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減字木蘭花春牛春
㈠ 蘇軾的減字木蘭花 譯文
不知道你要哪首?只有詞牌名可有點兒麻煩。
減字木蘭花
已卯儋耳春詞
蘇軾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
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這首詞是作者被貶海南時所作,是一首詠春詞。作者以歡快的筆觸描寫海南絢麗的春光,寄託了他隨遇而安的達觀思想。
此詞上、下片句式全同,而且每一片首句,都從立春的習俗發端。古時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後漢書、禮儀志上》)。春牛即泥牛。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後亦有「打春」之俗,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春幡,即「青幡」,指旗幟。春勝,一種剪紙,剪成圖案或文字,又稱剪勝、彩勝,也是表示迎春之意。而兩片的第二句都是寫「春風」。上片曰:「無限春風來海上」。作者《儋耳》詩也說:「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風從海上來,不僅寫出地處海島的特點,而且境界壯闊,令人胸襟為之一舒。下片曰:「一陣春風吹酒醒」,點明迎春儀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興致勃發,情趣濃郁。兩處寫「春風」都有力地強化全詞歡快的基調。接著上、下片對應著力寫景。上片寫桃花,下片寫楊花,紅白相襯,分外妖嬈。寫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丐,乞求。這里把春神人格化,見出造物主孳乳人間萬物的親切之情。、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句,是全詞點睛之筆。海南地暖,其時已見楊花;而中原,燕到春分前後始至,與楊柳飛花約略同時。作者用海南所無的雪花來比擬海南早見的楊花,謂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於是發出」不似天涯「的感嘆。
此詞禮贊海南之春,古代詩詞題材中有開拓意義。同時詞又表達作者曠達之懷,對我國舊時代知識分子影響深遠。這是蘇軾此詞高出常人的地方。這首詞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個字重復地間隔使用,有的修辭學書上稱為「類字」。本來,遣詞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復。《文心雕龍。練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項練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權重出」,以「同字相犯」為戒。但是,作者偏偏利用「同字」,結果反取得異樣的藝術效果,不但音調增加美聽,而且主旨得到強調和渲染。這又是蘇詞高出他人之處。全詞八句,共用七個「春」字(其中兩個是「春風」),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兩個,有的一句一個,有三句不用,顯得錯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紅似肉紅」,「捲起楊花似雪花」,卻分別用了兩個「紅」字,兩個「花」字。事實上,作者也許並非有意要作如此復雜的變化,他只是為海南春色所感發,一氣貫注地寫下這首詞,因而自然真切,朴實感人,而無絲毫玩弄技巧之弊。這也是蘇詞不同流俗的地方。
㈡ 蘇軾 減字木蘭花·立春
減字木蘭花·立春
作者:蘇軾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㈢ 求蘇軾 《減字木蘭花 (柔和性氣)》譯文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回一陣春風吹答酒醒。
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譯文:
牽著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風無限,來自海上。於是請來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紅染得像肉色紅。
豎立春天的綠幡,剪成春天的彩勝。一陣春風,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捲起的楊花,頗似雪花。
柔和性氣,雅稱佳名呼懿懿。
解舞能謳,絕妙年中有品流。
眉長眼細,淡淡梳妝新綰髻。
懊惱風情,春著花枝百態生。
空床響琢,花上春禽冰上雹。
醉夢尊前,驚起湖風入坐寒。
轉關鑊索,春水流弦霜入撥。
月墮更闌,更請宮高奏獨彈。
㈣ 蘇軾《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 .... 的翻譯。
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
宋·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
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內卻無。
休辭醉倒,容花不看開人易老。
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詩意:
黃鶯開始啼叫,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細雨蒙蒙,珍貴如油,滋潤著草木,那剛剛長出的春草,遠看一片嫩綠,近看卻彷彿消失了。
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有花而不去看它開放,就意味著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著春離開大自然,紛紛落花夾雜著綠色的苔蘚。
㈤ 蘇軾 減字木蘭花(春庭月午,搖盪香醪光欲舞)的翻譯
蘇東坡就是這抄樣得到親人的幫助支持,反過來他又以其放達的胸懷、曠世的文采,影響教化著他周圍的人們,在這其中,受影響最大,發生了質的變化的,應該是他的侍妾王朝雲。
王朝雲來自青樓,到蘇家時,虛歲只有十一,實際年齡恐怕連十歲都不到。蘇東坡說她姓王,錢塘人,但在蘇軾的現存詩文中,找不到任何有關朝雲家人的記載,可見王朝雲是自小就被賣掉,連自己的父母是誰都不知道的一個可憐的孤兒,十四歲成為蘇東坡的侍妾。根據蘇東坡和他的幾個門生寫王朝雲的詞,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十分美麗聰慧過人的女孩。十一歲之前,她在妓院里主要學習烹茶待客、唱歌跳舞、演奏器樂等技藝,她會彈琵琶,而且彈得很好,但不懂詩詞。蘇軾在後來的《悼朝雲詩(並引)》里曾說:「朝雲始不識字,晚忽學書,粗有楷法」,說明她到蘇軾身邊後才開始認字,後來忽然要學書法,說明文墨已通,朝雲的聰慧好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肯定是蘇軾的循循善誘。終於,這個原來不識字小女孩,成了大文豪的紅顏知己。
