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蘭花大橋

蘭花大橋

發布時間: 2021-02-06 08:21:38

㈠ 蘭江大橋已經有多長的歷史了

蘭江大橋,位於浙來江省蘭溪市境自內。該橋建於1975年,整座大橋式樣美觀,結構新穎,是全國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第一大公路橋。

因此,有35年歷史了!

如滿意,請採納,哈哈!!

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親筆為其題名。蘭江大橋東起蘭溪市雲山街道勞動路末端,橫跨蘭江,西迄蘭江街道丹溪大道,全長1040米,主橋長505.68米,寬11米,為懸臂式雙曲拱橋,橋東為廻旋式引橋,橋西築有支橋,可通中洲公園。為全省最長公路橋梁之一。 2000年9月實施加寬工程,拆去東端廻旋式引橋,拉直延伸至人民路口,加寬部位於老橋下游2米處,於2002年元旦竣工通車。改造後蘭江大橋全長1080米,主橋長820米,寬24米,中間設綠化帶隔離,雙向四車道。新橋為T型梁橋。

㈡ 香港澳門的區徽上的花分別是什麼花

香港區徽上的是紫荊花,澳門區徽上的是白蓮花。

具體介紹如下:

紫荊花

1、基本介紹:

荷花屬毛茛目睡蓮科,是蓮屬二種植物的通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是蓮屬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紋、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

㈢ 關於京南大橋的說明文

南京長江大橋位於南京市西北面長江上 ,連通市區與浦口區,是長江上第一座由 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 用橋梁.上層的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 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並行,兩側 還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下層的鐵路橋 長6772米,寬14米,鋪有雙軌,兩列火 車可同時對開.其中江面上的正橋長157 7米,其餘為引橋,是我國橋梁之最.正 橋的路欄上,公路引橋採用富有中國特色 的雙孔雙曲拱橋形式.1960年1月18日正式動工的.1968年9月 鐵路橋通車,同年12月公路橋通,南京 長江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特大橋,鐵路橋 長6772米,公路橋長4588米,橋下可通 行萬噸輪船.是繼武漢長江大橋、重慶白 沙陀長江大橋之後第三座跨越長江的最大 的一座大橋.大橋通車後,津浦、滬寧兩 線接通,從北京可直達上海,自此京滬鐵 路的已貫通.南京長江大橋江中正橋共有9墩10孔,每 個橋墩高80米,每墩底部面積400多平方 米,比一個籃球場還大,最高的橋墩從基 礎到頂部高85米.墩與墩之間的距離除 北岸第一孔是128米外,其餘9孔均為160 米,橋下可行萬噸巨輪.正橋兩端有4座 70多米高的橋頭堡.整座大橋如彩虹凌 空江上,岩床埋在正橋河床33~47米以 下,9個橋墩基礎分別採用重型混凝土沉 井、鋼沉井加管柱、浮式鋼筋混凝土沉井 、鋼板樁圍堰管柱等基礎.正橋10孔鋼 筋梁中9孔為160米跨度,採用優質合金 鋼桿件在現場鉚接拼裝架設.十分壯觀.尤其是晚上,橋欄桿上的1048盞泛光燈 齊放,橋墩上的540盞金屬鹵素燈把江面 照得如同白晝,加上公路橋上的150對玉 蘭花燈齊明,橋頭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 盞鈉燈使大橋像一串夜明珠橫跨江上.每當夜幕降臨,華燈齊放,綿延十餘里,「疑是銀河落九天」.橋的南北各有一對橋頭堡,高為70米,橋頭堡上各有三面紅旗,象徵著50年代 的人民公社、大躍進和總路線.橋頭堡前 還各有一座高10餘米的工農兵等五人雕 塑,為當時中國社會的5大組成部分,即 工、農、兵、學、商,具有典型的文革文 藝風格.在橋頭堡堡身周圍刻有「全世界 人民大團結萬歲」等浮雕.三面紅旗的橋 頭堡在建成後,風靡全國,被多次模仿,而且在60-80年代成為南京的城市標志之 一,一直到今天南京長江代大橋橋頭堡仍 然是著名旅遊景點.公路正橋兩邊的欄桿上嵌著200幅鑄鐵浮 雕,人行道旁還有150對白玉蘭花形的路 燈.「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南京 長江大橋的建成,不僅溝通了我國南北交 通,而且成為古城金陵的四十八景之一.大橋南北兩岸的橋下,有面積約20公頃 的大橋公園,種植著各種花草樹木,並有 電梯直抵大橋橋面的橋頭堡.其中大橋南 岸的南京長江大橋南堡公園,還設有展覽 館介紹長江大橋的歷史.這些使南京長江 大橋更加雄偉壯麗.

