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蘭花花雨果

蘭花花雨果

發布時間: 2025-10-04 15:43:30

⑴ 80後看過的經典動畫片都有那些

1。法國動畫片《巴巴爸爸》
《巴巴爸爸》
【原 片 名】Barbapapa
【出品年代】1975年
【出品公司】Polyscope
【國別歸屬】法國
【劇集總數】45集(每集5分鍾)
【內容簡介】
可里可里可里,巴巴變~。

還記得這句久違的經典台詞嗎?巴巴爸爸是法國漫畫家Annette Tison和他的丈夫TalusTaylor根據棉花糖的形狀創作的漫畫形象,在被改編為動畫後深受觀眾們的喜愛。巴巴一家可以變成任何東西,巴巴爸爸遇見了巴巴媽媽,然後生了七個孩子,各有愛好。利用可變的身體,巴巴家族成員之間,他們與人類之間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媽媽、巴巴族、巴巴拉拉、巴巴利鮑、巴巴鮑巴、巴巴貝爾、巴巴布拉德、巴巴布拉卜,記住了嗎?巴巴爸爸、巴巴媽媽、巴巴族、巴巴拉拉、巴巴利鮑、巴巴鮑巴、巴巴貝爾、巴巴布拉德、巴巴布拉卜(開場白)。
都以為本片是聯邦德國的片子,其實本片源自法國,只因當年國內引進為德國版,由此以訛傳訛了,直至今日。
2。美國動畫片《百變雄獅》
【原 片 名】Challenge of the Gobots
【出品年代】1984年
【出品公司】Hanna-Barbera Proctions
【國別歸屬】美國
【劇集總數】65集
【內容簡介】
與《變形金剛》近似的一部機器人變形類的動畫片。玩具發行的時間要早於變形金剛,但是在1984年幾乎和《變形金剛》同時推出的動畫版卻慘敗在《變形金剛》之下,所以歡迎程度大打折扣。本片中文版的引進時間也要晚於《變形金剛》,造型設計及畫風上較為粗糙,可能是造成播出之後反映平平一個重要原因。不過,該片可圈可點之處還是不少的,遼藝的配音也不錯。故事情節亦與《變形金剛》類似,以里德王為首的正義一方VS由薩爾魔統帥的邪惡勢力,雙方在宇宙中展開激戰。里德王變形的飛機,薩爾魔變形的摩托車,還有克克怪的狂笑,都留給人很深的印象。
3。美國動畫片《變形金剛》
【原 片 名】Transformers
【出品年代】1984年
【出品公司】Marvel Proction/Hasbro(孩之寶)
【國別歸屬】美國
【劇集總數】98集
【內容簡介】幾百萬年以前,在一個名叫塞柏特恩的星球上存在著智慧生命。但他們不是我們所熟悉的生命形態。在星球居住著有思維有感情的智慧機械體-變形金剛。變形金剛分為汽車人和霸天虎。殘忍的霸天虎們唯一的目標就是徹底統治宇宙,他們計劃要消滅熱愛和平的汽車人。一場正與邪的戰斗席捲了整個塞柏特恩,豐富的資源幾近匱乏。汽車人們在這性命攸關的時刻勇敢地選擇為生存而戰,他們登上了飛船方舟號去宇宙中尋找新的能源,霸天虎們也乘坐暴影號飛船緊隨其後。途中,雙方展開激戰,隨後飛船航向失去了控制,兩艘船駛入了一地球的引力區,墜落在一處火山腳下,變形金剛們開始漫長的沉睡。1984年,火山的一次爆發激活了方舟的主控電腦——顯像一號,隨後它恢復了變形金剛們的機能。兩派的戰爭在地球展開,直至蔓延整個宇宙。
用「萬人空巷」、「紅遍神州」來形容《變形金剛》當年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熱播絕對不是誇張之詞。誠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本片的構圖、情節多處都經不起推敲,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應時廣告之作」。然而本片對「機器人」「變形」「組合」等元素的運用確實是到了駕輕就熟的地步,因而受到孩子們幾近瘋狂的追捧和痴迷也就不足為奇了。《變形金剛》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連同那個年代林林總總的流行文化現象,構成了70年代生人童年中最令人難忘的回憶。
汽車人,發動引擎,變形出發!(擎天柱語);霸天虎們,撤退,快撤退!(威震天語)。4。美國動畫片《布雷斯塔警長》
【原 片 名】BraveStarr
【出品年代】1987年
【出品公司】Flimation Associates【國別歸屬】美國
【劇集總數】65集
【內容簡介】
很久很久以前,在新德克薩斯星球上,有一位機智聰明勇敢的警長,他叫布瑞斯塔(音譯)。他具有鷹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使他非凡超人,為了維護和平與安寧,他同邪惡進行著不懈的斗爭。(開場白)。
