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海棠
Ⅰ 羅麗是什麼意思
羅莉/蘿莉/羅利來/LOLI
形容年紀很小自,但是外表非常可愛的小女生。每個人的標准可能有所不同,一般認為是實際年齡或外表在15歲以內(約為初中以下),生理尚未發育或剛開始、且為可愛型的女生。帶有喜愛羅莉傾向者稱為羅莉控,多數為男性。
詞源:「羅莉」(Loli)一詞,源自俄國文學家Vladimir Nabokov(1955)的暢銷小說「Lolita」,內容描述一位大學教授愛上一個12歲小女孩的故事;曾改編同名電影《洛麗塔Lolita》(一樹梨花壓海棠),劇中女孩設定為15歲。此後,凡是帶有劇中女主角特質者,就被稱為「Loli-ta」或「Loli」,也就是「羅莉」。
Ⅱ 你最討厭的國漫女主是誰
在我心中最討厭的國漫女主是以下這幾位。我不知道是否每個喜歡國漫的人都發現總有一些國漫的女角色很讓人討厭,無論是在童年經典動漫還是在現在優秀的國漫中,這些女主真的讓人們很討厭,雖然她們美麗善良。可惜,她們的性格是真的不討喜。
最後是藍兔,我們的童年女神。《虹貓藍兔七俠傳》中的女主角。在童年,她是一個被我們視為女神的角色,給人一種非常可愛的感覺。然而,她也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她的性格也有一些問題。她總是跟著虹貓,似乎是天生的一對。然而,她又想親近黑小虎,導致了黑小虎的死亡。這也讓很多人開始討厭她!所以在我心中最討厭的國漫女主是以上這幾位。
Ⅲ 讓人討厭的高人氣國漫女主是誰
我認為說起高人氣國漫女主,那一定少不了眾漫迷的老婆焰靈姬。焰靈姬出自國漫《天行九歌》,雖然她的戲份並不是很多,雖然這部國漫的女生很多,顏值也很高,可是卻沒有一人能比得上她的人氣。
可是其中的劇情到現在都還是被漫迷們津津樂道的聊著。而這個話題也主要是圍繞女主椿所展開,這個女主被眾人熟知,可是,她的爭議卻非常的大。不像焰靈姬那樣當老婆喜歡,也不像小舞那樣當女朋友寵愛,而是讓眾人討厭。討厭她的自私、討厭她的利用,小夥伴們,你們對椿這個角色又是如何評價的呢?以上均為個人觀點。
Ⅳ 《精靈夢葉羅麗》中龐尊和白光瑩最後的愛情會怎麼樣
相信看過《精靈夢葉羅麗》的朋友都知道白光瑩和龐尊之間是女僕與主人的關系。按照一般的動漫劇情發展來說,女僕與主人的愛情一般會非常圓滿。
因此,白光瑩與龐尊的愛情註定只能是一場悲劇。一個願意真心陪伴,而另外一個卻心儀他人。我們都知道這樣的愛情是走不遠的,在愛情里只有雙方都付出一定精力,這樣愛情才能維系下去。當然我們還是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希望白光瑩能在某次沉睡後醒來就會愛上龐尊。
答主認為龐尊與白光瑩之間最後不會產生真正的愛情,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
Ⅳ 葉羅麗精靈夢中龐尊是誰配的
配音:蘇尚卿
麻煩請及時採納,謝謝!
Ⅵ 小說《洛麗塔》是否又譯成《一樹梨花壓海棠》,與那個典故有關
中文分別譯作蘿莉和蘿莉塔
Loli的來源
源於美籍俄裔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899-1977)於1955年所作的長篇小說《Lolita》,描述一名中年教授迷戀上12歲女孩Lolita的故事。此書當時一度被禁,但現在已成文學中的經典名著,並被美國蘭登書屋選為20世紀英文小說第四名,還曾被改編為同名電影《Lolita》(一樹梨花壓海棠),劇中女孩設定為15歲。此後,凡是帶有劇中女主角特質者,就被稱為「lolita」或「loli」.
