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莫將
❶ 何須飄灑濕芳心 粉面琳琅如淚注 譯文
」何須飄灑濕芳心,粉面琳琅如淚注。「出自莫將的詩集中的木蘭花 雨中這內首詩中。
大意是:何必隨容風飄飛,讓風雨打濕了有香氣的花蕊,淚水在傅上粉而顯得精緻的臉不斷流下。
前句其實涵義是:何必隨意漂泊,讓心中美好的事物受污染。
附上原詩:木蘭花(雨中)
花時人道多風雨。梅蕊都來無幾許。何須飄灑濕芳心,粉面琳琅如淚注。
家童莫掃花陰土。留浥瓊林枝上露。若教燕子早銜泥,徑里餘香應滿戶。
作者莫將簡介:
莫將(1080—1148),字少虛,譜名文硯。生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四月二十日。修水漫江人,宋代名臣。
少虛得蔭於父,歷任縣令有功,紹興七年(1l37),提升為太府寺丞,翌年再次擢升為徽獻閣侍制京畿都轉運使,遷工部侍郎名譽禮部尚書兼侍讀奉使,繼晉工部尚書任京西宣諭使。不久拜敷文閣學士知明州提舉、江州太平觀,繼福州和廣州知府。
少虛在朝以學問自結,主知太上屢授嘉獎。後赴邊疆抗衛金兵。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十月初十,卒於官。終贈端明殿學士,葬江西新建縣五諫鄉新城裡,修水漫江鄉尚豐有衣冠墓。
❷ 莫將和花木蘭在一起了嗎他們的結局
預告說是在一起了。現在看大結局在一起了,很幸福的在一起了。
❸ 《花木蘭傳奇》莫將的配音是誰
是陳浩。
角色:莫將/多倫
演員:郭品超
配音:陳浩
❹ 木蘭花詩句的全文
木蘭花慢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 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 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 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 秋晚蒓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 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 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殢酒只依然。 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1.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1 【宋·張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2,筍柱鞦韆游女並3。芳洲拾翠暮忘歸4,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雲去後遙山暝5,已放笙歌池院靜6。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2.木蘭花 【宋·錢惟演】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3.木蘭花 【宋·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4.木蘭花 【宋·晏殊】 燕鴻過後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5.木蘭花 【宋·晏殊】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五腰紅亂旋。 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後不知斜日晚。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6.木蘭花 【宋·歐陽修】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7.木蘭花·戲林推 【宋·劉克庄】 年年躍馬長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錢換酒日無何,紅燭呼盧宵不寐。 易挑錦婦機中字,難得玉人心下事。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 8.木蘭花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9.木蘭花 【宋·晏殊】 玉樓朱閣橫金鎖,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間斜月兩眉愁,簾外落花雙淚墮。 朝雲聚散真無那,百歲相看能幾個?別來將為不牽情,萬轉千回思想過。 10.木蘭花 【宋·晏幾道】 小蓮未解論心素,狂似鈿箏弦底柱。臉邊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殘人慾去。 舊時家近章台住,盡日東風吹柳絮。生憎繁杏綠陰時,正礙粉牆偷眼覷。