遙遠的行星新得克薩斯上出產一種稀罕和強大的魔法水晶——Kerium,吸引不計其數的其他星球人類從銀河的各個角落趕來。在這些移民中,有些人善良誠實,也有些人陰險惡毒,最邪惡的當屬TexHex。他是一個暴徒團體的頭兒。Tex不惜代價的搜尋能夠控制Kerium這種巨大的礦物能源。只有一個人可以阻止他的計劃:布雷斯塔警長。當遇到困難時,警長就召喚一種動物的突出力量,並用這一力量來掃清障礙。例如使用熊的力量來搬開巨石,使用豹的速度來抓獲歹徒,還有鷹的眼睛及狼的耳朵。他的坐騎變形馬,一匹可以變成人形的馬,可以用後腳站立、說話和戰斗,手持一把「塞拉炯」,與他左右不離,共同伸張正義。布雷斯塔住發在FortKerium,他的老師是聰明年老的薩滿5。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
【原 片 名】一休さん
【出品年代】1975年
【出品公司】東映動畫
【國別歸屬】日本
【劇集總數】296集
【內容簡介】
以歷史人物一休宗純禪師的童年為背景(和真正的一休禪師的生平事跡有很大出入),故事發生在室町幕府時期。曾經是皇子的一休不得不與母親分開,到安國寺當小和尚,並且用他的聰明機智解決無數的問題。一體不光聰明過人,還富有正義感,他用自己的機智和勇氣幫助那些貧困的人、教訓那些仗勢欺人的人,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外,善良的小葉子、魯莽的新佑衛門、和藹的長老、貪心的桔梗店老闆和民生小姐、驕傲的足利將軍也都塑造的很成功,他們鮮明的個性和充滿哲理的動人故事深深影響了一代人。那時的孩子們紛紛以一休作為自己的榜樣,這部卡通片為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溫馨的回憶。
一休,一休!休息,休息一會兒(片中過場);
一休哥!嗨,就到這里,就到這里吧!(結束語)6。日本動畫片《大白鯨》
【原 片 名】ムーの白鯨
【出品年代】1980年
【出品公司】東京Movie新社
【國別歸屬】日本
【劇集總數】26集
【內容簡介】
約3萬年前,亞特蘭蒂斯族為統治地球而發動戰爭,但遭到了居住於太平洋上的穆族的奮起反抗,最終在慘烈的戰斗後兩族達成暫時的休戰。亞特蘭蒂斯大陸整體遷移到了外層空間,而穆族首領納木長老尚處於嬰兒時期的大女兒拉美爾則作為人質被送到亞特蘭蒂斯。和平只是暫時的,亞特蘭蒂斯並未放棄統治地球的野心。為了發動新的大戰,他們的元首查爾根和整個大陸進入了休眠狀態。相應地,穆族也做了積極的准備。納木長老的大腦與白鯨的身體聯結,成為白鯨這個超級兵器的控制中樞,他的小女兒瑪諾娜則被改造為生化電子人。而當時與亞特蘭蒂斯的戰爭下涌現出來的五位最英勇的穆族戰士則作為人類在世間度過一個又一個輪回,他們的共同標志是身上的一個梅花印記。
3萬年後,亞特蘭蒂斯的先遣隊在哥爾豪斯和普拉多斯兩位王子、以及早已經以亞特蘭蒂斯人自居的拉美爾率領下來到地球,他們的目標是奪取當年遺留在地球上、能提供強大能源的熱能元素。經過轉世重生的穆族勇士——現今的白銀劍、白誠讓、白鳥麗、白風信和白川學在瑪諾娜的召喚下又再次集結在了納木長老的旗下。他們在白鯨的幫助下,為阻止亞特蘭提斯人得到熱能元素而展開不屈不撓的戰斗。
7。美國動畫片《丹佛,最後的恐龍》
【原 片 名】Denver, the Last Dinosaur
【出品年代】1988年
【出品公司】Calico Creations
【國別歸屬】美國
【劇集總數】52集
【內容簡介】
傑立米·沃立、歇治和馬里奧是一群美國男孩,他們喜歡享受加州的陽光,喜歡滑板和自行車越野運動。有一次學校有研究課題,他們來到了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碰見了一幫小混混,他們是比傑立米年齡大點的問題少年。為了躲開他們的糾纏,傑立米和朋友們藏到了一個禁止非工作人員靠近的生物化石區,馬里奧為了炫耀車技不小心碰到了一個神秘的巨蛋。這個經過千萬年沉睡的蛋裂開了,竟然爬出來一個憨憨的、充滿好奇心的小恐龍,他們給他取名「丹佛」。調皮可愛的丹佛很快便贏得了孩子們的心,他給傑立米和朋友們展示了蛋殼的魔力,顯現出6500萬年前史前恐龍時代的景象。孩子們突然意識到必須保護丹佛,否則將給他帶來滅頂之災。沒過多久,他們就發現要藏住一個活生生的恐龍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那些夢想發財的人、發了瘋想出名的科學家都給丹佛帶來了無窮的麻煩,丹佛隨時都處在危險的邊緣:引發觀看外星生物熱潮、被誤會是尼斯湖怪、甚至極不情願的還參演了一部好萊塢電影,這些都是那些男孩子們始料未及的!丹佛和搖滾男孩們在一起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精彩冒險。8。美國動畫片《非凡的公主希瑞》
