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輪廓綉
A. 要寫一篇學習刺綉的總結,幾百字就購了!!
在綜合實踐課上學習了刺綉後,我開始喜歡上了它,甚至最近還迷上了傳統刺綉,也有了些許的心得體會,也希望和同學、老師們交流切磋,希望大家的秀藝能共同提高,綉出更多的美麗東東,先拋磚引玉:
首先是構圖,也就是綉圖,我一般選擇的是工筆國畫,再有就是成品,比如從網上看到的蘇綉作品,當然十字綉的效果圖和綉圖也可以借鑒成為傳統刺綉的綉稿,比如我綉的鬱金香是參照蘇綉作品節選組合的,最近綉的馬蹄蓮是參照十字綉的效果圖。刺綉最好就是從花卉入手,因為簡單而且即使有些變形對效果影響也不大。
其次是配色,我一般會把涉及的顏色按深淺漸變的順序排出來,根據圖樣的大小決定精細程度,一般小圖選2-3個色調,大的花瓣選5-6種顏色,當然如果追求精緻可以小的花瓣也可以多用幾種顏色。然後從手頭的綉線里選出需要的顏色來。
最後就是針法,我一般用套針,從花瓣的根部向邊緣綉,一層一層的套綉,顏色從深到淺(也可能是從淺到深),運針的方向要順著花卉本身的生長方向走,過程有些象畫國畫時的暈染。
另外一個小經驗就是如果對配色沒把握可以參考借鑒十字綉圖的配色,等有經驗了就可以自己配色了。但是一般都是選出一個色調,按照深淺程度選出相應的顏色,比如紅色的花瓣,可以用暗紅、大紅、紅、淺紅、淡紅。平時多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比如花卉的顏色,陰陽向背,生長紋路等,再有就是多看一些刺綉作品,觀察作品的用色、運針,可惜的是網上能搜到的作品實在少,尤其是能看清楚針跡的精品就更少了。生活中的綉店也不多,最郁悶的是也不讓拍照。
這個石榴刺綉部分大約是13個小時,珠綉約3小時,做包大概1小時吧,可能不是很准確。一般來講,稍微大些的圖案要綉2-3整天(如荷花手袋、牡丹掛袋、石榴),一個周末可以完成,小圖比如玉蘭、馬蹄蓮大概3小時左右可以完成。
總體感覺比綉十字綉的時間要短些,因為不用總盯著圖紙看,當然構圖需要一些時間,比如選擇主題、定稿(選原圖或者搜集素材自己構圖),稿子定下來畫稿和摹稿(簡單的可以直接用鉛筆畫在布上,復雜些的就用拓藍紙摹到布上防止鉛筆字跡模糊)時間不是很長,短的幾分鍾長的可能會稍長些1小時應該能搞定。
配色可能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我有時候把手頭所有的同色系的線都擺出來按顏色深淺排序,選擇合適的線色;借鑒十字綉同主題或類似主題的線色會相對容易些,當然後來綉的有些經驗了可以直接借鑒以前的配色。一般來講構圖和配色可能要花費半天左右的時間吧。
B. 刺綉分為哪幾種
刺綉分為蘇綉、湘綉、粵綉、蜀綉、京綉、魯綉、汴綉、甌綉、杭綉、漢綉、閩綉等地方名綉。
而我國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彝、傣、布依、哈薩克、瑤、苗、土家、景頗、侗、白、壯、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綉。
蘇綉、湘綉、粵綉、蜀綉四大名綉之稱形成於十九世紀中葉,它的產生除了本身的藝術特點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綉品商業化的結果。
由於市場需求和刺綉產地的不同,刺綉工藝品作為一種商品開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而其中蘇、蜀、粵、湘四個地方的刺綉產品銷路尤廣,影響尤大,故有「四大名綉」之稱。
(2)荷花輪廓綉擴展閱讀
手工刺綉的主要藝術特點是圖案工整絹秀,色彩清新高雅,針法豐富,雅艷相宜,綉工精巧細膩絕倫。
就刺綉的針法而言,極其豐富而變化無窮,共有9大類43種,主要有齊針、掄針、套針、施針、亂針、滾針、切針、平金、打點、打子、結子、網綉、冰紋針、挑花、納錦、刻鱗針、施毛針、穿珠針等等,採用不同的針法可以生產不同的線條組織和獨特的手工刺綉藝術表現效果。
