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木蘭花的詞句

木蘭花的詞句

發布時間: 2025-08-11 14:20:03

㈠ 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詩詞注釋

元代沈義父的樂府著作中提到,現代詞人往往忽視了古曲下句的深層含義,只是隨大流理解。例如柳永的《木蘭花》中寫道:「拆桐花爛漫」,這里的「拆」並非隨意使用的,而是特意用來描繪花開得繁盛,就像打開了桐花的燦爛。有人誤解為「拆桐花」是指花朵的分離,但這並不符合詞句的意境,實際上是在強調花開的過程,而非分開。

「慢調正格」是詞牌的一種,如「紺」字,音為「尷」,原意為青紅相間的顏色,後來引申為青翠的色彩。"幰"字,音為「顯」,指車上的帷幔。"垧"是遠郊的意思,源自古代對地域的劃分,如郊、牧、野、林、垧,分別代表不同的區域。

踏青是中國古代春季的習俗,如秦味芸的《月令粹編》記載,蜀地在正月初八日就有踏青遊冶的活動。清明節被認為是踏青的主要節日,人們在這一天出遊賞景,親近自然。

「艷冶」形容景色或人物的美麗,而「遞」則指古代的驛車,象徵著旅行和傳遞。"往往"一詞則表示常常、處處。"珥",音為「耳」,古時是耳飾,象徵著貴族的裝飾。"罍"是古代盛酒或水的器皿,形似壺,郭璞注釋說大的可以容納一斛。

「永」字在這里既表示時間的長遠,也指空間的無盡。最後,「酲」音為「呈」,指的是醉酒後尚未完全清醒的狀態,寓言著詞中的某種情緒或情境。

㈡ 「前村雪裡雖然早」的出處是哪裡

「前村雪裡雖然早」出自宋代莫將的《木蘭花(吟詠)》。
「前村雪裡雖然早」全詩
《木蘭花(吟詠)》

宋代 莫將
前村雪裡雖然早。
爭似橫斜開處好。
直饒隔水是江南,也恐一枝春未到。
延賓莫恨花陰小。
見說芳林今古抱。
集花瀟灑洞天深,永夜玉山應自倒。
《木蘭花(吟詠)》莫將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莫將所作的《木蘭花(吟詠)》。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前村雪裡雖然早。
爭似橫斜開處好。
直饒隔水是江南,
也恐一枝春未到。
延賓莫恨花陰小。
見說芳林今古抱。
集花瀟灑洞天深,
永夜玉山應自倒。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繪木蘭花為主題。首先,詩人提到了前村的雪雖然早,但與橫斜綻放的木蘭花相比,無法與其媲美。詩人表達了對木蘭花美麗的贊美和對春天的期待。即使在隔著水隔離的江南地區,詩人也擔心春天的花朵可能未能開放。

接下來,詩人勸告讀者不要因為木蘭花的陰暗處小而感到遺憾。他傳聞說,芳林中的木蘭花無論是現在還是古代都十分繁茂。詩人將集花之地比喻為一個風景優美、深邃神奇的洞天福地,而木蘭花的綻放則使得這個洞天更加動人。最後兩句表達了花朵的美麗讓夜晚的玉山都會傾倒。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木蘭花的美麗和魅力。詩人通過對比雪和木蘭花的美麗,表達了對春天的渴望和對花朵的贊美。詩人並沒有使用華麗的修辭手法,而是以直接、朴實的語言描繪了花朵的美景,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
詩中的"前村雪裡雖然早"和"橫斜開處好"這兩句,通過對比雪和花的開放,展示了木蘭花的美麗和春天的溫暖。詩人在描繪花朵時使用了形容詞"橫斜",增強了描繪的形象感。而"集花瀟灑洞天深,永夜玉山應自倒"這兩句,則通過洞天福地和夜晚的玉山傾倒的描寫,表達了花朵的美麗和魅力非凡。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詞句,描繪了木蘭花的美麗和引人入勝的景象,給人以愉悅和賞心悅目的感受。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對自然美的敏銳觀察和精湛的描寫技巧,以及對春天和花朵的熱愛和贊美。

