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宋海棠
㈠ 歷史至今有哪些【超強台風】登陸中國名字及登陸地點、強度
截止至2019年6月12日,登陸中國的超強台風有:
1、1956年,台風溫黛,登陸浙江,強度60m/s。
1956年的第12號超強台風,當年美國關島給出的命名是「Wanda」,多被翻譯為「溫黛」,老一代人習慣稱之為「八一大台風」,因為就在1956年8月1日24點,以55米/秒、923百帕這樣超強台風的強度登陸了浙江象山。
在其登陸當天,8月1日02-14時依然保持著921百帕、70米/秒的強度,在登陸前4小時,8月1日20時,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有65米/秒。由於風速極大,象山石浦站風速儀在登陸當晚損壞,最終被定為55米/秒。
2、1973年,台風瑪琪,登陸海南,強度60m/s。
1973年第14號熱帶風暴,於當年9月12日08點在菲律賓呂宋島附近生成,之後一路西行,強度快速加強,在13日20時(生成36小時以後),就達到了60米/秒,超強台風的級別,並在14日凌晨4-5點,以其生命史中最強姿態在海南瓊海登陸,登陸後橫穿海南,10小時以後從海南的東方縣出海,進入北部灣。
這個超強台風特點是生命史短較,個頭小,影響范圍小,僅僅是海南和雷州半島出現了7級以上大風,即便是海南島,也並非全島都出現了暴雨和大暴雨。但是由於強度大,破壞力強,登陸時是凌晨,損失依然十分慘重。
3、2006年,台風桑美,登陸浙江,強度60m/s。
2006年第8號熱帶風暴「桑美」是當年8月5日20時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之後穩定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不斷加強,8月9日晚加強為超強台風,之後於8月10日17時25分登陸浙江蒼南縣馬站鎮,從登陸時中心氣壓(920百帕)和中心附近最大風速(60m/s)來看,都是建國以來登陸我國大陸最強的台風。
浙江東南沿海和福建東北部沿海部分地區的風力有11~12級,局部地區風力達14~17級;福鼎市10日17~20時連續3小時陣風風速超過40米/秒。浙閩兩省觀測到的最大風速均打破了兩省極大風速的歷史記錄。
4、2014年,台風威馬遜,登陸海南,強度72m/s。
2014年第9號超強台風威馬遜三次強勢登陸我國,成為建國以來登陸中國最強台風。造成海南、廣東、廣西的59個縣市區、742.3萬人、468.5千公頃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約為265.5億元,並導致南寧發生海變,城市內部被淹,損毀嚴重。

(1)蒼南宋海棠擴展閱讀:
超強台風威馬遜(72m/s)登陸中國後,打破了2006年台風桑美(60m/s)的記錄,成為建國以來登陸中國最強台風。
威馬遜兩度出現臨岸急劇增強的情況,分別在穿越菲律賓中部及中國海南島前出現,造成海南、廣東、廣西的59個縣市區、742.3萬人、468.5千公頃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約為265.5億元,並導致南寧發生海變,城市內部被淹,損毀嚴重。
由於威馬遜給中國華南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根據台風命名法中退役規則,威馬遜被除名,替代名Bualoi,其意為泰式鮮奶。
㈡ 月餅的由來,月餅的種類。
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中秋節節日食俗。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後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
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
中國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飲食習俗。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贊美月餅,從中可知宋時的月餅已內有酥油和糖作餡了。到了元代,相傳人們曾利用饋贈月餅的機會,在月餅中夾帶字條,約定八月十五夜,同時行動,殺死趕走蒙古「韃子」。到了明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雜記》載:「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

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民間傳說慈禧非常喜歡吃月餅的。不過,因為「月餅」和「月病」音近,慈禧又是女人,認為不雅,於是改名為「月菜糕」。中秋節,在慈禧執政時期,可是大日子,共有三天。八月十四是「迎月」,八月十六是「送月」,這三天都是中秋節。
當前月餅忽略核心特點而按產地分的有:京式月餅、廣式月餅、滇式月餅、潮式月餅、蘇式月餅、台式月餅、港式月餅、徽式月餅、衢式月餅、秦式月餅、晉式月餅甚至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鹹味、咸甜味、麻辣味;從餡心講,有桂花月餅、梅干月餅、五仁、豆沙、玫瑰、蓮蓉、冰糖、白果、肉鬆、黑芝麻、火腿月餅、蛋黃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等;從造型上又有光面與花邊之分。
廣式月餅:皮薄、松軟、香甜、餡足。
潮式月餅:皮酥餡細,油不肥舌,甜不膩口,口感柔軟。
蘇式月餅:鬆脆、香酥、層酥相疊,重油而不膩,甜咸適口。
滇式月餅:皮酥餡美,甜咸適中,色澤澄黃,油而不膩 。
京式月餅:外形精美,皮薄酥軟,層次分明,風味誘人。
徽式月餅:小巧玲瓏,潔白如玉,皮酥餡飽。
衢式月餅:酥香可口,芝麻當家。
秦式月餅:冰糖、板油出頭、皮酥餡甘,甜而不膩。
晉式月餅:甜香,醇和。形式古樸,口味醇厚、酥綿爽口,甜而不膩。
豐鎮月餅:味道香甜,入口醇香濃厚,令人回味無窮。
橋式月餅:皮酥鬆脆,內餡甜美,出產自蒼南縣橋墩鎮而出名,屬於潮式的進化版本
㈢ 肖復興寫的《荔枝》 中,哪部分是重點,該背哪幾段,請詳細說明,謝謝!
