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荷花的詩7字

荷花的詩7字

發布時間: 2025-07-21 19:22:07

Ⅰ 描寫荷花的古詩七言絕句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Ⅱ 關於荷花的7字詩句

1. 寫「蓮」的古詩(七字)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2. 寫「蓮」的古詩(七字)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3. 帶花字的7字詩句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代 作者:張若虛 體裁:樂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讀作xian.第四聲)。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一作「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古音xiá,今讀xié)。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讀作jié)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一作「花」)搖情滿江樹。
4. 現代贊美雨荷的七字詩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5. 關於荷花的詩句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6. 關於蓮字的詩句大全
1、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詠同心芙蓉詩》 隋·杜公瞻
2、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唐·李商隱
3、鑿破蒼苔漲作池,芰荷分得綠參差。
曉開一朵煙波上,似畫真婦出浴時。
——《詠蓮》 宋·杜衍
4、玉雪竊玲瓏,紛披綠映紅;
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
——《蓮藕花葉圖》 元·吳師道
5、雨餘無事倚闌干,媚水荷花粉未乾。
十萬瓊珠天不惜,綠盤擎出與人看。
——《荷花》 宋·王月浦
6、涌金門外涼生早,無數荷花斗嬌好。
自憐貧病不出門,無奈心情被花惱。
夜來一雨愁思濃,晚看玉露垂庭草。
便須扶杖買蘭舟,莫待紅妝被霜老。
——《荷花》 宋·湛道山
7、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
多謝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蓮葉》 唐·鄭谷
8、一雨池塘水面中,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雨後池上》 宋·劉頒
9、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
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
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愛煞江南。
——《水仙子·詠江南》 元·張養浩
10、夜深庭院寂無聲,明月流空萬影橫。
坐對荷花兩三朵,紅衣落盡秋風生。
——《秋初夜坐》 元·趙雍
11、秀樾橫塘十里香,
水花晚色靜年芳。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
山黛遠,月波長。
暮雲秋影照瀟湘。
醉魂應逐凌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
——《鷓鴣天.賞荷》 金·蔡松年
12、斜雨飛絲織曉空,疏簾半卷野亭風。
荷花開盡秋光晚,零落殘紅綠沼中。
——《北亭》 唐·李群玉
13、小橋劃水剪荷花,兩岸西風暈晚霞。
恍似瑤池初宴罷,萬妃醉臉沁鉛華。
——《荷花》 宋·白玉蟾
14、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
重重青蓋下,千嬌照水,好紅紅白白。
每悵望,明月清風夜,甚低迷不語,妖邪無力。
終須放,船兒去,倩香深處住,看伊顏色。
——《荷花媚·荷花》 宋·蘇東坡
15、西子湖邊水正肥,鴛鴦雙浴濕紅衣。
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風不肯飛。
——《湖邊》 宋·崔復初
16、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采蓮曲二首》 唐·王昌齡
17、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
風起湖難渡,蓮多采未稀。
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
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采蓮曲》 梁·蕭綱
18、團團堤路行無極,一株一步楊柳碧。
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鬢邊簪不得。
——《東湖看荷花呈願父》 宋·宋自遜
19、田田八九葉,散點綠池初。
嫩碧才平水,圓陰已蔽魚。
浮萍遮不合,弱荇繞猶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新荷》 唐·李群玉
20、天機雪錦織鮫綃,艷朵亭亭倚畫橋。
無垢自全君子潔,有姿誰想六郎嬌。
翠房分菂蓮須褪,玉藕抽絲暑葉搖。
花里不妨呼凈友,采香須棹月明橈。
——《荷花》 宋·董嗣杲
21、水中仙子並紅腮,一點芳心兩處開。
想是鴛鴦頭白死,雙魂化作好花來。
——《荷花》 宋·

Ⅲ 關於荷花的優美古詩七言絕句八個句子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專樣紅。

出自:宋代屬··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譯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大不相同。
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像與天相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鮮艷嬌紅。

(3)荷花的詩7字擴展閱讀

「荷」被稱為「 活化石」,是 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 植物之一。在人類出現以前,大約十萬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澤覆蓋。當時,氣候溫濕,高達數十米的 蕨類植物遍布地球各個角落。

大部分種子植物無法生存,只有少數生命力極強的種子植物生長在這個恐龍,蕨類植物稱霸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種今天人們稱為「荷花」的水生植物,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在中國的 阿穆爾河(今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

