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聽讀荷花

聽讀荷花

發布時間: 2021-01-29 10:58:34

⑴ 《王冕僧寺夜讀》全文翻譯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就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為何不由著他呢?」

王冕於是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竹簡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成了精通儒學的人。韓性死後,他的門人像侍奉韓性一樣的侍奉王冕。那時王冕的父親已死,王冕便將母親帶入越城供養。時間久了,母親想念故鄉,王冕就買了頭白牛駕著母親,自己穿戴著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隨在車子後面,鄉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兩旁笑,王冕也笑。

《王冕僧寺夜讀》是一篇出自明初宋濂《宋學士文集》的古文,講述王冕勤奮學習,最終成為著名的畫家、詩人的故事。

(1)聽讀荷花擴展閱讀

詩詞賞析

文章告訴我們: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詩人,其根本原因在於王冕幼時讀書專心致志,好學不倦,並且達到入迷的程度。這種堅定的志向,頑強的學習精神,是他後來成功的基石。

我們從中可以受到啟發,得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啟迪,我們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詩詞典故

中國的讀書人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勤學苦讀。這個傳統延續了幾千年,出現過許多廣為傳頌的「苦讀」故事。

苦讀傳統起於讀書人的「至聖先師」孔夫子。孔子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是個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生活在春秋末年,當時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原有的社會統治秩序被打破,禮崩樂壞。

孔子以恢復天下秩序為己任,勤奮鑽研,整理、修訂了許多典籍,記載和宣傳周禮和傳統文化,並以之作為教材,辦學授徒,力圖重新推行周禮。這些典籍後來被奉為「經書」,孔子為了重新修訂這些經典書籍,費了很多精力和心血,孔子讀書、編書、研究學問非常刻苦,經常廢寢忘食,樂而忘憂。

有一個「韋編三絕」的故事,一直在世間流傳著,說的是孔子晚年閱讀、研究、整理《周易》的事。當時的書都是用竹簡做成,字寫在竹簡上,用牛皮條按次序把竹簡穿連起來,孔子認真閱讀到把書翻散了好幾回。

這個「韋編三絕」的美談,影響非常深遠,由此形成了文人勤苦看書的傳統。孔子不但自己讀書、研究非常刻苦,而且經常要求和教育他的弟子們要刻苦學習。

孔子之後苦讀便成為傳統,一直貫穿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出現過許多多苦讀的故事。如孫敬「頭懸梁」苦讀,後來成為當世的大儒;晉末孫康「映雪」苦讀,後終有大成;晉代車胤「聚螢」苦讀也終於學有所成。

⑵ 求白洋淀紀事讀書筆記.400字左右,回答了給100財富

《白洋淀紀事》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農村婦女的群像。這些婦女勤勞回、朴實、善答良,識大體、顧大局,是在特定的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著墨最多的婦女典型:勤勞、能幹、識大體、多情、樂觀、堅強。男人們參軍才走幾天,水生嫂和幾個青年婦女便找借口去探望他們,她們對自己的丈夫有著深切真摯的愛。當然,她們又是樂觀的。在沒有見到自己的親人時,她們雖然最初「有點失望,也有些傷心」,但她們「不久,她們就又說笑起來了」。這些情感豐富,愛說愛笑的女人們在遇到敵船時,雖然也心跳,但卻不膽怯,不手軟,她們機智地將船往荷花澱里搖,並下定決心,「假如敵人追上了」,決不投降,「就跳到水裡去死」,表現出了堅定沉著和視死如歸的精神。

水生嫂等婦女們的成長,從一個側面表現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衛戰爭中的巨大變化。歌頌了冀中地區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戰的革命鬥志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孫犁的小說之所以具有「詩體小說」的美譽,主要是因為無論寫人、記事、寫景都總是充滿了詩情。

432字。求採納~

⑶ 竹子詩詞經典

001.賈島·【竹】
籬外清陰接葯欄,曉風交戛碧琅玕。
子猷沒後知音少,粉節霜筠漫歲寒。
002.韓愈·【題百葉桃花】
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玲瓏。
應知侍史歸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003.胡曾·【詠史詩·湘川】
虞舜南捐萬乘君,靈妃揮涕竹成紋。
不知精魄游何處,落日瀟湘空白雲。
004.曾鞏·【南軒竹】
密竹娟娟數十莖,旱天蕭灑有高情。
風吹已送煩心醒,雨洗還供遠眼清。
新筍巧穿苔石去,碎陰微破粉牆生。
應須萬物冰霜後,來看琅玕色轉明。
005.方干·【越州使院竹】
莫見凌風飄粉籜,須知礙石作盤根。
細看枝上蟬吟處,猶是筍時蟲蝕痕。
月送綠陰斜上砌,露凝寒色濕遮門。
列仙終日逍遙地,鳥雀潛來不敢喧。
006.方干·【題新竹】
青苔劚破植貞堅,細碧竿排郁眼鮮。
小鳳凰聲吹嫩葉,短蛟龍尾裊輕煙。
節環膩色端勻粉,根拔秋光暗長鞭。
怪得入門肌骨冷,綴風黏月滿庭前。
007.杜牧·【斑竹筒簟】
血染斑斑成錦紋,昔年遺恨至今存。
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將身卧淚痕。
008.王昌齡·【梁苑】
梁苑秋竹古時煙,城外風悲欲暮天。
萬乘旌旗何處在,平台賓客有誰憐。
009.劉商·【早夏月夜問王開】
清風首夏夜猶寒,嫩筍侵階竹數竿。
君向蘇台長見月,不知何事此中看。