這種絲織刺綉工藝品的生產,不僅對中國社會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國際文化生活中也產生了很大的作用與影響。到了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刺綉已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綉品也成為對外輸出的主要商品。
由於中國是絲綢的故鄉,自古以來,富者以「閨房綉樓」為貞,北京的京綉、溫州的甌綉、上海的顧綉、苗族的苗綉等,產地不同,風格烔異。刺綉的針法有錯針綉、亂針綉、網綉、滿地綉等。刺綉的花卉不聞猶香,飛禽栩栩如生。走獸神態逼真。
解放後,中國將油畫、中國畫、照片等藝術形式運用於刺綉,使之達到遠看是畫、近看地綉的絕妙效果。刺綉品的用途也進一步擴大,從戲劇服裝到日常生活中的枕套、檯布、屏風、壁掛及生活服裝等等。此外,刺綉品還是中國傳統的外貿產品,經濟價值很高。
C. 四大名綉,哪個最好
四大名綉之首當屬蘇綉。
D. 中國刺綉的派別是怎麼劃分的啊,依據是什麼
蘇綉派別:蘇綉
蘇綉歷史悠久,在宋代已具相當規模,在蘇州就出現有綉衣坊、綉花弄、滾綉坊、綉線巷等生產集中的坊巷。明代蘇綉
刺綉藝術(蘇綉)
已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影響較廣。清代為盛期,當時的皇室綉品, 多出自蘇綉藝人之手;民間刺綉更是豐富多彩。清末時沈壽首創「模擬綉」,飲譽中外,她曾先後在蘇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收徒傳藝,培養了一代新人。30年代,丹陽正則女子職業學校繪綉科主任楊守玉,創始亂針綉,豐富了蘇綉針法。蘇州刺綉,素以精細、雅潔著稱。圖案秀麗,色澤文靜,針法靈活,綉工細致,形象傳神。技巧特點可概括為「平、光、齊、勻、和、順、細、密」八個字。針法有幾十種,常用的有齊針、搶針、套針、網綉、紗綉等。綉品分兩大類:一類是實用品,有被面、枕套、綉衣、戲衣、台毯、靠墊等;一類是欣賞品,有台屏、掛軸、屏風等。取材廣泛,有花卉、動物、人物、山水、書法等。雙面綉《金魚》、《小貓》是蘇綉的代表作。蘇綉先後有80多次作為饋贈國家元首級禮品,在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有100多人次赴國外作刺綉表演。在1982年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雙面綉《金魚》雜1984年第56屆「波茲南國際博覽會」上獲金質獎。
蘇綉派別:湘綉
蘇綉派別:(湘綉)
刺綉派別:(粵綉)
刺綉派別:(蜀綉)
刺綉派別:(隴綉)
湘綉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綉品的總稱。是在湖南民間刺綉的基礎上,吸取了蘇綉和粵綉的優點而發展起來的。清代嘉慶年間,長沙縣就有很多婦女從事刺綉,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優秀綉工胡蓮仙的兒子吳漢臣,在長沙開設第一家自綉自銷的「吳彩霞綉坊」,作品精良,流傳各地,湘綉從而聞名全國。清光緒年間,寧鄉楊世焯倡導湖南民間刺綉,長期深入綉坊,繪制綉稿,還了創造了多種針法,提高了湘綉藝術水平。早期湘綉以綉制日用裝飾品為主,以後逐漸增加繪畫性題材的作品。湘綉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綉花,劈絲細致,綉件絨面花型具有真實感。常以中國畫為藍本,色彩豐富鮮艷,十分強調顏色的陰陽濃淡,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綉花能生香,綉鳥能聽聲,綉虎能奔跑,綉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綉以特殊的鬅毛針綉出的獅、虎等動物,毛絲有力、威武雄健。1982年,在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評比中,湘綉榮獲金杯獎。