一騎紅塵妃子笑,天寶荔枝何處來 楊貴妃與荔枝的故事大大有名,驛傳千里,真正弄了個「人仰馬翻」。可是,貴妃愛吃的荔枝如果真的產自嶺南,以當時的交通條件,到達長安斷斷無法保鮮。台灣歷史學家嚴耕望先生解決了這段公案,他畫出了一條「天寶荔枝道」———千載之後,此道猶存。七月仲夏,又到荔枝上市時。因現代交通的便利,北京街頭水果攤上,上好的荔枝也不過幾元一斤,暗紅色的外殼,晶瑩剔透的白色果肉,清香撲鼻,甘甜適口,我總要吃到嗓子冒火才能停下來。小時生活在東北,沒見過鮮荔枝,只在課本中讀過作家楊朔的《荔枝蜜》,知道那是一種好吃的南方水果。再大些讀歷史,又知道唐明皇為楊貴妃吃上鮮荔枝,不惜動用戰時驛道的快馬傳遞,以致差官累死,驛馬倒斃。此事經晚唐杜牧一首《過華清宮絕句》的渲染,更留下了楊妃紅顏禍水的罵名。那首詩是這樣的:「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有一品種即名「妃子笑」,可見其影響之深。但是,當年詩人並沒有說荔枝自何處運來,史書也沒有確指荔枝的產地。所以,楊貴妃愛吃的荔枝產自何處,竟然成為一段歷史公案。今年奧運會馬術比賽選址香港,受友人之託為當地出版社編《馬的中國歷史》一書,翻閱史料和研究信息時,方知唐皇楊妃驛傳荔枝一案,經台灣歷史學家嚴耕望先生考據,早已有了新解。那便是先生六巨卷學術代表作《唐代交通圖考》第四卷中的《天寶荔枝道》一文。■嶺南荔枝抵達長安,斷不能仍保持新鮮歷史上楊貴妃與荔枝的故事,見於《新唐書·玄宗貴妃楊氏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驛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這里雖然未說驛傳所送荔枝產自何地,但漢代史書早有記載:東漢元興元年,「舊南海獻龍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騰阻險,死者繼路」(《後漢書·和帝》)。還有唐代中書宰相張九齡,寫了膾炙人口的《荔枝賦序》稱頌南海荔枝:「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夏季,其實乃熟,狀甚瓊詭,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南海荔枝既然如此美味,楊妃又如此貴寵好嗜,唐玄宗不惜民力,詔嶺南特供,令驛馬飛馳傳遞京師,遂成定論。北宋史學大家司馬光所編《資治通鑒》也取了荔枝出自嶺南一說:「妃欲得生荔支,歲命嶺南馳驛致之,比至長安,色味不變」(《唐紀三十一·玄宗天寶五載》)。但若細查此事,卻發現其中實有紕漏,就是運輸中的荔枝如何保鮮。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任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白氏《荔枝圖序》中說:「荔枝生巴峽間……夏熟……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甜如醴酪……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當時在蜀地做官的白居易,說有荔枝生長在當地巴峽間,想必事非虛構;又說此果盛夏成熟,極難保存,三日之內竟可致色、香、味俱變。而荔枝本名,據說也是取諧音「離枝」,喻意不能離其本枝。嚴先生據此認為,如果楊妃嗜食的荔枝產自嶺南(約指今廣東、廣西),則距長安有四五千里之遙,唐代驛傳固然發達,但「詔書日行五百里」,已經接近馬匹速度的極限(這里並非指一匹馬的日行里程,而是指多匹驛馬輪換奔跑之總程),即使因為楊妃所好,特更加速,日行也絕超不過六七百里。所以「嶺南荔枝抵達長安,斷不能仍保持新鮮」。■蜀地荔枝驛馬傳送,三日內可達長安檢諸史料,發現其實古來為朝廷進貢荔枝的產地,向有嶺南和涪州(位今重慶之東北)兩說。有意思的是,漢唐時人多指自嶺南,而北宋中葉以後人則多說自涪州。嚴先生推測,這也許是楊妃恃寵日久,惹得當時人怨恨,所以故意指說遠地,以惡其名。北宋的蘇東坡有《荔枝嘆》雲:「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北宋蔡襄《荔枝譜》直言「唐天寶,妃子尤愛嗜涪州,歲命驛致」。先生分析說,從史料的原始性而言,當然應從唐人所說,而且漢代也有嶺南貢獻的記載。但從荔枝保鮮的角度看,這又絕不可能。反之如果從近鄰長安的蜀地涪州飛驛到京,則比較合理可行。