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蕭詧與蘭花

蕭詧與蘭花

發布時間: 2021-01-24 12:51:43

㈠ 描寫蘭花的優美詩句大全

1、《古風其三十八·孤蘭生幽園》 唐·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譯文:孤獨的蘭生長在幽深的園子里,各種雜草一起把它掩沒。雖然春日陽光曾將它關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傷。秋霜雨雪打著翠葉紅花,蘭的生命怕是就要結束了!若無清風來吹拂,蘭又能為誰而香呢?

2、《種蘭》 宋·蘇轍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譯文:蘭花生長在幽谷裡面沒有人賞識,一個朋友在東軒種了些,拿來送我。它的香氣能解除繁穢,更讓人憐愛的是它的細葉可以抵禦風霜。根扎在在密石邊上秋天早早的開了花,一叢叢葉子靠著修竹有中午的陰涼。我想弄來蘼蕪香草與它共在堂下,那就經常可以看到楚辭詩句中的意境了。

3、《題楊次公春蘭》 宋·蘇軾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譯文:春蘭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採摘,那嬌羞的神色就主動展現在人們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蓋的春蘭,但是隨著清風陣陣,依然時不時可以聞到那沁人的馨香。

楊次公的這春蘭圖用妙筆丹青把春蘭如實畫了下來,達到了可補《離騷》而無愧於屈原的地步。面對著這春蘭花,就好像是面對著靈均,讓人不敢把它戴在頭上佩在身上來褻瀆他。

4、《詠蘭》南朝·蕭詧

折莖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開花不競節,含秀委微霜。

譯文:連同莖葉折來的蘭花聊可佩帶,置入室中自然飄香,開花卻不與其他花比賽拔髙枝節,含蘊著秀美的姿色在微霜里衰殘。

5、《飲酒·幽蘭生前庭》 晉·陶淵明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譯文:幽僻之地的蘭花在院子里生長,包含濃郁的芳香等待清風的的到來。輕風輕輕吹來,蘭花散發陣陣芳香,立刻就可以從蕭艾等雜草中分辨出來。

不停的向前行走會失去舊路,順應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許才能走通。醒悟到應該回去了,飛鳥沒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比喻大事已成,良將功臣無用了,可以將他們處置了。

㈡ 蘭花詩的繁體字轉換過程是什麼

  1. 《家語》(春秋)孔子
    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
    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

  2. 《飲酒·十七》(晉)陶淵明
    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3. 《種蘭》(南北朝)袁淑
    種蘭忌當門,懷璧莫向楚。
    楚少別玉人,門當植蘭所。

  4. 《幽蘭五首》(選壹)(南北朝)鮑照
    傾輝引暮色,孤景留思顏。
    梅歇春欲罷,期渡往不還。

  5. 《詠蘭》(南北朝)蕭詧
    折莖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開花不競節,含秀委微霜。

  6. 《和令狐侍御賞蕙草》(唐)杜牧
    尋常詩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繞欄今更為何人。

  7. 《詠蘭》(唐)唐彥謙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靄空谷。

  8. 《蘭》(宋)梅堯臣
    楚澤多蘭人未辨,盡以清香為比擬。
    蕭茅杜若亦莫分,惟取芳馨襲衣美。

  9. 《蘭》(宋)司馬光
    藝植日繁滋,芬芳時入座。
    青蔥春蕊擢,皎潔秋英墮。

  10. 《朱朝議移法雲院蘭》(宋)王安石
    幽蘭有佳氣,千載閟山阿。
    不出阿蘭若,豈遭干闥婆。

㈢ 贊美蘭花的詩句

1、《幽谷芳菲》——清代李鱔

淋漓如此寫芳菲,只少盆栽與石圍。

記得春風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歸。

譯文:蘭花始終靜靜地獨自綻放在幽谷中、山林間,淡淡地飄散著一縷縷怡人的清香,而山中樵夫夜歸時,恰好發現如草般開在山中無人欣賞的空谷幽蘭。

2、《蘭花》——明代劉伯溫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譯文:芬芳馥郁的蘭花開在無人能到的深山裡,美人喜歡它卻無法見到在,只好畫下它的樣子。

3、《題蘭花》——清代鄭板橋

身在千山頂上頭, 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譯文:蘭花的生長環境,在山頂,岩峰等等這種人跡罕至之處,蘭花開著,並散發著奇妙的香氣。蘭花的幽潔,不是沒有腳下的浮雲喧鬧,但是任浮雲來去,來的時候蘭花無意知會,去的時候也無意挽留。

4、《蘭花》——明代薛網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譯文:我喜歡蘭花,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花,不用自身的顏色討好自然造化。蕭蕭的西風吹過,在寒冷的露水灑滿的深林中,即使沒有人欣賞,蘭花也依舊開放並散發著幽幽的芬芳。

