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發芽率
⑴ 如何提高蕙蘭的發芽率
一、陽光
光照充足是蘭蕙發芽的首要條件。缺少光照的蘭蕙不僅發芽遲緩,而且新芽瘦小纖弱,易得病害。創造光照條件的辦法,一是蘭蕙的遮陰必須適度,二是可對蘭蕙適當階段性地增強光照,俗稱「曬盆」。具體操作方法是:在春節過後,氣溫漸暖之時就開始多接受日光。3月底前,氣溫在20℃以下來取全日照。之後,春蘭在氣溫20℃以上蓋一層遮陽網,30℃以上蓋兩層遮陽網;蕙蘭在5月底前皆可接受全日照,氣溫達30℃以上蓋一層遮陽網,35℃以上蓋兩層遮陽網。全年根據季節與氣溫及時調節遮陰度,讓蘭花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照,蓄足元氣。
二、溫度
蘭面生長最適宜的氣溫是20~25℃,8℃以下、30℃以上生長緩慢。一因此要想讓蘭西多發芽且生長健旺,就要想法避開溫度不利於蘭苗生長的地方,有條件的可建造玻璃溫室,用空調或水簾來調節室溫,創造蘭蕙避暑與避寒的小環境。沒有條件的也可蓋塑膜大棚升溫;來取蘭場地面灌水或灑水、場內裝風扇等辦法來降溫。
如果能保持適宜的溫度,蘭蕙當年的新芽四季都會正常生長,當年的新苗還能再發秋芽,並能於當年長成大苗,這就可使蘭蕙的發苗率提高近一倍。
三、水分(溫度)
在蘭蕙的發芽期更需要及時供應充足而不過量的水分,以利新芽生長。俗話說「乾乾濕濕,澆則澆透」,精闢地概括了蘭花的澆水經驗。但不少初養蘭者往往過分地理解了這個」干」字,非等盆土幹得發白發硬才去澆水,這對蘭芽的萌發是有害無益的。筆者認為,更好在盆土微潮、上干下潤、尚未乾透時就及時澆水,同時應適當增加蘭圃空氣中的水分。在蘭花生長期,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5%~85%,可通過噴水灑水來提高小環境的相對濕度,如能配置自動電控的增濕機則效果更佳。總之,千萬應注意,發芽期必須保持盆土滋潤,避免蘭盆過干。
四、通氣
新鮮空氣對蘭花的健康生長非常重要,不僅蘭室應注意空氣流通,而且盆土也要注意保持較好的透氣性,最好用蘭石、碎磚、風化岩等配製成顆狀的蘭土栽培,以利於蘭花發芽。
五、施肥
蘭花在深秋須施足基肥,早春應適施追肥。在萌芽前,再適量用好催芽激素,就能提高蘭花發芽率。許多蘭友上半年用植全稀釋液噴葉,下半年用植詳矚粒埋放表土,順隨澆水追肥,這樣既能使蘭芽多發,又能使蘭苗茁壯,效果較好,不妨一試。
⑵ 摘除花蕾可以提高蘭花發芽率嗎
可以。花蕾一般產生在父代草上,由上位芽產生,花蕾一旦產生便消耗大量營養。由於蘭株制回造的養分答集中向花蕾輸送,該蘭株的其它芽點便受到抑制而不能萌發,直到花期結束並休養一段時間後,芽點才逐漸萌發。開花的植株由於營養消耗太多,發芽受到嚴重影響,真可謂是發芽遲,發芽少,發芽小。本人感受頗深。
我一盆解佩,去年冬天所發花苞一律摘去,早春即發雙龍大芽,且大芽旁又帶了一芽現已出土,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由此可見,開花也要有一定的「度」,花苞不宜留得過多,一般以1—2株為好,其餘的應全部摘去。
⑶ 怎麼才能讓蘭花的種子發芽
出芽率很低,市場上沒有賣種子的,蘭花種子象爛棉絮一樣,一個蘭蓀裡面有版6000—4000000種子,是4百萬棵種子,用種子繁殖權很難出苗,只有在實驗室里出苗率才會高,(也就百分之10左右)。 蘭花種子很小,很不容易種。用個通氣好的塑料盆,裝上土,用噴壺把水澆透,然後吧種子放上,在蓋上一層薄薄的土,再用噴壺澆一遍水。放在遮陰通風的地方,注意經常澆水,種子萌發需要半年到一年
⑷ 如何讓蘭花快速發芽
一、認識蘭花發苗規律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理論基礎。