【原 片 名】She-Ra Princess of Power
【出品年代】1985年
【出品公司】Filmation Associates
【國別歸屬】美國
【劇集總數】93集
【內容簡介】
我叫阿多拉,霍曼的親妹妹。我是水晶城堡的保護者。這,是順馬風,我的坐騎。有一天,我獲得了奇跡般的秘密,當我抽出劍說道:「賜於我力量吧……SHE-RA,SHE-RA,SHE-RA,SHE-RA,SHE-RA,我是希瑞哎……」。只有幾個人知道我變成希瑞的秘密,他們是希望之光,拉茲夫人和考爾。我和起義軍的朋友們一起,為解救以希利亞,與罪惡的霍達克進行著戰斗。(開場白)
嗨,你們好,我是露姬,今天發現我藏在什麼地方了嗎,如果沒有再看一遍……看見了嗎,我在這兒呢……(結束語)
《非凡的公主希瑞》是當年引進的美國懷舊動畫片的旗艦作品,但此片在美國的影響力不如其前作《宇宙的巨人希曼》,不過在當年中國大陸可是颳起一陣女超人的旋風。此片中正邪雙方人物的成功塑造可說是本片的最大看點。再加上北京電視台完美的譯制,多少年過去了,仍然讓人回味無窮。鄭建初老師配的希瑞,聲音剛勁又不失柔美,讓人贊不絕口9。英國動畫片《怪鴨歷險記》
【原 片 名】Count Duckula
【出品年代】1988年
【出品公司】Cosgrove-Hall Proctions
【國別歸屬】英國
【劇集總數】65集
【內容簡介】
怪鴨故事情節荒誕離奇,顛覆了傳統故事中對惡魔的描述,雖然在音樂和畫面上營造出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氣氛,但是恰恰這些設計卻成為了故事搞笑的手段,使故事充滿了強烈的對比。全劇的所有人物都是禽鳥造型。達寇拉,是居住在特蘭斯瓦尼亞城堡里吸血伯爵。雖然暴露於陽光或者被木樁刺透心臟都會讓他死去,但是他卻能夠通過一種神秘的儀式再次地復活。然而,當最近一次儀式舉行的時候,本該倒入棺材的血液錯被錯拿成了蕃茄汁——於是,重生的達寇拉伯爵變成為了一隻只會吃素、略有點神經質的綠鴨子。他有兩個僕人:雨果,是一隻年邁的老鷹,一輩子都在這個城堡里做管家,對達寇拉家族忠心耿耿。女僕南妮負責照顧達寇拉伯爵的飲食起居,不愛走門,總是撞牆而入,令人哭笑不得。達寇拉伯爵還有一個死敵葛斯威恩博士,在原著中是著名的除妖大俠范海辛,在這部動畫片里,卻成了一個戴眼鏡的鴨子,他發誓要除掉吸血鬼伯爵,執著地追殺達寇拉。還有四個大笨賊,他們總是覺得這個城堡里會有寶藏,可是沒有一次得逞。達寇拉伯爵居住的城堡很神奇,可以瞬間移動,所以達寇拉總是能夠隨心所欲的到世界各地冒險,但是城堡的移動是有時間限制的,時間一到,自動回到特蘭斯瓦尼亞。故事就是圍繞著這些人物展開的,一次又一次冒險旅行,一個又一個搞怪的情節,帶我們走進這個KB的鴨子世界。這個故事裡面充滿了笑料與調侃,有一種無厘頭式的幽默,是對英國傳統故事的改編,讓人以一種輕松的心情來觀看吸血鬼主題的動畫片,帶給了我們非常多的歡笑。10。法國動畫片《國王與小鳥》
【原 片 名】Leroiet L'oiseau
【出品年代】1979年
【國別歸屬】法國
【劇集總數】單集電影
【內容簡介】
故事講的是一個虛構的機械科技極其發達的王國,國王性格乖戾,至尊無上,窮奢極欲卻又生性多疑,動輒就將人打入地牢(是用按鈕和活動地板,讓人跌入地牢),就連他的心腹密探探長也在劫難逃。他喜歡收集畫作,也愛讓人給他畫肖像,但可惜他是瘸子又是斗雞眼,為他畫像的畫師因為畫的太真(腿和眼都畫)或因為畫的太假(畫的很完美),所以總是下場悲慘地被打入地牢,只有一個畫師把他畫成了一條腿踏在石頭上舉槍瞄準獵物方才倖免於難。某天在國王的秘密公寓里,一個畫家正為國王肖像加上最後的筆觸,但是他忘了先畫一個籠子,所以這幅肖像被已故國王的靈魂所佔據。霎時,所有神秘的現象出現了:國王畫室里的畫作上的兩個人物——牧羊女和掃煙囪的小夥子從畫里活起來,互相坦承對彼此的愛。但國王的肖像卻逼迫牧羊女與自己結婚,雙方的爭吵把真國王引來。諷刺的是,真的國王卻被畫里的國王也打入了地牢,假國王的脾氣性格和真國王完全一樣,但統治手段更為邪惡,他派出pol.ice追捕同樣逃出畫作的這對戀人。於是為了逃避pol.ice的追趕,掃煙囪的小夥子和牧羊女這對戀人在小鳥的幫助下開始驚心動魄的逃亡之旅……最終由於小鳥被抓,小夥子和小鳥也被關進地牢。他們團結了在那裡的老百姓,沖出了地牢,在國王與牧羊姑娘的婚禮上推翻了國王。