大約過了一億多年,原始人類開始出現。人類為了生存,採集野果充飢,不久便發現這種「荷花」的野果和根節(即 蓮子與 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漸漸地,「荷花」這一人類生存的糧食來源便深深地印刻在人們的祖先——原始人類的心中,成為人類生存的象徵。

Ⅳ 關於贊美荷花品質的詩句有哪些

1. 贊美「蓮花品質」的詩句有哪些

1.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唐·王昌齡《采蓮曲》

2.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唐·楊萬里《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3.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白日發光彩,清爽散芳馨。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唐·白居易《東林寺白蓮》

4.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清·石濤《荷花》

5.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唐·李白《古風》

6.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草。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唐·溫庭筠《蓮花》

2. 贊美蓮品質的詩句中最典型的有那些

蓮花也是荷花 1 蓮花 在佛教上被認為是西方凈土的象徵,是孕育靈魂之處。

佛身多置於蓮花之上,所以佛座亦稱蓮座。歷代詩人贊美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把蓮花喻為君子,給以聖潔的形象。

蓮花亦稱荷花。它那一莖雙花的並蒂蓮,是人壽年豐的預兆和純真愛情的象徵。

在百花中它是唯一能花、果(藕)、種子(蓮子)並存的。蓮花主要象徵著美、愛、長壽、聖潔. 2 荷花,中國人的六月花神,迎著夏日驕陽正展示著她的絕世秀色,「輕輕資質淡娟娟,點綴園池亦可憐」:拙政園「四壁荷花三面柳」,藝圃池中香暗度,怡園正綠香紅舞、擁蓮媛三千,退思園也有冷香飛上詩句……晴日里,好似水上張青蓋,罩卻紅妝吐彩蓮,雨後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古人雲:「游莫美於春台,花莫盛於芙蓉」,誠不虛也。

荷花別名蓮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蓮等,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

花色品種極多,花色紅、白、綠、紫和雜色皆有,品種有一梗兩花的並蒂蓮、一枝四花的四面蓮,乃至一莖十花的「十面觀音」,還有花小如棗的碗蓮,千姿百態。 李漁稱荷蓮具「三可」之妙,一曰可目: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莖葉日上日妍,有飄搖之態、裊娜之姿。

菡萏成花,嬌姿欲滴。花之即謝,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與翠葉並擎。

二曰可鼻: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三曰可口,蓮實與藕,皆並列餐盤,互芬齒頰。

即使霜中敗葉,亦可摘而藏之,備終年裹物之用。故曰「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閑情偶寄》)。

荷花,在中國文化中,也是三教共賞之物。《群芳譜?荷花》雲:「花生池澤中最秀。

凡物先華而後實,獨此華實齊生,百節疏通,萬竅玲瓏,亭亭物表,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成為美麗、純潔、堅貞的代表。

《詩經》有「灼灼芙蕖」,美其形,屈原「制芰荷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取其潔。 魏晉以降,荷花滲入了佛教意蘊。

佛教創自乾旱、酷熱的印度,印度人的綠蔭碧水情結與生俱來,自然喜愛那綠葉如盤的出水芙蓉,相傳婆羅門教的大梵天即是坐在蓮花上出生的。佛教迎合大眾的愛蓮心理,藉以弘揚佛法。

佛教認為,現實世界是一片穢土污泥,而佛教則使人不受污染,超凡脫俗,達到清凈無礙的境界,所以用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為喻。 相傳摩耶夫人坐於蓮花座上生下佛祖釋迦牟尼,釋迦牟尼降生的時候,池中生出千葉蓮花。

所以,蓮花成為佛的坐床,稱為「蓮花座」,座勢叫「蓮花座勢」。據《觀音菩薩授記經》,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也都是從蓮花中生出來的。

中國東晉高僧慧遠創白蓮社,後之凈土宗亦叫「蓮宗」,荷蓮成為佛教的象徵。 佛教有步步生蓮的傳說,據《佛本行集經?樹下誕生品》載,釋迦牟尼在蘭毗尼園「生已,無人扶持,即行四方,面各七步,步步舉足,出大蓮花」。