眾所周知,新蘭株是從假磷莖上發出來的,因此要弄清蘭花的發苗規律,首先得搞清假磷莖是怎麼一回事。蘭花的假磷莖是蘭化的變態莖,多呈橢圓形,具有儲存養料的功能,是長葉、生根、發芽、開花的載體,它通常由10—16個縮短的節組成,每個節上都有芽點,頂部的幾節生長葉片,起光合和蒸騰作用;中上部幾節的芽點被腳殼(葉鞘)包住,稱上位芽,大都發育成花芽,也有少數發育成葉芽的;中下部6個左右節位上的芽點大都被膜質化鱗片包住,稱下位芽,大都轉化為苗;最下部的幾節生根,用來吸收養份,並起支撐固定作用,有時也有發芽的現象發生。因此,每株成苗從理論上說至少可生六個左右的蘭苗,但一般情況下只發一苗,也有的發雙龍,少數發三苗,其餘的芽點則呈休眠狀態。
明白了蘭花發苗的規律,我們養蘭人的任務就是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採取必要的措施,不讓休眠芽沉睡,想辦法喚醒它,以達到多發芽的目的。
二、適度分株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主要措施
從理論上講,蘭株的營養是以鏈式輸送的,新的生長中心形成後,吸收了鄰近蘭株製造的營養物質,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頂端優勢」,從而抑制了其它休眠芽的萌發。據此我們可以採用截斷營養鏈的方法,誘導蘭株發苗,即通常說的「分株」,以促使休眠芽的萌發而達到多發苗的目的。
從實踐上看,適度分株也是完全必要的。
首先,盆里的蘭株多了,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營養供應不上,勢必少發苗,發小苗。
其次,盆里的蘭叢大了,蘭株多了,蘭根在盆中盤根錯節結成一團,下部所發蘭芽擠不出,甚至鑽進根部憋死,造成夭折,即使發出芽來,新芽的根也無立錐之地,芽也長得很弱。
再次,老苗新苗數代同堂,老蘭株不僅不發芽,還要消耗營養,要「兒孫贍養」,影響新草發芽。
第四,古人養蘭有「極弱則合,極壯則分」的說法,分就是「分株」,過壯過大過密的蘭叢,其發芽率往往極低,白白地浪費了資源。
本人有一盆極壯的崔梅,二次在蘭博覽會上得了銀獎,由於草極大,捨不得分盆,當年七苗大草只發了三苗,去年我將這10苗草分成5盆,每2苗一盆,其中有二盆發了3苗,其餘每盆均發了二苗,總共發了十二苗,如果不分最多也只能發3—4苗。由此可見,及時分株有利於多發苗,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三、老草另植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重要方法
一般說來,老草製造營養默默無聞地輸送給下一代,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也有一些無根或根系很差的老草本身所需的營養是新株為其提供的,這就是所謂「靠子女贍養」的,這樣的老株勢必影響新株的成長和發芽。
因此要科學地、合理地分株,這里所說的「科學、合理」,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老草另植」。
四、扭傷球莖連接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傳統經驗
扭傷球莖連接處,促使多發芽,是我國蘭界先輩積累下來的傳統經驗,在理論上是正確的,實踐上也是成功的。
從理論上說,球莖連接處被扭傷了,也就是蘭株相互間營養的輸送受到了影響,老草製造的營養向前端輸送遇到了困難,從而激發了休眠芽,產生了新株。
具體做法是在春天3—4月,取出蘭草,用兩手分別捏住兩個假磷莖的中上部(勿捏傷芽點)分別向相反方向扭90—180度,聽到「嗶啪」一聲即可。注意不可完全扭斷連接莖,要使其呈半分離狀態,扭傷處敷上甲基托布津粉末,以防感染細菌,再將蘭株種入盆中,不用多久,處於半分離狀態的爺代、父代、子代的假磷莖就可各自發出新芽有的還能發雙龍。採用這種方法發出的芽也較茁壯。
