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醉海棠圖片

醉海棠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7-30 10:43:37

❶ 大紅袍是什麼啊

武夷岩茶產於閩北「美景甲東南」名山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武夷岩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代已栽制茶葉,民間就已將其作為饋贈佳品。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還在武夷山設立了「焙局」、「御茶園」,專門採制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不見天、金鎖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以茶樹發芽早遲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清康熙年間,開始遠銷西歐、北美和南洋諸國。當時,歐洲人曾把它叫作武夷茶,作為中國茶葉的總稱。
武夷岩茶馳名中外,與優異的自然環境是分不開的。武夷山位於北緯27°35′-27°43′,東經117°55′-118°01′。方圓120華里,平均海拔650餘米。四周皆溪壑,與外山不相連接,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所組成,自成一體。岩峰聳立,秀拔奇偉,群峰連綿,翹首向東,勢如萬馬奔騰,堪為奇觀。澄碧清澈的九曲溪,縈繞其間,折為九曲十八灣。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之貌。而沿溪兩岸,群峰倒影,盡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實為"碧水丹山"人間仙境。前人題"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連逶迤,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概括了武夷山的輪廓。名山勝境,陶冶出岩茶的天然靈氣。
武夷岩茶區,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年平均溫度在18~18.5度之間;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峰岩壑之間,有幽澗流泉,山間常年雲霧彌漫,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左右。正如沈涵《謝王適庵惠武夷茶詩》雲:"香含玉女峰頭露,潤滯珠簾洞口雲"。茶園大部分在岩壑幽澗之中,四周皆有山巒為屏障,日照較短,更無風害。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出岩茶獨特的韻味。
武夷山之地質,屬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為石英班岩,中部為礫岩、紅沙岩、頁岩、凝灰岩及火山礫岩五者相間成層。茶園土壤之成土母岩,絕大部分為火山礫岩、紅沙岩及頁岩組成。《茶經》稱茶山之土"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武夷茶園土壤系爛石或礫壤。明代徐火勃《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氣宜茶"。適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優良內質。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爛石礫壤,迷霧沛雨,早陽多陰,"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武夷岩茶獨享大自然之惠澤,它奉獻給人們以獨特的"花香岩骨",使同屬自嘆不如。
武夷岩茶可分為岩茶與洲茶。在山者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為洲茶,次之。從品種上分,它包括呂仙茶、洞賓茶、水仙、大紅袍、武夷奇種、肉桂、白雞冠、烏龍等,多隨茶樹產地、生態、形狀或色香味特徵取名。
其中以「大紅袍」最為名貴。關於大紅袍名稱的來歷,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是傳說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還有另一說法,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流傳更廣的是每當採茶之時,要焚香祭天,然後讓猴子穿上紅色的坎肩,爬到絕壁的茶樹之上採摘茶葉。所以廣東話把這種猴採茶稱為"馬騮茶"(廣東人管猴子叫馬騮)。正由於數量稀少,採摘困難,這種茶在市場上是價格昂貴的珍品。
武夷水仙是另一個岩茶品種,它由於葉片本身帶有一股清香,可以被製成富有香味,極為珍貴的茶葉,因此叫水仙,是在日本銷量最大的烏龍茶品種之一。
除此之外,廣東省廣州東面的鳳凰山盛產一種名為「凰單從」烏龍茶。由於茶樹高達一丈由於,有鶴立雞群之感,故稱單從。採摘時,條件十分嚴格,有「不採」說,即太陽升不採,天氣熱不採,早期見其芽不壯不採,陰天不採,雨天不採。它的特徵是條索粗壯,輕勻挺直,粗中有細,質地柔軟,有一股幽雅宜人的獨特清香。
武夷岩茶屬「葉紅鑲邊」半發酵茶,它的特點以清人梁章鋸概括得最為簡練,即「、甘、清、香」字(見《歸田瑣記》)。其條形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茶湯呈深橙黃色,清澈艷麗;葉底軟亮,葉緣朱紅,葉心淡綠帶黃;兼有紅茶的甘醇、綠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飲時常用小壺小杯,因其香味濃郁,沖泡五六次後余韻猶存。這種茶最適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質獨特,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還曾有「病之葯」譽。