另有鹿女步步生蓮的傳說。《雜寶藏經?蓮花夫人緣》記載說,在雪山邊學仙的婆羅門提婆延,「常石上行小便,有精氣流墮石宕。

有一雌鹿,來舐小便處,即便有娠。」足月後生下一女,端正殊妙,人稱「鹿女」,長大「即能行來,腳踏地處,皆蓮花出」。

鹿女後為烏提延王王妃,生五百子,皆成「辟支佛」。步步生蓮花寓有走向清凈解脫之道的神聖意義。

這應該是園林中蓮花鋪地的神聖涵義。 荷花,在道教中又成為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手中的法器。

亦僧亦道的朱耷,選擇的居住環境也是「竹外茅齋橡下亭,半池蓮葉半池菱」(《題荷花》)。 中華自古愛蓮,早在周代的青銅器和陶器上,就有荷花的裝飾圖樣,它也是各種建築裝飾、雕塑工藝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圖案紋飾和造型。

清張潮稱「蓮以濂溪為知己」(《幽夢影》),指的是以「濂溪自號」的宋代理學家周敦頤,築室廬山蓮花峰下小溪上,寫了情理交融、風韻俊朗的《愛蓮說》。周對蓮作了細致傳神的描繪,贊美蓮花的清香、潔凈、亭立、修整的特性與飄逸、脫俗的神采,比喻了人性的至善、清凈和不染。

把蓮花的特質和君子的品格渾然熔鑄,實際上也兼融了佛學的因緣,構成了拙政園「遠香堂」、「藕香榭」等蘇州園林景點意境。周敦頤《愛蓮說》猶一曲不朽的「蓮花頌」,「贏得芳名萬載傳」。

蓮花雅潔,成為傳遞愛情之象徵物。古有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著名的南朝愛情長詩《西洲曲》,以「藕」雙關「偶」,以「蓮」雙關「憐」,情味雋永,表達了對愛人的懷念深情。

蓮之可口已如前述,但以蓮入饌,中國文人也吃得風雅。三國時,就有人用荷葉製成酒杯,使「酒味雜蓮氣」。

清代乾隆皇帝用荷葉上的晨露來烹茶,叫蓮露清茗。蘇州人沈復的妻子,在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她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這是喝的雅韻,是「化世俗為非凡」的審美。沈復還饒有趣味地描寫了培養碗蓮的過程:「以老蓮子磨薄兩頭,入蛋殼使雞翼之,俟雛成取出,用久年燕巢泥加天門冬十分之二,搗爛拌勻,植於小器中,灌以河水,曬以朝陽;花發大如酒杯,葉縮如碗口,亭亭可愛。」

(《浮生六記》)美學。

3. 形容「蓮花品質」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蓮花品質」的詩句有:

1、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溫庭筠《蓮花》

2、白石蓮花誰所共,六時長捧佛前燈。空庭苔蘚饒霜露,時夢西山老病僧。——李商隱《題白石蓮花寄楚公》

3、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高堂滿地紅氍毹,試舞一曲天下無。——岑參《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鋋歌》

4、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佚名《西湖曲》

5、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白居易《母別子》

6、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沉凍酒。——毛滂《玉樓春·己卯歲元日》

7、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聶勝瓊《鷓鴣天·別情》

8、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李白《古風·其十九》

9、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 ——郭震《古劍篇 / 寶劍篇》

10、楊葉樓中不寄書,蓮花劍上空流血。——李昂《從軍行》

11、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白居易《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12、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台。——李白《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

13、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14、坐來念念非昔人,萬遍蓮花為誰用?——柳宗元《戲題石門長老東軒》

15、臉膩香薰似有情,世間何物比輕盈。 湘妃雨後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郭震《蓮花》

4. 贊美荷花高貴品質的詩句

1.《愛蓮說》北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粲公院各賦一物得初荷 》唐·李頎 微風和眾草,大葉長圓陰。 晴露珠共合,夕陽花映深。

從來不著水,清凈本因心。 3.《荷 》唐·李嶠 新溜滿澄陂,圓荷影若規。

風來香氣遠,日落蓋陰移。 魚戲排緗葉,龜浮見綠池。

魏朝難接采,楚服但同披。 4.《詠新荷應詔 》南北朝·沈約 勿言草卉賤,幸宅天池中。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搖風。 寧知寸心裡,蓄紫復含紅!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唐·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

5. 贊美蓮花的詩句並說出贊美蓮花的什麼品質

>

花中君子來哪方

婷婷玉立展嬌容

暖日和風香不盡

伸枝展葉碧無窮

縱使清涼遮炎夏

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願纖塵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從另一種角度看蓮花之生於污泥