單株繁殖在宜在暮春及初夏的4—5月進行,此時溫度較適宜於蘭花發芽生根。
單株繁殖有二種做法:一是翻盆拆單另植,弊端較多,發出的草也小,管理難度也較大。另一種方法是不翻盆,撥去假磷莖以上的植料,露出二個假磷間的連接莖,用消毒過的剪刀或手術刀將連接莖截斷,在傷口敷上甲基托布津粉末消毒,嚴防感染病毒,過幾小時再填上消毒過的植料,最好是植金石,約二十餘日即可發現新芽萌動。這樣做既可保住原有蘭根的吸收能力,又減少了植株的復盆的時間,不僅發芽早,而且發的芽也相對茁壯得多。
五、利用激素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科學措施
所謂激素即是能促使細胞分裂、激活休眠芽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它的使用能使新苗和老草均能多發新芽,當新芽生長還未成熟時,又可陸續發出新芽,這樣一年發二至三代甚至四代苗,是完全可能的事情,科學終於使夢想成為現實。
1、使用激素確能使蘭芽怒發,一年發2—3代甚至4代苗是完全可能的。
2、在自然環境下激素芽並不能完全成活,只有健壯的大芽才能正常生長(當然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3、利用激素催出來的新草由於刺激太過,元氣早衰引種後在自然環境下第二年並不能正常發芽,需休養一年才能正常發芽。
鑒於利用激素催芽的利和弊,我覺得激素催芽只能用於以繁殖為目的的珍稀品種,一般的品種則不應使用,使用了也沒有多大意義。
本人至今尚未有使用激素的親身經歷,故在具體操作上沒有實踐經驗,敬請各位諒解。
六、摘除花蕾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重要手段
我們已經知道,花蕾一般產生在父代草上,由上位芽產生,花蕾一旦產生便消耗大量營養。由於蘭株製造的養分集中向花蕾輸送,該蘭株的其它芽點便受到抑制而不能萌發,直到花期結束並休養一段時間後,芽點才逐漸萌發。開花的植株由於營養消耗太多,發芽受到嚴重影響,真可謂是發芽遲,發芽少,發芽小。本人連續數年參加蘭展感受頗深。
我有一盆可說是天下無二的特大解佩,每年發出的花苞均在5個以上,參展時均留三箭花,連續三次參加蘭展,分別奪得金、銀、銅獎,立下赫赫戰功。然而這盆花由於連年南征北戰,現已元氣大傷,處於衰落狀態,今年中國(南京)蕙蘭展回來後分盆,至今只發了幾苗小草,已經風光不再。
另有一盆解佩,去年冬天所發花苞一律摘去,早春即發雙龍大芽,且大芽旁又帶了一芽現已出土,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由此可見,開花也要有一定的「度」,即使參加蘭展花苞也不宜留得過多,一般以1—2株為好,其餘的應全部摘去。
摘除花苞要有時間性,摘早了還會再發花苞,摘晚了又消耗較多的營養,因此摘花苞也要適時為好,一般說來摘除花苞的時間以冬季或早春為好。
⑸ 什麼品種蘭花的發芽率比較高
春蘭。主要品種有:龍字、翠一品、汪字、翠蓋荷、迎春蝶、
笑蝶、文團素、月佩素綠等;
⑹ 蘭花為什麼發芽那麼慢
一、認識蘭花發苗規律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理論基礎。 眾所周知,新蘭株是從假磷莖上發出來的,因此要弄清蘭花的發苗規律,首先得搞清假磷莖是怎麼一回事。蘭花的假磷莖是蘭化的變態莖,多呈橢圓形,具有儲存養料的功能,是長葉、生根、發芽、開花的載體,它通常由依0—依陸個縮短的節組成,每個節上都有芽點,頂部的幾節生長葉片,起光合和蒸騰作用;中上部幾節的芽點被腳殼(葉鞘)包住,稱上位芽,大都發育成花芽,也有少數發育成葉芽的;中下部陸個左右節位上的芽點大都被膜質化鱗片包住,稱下位芽,大都轉化為苗;最下部的幾節生根,用來吸收養份,並起支撐固定作用,有時也有發芽的現象發生。因此,每株成苗從理論上說至少可生六個左右的蘭苗,但一般情況下只發一苗,也有的發雙龍,少數發三苗,其餘的芽點則呈休眠狀態。 