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荷花美女
1. 寫荷花的句詩句
秋陰來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自。 ——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 白居易《池上》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 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 李白《妾薄命》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 李商隱《暮秋獨游曲江》
2. 描寫古代美女的古詩或詞,越多越好
1、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春賦】(北周·庾信)
釋義:美人細描的眉毛彷彿柳葉,但比柳葉還鮮翠;新妝的粉面如桃花,但比桃花還要嫣紅動人。
2、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歌》白居易
釋義:楊貴妃回頭一笑,嬌媚百生,美麗的容顏使後宮的妃嬪盡失光彩。運用側面描寫,極力表現出楊貴妃的美貌。其中粉黛運用了借代手法,以部分代整體。還運用了誇張手法
4、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西施》李白
釋義:她的魅力過去今天都在流傳,荷花見了她也會害羞。
5、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麗人行》杜甫
釋義:姿態凝重神情高遠文靜自然,肌膚豐潤胖瘦適中身材勻稱。
6、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紅樓夢》曹雪芹
釋義:俊俏美麗如陽春三月的桃花,芳菲爛漫、嫵媚鮮麗,有如一片片紅霞;清高閑雅如九月菊花,以素雅堅貞取勝,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後。清秀 神韻,凌霜盛開,西風不落的一身傲骨。
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李白
釋義:像那剛出清水的芙蓉花,質朴明媚,毫無雕琢裝飾。喻指文學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樣自然清新。
(2)馮荷花美女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十大美女,包括婦孺皆知的古代四大美女,沉魚的西施、閉月的貂蟬、落雁的王昭君、羞花的楊貴妃。另外六位分別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馮小憐、一代妖姬蘇妲己、命運凄慘的趙飛燕、與西施比美的鄭旦、千金一笑的褒姒、因《洛神賦》被傳為「洛神」的甄氏(甄宓)。
3. 中國古代第一美女是誰
中國古典「四大美女」原本各有瑕疵:西施大腳,昭君斜肩,貂嬋小耳,玉環狐臭。她們之所以在民間人氣最旺,榮登「四大美女」寶座,有其特殊的政治背景:西施捨身助越亡吳,昭君忍辱大義和親,貂嬋以色離間董呂,玉環釀成「安史之亂」。 據此,本人妄斷:若從單純美艷的角度論,「四大美女」尚不是「鳳毛麟角」。真正能冠之以「鳳毛麟角」的,或許僅妲己、褒姒、夏姬、毛嬙、息媯數人。 那麼,究竟誰是中國古代「第一美女」? 竊以為,春秋末期的毛嬙應該是中國古代、至少是色冠先秦時期的「第一美女」。 毛嬙其人,史書上並無專門記載,只知她是春秋時越王勾踐的愛姬,大致與西施、鄭旦年齡相當。但我們仍可以從後人對她的稱道贊美中知曉,她才是最初人們心目中美的化身與象徵。 毛嬙應該是「沉魚」的原始形象。「沉魚落雁」這個成語,源出自《莊子·齊物論》中的「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莊周的本意是指無論像毛嬙、麗姬那樣人們公認的絕色美女,魚與鳥是不懂得去欣賞的,面對美妹,它們照樣或沉入水底自游,或高高地飛翔著。莊周以此說明天地萬物齊一。 後來唐朝詩人宋之問有詩雲:「鳥驚人松蘿,魚畏沉荷花。」此後世人便以「沉魚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也成為古典小說中形容女子美貌的套語。故原始的「沉魚」和「落雁」應該是指「毛嬙」和「麗姬」,而並不是「西施」和「 王昭君」。當然,《莊子·齊物論》中也提到了西施,說「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大意是醜陋的女人與美貌的西施,還有其他稀奇古怪的事物,從道的角度看是不分彼此的。還在《莊子·天運》中講了「東施效顰」的故事。 再看後人對美女的贊頌中,凡同時出現毛嬙、西施的,大都是毛嬙居前、西施斷後。《韓非子·顯學》說:「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管子·小稱》中有「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氣於面,不能以為可好。」《淮南子》則說「今夫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但《淮南子》中也有把西施放前面的,說「西施毛嬙,狀貌不可同,世稱其好美均也。」 可見毛嬙一直居西施之前。後來由於開篇所說的特殊背景,毛嬙逐漸不為人知,西施則在世人的一片惋惜與同情聲中成為美的象徵,並位列古典「四大美女」之首。 最後想多說一句的是,春秋末「一代霸主」勾踐也應該是「英雄愛美人」,若西施比毛嬙更美麗可人,勾踐有可能用毛嬙換西施去吳國做「高級間諜」了。當然,這只是本人的一種想當然,不足為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