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蘭花灕江紅

蘭花灕江紅

發布時間: 2021-02-01 16:09:02

蘭花灕江雪幾時開花

蘭花有許多種,開花時間不確定,蘭花開花有一定的時間規律,一般說:內春蘭在2-3月份,九頭蘭(容蕙蘭)在3-4月份,建蘭(四季蘭)在7-10份,寒蘭有6-7月份開花的,也有在11月份-2月份開花的,墨蘭在11月份-2月份,沒有固定期限

㈡ 傳說中的桂林三寶是什麼

熟悉桂林的人都知道,桂林有三寶:即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醬。桂林三寶之頭寶要數三花酒。桂林三花酒是中國米香型酒類的代表。 下面是桂林三寶的一些歷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酒典》中提到,在人類還未釀酒之前,灕江兩岸的猿猴便採摘花果釀出了「猿酒」。看來,灕江算是酒的發源地之一了。據桂林市志記載,桂林古代就有瑞露、桂花酒等名酒。其中瑞露還是宋代皇上喝的貢酒。唐代詩人宋之問在《桂州三月三日》詩中這樣寫到:「始安繁華舊習俗,帳飲傾城沸江曲。」桂林在漢代也稱始安郡,詩中說的是三月三日人們踏青春遊時,「帳飲傾城」的場面和習俗。宋代詩人呂源有詩句:「倚江景物似錢塘,況有萬物新醅香」,描述了灕江兩岸千家萬戶釀酒喝的盛況。宋代周去非在《嶺外代答》書中記載:「廣右無酒禁,諸處道旁率沽白酒,在靜江尤盛……行人以十四錢買一大白」。可見宋代白酒在桂林盛行。

桂林三花酒是經過三次蒸餾而成的白酒,民間叫三熬酒。這種酒在宋代很盛行。在歷代中原統治者的心目中,桂林屬於蠻荒之地,一些失寵或者獲罪的官員和文人被流放或貶謫到這里,這些人把中原文化帶到了桂林。無論是貶謫的官員還是文人,他們都離不開酒,借酒澆愁也好,把酒臨風也好,酒助靈感也好,都需要酒來相助,於是酒文化也就得以發揚。如宋代范成大曾在桂林任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知靜江知府,寫下了珍貴文獻《桂海虞衡志》一書,其中就有專門的「志酒」篇章。范成大在桂林與酒結緣,寫下贊美桂林美酒的詩句:「把酒臨風瑞露傾,瓊漿何須謁雲英。」

那時,桂林釀酒的作坊就在灕江邊的象鼻山腳下。象鼻山的山洞就是天然酒窖。現在,這個山洞依然是山花酒的酒窖,走到洞邊,你就能聞到酒香。

到了清末民初,桂林的釀酒作坊把三熬酒稱作三花酒。當時沒有測量計,酒師用酒花來測酒的度數。酒花是倒酒時的泡沫。酒花有大花、中花、細花之分,以細花為上乘。桂林三花酒是細花。又有人說,這種叫三花的酒,是因為它入壇、入瓶、入杯都堆花,所以叫三花酒。民國年間,桂林有大大小小的釀酒作坊80多家,釀造出來的酒從灕江水路銷往梧州、廣州、港澳和東南亞各地。抗戰時期,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就設在釀酒的作坊「萬祥糟坊」里。

1952年,桂林市人民政府集中了桂林的老字型大小作坊成立了桂林釀酒廠。釀酒工藝保持了傳統,以優質大米為原料,以桂林特有的香草製成酒麴,以灕江水釀造,蒸出的酒用陶缸密封,放到象鼻山的洞里窖藏。絕了!天下就這么一個灕江,灕江就這么一個象鼻山,而「大象」偏偏有兩個大「肚子」,灕江的水偏偏就這么一段釀酒的效果最佳。真是天賜良緣啊。