⑵ 中國舞蹈發展史

芭蕾藝術的蓬勃發展

如果說1581年法國《皇後喜劇芭蕾)的上演,一直被視為芭蕾舞劇之初始--雛形的話,芭蕾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幾乎晚了3個多世紀。不過,起步雖晚,卻是飛躍前進。。

20世紀初,曾有外國的芭蕾舞團來中國演出,但規模有限。此後,陸續有俄僑來中國開辦業余私立芭蕾舞學校,以上海、天津、哈爾濱等地較有影響--對中國的芭蕾啟蒙教育有積極作用。

毋庸置疑,芭蕾舞劇在中國的真正興起和發展,也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這與中國政府對一切具有世界意義的優秀文化藝術都採取積極吸納、支持的基本方針具有密切的關系。

最初,對中國芭蕾具有影響力的是俄羅斯學派。從54年2月第一位蘇聯專家奧·阿·伊莉娜(O·A·YEALINA)應邀來京開辦第一期「教師訓練班」起,到58年中國上演第一部經典芭蕾舞劇《逃陟湖》,中國芭蕾實現了初創期的神速「3級跳」。在此期間,諳熟芭蕾藝術的戴愛蓮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期「教師訓練班」的學員(大都接受過一定的芭蕾訓練),以半年的時間,奇跡般的完成了蘇聯舞蹈學校1--6年級的教學大綱,通過嚴格的考試全部合格。他(她)們成為同年創建的北京舞蹈學校,芭蕾專科的教學骨幹。此後,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成長為真正的芭蕾教育家--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

實現「3級跳」的重要舉措是邊訓練,邊實踐演出。這一時期常有著名蘇聯芭蕾藝術家來華演出,精湛的表演吸引了眾多的觀眾,中國人逐漸熟悉、喜愛起這門藝術。

1957年在查普林的指導下中國首次完整的上演了一部芭蕾舞劇--《無益的謹慎》(LA FILLE MAL GARDEE),它是18世紀末讓·多貝瓦爾的作品,具有現實主義的風格,適宜於當時中國芭蕾舞演員的實際水平,通過演出使隊伍得到了提高。

1958年10月在古謝夫的指導下,北京舞蹈學校集中全力,成功的上演了世界著名經典芭蕾舞劇《逃陟湖》(奧傑塔扮演者白淑湘)(SWAN LAKE)全劇,引起國內外強烈反響。通過嚴格排練,高速度地造就了一支具有多方面人才的芭蕾舞劇隊伍。如今,《逃陟湖》已在中國「落戶」--成為對觀眾最有號召力的芭蕾劇目。

59年底,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劇團成立,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專業芭蕾舞團。次年,上海成立了與北京建制相同的舞蹈學校,也承擔起培養專業芭蕾人才的任務,從此北、南遙相呼應,努力開拓芭蕾事業的新局面。

繼《逃陟湖》之後,59、60年,在古謝夫的指導下,又陸續成功地上演了《海俠》(LECORSAIRE)、《吉賽爾》(GISELLE)年輕的中國芭蕾隊伍承擔這兩部風格不同的著名芭蕾舞劇已顯得比較從容。

這一時期中國派出了蔣祖慧(1934--)、王錫賢(1933--)等先後到莫斯科國立戲劇學院舞劇編導系進修,成績都很優異。回國後,蔣祖慧推出了她的畢業作--《西班牙女兒》(根據文藝復興時期歐洲著名作家洛貝·德維加的著名詩劇《羊泉村》改編,1961年天津歌舞劇院首演;王錫賢在北京指導上演了他的畢業作《淚泉》(THE FOUNTAIN OF BAKHCH I SARAY)(根據俄羅斯詩人普希金的著名長詩改編,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劇團首演。

