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夢見荷花流水

夢見荷花流水

發布時間: 2021-02-06 05:00:11

1. 寫「蓮」的現代文

清塘荷韻
季羨林

樓前有清塘數畝,記得三十多年前初搬來時,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記憶里還殘留著一些綠葉紅花的碎影。後來時移事遷,歲月流逝,池塘里卻變得"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再也不見什麼荷花了。我腦袋裡保留的舊的思想意識頗多,每一次望到空盪盪的池塘,總覺得好像缺點什麼。這不符合我的審美觀念。有池塘就應當有點綠的東西,哪怕是蘆葦呢,也比什麼都沒有強。最好的最 理想的當然是荷花。中國舊的詩文中,描寫荷花的簡直是太多太 多了。周敦頤的《愛蓮說》讀書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遠益清"是膾炙人口的。幾乎可以說,中國沒有人不愛荷花的。可我們樓前池塘中獨獨缺少荷花。每次看到 或想到,總覺得是一塊心病。

有人從湖北來,帶來了洪湖的幾顆蓮子,外殼呈黑色,極硬。據說,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夠千年不爛。因此,我用鐵錘在 蓮子上砸開了一條縫,讓蓮芽能夠破殼而出,不至永遠埋在泥 中。這都是一些主觀的願望,蓮芽能不能夠出,都是極大的未知 數。反正我總算是盡了人事,把五六顆敲破的蓮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聽天命了。這樣一來,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心裡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 蓮葉長出水面。可是,事與願違,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涼 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什麼東西。經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 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一片旖旎的風光。可是,我翹盼的水面上卻仍然沒有露出什麼荷葉。此時我已經完全灰了心,以為 那幾顆湖北帶來的硬殼蓮子,由於人力無法解釋的原因,大概不 會再有長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跡。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在我投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雖然顏色極惹人 喜愛,但是卻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蓮的葉子一樣。而且最初只長出了五六個葉片。我總嫌這有點太少,總希望多長出幾片來。於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 去觀望。有校外的農民來撈水草,我總請求他們手下留情,不要 碰斷葉片。但是經過了漫漫的長夏,凄清的秋天又降臨人間,池塘里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對我來說,這又是 一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真正的奇跡出現在第四年上。嚴冬一過,池塘里又溢滿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長葉的時候,在去年飄浮著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並沒有停止運動,因為在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 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

葉片擴張的速度,擴張范圍的廣大,都是驚人地快。幾天之內,池塘內不小一部分,已經全為 綠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葉片, 不知道是從哪裡聚集來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了水面,長成了 亭亭的荷葉。原來我心中還遲遲疑疑,怕池中長的是水浮蓮,而 不是真正的荷花。這樣一來,我心中的疑雲一掃而光:池塘中生 長的真正是洪湖蓮花的子孫了。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只要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 然會承認這一點。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里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後,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 作,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整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向 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 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這個局面。光長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

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據了解 荷花的行家說,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他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 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蓮瓣,看上去當然就 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於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 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愛其詩句之美,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賞一番。現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里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周一良先生賜 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 荷而傳嗎?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 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 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裡,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

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 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 似地漂在那裡。我曾在某一本詩話上讀到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這也難怪,像"池花 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晚上,我們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邊石頭上納涼。有一夜,天 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銀光灑在荷花上。我忽聽"撲通" 一聲。是我的小白波斯貓毛毛撲入水中,她大概是認為水中有白 玉盤,想撲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覺得不對頭,連忙矯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離破碎,好久才恢復了原形。今年夏天,天氣異常悶熱,而荷花則開得特歡。綠蓋擎天, 紅花映日,把一個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滿而又滿,幾乎連水面都看不到了。一個喜愛荷花的鄰居,天天興致勃勃地數荷花的朵數。今天告訴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訴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雖然知道他為人細致,卻不相信他真能數出確實的朵數。

