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正紅
Ⅰ 「才見春從沙際歸」的出處是哪裡
「才見春從沙際歸」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庚戌題雪觀用方孚若韻》。
「才見春從沙際歸」全詩
《庚戌題雪觀用方孚若韻》
宋代 李曾伯
才見春從沙際歸,堂堂背我迅於飛。
病餘窺圃心成怯,老去登樓力苦微。
岸柳含煙猶綠瘦,海棠裛雨正紅肥。
山川信美非吾土,強作清吟祗遂非。
作者簡介(李曾伯)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間) 南宋詞人。字長孺,號可齋。原籍覃懷(今河南沁陽附近)。南渡後寓居嘉興(今屬浙江)。
Ⅱ 大紅色和中國紅有什麼區分
沒什麼區別,都是紅色,大紅是中國紅的衍生系列。中國紅是三原色中的紅色,以此為主色調衍生出中國紅系列:嬌嫩的榴紅、深沉的棗紅、華貴的硃砂紅、朴濁的陶土紅、滄桑的鐵銹紅、鮮亮的櫻桃紅、明妍的胭脂紅、羞澀的緋紅和暖暖的橘紅。
(2)海棠正紅擴展閱讀
古代各種紅色名稱
1、粉紅,即淺紅色。
妃色 妃紅色:古同「緋」,粉紅色。楊妃色 湘妃色 粉紅皆同義。
品紅:比大紅淺的紅色
2、桃紅,桃花的顏色,比粉紅略鮮潤的顏色。
海棠紅,淡紫紅色、較桃紅色深一些,是非常嫵媚嬌艷的顏色。
石榴紅:石榴花的顏色,高色度和純度的紅色。
3、櫻桃色:鮮紅色
銀紅:銀朱和粉紅色顏料配成的顏色。多用來形容有光澤的各種紅色,尤指有光澤淺紅。
大紅:正紅色,三原色中的紅,傳統的中國紅,又稱絳色 。
4、絳紫:紫中略帶紅的顏色
緋紅:艷麗的深紅 。
胭脂:女子裝扮時用的胭脂的顏色;國畫暗紅色顏料。
Ⅲ 究竟為何會對紅色偏愛有加呢
偏愛紅色的根源來源於多重因素疊加,從生物學本能到文化馴化都在發揮作用。
1. 生理喚醒:視覺的原始沖擊力
紅色波長長,肉眼感知最敏銳,遠古人類捕捉血色、火焰時已形成警覺反應。現代科學驗證紅色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約11%,心跳加速帶來的興奮感讓人潛意識里將其與能量綁定,這也是運動飲料包裝多用紅色的底層邏輯。
2. 文化基因:身份認同的集體記憶
中國春節對聯的硃砂色、西班牙鬥牛士的紅布、基督文化中聖徒長袍……不同文明都賦予紅色吉祥、勇氣、神聖等符號意義。90後穿漢服時選用海棠紅襦裙,本質是在通過色彩進行文化尋根,這類集體記憶通過教育傳承形成審美慣性。
3. 社會隱喻:權力與性格的顯性表達
職場中穿正紅西裝的女性管理者比穿冷色調的同僚更容易被評價為果決,心理學實驗顯示人們對紅色著裝者的領導力認可度提高23%。快時尚品牌當季主打酒紅色單品時,本質是利用消費者"想顯得更有個性"的心理需求。
4. 現代嬗變:商業符號的重塑
可口可樂紅、星巴克節日杯、蘋果PRODUCT RED聯名款,商業機構通過色彩飽和度、使用場景的精準控制,將紅色與特定情緒關聯。當某個品牌紅出現在超過4000家門店外牆時,消費者會逐漸形成條件反射式的喜好。
選擇紅色時需要注意場景適配度,婚禮上的絳紅與警示燈的血紅傳遞著截然不同的信息。理解色彩背後的編碼系統,能讓我們在使用紅色時既遵從本能又不被符號綁架,畢竟真正的喜好應該是自由意志的選擇而非被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