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海棠感受
⑴ 古詩詞中海棠的寓意
陸游詩雲:「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形容海棠艷美高雅.陸游另一首詩中:「猩紅內鸚綠極天巧,疊萼容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鮮艷的紅花綠葉及花朵繁茂與朝日爭輝的形象.宋代劉子翠詩雲:「幽姿淑態弄春晴,梅借風流柳借輕,.幾經夜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成."形容海棠似嫻靜的淑女,因此海棠集梅、柳優點於一身而嫵媚動人,雨後清香猶存,花艷難以描繪,難怪唐明皇也將沉睡的楊貴妃比作海棠了
⑵ 古詩海棠
海棠
作者: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內高燭照紅妝。
【按】這是蘇軾容貶官黃州時所作。一作「東風…,香霧霏霏月轉廊。只…,高燒銀燭照紅妝」
【海棠】昔明皇召貴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詩戲之。
【裊裊】風細貌
【崇光】月光或花光
【霏霏】迷濛狀
【紅妝】用美女比海棠
是這個嗎
⑶ 蘇軾寫的<海棠>,詩句意思是什麼這首詩寫的海棠花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這首詩的大意是這樣的:在淡淡的月光下,春風輕輕的,花香彌漫的霧氣中,月亮在不經意回中轉過答了廳廊.我恐怕夜深時分花兒就凋謝了,於是燃起高高的燭火以觀賞這海棠花的驕艷風姿.
這首詩還可以這樣解釋: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凋謝,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⑷ 古詩中海棠的意象是什麼
代表意義:遊子思鄉、離愁別緒 溫和、美麗、快樂
秋海棠象徵苦戀。當人們愛情遇到波折,常以秋海棠花自喻。 古人稱它為斷腸花,借花抒發男女離別的悲傷情感。
⑸ 古詩 海棠
海棠
作者: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內燭照紅妝。
【按】這是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一作「東風…,香霧霏霏月轉廊。只容…,高燒銀燭照紅妝」
【海棠】昔明皇召貴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詩戲之。
【裊裊】風細貌
【崇光】月光或花光
【霏霏】迷濛狀
【紅妝】用美女比海棠
是這個嗎
⑹ 古詩海棠的思想感情
抒發了詩人愛花惜花的感情,更書寫了懷才不遇的人生感慨。
⑺ 蘇東坡寫的古詩—海棠(簡析)
海棠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 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首絕句寫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
詩人首先刻畫微風中的海棠,著意表現海棠的色彩。 「東風」就是春風,「裊裊」,微風輕輕吹拂的樣子,「崇光」指高貴華美的光澤。這句詩的意思是:微風輕拂著海棠,海棠泛出華美的光澤。一個「泛」字,寫出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風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閃爍不定的情景。
第二句描寫月下的海棠的清香。 「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的意思是說,明月轉過了迴廊,照不到海棠花。既然這樣,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發幽香了。顯然,此時的海棠花就如同詩人本人,有才能,有理想,卻得不到重用,真是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啊!所以,這里的空濛幽寂的夜景描寫,暗示的是詩人幽寂孤獨的心理。
最妙的是三四兩句。句中「恐」是擔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愛花的心理活動和依依不捨賞玩的情態;「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這兩句詩被後人譽為「造語之奇,構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卻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詩人的想像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樣,會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點燃高燭,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詩人愛花更惜花的感情。「巧」在詩人又以花喻己,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顯然,海棠其實就是詩人本人,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於黑暗中的海棠的遭遇就是詩人自己的遭遇的寫照。「只恐夜深花睡去」隱含顧影自憐的意思。但詩人並不因此而頹唐萎靡,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我們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豁觀、灑脫的胸襟。
綜觀全詩,前兩句點出詩人賞花的時間是春天的月夜,並描繪了海棠在東風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實寫,後兩句詩寫海棠的神態,是虛寫。虛實結合,既表現了海棠優雅脫俗的美,也抒發了詩人愛花惜花的感情,更書寫了懷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詩語言淺近,含而不露,感而不傷,情意深永,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