㈣ 大橋短葉君子蘭就是國蘭嗎

不是。

  1. 國蘭是蘭科的一些植物,君子蘭是石蒜科的。

  2. 君子蘭是石蒜科君子蘭屬的一種多年生草版本植物權,花期長達30~50天,以冬春為主,元旦至春節前後也開放。忌強光,為半陰性植物,喜涼爽,忌高溫。生長適溫為15~25℃,低於5℃則停止生長。喜肥厚、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和濕潤的土壤,忌乾燥環境。君子蘭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3. 中國蘭花簡稱國蘭,通常是指蘭屬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種。假鱗莖較小,葉線形,根肉質;花莖直立,有花1至10餘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綠色有紫紅色斑點。種類不同葉和花形態及花期變化較大。產秦嶺以南及西南地區。栽培歷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自古以來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屈的象徵。形成有濃郁中華民族特色的蘭文化。用分株、播種或組織培養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氣排水好;喜半陰和濕潤的環境,墨蘭建蘭和寒蘭越冬溫度10℃左右,另外幾種5℃左右。

  4. 所以,大橋短葉君子蘭不是國蘭。

㈤ 紹興的船啊紹興的橋(資料)資料!!!

紹興的船有特色的叫做烏篷船,這種船隻有旅遊意義,作為交通工具的作用不大。
紹興的橋都是歷史遺留物,因為紹興是水鄉,所以當時建的橋很多不過都是石橋,現代化的城市其實不是很需要,路,道路才是城市發展的關鍵。
紹興的橋。紹興的橋有全國最早的立交橋:八字橋和廣寧橋。所以紹興的橋的特點是:為了讓背纖者能通過橋下,做成了能從橋下走過的廣寧橋式的立交橋;為了讓南北和東西都能從一座橋上通過,做成了能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上橋的八字橋式的立交橋。這是紹興人的驕傲,是紹興橋的最典型的特點。其餘的橋還有廿眼橋,既可走過湖面,又能讓船從橋下穿行,這也是有紹興特點的橋。拱形橋不是紹興獨有的。
紹興的船與嘉興方向的船不一樣。紹興的船主要是小劃船,是坐在船上用兩手劃的,孟關良就是紹興人,孟關良劃船就是紹興人的劃法。紹興橋梁量多面廣,據1993年底統計全市有橋10610座,譽為「萬橋市」。在這眾多橋梁中,古橋佔有很大比例,是國內保存古橋品類、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自適應於小江小河的木樑橋、木拱橋,到適應於大江大河的浮橋繼而發展到石樑橋、三邊形橋、五邊形橋、七邊形橋、半圓形石拱橋、馬蹄形石拱橋、橢圓形石拱橋及至跨入當今世界先進拱圈結構的准懸鏈線拱橋,構成了一個極完整的古橋系列,成為中國古代橋梁發展,演化的一個縮影,被稱為中國的「古橋博物館」。在全市現存的604座古橋中,宋以前古橋13座,明以前古橋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橋550座。按材料與結構分:有古木橋(包括木樑橋、木拱橋)10座,石樑橋(包括三折邊橋)348座,石拱橋(包括多折邊拱、半圓拱、馬蹄形拱、橢圓拱、准懸鏈線拱)241座,多橋型組合橋4座,纖道橋1座。
而嘉興方向的船多是小搖船,船不大,卻是站在船上搖船。而紹興的搖船不是小搖船,而是搖大船。

㈥ 介紹蘭江大橋(說明文)

在我的家鄉有一座雄偉壯麗的蘭江大橋。它宛如一條絢麗的彩虹飛跨蘭江兩版岸。
蘭江權大橋全長1041米,橋兩邊的欄桿上各有我們蘭溪的象徵——蘭花。它是我國第一座懸臂墩雙曲拱橋,共有9個孔,曾獲1974年全國十大建築的稱號。由於原有的蘭江大橋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飛速發展,於2003年重新修建並通車。現在的蘭江大橋寬22米,是雙向四車道公路橋。我走上大橋,只見橋頭兩邊各寫著郭沫若老爺爺題寫的「蘭江大橋」四個字剛勁有力的大字。
橋中間的綠化隔離帶種著許多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還有漂亮的環弧形路燈。大橋上,車來人往,奔流不息。我手扶著欄桿,站在大橋上面,望著江面,遠處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隨著波浪時起時伏.對面的鐵路大橋上,時而有火車呼嘯而過.夜幕中的蘭江大橋在五顏六色的燈光襯托下,顯得更加美麗多彩.
啊!多美的蘭江大橋啊!我為你感到驕傲!

