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褪綠
① 白蘭的病害及其防治
白蘭病害防治指南
許多園藝愛好者對白蘭花的優雅氣質傾心,但在養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常見的病害問題。本文將詳細介紹白蘭常見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以幫助您更好地呵護這一美麗的植物。
一、炭疽病
症狀描述:炭疽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通常在六月初開始發病,七到八月是盛發期。患病初期,葉片會出現褪綠並出現黃色小斑點,這些斑點逐漸擴大形成圓形病斑,多個病斑融合成不規則形狀,中間淡褐色,邊緣暗褐色。如果病斑發生在葉緣,形狀呈半圓形,使葉片扭曲。嚴重時,整個葉片會枯焦、發黑並脫落。
防治方法:
1. 改善澆水方式,從盆沿注入水,並控制水量。
2. 剪除病葉,避免病情擴散。
3. 在多雨季節或梅雨時期,每隔10-15天噴灑等量式100-200倍波爾多液、65%代森鋅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一千倍液,連續噴灑三四次,以抑制病菌。
二、根腐病
症狀描述:根腐病也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是由於白蘭澆水過多或遭受澇害導致的根系變黑腐爛。輕者會導致生長不良,葉片萎黃脫落;重者會導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1. 努力改善土壤的排水條件,防止土壤積水。
2. 適量澆水,確保每次澆水都要澆透,並進行鬆土通風。
3. 防止雨淋,並及時傾倒盆內積水。
4. 在盆底放置碎瓦片或小石頭等以提高排水能力。
5. 發病時,可使用65%代森鋅250倍液、50%代森銨250倍液等化學葯品澆灌根部土壤。
三、黃化病
症狀描述:黃化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白蘭喜歡微酸性土壤,但如果盆土偏鹼性,或使用含鹽鹼較多的水進行澆灌,就會導致白蘭花葉片由綠逐漸變黃、發白。嚴重時,葉片局部壞死。
防治方法:
1. 向葉面連續噴灑三次至四次0.5%硫酸亞鐵溶液,每周一次。
2. 同時施用礬肥水,以調節土壤酸鹼度。
綜上所述,對白蘭常見的病害進行及時識別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改善養護方式、合理使用化學葯劑,您可以有效地保護白蘭的健康,讓這朵優雅的花卉在您家中茁壯成長。
② 蘭花葉出現條紋是什麼原因
蘭花番茄環斑病毒病
使蘭花葉片出現褪綠條紋,腐爛。
症狀
引起蘭花葉出現褪綠條紋。
病原
番茄環斑病毒(TomatoringspotNepovirus,ToRSV)。屬於豇豆花病毒科(Ccmoviridae)線蟲傳多面體病毒屬(Nepovirus)。病毒粒體為球狀,直徑約28nm。病毒有3個組分,兩類粒體即上層(T)為無RNA的蛋白空殼,中層和下層為含有RNA的完整粒體,沉降系數分別為535(T)、1195(M)和1275(B)。病毒核酸為單鏈RNA,分子量分別2.8×106和2.4×106。RNA占粒體重量為41%(M)、44%(B);蛋白質占粒體重60%。病毒不穩定,在煙草汁液中致死溫度約58℃,10min,稀釋終點為10-3;20℃時,體外存活期2d,28℃時超過7d(C)。病毒具強免疫原性。
病毒存在較多株系,其中3個株系的特性比較清楚,即煙草株系、桃黃芽花葉株系和葡萄黃脈株系。前兩者血清學相同,而它們與葡萄黃脈株系的血清學只是部分相同,與煙草環斑病毒(Tobaccoringspotvirus)無血清學親緣關系。
發生規律
自然界通過種子、苗木的調運作遠距離傳播。通過種子傳播的寄主如紅三葉草、大豆、草莓、煙草、千日紅、蒲公英、天竺葵、接骨木、番茄等。桃、李、懸鉤子、杏、薔薇、唐菖蒲等通過無性繁殖材料傳播。天竺葵和接骨木等種傳病苗常不顯症,為隱症帶毒。
傳毒介體為土壤中的幾種劍線蟲,以美洲劍線蟲最主要,其次有加利福尼亞劍線蟲和里夫線劍線蟲。美洲劍線蟲的3齡幼蟲和成蟲均可傳毒,飼毒和接毒都可在1h內完成;線蟲傳毒效率極高,單頭線蟲便能接種成功。線蟲獲毒後,可保持傳毒力幾周或幾個月。
據報道,病毒能通過嫁接傳播。生長季節的擴大蔓延與土壤中的介體線蟲活動關系極為密切。但在田間人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如不適當的嫁接會促使病害的迅速蔓延。
防治方法
土壤中的線蟲,可施用殺線蟲劑處理,如用D-D混劑土壤施葯或用克線磷進行土壤處理。與寄生作物輪作,以降低土壤中的介體線蟲的數量。在果園清除雜草寄生,以消滅侵染來源,對防治病害也有較好的效果。
防治葯械
③ 蘭花的番茄環斑病毒病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分布】
美國、日本、土耳其、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波蘭、捷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荷蘭、比利時、英國、愛爾蘭、法國、義大利、澳大利亞、墨西哥、牙買加、巴西、智利等國均有過報道。我國僅在台灣有發生報道,為我國禁止入境的Ⅰ類檢疫病毒。