特別是因為楊貴妃幼年生活於蜀地,《國史補》稱其「生於蜀,好食荔枝」。則她幼時就喜愛的水果更可能是本地所產。考證蜀地物產,原來涪州荔枝早因楊妃而有盛名,宋人范成大《妃子園》小序說:「涪陵荔子(枝),天寶所貢,去州數里所有此園。」范氏《吳船錄》卷下「涪州」條又詳細解說道:「自眉嘉至此,皆產荔枝,唐以涪州任貢,楊太真所嗜,去州數里,有妃子園。」《輿地紀勝》之「涪州古跡目」則記:「妃子園在州之西,去城十五里,荔枝百餘株,顆肥肉肥,唐楊妃所喜。」宋人還進一步考證出,涪州荔枝的確切產地,應該在距州治西北一百多里的樂溫縣。從此地北上唐京,經嚴先生逐段考證,距離約二千里左右,僅是嶺南至長安路途的一半。當地方誌記載,「楊妃嗜生荔枝,詔驛自涪陵,由達州,取西鄉,入子午谷,至長安才三日,色香俱未變。」即從涪陵到達縣,驛馬取西鄉縣,入子午谷至長安,三日之內就能到達,荔枝完全能夠保鮮。所以這是一條最為可能而合理的運送荔枝路線。至此,給楊妃進貢的新鮮荔枝產在四川,終於大白於天下。■天寶荔枝道今仍在嚴耕望先生還推考了荔枝由涪州到長安驛傳的具體路線,大體是由產地涪州樂溫,沿溶溪水(今龍溪河)河谷北上,經墊江縣、梁山縣(今梁平)至新寧縣(今又名開江)、東鄉縣,再北過宣漢,又北上越巴山山脈到西鄉縣,入子午谷,過子午關,從長安正南進抵京師。他並且將這條路線命名為「天寶荔枝道」。特別令人驚訝的,是在千年後的20世紀中葉,《民國地圖集》、《四川人文圖》顯示,由蜀江北岸之長壽縣,有汽車道東北經墊江、梁山、開江(即新寧)、宣漢,北越巴山至子午鎮;而21世紀之初的川南地圖上,也赫然標有自長壽、墊江至梁平,又北至開江及達縣的一條赭黃色高等級公路。這條路正是循唐溫樂經梁山之天寶荔枝道驛傳的路線。今天的人們乘坐汽車沿著這條道路行進時,哪裡會想到正是走在當年為楊貴妃送荔枝的故道上呢?每100克荔枝所含營養素如下[編輯本段]熱量 (70.00千卡) ·蛋白質 (0.90克) ·脂肪 (0.20克) ·碳水化合物 (16.60克) ·膳食纖維 (0.50克) ·維生素A (2.00微克) ·胡蘿卜素 (10.00微克) ·硫胺素 (0.10毫克) ·核黃素 (0.04毫克) ·尼克酸 (1.10毫克) ·維生素C (41.00毫克) ·鈣 (2.00毫克) ·磷 (24.00毫克) ·鈉 (1.70毫克) ·鎂 (12.00毫克) ·鐵 (0.40毫克) ·鋅 (0.17毫克) ·硒 (0.14微克) ·銅 (0.16毫克) ·錳 (0.09毫克) ·鉀 (151.00毫克) 網路用語[編輯本段]荔枝:指的是英文Lich,即巫妖(魔獸爭霸3里的不死族英雄)。另外一個就是Lich king, 即巫妖王。黃雅莉的粉絲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編輯詞條 參考資料: 1.中華美食網 http://www.sinocook.net/ 貢獻者(共44名):東方夢陽、情報寶崽、全球合作、張子實9、150887740、xmyzgysbzyl、sbfb3000、starwang1984、左弦右月、木蘭辛夷、秋風原野、文雨翔、24687910、兩當馬騁、鶯歌寂落、446230、M培德錦綉國際M、軒崽愛、「午夜街頭」、鱑ㄝ圭 更多>> 本詞條在以下詞條中被提及:福州升山寺、福州開化寺、西天尾鎮、隋煬帝海山記、漢和帝、邢其毅、荔枝紅棗粥、華石鎮、荔枝鴨粥、彈珠汽水、隆陽、熱性水果、西郊動物園、南寧動物園、萬寧、光明新區、蒼南縣、共樂園、茶樹茶園咖啡木囊蛾、龔易圖、東莞、葯用植物荔枝霜疫病、壓條、福建、亞洲、杜牧、猩猩、廣東、龍眼、種子更多>>
㈣ 屏南畲族旅遊景點介紹詞 屏南 旅遊
福建最美鄉村游,打卡原生態畲族村,春日桃花別樣紅
56個民族56枝花。除了主體民族——漢族之外,還有55個法定少數民族散落在祖國各地。這些少數民族聚居區,除了人文環境和自然風景具有特色之外,還各自擁有著許多本民族的鮮明特徵,民俗傳統,特色飲食和節慶,以及手工非遺文化會值得我們一一去探訪。
五天的福建最美鄉村游,最後一站,樂玩君來到屏南縣的巴地村,這是一條畲族行政村。
首先給大家普及一個小知識,畲讀音為(She), 畲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畲為「刀耕火種」的意思,為民族為散居,主要分散居住在福建的深山裡面。
航拍下,巴地村村莊坐東朝西,廬舍依山沿溪而建,村內民居建築基本都保持了典型的明清風格。
現在春天,巴地村裡面的鄉間小道上,都開滿了各式爭相鬥艷的鮮花。
陽春三月,這里的桃花也進入了盛花期,大面積的桃花林在山間綻開,非常好看。
未婚的朋友,來折支桃花,為自己祈求一個桃花運吧!
