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楊家蘭花

楊家蘭花

發布時間: 2025-08-14 20:40:43

⑴ 對於穆桂英這個角色你有什麼了解

其實,穆桂英這個角色,說重要吧,在有些劇集里只屬配角,比如《火帥》,更甚者壓根就沒這號人物,比如《虎將》(不過好象這兩部我都不喜歡,當然這不是這次要談的內容了。
若說不重要吧,有人又要罵我不懂行情了,有許多情節都與這個女子有莫大關聯。穆桂英究竟應該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不同的答案,在此我僅發表一下我對目前所看過的電視劇中的這一人物發表一點意見和看法,如果你不同意我的看法,歡迎指正!
一、第一印象
港版《楊門女將》——汪明荃
看這部劇的時間很早了,好象我都還不怎麼記事,所以對阿姐的印象並不深,沒覺得這個穆桂英有什麼了不起,只記得她是一個在丈夫死後,一心為了兒子、為了楊家、為了保家為國的喪偶人形象,即使身邊有個江幫主,她也從來沒有過別的想法,當初看的時候,喜歡江幫主多過這位穆桂英。因此,在此我也不能對她談多少內容,若用一種顏色來形容她,我用灰白色,比較蒼白的顏色吧。
台灣《一門英烈穆桂英》——魏秋樺
第一次看到魏版穆桂英的時候是1993年,當時覺得眼睛一亮,覺得這位穆桂英有見地、有膽識、為了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而奮不顧身。她武藝高強,雖然後期多顯得悲情(這是台灣電視劇一貫的作風了),卻也讓我覺得她是個巾幗不讓須眉的亂世紅顏,尤其喜歡她和黃瓊公主大戰的那一段,颯爽英姿,威風凜凜。也許第一印象總是過於完美吧,至於後來又看了一遍,頗覺失望,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亞視《碧血青天》系列——麥麗紅1995年收看《碧血青天楊家將》的時候,正是我最迷戀穆桂英的時期,每天腦海里都是楊家將的故事,我覺得這位穆桂英雖然沖動、任性,但卻頗有想法,是個個性女子,堅毅的臉上也充滿了對丈夫的溫柔、對兒子的慈愛,也許她的所作所為在楊家其他人眼中有些離經叛道,但卻沒有人不對她信任和尊敬,她是楊家除了老太君之外最強的一根精神支柱。麥麗紅的穆桂英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形象,我給她紅色——忠、勇、不安分的跳動。《女兒當自強》——寧靜
最初看到這個穆桂英形象的時候是在報紙上的一張定裝照:是桂英和宗保成親時穿的那件衣服,寧靜皮膚偏黑,配上一身大紅色喜服,活潑中顯得野性,倒與穆桂英的性格有幾分相似。其實當初導演用寧靜的時候我便有些懷疑,她這一副如此現代的面孔如何去演繹中國古典女子的柔美,好在寧靜的功力較深,雖然和張智堯的搭配在年齡上看來有些姐弟戀的味道,但畢竟有很大一部分觀眾接受、甚至喜愛了,我不能說我喜歡或不喜歡這位穆大小姐,我始終對她有所保留,因為整部戲有很多地方都很牽強,宗保和桂英的相愛也顯得勉強,不過其中我還是有幾幕是比較喜歡的:一是宗保第一次在穆柯寨見到桂英時的場景——初露鋒芒、自然讓人記憶猶新——這個小女子可不是好惹的對手;第二幕是桂英故意引宗保偷盜降龍木後,又從狗洞鑽出,看得出這個姑娘狡捷的一面,頗具戲劇性的戲弄了宗保,雖然一切盡在桂英掌握中,但不知不覺已將芳心暗許,卻又不能直言,於是只有試探、猜測、又不願低人一等、好勝要強,這個矛盾的桂英更覺可愛、角色更覺豐滿。
雖然在劇中的數名女子中,她沒有如八妹在心靈上受到創傷、沒有金綾公主的悲慘命運(我可沒把最後宗保的死當成劇情)、沒有排風的憨直善良、沒有四娘的通情達理、沒有七娘的成熟執著,但她偏偏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個性鮮明的存在於這部電視劇中,至於劇情上的錯漏,就歸編劇和導演來承擔吧。我給她橙色色調——是活力和熱情的象徵

