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茶托
㈠ 茶藝八君子
茶藝八君子:
茶漏——用於漏放干茶,防止茶葉外濺;
茶夾——用來夾取葉片,欣賞葉底;
茶則——做為量取干茶的准則;
茶匙——用來撥放干茶;
茶針——用於通透紫砂壺壺嘴;
茶托——用於盛放聞飲杯組。
茶荷——用於餞賞干茶,取其貌似荷花,親近自然之意;
茶船——上有盤用來存放壺組,下有倉用來存放廢水;
㈡ 急求花茶茶藝表演的解說詞,網上的不要,謝謝,郵箱[email protected]
你需要我們芙蓉綠雪-荷花茶的茶藝解說詞可以給你。
芙蓉綠雪--蓉和釋禪 蓋碗禪茶茶藝表演
比賽解說詞
表演者:悟蓮禪心
現在為大家表演的 芙蓉綠雪 專用茶藝 茶藝主題—蓉和釋禪-荷韻 禪茶 幾千年來國人賞荷 釋茶 並寄情禪悟與其間,禪者人生,荷花的崇高、聖潔、吉祥、被賦予了神秘的色彩,代表美好理想的化身,荷花被尊為佛教的「聖木」「聖草」「聖花」正所謂心即佛,而茶是心,則茶即是佛, 佛是茶的升華 茶是佛的禪心;。
觀 芙蓉綠雪茶藝表演,旨在弘揚中華"和"文化.
焚香靜氣 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出這個祥和 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
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 並隨著這悠悠裊裊的香煙升華到悟道的境界
展示茶具:茶盤 茶巾 茶道組 茶盒 短流銅壺用於凉湯
蓋碗 茶蓋代表天,茶碗代表人,茶托代表地,天地人三才合一,為蓋碗泡茶之精華,三才化育真 善 美,而茶則是「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方能化育的靈物。泡茶的過程象徵著天 地 人三才合一,共同育化出了茶的精華。,
洗杯 高山流水,
芙美甘露聖妙成,
蓉麗無暇茶釋魂。
綠波香荷漫空悟,
雪浪噴珠味至醇」,
我們用開水燙去本以潔凈的茶杯,使其冰清玉潔,一塵不染,已是為遠道而來的客人表示尊敬和歡迎。
賞茶 茶有三品,第一品為眼品,觀其形 色,此茶是芙蓉綠雪由荷花花瓣早春嫩芽精製,明代程榮《茶譜》一書著有芙蓉綠雪的製作:「於日末出時,將半含花撥開,放細茶一撮,納滿蕊中,以麻略扎,令其經宿,及早摘花傾出,用建紙包烘乾,如此,七次,取其烘乾收用不勝香美」
投茶 將芙蓉綠雪從潔白如玉的茶荷中拔到茶杯時,芙蓉綠雪飄然而下,好似仙女散花來,恰似 芙蓉出處暗香涌 綠雪落潭花味朋」。
潤茶 綠波盪香人蝕魂-雪浪噴珠味至醇 芙蓉綠雪不耐高溫,溫度過高容易燙傷茶葉,故此沖泡芙蓉綠雪的溫度不易超過85度,先將煮沸的開水倒入短嘴壺使其溫度降低;;端起茶杯,輕輕搖動, 使其充分發泡,逼出茶味,
詩曰:
容天下茶事,
和世間正氣,
釋綠雪香茶,
禪浮塵之心。
泡茶 鳳凰三點頭。水 乃茶之母 為了泡製極其珍貴的芙蓉綠雪,我們採用了來至於200多萬年前形成的龍門山冰川水 她冰清玉潔的氣質,正好能體現出芙蓉綠雪崇高、聖潔、素雅的內涵
悶茶 香葉翻騰百媚生,蓋碗口大底小,只要稍加撥動方能使茶湯的濃淡均勻;荷花「君子之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花葉清秀,花香四溢,沁人肺腑。有迎驕陽而不懼,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是吉祥豐興的預兆,是佛教中神聖凈潔的靈物,在人們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茶是「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的方能化育的靈物。悶茶的過程象徵著天 地 人 三才合一,共同育化出了芙蓉綠雪的真 善 美之精華。
聞香 「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 ,滋味有茶葉的甘醇、荷花的幽香
敬茶 一盞香茗奉知己;
品茶芙蓉綠雪回轉口額中,厚積薄發、余韻繞齒、婉轉留香、口齒爽朗之感,而且有保健、養身功能作用。。
謝茶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蓉和釋禪 蓋碗禪茶茶藝表演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成都蓉和釋茶藝表演隊(芙蓉門)