㈥ 誰給賞析一下《減字木蘭花 春月》 蘇軾
皓月當空,與來友人小酌堂前,源梅香陣陣,月色溶溶,如此春宵,確是少年行樂的佳境;不象秋光那樣,只照著斷腸的離人。詞的意境宛如一杯醇酒,飲之令人慾醉。據《後山詩話》載,蘇公居潁,春夜對月。王夫人雲春月可喜,秋月使人生愁。公謂此意前未及,遂作此詞雲。
詞樂家有減字偷聲的辦法。一首詞的曲調雖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時,還可以對音節韻度,略有增減,使其美聽。添聲楊柳枝,攤破澆溪沙,這是增;減字木蘭花,偷聲木蘭花,這是減,從音樂的角度來取名,增叫做添聲,減叫做偷聲。從歌詞的角度來取名,增叫做添字,又稱攤破,減叫做減字。
附錄:減字偷聲
歌詞字數既減少,唱的時候也就少唱幾聲。反之,樂曲縮短,歌詞也相應減少幾個字。故減字必然偷聲,偷聲必然減字。
木蘭花本來是唐五代時的玉樓春。《花間集》有一首牛嶠的玉樓春:
春入橫塘搖淺浪。花入小園空惆悵。此情誰信為狂夫,恨翠愁紅流枕上。 小玉窗前瞋燕語。紅淚滴穿金線縷。雁歸不見報郎歸,織成錦字封過與。
㈦ 求~蘇軾 減字木蘭花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的賞析~
這個好像是2011年廣東省高考的詩詞鑒賞題……
㈧ 蘇軾《減字木蘭花》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一、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早春的喜愛;「休辭」、「人易老」、「莫待」,表達了作者一種珍惜光陰和時間,不要虛度人生,錯過大好時光的感慨!
二、附原文如下:
減字木蘭花
宋.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等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解析】
全詞上片描寫早春的景色:小黃鶯剛剛學會啼叫,細雨如酥,小草開始發芽。「最是一年春好處」直接抒發對早春的喜愛之情,是上片的點睛之筆古詩詞閱讀答案 減字木蘭花 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文章古詩詞閱讀答案 減字木蘭花 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草色遙看近卻無」借用韓愈的詩句嵌入詞中,讀來卻覺得天衣無縫。詞的下片在上片寫景的基礎上抒發珍惜春光、不能虛度年華的感慨。即使「醉倒」也要趁花開時多看看,不要等到春天過去了,等到年華老去再去後悔。詞人由珍惜春光聯想到珍惜年華,主題得到進一步拓展。
上片通過「鶯初解語」「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表達了詞人對早春的喜愛之情。
下片通過「休辭」「人易老」「莫待」表達了詞人對光陰的珍惜之情。勸導人們不要虛度人生,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時光。
三、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㈨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蘇東坡這首詩的解釋
減字木蘭花
(已卯儋耳春詞)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被貶海南時所作,是一首詠春詞。作者以歡快的筆觸描寫海南絢麗的春光,寄託了他隨遇而安的達觀思想。
此詞上、下片句式全同,而且每一片首句,都從立春的習俗發端。古時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後漢書、禮儀志上》)。春牛即泥牛。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後亦有「打春」之俗,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春幡,即「青幡」,指旗幟。春勝,一種剪紙,剪成圖案或文字,又稱剪勝、彩勝,也是表示迎春之意。而兩片的第二句都是寫「春風」。上片曰:「無限春風來海上」。作者《儋耳》詩也說:「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風從海上來,不僅寫出地處海島的特點,而且境界壯闊,令人胸襟為之一舒。下片曰:「一陣春風吹酒醒」,點明迎春儀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興致勃發,情趣濃郁。兩處寫「春風」都有力地強化全詞歡快的基調。接著上、下片對應著力寫景。上片寫桃花,下片寫楊花,紅白相襯,分外妖嬈。寫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丐,乞求。這里把春神人格化,見出造物主孳乳人間萬物的親切之情。、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句,是全詞點睛之筆。海南地暖,其時已見楊花;而中原,燕到春分前後始至,與楊柳飛花約略同時。作者用海南所無的雪花來比擬海南早見的楊花,謂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於是發出」不似天涯「的感嘆。
此詞禮贊海南之春,古代詩詞題材中有開拓意義。同時詞又表達作者曠達之懷,對我國舊時代知識分子影響深遠。這是蘇軾此詞高出常人的地方。這首詞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個字重復地間隔使用,有的修辭學書上稱為「類字」。本來,遣詞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復。《文心雕龍·練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項練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權重出」,以「同字相犯」為戒。但是,作者偏偏利用「同字」,結果反取得異樣的藝術效果,不但音調增加美聽,而且主旨得到強調和渲染。這又是蘇詞高出他人之處。全詞八句,共用七個「春」字(其中兩個是「春風」),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兩個,有的一句一個,有三句不用,顯得錯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紅似肉紅」,「捲起楊花似雪花」,卻分別用了兩個「紅」字,兩個「花」字。事實上,作者也許並非有意要作如此復雜的變化,他只是為海南春色所感發,一氣貫注地寫下這首詞,因而自然真切,朴實感人,而無絲毫玩弄技巧之弊。這也是蘇詞不同流俗的地方。
㈩ 減字木蘭花·春牛春杖
《減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寫海南春早。春風陣陣,桃花灼灼一派備耕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