【症狀】
引起蘭花葉出現褪綠條紋。
【病原】
番茄環斑病毒(Tomato ringspot Nepovirus,ToRSV)。屬於虹豆花葉病毒科(Comoviridae)線蟲傳多面體病毒屬(Nepovirus)。病毒粒體為球狀,直徑約28nm。病毒有3個組分,兩類粒體即上層(T)為無RNA的蛋白空殼,中層和下層為含有RNA的完整粒體,沉降系數分別為535(T)、1195(M)和1275(B)。病毒核酸為單鏈RNA。在煙草汁液中致死溫度約58℃,10min,稀釋終點為10-3;20℃時,體外存活期2d,28℃時超過7d(C)。病毒具強免疫原性。病毒的其他特性見唐菖蒲的番茄環斑病毒。
病毒存在較多株系,其中3個株系的特性比較清楚,即煙草株系、桃黃芽花葉株系和葡萄黃脈株系。前兩者血清學相同,而它們與葡萄黃脈株系的血清學只是部分相同,與煙草環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無血清學親緣關系。
【寄主范圍】
寄主范圍廣,可侵染35科105屬157種以上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自然界侵染觀賞、木本和半草本植物。常見的自然寄主有蘭花、唐菖蒲、水仙、五星花、大麗花、八仙花、玫瑰、天竺葵、千日紅、葡萄、桃、李、櫻桃、蘋果、榆樹、覆盆子、草莓、接骨木、大豆、菜豆、煙草、黃瓜、番茄以及果園雜草(如蒲公英、繁縷)等。
【發病規律】
自然界通過種子、苗木的調運作遠距離傳播。通過種子傳播的寄主如紅三葉草、大豆、草莓、煙草、千日紅、蒲公英、天竺葵、接骨木、番茄等。桃、李、懸鉤子、杏、薔薇、唐菖蒲等通過無性繁殖材料傳播。天竺葵和接骨木等種傳病苗常不顯症,為隱症帶毒。
傳毒介體為土壤中的幾種劍線蟲,以美洲劍線蟲最主要,其次有加利福尼亞劍線蟲和里夫絲劍線蟲。美洲劍線蟲的3齡幼蟲和成蟲均可傳毒,飼毒和接毒都可在1h內完成;線蟲傳毒效率極高,單頭線蟲便能接種成功。線蟲獲毒後,可保持傳毒力幾周或幾個月。
據報道,病毒能通過嫁接傳播。生長季節的擴大蔓延與土壤中的介體線蟲活動關系極為密切。但在田間人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如不適當的嫁接會促使病害的迅速蔓延。
【檢疫檢測】
禁止從疫區進口帶病種子、苗木和鱗球莖等無性繁植材料。如有特殊需要,按規定的限量引進,於防蟲溫室或網室隔離種植1~2年,按下列檢驗方法進行檢測:
1.症狀觀察 將種子、苗木等種植後,觀察各生長階段的症狀,由於種傳苗往往不顯症,所以不能單憑肉眼觀察,必須做其他室內檢驗。
2.接種鑒別寄主 茴藜接種,葉局部褪綠斑、壞死斑、脈壞死,後系統壞死斑,頂枯。番杏接種,葉褪綠斑、環斑、後發展為系統褪綠斑、壞死環斑,嚴重時頂芽枯死,最後莖稈、葉柄基部和莖節處產生褐色條紋、壞死斑。
3.血清學檢測 可用瓊脂免疫雙擴散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方法檢測。
4.電鏡觀察 用直沾法或免疫電鏡法(誘捕法和誘捕修飾法製片),置電鏡下,進行病毒形態觀察,以後者效果好。
按上述方法進行多次檢測,確無病毒方可放行。
【處理方法】
在隔離試種中,一旦發現病株連同盆土進行高溫處理。對於那些全部為病的材料,凡屬珍貴資源,因貨主要求保留種質,需進行熱處理、莖尖組培等脫毒措施進行脫毒。
【其他防治方法】
土壤中的線蟲,可施用殺線蟲劑處理,如用D-D混劑土壤施葯或用克線磷進行土壤處理。與寄生作物輪作,以降低土壤中的介體線蟲的數量。在果園清除雜草寄主,以消滅侵染來源,對防治病害也有較好的效果。
④ 蘭花病毒病症狀與防治方法
蘭花病毒病的症狀與防治方法如下:
一、症狀
- 葉片病斑:蘭花病毒病俗稱拜拉絲,其主要特徵是受害葉片出現病斑,病斑呈凹陷狀並伴隨褪綠現象。
- 植株萎縮:隨著病毒病的侵害,蘭花植株會逐漸萎縮,整體生長態勢變弱。
- 光合作用受阻:葉綠素受到破壞,導致光合作用效率降低,進而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
- 花朵變小或畸形:受病毒病影響的蘭花,其花朵可能會出現變小或畸形的現象,嚴重影響觀賞價值。
二、防治方法
- 嚴把引種關:在購買或引進蘭花時,應嚴格檢查,確保無病毒攜帶,避免引入病源。
- 工具消毒:使用福爾馬林或氫氧化鈉溶液對養蘭工具、容器、框架等進行消毒,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
- 防治蟲害:及時防治蚜蟲等傳毒蟲媒,切斷病毒傳播途徑。
- 葯物預防:在發病初期,可選用吡蟲啉和植病靈等葯劑進行混合噴施,以控制病情發展。
- 加強管理:注意蘭花生長環境的通風透氣,避免管理粗放,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
通過以上措施的綜合運用,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蘭花病毒病的發生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