刺綉派別:粵綉
粵綉亦稱「廣綉」。泛指廣東近2、3個世紀的刺綉品而言。粵綉歷史悠久,相傳最初創始於少數民族,與黎族所制織錦同出一源。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朱啟鈐《存素堂絲綉錄》都描述:遠在明代,粵綉就用孔雀羽編線為綉,使綉品金翠奪目,又用馬尾毛纏絨作勒線,使粵綉勾勒技法有更好表現;「鋪針細於毫芒,下筆不忘規矩,……輪廓花紋,自然工整」。至清代粵綉得到了更大發展。國內收藏以故宮藏為最多而有代表性。構圖繁而不亂,色彩富麗奪目,針步均勻,針法多變,紋理分明,善留水路。粵綉品類繁多,欣賞品主要有條幅、掛屏、台屏等;實用品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頭巾、台帷和綉服等。一般多作寫生花鳥,富於裝飾味,常以鳳凰、牡丹、松鶴、猿、鹿以及雞、鵝等為題材,混合組成畫面。婦女衣袖、裙面,則多作滿地折枝花,鋪絨極薄,平貼紬面。配色選用反差強烈的色線,常用紅綠相間,眩耀人眼,宜於渲染歡樂熱鬧氣氛。18世紀納絲綉,則底層多用羊皮金(廣東稱「皮金綉」)作襯,金光閃爍,格外精美。1982年粵綉以《晨曦》、《百鳥朝鳳》等作品,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
刺綉派別:蜀綉
蜀綉又名「川綉」。是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綉品的總稱。歷史悠久。據晉代常璩《華陽國志》載,當時蜀中刺綉已很聞名,同蜀錦齊名,都被譽為蜀中之寶。清代道光時期,蜀綉已形成專業生產,成都市內發展有很多綉花鋪,既綉又賣。蜀綉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題材內容有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針法經初步整理,有套針、暈針、斜滾針、旋流針、參針、棚參針、編織針等100多種。品種有被面、枕套、綉衣、鞋面等日用品和台屏、掛屏等欣賞品。以綉制龍鳳軟緞被面和傳統產品《芙蓉鯉魚》最為著名。蜀綉的特點:形象生動,色彩鮮艷,富有立體感,短針細密,針腳平齊,片線光亮,變化豐富,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1982年,蜀綉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銀杯獎。
刺綉派別:隴綉
隴綉:慶陽刺綉也就是隴綉,可以說散布在慶陽人民生活的各個角落。炎炎夏日,在山鄉的路旁、河邊,你會看到一群群玩皮戲耍的孩童,他們光著屁股,不穿衣裳,胸前掛著一個花裹肚。那紅紅的裹肚上,巧針細線地綉著各種各樣的花鳥蟲魚,陽光下,紅如火,艷似錦。茶餘飯後,勞動休息或是聊天閑談的時候,你會看到那些三五成群的老人們煙桿上都吊著一個綉花煙袋。如果遇到誰家孩子過「滿月」,那刺綉品就更多了。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向孩子賀喜,都要拿自己刺綉的東西做禮品,有虎氣生生的虎頭鞋,有紅花綠葉的荷花帽,有描龍綉鳳的花裹肚,還有獅子枕、虎頭枕、金魚枕、龍枕、鳳枕等等。這些禮品要擺在喜桌上,讓大家觀賞、評論。過去重男輕女,只給男孩做滿月,現在不同了,男孩女孩都一樣,可是男女有別。給男孩的禮品,綉的不是「望子成龍」、「狀元進宅」,就是「馬上封侯」、「二龍戲珠」,還有石榴、桃、鹿、雞、魚之類的動植物,象徵多子多福,大福大貴;給女孩綉的則以「丹鳳朝陽」、「蓮生太子」、「胖娃坐蓮」居多,還有荷花、牡丹、鳳凰、百鳥等,表示子孫綿延,永保平安。慶陽刺綉是節日民俗文化的典型體現,深入慶陽鄉村,你深深體驗到美源於生活,美就是生活
