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畫蘭花
⑴ 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是什麼意思
在畫蘭花的清秀時,正是二月的光景,那山谷的旭日,林中的飛鳥,怡人的清風,讓我不禁犯起了相思來。
原文:
折枝蘭
清·鄭板橋
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鳥,銜出相思二月天。
在鄭板橋眼中,畫遍多種花不如畫半枝蘭花。他所畫的蘭花,秀勁絕倫,脫盡時俗,時人評述:「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作蘭如寫字,秀葉疏花見姿致。」
作者簡介
鄭燮(1693年~1765年),清代書畫家、詩人。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江蘇興化)人。擅畫竹、蘭、石,書法以「六分半書」名世,詩文也寫得很好,所以人稱「三絕」。其畫在畫壇上獨樹一幟。與羅聘、李方膺、李鱔、金農、黃慎、高翔和汪士慎並稱」揚州八怪「。有《板橋全集》。
⑵ 鄭板橋的古詩《蘭花》全文是什麼
1、《蘭花》抄
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鳥,銜出相思二月天。
2、作者簡介
鄭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讀音xiè,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興化大垛人,祖籍蘇州,清朝官員、學者、書法家,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
3、賞析:這是一首臨秋登高遠望,懷念舊友的詩。全詩情隨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渾為一體。「情飄逸而真摯,景情淡而優美。」詩人懷故友而登高,望飛雁而孤寂,臨薄暮而惆悵,處清秋而發興,希望摯友到來一起共度佳節。
⑶ 鄭板橋畫蘭花詩句
折枝蘭
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鳥,銜出相思二月天 山頂妙香
身在千山頂上頭,深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閑,來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蘭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題 畫 蘭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這些詩都是清代文人畫家鄭板橋(鄭克柔)對蘭花的描繪。
鄭板橋畫蘭
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世籍蘇州,後遷興化。出身窮苦,天資奇縱。自幼讀書聰穎,但屢試不中,至乾隆年(1736)中進士,自稱「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後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為人正直,不阿權貴。因為荒年開倉賑濟貧民,又助農民勝訟而得罪了豪紳,被迫罷官回家。除了在任十多年七品官外,其餘時間他均在揚州,靠作畫、賣畫為生,直至73歲卒。
板橋喜歡畫盆蘭,也常畫嶠壁蘭、棘刺叢蘭。 板橋蘭畫中數量最多,最耐人玩味的是蘭竹石圖,這固然是古代寫蘭的傳統,「八怪」花卉畫的特色,也是他的創造,他的突出成就。他在蘭竹畫中常添石,認為「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蘭竹石,相繼出,大君子,離不得」。
板橋的蘭竹石畫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而其題畫詩又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如:「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綠陰一半玉。請君茶熟睡醒時,對此渾如在石屋。」「一片青山一片蘭,蘭芳竹翠耐人看。洞庭雲夢三千里,吹滿春風不覺寒。」「石上披蘭更披竹,美人相伴在幽谷。試問東風何處吹?吹入湘波一江綠。」
⑷ 鄭板橋的寫蘭花的詩
《高山幽蘭》清·鄭板橋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白話釋義:
千古年間最幽然貞潔的就是這花啊,不求出名顯達只願做一片煙霞。
就連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願意讓他們看見,藏在高山後面遮蔽著自己。
(4)鄭板橋畫蘭花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在鄭板橋眼中,畫遍多種花不如畫半枝蘭花。他所畫的蘭花,秀勁絕倫,脫盡時俗,時人評述:「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作蘭如寫字,秀葉疏花見姿致。」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乾隆十七年(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撰城隍廟碑記,在文昌祠記和城隍廟碑記里,板橋力勸濰縣紳民修文潔行」,在濰且百姓間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並作行書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在濰縣任上著述頗多,其《濰縣竹枝詞》四十首尤為膾炙人口。
「民於順處皆成子,官到閑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為時所重」。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
⑸ 鄭燮《題畫蘭》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全文的意思,謝謝大家啊
釋義:蘭花生長在深山裡,已經是沒有世間塵囂打擾。不管什麼時候,版自己都不再受外界的影響。權
出處:出自清代鄭燮的《題畫蘭》。
原文: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
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白話譯文:
蘭花生長在山岩的頂處,它的香氣飄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縫中,美妙的花香濃郁芬芳。不是腳下沒有浮雲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願去理睬它們。
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來到,更不會在它們離去時去挽留。蘭花生長在深山裡,已經是沒有世間塵囂打擾。不管什麼時候,自己都不再受外界的影響。
(5)鄭板橋畫蘭花擴展閱讀:
賞析:
詩文贊美了蘭花在艱苦惡劣的環境里,卓爾獨立的品行,歌詠了蘭花淡泊的心態,藉此表白自己堅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個性自由的情懷。抒發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隨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自古以來,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具有「國香」、「王者香」的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在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