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絲海棠6
1. 垂絲海棠要怎樣整形修剪
垂絲海棠的整形修剪:垂絲海棠系薔薇科蘋果屬,原產華中、西南及華東地區,以四川最盛。
垂絲海棠枝柔、葉茂、花豐、樹態婆娑,是觀賞價值極高的花木之一,園林中常栽於湖畔、溪邊或建築前後,可對植、列植或孤植。
也可作為盆栽觀賞。
垂絲海棠為落葉小喬木,高達5米。
枝開展,幼時紫色。
葉卵形或橢圓形,長4~8厘米,基部楔形,鋸齒細鈍或近全緣,質較厚實,表面有光澤,葉柄及中肋常帶紫紅色。
花4~7多簇生於小枝頂端,鮮玫瑰紅色,花萼紫色,花梗細長下垂,紫色。
果倒卵形,紫色。
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變種有重瓣垂絲海棠和白花垂絲海棠等。
垂絲海棠性喜陽光,不耐陰,適宜種植在建築的南面。
耐寒性不強。
適於深厚、肥沃的黏質壤土。
垂絲海棠為合軸分枝,乾性不強,有長短枝之分,短枝為花枝,通常在主幹或主枝中部;長枝為營養枝,通常分布在樹冠的上部,可用以擴大樹冠。
頂生花芽,為混合芽,夏秋分化型。
一年有2次生長,4月上旬萌芽,中旬花葉同放,開花的同時新梢生長,6月上中旬為春梢生長盛期,6月底至7月初春梢停止生長,7~8月花芽分化,8月上旬為秋梢生長期,11~12月落葉。
垂絲海棠自然生長情況下,分枝開展,樹冠疏散,非常適於整剪成疏散分層形,整形帶80~120厘米不等,3~4枝為一層,分層發展,主枝自下而上逐漸減少。
苗木嫁接成活後,開始1~2年內先培養中干,在達到整形帶高度以上時,留干1~1.3米高剪去苗木先端,由剪口芽萌發的新梢培養成中干延長枝,其下依次選留3~4個腋芽萌發的新梢培養成第一層骨架枝。
第二年在中干延長枝上用同樣方法培養2~3個次級主枝作為第二層骨架枝,將中幹部分截斷,如此時中干已經偏離軸心,也可不截,將傾斜的中干作為次級主枝之一,同時選留少量主枝上的側枝。
第三年再在次級主枝上選留1~2個側枝作為骨架枝。
要求各主枝之間在中幹上有一定的距離,疏散分布在中幹上,彼此不能互相重疊。
通常情況下,在大枝間無特殊矛盾時,不要輕易去除大枝。
垂絲海棠的植株骨架基本形成後,主要任務是培養副側枝及其上分生的枝條形成大的花枝組,大量開花。
開始時這類枝數量少,空間大,故一般不宜短截,而適於長放,任其自然生長。
第二年其先端即可抽生2~3個長枝,中部一般可形成中、短枝。
隨著副側枝上分生的枝條增加,則需進行適當的修剪,以促使其基部的隱芽逐漸萌發成枝,從而可以防止後部光禿現象。
具體方法是:將副側枝先端帶1~2個長枝剪去,並短截剪口下的長枝,使其繼續形成長枝,擴大樹冠。
該枝後部過長的中短花枝,可適當剪截先端。
一般的可任其抽生花枝開花。
以後每年依此法處理先端的長枝和後部的中短枝,這樣使小側枝群或較大的花枝組每年交替回縮更新,一般可以維持在一定范圍內,而不會擴展過快。
幾年後,該枝群衰老時,可從基部或附近選健壯生長枝作為更新枝,進行交替,逐步回縮老枝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