E. 綉什麼十字綉有意義
目前常見的綉法有:扣眼綉、鏈綉、斷綉、飛綉、羽毛綉、瓣綉、回針綉、克里版島綉、權Crean綉、十字綉、法國結。
全針綉法(X)
先由網眼1穿上來,再由網眼2穿下去,再由網眼3穿上來,再由網眼4穿下去,再網眼5穿上來,再由網眼2下去,再由網眼3上來,再由網眼6下去,以次類推
半針綉法(1/2X)
半針綉是一條對角線構成的,即為全針綉的一半
四分之一綉法
1/4針綉是由對角線的一半構成的,如果要邊線正方形中殘留的部分,表現不同顏色,則需要有1/4針綉來表現
四分之三綉法(1/2X)
3/4綉是由一條完整的對角線與半條對角線所構成出「人」字形狀
回針綉法(邊線)
第一針由網眼1上來,嘗害佰轎脂計拌襲飽陋再由網眼2下去;第二針則由網眼3上來,再由網眼2下去,再由網眼4上來回到網眼3,除了第一針,其餘每一針都是以回針的方式回到原穿上來的網眼中。回針一般用於綉過線、輪廓和字母
F. 刺綉的簡介
中國刺綉起源於抄3000多年前襲,傳說古代蘇州有一位聰穎漂亮的姑娘,在結婚前正在趕制一件新嫁妝,在製作過程中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一個洞。她急中生智用彩絨綉了一朵小花,不僅將破洞掩蓋住,而且還顯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首次啟發,聰明的蘇州人從此就開始喜歡穿綉花衣服了。根據西漢劉向所撰的《說苑》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吳人就開始把刺綉工藝應用於美化生活。到了三國時期,蘇綉已發展到較高水平,據說三國時期的趙夫人利用自己既能畫又能綉的特長,為孫權作的一幅"畫綉",被時人堪稱"針絕",從而趙夫人便成為"畫綉"的鼻祖。
G. 香包的製作方法
准備材料:布、剪刀、針、線、香料、棉花、穗子、珠子
步驟:
1、准備一塊長方形的布。
(7)荷花輪廓綉擴展閱讀:
在民間荷包中,占相當比重的是香包,香包里裝有香草之類的葯品,包面上綉制著「五毒」,即蠍子、權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它原是五月端午的節令物品,為了防止各種毒蟲猖獗,侵害人體,人們相互饋贈,掛在衣襟或帳勾上,以避除「五毒」。就形狀來看,有虎形的,雞形的、如意形的、壽桃形的、編幅形的,以取意於福、祿、壽、喜、吉祥、如意等。富有深厚民族心理基礎的綉荷包,在民間文化中,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
H. 關於刺綉作品的賞析
惹人喜愛的明清刺綉
大約從漢代起,刺綉就成為閨中技藝。中國女子從小就學習刺綉,因而刺綉又叫做「女工」。女孩子在出嫁以前,要為自己綉一批綉品做陪嫁之物;婚後家裡的擺設、家人的衣物也需要刺綉來點綴。中國人家裡幾乎所有的布料做成的東西都可以加綉,從椅墊、桌圍、門簾、壁掛、屏風、床單、被面、枕套,以致大人小孩的外出禮服、帽子、鞋子,以及後來出現的荷包、錢袋、扇套、眼鏡套、表套、鑰匙袋、扳指套、褡褳等,都是心靈手巧的女子們永遠也做不完的綉活。
中國的刺綉傳承了數千年之後,在明清兩代達到了巔峰。民間的刺綉技法和所用的絲線材料都有了驚人的發展,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綉品中,有的部分是用捻過的絲線綉成的,像樹干、岩石等;有的是用未捻過的絲線綉成的,一些特別精細的部位如人的臉部等處,甚至是以用絲線劈成的絨綉成的。片金是將金箔貼在極薄的羊皮上或棉紙上,再用於刺綉中;捻金是將金箔切成細條,和絲線捻在一起;金銀線是鍍金的銅線或銀線。《紅樓夢》里晴雯補裘衣使的雀金泥,是用孔雀尾羽捻成的粗線。明代著名的「顧綉」里,還常常用到人的頭發。
