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鉤衣
① 詳解水墨荷花-國畫中的荷花作品欣賞
夏荷
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對荷花之美的真實寫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歷來為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
座上有琴尊,燕來燕去皆朋友。
山中無歷日,花開花落也春秋。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 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
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南宋 佚名《荷蟹圖》花鳥畫小品
圖中殘敗的荷葉枯黃斑駁,半浸於水中,一隻雌蟹揮螯伏於葉上。紅蓼、蒲草、浮萍、水藻等,
其葉片邊沿均已泛黃,顯示出時已臨秋,荷葉的頹勢與雌蟹的鮮活形成強烈的對比。
荷葉用雙鉤夾葉法描繪,葉之葉筋、斑紋及莛上的小刺都刻意求工,雌蟹用筆縝密嚴謹。
北宋 馬興祖《疏荷沙鳥圖》花鳥畫小品
南宋 吳炳《出水芙蓉圖》
明 陳洪綬《荷花鴛鴦圖》
《荷花鴛鴦圖》中有作者署款:「溪山老蓮陳洪綬寫於清義堂。」下鈐:「陳洪綬印」(白文)、「章侯」(朱文)。
此圖以荷花為題,由含苞欲放到花蕾初綻,從含露朝陽到爭艷怒放。而荷葉的俯仰截掩則映襯其「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的擬人化風范。一塊太湖石,立在荷葉叢中。兩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動一靜,互為呼應。
蓮葉的婀娜多姿,荷花的嬌艷欲滴,與古石的瘦硬層疊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對鴛鴦在水面戲水悠然,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寧靜。
作者用筆工緻而不顯刻板,著色醇厚而不流於俗膩,畫風素潔明快,
清 余稺 小品 清宮廷工筆花鳥畫 荷花 《花鳥圖冊》其四
此冊共十二開,構圖簡潔、高雅,設色明麗妍美,筆法工整細膩,飛蝶、蚱蜢、小鳥的造型准確,栩栩如生,畫家有扎實的寫生功底。此圖冊繪蘭花、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蘭、梅花、臘梅等。
《石渠寶笈》著錄。
明 魏學濂《荷花鷺鷥圖》
畫家以潑墨寫出荷葉,以重墨勾筋描絡;雙鉤寫荷花。白鷺近似白描。
清 吳應貞《荷花圖》
作者在圖中沒有刻意地描繪水,而是通過愜意於荷花叢中的魚兒,將一池清水巧妙地暗示了出來。又通過魚兒若聚若離、或遠或近的交錯游動,巧妙地擴展了畫面的深遠空間。圖中所繪花、葉敷色艷麗而不濃膩,工緻的暈染。
清 李鱓shan《荷花圖軸》花鳥畫立軸
圖上畫家自題『休擬水蓋染汚泥,墨暈翻飛色盡黧(li)。昨夜黑雲拖浦漵,草堂尺素雨風凄』。
款署『雍正乙卯中冬予將北行,鏜下寫於竹個之淚痕墨汁山房。李鱓』。鈐『墨磨人』白文印。
花叢寥落,臨水弄影,翻紅墜綠,暗合無邊秋水。
清 朱耷 水墨荷花軸
近現代 張大千《出水芙蓉圖》蓮花 花鳥畫立軸
題識:明月曾呼白玉盤,多情更照玉欄干。香吹一夜西風滿,水殿羅衣訝許寒。中華民國五十六年丁未夏爰翁。
此幀《出水芙蓉》是以水墨淋漓,層次豐富,隨意奔放的荷葉和幼筆鉤勒。
② 關於荷花的資料
別名:蓮花、芙蕖、水芝、水芸、水目、澤芝、水華、菡萏、水旦草、芙蓉、水芙蓉、 玉環、六月春、中國蓮、六月花神、藕花、靈草、玉芝、凌波仙子、水宮仙子、君子花等。
荷花為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形,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
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
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
(2)荷花鉤衣擴展閱讀:
荷的起源
「荷」被稱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
在人類出現以前,大約一億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澤覆蓋。當時,氣候惡劣,災害頻繁沒有動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數生命力極強的野生植物生長在這個貧瘠的地球上。
其中,有一種今天我們稱為「荷花」的水生植物,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在我國的阿穆爾河(今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
大約過了九千年,原始人類開始出現。人類為了生存,採集野果充飢,不久便發現這種「荷花」的野果和根節(即蓮子與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漸漸地,「荷花」這一人類生存的糧食來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的心中,成為人類生存的象徵。
③ 廣東潮汕一女子用毛線鉤出荷花盆景,你覺得女子鉤的怎麼樣
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美,需要我們用發現美的眼光去看待它,廣東潮汕一女子用毛線鉤出荷花盆景,你覺得女子鉤的怎麼樣?