❺ 木蘭花 李煜 賞析
1.關於李煜和他的創作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稱李後主。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前期與大、小周後感情甚篤,生活奢靡,常形之於吟詠。宋太祖建隆二年 (961),煜繼父位為南唐國主,奉宋正朔,開寶八年 (975),城破被俘,押赴汴京,封違命侯。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 (978)七夕,賜牽機葯,中毒而死。李煜入宋後,多以詞抒寫傷離惜別懷抱,寓寄故國之思、失國之痛、語言明凈,音韻流暢,能以對比、白描等手法表現人生感慨。王國維《人間詞話》評曰:「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了。」
後主前期詞作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後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後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宗師,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
李後主的詞有這樣幾個特點:
A.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如果不是喪權辱國後成為囚徒,李煜可能永遠淪落為一個花前月下的風流文士,其詞也必然會失之淺薄少蘊,成為續寫「花間」詞的俗人。正是階下囚的生活,才使他後期詞褪去了宮廷生活的脂粉氣,抒發出一個亡國之君的悲傷。由於國亡家敗,不得不從政治的角度品嘗苦果,因此詠史抒懷的成分必然要熔鑄於詞作中。李煜在詞中毫不掩飾地描繪了被俘後的生活,傾訴了憤世之愁,亡國之恨,直到招來殺身之禍。他在詞中描寫了真實生活,真情實感,並對此加以形象化的藝術概括,使詞的影響力極大,感染力極強。可見,「真」是境界的基礎,也是藝術生命之所在。祛除矯情偽態,抒發胸中的真情,詩詞方能動人。李煜詞便是由於其「真情實性」而格外動人心魄的。
B.內情與外美的完美融合:只有內心的情與意的表達同外物的境與景相互融合,才能創造出「意與境渾」、情與景合的藝術形象,從而達到美的境界。李煜的詞「寓情於景而情愈深」,「語語明白如畫,而言外有無窮之意」。他擅長用白描、對比等手法,選擇特殊的審美意象,採用敘述、描寫、抒情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將眼前實景與心中虛景巧妙連結,一吐為快。
C.鮮明獨特的藝術形象:形象是意境構建的基本要素,形象要想鮮明生動,就必須是作者心中獨有、充滿著作者的情感與心血的。李煜在他的詞作中塑造了一個個真實而感人的「自我」形象,展現了他的內心世界。
2.關於《虞美人》的鑒賞
前人吊李後主詩雲:「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確,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亡國之君,沒有什麼好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後代留下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不衰。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一篇。相傳後主於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葯,將他毒死。所以,這首《虞美人》,可說是後主的絕命詞了。
這首詞通篇採用問答,以問起,以答結,以高亢快速的調子,刻繪詞人悲恨相續的心理活動。「春花秋月」,人多以為美好,可是,過著囚徒般生活的李煜,見了反而心煩,他劈頭怨問蒼天:春花秋月,年年花開,歲歲月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完了呢?奇語劈空而下,然而,從後主處境設身處地去想,他對人生已經絕望,遂不覺厭春花秋月之無盡無休,其感情之極端悲苦可見。後主面對春花秋月之無盡時,不由感嘆人的生命卻隨著每一度花謝月缺而長逝不返。於是轉而向人發問:「往事知多少?」一下轉到社會現實中來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國當皇帝的時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沒有了,都消逝了,都化為虛幻了。