先說這水。水是酒的「血液」,好水才能出好酒。宋代詩人章峴的《夜遊灕江》詩中便有:「桄榔夜暗臨江浦,茉莉香來釀酒家」的詩句,反映了灕江兩岸人家釀酒的盛況。

在民國期間,桂林最大的釀酒作坊「安泰源」便建在灕江東岸邊的九娘廟(又叫九龍廟,在今天解放橋的東端)。九娘廟下有一深潭,名為蘭花池,傳說蘭花池通龍宮,每當月圓之時,就會有蘭花從池中升起,整條灕江就回飄著蘭花的幽香。當然,這只是傳說故事,其實是蘭花池與桂林地下泉水相通,因此水質特別優良。安泰源正是用這里優良的水釀造了優質的三花酒。因此,當時「安泰源」老字型大小的桂林三花酒不僅遠銷港澳及東南亞,而且價格上也比其他作坊的酒高出一截。

1952年,桂林釀酒廠曾在廣西省技術部門的指導下沿灕江取樣,經反復化驗、檢測和比較,發現除了九娘廟之外,還有象鼻山這一段的灕江水質含有大量的有益礦物質,而且所含的微量成分非常適合釀酒,於是在此打了一口深井,抽取地下的清泉用來釀酒,難怪桂林的三花酒那麼清冽甘醇,它有灕江的韻味。

詩人賀敬之在《桂林山水歌》詩中寫道「三花酒兌一滴灕江水,祖國啊我對你的愛情百年醉!」人們可以從詩人的浪漫情懷中感受到三花酒的魅力。

再說這洞。象鼻山半枕陸地半臨灕江,岩洞內冬暖夏涼,濕度溫度恰到好處,是窖藏美酒的理想處所。酒的窖藏,實際上是制酒的再生產過程,象鼻山優越的天然條件,使三花酒中的高級酯類轉化,味更醇香。加上這里有上百年的釀酒歷史,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空氣中蘊含著釀酒的微生物群落,所以,從這洞中出來的酒自然是酒中的珍品和上品。

象鼻山獨特的自然環境是釀酒得天獨厚的條件,明代應天府通判張鳴鳳稱此處為「醉鄉」,他在象鼻山腳下結廬而居,自稱「漓山人」。宋代詩人張孝祥任廣西經略安撫使時,曾在象鼻山飲酒,並當場作詩:「飢腸得酒做雷鳴,醉酒狂歌不自程。」趁著酒興,他將象山水月洞改名為朝陽洞,並將此事銘刻在水月洞里。范成大也在象鼻山飲酒,他覺得水月洞很有意境,張孝祥改名為朝陽洞不妥,還是恢復水月洞名字為好,於是又題寫了《復水月洞銘》並刻於水月洞石壁上。

自古以來,桂林的酒坊就將酒酵藏於岩洞中,象鼻山的岩洞酒酵分為大小二洞,面積達3000平方米。目前象鼻山的岩洞酵藏儲存了從1952年建廠至今每個年代的桂林三花酒珍品數千噸。象鼻山不僅是桂林的城徽,也是桂林三花酒的酒徽。

這山這水這洞,造就了美妙絕倫的桂林三花酒。難怪它「香氣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爽冽,回味怡暢」。在1957年的全國小曲酒評比會上,獲總分第一。在1990年的首屆全國輕工業博覽會上榮獲金牌,參加布魯塞爾博覽會榮獲金獎。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多次獲國家銀質獎。關於三花酒以及桂林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很久以前,桂林有一位三花姑娘,她從小是吃桂花長大的,無論她走到哪裡,身上總飄散著桂花的馨香。三花姑娘愛上了一位勤勞的釀酒小夥子,小夥子決心為人類釀造出最醇最香的美酒。為了這個願望,他走遍了桂林的大山,踏遍了灕江的兩岸,去尋找一種奇特的香草來做上乘的酒麴。

灕江的浪花飛起來,撒落滿江的飛雪。三花姑娘靜靜地佇立灕江邊,苦苦等待著。

後來,她化作了美女峰。就在姑娘化作山峰的時候,灕江兩岸的桂花怒放,紅的丹桂,黃的金桂,白的銀桂。銀桂象徵純潔,金桂象徵幸福,丹桂象徵烈火般的愛情……

終於有一天,小夥子找回了香草,做成了上乘的酒麴,可是他傷心地看到心愛的三花姑娘已化作了灕江邊上永恆的雕像。傷心的小夥子把酒麴扔進了灕江。灕江頓時醉了,江水變成了香氣四溢的美酒,噴涌著珍珠般的酒花。