1963年,中央歌劇舞劇院成立,學校附屬的芭蕾舞劇團結束了其實驗階段,歸屬了國家級劇院。不久,蔣祖慧又執導了一部著名芭蕾舞劇--《巴黎聖母院》(NORTRE-DAME DERARIS)(根據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說改編,中央歌劇舞劇院首演。……短短10年間,中國的編導、演員基本上已可獨立駕馭經典芭蕾舞劇的創作、排練、舞台演出了。

從64年起,開始了中國芭蕾舞劇的創作實踐。事實上第一代芭蕾舞劇編導,大都是從學習民族舞蹈轉向芭蕾專業的,他(她)們的民族文化背景,無疑有助於芭蕾舞劇民族化的探索。

大型中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THE RED DEPACHMENT OF WOMEN)的上演,雖不是嚴格意義的「首開記錄」,(在此之前,已有過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成效的芭蕾民族化探索)卻可以說是第一部最成功的大型中國芭蕾舞劇--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紅色娘子軍》1964年首演,編導:李承祥、王錫賢、蔣祖慧;作曲:吳祖強、杜鳴心等;首演者:中央歌劇舞劇院,女主角:白淑湘飾瓊花;吳靜珠飾連長;男主角:劉慶棠飾洪常青;李承祥飾南霸天;主要女配角:趙汝蘅飾瓊花戰友;萬琪武飾老四。

它是根據同名電影改編而成。講述中國第二次革命時期的故事:受盡折磨的瓊花,因不堪忍受地主南霸天的壓迫,逃離虎口,巧遇紅軍黨代表洪常青,經過他的引路,瓊花參加了娘子軍,歷經磨練和考驗,成長為卓越的革命戰士。洪常青犧牲後,她接過紅旗英勇向前。

這部舞劇以震憾人心的悲壯情節,恢宏絢麗的場面,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海南島的地域風情,從它誕生起,就贏得多方好評。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颯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國娘子軍形象,將芭蕾的精華與中國的氣派融為一體,為世界芭蕾舞壇增添了一朵奇葩。

由胡蓉蓉(1929--)、傅艾棣(1936--)、程玳輝(1932--)、林秧秧(1939--)創作的《白毛女》,與《紅色娘子軍》同期出台,平分秋色,它是中國芭蕾舞劇的又一成功探索。

《白毛女》(THE WHITE HAIR GIRL)1965年首演,作曲:嚴金萱;首演者:上海芭蕾舞團;女主角:蔡國英(A)、茅惠芳(B)飾喜兒;顧峽美(A)、石鍾琴(B)飾白毛女;男主角:凌桂明飾大春;主要男配角:董錫麟飾黃世仁。

它根據同名歌劇改編,講述貧苦農民的女兒--喜兒,被迫賣給惡霸地主黃世仁抵債,不堪凌辱,逃入深山。長年風餐露宿,頭發變成了白色,不知情者稱其為「白毛仙姑」--(鬼)。最後她被八路軍所救,與年輕時的戀人--已是八路軍戰士的大春團聚。歌劇《白毛女》以「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的真實故事,感動了中國千千萬萬的老百姓。

這部芭蕾舞劇並未因循於原作--走捷徑,而是根據芭蕾藝術特點,進行了再創造。它巧妙地運用了中國古典、民間舞的素材,以寫實與浪漫相結合的方法將劇情予以芭蕾化的展現。對於劇中主要人物諸如:喜兒的純真、甜美和變成「白毛女」後的堅韌、剛毅;大春的朴實、敦厚及參軍後的英勇、干煉以及黃世仁的陰險、毒辣……等都刻劃得比較鮮明、生動。

《紅色娘子軍》與《白毛女》,在中國芭蕾舞劇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它們是「洋為中用」更深層次的實踐,以其獨有的中國特色自立於世界芭蕾藝術之林。集體智慧彌補了經驗不足,使芭蕾中國化的探索,起點較高,起步很快。

與其它舞蹈、舞劇作品的命運不同,這兩部作品在「文革」中,被定為「樣板戲」--是當時為數極少獲准上演的兩部舞劇。經受了時間與社會的檢驗,《紅色娘子軍》與《白毛女》依然葆有其藝術生命力。這兩部作品都被確認為「20世紀經典」。

文藝復甦期在芭蕾領域中的表現,首先是恢復西方芭蕾經典保留劇目的演出,使長期只見1「紅」1「白」的廣大觀眾,在久違多彩的芭蕾藝術之後,掀起了一陣《逃陟湖》的狂熱。

新時期的中國芭蕾,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首先是以更開放的眼光,面向世界廣泛吸收、借鑒,而不只局限於單一的俄羅斯學派的影響。從80年代初,陸續有來自英、法、德、瑞士、加拿大等國的著名芭蕾藝術家以友好交流的形式傳授技藝。先後有芭蕾宿將安東·道林、著名芭蕾編導本·斯蒂文森(B·STEVENSON)等在中央芭蕾舞團指導排練了他們自己的作品:純古典風格的男、女《四人舞》(TE- PASDE QUIXOTE)、《前奏曲》以及著名芭蕾藝術大師巴蘭欽(BALANCHINE)的《小夜曲》(SERENDE)……等,其中大部分已成為該團經常上演的保留舞目。