他深深嘆惋人生之短暫無常。「小樓昨夜又東風」,縮筆吞咽。「又東風」點明他歸末後又過一年。時光在不斷消逝,引起他無限感慨。感慨什麼呢?「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筆呼號,是一聲深沉的浩嘆。夜闌人靜,幽囚在小樓中的人,倚闌遠望,對著那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國之思,凄楚之情,湧上了心頭,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以一個失國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國之恨,表現出後主任情縱性,無所顧忌的個性,和他那種純真而深摯的感情。「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他遙望南國慨嘆,「雕欄」「玉砌」也許還在吧;只是當年曾在欄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只是」二字的嘆惋口氣,傳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亡國之音哀以思」,由於亡國,李煜由一國之主,跌落為階下之囚,他失去了歡樂,失去了尊嚴,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對家國和自己一生變化的痛苦的嘗味。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宇宙之永恆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恆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也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往復,一唱三嘆,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曲曲傳出。
最後,悲慨之情如沖出峽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發而不可收。詞人滿腔幽憤,對人生發出徹底的究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悲愁么?這個九字句,五字仄聲,四字平聲,平仄交替,最後以兩個平聲字作結,讀來亦如春江波濤時起時伏,連綿不盡,真是聲情並茂。這最後兩句也是以問答出之,加倍突出一個「愁」字,從而又使全詞在語氣上達到前後呼應,流走自如的地步。顯然,這首詞是經過精心結構的,通篇一氣盤旋,波濤起伏,又圍繞著一個中心思想,結合成諧和協調的藝術整體。在李煜之前,還沒有任何詞人能在結構藝術方面達到這樣高的成就。所以王國維說:「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惟李後主降宋後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人而已。」(《人間詞話刪稿》)可見李煜的藝術成就有超越時代的意義。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他感之深,故能發之深,是感情本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首《虞美人》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李煜詞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大概就是王國維說的出於「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吧,這個特色在這首《虞美人》中表現得最為突出,以致使李煜為此付出了生命。
3.關於《浪淘沙》的鑒賞
據蔡候《西清詩話》謂本詞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寫:「南唐李後主歸朝後,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鬱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雲:『簾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幾下世。」從本詞低沉悲愴的基調中,透露出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敘,先寫夢醒再寫夢中。起首說五更夢回,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簾外,是潺潺不斷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殘春;這種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夢里」兩句,回過來追憶夢中情事,睡夢里好像忘記自己身為俘虜,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里,貪戀著片刻的歡娛,可是夢醒以後,「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卻加倍地感到痛苦。