從此,灕江兩岸的尋常百姓家,都喝到了醇香美味的桂林三花酒。

灕水盪漾著故事,桂山訴說著期待,山和水永不分離。年復一年,每當金風送爽時節,百里灕江便處處飄拂著桂花香。後來,人們就把這座灕江邊美麗的城市叫做——桂林。

桂林三花酒還廣泛應用於烹調、泡葯酒、腌制肉菜等。桂林的另外兩寶豆腐乳、辣椒醬的製作都少不了三花酒,所以它被尊為桂林三寶之首。

桂林豆腐乳是佐餐的佳品。一塊小小的豆腐乳中,既有三花酒味,又有辣椒醬味,吃了它,桂林三寶的味道盡在其中,桂林人的飲食中,離不開豆腐乳:在過去困難的日子裡,一塊豆腐乳就可以送一餐飯,在如今富裕的日子裡,豆腐乳又用來開胃佐餐。

它以優質黃豆為原料,磨成豆腐,經過霉制等三道工序,然後加入三花酒、辣椒醬、桂酊、八角等香料,最後放入壇中蜜封,過段時間,就可以啟封上市了。它皮薄肉嫩,色澤淡黃,晶瑩透亮,吃起來,辣中帶甜,甜中帶香,而且營養豐富,其中蛋白質、氨基酸的含量很高。

桂林豆腐乳的製作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南行桂林,吃了豆腐乳之後,難以忘懷,在他的《隨園食單》中寫下 「廣西白腐乳最佳」之句。

桂林豆腐乳,如今繼承了古老的傳統工藝,加上現代科學技術,質量更上一層樓。桂林腐乳廠生產的花橋牌豆腐乳,三次被輕工部評為優質產品,榮獲國家銀質獎章。它不僅滿足市民的需求,還暢銷國內外,尤其在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倍受青睞。

桂林辣椒醬,有300多年的歷史,它以桂林出產的朝天辣椒和牛角辣椒為原料,以蒜茸、豆豉等剁碎,淋上桂林三花酒,密封入壇中十天半月,然後就問世了。其味香辣醇厚,開胃健脾,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多種微量元素,是上佳的佐餐和調味品。用它來配餚,還可以抵消食品中的異味和油膩。

桂林的花橋牌辣椒醬曾多次榮獲廣西名牌產品和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

桂林三寶,三者互為表裡,缺一不可。她們是桂林山水的結晶。

㈢ 灕江雪是什麼意思

灕江雪-----一種蘭花的名字

給個圖片,你看看!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㈣ 讀了這篇短文,再想想我們學過的桂林山水中的灕江,請你寫幾句贊美灕江的話語。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到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㈤ 描寫人們在灕江遊玩的句子【1句】 <必採納>

1、放眼灕江兩岸,儼然桃花源里的風光,樓閣村舍古樸典雅,綠樹掩映中雞犬相聞,良田阡陌井然,偶有農人驅牛耕作,一幅怡然自得的畫卷。

2、灕江上的雨時緊時疏,剛才還是一瀉如珠,撲撲嗒嗒跌落在翡翠般的江面上,濺起一朵朵白亮的水花,星星點點的雨滴打在舒展的水面上又激盪出無數個逆流而動的小蝌蚪,攪動得一江清水彷彿都在倒流,令人賞心悅目。