❷ 中國十大名茶

中國是茶葉大國,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茶的品種特別多。現在全國能夠叫的出名的茶葉就有一千多種。在這些林林總總的茶葉中,不少是名氣很大的。如果要給它們排了一下座次,不同的人會排出不同的名單來,以下只是一種說法:
1、杭州龍井
龍井,本是一個地名,也是一個泉名,而現在主要是茶名。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的龍井村,歷史上曾分為「獅、龍、雲、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於獅峰的老井的品質為最佳。

龍井屬炒青綠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 、形美」四絕著稱於世。好茶還需好水泡。「龍井茶、虎跑水」被並稱為杭州雙絕。虎跑水中有機的氮 化物含量較多,而可溶性礦物質較少,因而更利於龍井茶香氣、滋味的發揮。
沖泡龍井茶可選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槍,,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仔細觀賞,真可說是一種藝術享愛。

有專家說,正宗龍井可能絕跡。

2、蘇州碧螺春
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級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足見茶芽之細嫩。炒成後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國內著名的名茶,常被作為高級禮品。
關於「碧螺春」茶名的由來,可以參見《茶葉命名之法》

3、黃山毛峰

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雲谷寺、松谷庵 、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

黃山毛峰採制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

黃山名茶眾多,除毛峰外,還有休寧的「屯綠」,太平的「猴魁」,歙縣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膾灸人口。

4、廬山雲霧 `

產於江西廬山。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氣候溫和,山水秀美十分適宜茶樹生長。

廬山雲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

5、六安瓜片

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採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葯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6、恩施玉露

產於湖北恩施。湖北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仍是我國的重要產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製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

恩施玉露對採制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 ,葉底色綠如玉。「三綠」(茶綠、湯綠、葉底綠)為其顯著特點。

日本自唐代從我國傳入茶種及制茶方法後,至今仍主要採用蒸青方法製作綠茶,其玉露茶製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各有特色。

7、白毫銀針

這是一種白茶,產於福建北部的建陽、水吉、松政和東部的福鼎等地。
白毫銀針滿坡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因而得名。沖泡時,「滿盞浮茶乳」,銀針挺立,上下交錯,非常美觀;湯色黃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由於製作時未經揉捻,茶汁較難浸出,因此沖泡時間應稍延長。

白茶味溫性涼,為健胃提神,祛濕退熱,常作為葯用。在港澳地區,零售商店常將少許白茶拼配進其他茶類,以提高其檔次,進而獲取商業價值。

8、武夷岩茶

產於福建崇安縣武夷山。 武夷岩茶屬半發酵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
茶湯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 ,回味無究。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葯」美譽。

9、安溪鐵觀音
產於閩南安溪。鐵觀音的製作工藝十分復雜,製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因咖啡鹼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究。近年來,發現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後,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關於「鐵觀音」茶名的由來,可以參見《茶葉命名之法》

10、普洱茶
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採用綠茶或黑茶經蒸壓而成的各種雲南緊壓茶的總稱,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 f

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在它的香氣、滋潤,滋味醇厚,主要供藏族同胞飲用。
普洱茶的呂質優良不僅表現它的香氣、滋味等飲用價值上,還在於它有可貴的葯效,因此,海外僑泡和港澳同胞常將普洱茶當作養生妙品。
在其他的「中國十大名茶」說法中,一般常見到的有產於安徽屯溪等地的「屯綠」、產於安徽祁門縣的「祁紅」、產於雲南的「滇紅」等。

圖片參考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6%D0%B9%FA%CA%AE%B4%F3%C3%FB%B2%E8&t=3