除了桃花,還有黃澄澄的油菜花,也是春天的主角。
這不,連日的好天氣,蜜蜂們也紛紛出動,前來採集花蜜。
這
里的木蘭花沿河邊而種,主要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粉紅色,另一種就是白色了。
據記載,畲族的先祖藍氏第二十二氏(祿房)巨富公在宋景炎三年( 1278 ),從古田富達村遷居巴地,娶黎十娘為妻,開創基地,繁衍生息。
巴地村距今又超過600多年 歷史 了,村內有古井、古樹、溪邊亭、各宗佛像,觀音菩薩廟等處處畲族人文景觀。
古村建築景觀可以概括為「一祠二亭三橋橫,四樹五井六洋連,七潭八崗九壠寬,十佛百戶千萬年」。
其中必打卡的就是一座建築是巴地橋。始建於明正德十一年(1516),清代道光六年重修擴建,現在主要木質建築都清代的遺留的。
整座橋的橋基為石頭砌築,橋面則是以杉木原料修建的木拱橋。
有500多年 歷史 的文昌閣現在仍然香火鼎盛。
村莊仍保留著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漫步在巴地村裡,可以看到很多家門口曬的老人,和他們聊聊家常,也是挺好的。
小Tisp:
交通:
巴地村距海西屏古聯絡線高速入口 4 公里,從福州自駕2小時車程,很適合周末古村二日游。
地址: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海西屏古聯絡線高速入口 4 公里附近
門票:
無論是巴地村,還是_下村,都是免費的, 旅遊 集散中心有設衛生間和免費停車場。古村沒有商業化,很值得一游。
遊玩建議:
它離國家級 歷史 文化名村_下村相隔也6公里,兩個景區可以聯在一起同游,安排一天時間就可以。
巴地村的畲民依然傳承著千古未變的畲族民俗文化,留言告訴樂玩君,你想來這里體驗少數民族風情嗎?
秋季村游 | 柿子已熟!福建這4處秋色正濃的小山村,正美到上頭!
一到十月,一眼入秋
柿子樹上的柿子不約而同
一個一個褪去了青澀
換上了紅色的新衣
裝點得整個古村變得更加禪意
十月,和小旅一起開啟 秋季 村游
打卡屬於你的秋色
1、寧德屏南·四坪村
屏南深山裡的四坪村,是熙嶺鄉的一個老區基點村,位於屏南縣南部、九峰山山下,距離縣城40公里,浙洋互通口30公里,至今已有七八百年 歷史 。
歷經了四季的變遷,秋日的柿子樹更顯動人,彷彿在向人們講述著四坪村的滄桑 歷史 。
2、寧德屏南·龍潭村
龍潭裡,也叫龍潭村,是距離屏南縣城50公里的一個文藝古村落。溪流在村中穿行,順著溪流行走,映入數不清的老宅,暗示著村莊悠遠的歲月。
這些古宅大都是夯土實木結構,灰瓦、黃牆 、木門,經受住了風吹雨打,也留下了斑駁的痕跡。老屋沉寂地佇立在樹蔭底下,溪水安靜地在石縫間流淌。這個四面環山的村落,似乎自帶一股沉穩而安寧的力量。
3、龍岩上杭·廬豐畲族鄉
在上杭縣的東南部,坐落著一個賦有民族風情的小鎮,它便是廬豐畲族鄉,是閩西地區僅有的兩個畲族鄉之一。這里除了客家人之外,還聚集著一部分畲族人。
在豐濟村麻子壩,有客家人的傳統居所—「圍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由豐濟村藍氏先祖所建,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坐北朝南,左右對稱,由兩重弧形圍屋組成,富麗堂皇,佔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是一座天人合一、聚族而居的殿堂。
4、福州永泰·春光村
春光村,被譽為永泰的「雲水謠」,位於永泰縣西北部的大樟溪畔,是永泰縣梧桐鎮的一個行政村。溪水穿村而過,2020年入圍了第二批全國鄉村 旅遊 重點村推薦名單。
秋季,行走在古樸蜿蜒的鵝卵石棧道上,淡淡的茉莉花香,沁人心脾;群山腳下,古碼頭邊,15株古榕樹挺立在大樟溪畔,彷彿一幅水墨風景畫。
除了這些秋色
福建還有很多秋色美景
你眼中的福建秋色
轉載請標注來源
福建旅遊景點導游詞
作為一名優秀的導游,時常要開展導游詞准備工作,導游詞是導游員在游覽時為口頭表達而寫的講解詞。那麼應當如何寫導游詞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福建旅遊景點導游詞,歡迎大家分享。
福建旅遊景點導游詞1
尊敬的旅客們,心情好嗎?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你們的小導游——林晨_,用林導稱呼我就行了。下面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舉世無雙的白水洋,遊玩時要注意安全,祝旅途愉快。
下面,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白水洋景區的地理位置和特點。白水洋位於福建屏南,是福建的八大景區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質地貌現象被譽為「天下絕景,宇宙之謎」,國家副總理吳儀遊玩白水洋後,直稱為「奇特景觀」。白水洋還擁有全球唯一的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總面積77.34平方公里。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白水洋河床,我將重點為大家介紹。白水洋河床凈無沙礫,登高俯瞰,其形狀猶如一丘剛剛耙平的巨大農田,平展展的鋪呈在崇山峻嶺之中。三大淺水廣場中,面積最大的中洋達4萬平方米,最寬處182米,河床布水均勻,水沉沒踝。陽光下,洋面波光粼粼,一片白熾,故稱之為白水洋。
白水洋這么漂亮,是怎麼形成的呢?它的形成受岩石特性、地質構造和水動力等制約。白水洋河床的岩石是距今900萬年前火山活動形成的,岩石具有完整性好,結構均一緻密的特點。經流水長期沖蝕,白水洋逐漸形成光滑如鏡,寬闊平展的平底基岩河床。
好了,今天的瀏覽接近尾了,我們該告別了,林導可真捨不得和大家告別啊!感謝大家的配合,再見!