《穆桂英》——陳秀雯
陳秀雯給我的感覺更像一位母親,我覺得她的面相太過慈和,找不到年輕人的活潑和激情,不過劇情的跌宕彌補了一切不足,即使沒有那種火熱的激情,也一樣能將觀眾的心揪得緊緊的,甚至可以忽略那些不足,不過有一個造型還是讓我頗覺驚艷:就是她假意與皓南成親時穿的那套喜服,真的很美。至於她後來嫁給了楊宗保之後的著裝頭飾就更不象年輕人了,覺得很失敗。看上去比八姐九妹年紀還要大得多。比扮相我更喜歡藍魔的樣子,使陳秀雯有種神秘的魅力。不過這個穆桂英還是被陳秀雯詮釋得很豐富,性格倔強、執著、悲天憫人、不畏強權、正義勇敢、敢愛敢恨……呵,好多詞都不夠來形容她呢!我給她金黃色,別有一番成熟的味道。
《巾幗英雄穆桂英》——王思懿
時至今日我都一直沒能想通當初在《秦始皇與阿房女》中扮演逸雲的那個嬌翹女子是怎麼去演繹《水滸傳》中的潘金蓮的。至於知道她出演《巾幗》中的女主角,我也沒看好過,逸雲畢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起初以為是部大戲,但沒想到編劇和導演竟然懶到連台詞也照抄評書的份上,加上演員從選角、扮相到演技上的不盡如人意,我勉強看完以後就統統從電腦上刪除而後快,沒辦法再讓我看第二遍——一個連蘭花都不知道為何物的穆桂英活脫脫一個傻二姐轉世投胎,我實在沒辦法接受,也只有這么沒腦子的女人才會喜歡劇中那個又膚淺、武功又爛的楊家大少爺。我實在想不到給她什麼顏色好。

⑵ 電視劇名是三個字的

《飄零燕》《女幹探》《精武門》《秦始皇》《武則天》《火蝴蝶》《楊家將》《碧血劍》
《蘇乞兒》《天狼劫》《俠客行》《霍元甲》《上海灘》《孤星劍》《鹿鼎記》《割鹿刀》
《鄭板橋》《洗冤錄》《帝女花》《再生緣》《西遊記》《尋秦記》《封神榜》《十兄弟》
《搜神傳》《天機算》《林世榮》《十三妹》《包青天》《蒲松齢》《風之刀》《大醉俠》
《斷仇谷》《七武士》《洪文定》《奇魂劍》《逆水寒》《棋武士》《劉銘傳》《上書房》
《東方朔》《風臨閣》《聚寶盆》《無鹽女》《佛跳牆》《太極王》《金茂祥》《蘇東坡》
《孟麗君》《淚痕劍》《大人物》《紅坲女》《錦衣衛》《鏡花緣》《寶蓮燈》《白蛇傳》
《紅孩兒》《天仙配》《雪中紅》《半生緣》《茉莉花》《秋海棠》《愛無悔》《胭脂雪》
《大珍珠》《王中王》《A計劃》《武十郎》《絕世情》《虎山行》《長恨歌》《大祠堂》
《阮玲玉》《女人湯》《鳶鴦綉》《金鎖記》《梧桐雨》《風之舞》《星夢緣》《別愛我》
《蒲公英》《血未冷》《地下鐵》《尋夫記》《玉觀音》《雪在燒》《笨小孩》《狼毒花》
《兄弟門》《上海王》《金大班》《大丫鬟》《藏心術》《軒轅劍》《凰圖騰》《玉指環》
《熊貓人》《樊梨花》《花木蘭》《沈勝衣》《短刀行》《八兩金》《苦戀花》《含羞草》
《意難忘》《四千金》《三朵花》《望夫崖》《蛋炒飯》《藍球火》《換換愛》《鍾無艷》
《法內情》《岳飛傳》《楚留香》《創世紀》《法外情》《蘭花劫》《奸人堅》《大冬瓜》
《蘭花香》《生死線》《野鴨子》《雙響炮》《魔術師》《紅娘子》《殺虎口》《大染坊》
《斷喉蕗》《敢死隊》《鷹與梟》《大墩煌》《黑三角》《大槐樹》《女人花》《女人淚》
《毛岸英》《野丫頭》《大案組》《大風歌》《任長霞》《紅蠍子》《大生活》《女法醫》
《下南洋》《鐵梨花》《大宅門》《神槍手》《阻擊手》《闖關東》《紅蜘蛛》《馬大帥》
梅花烙》《鬼丈夫》《水雲間》《七夕花》《世間路》《一剪梅》《鏡中人》《過好年》
《萬福樓》《乒乓圓》《掃冰者》《調色板》《血蝴蝶》《喜臨門》《女頭家》《雙龍傳》
《十三鞭》《大長今》《時尚王》《只有你》《綜合症》《黃金魚》《三姐妹》《一枝梅》