思想么,應該是強調識時務者為俊傑這一道理的

>

陸上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送清涼

贊美蓮葉給人的一種清爽之感

強調人要有一種奉獻精神。這詩我看不太好

>

蕭瑟秋風百花亡

枯枝落葉隨波盪

暫謝鉛華養生機

一朝春雨碧滿塘

於失意之中有一種蓬勃向上的精神

>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標明自己像蓮花一樣,結藕為糧,施人以福,不求名利回報

>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淺顯易懂吧。這個

>

朱顏碧墨放池畔

舞袖揮毫對玉蓮

盡態極妍宛若生

一脈幽香把君難

很淺顯了,是說詩人畫蓮,形態極致卻不能畫出它獨有的神韻出來

完全是贊美蓮之獨特氣質(自由發揮哦)

關於其他有大家風范的詩,自然有人品賞,可去網路一搜

順便問下,你幾年級?

6. 贊美蓮花品質詩詞

1、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唐·駱賓王《晚泊》

2、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唐·王維《山居即事》

3、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芙蓉:荷花。——唐·王維《臨湖亭》

4、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人》

5、從來不著水,清凈本因心。不著水:不沾水,指荷葉不沒於水。 ——唐·李頎《粲公院各賦一物得初荷》

6、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唐·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7、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唐·杜甫《為農》

8、風含翠筱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翠筱:小竹。娟娟:美好貌。凈:光潔。雨裛:濕透。紅蕖:荷花。冉冉:柔弱貌。——唐·杜甫《狂夫》

7. 贊美「蓮花高貴品質」的名句有哪些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出自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2,接天蓮葉無窮碧。出自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七言絕句《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出自南宋楊萬里的《小池》4,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出自詩人杜牧的《齊安郡中偶題二首》5,日日采蓮去,洲長多暮歸。

出自《蓮花塢》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出自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全文: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賞析:蓮花,曾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 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 ,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視和厭惡。

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 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的高貴品質。

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牽扯攀附的高尚 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凜然不可侵犯。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

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像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襯托,表明自己獨愛蓮花,並描繪蓮花的形象,贊美蓮花的品格。

第二段與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相比較,點明蓮花「君子」的比喻意義,表明作者對君子的嚮往之情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贊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

《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這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的高明手法,達到深化主題的目的。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這一句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達的意思恰好相反。其中心句為:「蓮,花之君子者也。」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

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

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為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著自己的一份志節。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

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並沒在甚蕃里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像是重復,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下句周敦頤就直接進入了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像傾訴心衷也。此運筆之老到,實讓人嘆為觀止。

可說通篇讀者都無一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節「晉陶淵明獨愛。

8. 贊美蓮花品質詩詞

1、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

——唐·駱賓王《晚泊》2、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唐·王維《山居即事》3、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芙蓉:荷花。——唐·王維《臨湖亭》4、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人》5、從來不著水,清凈本因心。不著水:不沾水,指荷葉不沒於水。

——唐·李頎《粲公院各賦一物得初荷》6、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唐·李白《別儲邕之剡中》7、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唐·杜甫《為農》8、風含翠筱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翠筱:小竹。

娟娟:美好貌。凈:光潔。

雨裛:濕透。紅蕖:荷花。

冉冉:柔弱貌。——唐·杜甫《狂夫》。

熱點內容
頭頂一朵花圖片 發布:2025-07-22 01:45:15 瀏覽:235
海棠花多少錢一顆苗 發布:2025-07-22 01:26:58 瀏覽:117
橘色玫瑰花語是什麼 發布:2025-07-22 01:25:27 瀏覽:546
七夕的卡組 發布:2025-07-22 01:24:53 瀏覽:976
一朵孤芳自賞的花只是美麗下句 發布:2025-07-22 01:16:20 瀏覽:766
北京國際花卉總部基地 發布:2025-07-22 01:14:52 瀏覽:81
野生水丁香 發布:2025-07-22 01:14:02 瀏覽:213
丁香酚暈魚 發布:2025-07-22 01:08:04 瀏覽:525
彩鉛牡丹花畫圖片大全 發布:2025-07-22 00:58:22 瀏覽:49
情人節諷刺語 發布:2025-07-22 00:43:20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