此外,十多年間,中國陸續上演了多部不同風格的西方經典劇目,如:1980年,由巴黎歌劇院芭蕾大師莉塞特·桑瓦爾親自指導,中央芭蕾舞團演出了法國浪漫主義的著名芭蕾舞劇《希爾維亞》(SYLVIA);1984年,由英國著名芭蕾藝術家貝琳達·賴特和尤里沙·捷爾考夫婦重新排練演出了安東·道林版的《吉塞爾》;1985年,在世界級芭蕾藝術家魯道夫·紐利耶夫(R·NUREYEV)和芭蕾大師尤金·波里亞柯夫等親自指導下演出了《唐·吉珂德》(DONQUIXOTE);還有《柔密歐與朱麗耶》(ROMEO AND JULIET)(1989,羅曼·沃克執導)及《睡美人》(SLEEPING BEAUTY)(1994,麥克米倫 MAC MILLAN版,莫里可·帕克執導)……均很成功。特別是紐利耶夫以自己無以倫比的精湛技藝和對戲劇人物的深刻理解,結合中央芭蕾舞團的實際,進行了嚴格訓練,大大促進了演員水平的提高--在中國芭蕾舞史上留下了珍貴的一頁。在上述諸多國際交流活動中,戴愛蓮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

與此同時,北京舞蹈學院堅持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好傳統,陸續上演了《葛蓓莉亞》(1979)、《舞姬》(1981);上海芭蕾舞團上演了《那波里》(又名《漁夫與新娘》)第3幕;天津歌舞劇院復演了《西班牙女兒》(1982);此外,於1981年組建的遼寧芭蕾舞團推出了《海俠》(1983)……這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而且經過世界各國芭蕾權威指導演出純正的古典芭蕾名作,使新一代芭蕾舞人才迅速成長。

1982年,汪齊風(女,上海)、張偉強(北京)在美國傑克遜國際芭蕾舞比賽中,為中國選手首開獲獎記錄(表演三等獎)。此後,中國選手頻頻參加各種國際芭蕾舞大賽,表現出較強的實力。比較突出的有:

1984年--首屆巴黎國際芭蕾舞蹈比賽,汪齊鳳(上海)、王才軍(北京)獲特別獎;

1985年--第13屆洛桑國際芭蕾舞蹈比賽,李瑩(女,北京)獲第一名,徐剛(北京)獲第二名;

1985年--第5屆莫斯科國際芭蕾舞蹈比賽,唐敏(女)獲最佳表演技巧獎,張偉強、趙民華分別獲男子雙人舞和和單人舞第三名(均為北京選手)。

1992年--第5屆巴黎國際芭蕾舞比賽潭元元(上海)獲第一大獎;

同年,譚元元又一舉奪得第1屆日本芭蕾國際比賽女子少年組金獎(中國遼寧的女選手於曉楠獲同屆少年組銀獎);波蘭尼金斯基大獎。

1994年--第6屆巴黎國際芭蕾舞蹈比賽王媛媛(女)、曹煥興(均為北京選手)獲現代芭蕾雙人舞第二名。

1995年--赫爾辛基芭蕾舞蹈比賽,張釗(女)、韓液均獲少年組第二名。

1997年--第8屆莫斯科國際芭蕾舞蹈比賽,多次獲獎的張釗獲得了雙人舞女子第一名。

在新形勢下,中國芭蕾舞劇的探索也邁出了新的步伐。以中國文學、戲劇名著改編的芭蕾舞劇,成果顯著。如:《雷雨》(原著曹禺)、《家》(原著巴金)、《魂》、《阿Q》、《傷逝》(原著魯迅)等。在結構及表現方式上,作了一些突破性的探索,不啻是大膽而有益的嘗試。

此類作品中,根據魯迅著名小說《祝福》改編的同名舞劇和根據曹雪芹的傳世之作《紅樓夢》改編的《林黛玉》,頗具影響。

《祝福》(The New Year』s Sacrifice)1980年首演,編導:蔣祖慧;作曲:劉廷禹;首演者:中央芭蕾舞團。女主角:郁蕾娣飾祥林嫂;武兆寧飾賀老六。

小說原著以深刻的筆觸揭示了舊時代的勞動婦女在封建桎梏統治下的悲慘命運:純朴、本分的年輕寡婦祥林嫂,在富家當女傭謀生,被賣到深山--給賀老六當妻子。她以死抗爭,卻被善良的賀老六所感動,與其成婚並得一子。但好景不長--夫亡子喪……由於封建意識,眾人視改嫁過兩次的祥林嫂為不祥的象徵,茫茫天宇間竟無處可以容下這個不幸的女性,在一個風雪之夜,她懷著對生活的憤懣與控訴離開人世。