⑶ 想知道關於愛慕蘭花的抒情現代詩詞

我心磐石無轉移
愛到深處絕不棄
楊家有蘭花成對
小喬扶柳鳥雙棲
雲為吾愛不分離

楊家有女玉天成
小喬粉黛玉環腰
雲情深種孟婆嘆
愛君不忘奈何橋
你我白首不寂寞
一心滿是佳人笑
生遇良緣夢不遙

⑷ 十二月花令分別是哪些

1、 一月:梅花

花神:壽陽公主

南朝宋武帝之女壽陽公主,喜愛梅花。某年梅花盛開季節,公主在含章殿檐下小憩,有朵梅花正巧飄落公主前額,留下五瓣淡紅的梅痕,揩拂不去。皇後見之,直覺公主更加漂亮,建議將梅痕保留。三天後,經水洗,才脫落。自此,宮女們競相仿效,後人謂此為「梅花妝」。也因此她成為了梅花花神。

2、二月:杏花

花神:楊玉環

據傳小時候的楊玉環,皮膚既粗又黑,標准丑小鴨。楊家後院有顆杏樹,每年結出的杏果,是楊玉環小時候最喜愛的零嘴,加上平時又以杏仁來保養肌膚,這些杏果、杏仁,竟讓楊玉環脫胎換骨而為中國四大美人之一。

3、三月:桃花

花神:息夫人

春秋時期,楚文王滅息後,擄回息侯夫婦。息夫人貌美,楚文王強占為妻。息夫人為了見息侯一面,忍辱偷生。某天,趁文王外出打獵,溜出宮與息侯見面,然後雙雙殉情,此時正是桃花盛開的三月。楚人為之動容,立祠祭拜,並稱他為桃花神。

4、四月:牡丹

花神:貂蟬

據傳東漢時代的貂蟬,她曾在牡丹花旁練舞,周圍的牡丹花也跟著翩翩起舞,因此被後人尊為牡丹花神。

5、五月:石榴

花神:鍾馗

五月石榴花開,亦是瘟疫流行期,驅邪除魔的鍾馗,順理成章冠上石榴花神的雅號。

6、六月:蓮花

花神:晁采

晁采,小時候曾與鄰人文茂私訂終生,長大後,文茂寄詩傳情,晁采以蓮子回贈。文茂把蓮子埋在花盆裡,結果花開並蒂,晁母聞之,便將晁女嫁給文茂。但有部份人認為是中國第一美人西施才是蓮花花神。

7、七月:雞冠花

花神:陳後主

陳後主,即陳叔寶,南方陳朝的皇帝。為政時期,不理政務,恣意淫樂。雖如此,其文學素養甚高,「玉樹後庭花」、「臨春樂」都是他的作品。其中的「玉樹後庭花」,為陳後主在享樂時所制的艷曲,因此被稱為「亡國之音」。故雞冠花又稱為「後庭花」,因此俞曲園封其為七月雞冠花的花神。