過片三句自為呼應。為什麼要說「獨自莫憑欄」呢?這是因為「憑欄」而不見「無限江山」,又將引起「無限傷感」。「別時容易見時難」,是當時常用的語言。《顏氏家訓·風操》有「別易會難」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說「別日何易會日難」。然而作者所說的「別」,並不僅僅指親友之間,而主要是與故國「無限江山」分別;至於「見時難」,即指亡國以後,不可能見到故土的悲哀之感,這也就是他不敢憑欄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詞中,他說:「憑欄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眼前綠竹眉月,還一似當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復見,「憑欄」只能引起內心無限痛楚,這和「獨自莫憑欄」意思相仿。
「流水」兩句,嘆息春歸何處。張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之句,「天上人間」,是說相隔遙遠,不知其處。這是指春,也兼指人。詞人長嘆水流花落,春去人逝,這不僅是本詞的結束,亦暗示詞人一生的即將結束。
李煜後期詞反映了他亡國以後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確實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訴說內心的極度痛苦,具有撼動讀者心靈的驚人藝術魅力。如本詞,即是以景起,由景到情,將夢境與現實、歡樂與愁恨交織抒敘;結尾深入一層,以自然界花落、水流、春歸比喻自身面臨的厄運。語言生動,純用白描,但卻具有很大的感染力量。
4.談談李煜詞的感傷情調
「讀離騷,愁似湘江日夜潮」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名句,用這句詞來概括李煜詞的情調與風格是非常恰當的。
南唐後主李饅生性柔弱。多愁善感,再加上戲劇性的人生際遭。所以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他的作品都被染上了憂郁色彩,有的淡如輕煙,有的濃似雲霧.將人引入凄婉美麗的意境中。難怪有人認為;「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李煜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悲劇人物。
李煜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大概有32首左右,在這些詞中用得最多的字是「恨」與「愁」,再加上用了「哀」、「惆悵」、「斷腸」、「傷」的詞作一共有20多首。可見,李煜三分之二的作品在傾訴「恨」與「愁」,憂郁貫穿了他的一生,但在各個創作階段,其「恨」與「愁」的內涵、程度是不同的。大致可以將李煜的詞的感傷情調分為三個階段:閑愁——清愁——哀愁。
「自在花飛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句秦觀的詞來形容李煜前期詞風是再恰當不過了,淡淡愁緒閑似飛花,細如雨絲,朦朧寫意,清新雅緻,別有一番美感。王國維將詞人分為主觀與客觀兩種,而李煜作為一個典型的主觀詞人在作品中突出的是個性。他作品中反映的他所熟悉與熱愛的環境與生活,可以說這一時期的作品在文學價值上.水平高出溫、韋花間詞許多。詞風上清新自然,有獨特的魅力。「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這是李煜早期詞中的「閑愁」,有一些花間詞的痕跡,但已漸漸走出花間詞的濃艷華美。多用白描,淡筆勾勒,明凈自然,極有韻致;「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這是李煜中期作品中的「清愁」,這一時期詞作中的憂郁色彩漸濃,少了輕歌曼舞的描繪.少了吟風弄月的閑情,更多了「深秋」、「寂寥」等暗淡詞句,使人感到一派凄清與蒼涼;「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是李煜晚期詞中的「哀愁」。李煜一首《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開始了他充滿屈辱、淚水與無限哀怨的餘生。這首詞從立國寫到失國,從極樂寫到極悲,感情跨度很大,表達了一個歷經滄桑巨變,淪為囚徒的悲哀和悔恨,《破陣子》一詞是李煜詞作品中少數較有氣勢的作品之一,但它所滲透的只是巨大的傷痛,李煜詞中的「哀」也就由此開始。