❸ 武夷岩茶大紅袍幾百種品種名稱釋疑

武夷岩茶,是一個很難懂卻又很好玩的茶類。
它的生長環境特殊,它的技藝繁雜,它的品種豐富。然而除了這些之外,岩茶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可謂「花枝招展」,那就是多到讓人眼花繚亂的品種名。
你曾經在武夷岩茶各種命名規則中頭暈嗎?看這篇文章就對了。
為何岩茶名字讓我如此沉默
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而且發生的時間就在前一周。
出差武夷山,深夜晚歸。正欲回房摳腳,客棧前台小妹一聲嬌喘就過來了,「小哥哥,來喝茶呀!」
從眼光中明確地看出,小妹想推銷茶了。也罷,正好多試一家的茶,萬一有驚喜呢?果不其然,小妹掏出的是一泡武夷當家品種——肉桂。忍不住問了一句,「你家,有做什麼本地的小品種嗎?我想試試小品種。」
小妹頓覺賣茶有戲,很認真地回答:「嗯,我家本地小品種有啊!黃觀音、金觀音、梅占什麼的都不錯。」我皺了皺眉:「還有別的嗎?」重點來了,小妹一臉天真爛漫:「有啊有啊,還有105啊,204啊……」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還是喝肉桂吧。」
那麼,問題來了——小妹究竟做錯了什麼,我要如此沉默?
這是一個有著數百近千名字的茶類
或許不少對武夷岩茶有了解的茶友已經明白了。小妹除了「小哥哥來喝茶」這句話沒毛病外,其他回答都是很讓人尷尬的。
首先,我問的是「本地小品種」,而黃觀音、金觀音、梅占都不是本地品種,其中黃觀音、金觀音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以下簡稱福建茶科所)的研究人員上世紀後期培育的新品種,而梅占則是從閩南引進的。
▲?圖為金觀音,攝於武夷星茶業種質資源圃
小妹後面一句話就更讓人尷尬了,因為「105」、「204」正對應的是黃觀音與金觀音在福建茶科所培育時的編號名。小妹把同一個茶換個名字又說了一遍或許自己還不知道……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也能窺探到,武夷岩茶命名規則繁多。光是品種分類就讓人頭暈,更別說,那些花枝招展的茶樹花名了。
臘面、粟粒,這是歷史上的武夷茶名
對於武夷岩茶的「名字們」,聽得最多的應該是「正岩茶」、「外山茶」這些說法。這個概念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有提及,這里就不做闡述了。簡短注釋請見下圖中原福建茶葉檢測站站長陳郁榕所說的話:
▲?圖片來自微信朋友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而對於武夷茶本身的名字,歷史上均有不同說法與變遷。據林馥泉所著《武夷茶葉之生產製造及運銷》記載,在唐代,由徐夤謝尚書惠臘麵茶詩中得知,岩茶系「臘面」;在宋代,由蘇軾詠茶詩即知,宋時有「粟粒」之稱,還有龍團、烏餘,元代之石乳、京鋌;明代之靈芽、仙萼之類。等等,多不勝數。
此皆系歷代武夷名茶或貢品,在明代之前大都屬於蒸青綠茶,不過它們卻是發展武夷岩茶的基礎。
現在的武夷岩茶,有這幾種叫法
只要談及武夷岩茶,就有許多個名字讓你迷失在邏輯中。你有時會聽到「這是菜茶不是引進種」;有時會聽到「奇種出名叢」;有時會聽到「大紅袍就是奇丹」,甚至有時你只能聽到諸如「104、205」等一串數字編號……
我們整理分類了一下這些「名字」的來源,讓你心裡稍微有個底。
1. 以原生品種論:本地菜茶(武夷山本地原生有性繁殖樹種,如大紅袍、鐵羅漢等)、引進品種(從武夷山之外引進的品種,也有人俗稱外來種,如鐵觀音、梅占等)、新品種(由福建茶科所培育,如黃觀音、金觀音、黃玫瑰等)。
2. 以採制等級論:奇種(正岩採摘的菜茶群體種)、名種(正岩之外採摘的岩茶)、小種(品質較名種更次的岩茶)。
3. 以品種質量論:單叢(菜茶中單獨採制的品種茶)、名叢(有了命名並品質特別優秀的單叢)。
4. 以品質、形狀、地點等不同論:品種名(歷史流傳下來的植物名)、花名(歷史上茶農、茶商在包裝茶葉時自我命名的茶葉名稱,有部分與品種名是一致的)。
5. 以科研編號論:這里主要指福建茶科所培育的新品種代號,如黃觀音就是105,金觀音就是204。
最後要單獨說的是你常聽到人提起的小品種,其實小品種這個叫法有點特殊。用陳郁榕老師的話來說:「小品種,以前不存在的。這是近幾年市場上才流行起來的叫法,老百姓把肉桂水仙大紅袍之外的都稱為小品種了。」
陳郁榕老師也表示,在學術界上雖然沒有小品種這個名詞,但是如今在市場的推動下,這個稱呼也是可以引用的。只是按照專業的理解,並不是如老百姓俗稱的除肉桂水仙外都叫小品種,「能叫小品種的,我理解是必須為武夷山菜茶群體種花名。」