在荷葉底下,石頭縫里,旮旮旯旯,不知還隱藏著多少骨朵,都是在 岸邊難以看到的。粗略估計,今年大概開了將近一千朵。真可以 算是洋洋大觀了。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好像是一下子從夏天轉入秋天。池 塘里的荷葉雖然仍然是綠油一片,但是看來變成殘荷之日也不會 太遠了。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也將消逝得無影無 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 能夠圓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我為我的"季荷"祝福。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 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 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的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模模糊糊地哼著棉歌。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 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 個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象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 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 ,現在都可以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 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象閃電般,霎時傳過荷 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 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象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象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 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象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象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和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 ,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 青如水。今晚若有人采蓮,這兒的蓮花也算是"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音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林清玄的《布袋蓮》

七年前我租住在木柵一間倉庫改成的小木屋,木屋雖矮雖破,卻因風景無比優美而覺得饒有情趣。
每日清晨我開窗向遠望去,首先看到的是種植在窗邊的累累木瓜樹,再往前是一棵高大的榕樹,榕樹下有一片田園栽植了蔬菜和花圃,菜園與花圃圍繞起來的是一個大約有半畝地的小湖,湖中不論春夏秋冬,總有房東喂養的鴨鵝在其中游嬉。
我每日在好風好景的窗口寫作,疲倦了只要抬頭望一望窗外,總覺得胸中頓時一片清朗。
我最喜歡的是小湖一角長滿了青翠的布袋蓮。布袋蓮據說是一種生殖力強的低賤水生植物,有水的地方隨便一丟,它就長出來了。而且長得繁茂強健。布袋蓮的造型真是美,它的根部是一個圓形的球莖,綠的顏色中有許多層次,它的葉子也奇特,圓弧形的捲起,好象小孩仰著頭望天空吹著小喇叭。
有時候,我會撈上幾朵布袋蓮放在我 的書桌上,它沒有土地,丟失立刻水,往往還能綠很長一段時間,而且它的枯萎也不象一般植物,他是由綠轉黃,然後慢慢干去,格外惹人憐愛。
後來,我住處附近搬來一位鄰居,他養了幾只羊,他的羊不知為什麼喜歡吃榕樹的葉子,每天他都要折下一大把榕樹葉去養羊。到最後,他乾脆把養綁在榕樹下,爬在樹上摘葉子,才短短的幾個星期,榕樹葉全部被摘光了,剩下光禿禿的樹枝,在野風中搖擺褪色的禿枝。
我憎恨那個放羊的中年漢子。
榕樹葉吃完了,他說他的羊也愛吃布袋蓮。
他特別做了一枝長竹竿來撈取小湖中的布袋蓮,一撈就是一大把,一大片的布袋蓮沒有多久就全被一群羊兒吃得一葉不剩。我雖幾次制止他而發生爭執,但是由於榕樹和布袋蓮都是野生,沒有人種它們,它們長久以來就生長在那裡,漢子一句話便把我問得啞口無言:「是你種的嗎?」
漢子的養羊技術並不好,他的羊不久就患病了;不久,他啊也搬離了那裡,可是我卻過了一個光禿禿的秋天,每次開窗就是一次心酸。
冬天到了,我常獨自一個人在小湖邊散步,看不見一朵布袋蓮,也常撫摸那些被無情斷喪的榕樹枝,連在湖中的鴨鵝也沒有往日玩得那麼起勁。我常在夜裡寒風的窗聲中,遠望在清冷月色下已經死去的布袋蓮,辛酸得想落眼淚,我想,布袋蓮和榕樹都在這個小湖永遠地消失了。
熱過冬天,我開始在春天忙碌起來,很怕開窗,自己躲在小屋裡整理未完成的稿件。
有一日,舊友來訪,提議到湖邊散散步。我驚訝地發現榕樹不知道什麼時候萌發了細小的新芽,那新芽不是一葉兩葉,而是千株萬株,凡是曾經被折斷的傷口邊都冒出四五朵小小的芽,使那棵幾乎枯去的榕樹好象披上一件綴滿綠色珍珠的外套。布袋蓮更奇妙了,那原有的一角都已經撲滿,還向兩邊延伸出去,雖然每一朵都只有一寸長,更因為低矮,使他們看起來更加纏綿,深綠還沒有長成,是一片翠得透明的綠色。
我對朋友說起那群羊的故事,我們竟為了布袋蓮和榕樹的更生,快樂得在湖邊擁抱起來,為了慶祝生的勝利,當夜我們就著窗外的春光,痛飲得醉了。
那時節,我只知道為榕樹和布袋蓮的新生而高興,因為那一段日子活得太幸福了,完全不知道它有什麼意義。
經過幾年的滄桑創痛,我覺得情感和歲月都是磨人的,常把自己想成是一棵榕樹,或是一片布袋蓮,情感和歲月正牧著一群惡羊,一口一口地啃吃著我們原本翠綠活潑的心靈,有的人在這些啃吃中枯死了,有的人失敗了,枯死和失敗遠是必有的事,問題是,東風是不是再來,是不是能自破裂的傷口邊長出更多的新芽?
當然,傷口的舊痕是不可能完全復合的,被吃掉的布袋蓮也不可能更生,不能復合不表示不能痊癒,不能更生不表示不能新生,任何情感和歲月的挫敗,總有可以排解的辦法吧!
我翻開七年前的日記,那一天酒醉後,我歪歪斜斜地寫了兩句話:
「要為重活的高興,
不要為死去的憂傷。」