它的2幕--「抗婚」,編導悉心運用了「新娘子蒙蓋頭」的中國婚俗,精心地設計了「三揭蓋頭」的情節:當賀老六的親朋--純朴的山裡人,跳著歡樂的民間舞,吹吹打打地為新娘一層一層地揭開蓋頭時,萬萬沒有想到眼前的新娘被捆綁著手,口中塞著棉布團。她淚流滿面地一頭撞到桌案上--但求一死!賀老六懷著同情還她以自由,祥林嫂被他的善良所感動,決定留下……。《祝福》2幕以其濃郁的鄉土氣息,精彩的雙人舞段和盪氣回腸的情節處理,成為了獨立上演的舞劇篇章。

《林黛玉》1982年首演,編導李承祥、王世琦;作曲:石夫;首演者:中央芭蕾舞劇團,女主角:王萍萍飾林黛玉;馮英飾薛寶釵;男主角:游國慶飾賈寶玉。

這部19世紀末清代文學家的宏篇巨著,以描寫顯赫封建望族的興榮衰敗,敲響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喪鍾。書中上百個人物,性格炯異--各具音容笑貌。

芭蕾舞劇《林黛玉》割捨了原著的精雕細作和復雜情節,擷取其中最動人的愛情故事--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之間的感情糾葛及最終的悲劇結局,其中4幕的「黛玉之死」頗具匠心。它描寫生命垂危的黛玉依然刻骨銘心地愛著寶玉,手持定情的信物--絲帕,冥冥中產生幻覺……忽而感到寶玉近在咫尺,二人互訴衷腸;忽而感到四周漆黑可怕,寶玉無影無蹤;忽而看到寶玉與寶釵成親--她在其間飄忽不定……遠處傳來寶玉與寶釵婚禮的鼓樂聲,黛玉回到了殘酷的現實--憤然焚燒「絲帕」,在極度悲痛中離開人世。編導大膽地運用了意識流的手法,以民族化的芭蕾語匯充分揭示黛玉的心路歷程,很有感染力。《林黛玉》4幕--「黛玉之死」也成為了獨立上演的舞劇篇章。

此外,遼寧芭蕾舞團張護力、阿力通力合作的大型芭蕾舞劇《梁山伯與祝英台》(1983),青年編導舒均均的《覓光三部曲》(1985)、《蘭花花》(1988)和肖蘇華的《紅樓幻想曲》(1992)等。也是芭蕾民族化的積極探索。

除北京、上海各據芭蕾陣地外,1992年天津正式成立芭蕾舞團,公演了《天方夜譚》、《逃陟湖》等劇目;1995年,廣州市芭蕾舞團以《安娜·卡列林娜》的演出作為建團後的首次「亮相」……

半個多世紀以來芭蕾藝術在中國有了長足的發展,如今,正雄心勃勃地步入「芭蕾大國」的行列。
現代舞在中國方舉未艾(一)

現代舞在中國有著寬泛的定義和曲折的發展過程。如前所述,吳曉邦、戴愛蓮、賈作光等新舞蹈藝術的先驅們在自身的舞蹈啟蒙教育中,都曾尊名師學習過地道的西方現代舞。在他(她)們的藝術實踐中,葆有與現代舞相通的自由與創新的理念,同時更強烈的追求舞蹈的民族性與時代精神。其中,吳曉邦「和著時代的脈搏跳舞」的至理名言和以《義勇軍進行曲》、《游擊隊員之歌》、《飢火》等為代表的「20世紀經典」之作,應視為「中國現代舞」的珍貴精神財富。

在中國近現代舞蹈發展的歷程中,廣義而言,凡是不具有特定民族風格或古典程式的舞稻,似乎都可劃入「中國式的現代舞」。但是,前面曾提到過的那些從生活中提煉舞蹈語言,反映民眾關切的社會、歷史事件,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的品格的作品,我們之所以未納入「現代舞」范疇來介紹,因為從嚴格意義上,它們與屬於西方現代派藝術體系的「現代舞」,從創作理念到表現形式都具有明顯差異性。

50年代末--60年代初,吳曉邦創建了《天馬舞蹈藝術工作室》,系統的推行他所創建的--源於現代舞--的教學體系,為走出一條「中國現代舞」的路子,進行了多方面的創作實踐。這一時期的作品有:從古曲中獲得靈感,追求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十面埋伏》、《梅花三弄》、《平沙落雁》……;也有取材於現實生活的《牧童識字》、《足球舞》、《花蝴蝶》……等。他的藝術信念依舊,但上述作品的影響卻不及他抗戰時期的那些舞蹈。後來,隨著「天馬工作室」的中斷,現代舞在中國的探索勢漸衰微。