8、八月:桂花

花神:徐惠

徐惠是一位集美麗、聰明、賢德於一身的才女,曾仿離騷,寫過一篇吟詠桂花的文章,深得唐太宗寵愛,唐太宗死後,徐惠跟著殉情。

9、九月:菊花

花神:陶淵明

菊花是他的最愛,諸 君且看「嘗 九月九日 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這是一幅多麼寫實的「東籬晚香」圖。另外,陶淵明的「飲酒詩二十首」,有二首以菊花為主角,為菊花留下令人激賞的詩句,因此封陶淵明為菊花花神,實至名歸。

10、十月:芙蓉

花神:花蕊夫人

五代後蜀皇帝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偏愛芙蓉花,孟後主為得其芳心,城裡城外廣植芙蓉花,這座城也就是後來被稱為「芙蓉城」的成都。

11、十一月:山茶花

花神:湯顯祖

「玉茗」是山茶花的別名,湯顯祖喜愛白山茶,因此將其書齋命名曰:「玉茗堂」,故其當山茶花神果真無愧。

12、十二月:水仙

花神:梁玉清

水仙花的花神,有人說是帝堯的女兒蛾皇和女英,俞曲園的《十二月花神議》則以梁玉清為花神,因《瓶史》記載:水仙神骨清綠,織女之梁玉清也,宜即以梁玉清主之之故。梁玉清出自《太平廣記》,是神話中的人物,相傳她曾和太白星逃往下界,並生有一子。

⑸ 花的科普知識

中國十大名花

千萬種花中,就有那麼一些花,能博得大多數人的垂青。畫家為它作畫,詩人用美麗的詞藻歌頌它、贊美它。在我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中,能獲得「桂冠」的這十種花。

梅花——歲寒三友

又名春梅、紅梅。它不僅有艷麗的色彩、濃郁的芳香。婀娜多姿的風韻,更具有高潔堅貞。傲霜凌雪的高貴品格,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牡丹——花中之王

別名木芍葯、洛陽花等。花色有紅、粉、黃、白、綠、紫色等,花期5月中旬。我國以牡丹為花王,芍葯為華相。它雍容華貴,艷冠群芳,被譽為「花中之王」、「國色天香」是吉祥、幸福、繁榮昌盛的象徵。

菊花——花中君子

別名黃華、金蕊等。花色有黃、白、橙、紫等;花型變化也很大。花期以10月為主。古人還有重陽賞菊的風習。菊花不僅千姿百態,清香四溢,而且傲霜挺立,凌寒盛開,因此被譽為「花中君子」。菊花與梅、蘭、竹並稱為「四君子」。

月季——花中皇後

月季於17——18世紀傳入歐洲,經過與其他薔薇屬植物反復雜交,產生了風靡世界的現代月季,花色豐富,品種達萬種以上,享有「花中皇後」的盛譽。色彩豐富,有些品種具淡香或濃香,花色有白、綠、黃、粉、紅、紫等。

蘭花——天下第一香

蘭花素雅芳香。中國蘭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已有1000多年,極具觀賞價值,其葉鐵線長青,其花幽香清遠,發乎自然,被人們稱為「天下第一香」、「國香」。蘭花高雅,聖潔,代表中華民族的氣質與文化。人們以「蘭章」來比喻詩文之美,以「蘭交」來形容友誼之真。

杜鵑——花中西施

杜鵑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在全世界800多種杜鵑花中,中國佔有600多種。杜鵑花十分美麗,當春季開放時,色彩繽紛,燦爛似錦,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

山茶花——花中珍品

別名玉茗花。耐冬。曼陀羅樹等。其樹資優美,樹葉繁茂,花團錦簇。山茶花為我國著名觀賞花卉,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不僅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對二氧化硫、硫化氫、氯氣、氟化氫等均有明顯的抗性,能祈禱保護環境。凈化空氣的作用。

桂花——金秋嬌子

又名木樨,是我國特產的珍貴芳香花卉。秋季開花,花開時節,大街小巷,香氣襲人,為秋光倍增異彩,被人們推崇為「金秋嬌子」。

荷花——花中仙子

又名蓮花、水芙蓉等。花期6——9月,有紅粉、白、紫色等。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荷花花大也麗,清香遠溢,出污泥而不染,深為人們所喜愛。