2. 夢見蓮花、水仙和死去的親人交談( 周公解夢)

代表埋在記憶深處的東西,如忽然在夢中見到已故的爺爺,這代表你回憶起了他,或者代表你的一種舊的情感或習慣的復活。(僅供參考)

3.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是什麼意思

這兩句話分別出自不同古代文集,分別是:

一、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譯文:我本將我的一片誠心向著明月,奈何明月卻照亮著溝渠。表示心裡屬意的對象並不喜歡自己或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出處:元代高明《琵琶記》

簡介:《琵琶記》是元曲,全劇共四十二出,敘寫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故事。它是中國古代戲曲中的一部經典名著,被譽為「傳奇之祖」。

二、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譯文:落花想要隨著流水一同飄流,奈何流水卻沒有留戀落花的心思。比喻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

出處: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

簡介:《喻世明言》,白話短篇小說集,初刻用名《古今小說》,又稱《全像古今小說》。明末馮夢龍纂輯。部分為宋元話本舊作,也有明人擬作。文字可能經過纂修者的加工。題材多來自民間,也有根據歷史小說和前人小說改編改寫的。

(3)夢見荷花流水擴展閱讀:

題中兩句都是描寫「單相思」情感的句子,與此有關的詩還有:

一、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

唐代: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譯文:

東風颯颯,陣陣細雨隨風飄散紛飛,

荷花塘外的那邊,傳來了聲聲輕雷。

有鎖紐的金蟾香爐,香煙繚繞飄逸,

狀似玉虎的轆轤,牽引繩索汲井水。

賈女隔簾窺韓壽,是愛他年輕貌美,

魏王夢見甄氏留枕,賦詩比作宓妃。

呵,我這顆心不再與春花一同萌發;

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煙灰。

二、折桂令·春情

元代:徐再思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

空一縷余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

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譯文:

生下來以後還不會相思,才剛剛懂了什麼是相思,卻深受著相思之苦。

身像飄浮的雲,心像紛飛的柳絮,氣像一縷縷游絲。

空剩下一絲余香留在此,心上人卻已不知道在哪裡去留?

相思病癥候的到來,最猛烈的時候是什麼時候?是燈光半昏半暗時,是月亮半明半亮的時候。

三、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清代:納蘭性德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凄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枝花樣畫羅裙。

譯文:

當年在曲折的迴廊深處,我再一次與你相逢。我憐惜地將你輕輕擁人懷中。兩人深隋相偎,低語呢喃,互述久別後的相思情意。在我的懷里,你的身體微微顫動,輕輕擦拭著滴落的晶瑩淚水,讓人無限地憐惜。而今,記憶中的美妙已成別後的凄涼。

分別後只覺得半生孤苦,枕上早已是淚痕點點。最是凄涼清冷,在寂靜月明時分;最是害怕憶起,那時與你一起潑墨畫羅裙。

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沒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雖然各種工匠有技能才藝的人,沒有不以立志為根本的。現在的讀書人,曠廢學業,墮落懶散,貪玩而荒費時日,因此百事無成,這都是由於志向未能立定罷了。