3、竹筏悠悠地滑行在灕江之上,輕快而又平緩,寬闊的江面上看不到一絲的波瀾,只有一些忽上忽下飛翔的燕子為雨後的灕江平添了幾分撩人的風景。

4、在一派煙雨中,灕江的水依然清澈見底,江岸上一簇簇蒼翠欲滴的鳳尾竹倒映其中,彷彿潑墨厚厚水晶中的寫意畫,幽深澄碧,妙不可言。

5、放眼灕江兩岸,儼然桃花源里的風光,樓閣村舍古樸典雅,綠樹掩映中雞犬相聞,良田阡陌井然,偶有農人驅牛耕作,一幅怡然自得的畫卷。

6、桂林灕江春雨如絲,萬物復甦,微風盪漾,煙雨朦朧的晨曦,薄霧纏繞,如夢如幻。

7、灕江灰濛的天空,雖沒有晴天那麼清晰明麗,卻又一番幽怨嫻靜的意味。輕紗般的薄霧,淡淡地纏繞著山巒。山上若隱若現的石亭,亦如空中樓閣。

8、清晨的灕江的江面柔軟似帛,平靜無瀾,一支竹篙撐起了一輪紅日,搖落了一江彩霞;船工號子喚醒了寂靜的灕江,片片竹筏劃破了江面,把絲絲縷縷的霞光揉進了她碧綠的漣漪 ,峻異的山峰在江中踱步,醉人的桂花香飄散在山水間,搖曳一船的喜悅駛向豐收的家園。

9、灕江兩岸的山峰,神韻各異,千姿百態,奇峰峻石爭先恐後的湧入江水,群峰沉碧,一江神奇,猶如「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可謂天工神斧精雕而成的一幅山水畫。

㈥ 傳統,竹筏,蘭花,冰雪寫一段話

「灕江雪」是中國蘭花傳統銘品,當我凝望著她冰雪一般晶瑩剔透的花瓣,聞著那飄渺的幽香之時,就彷彿想起那一幕有著清澈江水、秀美山色和漁鷹竹筏的灕江景色。

㈦ 用什麼成語來形容灕江

形容灕江的成語:波瀾不驚、風和日麗、千姿百態、清澈見底、碧波盪漾。
1、波瀾不驚
意思是微風吹過,水面上風平浪靜,比喻局面平靜、形勢平穩,沒有什麼變化或曲折。
出自: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意思是:至於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示例:最美的不是生如夏花,而是在時間的長河裡,波瀾不驚。
2、風和日麗
和風習習,陽光燦爛。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氣。
出自:清·吳趼人《痛史》:「是日風和日麗,眾多官員,都來祭奠。」
示例:剛才還風和日麗的,忽然狂風大作,下起雨來。
3、千姿百態
形容姿態多種多樣或種類十分豐富。
出自:出自蔣子龍《好景門》:「食客五花八門,論服飾千姿百態,論膚色黃白都有。」
示例:溶洞里的石筍和鍾乳石千姿百態,奇妙無比。
4、清澈見底
形容湖水或海水很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
出自:袁宏道《滿井游記》: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
意思是:這時河上的薄冰剛剛融化,波光才剛剛開始明亮,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一層,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波光光亮的樣子。
示例:溪水清澈見底,溪底是五光十色的鵝卵石,煞是好看!
5、碧波盪漾
青綠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出自: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燦爛的陽光,美麗的野花,碧波盪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示例:這里河水碧波盪漾,河網交織,加上沿河良田千頃,構成了風景如畫的江南魚米之鄉。小河恬美,四季如此。春天,這里花紅柳綠,印在河面上,像絢麗多彩的綢緞。

㈧ 開純白色的蘭花有幾種品種

多了,但都集中在建蘭類,還有就是一些雜交品種。例如建蘭中的「銀絲雪玉」「白雪冰心」「玉雪天香」「灕江雪」「宮雪」等。蓮瓣蘭中有「大小雪素」「冰美人」等

㈨ 灕江,請你寫兩句描寫江水的古詩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熱點內容
真人美女百合圖片 發布:2025-05-15 22:53:24 瀏覽:348
第一次過情人節 發布:2025-05-15 22:52:04 瀏覽:226
櫻花樹的皮膚 發布:2025-05-15 22:51:56 瀏覽:631
溫室的茶花 發布:2025-05-15 22:51:53 瀏覽:109
麥當勞櫻花氣泡飲料 發布:2025-05-15 22:49:09 瀏覽:60
和泓海棠灣項目 發布:2025-05-15 22:23:21 瀏覽:944
雲菊的花語 發布:2025-05-15 22:16:44 瀏覽:448
鈴蘭花藝 發布:2025-05-15 22:15:52 瀏覽:63
值錢茶花圖片 發布:2025-05-15 22:14:10 瀏覽:61
插花小技能 發布:2025-05-15 22:10:56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