水仙——凌波仙子

別名雅蒜,金盞銀台。原產於我國浙江、福建兩省。福建漳州的水仙。文明中外。水仙花似翡翠般的綠葉,潔白無瑕的花被,金黃色的花心,馥郁的芳香,清新高潔,淡雅幽香,給人以美德享受。水仙花花期正值春節期間,給人們帶來生氣和春意。

花與古代民俗

花歷

花歷就是一年之中人們根據各種花的盛開和凋落時間列出的歷表,因為通常是按照月份來分的,所以又被稱為「花月令」具有反映花時、節氣和指導種植的功能。長期以來流行吧農歷十二月以花名作為代稱的用法,一個月份和一種花卉相對應。

十二月令花與花神

關於百花的傳說數不勝數,其中以農歷的十二月令德代表與掌管十二月令的花神的傳說最令人神往。這十二月令與花神,因地區以及個人喜愛的不同而有些差異。十二月份的花神各有一段美麗的故事。

正月梅花花神

有一種傳說是北宋詩人林逋,他隱居於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中日與梅鶴為伴,被人稱為「梅妻鶴子」。他詠梅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有如石破天驚,成了遺響千古的梅花絕唱。

二月杏花花神

有些地方流傳的是燧人氏,他教人取棗杏之火煮食。還有的地方以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為杏花花神。安祿山之亂平息後,唐玄宗想遺葬楊貴妃,看見馬嵬坡下有一林杏花,因此,後人稱楊玉環為杏花花神。

三月桃花花神

一說北宋楊家之一的楊延昭,他守邊疆二十年,屢次大敗契丹軍。可能是他抵禦外寇就像桃木能驅逐凶禍,因此被封為桃花花神,一說為唐朝詩人崔護,因為他曾寫下「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而流傳千古。

五月石榴花花神

一說人們為贊頌張騫西域取回石榴之一功勞,尊他為石榴花花神。一說為鍾馗,因石榴花開時正逢端午,每家都貼鍾馗的畫像以辟邪,於是石榴花和鍾馗扯上關系。

六月荷花花神

據說為西施,她曾在蘇州錦帆越國打敗吳國後,越王把西施接回越國,但王後十分嫉妒西施的美貌,把西施抓到江邊綁上巨石沉入江底,老百姓都不相信西施會死,傳說她做了荷花神,住在一個小島上,每年采蓮節,就能在湖邊采蓮的女孩當中看到她。

八月桂花花神

一說是五代的竇禹鈞,他教子有方,五個兒子皆為達官顯貴,故他們父子被譽為「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旁」

。另一說為西晉是是石崇德愛妻綠珠,她容貌美麗並擅長吹笛。趙王司馬倫的同黨孫秀曾想奪綠珠為妻,導致石崇被趙王所殺,綠珠於是墜樓殉情。人們以桂花的散落比喻綠珠,並封她為桂花花神。

九月菊花花神

據說為陶淵明,他以菊為友,曾寫下很多詠菊的詩句

十一月水仙花花神

據說是洛神。猶豫水仙花生於水邊,其姿態飄逸清雅,有如凌波仙子,所以人們以洛神為水仙花花神。

十二月臘梅花花神

據說是宋代的蘇東坡及黃庭堅倡議將黃梅改為「臘梅」。

【拓展內容】

花辯的基本知識

首先,奧瑞岡賽制有著其獨特的優勢,這是毋庸置疑的,否則也不會存在那麼久。奧瑞岡對於循證的不懈追求,使得辯論變得有內涵,的確規避了很多無意義的花辯、避免了很多無意義的空談,更限制了隨意製造假論據的惡劣行為。並且,對於證據效力的追求,使得學生們在辯論准備的過程中,讀了很多學術的東西,增長了很多知識,這樣一來,即使輸了比賽的一方,也不會沒有收獲。所以說,在這些許許多多的方面,奧瑞岡賽制對於辯論賽的發展、對於辯手的個人成長,都是有所裨益的。