4. 夢見齊白石給我畫荷花魚圖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名純芝,小名阿芝,又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以齊白石名行世。15歲學雕花木工,描摹《芥子園畫傳》, 27歲始習詩文書畫,晚年融合其純朴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形成獨特的大寫意風格,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巔峰,開紅花墨葉一派。曾任國立北平藝專名譽教授、北平美協名譽會長、中央美院名譽教授、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理事、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全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等;曾獲\\「人民藝術家」、\\「世界文化名人」稱號和國際和平獎等殊榮。\r\n齊白石詩書畫印四絕,尤擅花鳥蟲魚瓜果菜蔬,兼擅人物、山水,與吳昌碩並稱\\「南吳北齊」。他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齊白石石筆下的魚、蝦、蟹、鳥、蟬、蝶以及各類瓜果菜蔬筆簡意足、生機盎然,散發著自然田園的芬芳。\r\n齊白石一生勤於創作,留下畫作3萬多幅。1922年,齊白石的畫到東京參加畫展大受歡迎,全部以高價賣出。齊白石作品最高拍賣價已高達1661萬元,目前,國內一級市場難見齊白石作品,在香港和紐約市場,齊白石作品是被拍賣最多的。\r\n農家弟子出身的齊白石,其創作大多表現家鄉的田園景色,關注日常生活中和身邊的自然之物。莞城美術館收藏的齊白石畫作,皆為晚期大寫意風格,題材豐富,魚、蛙、蟹、花卉、葡萄皆有,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是對齊白石藝術風格的一次展示。\r\n\\「子非魚,焉知魚之樂?」讀齊白石的作品《游魚》,卻分明能感覺到魚兒暢游的快樂。此畫創作於白石老人94歲高齡,畫中大小七條游魚皆以水墨畫出,濃淡相宜、遠近有別,魚的動態十足,雖然沒有畫一滴水,卻彷彿能感覺到滿紙生波,魚兒們正在水裡翩然游動。魚之樂,人之樂也,這就是生活的真味,是白石老人對生活的禮贊。\r\n作品《荷花雙蛙》亦為齊白石晚年之佳作,源於他對故鄉的思念。每逢盛夏,家鄉湘潭碧荷盛開,蛙聲不絕。畫家飽蘸濃墨傾情描繪,畫面構圖別致,紅花墨葉,別開生面。寬大的荷葉、盛開的荷花、躍水的雙蛙、靜靜的流水,似有微風拂過,喻有聲於無聲處,鄉情定格在一個炎熱的夏日午後。\r\n作品《秋花晚香》也表現了畫家獨特的紅花墨葉風格,以濃墨寫葉、以洋紅寫花,線條流暢有力、用筆老辣樸拙。作品還寄託了齊白石對生命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以花喻人、以景寫情。\r\n同樣,作品《三蟹》和《葡萄》也飽含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濃濃的生活情趣就在這筆墨的無窮變幻之中躍然紙上,原汁原味地再現眼前。\r\n20世紀中國畫壇巨匠齊白石先生誕辰140周年。這位生活了近一個世紀的藝術大師,被當今書畫界人士稱為20世紀中國畫的一面旗幟。他在詩書畫印的藝術園地里,畢其終生,辛勤耕耘,\\「共作畫數千幅,詩數千首,治印亦千餘」,可謂洋洋大觀,碩果累累;他創作的草木蟲魚,飛禽家畜,山水人物,形神兼備,氣象萬千。中年後改為大寫意。其畫作風格老辣、蒼勁、粗獷、豪放。而齊子如畫作的風格比較秀麗。這跟齊子如曾拜師著名老畫家陳半丁受其風格影響有關。1957年,齊白石去世。

5. 寫一首荷花的詩

1、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里柔和的風光。小荷葉才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隻小蜻蜓立在上頭。

2、昭君怨·詠荷上雨

宋代:楊萬里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譯文:夏日午眠,夢見盪舟西湖荷花間,滿湖煙水迷茫、荷花清香撲鼻。突然如篩豆般的陣雨敲擊船篷,發出「撲」、「撲」的聲音,把我從西湖賞荷的夢境中驚醒。