福建旅遊景點導游詞2
崇武古城位於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台灣海峽,系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禦倭寇所建。隆慶元年(1567年)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視師崇武,北城門橫眉石刻"威鎮海邦"傳為戚所書。清順治八年(1651年)鄭成功駐此抗清,傳有"馬蹄石"遺留。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內外,有20多處分別始建於宋、明、清,後經修葺延續至今的宮庵廟堂等古建築遺存,與古城構成了可供參觀稽古的古跡群。
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備。據說宋朝時,這里就稱為崇武鄉守節里。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縣後,在這里設小兜巡檢寨。元朝初期改為小兜巡檢司。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活動在朝鮮和我國沿海的日本海盜集團一倭寇突然登陸祥芝的蚶江,對泉州地區的安全造成威脅。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禦倭寇入侵,委派江夏侯周德興巡視東南沿海。周德興是個軍事工程專家,他根據泉州沿海地區海岸線曲折、地形險要的特點,「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當年,泉州設永寧衛,管轄五個所,即福全、中左、金門、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設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獺窟城、小_城、黃崎城、峰尾城。祟武城為五城之一,隸屬福建司永寧衛的一個千戶所,建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
福建旅遊景點導游詞3
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
一路辛苦了,歡迎你們!我來自三明市明運旅行社,姓張名紅鷹,紅色的紅,雄鷹的鷹,與中國知名品牌大紅鷹」同名,很榮幸能為各位服務,希望我的服務也能像大紅鷹」一樣在大家心目中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印象。為我們駕車的師傅姓馬,單聽他的姓就可以放心了,所謂老馬識途,輕車熟路,平平安安,有他為我們保駕護航,大家可以輕輕鬆鬆的跟我一起游覽。在旅途中,您如果有什麼疑問和要求,請隨時提出來,我們將會盡全力為您服務,爭取讓各位慕名而來,滿意而歸!
今天我們所游覽的桃源洞就座落在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永安境內。這是一座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城市,全市總面積2942平方公里,人口31。4萬,是八閩大地上一顆璀燦的明珠。永安置縣於明景泰三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在抗戰時期曾作為福建省的臨時省會長達7年半之久,一度成為東南政治名城。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永安撤縣立市,在旅遊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永安又於20_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從市中心到桃源洞還有9公里的路程,在這10分鍾的時間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景區的情況:桃源洞風景區總面積28。78平方公里,由桃源洞、百丈岩、修竹灣、葛里和木並櫚潭五大景區組成。因為古時山上長滿了木並櫚樹,歷史上又稱為木並櫚山。據有關記載,在唐朝時,這里就有寺廟存在了。南宋時期,著名的當朝宰相李綱與左正言鄧肅曾在此地隱居,讀書。明朝萬曆年間,1620_年的時候,安砂人兩郡司馬陳源湛因為官場失意,萌發了隱居的念頭,就捐錢修建了18處的樓台亭閣,取世外桃源、別有洞天」之意而取名桃源洞。1630年,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聽說在福建有一處世外桃源的勝景,很有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記》中的意境,於是不遠千里來到此地游覽。他也被桃源洞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便在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記》中認真地作了記載,從此桃源洞名聞遐邇。