李煜從亡國到被趙光義所害,作為宋室的階下囚,總是處於被壓迫被侮辱的境地。這一時期的作品充滿孤獨,寂寞,反映了他對屈辱現實的極端不滿與無奈。但作為亡國之君他只有以「哀怨」向殘酷的現實進行無言的抗爭.而《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他對自己悲劇一生寫下的悲歌。雖然故地故苑風貌依舊,三千里錦綉河山如今拱手讓人,物是人非怎不令人觸景生情。正所謂:「滿目河山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李煜的後期作品「真所謂以血書者。」這個時期的作品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它的魅力就在於這種血淚疑成的哀愁,正是它使後主詞在近千年的歲月中光彩不減.至今為無數文學愛好者所深愛。
5.李煜與晏幾道之比較(選自《齊齊哈爾社會科學》,作者馮艷紅,有刪節。)
李煜是南唐末代君主,也是一位著名的詞人,晏幾道是北宋初期的詞人。二者在生活閱歷、識見,性格等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所寫的詞卻風格迥異,意境與成就都相去甚遠。
兩位詞人都可以說是純情詞人,都有名文佳句流傳於世。有的甚至影響了後世詞人的創作風格。如晏幾道的《臨江仙》有「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清詞麗句,深婉沉著。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氣勢豪邁恢宏,流傳至今仍有影響力。
兩位詞人雖都經歷了由盛至衰,由地位顯赫到平民百姓或階下囚的劇變,但因有地位、環境的較大差距,影響了他們的詞作風格與意境。李煜雖是南唐末詞人,卻一洗「花間派」的胭脂氣,大有奔騰豪放深沉廣大之勢;晏幾道雖是宋初詞人,卻仍徘徊在花前月下,雖有發展創新,終未脫卻「花間派」的巢臼。
第一,詞作風格的不同
李煜的詞是純真天然不假雕飾,晏幾道的詞則是清辭麗句俊美風流。
李煜對一切事物的感受與表現全出於直覺,沒有任何逞才或分辨的意念,只是純真如實地寫出自身的感受而巳。無論寫宮廷宴樂、美人幽會,還是寫傷春懷人、悲秋寄慨,幾乎每首詞都演化成一個小故事。有人物,動作,細節的描寫,有具體的環境、實物,多是形象的畫面,具有情節性。同時,他在表達方式上擺脫了五代詞的濃詞麗句,不避口語,慣用白描。無論是亡國前還是亡國後的作品,無論是快樂之詞還是悲苦之語,都是如此。李煜詞作風格的另一特點是在表現手法上不斷創新,即命名是花間詞,也寓意深遠,表達深刻。
晏幾道的詞更多的是著意用力,用意雕飾又不露雕琢之跡,於自然之中,寓鑄煉之工。晏幾道擅於精心挑選字句入詞,通過字句的斟酌,著意使他的詞作表達更顯深沉,寓意深遠,耐人推敲。如「牆頭丹杏雨余花,門外綠楊風後絮」(《木蘭花》)兩句,全用名片語成,表面是寫院落內外景象,實際是寫牆內之人當初艷如丹杏,而今衰殘,已似雨余之花;門外之人生涯飄泊,有如風後不定的綠楊飛絮。對仗工整、精麗,又能盡工巧於矩度,寓流動於排偶,景象鮮明,喻比巧妙。
第二,詞作意境的差異
從意境方面講,二者詞中雖同樣有盛衰無常之感,但李煜詞往往能以極簡短的小令表達出深刻的悲慨,晏幾道的詞則表現的不那麼寬廣深厚。
李煜正是以他的赤子之心體認了人間最大的不幸,以他的閱世極淺的純真性情抒發了人生最深切的悲慨,所以他雖閱世甚淺,不失赤子心,卻能以其純真的感受直透世事蒼桑,以其任縱的性情對一切遭遇都有特別深刻強銳的感受。此外,在用詞造句方面李煜也往往使用一些氣象極為闊大的字眼,使詞的意境深遠宏大。具體說,李煜往往選擇概括性極強,以一當十的泛指意象,如家園、河山、甫國以及無限江山等,從而開闊詞的意境。至於鳳閣龍樓、雕欄玉砌,玉樹瓊枝,春花秋月等也絕非定指一時一地或某一具體的殿堂樓宇、草木節氣,而是泛指整個家園。意象外廷的寬泛性,更把具有通常意義的家仇國恨輸入讀者的感官,引起聯想,激發強烈的共鳴和同情心。
晏幾道的詞多以愛情為主要內容,抒發家庭盛衰之感,表達對個人不幸遭遇的悲慨。但他生活特定的時代,他的詞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時代面貌,只是社會性沒有李煜詞那麼寬廣深厚,沒有那種以己推人而及全人類的概括性。
第三,詞作在詞史上的地位不同
就李煜與晏幾道在詞史中所處的地位、所起的作用言,李煜對五代詞的發展,實有開拓之功;而晏幾道不僅未有開拓,反而使詞的意境轉趨狹隘了。