以為是在西湖賞荷,卻原來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擊池中荷葉把我驚醒,夢醒後觀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葉,雨珠跳上跳下,晶瑩的雨點忽聚忽散,散了如斷線的珍珠,四處迸射,使人眼花繚亂,最後聚在葉心,像一窩泛波的水銀,亮晶晶的。

3、贈荷花

唐代: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譯文:世上人們對待花和葉的態度不一樣,把花栽在銅盆中,花葉只能落在土裡化為塵土。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相映,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荷花與荷葉長久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真是讓人愁苦至極。

4、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譯文:西湖風光好,荷花開後清香繚繞,劃船載著酒宴來賞玩,用不著旌旗儀仗,自有紅花為幢綠葉為蓋隨船而來。

彩畫遊船駛進了荷花叢的深處,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煙霧夾著微雨,在一片音樂歌聲里,船兒載著醉倒的遊客歸去。

5、采蓮曲

唐代: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譯文:菱葉隨著水波飄盪,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說話卻低頭羞澀微笑,哪想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6. 關於蓮的知識問答題


Nelumbo nucifera

睡蓮科,蓮屬,宿根水生植物。又稱荷花、荷、水芙蓉等。多年生長在水中。草本植物,具橫走根狀莖,即我們日常吃的蓮藕。葉圓形,高出水面,有長葉柄,具刺,成盾狀著生。花單生在花梗頂端,直徑10~20厘米;萼片5,早落;花瓣多數為紅色、粉紅色或白色;多數為雄蕊;心皮多,離生,嵌生在海綿質的花托穴內。堅果橢圓形或卵形,俗稱蓮子,長1.5~2.5厘米。我國南北各省廣為栽培。蓮全身是寶,藕、葉、葉柄、蓮蕊、蓮房(花托)入葯,能清熱止血;蓮心(種子的胚)有清心火、強心降壓功效;蓮子(堅果)有補脾止瀉、養心益腎功效。蓮藕可作蔬菜食用或提取澱粉(藕粉)。荷花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蓮原指其果實,俗稱蓮蓬;後花、實都泛稱為蓮。其地下莖的肥大部分稱藕。中國南北各地廣泛種植,武漢、杭州等地的品種尤多。

蓮喜相對穩定的靜水,忌漲落懸殊和風浪較大的流水,水深一般不宜超過1.5米。生長季莖葉最適溫度為25~30℃。要求日照充足,不宜長期在室內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的粘壤土為宜。蓮子壽命特別長,千年古蓮子仍能萌發新株。蓮以分株繁殖較常用,也可播種繁殖。均宜在春季轉暖後進行。蓮的主要病害有腐爛病、葉斑病等,蟲害有蚜蟲、金龜子等。