5、《題楊次公春蘭》——宋代蘇軾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譯文:春蘭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採摘,那嬌羞的神色就主動展現在人們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很多,看不到被掩蓋的春蘭,但是隨著清風陣陣,依然時不時可以聞到那沁人的馨香。

㈣ 關於蘭花的古詩 ,還要寫哪個作者出處和朝代一

1.《家語》(春秋)孔子

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

氣若蘭兮長不回改,心若蘭兮終不移。

2.《飲酒·答十七》(晉)陶淵明

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3.《種蘭》(南北朝)袁淑

種蘭忌當門,懷璧莫向楚。

楚少別玉人,門當植蘭所。

4.《幽蘭五首》(選壹)(南北朝)鮑照

傾輝引暮色,孤景留思顏。

梅歇春欲罷,期渡往不還。

5.《詠蘭》(南北朝)蕭詧

折莖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開花不競節,含秀委微霜。

㈤ 秋天蘭花詩句經典

1.《家語》(春秋)孔子
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
氣若蘭兮長回不改,心若答蘭兮終不移。

2.《飲酒·十七》(晉)陶淵明
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3.《種蘭》(南北朝)袁淑
種蘭忌當門,懷璧莫向楚。
楚少別玉人,門當植蘭所。

4.《幽蘭五首》(選壹)(南北朝)鮑照
傾輝引暮色,孤景留思顏。
梅歇春欲罷,期渡往不還。

5.《詠蘭》(南北朝)蕭詧
折莖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開花不競節,含秀委微霜。

6.《和令狐侍御賞蕙草》(唐)杜牧
尋常詩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繞欄今更為何人。

7.《詠蘭》(唐)唐彥謙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靄空谷。

8.《蘭》(宋)梅堯臣
楚澤多蘭人未辨,盡以清香為比擬。
蕭茅杜若亦莫分,惟取芳馨襲衣美。

9.《蘭》(宋)司馬光
藝植日繁滋,芬芳時入座。
青蔥春蕊擢,皎潔秋英墮。

10.《朱朝議移法雲院蘭》(宋)王安石
幽蘭有佳氣,千載閟山阿。
不出阿蘭若,豈遭干闥婆。

㈥ 蘭花詩的繁體字轉換

  1. 《家語》(春秋)孔子
    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
    氣若蘭兮專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屬移。

  2. 《飲酒·十七》(晉)陶淵明
    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3. 《種蘭》(南北朝)袁淑
    種蘭忌當門,懷璧莫向楚。
    楚少別玉人,門當植蘭所。

  4. 《幽蘭五首》(選壹)(南北朝)鮑照
    傾輝引暮色,孤景留思顏。
    梅歇春欲罷,期渡往不還。

  5. 《詠蘭》(南北朝)蕭詧
    折莖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開花不競節,含秀委微霜。

  6. 《和令狐侍御賞蕙草》(唐)杜牧
    尋常詩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繞欄今更為何人。

  7. 《詠蘭》(唐)唐彥謙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靄空谷。

  8. 《蘭》(宋)梅堯臣
    楚澤多蘭人未辨,盡以清香為比擬。
    蕭茅杜若亦莫分,惟取芳馨襲衣美。

  9. 《蘭》(宋)司馬光
    藝植日繁滋,芬芳時入座。
    青蔥春蕊擢,皎潔秋英墮。

  10. 《朱朝議移法雲院蘭》(宋)王安石
    幽蘭有佳氣,千載閟山阿。
    不出阿蘭若,豈遭干闥婆。

㈦ 帶蘭的古詩

1.《家語》(春秋)孔子

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

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

2.《飲酒·十七》(晉)陶淵明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3.《種蘭》(南北朝)袁淑