通過這位女子的作品,讓我明白360行,行行出狀元。
④ 潮汕一女子用毛線鉤出荷花盆景,你如何評價女子這項技藝
潮汕女子林女士用毛線勾出荷花盆景,向日葵、玫瑰、荷花等等花蕊在這一盆景當中栩栩如生,讓人看了都不禁驚嘆,這真是一項神乎其技的技術!實話實說,像林女士這種老手藝人應該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和保護,畢竟一門技術沒有相關部門出台政策保護的話,那麼技藝也是走不長時間的,老手藝人就算為了傳承,那麼也是得吃飯的。
現如今很多傳統手工藝其實傳承得並沒有那麼好,我們有很多政策支持手工藝人傳承傳統手工藝,但是許多手工藝人並沒有適應政策帶來的好處。作為消費者個人而言,其實更多的人是希望看到更多廉價一點的手工藝品,這也需要這些傳統手工藝人改善傳統手工藝,畢竟越來越高的價格讓人高攀不起,那麼只會讓傳統手工藝式微。
綜合以上種種,我覺得林女士的這一鉤花技術真的是出神入化,能夠讓人看到就像真的一樣很緊,這是相當不易的一件事情。
⑤ 關於荷花的好詞好句
詠荷名詩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小池》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愛蓮說》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蓮花》溫庭筠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蘇幕遮》北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鳥雀呼睛,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無題.其二》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採桑子》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
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荷花》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阮郎歸·初夏》蘇東坡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洗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念奴嬌】·姜夔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 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
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昭君怨·詠荷上雨】· 楊萬里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燕歸梁·風蓮】·蔣捷
我夢唐宮春晝遲,正舞到,曳裾時。翠雲隊仗絳霞衣,漫騰騰,手雙垂。
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 夢回不見萬瓊妃,見荷花,被風吹。
[采蓮賦]·梁元帝
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
畏傾船而斂裾,故以水濺蘭橈,蘆侵羅縑。菊澤未反,梧台迥見
,荇濕沾衫,菱長繞釧。泛柏舟而容與,歌采蓮於江渚。歌曰:
「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因持薦
君子,願襲芙蓉裳。」
西洲曲(南朝樂府民歌)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一說烏桕)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采蓮曲]唐·王勃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今已暮,采蓮花,渠今那必盡倡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采蓮花。蓮花復蓮花,花葉何稠疊;葉翠本羞眉,花紅強似頰。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故情無處所,新物徒華滋。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采蓮歌有節,采蓮夜未歇。正逢浩盪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豐茸!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路幾重?
芙蕖 清·李漁
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一歲一生,其性同也。《譜》雲:"產於水者曰草芙蓉,產於陸者曰旱蓮。"則謂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以此為命者,非故效顰於茂叔,而襲成說於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之。
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後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勁葉既生,則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嬌嬌欲滴,後先相繼,自夏徂秋,此時在花為份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並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也。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者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並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實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有五穀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種植之利,有大於此者乎?
《詠荷》 墨韻軒主人(現代)
愛荷青青凌波子,
輕侯蔑相才輩兼。
不求瑞貴一生現,
只為芳芬滿人間。
《夏荷》陳諾(現代)
出水芙蓉紅蓮艷,
微風撫荷清香翩。
蓮花蓮葉長相應,
紅映夏日碧遮天。
[編輯本段]現代詩作
記昔日夏夜山園
——庄暢宇
脈脈斜暉下玉台,朦朧月樹影徘徊。
暗香微動風驚起,數朵荷花點澹開。
2010年6月9日
⑥ 贊美荷花的古詩
1、《荷花》清代: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釋義:
五寸的荷葉托著嬌艷的荷花,荷葉密密的貼在水面,但這並不妨礙彩舟的盪漾。
知道四五月間夏風微掠,這些荷葉荷花的高度依舊能恰巧把美人的腰遮住。
2、《曲池荷》唐代: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釋義:
輕幽的芳香朗繞在彎曲的池岸,圓實的花葉覆蓋著美麗的水池。
常常擔心蕭瑟的秋風來得太早,使你來不及飽賞荷花就調落了。
3、《贈荷花》唐代: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常相映 一作:長相映)
釋義: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說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
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4、《蘇幕遮·燎沉香》宋代: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釋義:
細焚沉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濕的暑氣。鳥雀鳴叫呼喚著晴天(舊有鳥鳴可占雨之說),拂曉時分我偷偷聽它們在屋檐下的「言語」。荷葉上初出的陽光曬幹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潤圓正,荷葉迎著晨風,每一片荷葉都挺出水面。
(看到這風景)我想到遙遠的故鄉,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吳越一帶,長久地客居長安。五月,我故鄉的小時候的夥伴是否在想我,劃著一葉扁舟,在我的夢中來到了過去的荷花塘(詞中指杭州西湖)。
5、《白蓮》唐代:陸龜蒙
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真合 一作:端合)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釋義: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艷花欺,白蓮花總應生長在瑤池裡。
月兒明風兒清花兒要凋謝,只有恨卻無情誰人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