㈢ 古代蓋碗:天蓋之,地載之,人育之
清乾隆 象牙雕彩繪瓜瓞綿綿紋蓋碗
蓋碗,帶蓋兒的茶碗 ,由茶碗、茶蓋、茶船三件套組成。蓋碗又稱「三才碗」,所謂三才即天、地、人。茶蓋在上謂之天,茶托在下謂之地,茶碗居中是為人。
這么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個小天地,一個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講的「天蓋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道理。
【清】青玉菊瓣紋帶蓋碗
【唐】鎏金小簇花紋銀蓋碗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關於蓋碗的發明還有一則傳聞:
唐代宗寶應年間,有一姓崔的官員,愛好飲茶,其女也有同好,且聰穎異常。因茶盞注入茶湯後,飲茶時很燙手,殊感不便,其女便想出一法,取一小碟墊托在盞下。但剛要喝時,杯子卻滑動傾倒,遂又想一法,用臘在碟中作成一茶盞底大小的圓環,用以固定菜盞,這樣飲茶時,茶盞既不會傾倒,又不致燙手。後來又讓旁塵漆工做成了漆製品,稱為「盞托」。此種一盞一托式的茶盞,既實用,又增添了茶盞的裝飾效果,給人以莊重之感,遂世代流傳至今。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清 翡翠蓋碗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黑地景泰藍博古蓋碗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贊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杯形茶具呈直桶狀,茶泡在杯中嫩葉細芽全被滾燙的沸水燜熟了,何來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飲」;北方盛行的大壺泡茶,茶溫易冷卻,香氣易散猛念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質也會下降。無論從品茗鑒賞,或是從養生保健角度而論,用杯、壺泡茶的不足均顯而易見。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托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運知禪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清 胭脂紅菊掰蓋碗
清初 碧玉荷花紋蓋碗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清道光 青花花卉紋蓋碗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兩件)
蓋碗的選擇、使用也有一些小技巧
選蓋碗:碗沿比較外撇的蓋碗,注水的最高限離蓋碗邊緣有一段比較大的距離。類似這樣器型的蓋碗,同樣注滿水,捏著邊緣也不怎麼燙。
注水量:茶葉投置到蓋碗後,入水只要水蓋過茶葉即可,不能過多。有的人入水時很喜歡把水倒滿蓋碗蓋住,這樣不燙才怪。再說,水太多,泡出的茶也淡。
倒茶手法:拿蓋碗的手勢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為怕拿不穩而去捏著杯身。沿著公道杯慢慢向下讓茶水緩緩流出,茶水就不會觸到手。如果拿蓋碗明顯偏了,茶水也就會沿著斜的位置流水,這樣極容易燙到。而且在倒茶時被燙,不得不停下來,稍微停下來,沒倒出來的茶水又會重新在蓋碗里浸泡茶葉,這時口感就會有所改變。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清光緒 松綠地粉彩花鳥束腰蓋碗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清嘉慶 青花礬紅龍鳳紋蓋碗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清乾隆 仿雕漆錦地壽字蓮瓣紋蓋碗