《洛麗塔》(Lolita,1955)原為俄裔美籍小說家---納博科夫(Vladimir【Vladimirovich】Nabokov,1899-1977),在法國所完成的一部長篇作品。中文通常 譯為羅麗泰,或是洛麗塔,抑或蘿莉塔。作者生於聖彼得堡(即列寧格勒)。此後住在歐洲,主要在柏林,並成為享有盛名的蘇聯流亡作家之一,被世界文學評論界定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散文體大師。1940年舉家移居美國,在韋利斯里學院任教,同時享有哈佛大學的鱗翅目研究基金(Nabokov同時也採集蝴蝶標本)。還翻譯普希金長詩《 葉普蓋尼·奧涅金》,使用直譯法,註解多於翻譯加原著的份量。
[編輯本段]※原作《LOLITA》
在康乃爾大學教授俄羅斯文學,長達11年。為了生存,他改用英文寫小說,以教書經驗寫成的小說《微暗的火》,一邊研究著一位風格隱晦的作家,一邊在學院文人堆里勾心鬥角。帶著家人一生住在旅館。而在不同的著名大學,到處教授文學。雖然後來改用英文寫小說,卻不願意進教室,他會寫講稿,讓他的太太,到教室去念給學生聽的事。他幾乎不和任何記者直接對話,總是人家寫了問題,他作書面回答。不是害羞,而是一種深刻的恥辱感-因為他不能准確發音,不能說。
《Lolita》的創作動機蘊含極久,據Nabokov本人發表的記事,早在柏林時期,就已經開始孕育這個童女戀的故事,當時他正在巴黎養病(脊間神經痛)。其動機據他本人表示,始於報紙上一篇關於實驗人員引誘猴子畫出圖畫的報導。終於在1937年於巴黎出版俄文版的《魅人者》(TheEnchanter),這三十頁的短篇故事便是Lolita的前身,也是Nabokov最後一本的俄文著作,翌年他就移居到美國去了,時年四十。《魅人者》後來由其子譯成英文版,在美國發行。(1986年)Lolita的出版過程十分曲折,Nabokov開始重新構思這個設定,並打算以英文進行創作。(1949年)寫作進行了很久,50歲的Nabokov想要賦予這個故事,更多真實性和地方色彩。
《Lolita》於1954年春天脫稿,原本想要以匿名發表,後來為了對自己的寫作事業忠實,Nabokov決定署名。他找了四家出版公司,都對該書大為吃驚,由於道德因素四家出版商全部拒絕出版。最後由法國巴黎奧林匹亞出版公司出版。(1955年)造成不小的風潮,讀者反應毀譽參半,但此書的確造成搶購。當時保守的美國著名作家格林,在泰晤士郵報上刊登書評,將此書喻為1955年三大佳作之一。很快的成為國際暢銷書,陸續在英國、加拿大出版,1958年終於在美國發行。英國政府曾經召開會議討論,是否禁止該書出售,最後並未達成禁書決議,使Lolita不至遭到《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一樣的厄運。
故事內容是敘述有一個中年男人,對小女孩特別情有獨鍾,最後遇到一個十二歲少女---羅麗泰發展出一段戀情。結果Lolita遂成了戀童癖(幼女)的代名詞。電影的設定,則是把女主角的年紀變大了三歲,以免過於聳動。曾有兩度改編成電影,第一次是1962年由已故導演史丹利.庫柏立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的黑白片,由老牌演員詹姆斯梅遜(James Mason)演男主角,蘇麗文(Sue Lyon)飾演Lolita。中文片名翻譯成富有詩意的「一樹梨花壓海棠」。當時因為民風較保守,處理床戲多是點到為止。第二次拍成電影是在1997年,由Adrian Lyne執導,傑洛米艾朗斯(Jeremy Irons)演男主角,Dominique Swain飾演Lolita。
Ⅶ 有哪些你認為不太好看的動漫被吹上了神壇
狐妖。抄
它總體輕松的劇情很襲多,搞笑的佔大多數,然後虐的在部分情節,都與愛情有關。說的再深,它也只是愛情片。
它的深度只體現在環節的相扣性強,前因後果清晰,但主線為愛情就只能讓它的深度停留於此。劇內所有紛爭愁怨近幾全部因愛而生,這的確顯得幼稚。
再看看被一堆無腦人士亂噴故弄玄虛的秦時,雖然主線支線過於繁雜,但其實還是有跡可循,玄機正在串起所有劇情,風林火山,陳勝吳廣的齊聚說明主線劇情即將開始,一切謎底即將揭開,前五部實則都為鋪墊,但由於從未有過用那麼多年鋪墊的動漫,如今的情節自然被認為是主線內容,使沒看清明的人認為劇情冗雜跳脫。這實在可悲。至於情節較為沉重,環境渲染多,更新的確慢 但質量是無可挑剔的,許多狐妖等相對輕松愛情主線的國漫粉整天抨擊秦時,言語污穢難入目,使國漫討論區的風氣一度較差。所有動漫都有腦殘粉和理智粉,只是希望腦殘粉不要跳上跳下,弄得所有人都以為這部漫的粉絲素質差,尤其葉羅麗,低齡化的觀看者發出的神奇言論令我又氣又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