明清兩代大量的刺綉題材是頗具中國特色的吉祥圖案,即所謂的「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國的吉祥圖案成百上千,不可勝數。有托物寓意的,如,鴛鴦象徵夫妻恩愛,石榴多子,松竹梅表示清高正直,牡丹象徵富貴榮華,松鶴寓意長壽。也有因諧音而成為圖案題材的,像蝙蝠與「福」諧音,魚表示喜慶有餘,鹿和「祿」、瓶和「平安」,金魚和「金玉」、荷花和「和」等等,還有幾種方式聯合起來的設計,比如萬字和牡丹叫做富貴萬代;萬字、蝙蝠和壽字結合在一起就是福壽萬代;萬字錦地上綉花卉是錦上添花……
另外,不同人的服飾、不同場合的裝飾還會有區別。比如,在祝壽的日子裡,綉品要用八仙祝壽、萬壽無疆、松鶴延年、福壽三多、福山壽海等;而婚慶時則要用鴛鴦戲水、和荷二仙、連(蓮)生貴子等圖飾;祝賀升遷則用指日高升、平(瓶)升(生)三級(戟);慶祝開業大吉用年年發財、一本萬利等。
富有吉祥圖案的老綉片,不僅帶著古人祈求富貴壽喜、平安幸福的人生理想,帶給人們美好的祝願,同時也是非常有收藏價值的藏品。將它嵌入鏡框中,掛在居室的牆壁上,也能使四壁生輝,頓添主人的文化品位和修養。
I. 刺綉發展的起源
刺綉發展的起源來自1000多年前的漢朝時期,在我們國家擁有悠久的歷史
J. 針綉的刺綉流派
蘇綉
蘇綉已有兩千六百多年歷史,在宋代已具相當規模,在蘇州就出現有綉衣坊、綉花弄、滾綉坊、綉線巷等生產集中的坊巷。明代蘇綉已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影響較廣。清代為盛期,當時的皇室綉品,多出自蘇綉藝人之手;民間刺綉更是豐富多彩。清末時沈壽首創「模擬綉」,飲譽中外,她曾先後在蘇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收徒傳藝,培養了一代新人。30年代,丹陽正則女子職業學校繪綉科主任楊守玉,創始亂針綉,豐富了蘇綉針法。蘇州刺綉,素以精細、雅潔著稱。圖案秀麗,色澤文靜,針法靈活,綉工細致,形象傳神。技巧特點可概括為「平、光、齊、勻、和、順、細、密」八個字。針法有幾十種,常用的有齊針、搶針、套針、網綉、紗綉等。綉品分兩大類:一類是實用品,有被面、枕套、綉衣、戲衣、台毯、靠墊等;一類是欣賞品,有台屏、掛軸、屏風等。取材廣泛,有花卉、動物、人物、山水、書法等。雙面綉《金魚》、《小貓》是蘇綉的代表作。蘇綉先後有80多次作為饋贈國家元首級禮品,在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有100多人次赴國外作刺綉表演。在1982年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雙面綉《金魚》雜1984年第56屆「波茲南國際博覽會」上獲金質獎。在蘇綉的近代史上,有一位傑出的蘇綉藝術家---沈壽。其作品震驚海內外。沈壽代表作:《萬年青圖》 《仕女圖》 《三馬圖》等。
湘綉
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綉品的總稱。是在湖南民間刺綉的基礎上,吸取了蘇綉和粵綉的優點而發展起來的。清代嘉慶年間,長沙縣就有很多婦女從事刺綉,光緒二十四年(1898),優秀綉工胡蓮仙的兒子吳漢臣,在長沙開設第一家自綉自銷的「吳彩霞綉坊」,作品精良,流傳各地,湘綉從而聞名全國。清光緒年間,寧鄉楊世焯倡導湖南民間刺綉,長期深入綉坊,繪制綉稿,還了創造了多種針法,提高了湘綉藝術水平。早期湘綉以綉制日用裝飾品為主,以後逐漸增加繪畫性題材的作品。湘綉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綉花,劈絲細致,綉件絨面花型具有真實感。常以中國畫為藍本,色彩豐富鮮艷,十分強調顏色的陰陽濃淡,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綉花能生香,綉鳥能聽聲,綉虎能奔跑,綉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綉以特殊的鬅毛針綉出的獅、虎等動物,毛絲有力、威武雄健。1982年,在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評比中,湘綉榮獲金杯獎。