明白了蘭花發苗的規律,我們養蘭人的任務就是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採取必要的措施,不讓休眠芽沉睡,想辦法喚醒它,以達到多發芽的目的。 二、適度分株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主要措施 從理論上講,蘭株的營養是以鏈式輸送的,新的生長中心形成後,吸收了鄰近蘭株製造的營養物質,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頂端優勢」,從而抑制了其它休眠芽的萌發。據此我們可以採用截斷營養鏈的方法,誘導蘭株發苗,即通常說的「分株」,以促使休眠芽的萌發而達到多發苗的目的。 從實踐上看,適度分株也是完全必要的。 首先,盆里的蘭株多了,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營養供應不上,勢必少發苗,發小苗。 其次,盆里的蘭叢大了,蘭株多了,蘭根在盆中盤根錯節結成一團,下部所發蘭芽擠不出,甚至鑽進根部憋死,造成夭折,即使發出芽來,新芽的根也無立錐之地,芽也長得很弱。 再次,老苗新苗數代同堂,老蘭株不僅不發芽,還要消耗營養,要「兒孫贍養」,影響新草發芽。 第四,古人養蘭有「極弱則合,極壯則分」的說法,分就是「分株」,過壯過大過密的蘭叢,其發芽率往往極低,白白地浪費了資源。 本人有一盆極壯的崔梅,二次在蘭博覽會上得了銀獎,由於草極大,捨不得分盆,當年七苗大草只發了三苗,去年我將這依0苗草分成5盆,每貳苗一盆,其中有二盆發了三苗,其餘每盆均發了二苗,總共發了十二苗,如果不分最多也只能發三—四苗。由此可見,及時分株有利於多發苗,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三、老草另植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重要方法 一般說來,老草製造營養默默無聞地輸送給下一代,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也有一些無根或根系很差的老草本身所需的營養是新株為其提供的,這就是所謂「靠子女贍養」的,這樣的老株勢必影響新株的成長和發芽。 因此要科學地、合理地分株,這里所說的「科學、合理」,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老草另植」。 四、扭傷球莖連接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傳統經驗 扭傷球莖連接處,促使多發芽,是我國蘭界先輩積累下來的傳統經驗,在理論上是正確的,實踐上也是成功的。 從理論上說,球莖連接處被扭傷了,也就是蘭株相互間營養的輸送受到了影響,老草製造的營養向前端輸送遇到了困難,從而激發了休眠芽,產生了新株。 具體做法是在春天三—四月,取出蘭草,用兩手分別捏住兩個假磷莖的中上部(勿捏傷芽點)分別向相反方向扭90—依吧0度,聽到「嗶啪」一聲即可。注意不可完全扭斷連接莖,要使其呈半分離狀態,扭傷處敷上甲基托布津粉末,以防感染細菌,再將蘭株種入盆中,不用多久,處於半分離狀態的爺代、父代、子代的假磷莖就可各自發出新芽有的還能發雙龍。採用這種方法發出的芽也較茁壯。 單株繁殖在宜在暮春及初夏的四—5月進行,此時溫度較適宜於蘭花發芽生根。 單株繁殖有二種做法:一是翻盆拆單另植,弊端較多,發出的草也小,管理難度也較大。另一種方法是不翻盆,撥去假磷莖以上的植料,露出二個假磷間的連接莖,用消毒過的剪刀或手術刀將連接莖截斷,在傷口敷上甲基托布津粉末消毒,嚴防感染病毒,過幾小時再填上消毒過的植料,最好是植金石,約二十餘日即可發現新芽萌動。這樣做既可保住原有蘭根的吸收能力,又減少了植株的復盆的時間,不僅發芽早,而且發的芽也相對茁壯得多。 