種蘭忌當門,懷璧莫向楚。

楚少別玉人,門當植蘭所。

4.《幽蘭五首》(選一)(南北朝)鮑照

傾輝引暮色,孤景留思顏。

梅歇春欲罷,期渡往不還。

5.《詠蘭》(南北朝)蕭詧

折莖聊可佩,入 室自成芳。

開花不競節,含秀委微霜。

6.《和令狐侍御賞蕙草》(唐)杜牧

尋常詩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繞欄今更為何人。

7.《詠蘭》(唐)唐彥謙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靄空谷。

8.《蘭》(宋)梅堯臣

楚澤多蘭人未辨,盡以清香為比擬。

蕭茅杜若亦莫分,惟取芳馨襲衣美。

9.《蘭》(宋)司馬光

藝植日繁滋,芬芳時入座。

青蔥春蕊擢,皎潔秋英墮。

10.《朱朝議移法雲院蘭》(宋)王安石

幽蘭有佳氣,千載閟山阿。

不出阿蘭若,豈遭干闥婆。

11.《蔬蘭》(宋)王令

曉折寒蔬野圃間,荒林深處有芳蘭。

世無賢士紉為佩,猶有幽人日取餐。

12.《次韻答人幽蘭》(宋)蘇轍

幽花耿耿意羞春,紉佩何人香滿身。

一寸芳心須自保,長松百尺有為薪。

13.《蘭花》(宋)蘇轍

李徑桃蹊次第開,穠香百和襲人來。

春風欲擅秋風巧,催出幽蘭繼落梅。

14.《幽蘭花》(宋)蘇轍

珍重幽蘭開一枝,清香耿耿聽猶疑。

定應欲較香高下,故取群芳競發時。

15.《墨蕙》(宋)陳與義

人間風露不到畹,只有酪奴無世塵。

何須更待秋風至,蕭艾從來不共春。

16.《題畫蘭》(宋)張浚

翠袖沖寒暮倚樓,高山流水思悠悠。

玉人何處空遺佩,月落滄江一笛秋。

㈧ 秋天蘭花的詩句

歷朝歷代涉及秋天蘭花的相關詩句有很多,其比較代表性的有以下這些:
一、春秋時代
《家語》(春秋)孔子
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
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
二、五代十國時代
《飲酒·十七》(晉)陶淵明
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種蘭》(南北朝)袁淑
種蘭忌當門,懷璧莫向楚。
楚少別玉人,門當植蘭所。
《幽蘭五首》(南北朝)鮑照
傾輝引暮色,孤景留思顏。
梅歇春欲罷,期渡往不還。
《詠蘭》(南北朝)蕭詧
折莖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開花不競節,含秀委微霜。
三、唐朝
《和令狐侍御賞蕙草》(唐)杜牧
尋常詩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繞欄今更為何人。
《詠蘭》(唐)唐彥謙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靄空谷。
《芳蘭》(唐)李世民
春暉開禁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蘭花詩》(唐)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蘭》(唐)無可
蘭色結春光,氛氳掩眾芳。
過門階露葉,尋澤徑連香。
畹靜風吹亂,亭秋雨引長。
靈均曾采擷,紉佩掛荷裳。
四、宋朝
《蘭》(宋)梅堯臣
楚澤多蘭人未辨,盡以清香為比擬。
蕭茅杜若亦莫分,惟取芳馨襲衣美。
《蘭》(宋)司馬光
藝植日繁滋,芬芳時入座。
青蔥春蕊擢,皎潔秋英墮。
《朱朝議移法雲院蘭》(宋)王安石
幽蘭有佳氣,千載閟山阿。
不出阿蘭若,豈遭干闥婆。
《蔬蘭》(宋)王令
曉折寒蔬野圃間,荒林深處有芳蘭。
世無賢士紉為佩,猶有幽人日取餐。
《次韻答人幽蘭》(宋)蘇轍
幽花耿耿意羞春,紉佩何人香滿身。
壹寸芳心須自保,長松百尺有為薪。
《蘭花》(宋)蘇轍
李徑桃蹊次第開,穠香百和襲人來。
春風欲擅秋風巧,催出幽蘭繼落梅。
《幽蘭花》(宋)蘇轍
珍重幽蘭開壹枝,清香耿耿聽猶疑。
定應欲較香高下,故取群芳競發時。
《墨蕙》(宋)陳與義
人間風露不到畹,只有酪奴無世塵。
何須更待秋風至,蕭艾從來不共春。
《蘭》(宋)丁謂
彼羨南陔子,其誰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紺綠泛風光。
屢結騷人佩,時飄鄭國香。
何須尋九畹,十步即芬芳。
《采蘭吟》(宋)釋文珦
楚芳有幽姿,采采倏盈把。
馨香滿襟袖,欲寄同心者。
道遠不可求,余懷為誰寫。
佩服林下游,自愛逸而野。
五、明朝
《畫蘭》(明 )李日華
懊恨幽蘭強主張,開花不與我商量。
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寫蘭》(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種,還憐出谷香。
不因風力緊,何以度瀟湘。
《著色蘭》(明)張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灕水西。
盈盈葉上露,似欲向人啼。
《蘭》明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六、清朝
《題蘭》(清)鄭板橋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
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蘭花》(清)秋瑾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儔。
《廣群芳譜》(清)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七、現代
《詠蘭詩》張學良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花。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熱點內容
飯店裝修隔斷綠植 發布:2025-05-21 13:32:28 瀏覽:448
花卉種苗批發 發布:2025-05-21 13:32:18 瀏覽:195
玫瑰花萃取 發布:2025-05-21 13:31:31 瀏覽:96
蘭花紅香妃開花圖片 發布:2025-05-21 13:31:21 瀏覽:241
櫻花盛開的時候押尾 發布:2025-05-21 13:22:38 瀏覽:645
色素性玫瑰糠疹圖片 發布:2025-05-21 13:13:13 瀏覽:598
黃荊盆景栽培視頻教程 發布:2025-05-21 13:05:11 瀏覽:547
櫻花苞象什麼 發布:2025-05-21 12:58:25 瀏覽:563
湖北的梅花 發布:2025-05-21 12:54:46 瀏覽:258
汕頭花卉批發 發布:2025-05-21 12:53:53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