第一,對辯手的專業性要求限制了辯手的廣泛參與性。

奧瑞岡賽制重視舉證、尤其重視學術的證據,這對於辯論內涵的提升有所裨益,但正如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這種提升是以限制專業外人士的參與為代價的。如果我們探討一個法律的辯題,毋容置疑法律專業的同學比其他文科專業的同學有優勢,比理工農醫藝術等諸科的同學就更有優勢了,別的不用說,至少找幾個外行人不懂的術語就已經是易如反掌的了。其它專業的辯題亦是如此。其實,在台灣的很多比賽,運用了奧瑞岡賽制,但其比賽本身往往就是「律師杯」或「財稅杯」(名字我不確定)等等,這樣一來,由專業人員參加的專業比賽,自然就可以用這種高標準的賽制了。但是,一些省賽、地區賽、全國賽乃至國際比賽呢?我們應該考慮給予所有高校里所有同學平等的參與機會,獲得機會的人應該是具有辯論優勢而不是專業優勢。這樣一來,如果所有的比賽都採用奧瑞岡是不是就不合適呢?

第二,辯題選取的限制。

一個注重證據的比賽,就必然要選取有證據可循的辯題。這樣一來,一些感性的辯題,一些娛樂性的辯題,就無法被選取了。例如,有關愛情和婚姻的。當然,我並不是說愛情和婚姻方面沒有任何證據可以佐證,但是這些領域畢竟沒有成為科學系統,很多是因人主觀思想而異,證據的證明力度相當薄弱,難以適應於奧瑞岡這種重證據的賽制,以致最後比賽打出來有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感覺。

第三,評委的選取。

辯論賽評委可以說是比賽場上的主角,至少和辯手平分秋色。不要妄想辯手是場上的主角,因為,即使某方辯手錶現得再出色,即使所有觀眾都期望在下一輪中繼續看到他們的表現,但評委一句話完全可以讓他們下一輪沒有機會表現。這是事實。我想,沒有人認為在法庭上,犯罪嫌疑人比審判長更重要吧?關於如何構建良好的評委機制,這是後話,但評委的重要性卻與奧瑞岡賽制的嚴格要求產生了沖突。比賽要求評委在短時間內做出評判,評委不能把辯題帶回去研究一個月後再寫個報告出來,最多幾十分鍾的討論之後,評委必須給出結論。而奧瑞岡重視舉證、重視學術證據,這樣一來,就要求評委必須聽得懂這些證據。如果評委聽不懂,即使他/她沒有故意偏向某一方,也很可能造成誤判,這對於比賽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的遺憾。這就好比刑庭的審判長由一位專門研究國際商法的法官來擔任,即使他/她沒有受賄,也很可能造成冤假錯案。但是,從辯論的另一個方面來講,如果一個學究來擔任評委是否合適呢?我想也未必。不論如何,辯論有著一定的技巧性存在,而一位老學究,未必能夠對辯論技巧有著靈活地掌握。更為糟糕的是,老學究有時往往會以自己的研究結論先入為主,這樣對抽到另一方的隊伍就很不公平。於是乎,我們就需要一個,既研究過這個話題、但卻還沒有先入為主,並且還能靈活敏捷地領悟辯論技巧的人,來充當評委。哇!好難找啊。