五、利用激素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科學措施 所謂激素即是能促使細胞分裂、激活休眠芽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它的使用能使新苗和老草均能多發新芽,當新芽生長還未成熟時,又可陸續發出新芽,這樣一年發二至三代甚至四代苗,是完全可能的事情,科學終於使夢想成為現實。 依、使用激素確能使蘭芽怒發,一年發貳—三代甚至四代苗是完全可能的。 貳、在自然環境下激素芽並不能完全成活,只有健壯的大芽才能正常生長(當然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三、利用激素催出來的新草由於刺激太過,元氣早衰引種後在自然環境下第二年並不能正常發芽,需休養一年才能正常發芽。 鑒於利用激素催芽的利和弊,我覺得激素催芽只能用於以繁殖為目的的珍稀品種,一般的品種則不應使用,使用了也沒有多大意義。 本人至今尚未有使用激素的親身經歷,故在具體操作上沒有實踐經驗,敬請各位諒解。 六、摘除花蕾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重要手段 我們已經知道,花蕾一般產生在父代草上,由上位芽產生,花蕾一旦產生便消耗大量營養。由於蘭株製造的養分集中向花蕾輸送,該蘭株的其它芽點便受到抑制而不能萌發,直到花期結束並休養一段時間後,芽點才逐漸萌發。開花的植株由於營養消耗太多,發芽受到嚴重影響,真可謂是發芽遲,發芽少,發芽小。本人連續數年參加蘭展感受頗深。 我有一盆可說是天下無二的特大解佩,每年發出的花苞均在5個以上,參展時均留三箭花,連續三次參加蘭展,分別奪得金、銀、銅獎,立下赫赫戰功。然而這盆花由於連年南征北戰,現已元氣大傷,處於衰落狀態,今年中國(南京)蕙蘭展回來後分盆,至今只發了幾苗小草,已經風光不再。 另有一盆解佩,去年冬天所發花苞一律摘去,早春即發雙龍大芽,且大芽旁又帶了一芽現已出土,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由此可見,開花也要有一定的「度」,即使參加蘭展花苞也不宜留得過多,一般以依—貳株為好,其餘的應全部摘去。 摘除花苞要有時間性,摘早了還會再發花苞,摘晚了又消耗較多的營養,因此摘花苞也要適時為好,一般說來摘除花苞的時間以冬季或早春為好
⑺ 蘭花怎麼養才容易發芽
蘭花發芽指的是從蘭花蘆頭上分櫱出新的生命體,其中包括葉芽、根芽以及花芽,這三種形態出現 在蘭花生長的不同階段。有些蘭友常常和我說:蘭花種植大半年了,可什麼芽都不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何促使它發芽呢?
上面說的是環境濕度,與土壤濕度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蘭友們千萬不要弄混淆了。土壤濕度如果一直保持在65%以上,蘭花是很難萌芽的,甚至剛剛萌出的根芽都有腐爛的風險。土壤濕度以不超過35%為宜,有條件控制的話,將土壤濕度控制在25%左右,最適合蘭花萌芽了。
空氣是什麼?就是通風啊!蘭花生長無時無刻都離不開新鮮的空氣。蘭花葉片的光合作用,需要新鮮空氣的配合;蘭葉在晚上的暗黑作用,也需要新鮮空氣;蘭根的生長更離不開新鮮的空氣。可以說,蘭花所有的生長階段,都必須有新鮮的空氣,這也是我在種植蘭花時強調通風的原因。
⑻ 蘭花種發芽的機率有多大為什麼不容易發芽
很小,因為他種子太小了,在溫度濕度上不留神就爛了
⑼ 聽說蘭花種子很難發芽怎麼才能讓種子發芽
很難,只有在土壤環境(酸鹼度、濕度、營養元素等)、空氣環境(溫度、濕內度)、通風容條件、蘭花共生菌群等等各方面因素完全適合並能保持一段時間時,蘭花的種子才有可能發芽,目前蘭花的人工播種繁殖仍舊是一個尚未得到解決的國際性難題。
⑽ 什麼蘭花發芽率高
一般來說肯定是那種君子蘭的,發芽的概率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