說著,我們已經來到景區了,我們將在這里游覽2個半小時,現在8點半,請各位在11點的時候准時在我們現在下車的停車場內上車。我們的車號是12345號,現在請帶好隨身貴重的物品跟著我下車進行游覽。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桃源洞口,在我右手的這一片高達120米的懸崖上面刻著桃源洞口」四個大字。這里說是洞口,其實是因為兩邊的懸崖對峙,站在我們現在的位置,無論您從哪個角度上看它都像是一個天然的洞口。請各位猜猜看這四個字是刻在多少高度上呢?對了,36米。每個字有2米見方,是陳源湛在1620_年所題寫的。下面還刻著一首名為《桃源洞》的七律詩:
介破_岩一澗流,探奇乘漲弄扁舟。
懸崖高削千尋玉,幽壑寒生六月秋。
點岫煙雲閑去住,忘機鷗鳥自沉浮。
武陵人遠桃空在,臨眺躊躇意未休。
這首詩概括了桃源洞的景觀特色,描述了這里氣候宜人,景色優美,花香鳥語,表達了遊人流連忘返的心情。在詩中忘機鷗鳥自沉浮」是一個典故:在海邊的一個善良的小孩,他經常在海邊玩耍,久而久之,海鷗都和他成為朋友,不時地會飛入他的手中一起嬉戲。有一天,孩子的父親知道了這件事情以後,就對孩子說:既然海鷗都不怕你,那麼你明天就去捉幾只回來。」第二天,孩子來到海邊,奇怪的是,海鷗們似乎察覺到了,只在空中迴旋,而不象往常一樣和他一起玩耍了。這個故事說明了有心機的人,異類對他避而遠之,只有不存心機的`人,異類才會與他和平相處。陳源湛將這首詩寫在入口處是有用心的,他希望每一位進入桃源洞的遊客,都要帶著這種心境去遊玩,才能充分地領略到世外桃源的無限魅力。現在就請各位和我一起進入桃源洞,看看是否有古人那種臨眺躊躇意未休的感覺。
在我們身邊流動的這條小溪就是桃源洞的精華景點之一,因兩岸長滿桃花而得名。她就像是桃花仙子不慎遺落在人間的美麗的紗巾,當桃花盛開的時候,春風拂面,將花瓣吹落水中,飄香流紅,美不勝收。
沿著桃花澗拾階而上,我們來到了一處風水寶地。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桃源洞的靈氣就是在我身後的這座觀音大士殿。為什麼當時人們要選擇在這里修建寺廟呢?其中的奧妙就在我們的正前方。各位請看:前方兩座山峰形成了一個香爐形狀,不遠處的幾株松樹就像是香柱。每當清晨煙霧繚繞的時候,彷彿香火正在燃燒,對著觀音大士千年不絕;近處左右的兩座山峰正是風水學上所說的左青龍右白虎鎮守寶地。這就是為什麼要將寺廟建在這里的主要原因。
現在我們要走的路比剛才要陡峭得多,不過,走過這一段台階就可以看到桃源洞的精華景點一線天了。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不經歷風雨哪見得彩虹,而一線天就是彩虹,在那等著我們,大家一定要加把勁!
在我眼前的這一條巨大的縫隙,就是被列入上海吉尼斯大世界紀錄的中國一線天。370年前,明朝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來到這里,就被這一道奇觀所征服。他在驚喜之餘,寫下了這么一句話:余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夷、黃山、浮蓋,未曾見如此大而逼,遠而整者」。他用大、逼、遠、整這四個字很形象地概括了一線天:大是形容一線天的岩石非常大,一線天的形成是由於地殼運動,造成岩石上升,擠壓出一道縫隙,加上常年的流水沖刷、侵蝕,就逐漸形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一線天;逼是指一線天內的兩則距離非常窄,最窄的地方僅容一個人側身而過;遠是指一線天的長度,它長120米,高90米,共有206個台階,走過一線天,就等於上了10層樓,要是有電梯多好,可是這樣就不能完全感受這一讓古人都嘆為觀止的天下奇觀了;整是說明它保存得非常完整,在景區內共有這樣的一線天達6處之多,這在國內是很罕見的。在游覽一線天的時候,請大家一定要從上、下、左、右、前、後不同的角度去觀賞,才能充分地體會這大、逼、遠、整的含義。在登一線天之前,請各位將手機、手錶等貴重的物品收好,以免被兩側的岩石刮壞了,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的朋友,請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要勉強,以免發生意外。
走出一線天,豁然開朗,不知您是否有一種成就感呢?世外桃源不僅有優美的景色,更富有人生哲理,生活不也是這樣嗎?面對種.種挑戰,只要有勇氣,持之以恆,成功永遠都伴您左右。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桃源洞景區中最開闊的地方,稱為望象台」。在這兒可以將木並櫚潭的景色盡收眼底:在對岸,修竹灣的竹子青翠欲滴,木並櫚潭裡綠波盪漾。葛里景區內綠樹成茵,有一處紅房子若隱若現。那是南宋時期,左正言鄧肅的書院。當年他因為不堪忍受朝廷的黑暗辭官回家,在這里隱居讀書,並邀請被貶到沙縣任職的宋朝宰相李綱來此地散心。李綱在780年就已經留下了木並櫚百里遠沙溪,水石稱為小武夷」的動人詩篇。作為福建邵武人的李綱將桃源洞和家鄉的武夷相提並論,也表達了他思鄉的心情。古人將桃源洞比武夷山,主要是由於兩者同屬於丹霞地貌,什麼是丹霞地貌呢?最簡單來理解,就是在岩石中含鐵質比較多,而鐵在氧氣中逐漸被氧化,呈鐵銹紅色,很像晚霞的色彩,所以稱之為丹霞。