中國現代舞重新崛起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而日益發展。初期的一批被群眾稱之為現代舞的作品如:《希望》、《無聲的歌》、《再見吧,媽媽》、《刑場上的婚禮》、《割不斷的琴弦》等。從構思到語言模式的突破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創新意識和較大的沖擊力。但是除了《希望》之外,大部分作品的表現手法仍未脫離具象化地反映具體事件中的具體人物。顯然,這並非嚴格意義的現代舞。此後,上海胡嘉祿推出自己的系列作品《理想的呼喚》、《繩波》、《血沉》、《對弈隨想曲》、《彼岸》、《獨白》……從作品的創意到表現形式--語言栽體,似乎可以感覺到編導正向著他心目中的「現代舞」靠近。
現代舞在中國方舉未艾(二)

中國真正放開手腳,直接引進西方「正宗」現代舞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的探索,是近十多年的事。以改革開放的前哨城市--廣州、中國的文化中心首都--北京為「基地」。

1987年廣東省開辦第一個現代舞實驗班;1991年北京舞蹈學院正式開辦現代舞教研室。陸續邀請西方著名現代舞專家,進行系統的形體及編舞法訓練。先後有:薩拉·斯塔科豪斯、商如碧、道格拉斯·尼爾遜、克勞迪亞·吉特爾曼、蘆卡斯·霍文、羅斯·帕克斯(美國);別基特·奧克桑(瑞典)、珍妮特·蘭德爾(英國);美籍華裔專家王仁璐、江青以及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教師。此外,40年代在美國獲碩士學位的中國現代舞家--郭明達,特別是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的曹承淵對推廣現代舞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代年輕的現代舞人大都帶著對於西方現代舞的新奇和虔誠感進入這一領域。由於中國的專業舞蹈教育已形成全面的網路體系,技藝訓練達到了很高水平。那些經過嚴格選拔進入實驗現代舞培訓班的「新兵」具有扎實的芭蕾或中國舞的功底,一流的身體素質,絕非在一張「白紙」上作「現代舞」之「畫圖」,高強度的現代舞培訓班成效卓著--令老師驚喜,對「學員」來說,則如虎添翼。

不久,年輕的中國現代舞員便以獨特的風姿在世界舞壇展露頭角:首開記錄的是廣東現代舞班的秦立明和喬揚1990年巴黎第4屆國際現代舞比賽中,以《傳音》(曹承淵編導)、《太極印象》(自編自演)一舉奪得雙人舞金牌;此後,1994、1996,巴黎第6、7屆國際現代舞的金牌又被中國人--邢亮、桑吉加奪得。他們除去表演了曹承淵的作品之外,也都演出了各自的作品《光》、《晃》。

現代舞比民族舞、芭蕾舞更強調自我意識,在人體語言上更自由、更具通用性而不要求特殊的風格與規范,加之現代舞的訓練提倡舞者的即興創造。因此比起民族舞與芭蕾舞演員,中國現代舞員大都較早的投入編舞實踐--編、演結合,表現出較高的才華,出現了一批公認的優秀現代舞目。如:

前面剛剛提到過的參加國際比賽獲獎的舞目《太極印象》(雙人舞)、《光》、《晃》(獨舞);此外,有《潮汐》(群舞)(編導:王玫)《秋水伊人》(群舞)(編導:張守和);《筐與竹》(集體創作);《不眠的夜》(沈偉自編自演)……等,其中一些節目在1991年的美國舞蹈節演出,受到世界各國現代舞權威人士的贊譽,他們驚異地發現:中國藝術家如此快速地在現代舞領域里與國際接軌,在他們的作品散發著東方民族的特殊魅力……。

1992年廣東實驗現代舞團正式成立;當前北京也正在組建現代舞團。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拓展,人們的欣賞習慣愈加多樣化,中國觀眾--特別是青年人,對現代舞表示出濃厚的興趣。無疑,創造真正的中國現代舞還須進行多方面的探索,同樣應該高揚時代精神和體現民族的魂魄。

開放的中國,現代舞方興未艾。

熱點內容
鐵藝護欄花 發布:2025-10-04 17:11:50 瀏覽:171
扇子水墨梅花 發布:2025-10-04 16:36:13 瀏覽:247
櫻花開疫情結束 發布:2025-10-04 16:35:24 瀏覽:413
盆栽木本花卉圖片大全 發布:2025-10-04 16:34:50 瀏覽:273
東京白櫻花 發布:2025-10-04 16:26:05 瀏覽:779
蘭花葉質v 發布:2025-10-04 16:20:06 瀏覽:719
蘭花串好吃嗎 發布:2025-10-04 16:20:04 瀏覽:6
蘭花白老四 發布:2025-10-04 16:20:01 瀏覽:352
喜鵲與梅花寓意四字 發布:2025-10-04 16:17:29 瀏覽:272
茶花的簡介 發布:2025-10-04 16:05:48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