砌池植蓮,並依水建立橋、榭,構成觀荷景區,是中國式園林的傳統手法,各地名勝風景,均廣泛應用。也適用於點綴庭園水面,凈化水體,或作盆栽。藕和蓮子營養豐富,生食、熟食均宜。藕可加工成藕粉、蜜餞等。蓮子有安神作用,常作湯羹或蜜餞,為中國民間滋補佳品。荷花花瓣、嫩葉可佐食。蓮各部分均可入葯。
天竺[古印度]盛長蓮,有青,黃,紅,白四種.佛教中所說的蓮花多指代白蓮,名為芬陀利花.佛教依蓮花比喻佛法,故有妙法蓮華經. 一、佛教崇拜蓮花之由來
當人們走進寺廟,抬頭看見佛祖釋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說法印,結跏趺坐在蓮花台上,佛經說,這是釋迦佛祖修道成佛後向信徒們講經說佛的姿態。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也結跏趺坐在蓮台上,雙手仰掌足上,掌中托著一個蓮台,似乎在指引眾生往通西方佛國凈土;以大慈大悲聞名的觀音,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蓮花上,一手持著一隻凈瓶,一手執著一朵白蓮,彷彿在表露觀音懷著的一顆純潔的菩薩心,全力導引信徒脫離塵世,到達荷花盛開的佛國凈土。
在翻讀佛經書籍時,人們又常常會見到佛經把佛國稱為「蓮界」,把寺廟稱為「蓮舍」,把和尚的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華合掌」,至於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蓮子串成。佛經說,用蓮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樣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綜上所述,蓮華已與佛教結下了親密的因緣,成了佛國的象徵與聖花。
佛教為什麼如此崇拜荷花?簡要地說有兩方面原由:
第一,與荷花特性相關。
荷花,是一種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花卉,她雖不像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也沒有菊花那樣的孤傲清高,但她那「出污泥而不染」與迎著酷夏驕陽而盛開的特性贏得了佛教至高無上的崇拜。
佛教認為「六塵」,因世間充滿「六塵」,故把人世間稱為「六塵」。由於「六塵」的污染與干攏,人世間又充滿著慾望與競爭,使人們難以班門平靜,難得潔凈。這種情況與「遠塵離垢,得法眼凈」的佛國凈土是格格不入的,要想進入佛國,必須遠離塵世,遁入清凈的空門,專心修佛,消除污染與干攏。「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別屬性與人世間的佛教信徒希望自己不受塵世的污染的願望相一致,保持潔凈,以便順利進入凈土佛國。
第二,受到古印度崇拜荷花習俗的影響。
早在佛教誕生以前的印度,每當夏天,烈日炎炎似火燒,在這酷暑的日子裡,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夏夜,或清晨,在盛開荷花的池塘、湖畔散步賞荷,綠水蔭秀,粉紅淡紫相間,芬芳四溢,使人賞心悅目,清風徐來,荷香隨風從萬綠叢中散發出來,令人的心肺像洗滌過似地頓覺涼爽。荷花池塘便成了避暑的勝地。
在古印度的十典文學中,常常以蓮花比喻美麗的姑娘,如著名的史詩《羅摩衍那》說:「悉多有位女朗長得儀容秀美,渾身卻像塗上污泥的蓮藕,閃光的美容從不顯露。」另外,在古典文學中形容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大眼睛。
在印度佛經中,還將釋迦牟尼的誕生與荷花聯系起來。佛經中說:釋迦降生之前,皇宮御苑中曾出現了八種瑞相,百鳥群集,鳴聲相和悅耳,四季花卉一同盛開,尤為奇異的是,在宮內的大池塘中突然長出一朵大如車輪的白蓮花,白蓮長出之時恰是釋迦降生人間,釋迦牟尼降生之初,在舌根中又閃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還坐著一位盤腳交*,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佛經《百緣經》說釋迦牟尼就是蓮花王子,還流傳著一則動人的故事:
從前,在恆河上游有個國家,國王名叫波羅奈,又稱蓮王,治國有方,人民安居樂業。有一年病疫流行,求醫葯者甚眾,國王見狀大發慈悲,集中宮廷御醫四處奔走,為百姓治病。御醫們說,要治癒這種流行病,只有京城東北河中赤魚的血肉,食之能愈,而目前河中無此魚。王子聽後,便投入河中化為赤魚,獻身為百姓治病。百姓紛紛前來割切赤魚的血肉治病。奇怪的是赤魚「割處隨而復生」,赤魚是割不盡的,如是持續了十二年之久,直到國內的百姓全部治癒。佛經說,這位蓮花王子就是後來的佛祖釋迦牟尼。