下山的路已經在眼前,在途中有三道寨門,是在福建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中遺留下來的。當時,沙縣人鄧茂七號稱鏟平王」,揭桿起義,結果起義失敗,不幸遇難。他的侄子帶領著剩下的隊伍,退守到這里,並修建了三道寨門。前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一線天鎮守上山路,後山有三道寨門重重把守,的確是易守難攻,下山時可以認真看一看。
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我們就要分手了,很高興能和這么多的新朋友一起分享生命中愉快的時光。這些日子以來,感謝大家對我們工作給予大力的支持與配合,希望您能留下寶貴的意見。若是您感到滿意,就請告訴您的家人與朋友,福建迷人的風光永遠以微笑迎接八方來客,三明市明運旅行社的導游大紅鷹」在這里等著他們。朋友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是,不論我們相隔多遠,我真誠地期待下一次的相聚。請允許我將這首《等我回來,永安》送給各位:永安的紡車一直在轉,從阿婆的童年到我的童年,記憶中永安的棉紗為幾輩人擋住了風寒。永安的水車一直在轉,從寂靜的午後到起風的夜晚,記憶中永安的窗外總是一片秋水藍天。永安的唱片一直在轉,從石林的傳說到酣睡的搖籃,永安兩個字剛一說出口,歲月便化作一縷輕煙,一縷輕煙。永安等我回來,我永遠走不出你的視線,永安等我回來,我會回到生命的原點。」
最後,祝各位前程似錦,合家幸福,再見!
福建旅遊景點導游詞4
各位團友:
大家好!
我是XXX公司的導游員XXX,歡迎大家來到海峽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湄洲島觀光旅遊。
人們說:湄洲島象一塊極品翡翠,被東海的碧波濯洗得清凈晶瑩;像一位美麗的少女,被亞熱帶多情的海風滋潤得嫵媚動人。
如此妖媚的極品,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
確實,湄洲島的風光一處勝過一處,傳說一節美過一節。
這里有東方麥加之稱的湄洲媽祖廟;有勝過美國夏威夷的黃金沙灘,而我今天將帶領大家去參觀的卻是一處鮮為人知的海蝕景觀———峨尾石景。
瞧大家的神態,心裡一定充滿了疑慮,三山五嶽我都去過,就這一座小山,會有什麼看頭。
確實遠看峨尾山,它是一座海拔不足70米的小山,要從巍峨壯觀、氣勢磅礴的角度來看,它太微不足道了。
但俗話說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當我們走近它時,大家就會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博大精深而嘆為觀止。
整個峨尾景區總的來講有三大魅力:
①它是一座天然盆景園,山上怪石林立,山岩競秀,林木蔥蘢;
②它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海濱浴場,海邊沙灘連綿潔凈,前臨碧波萬頃的大海,背依千畝綠林;
③同時,它還是一個故事林,峨尾的每一處景觀、每一塊石頭都有一個神奇的故事傳說。
大家請看整個峨尾山由左右兩座小山組成的,我們先從右側開始參觀,這有許多栩栩如生的動物造型,待會兒在大家移步的過程中,請大家用敏銳的眼光和聰慧的想像尋找一下,噢對了,有貝殼、有鷹、有狗、有海龜
哇!這么多,大家找得真是又快又准,左邊那躺在路邊的貝殼,彷彿在列隊恭迎大家的光臨,叫「聖貝迎賓」,右邊這只鷹,瞧它神氣的架式,耀武揚威的樣子叫「雄鷹獵勝」而頂上這只雙眼圓瞪,怒視天空的狗,我們便稱它為「天狗吠日」,瞧它的兇狠的樣子,我們還是少去惹它為妙。
而這只龜的神態就最為逼真了,活脫脫是爬上岸後捨不得離去的樣子,人稱「海龜朝聖」,海龜朝聖的故事在湄洲島流傳了幾百年,聖是媽祖的別稱,海龜怎麼會去朝聖媽祖呢?相傳此龜為海中神龜,它經常看到媽祖隻身一人,風里來,雨里去,在驚濤駭浪中奮力救生,海龜被媽祖慈悲濟世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所以經常協助救人。
公元987年農歷九月初九,媽祖天定在人間「二八」為期的期限到了,她將離開人間,回到天庭。
天性善良的媽祖不願驚動人們,想悄然離去。
但海龜在冥冥之中有知,趕緊從海里趕來,想為媽祖送行,它爬呀爬呀,可最終來不及爬到湄嶼峰,就看見一朵祥雲冉冉升起,媽祖升天了。
傷心欲絕的海龜抬頭仰望,含著淚,目送媽祖離去。
從此海龜化身為石,永遠留在了朝聖的路上,千年不變,瞧它的神態,似乎在期望媽祖的歸來,繼續懲惡揚善,也似乎在祈禱著一種盛世的太平。
告別了神龜,請大家隨我繼續往上參觀,在沒走之前,我有個請求,呆會兒要穿越前方那片綠林時,請大家放輕腳步,等到了那邊,大家自然便會知曉。
瞧這兩只是什麼?對,青蛙,我們稱它為「雙蛙幽會」,這兩只青蛙不但聰明而且浪漫,約會竟找得如此幽雅的環境,在綠林掩映並可俯瞰四周的位置,瞧它們的樣子,一定是生怕別人會來打擾他們的情趣。
看來,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並不單單只是人的願望。
那麼現在大家應該知道,為什麼我要讓大家放輕腳步的緣故了。
福建旅遊景點導游詞5