另外,蓋碗的使用還有一些「暗號」,根據蓋碗擺放位置的不同,其也蘊藏著一些特殊的意思:
一、茶蓋上放點東西
在茶蓋上放點東西,表示客人離開一小會兒,稍後會返回繼續喝茶,暗示茶老闆不要把蓋碗收走。通常茶客會在碗蓋上放片樹葉,也可以在茶蓋上放其他的小東西,類似火柴、小石子都是可以的。
二、茶蓋朝下靠茶托
茶蓋朝下靠茶托表示客人需要添水了,茶館小二看到後就會主動上來添加。這個方式很含蓄的請求小二添水,不過此方法一般只能添兩次。
三、茶蓋立起放在茶碗旁
這種放置方式比較有意思,通常都是熟人才會干,意思是要賒賬。如果茶客有朋友在場,自己錢沒帶夠,這樣可以暗示老闆,下次再補,就能避免尷尬。
四、茶蓋朝外斜靠茶托
這個姿勢有來頭:古時候有很多幫會,若外地幫會之人遇到難處,欲在本地尋求幫助,便會如此擺放......茶館小二看到此暗示,就會在茶館尋找,介紹彼此認識。
五、茶蓋朝上放進茶碗
這種放置意思簡單明了,就是告知茶館老闆,自己喝完了要走了,可以安排收拾桌子了。
清乾隆 紅釉蓋碗 (一對)
清乾隆 亮粉玻璃描金蓋碗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紋蓋碗 (一對)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 (一對)
清乾隆 胭脂紫地軋道粉彩蓋碗
清乾隆 玉雕吉祥如意蓋碗 (一對)
清同治 綠地粉彩蓋碗
清同治 描金綠釉蓋碗 (一對)
清同治 青花礬紅雲龍紋大蓋碗
蓋碗的具體使用順序:
1、洗杯——白鶴沐浴
用開水洗凈茶具,並提高茶具的溫度。
2、落茶——烏龍入宮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稱為「落茶」或「投茶」 投茶量可根據個人愛好而靈活掌握.一般為5--8克。
3、沖茶——懸壺高沖
沖泡時最好能使茶葉在杯中旋轉。
4、刮沫——春風拂面
用杯蓋輕輕颳去浮在杯麵的泡沫。
5、出湯——玉液回公
把蓋碗中的茶湯倒進公道杯中使茶湯濃淡均勻。
6、點茶——韓信點兵(關公巡城)
將公道杯中茶湯公平均勻的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賓使用。
7、看茶——賞色聞香(喜聞幽香)
觀賞茶湯的色澤並聞杯蓋上留香。
8、品茶——品啜甘露(領悟岩韻)
品武夷岩茶要邊啜邊嗅,淺嘗細品,才能感悟到美妙的各種花香和岩韻。
註:初用蓋碗時,容易燙手,使杯中茶湯倒之不盡,會使茶湯顯老,應多加練習。
清雍正 粉彩人物紋蓋碗(2件)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十八世紀 烏金釉蓋碗 (一對)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清中期 黑漆金彩牡丹壽字紋蓋碗
清雍正 黃地銅胎畫琺琅纏枝花卉蓋碗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魚藻紋帶托瓷蓋碗
㈣ 茶海,茶船,茶池,都有什麼差別請附圖說明,若存在地方差異,請以潮汕地區的功夫茶為准,謝謝!
圖上傳總出錯,就簡單介紹下吧,看文字也能明白的。不過地域不同,有些相同的東西,各地叫法可能不一樣的。
茶船,亦稱茶托子、茶拓子、盞托,其用途以承茶盞防燙手之用,後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
茶海也稱茶盅、公道杯,用來盛放、均勻泡好的茶湯,使茶湯濃淡一致,比較公道,所以又稱公道杯。泡茶時,為了避免茶葉長時間悶在壺內,茶湯太苦太濃,將泡好的茶湯倒入茶海內,隨時分飲。
那種盛放茶壺、茶杯並以沖泡茶所用,下端有一流失棄用水導水管的茶具便是輔助茶具,應稱茶盤。當然,這茶盤與僅盛放茶具的搪瓷茶盤或瓷茶盤不是同一概念,是用以沖泡茶時所用。茶盤大多為質地好的木材所制,如紅檀木、紫檀木、黑檀木或綠檀木。
再一種與茶盤同一作用的稱茶池。上下兩層,上層嵌一篳,即用來放置茶壺、茶杯等器皿,也用來漏水,下層有一復合材質的水盤,以盛接在沖泡斟茶溢出的茶水或熱水燙杯時的棄水。茶船質地多種,有木質,以花梨木等紅木等為好;有竹質,復合材質等。一般為長方形,也有如荷花、扇面等特形,上面有精美的木雕或鑲嵌螺鈿,或刻有茶詩等字樣。放在居室茶幾上除沖泡茶用,還為幽雅古樸的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