㈢ 「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全文和譯文

「人生若只如初見」出自清代的納蘭性德《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原文】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納蘭性德〔清代〕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一作: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一作:淚雨零 / 夜雨霖)

【譯文】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處該多美好,那樣就不會有現在的離別相思凄涼之苦了。
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想當初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注釋】

柬:給……信札。
「何事」句:用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閑置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相離相棄。
故人:指情人。卻道故人心易變(出自娛園本),一作「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二句:用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典故。《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薄倖: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

【賞析】

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唐元稹《古決絕詞三首》等。納蘭性德的這首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

用「決絕」這個標題,很可能就是寫與初戀情人的絕交這樣一個場景的。這首詞確實也是模擬被拋棄的女性的口吻來寫的。

「人生若只如初見」:初相遇的時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時光,都是快樂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為抱著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會越來越好。所有的困難,都是微不足道,與意中人的相處也應像初見那般甜蜜溫馨,深情快樂,可驀然回首,曾經滄海,早已是,換了人間。。

「何事秋風悲畫扇」一句用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來驅走炎熱,到了秋天就沒人理睬了,古典詩詞多用扇子的來比喻被冷落的女性。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相離相棄。又將詞情從美好的回憶一下子拽到了殘酷的現實當中。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二句:因為此詞是模擬女性的口吻寫的,所以從這兩句寫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責與悔恨。納蘭不是一個負心漢,只是當時十多歲的少年還沒主宰自己的命運。其實像李隆基這樣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愛的戀人,更何況是納蘭。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這一句來自於唐明皇和楊貴妃的典故,《太真外傳》中記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中的「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更是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當時這二人的感情被傳為佳話。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在馬嵬坡無奈處死楊玉環。楊玉環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明皇後來在途中聽到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這里化用唐李商隱《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的句意。女子將二人比作明皇與貴妃,可是你又怎麼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意思是縱死而分離,也還是刻骨地念念不忘舊情。整首詩到這里就結束了,但女子的哀怨之情卻持久的纏綿在讀者心中,久久不曾消退。

這首詞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抒寫了被丈夫拋棄的幽怨之情。詞情哀怨凄婉,屈曲纏綿。「秋風悲畫扇」即是悲嘆自己遭棄的命運,「驪山」之語暗指原來濃情蜜意的時刻,「夜雨霖鈴」寫像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樣的親密愛人也最終腸斷馬嵬坡,「比翼連枝」出自《長恨歌》詩句,寫曾經的愛情誓言已成為遙遠的過去。而這「閨怨」的背後,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閨怨」只是一種假託。故有人認為此篇別有隱情,詞人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與朋友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創作背景】

這首《木蘭花令》常被我們當做愛情詩來讀,其實只要稍微下一點功夫的話,就會在道光十二年結鐵網齋刻本《納蘭詞》里看到詞牌下邊還有這樣一個詞題:「擬古決絕詞,柬友」,也就是說,這首詞是模仿古樂府的決絕詞,寫給一位朋友的。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熱點內容
和尚心情花語 發布:2025-08-11 17:01:20 瀏覽:86
彼岸花盆栽方法 發布:2025-08-11 16:44:57 瀏覽:75
荷花雞做法 發布:2025-08-11 16:38:25 瀏覽:632
金華茶花網 發布:2025-08-11 16:24:31 瀏覽:137
丁香花資訊 發布:2025-08-11 16:24:30 瀏覽:250
香檳玫瑰的花語及寓意 發布:2025-08-11 16:06:12 瀏覽:603
綠植的軟文 發布:2025-08-11 15:45:53 瀏覽:219
櫻花牌地板 發布:2025-08-11 15:24:05 瀏覽:462
去法國學花藝有什麼條件 發布:2025-08-11 15:07:07 瀏覽:273
櫻花熱水器常見故障 發布:2025-08-11 14:59:28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