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徑腐原因
A. 蘭花莖腐病、根腐病、軟腐病、黑腐病的區別和防治措施
蘭花莖腐病、根腐病、軟腐病、黑腐病的區別和防治措施
蘭花莖腐病、根腐病、軟腐病、黑腐病是蘭花根莖部腐化的主要病害類型,其防治措施各具特色。下面將分別介紹這四種病害的特徵及相應的防治策略。
一、莖腐病
蘭花莖腐病,又稱蘭花枯萎病,是國蘭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害特徵表現為葉變黃而萎蔫,假鱗莖皺縮、變細扭曲,最終導致根系腐爛,嚴重時假鱗莖深度腐爛、發臭,植株幾周內死亡。此病在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最為多發。病原菌多為真菌半知菌亞門的尖胞鐮刀菌。該病原菌通過傷口或根毛細胞侵入,進而入侵維管束導管,引發植株感染。預防措施包括選用疏鬆透氣的顆粒基質,高溫高濕時期加強通風換氣,減少蘭室濕度。一旦發現莖腐病,可使用20%甲基立枯靈乳油或75%敵克松可溶性粉劑進行噴施和灌根,每周一次,連用2-3次。
二、根腐病
蘭花根腐病,又稱立枯病,是難以根治的病害。病害特徵表現為根產生褐色凹陷斑點,根肉壞死,嚴重時根系完全腐爛,新長出和幼根或假莖鱗也會受害腐爛。地上部植株會出現葉片發黃、乾枯,新葉不再生長。病原菌為真菌病害,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病害特點為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春夏之交和夏天多發。根部病變不易觀察,可通過地上部植株生長狀態判斷根部受損。預防措施包括選擇透氣性好的蘭石進行栽培,加強通風降溫措施,合理澆水施肥,每月進行預防性消毒處理。對於已經發病的蘭株,採用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灌根,每周1次,連續2-3次。對腐爛部分進行急救處理,如起苗翻盆,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塗抹葯粉預防腐敗感染。
三、黑腐病
黑腐病,又稱為疫病、猝倒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蘭花根部的葉基,導致葉基部產生褐色病斑,高溫高濕時迅速擴展成黑褐色軟腐狀。病原菌為鞭毛菌亞門的棕櫚疫黴菌和惡疫黴菌。病害特點為一年四季都可發生,高溫高濕環境易發,澆水過多、通風不良發病嚴重。防治措施包括加強通風降溫措施,降低濕度,使用25%甲霜靈、72%克露可濕性粉劑、50%安克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嚴重時需翻盆處理,切除腐爛組織,浸泡高錳酸鉀溶液,塗抹葯粉保護根莖部,連續噴淋2-3次。
四、軟腐病
軟腐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主要在新發幼苗上發病。幼苗發病時葉基部產生黑褐色水漬狀壞死斑塊,迅速腐爛。病原菌為胡蘿卜軟腐歐文氏菌,通過土壤或發病植株繁殖,藉助水、介體昆蟲或日常操作傳播。初期在芽基部出現綠豆大的病斑,迅速擴展,葉片脫水。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澆水,避免葉心積水,加強通風,合理施肥,使用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噴施救治,嚴重時需翻盆消毒重新栽植。
綜上所述,軟腐病相對易於救治,而莖腐病、根腐病、黑腐病則比較難以根治。在植蘭過程中,應以預防為主,選用適合的土壤基質,加強通風降溫,合理澆水施肥,每月進行預防性消毒處理,以減少病害發生。通過科學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和減少蘭花病害的發生,保持蘭花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