肉桂是菜茶?水仙是外來種?岩茶命名關系解讀
不僅叫法錯綜復雜,他們的關系也是如此。譬如奇種來自菜茶,名叢也演變自奇種,肉桂則曾屬於名叢。而在武夷山與肉桂分庭抗禮的水仙,則是個來自建陽的外來品種。
所以,我們還得詳細解讀它們的關系。
遙想當年,第一次聽說武夷菜茶,還以為它是最低檔的茶葉名稱,後來發現錯大了。其實武夷菜茶是武夷山本地原生有性繁殖樹種的通稱,在各種分類中,武夷菜茶這個系列都占據著一個重要的位置。
武夷菜茶的這個解釋,又不僅僅是指岩茶。譬如現在大熱的正山小種,就是屬於武夷菜茶,同時歷史上有名的武夷桃李園綠茶,也歸屬其中。
菜茶茶樹有性繁殖的特性與武夷山千變萬化的小氣候,成就了它們各自令人驚奇的不同品質特徵。這些長在正岩區域內又奇奇怪怪的菜茶品種,便被前人們稱為奇種。
武夷山當地茶人們在漫長的種茶、制茶過程中,不斷反復地在菜茶中拼比、選育優秀單株,稱為單叢。他們根據這些單叢各自特色命名,而命名後的單叢中復選出品質最優秀者,是為名叢。
武夷山名叢數量過百,而在武夷茶樹品種專家、高級農藝師羅盛財所著《武夷岩茶名叢錄》中,共收錄70個名叢。在茶語網與羅盛財交談時,他說道:「其實我當時共收集了130餘個名叢名字,但是通過嚴肅的科學檢測,發現其中一些屬於同種不同名,其餘一些缺少相關材料,因此只收錄70種名叢。」
303、506……那些神秘代號究竟是啥?
「現在肉桂和水仙,在武夷山主栽60%-70%,其中水仙卻並不是武夷山原生品種。」羅盛財如此說道,「最早有記載的發現外來品種大量出現是1943年,當時林馥泉調查後發現,包括建陽的水仙以及安溪的許多品種在武夷山大量生根發芽。」
「其實外來品種如此多,像水仙一樣遍布武夷山的並不多。對於茶葉來說,適合環境、適合工藝是非常重要的,外來品種不一定都能適合武夷山。一百多年下來,部分外來品種已經消失,留下的佛手、梅占、黃旦、烏龍系列等都控制在一定的種植程度內。」
在種質技術的推動下,福建茶科所科研人員運用人工雜交等方法,利用不同品種培育出一些品質穩定有特點,並適宜武夷山環境、工藝的優良性狀新品種。這些新品種出現的時間大概集中在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末之間。
而這些新品種,為許多不熟悉岩茶的人留下了許多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神秘代號」,也就是品種編號。這里,為大家翻譯一下市場上常見的新品種編號:105——黃觀音,又名茗科2號、204——金觀音,又名茗科1號、220——金牡丹、303——九龍袍、304——丹桂、305——瑞香、506——黃玫瑰。
9個解釋,那些千奇百怪的花名從何而來
在武夷岩茶名字中,最有意思的還是各種花名。有一些或許你很熟,而更多的,大概是你聽也沒聽過的,譬如:素心蘭、綠獨占、千層蓮、老君眉、洛陽錦、出林素、正羅衣、步步嬌、正唐梅……
武夷茶單株選育命名的工作,從宋代就已開始,郭柏蒼在《閩產錄異》中提到:「鐵羅漢,墜柳條,皆宋樹,又僅止一株,年產少許。」元代名叢有石乳,明代有白雞冠,清代則有不知春、肉桂、木瓜、素心蘭、老君眉、雪梅、紅梅、大紅袍、白桃仁等,清末民初則有水金龜。
關於這些好聽得不像茶的花名來源,林馥泉《武夷茶葉之生產製造及運銷》記載,「岩主茶工每因欲提高茶葉價值,多巧立名目……俗稱為花名,以眩惑顧客,其名稱之多,以數千記」。
羅盛財也對茶語網透露,當年茶人選擇優良單株命名,大多是自家命名自家的並代代相傳,所以武夷山會有部分不同名卻同種的茶樹。
據調查,僅慧苑一岩,就有830多個茶之花名。而這些花名的命名都是有規則的,在羅盛財《武夷岩茶名叢錄》中總結了總共9個不同的命名方式。
1.?以茶樹生產環境而命名的,如不見天、嶺上梅、過山龍、石角、九龍珠;
2.?以茶樹形態而命名的,如醉貴妃、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醉八仙;
3.?以茶樹葉形而命名的,如金瓜子、金錢、金柳條、倒葉柳、向天梅;
4.?以茶樹葉色而命名的,如白吊蘭、紅海棠、大紅梅、綠蒂梅、黃金錠;
5.?以茶樹發芽遲早而命名的,如不知春、迎春柳;
6.?以傳說栽種年代而命名,如正唐樹、正唐梅、宋玉樹;
7.?以成品茶香而命名的,如肉桂、白瑞香、夜來香、金丁香
8.?以神話傳說而命名的,如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半天妖、白牡丹、紅孩兒、狀元紅;
9.?以區別名叢分離類型而命名的,如正太倉、付獨占、正芍葯、正柳條、正玉蘭、正薔薇。
這些"花名"加上它們的特徵再配以典故、傳說顯得韻趣橫生,更顯得武夷茶文化的底蘊豐富。
還是那句話,武夷岩茶難懂又好玩,而它名字那些事,一篇文章並不能完全道清。但至少對於它們命名的那些基礎規則與知識,你愛它就應該去了解。