粵綉
亦稱「廣綉」。泛指廣東近2、3個世紀的刺綉品而言。粵綉歷史悠久,相傳最初創始於少數民族,與黎族所制織錦同出一源。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朱啟鈐《存素堂絲綉錄》都描述:遠在明代,粵綉就用孔雀羽編線為綉,使綉品金翠奪目,又用馬尾毛纏絨作勒線,使粵綉勾勒技法有更好表現;「鋪針細於毫芒,下筆不忘規矩,……輪廓花紋,自然工整」。至清代粵綉得到了更大發展。國內收藏以故宮藏為最多而有代表性。構圖繁而不亂,色彩富麗奪目,針步均勻,針法多變,紋理分明,善留水路。粵綉品類繁多,欣賞品主要有條幅、掛屏、台屏等;實用品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頭巾、台帷和綉服等。一般多作寫生花鳥,富於裝飾味,常以鳳凰、牡丹、松鶴、猿、鹿以及雞、鵝等為題材,混合組成畫面。婦女衣袖、裙面,則多作滿地折枝花,鋪絨極薄,平貼紬面。配色選用反差強烈的色線,常用紅綠相間,眩耀人眼,宜於渲染歡樂熱鬧氣氛。18世紀納絲綉,則底層多用羊皮金(廣東稱「皮金綉」)作襯,金光閃爍,格外精美。1982年粵綉以《晨曦》、《百鳥朝鳳》等作品,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
蜀綉
又名「川綉」。是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綉品的總稱。歷史悠久。據晉代常璩《華陽國志》載,當時蜀中刺綉已很聞名,同蜀錦齊名,都被譽為蜀中之寶。清代道光時期,蜀綉已形成專業生產,成都市內發展有很多綉花鋪,既綉又賣。蜀綉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題材內容有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針法經初步整理,有套針、暈針、斜滾針、旋流針、參針、棚參針、編織針等100多種。品種有被面、枕套、綉衣、鞋面等日用品和台屏、掛屏等欣賞品。以綉制龍鳳軟緞被面和傳統產品《芙蓉鯉魚》最為著名。蜀綉的特點:形象生動,色彩鮮艷,富有立體感,短針細密,針腳平齊,片線光亮,變化豐富,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1982年,蜀綉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銀杯獎。
隴綉
慶陽刺綉也就是隴綉,可以說散布在慶陽人民生活的各個角落。炎炎夏日,在山鄉的路旁、河邊,你會看到一群群玩皮戲耍的孩童,他們光著屁股,不穿衣裳,胸前掛著一個花裹肚。那紅紅的裹肚上,巧針細線地綉著各種各樣的花鳥蟲魚,陽光下,紅如火,艷似錦。茶餘飯後,勞動休息或是聊天閑談的時候,你會看到那些三五成群的老人們煙桿上都吊著一個綉花煙袋。如果遇到誰家孩子過「滿月」,那刺綉品就更多了。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向孩子賀喜,都要拿自己刺綉的東西做禮品,有虎氣生生的虎頭鞋,有紅花綠葉的荷花帽,有描龍綉鳳的花裹肚,還有獅子枕、虎頭枕、金魚枕、龍枕、鳳枕等等。這些禮品要擺在喜桌上,讓大家觀賞、評論。過去重男輕女,只給男孩做滿月,現在不同了,男孩女孩都一樣,可是男女有別。給男孩的禮品,綉的不是「望子成龍」、「狀元進宅」,就是「馬上封侯」、「二龍戲珠」,還有石榴、桃、鹿、雞、魚之類的動植物,象徵多子多福,大福大貴;給女孩綉的則以「丹鳳朝陽」、「蓮生太子」、「胖娃坐蓮」居多,還有荷花、牡丹、鳳凰、百鳥等,表示子孫綿延,永保平安。慶陽刺綉是節日民俗文化的典型體現,深入慶陽鄉村,你深深體驗到美源於生活,美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