在《雜寶藏經》中還載有蓮花夫人的故事:早在列量世之時,雪山之麓住著一位修行的仙人名叫提婆延。他經常小便在岩石之上。有一天,一隻雌鹿來此石岩上舐了幾下,不久便懷孕生下一女,端正殊妙,人稱鹿女。後來提婆延得知鹿女是自己之後,便取來撫養。鹿女長大後,所經的路上,均出現了蓮花,故又稱蓮花女。一次國王烏提延打獵路過看見地上有蓮花七重,便四處打聽鹿女,將她領回宮中,納為王妃。到王宮不久便懷孕 ,一胎生了五百兒子。個個面目端正清秀,長大之後又成了五百大力士,成為國家的保護者。國五欣喜萬分,封鹿女為第二夫人,時人又稱蓮花夫人。
在印度的佛經中,荷花的分類也與佛教相聯,與今天的科學分類有很大的不同,佛教中荷花的含義是廣泛的包括不同屬的睡蓮等等。
以荷花顏色分之,佛經上有白、青、紅、紫、黃等五色,稱為「五種天華」。其中白、青兩色最受青睞。
白蓮花,梵文音譯為芬陀利,此花最大,花瓣數百,考試又名「百葉華」。此花生長於佛國阿耨達池中,人世間難以見到,故又稱「希(稀)有之華(花)」,佛祖釋迦稱她為「人中好華」。
青蓮花,梵文音譯為優缽羅,因色青故名。葉狹長,近下小圓,向上漸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經中稱之不「蓮眼」,也即觀音菩薩的眼睛。
這五種蓮花,為五大虛空藏菩薩所坐,佛經上說:
東方福智虛空藏,坐青蓮花,乘銀牛;
南方能滿虛空藏,坐赤蓮花,乘金象;
西方施顧虛空藏,坐白蓮花,乘琉璃馬;
北方無垢虛空藏,坐紫蓮花,乘獅子;
中央解脫虛空藏,坐黃金蓮花,乘水晶龜;
還有以蓮瓣多寡分之,佛經上說有人華、天華和菩薩華三種。人華者,蓮瓣僅十餘而已,天華者蓮瓣達數百,而菩薩華者,蓮瓣多達千數,即是佛教最尊崇的千(瓣)蓮花,佛國蓮華的象徵。
二、蓮花之美——「四德」與「十善」
隨著佛教的傳播與凈土蓮宗的建立與發展,對蓮花的崇拜形式,內容日益豐富多彩,佛教把蓮花的自然屬性與佛教的教義、規則、戒律相類比美化,逐漸形成了對蓮花的完美崇拜,把荷花的美德歸納成「四德」與「十優」。
佛經《涅盤經》說佛有四德,即常、樂、我、凈。所謂常德,是指佛性常住不離,具有「歷三世而不遷,混萬法而不變」的固定德性。所謂樂德,是指佛陀樂於遠離人世間生死逼迫之苦,樂於寂滅於涅盤凈土佛國。所謂我德,是指佛陀雖在人世間,但早已忘記了凡夫俗子的「忘我」,而具備有「八自在」的「真我」。所謂凈德,,是指佛陀遠離人世間的垢污而無染,猶如清凈的大圓鏡,了無纖翳。
佛陀有四德,佛經也給蓮花總結為「四義」,與「四德」相應。據《華嚴經》載,「大蓮華者,梁攝論中有四義:
一如蓮華,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為世污。
二如蓮華,自性開發,比真如自性開悟,眾生諾證,則自性開發。
三如蓮華,為群蜂所采,比真如為眾聖所用。
四如蓮華,有四德:一香、二凈、三柔軟、四可愛,比如四德,謂常、樂、我、凈。」
《三藏法數》還把蓮華的優點與菩薩的「十善」相比,作子更加細致的概括。
蓮華喻菩薩十種善法:
1.離諸染污。菩薩修行,能以智慧觀諸境於一切法,不生貪愛,雖處五濁生死流中,而不為生死過失所染,比喻蓮花出於水而不為污泥所染也。(五濁者,即劫濁、眾生濁、煩惱濁、見濁、命濁)
2.不與惡俱。菩薩修行,唯欲滅一切惡,生一切善,於身口意,守護清凈,不與纖毫之惡 共俱,比喻蓮華,雖微滴之水,而不停留也。
3.戒香充滿。菩薩修行,放諸戒律堅持無犯,以戒能滅身口之惡,猶香能除糞穢之氣。故經雲:戒香芬馥,廣布充滿,比喻蓮華開敷,妙香廣布,遐邇皆聞也。
4.本體清凈。菩薩因持戒故,身心清凈雖處五濁之中,而能無染無著,比喻蓮華生時雖處污泥濁水,而自然潔凈無所染也。
5.面相熙怡。熙,和樂貌。怡,喜悅也,菩薩心常禪悅,則面無顰蹙,諸相圓滿,見者悉皆歡喜,比喻蓮華開時,令諸見才心意快然而生喜悅也。
6.柔軟不澀。柔軟則隨順,不澀則無滯,謂菩薩修慈善之行,復於閉法無所滯礙,充於內而形於外,故體常清凈,柔軟細紗而不粗澀,比喻蓮華,體性柔軟而復潤澤也。
7.見者皆吉。菩薩修行成就,形相美妙,凡所見者咸獲吉祥,比喻蓮華,芬馥美妙,人或眼見及夢見者皆吉祥也。
8.開敷具足。菩薩修行功成,智慧福德,庄嚴具足,比喻蓮華開敷而其華果具足也。
9.成熟清凈。菩薩修因既圓,妙果成熟,而慧光發現,能使一切有情見聞之者,鹹得六根清凈,比喻蓮華成熟,若眼睹其色,鼻聞其香,則諸根示得清凈也。(六根者,即眼根、耳根、鼻根、身根、意根。)
10.生已有想。菩薩初生之時,諸天人等咸樂護持,以其必能修習善行,證菩提果,比喻蓮華初生之時,雖未見花,凡諸人眾,咸生已有蓮華之想也。(梵語菩提,華言道)
以上的類比,內容雖無針對性,可比性也不大,但准確地把握了荷花的清秀潔凈之特性與佛陀的精神使蓮華得到了升華