李煜詞在思想內涵上,以一己之悲哀寫出人生普遍存在的永恆與無常的感慨,直探人生核心,引起不同階層有相同感觸者的共鳴。李澤厚在《美學論集》中說:「作者從自身遭受迫害、屈辱的不幸出發,對整個人生的無常,世事的多變,年華的易逝,命運的殘酷……感到不可捉摸和無可奈何……這種相當錯綜復雜的感觸和情緒遠遠超出了狹小的個人身世之感而使許多讀者能從其作品形象中聯想和觸及到一些常有的廣泛性質,在感情上引起深刻同感」,這段話深刻洞悉了李煜詞豐厚的精神實質和哲理內涵。他開拓了博大、雄渾、明朗的境界,使微物小篇的詞作融入了一種極為高遠深摯的意境。
晏幾道的創作就詞的發展演進而言,是一種「迴流之嗣響」。北宋初期,長調盛行,柳永、蘇軾已經對詞做了開疆劈境的發展。晏幾道的詞不僅未曾追隨柳、蘇的開拓創新,甚至連晏殊和歐陽修在詞的潛移默化演進中所達到的引人感發聯想的深遠意境也難得一見。他的詞極少長調,多寫戀情與相思。李煜與晏幾道創作上的不同,是因為經歷的不同。李煜所經受的是國破家亡的急劇變化,而晏幾道經歷的是顯赫家族逐步衰落的漸變。因此,這就註定了晏幾道無法達到詞的思想性、藝術性的更高境界。
❻ 《木蘭花》全詩詩句
《木蘭花》 作者:夏悠
聞花看影疑心怵,簾外清秋知莫入。 曉寒散盡夢重生,望斷路途香淡處。 人間有味西風訴,亂卷詩書凌波住。 輕舟削去幾分愁,斬卻愁心誰分付。
《木蘭花.伊人天涯》 作者:伏虎
音信難覓由來久,賞花也覺花不芳。 記得臨別嬌羞問:何日給你做新娘? 莫問相別有幾許,別恨不可論短長。 欲顰還笑似昨日,伊人天涯愁斷腸。
《木蘭花》 作者:蕭夜
明月如霜亦如鏡,照得何處是吾家? 簾外清韻無人敲,野畔瓊花有鬼睱。 杜鵑聲里難訴暮,偷眠借夢趁煙華。 誰抱歡期酬苦歲,疏星時落君山下。
《木蘭花》 作者:蕭夜
數輪相思總難圓,一望傾城有無間。 夜約黃昏來舊照,千萬愁緒與誰牽。 前生逐馬定邊骨,此夕閑琴思卿顏。 拂盡煙波人漸暮,畫屏深處垂夢簾。
《木蘭花》 作者:酒殤入夢
乾枯的早已枯乾 你還在風里舞蹈 淡淡的色彩 拒絕爭艷的舞台 你不會刻意偽裝 也不願爭奪虛名 在那盛開在那敗落 那便是你平淡的生活 有時狂風有時暴雨 你依靠弱小的身體 依然開的自然優雅 脫俗的淡雅 再一次將我的心靈震懾 面對你純潔無痕的芳香 誰又能禁住心的躁動 守護在你的身旁 守候著那留不住的美 終有一日 花會敗落、心會枯萎 只遺留下碎了等候的心
❼ 花木蘭傳奇中莫將拉的曲子是什麼
二胡《孤星獨吟》
❽ 何須飄灑濕芳心粉面琳琅如淚注什麼意思
這句詩的意思是:
何必隨風飄飛,讓風雨打濕了有香氣的花蕊,淚水在傅上粉而顯得精緻的臉不斷流下。
」何須飄灑濕芳心,粉面琳琅如淚注。「出自莫將的詩集中的木蘭花/玉樓春
花時人道多風雨。梅蕊都來無幾許。何須飄灑濕芳心,粉面琳琅如淚注。
家童莫掃花陰土。留浥瓊林枝上露。若教燕子早銜泥,徑里餘香應滿戶。
花瓣何須飄飄灑灑,這滿天殤花的情形讓人內心動容。美人如精美玉石般的臉上淚如圓珠滾落。
宋代 莫將《木蘭花,玉樓春》
分運用宋代的詩詞,突出描寫後一句木蘭花,玉樓春的詩句形象化,前句梅蕊都來無幾許,後句家童莫掃花陰土正好前後呼應,花時人道多風雨。梅蕊都來無幾許。何須飄灑濕芳心,粉面琳琅如淚注。家童莫掃花陰土。留浥瓊林枝上露。莫教燕子早銜泥,徑里餘香應滿戶。詩歌結尾寫法具有獨特風格。
琳琅
1.精美的玉石。
(2).借指美好的事物。
(3).借指美好的事物花瓣何須飄飄灑灑,這滿天殤花的情形讓人內心動容。美人如精美玉石般的臉上淚如圓珠滾落,。指優秀人材。
(5).泛指清脆美妙的聲音。
粉面
(1).傅粉的臉。
(2).借指美人。
莫將(1080—1148),字少虛,譜名文硯。生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四月二十日。修水漫江人,宋代名臣。
少虛得蔭於父,歷任縣令有功,紹興七年(1l37),提升為太府寺丞,翌年再次擢升為徽獻閣侍制京畿都轉運使,遷工部侍郎名譽禮部尚書兼侍讀奉使,繼晉工部尚書任京西宣諭使。不久拜敷文閣學士知明州提舉、江州太平觀,繼福州和廣州知府。
少虛在朝以學問自結,主知太上屢授嘉獎。後赴邊疆抗衛金兵。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十月初十,卒於官。終贈端明殿學士,葬江西新建縣五諫鄉新城裡,修水漫江鄉尚豐有衣冠墓。
❾ 木蘭花古詩
木蘭花
陸龜蒙
洞庭波浪渺無津,日日征帆送遠人。
幾度木蘭舟上望,版不知原是此花身。
賞析權: 在舟中見木蘭花,而所乘者,即木蘭之楫。身既成舟,與花何涉。釋氏所謂以筏喻者,乘筏已登彼岸,焉用筏為。此詩詠木蘭之意亦然,花與舟乃一而二者,可以悟身世矣。
辛夷塢
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幽居初夏
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❿ 求《花木蘭傳奇》第一集中木蘭與父親和莫將第一次說話的背景音樂
假如花木蘭傳奇官方討論群,那裡有好多這種的視頻和歌曲,好多網上是找不到的。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