拿山有名的農家品種,拿山、廈坪、石市口栽培較廣。紅腳板薯從塊莖上長出的幼苗,鮮紅發亮,引人注目,可供觀賞。塊莖呈不規則的扁塊形,狀似腳板,故得名。表皮褐色,肉紫紅色,一般薯塊重1至5斤,富含澱粉,膠質多,質細味美,既可代糧。又可作菜。以其磨粉製成的「薯包米果」,尤為旅遊者所喜愛的菜餚。 珍貴土特產:下七生薑 井岡山生薑栽培歷史悠久,分布也廣。主要產區在下七、黃坳、茨坪、硃砂等地,年產五百五十萬斤以上,井岡山生薑以下七、黃坳生薑最佳。姜莖肥大,皮橙黃,芽淺紅,味濃香辣,抗逆力強,屬姜中上等品。井岡山姜農常說:「夜食蘿」,朝食姜,勝過人參湯。井岡山的姜含有揮發姜油、姜辣素等成分,不僅是調味的佳品,而且是祛寒散熱、止嘔解毒和健胃的良葯。 井岡山生薑易貯存和加工。井岡山蜜餞廠、罐頭廠加工的五味姜、醬姜、糖姜、乾薑塊和姜油等,味美香辣。在國內外市場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珍貴土特產:井岡竹蓀 竹蓀是一種靈草,成熟後能散發出濃濃的清香,不僅肉質滑嫩、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是一種名貴食用菌。曾有詩贊道: 面罩自紗體態娜,冰肌玉骨銀絲身。 日月香湯沐玉體,美味清香席上珍。 竹蓀的食用方法有多種,主要用溫水泡10分鍾,洗凈後切成一寸左右,將排骨500克切成方塊,和切好的竹蓀一起放入鍋中,加入500克100℃的熱水,燒20分鍾加入鹽、味精,即可食用。二是將干竹蓀50克用溫水泡10分鍾,洗凈,把它切成很碎並加入鹽和味精的細豬肉放人竹蓀的空心中,一條條擺好,蒸25分鍾,等溫度達50度時切成方塊,即可食用。 珍貴土特產:新城茶油 茶油是井岡山一種主要木本食用油脂。井岡山現有油茶麵積達6萬面,面積較多的有新古城、長坪、礱市、葛田等地。油茶林不與糧食爭地爭肥爭勞力,一年種植,百年受益,是摧不垮、炸不爛的天然油庫。新城的橋上,礱市的石陂、相公,不僅盛產茶油,而且油質特好,被譽為井岡山三大「油池」。 井岡山茶油,色清味香,營養豐富,食用茶油,不會使人體膽固醇增加,適合高血壓病患者,故有「茶油肥嘴不肥肚」的說法。茶油還是製作高級食品,人造奶油及肥皂、凡士林、潤滑油和防銹油等優質原料。 珍貴土特產:山蒼籽油 山蒼籽樹俗稱香葉籽、山胡椒、山雞椒,是一種落葉喬木。井岡山山蒼籽野生資源十分豐富,遍及全市,特別是下七、黃坳等地,較為集中。山蒼籽油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香料油源,廣泛應用於食品、化工和醫葯工業上。經科研部門證實:此油可用來熏蒸糧食,可達到使污染糧食的致癌物質---黃麴黴素完全解除的效果。全市年產萬多斤,遠銷歐美等地。近年來,國內外市場需求量增大,下七洪坪不少地方己變野生為家種,培育良種,提高產量,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香料原料。 珍貴土特產:客家茶菇 茶樹菇又名薪菇,茶菇。據《客家通志》記載:「茶菇生油茶樹上,其菇薄而柄長,茶菇葉大柄,濃郁中得清氣,尤勝香菇。所產不多,不堪裝載。」自古以來,客家民間稱為「神菇」。 茶樹菇適合烹任各種佳餚。干品用清水快速沖洗後,放入溫水浸泡十分鍾左右,將菇放入肉類中煲湯,也可炒、燴、涼拌等,味美、香濃、柄脆,味極鮮,含有人體必需的豐富營養元素,是營養價值極佳的超級天然保健食品。 珍貴土特產:井岡紅米酒 紅米酒系井岡山所產優質紅米和井岡泉水釀制。「紅米本是紅軍糧,製成佳釀美名揚。」紅米酒色澤深紅,醇香甘甜,香氣濃郁,酒性平穩,餘味綿綿,酒度為16°,服飲適量,有益健康。是井岡山旅遊市場暢銷佳釀。 珍貴土特產:廈坪冬酒 冬酒是井岡山廈坪、拿山的傳統佳釀。因是在寒冬臘月釀製成酒,有的要封閉經三伏後成陳品,故稱冬酒。此酒耐貯藏,經久不壞,貯藏期越長,色、香、味越佳。酒色金黃,綿軟醇厚,飲之,和血養氣,暖胃辟寒。冬酒採用「淋飯法」釀造而成,酒度為15°左右。 珍貴土特產:荊竹(茅坪)獼猴桃 井岡山獼猴桃分布在常綠喬灌木闊葉林中,多生長在山谷及流水旁。獼猴桃在井岡山主要集生地於梨坪、下庄、大井、荊竹山、小溪洞、石溪、茅坪、白石、柏露、東上等地,面積達三十萬畝左右。其中梨坪、荊竹山、下庄、茅坪、白石等自然村的四周山林里為最多,總產量可達三十萬斤。特別是荊竹山、茅坪一帶,綿亘幾十個山頭,都有成片數里的野生獼猴桃,僅這兩處的產量可達十多萬斤。 獼猴桃是一種時興的水果和珍貴的葯物。它果實產量高,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它不僅具有調中理氣、生津潤燥、解熱降煩之效,而且對麻瘋病、消化道癌症、高血壓、心血管病、肝炎和尿道結石等具有一定的防治和輔助醫療作用。因此,近年來獼猴桃已成為世界市場上的暢銷佳果,被人們譽為「水果之王」。

熱點內容
蘭花架子i 發布:2025-10-07 03:39:52 瀏覽:954
臉上長梅花斑 發布:2025-10-07 03:30:49 瀏覽:841
梅花黨小說 發布:2025-10-07 03:24:08 瀏覽:741
國畫梅花花瓣 發布:2025-10-07 03:02:04 瀏覽:587
花藝派系 發布:2025-10-07 02:59:27 瀏覽:841
硬荷花不好抽 發布:2025-10-07 02:58:50 瀏覽:322
黑底兒荷花 發布:2025-10-07 02:58:48 瀏覽:215
梅花鹿有尾巴嗎 發布:2025-10-07 02:57:32 瀏覽:164
致癌花卉名 發布:2025-10-07 02:56:50 瀏覽:914
茶花仙子圖片 發布:2025-10-07 02:54:28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