7. 夢見自己站在水裡,水裡還有蓮花,預示了什麼

如果足踏河底,說明你在事業上有小阻礙,看上去淅瀝的流水阻止不了你前行的方向內,但實際上四面繞水容讓你感覺未來的迷茫,水中的蓮花預示著你努力的理由,在你生命中,一定有你最珍惜的東西,為了它,你會越發向上。
如果是蜻蜓點水般站在水面上,那你要注意你四周潛在的危機,不要為了眼前利益而將自己陷入窘境。

8. 要散文,名家名篇,字數越少越好!老師要求背誦,字數一定要少!

1、《貓》

《貓》是老舍創作的一篇狀物散文,發表於《新觀察》1959年第16期。1500字左右,該文描述的是老舍的家貓,其形象在老舍的筆下栩栩如生,摯情躍然紙上,表達了作者愛貓至深是有緣由的。該篇文章已選入人教版小學課本四年級教材中。

2、《牌坊》

《牌坊》是余秋雨創作的一篇散文,收錄於2014年4月出版的新版《文化苦旅》首篇。在文章中,作者以稚童純真的目光觀察人情世態,用清淡悠遠的筆調抒放出震耳欲饋的人性解放的呼聲。

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4、《濟南的冬天》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劇作家、小說家老舍創作的一篇散文,最初發表於1931年4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國講學六年之久,英國的霧氣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去了西南地區,因此來到被譽為「泉城」的山東省會濟南後,感受非常強烈。

標題「濟南的冬天」,簡潔闡明了地點,節令。老舍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晴」這一特點,描述出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

5、《春》

《春》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於1933年7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在該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9.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怎麼對

意思是,我有一顆真心想要託付給明月(意中人),可是明月卻不照耀我,反而招搖那暗沉的溝渠(意中人對我無意,心事空託付)。我像落花一樣有意要追隨流水而去,流水卻並沒有愛戀落花的心

熱點內容
鐵藝折花模具 發布:2025-05-14 19:15:33 瀏覽:757
高清花卉攝影 發布:2025-05-14 19:13:30 瀏覽:414
茶幾花藝 發布:2025-05-14 19:13:21 瀏覽:157
櫻花粉素材 發布:2025-05-14 18:51:47 瀏覽:179
夏天裡玫瑰 發布:2025-05-14 18:46:21 瀏覽:559
牡丹花花托 發布:2025-05-14 18:45:03 瀏覽:400
天津丁香花園飯店 發布:2025-05-14 18:40:30 瀏覽:763
油茶花山茶花 發布:2025-05-14 18:23:14 瀏覽:510
旅順櫻花節怎麼去 發布:2025-05-14 18:17:39 瀏覽:760
一帶一路花卉 發布:2025-05-14 18:17:35 瀏覽: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