⑷ 西湖七月半

張岱的《西湖七月半》,描寫了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況,重現了當時西湖風光和世風民習,尤其非常生動形象地描摹了各類遊客看月的情態。

看來古今雖相隔四五百年,習俗卻穿越了時空,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和我們這里的十五逛燈會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每年正月十五,政府都要舉辦一次燈會,其實所謂燈會就是文化部門從鄉鎮組織來幾個花燈、龍燈隊,在街頭唱上舞上幾個來回。可這一年一度的、看似簡單的燈會絕不遜於西湖七月半杭州人賞月的盛況。這一天,各單位門前需張燈結綵,營造節日氣氛;這一天,公安、交警、武警等各個職能部門需上街執勤,以保障燈會的順利開展;這一天,從上午八九點鍾一直到晚上九十點鍾,城區幾條主要街道水泄不通,人們手挨手,腳跟腳,肩摩肩,面看面,大街上「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這一天,大街上雖熱鬧非凡,人山人海,可是,一無所見,除了晚上能看見路口邊的簡易舞台上幾個化著濃裝的唱花燈的演員以外,「街還是那個街,道還是那個道」。

話又說回來,對十五晚上的主題——花燈、龍燈,其實也沒有幾個人在看,熙熙攘攘的人群甚至很少在燈前駐足……杭州人「避月如仇」,而此地人「避燈如仇」,逛燈會的目的如張岱所寫「是夕好名」啊!

⑸ 荷花和塘泥閱讀為什麼泥塘聽了鯉魚的話不生氣而是哈哈大笑

多閱讀幾次,

帶著問題去閱讀

就可以找到答案的。

如果有欠缺也可以補習提高。

⑹ 閱讀《約會荷花》一文,完成問題。①早早的就聽說霍金要來了,霍金保持著他特有的身體姿態與偶露的微

1.(1)霍金來西湖赴荷花之約;(2)我們與如荷花般的霍金相會。
2.(1)這個比喻生內動(或形象)地寫出容了霍金面對榮譽時的從容(或實現人生價值後的無悔)。
(2)形成對比,突出了霍金在身體殘疾時表現出的堅強樂觀(或從容高潔)的精神品質。
3.示例1:經歷了淤泥般的黑暗生活並將之淡遠,所展現出來的亭亭玉立的生命是最美的。
示例2:付出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心血與汗水,把它化作一縷甜蜜的回憶與沉潛的智慧,擁有這個過程的生命是美的。
4.示例1:簡單即美。有一句歌詞說「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是最真」。花開花落是最寧靜的美;和諧相處是最質朴的美;笑看得失是最從容的美。生活的本質不在於浮華與繁復,而在於從最簡單處感受真,於最平凡中體味美。
示例2:美的創造往往是曲折的,美的內蘊往往是豐富的。當人們贊嘆《永州八記》的清秀之美時,可曾想到它蘊含著柳宗元貶謫的心酸;當人們稱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境界之美時,可曾想到它源自於杜甫屋漏難眠的凄楚。只有經歷歲月的沉澱和苦痛的磨礪,美才能綻放出永恆的華彩。
(意對即可)

⑺ 女孩名字叫苡菡(han第四聲)好聽嗎菡的意思是荷花花苞,是不是讀著不好啊

菡可以的,用作名字,一般讀二聲,是荷花的意思,不錯!
苡不怎麼好聽,換個字吧!

熱點內容
正宗龍游梅盆景 發布:2025-05-17 11:16:01 瀏覽:912
飯後一朵花 發布:2025-05-17 11:13:49 瀏覽:399
枯松樹盆景 發布:2025-05-17 11:08:40 瀏覽:819
櫻花台彩虹 發布:2025-05-17 11:04:47 瀏覽:531
小玻璃瓶插花圖片 發布:2025-05-17 11:02:29 瀏覽:413
荷花最美人 發布:2025-05-17 10:57:31 瀏覽:161
白蘭花開時 發布:2025-05-17 10:37:54 瀏覽:836
314白色情人節送女朋友 發布:2025-05-17 10:22:38 瀏覽:407
海棠形銅爐 發布:2025-05-17 10:06:35 瀏覽:6
塊莖類蘭花 發布:2025-05-17 10:03:48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