開元寺布局,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紫雲屏、山門(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東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館(弘一法師紀念館)、准提禪院;西翼有安養院、功德堂、水陸寺;大雄寶殿前拜亭的東、西兩側分置鎮國塔、仁壽塔兩石塔,俗稱東西塔。
拜庭兩旁古榕參天,大雄寶殿雕塑技術高超,尤其是粱槽間的24尊飛天樂伎,在中國國內古建築中罕見。殿前月台須彌座的72幅獅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後廊的兩根古婆羅門教青石柱,同為明代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來。大殿內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撐殿堂,俗稱"百柱殿",殿內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嚴,是漢地少有的密宗軌制。大雄寶殿之後的甘露戒壇,系中國現存三大戒壇之一,壇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鋪作間的24尊木雕飛天。
福建旅遊景點導游詞6
寧德概況:寧德俗稱閩東,位於福建省東北部,我國「黃金海岸」的中段,寶島海峽西岸,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寶島省三大經濟發達地區的中心。寧德南連省會福州市,北接浙江省溫州市,西臨南平市,東與寶島省隔海相望。新設立的地級寧德市是一個新興濱海港口城市,全境包括蕉城區霞浦縣、古田縣、壽寧縣、屏南縣、周寧縣、柘榮縣以及福安市和福鼎市。土地面積1.35萬平方公里,直接相鄰的海域面積4.46萬平方公里,人口320多萬人,其中畲民族人口17萬人,佔全省畲民族人口的1/2,全國的1/4,全國最大的畲民族聚居區。海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近30萬人。
境內山水靈秀,有許多聞名海內外的風光名勝。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福鼎太姥山,這里石奇、洞異、峰險、霧幻,素有「海上仙都」之美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屏南鴛鴦溪,溪內的白水洋「水上廣場」有「天下絕景」之稱;霞浦楊家溪水秀流長,山野風清,被稱之「海國桃源」;全國佛教重點寺觀寧德支提山支提寺歷史悠久,被稱為「海內第一禪林」;周寧九龍際瀑布群氣勢磅礴,被贊為「華東少有,福建第一」等。
閩東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具有獨特的區域文化特色。據蘆坪崗考古發現,閩東在距今1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霞浦黃瓜山貝丘文化遺址發掘表明,在距今3500—4000年前後境內就有一定規模的閩越族先民生息勞動。閩東夏、商時屬古揚州,周為七閩地,春秋屬越,戰國屬楚,秦屬閩中郡,漢屬閩越國。閩東與古越文化一脈相承,屬東南沿海印紋陶文化系統。早在秦漢時期即有容成子、太姥和霍童真人在境內太姥山和霍童山修道成仙的傳說,南北朝時期閩東為道教金丹派的重要修煉場所;唐代時佛教在境內發展迅速,出現佛教溈仰宗創始人靈佑等高僧;清代始天主教在閩東迅速傳播,一些地方設立了教堂、修道院等。閩東現有佛教、道教、天主教、_四大宗教,宗教活動場所1479處,宗教信徒20多萬人。構成了閩東文化獨特的內涵和特色。朱熹、陸游、文天祥、馮夢龍、戚繼光等都曾在此留下蹤跡、詩文。出現過福建第一個進士薛令之,鎮守海疆的寶島總兵甘國寶,著述《_發集》的愛國詩人謝翱,中國天主教傳教史上第一位中國籍主教羅文藻,中國佛教協會首任會長圓瑛等。
福鼎概況:福鼎地處福建東北部,與浙江蒼南、泰順兩縣交界,北距浙江溫州94公里,走高速大約一個小時就夠了,南距福建省省會福州市224公里,走高速大約兩個小時;與寶島基隆港僅隔42海里。福鼎全市面積1500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其中漢族佔了93%其餘為畲民族、回族等。
福鼎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在戰國時期已經是七閩的一部分(註:七閩是指周朝時期散居在現在福建省和浙江南部的以蛇為圖騰的部落,名稱一直沿用到北宋時期知道南宋起,福建有了8個建州級制,即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州、邵武軍、興化軍,故稱「八閩」)。晉太康二年(公元282年即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入溫麻縣,清雍正年間,州升為府,府下置霞浦縣,乾隆四年,從霞浦縣分出,獨立出來設縣福鼎縣。據說縣名還是取自太姥山的覆鼎峰,因「覆」與「福」諧音,故稱「福鼎」縣城設在桐山,因桐山多產桐樹而又被稱為「桐城」。1995年撤縣立市。目前福鼎下轄10個鎮,三個鄉,三個街道辦事處,一個開發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