上述這三點,都是小問題,只要主辦方在設計辯題、邀請評委時,多花心思,可以把其負面效應減低到最小,以致忽略不計。

但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奧瑞岡賽制與辯論的根本目的不完全相符。

大專辯論是做什麼的?大家不要以為是為國家建言獻策。這個作用是有,但是微乎其微。國家不會因為國辯中「艾滋病主要是社會問題」一方獲勝,就把原計劃撥給衛生部的錢挪給社科院。至於省賽、地區賽,就更沒有太多的建言獻策之意義了。所以說,大專辯論賽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教育和學習!辯論賽制所以主要在學校中開展,而不是社會各個公司之間或政府各個部委之間,並不是因為學生們閑著沒事兒干,也不完全是因為工作了就沒那份閑心情,而是因為辯手需要通過辯論的過程,學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闡述問題的方法,學會靈活應對、團隊配合,學會戰略與戰術的變換,也學會一些與辯題有關的課外知識。所以,目的在於教育和學習!既然如此,辯手除了需要學習邏輯思考和舉證能力外,是不是應該學習遣詞造句的能力呢?是不是也應該學慣用巧妙的語言博得別人認同或同情的能力呢?是不是還應該學慣用貌似直來直去的語言規避對方尖銳問題的能力呢?這些有時是外交中常用的啊,不要告訴我這些都是虛偽沒用的東西。相信熟悉辯論的同學,都還記得99國辯A組決賽西交自由人譚琦的最後發言吧?一支花和一串古詩詞的連用,「傷心的人會說『感時花濺淚』,高興的人會說『花兒對我笑』;憂愁的人會說『人比黃花瘦』,欣喜的人會說『人面桃花相映紅』;有人說花是有情的,所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也有人說花很無情,『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原因是什麼?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雖然在客觀上講是『花自飄零水自流』,但我們的主觀卻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樣的辯詞把「美是主觀感受」論述的淋漓盡致。相信大家也都還記得01國辯武大二辯袁丁關於「以成敗論英雄是不可取的」的論述吧?辯辭太長,我就不引用了。用了三段對比手法,博得了滿堂掌聲,雖說這些是完全可以被反駁掉的,但是那種震撼力已經駁不了了。那麼,今天各位不齒於花辯的同學們,各位追逐證據、追逐奧瑞岡的同學們,你們是否具有譚琦和袁丁這種遣詞造句、引經據典的能力?我不排除有些花辯是很拙劣的技巧,例如95國辯決賽中南大將「愚公不搬家,山上的鳥兒就要都搬家了」這句並不搞笑的話反復使用三至四次。但是,這並不代表花辯技巧有問題。我不期望辯手們成長為偏科的瘸腿,重視證據和理論推導固然重要,但如果為此放棄了語言文字功底的訓練則是很不值得的。

順著這個話題,談到大陸隊伍的辯論風格問題。有人說大陸隊伍的辯論風格不好。其實,並不是大陸隊伍的風格不好,而是有一部分大陸隊伍的水平在下降。來自中文的發源地——中國大陸的隊伍,運用遣詞造句的技巧發揮花辯的辯論風格,本身沒錯,未必一定要向港澳台或新馬隊伍那樣注重證據、就事論事(當然,後者也沒錯,大家風格不同可以殊途同歸);但是錯就錯在了眼下有些大陸隊伍水平在下降,花辯花得很糟糕,根本包裝不了自己的觀點,而是赤裸裸地暴露了狡辯中令人厭惡的一面。誰都知道,辯題沒有哪一方是完全正確的,不同的辯論風格只是不同的包裝而已,但是有些大陸的隊伍沒有繼承好花辯的華美包裝,也沒有學會注重證據的方法,於是就變得讓人不愛聽了;但進而就開始反思自己風格的問題,這個很滑稽。就好比有人英語學不好,不反思自己是否努力,而是覺得《新概念英語》這套教材不好,應該改用《走遍美國》,似乎有些荒唐。

林林總總說了那麼多,並不是要否定奧瑞岡什麼。個人十分贊同,在一部分比賽中使用奧瑞岡賽制,可以有助於辯手多方面能力的訓練。但是,千萬不要認為奧瑞岡是最好的賽制,更不要認為花辯是沒用的東西。記得一位牛人說過——「沒有沒用的東西,只有你不會用和用不對的」。

熱點內容
梅花十場 發布:2025-08-14 21:56:08 瀏覽:450
鴨嘴花花語 發布:2025-08-14 21:56:06 瀏覽:533
盆栽紅苕花 發布:2025-08-14 21:54:43 瀏覽:27
盆景圖片6 發布:2025-08-14 21:51:34 瀏覽:211
梅花魂這篇課文 發布:2025-08-14 21:46:19 瀏覽:401
梅花把春鬧 發布:2025-08-14 21:40:24 瀏覽:268
常寧羅橋鎮看櫻花線路 發布:2025-08-14 21:40:19 瀏覽:903
老來嬌的花語 發布:2025-08-14 21:26:38 瀏覽:902
映山紅盆景價格 發布:2025-08-14 21:23:31 瀏覽:81
茶花女電影1998 發布:2025-08-14 21:22:33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