㈦ 鳳凰古城蘭花門前的橋叫什麼名字

我只知道有個南華門,沒聽過蘭花門。你確定是蘭花門?南華門前的橋是南華大橋

㈧ 從蘭花小區到朝天門大橋北怎麼坐公交車,最快需要多久

公交線路:469路 → 軌道交通1號線 → 軌道交通6號線,全程約18.5公里

1、從蘭花小區乘坐專469路,經過4站, 到達石橋鋪站

2、步行約屬850米,到達石橋鋪站

3、乘坐軌道交通1號線,經過8站, 到達小什字站

4、步行約130米,換乘軌道交通6號線

5、乘坐軌道交通6號線,經過3站, 到達五里店站

6、步行約260米,到達朝天門大橋北

㈨ 有關橋的資料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也叫大石拱橋,座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它不僅是中國第一座石拱橋,也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橋。唐代文人贊美橋如"初雲出月,長虹飲澗"。

這座橋建於隋朝公元605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沖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橋身長50.82米,寬9.60米,大拱的凈跨度長37.37米,拱高7.23米。他考慮,為使橋面坡度小,將橋高與跨度呈1:5的比例,這樣既便於行人來往,也便於車輛通行;拱頂高,又便於橋下行船。他又在大拱的兩肩上,各做兩個小拱,使得整個橋型顯得格外均衡、對稱,既便於雨季泄洪,又節省了建築材料。其結構雄偉壯麗、奇巧多姿、布局合理,多為後人所效仿。李春設計的橋面坦直,共分三股,中間走車馬,兩旁走行人,不僅可使秩序井然,且又能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可見,在1300多年前,在技術十分落後的情況下,一個普通石匠李春有這樣高超的技術,實為難能可貴。

李春選用的石料和石料砌法技藝與眾不同。他採用長方形石料,每塊重約一噸,在1350多年前的隋朝,李春在沒有起重機和吊車的情況下,運這么重的大石頭是何等的艱辛。這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可見李春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代價!

李春帶領其他工匠,將石料各面部鑿有細密的斜紋,使石塊相互咬合扣緊。全橋由28道獨立的石拱縱向並列組成。他想,這樣可以使每道石拱圈各自獨立負荷載重,又便利於修繕。為了加強各拱圈的連接,他又採用9道鐵梁貫於拱背之上,接著用腰鐵嵌入拱石之間,使橋能"奇巧固護,用於天下"。

最後,李春又組織能工巧匠,在橋面的兩側石欄桿上,刻有許多精美的古典雕刻藝術,圖案細膩,刀法蒼勁有力,雕刻靈變,各種鳥獸龍騰虎躍,欲飛若動,形象逼真,堪稱隋唐時代雕刻藝術的佳作。這種拱上加拱、"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樣的布局,採用這樣的巨形跨度,構成這樣的優美的造型,是李春在世界上的首創。在歐洲,14世紀才出現法國泰克河上的賽雷橋,但是,比中國趙洲橋晚了700多年,並且早已被洪水毀壞無存。所以,李春造的趙州橋是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唯一尚存的時間最長的一座,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是相當有價值的。這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和自豪。

這座歷史悠久、結構奇特、造型美觀、居世榜首的趙州橋,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第一位橋梁專家。

但是,關於李春的生平事跡卻沒有留下更多的記載。就連隋朝之後的唐朝人,也只有"製造奇特趙州橋的人是隋匠李春"等數語記載。在趙州橋建成100年以後的唐朝開元13年(公元726年)中書令張士貞在《安濟橋銘》中簡略提到:"趙州清水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為。"這說明,在封建社會里,勞動人民的創造發明,不知有多少被埋沒了。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趙州橋的基礎非常堅固。1350年來,兩邊橋基下沉水平只差5厘米,這說明李春橋址選擇科學合理。趙州橋橋基,是建築在清水河河床的白粗沙層上,既沒有打樁,也沒有其他石料,橋台僅用五層石料砌成,橋基很牢,結構簡單。在1350年前,李春就敢用這樣天然地基來承擔大橋的全部重量,可見李春對工程學、力學、建築學、水文、地質等都有深刻的理解。李春有這么多科學知識,無疑是他從勞動實踐中獲得和積累的。

趙州橋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李春的名字也永垂史冊。

熱點內容
七夕安康 發布:2025-05-14 21:14:51 瀏覽:199
福星荷蘭花 發布:2025-05-14 21:14:41 瀏覽:31
盆景的增值 發布:2025-05-14 21:08:05 瀏覽:781
外國情人節活動 發布:2025-05-14 21:08:03 瀏覽:710
櫻花淚感人 發布:2025-05-14 20:46:28 瀏覽:159
美姿秦海棠 發布:2025-05-14 20:41:20 瀏覽:639
酒瓶做花盆景 發布:2025-05-14 20:40:40 瀏覽:530
七夕口紅文章 發布:2025-05-14 20:25:35 瀏覽:142
用長方形紙折一朵花 發布:2025-05-14 20:19:58 瀏覽:446
櫻花漫舍網站 發布:2025-05-14 20:18:23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