❹ 大紅袍是什麼啊

一、簡介大紅袍」名樅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岩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大紅袍茶樹現有6株,都是灌木茶叢,葉質較厚,芽頭微微泛紅,陽光照射茶樹和岩石時,岩光反射,紅燦燦十分顯目。關於「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傳說天心寺和尚用九龍窠岩壁上的茶樹芽葉製成的茶葉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這位皇官將身上穿的紅袍蓋在茶樹上以表感謝之情,紅袍將茶樹染紅了,「大紅袍」茶名由此而來。
「大紅袍」
【別名】大和紅、銹釘子、油根、扁皂角
【來源】為豆科秔子梢屬植物毛秔子梢,以根入葯。秋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源形態】小灌木,高約1米,通體均被銹色硬毛。根直而長,可達50厘米,常有銹色油點,斷面帶淺紅色。莖直立,枝有棱。三出復葉互生。夏秋開花,總狀花序腋生或聚成頂生的圓錐花序,蝶形花冠紫紅色。莢果斜卵形,僅一莢節,被貼生長柔毛,紫色網脈明顯。種子長圓形。
【性味歸經】微苦,澀、溫。
【功能主治】調經活血,止痛,收斂。用於閉經,痛經,白帶,胃痛;外用治黃水瘡,燒燙傷。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根烤出汁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一、「大紅袍」的由來
關於這一美名的由來,民間廣為流傳著美妙動人的傳說:
1、大紅袍茶樹生長在懸崖絕壁上,人莫能登,每年採茶時,寺僧以果為餌,馴猴子采之,所以有人稱之為「猴採茶」。
2、大紅袍茶樹高十丈,葉大如掌,生長在峭壁上,風吹葉墜,寺僧拾制為茶,能治百病。3、大紅袍茶樹為神仙所栽,寺僧每於元旦焚香虔誠禮拜,泡少許供佛前,茶能自顧,有竊之者立即腹痛,非育之勿能愈,蓋以為神仙所栽。
4、大紅袍茶樹受過皇封,御賜其名,當地縣令於每年春季皆親臨九龍窠,將身披紅袍脫下蓋在茶樹上,然後頂禮朝拜,在香煙繚繞中眾人齊聲高喊:茶發芽!茶發芽!待紅袍揭下時茶樹果然發芽!茶芽紅艷如染。

熱點內容
糖藝百合花 發布:2025-07-31 00:08:28 瀏覽:191
一朵蓮花博客網易 發布:2025-07-30 22:57:15 瀏覽:876
fgo情人節活動挑戰本 發布:2025-07-30 21:58:47 瀏覽:477
北京梅花表專櫃 發布:2025-07-30 21:51:48 瀏覽:406
正月十五和情人節的水果店水果要怎麼擺式吧 發布:2025-07-30 21:33:58 瀏覽:455
茶花精油的作用與功效 發布:2025-07-30 21:17:31 瀏覽:163
扇牡丹國畫 發布:2025-07-30 20:55:10 瀏覽:536
長壽草盆景 發布:2025-07-30 20:51:29 瀏覽:938
生命是一朵長開不敗的花 發布:2025-07-30 20:45:55 瀏覽:343
小蘭花產地 發布:2025-07-30 20:35:27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