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王氏素
㈠ ★求助...關於一種花的名字!★(有圖片)
圖片看不太清楚啊
http://www.yuanlin.com/B2B/Sell/Detail/2008/9/15/43418.shtml
如果是這種花的話那就是春蘭
㈡ 蘭花 介紹
http://www.cnhhcw.com/zhuanti/2007q3/20070808092951326249.html
http://www.cnhhcw.com/zhuanti/2007q3/20070808092951326249.html
這個地方有關於蘭花的詳細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蘭花從季節分,可分為春蘭、蕙蘭、秋蘭、寒蘭。因而它的用途較多:1、觀賞。2、食療《十萬個不要.花卉篇》記有名菜「蘭花大鍋」,其味鮮香,肉嫩,營養豐富;「蘭花銀粉全雞」,色澤美觀,肉爛味鮮爽口。3、葯用:《本草綱目》雲:「蘭草走氣道,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殺蠱辟惡,而為消渴良葯。」佩蘭、澤蘭全草葯用。建蘭葉、花、根均可葯用,葉及根一年四季皆可採用,鮮用干用都行,斑蘭葉莖葉葯用,夏秋采,鮮用或曬干用。建蘭有理氣,寬中,明目之功。脾闡口乾:佩蘭,水煎服。......
㈢ 本人對種植業非常嚮往.聽朋友說種植蘭花不錯.請問蘭花價值究竟怎樣哪個品種更有種植價值
縱觀近年蘭市 跌碭起伏 看似很火實不其然 但蘭花確有發展潛力 如果你第一次從事蘭花種植 建議回你還是從普通的入答手 傳統明品雖受歡迎但是你養不好的話 投入的錢都會打水漂 尤其是新手養蘭 看似簡單但學問很深 蘭三分種七分管 光學交水就要3的公夫 不是吹牛 你養了就知道 現在蘭花要數惠蘭和蓮瓣蘭最好 兩著潛力很大 尤其是惠蘭 前景廣闊
㈣ 素荷主要有哪些品種
1、蒼岩素:
清光緒年間浙江長樂鎮錢氏選育,春蘭名品之一,特徵外三瓣圓大放角,貓耳捧瓣,呈大捲舌,花開翠色,舌頭無雜質全白,葉闊呈半垂形,易花易養的品種。
2、蔡仙素:
1915年民國年間潘氏選育,特徵副瓣長腳較闊,主瓣收根放角,呈劉海舌,有白峰,蠶蛾捧心半硬分窠,花葶拔高,平肩。
3、蔡梅素:
清乾隆年間蔡氏選育,低花梗低葉架,綠色花苞,兩邊捧瓣雄性化強,瓣色呈黃色,與蕊柱粘連一起,瓣端緊邊呈拱抱狀,中間隱筋明顯,呈如意舌,外瓣收根大圓頭,舌端平出或斜出狀,不後卷。
4、丙子素荷:
名稱引自日本蘭花譜,目前國內已無該品種,均由日本引進,選育由江蘇省無錫市蔣東孚選出,多年前流轉日本,目前國內有栽培該品種苗,但數量不詳。
5、翠文素:
算得上是新老種,1989年浙江紹興棠棣趙銀泉於餘姚挖得,經過科學工作者的努力與探索,詳細記錄了翠文素的生長習性及分布地區信息,翠文素外三瓣長闊,外瓣收根放角,軟捧大捲舌,花開素色無雜質,花葶較高,葉呈半垂狀,花形端正,平肩。
6、海荷素:
1997年底於浙江舟山下山品種,在2000年杭州蘭展上,葉宗芳憑著海荷素贏得該屆金獎;此花葉姿斜立,葉片較寬,葉色嫩綠,外瓣短圓具綠覆輪;呈蚌殼捧狀,舌端白卷,花色呈黃綠。據稱海荷素下山時開得相當「荷」,瓣邊覆輪也是非常'復輪';但經過十幾年種養,少有人養得出如此荷瓣,加上此草極難種養,已逐漸被市場淘汰。
7、漢宮秋月:
選育於雲南文山市,具體年份不詳,曾在2014年雲南省各市蘭展上獲得金獎無數,屬近年來雲南少有的上好新品種,取名'漢宮秋月'來自雲南知名蘭家,特徵葉寬2厘米,花朵直徑能達10厘米之大,寬2厘米,開品花色十分難得,有著翡翠之色,外瓣有綠暈,色香具全,目前該品種種養數量極少。
8、皓月荷素:
近年發現的新種,2003年於浙江天台山縣天台山潘曉挖得,經由陳江與吳立文選育命名,特徵呈花開桃腮素,中宮圓整,舌大而圓,猶如一輪皓月當空,故取名'皓月荷素',葉寬呈弓形彎曲狀,葉色無光澤,於2010年獲得浙江省第十屆蘭花博覽會銀獎。
9、鶴裳素:
清嘉慶年間,浙江杭州靈隱寺本空大師化緣路經五台山掘得,本空大師愛養蘭花,其日常打坐房間都擺放了蘭花,後來本空大師升為靈隱寺主持,寺內收藏蘭花品種數不勝數;但由於抗日期間動盪時局,鶴裳素於民國時期流轉日本;鶴裳素特徵出芽碧綠,株高中等,葉質糯厚,清秀高雅,葉長可達20-30公分,葉寬1.3公分左右,葉姿半垂,葉色濃綠富有光澤;外瓣闊大收根放角,瓣肉深綠緊邊,呈蚌殼捧。花莛翠綠粗壯挺拔,花開直徑5-6公分。
10、魁荷素:
1916年民國時期於寧波林太和選出,特徵外三瓣收根放角緊邊,呈蚌殼捧,大圓捲舌,花色翠綠,花葶較高,葉姿半垂中幅闊,葉質較厚。
11、老文團素:
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由江蘇蘇州周文段選出,又稱'周文段素',特徵葉姿弓垂狀,葉質較軟,呈剪刀捧,大劉海舌,葉瓣質厚,色呈翠綠,凈素淡雅,葉色富含光澤。
12、新文團素:
基本特徵與老文團素形似,新文團之美在於平肩、色翠、花桿高,捧合等,可見古人選花之嚴謹,當下即使有眾多素心品種粉墨登場也難以超越新文團素。
13、綠珠素:
關於這個品種,有2個說法,一種是由無錫張浩榮選出,於江南蘭苑栽培,在江蘇省春蘭展會上獲過金獎,浙江紹興市第二十屆蘭花展覽會銀獎;第二種說法是1932年由蘭界知名專家沈淵如老先生選出,特徵葉色翡翠綠,呈平肩,外瓣有淺兜,呈合抱蕊柱,舌潔白無瑕,花箭挺拔,實屬春蘭素心經典品種。
14、宋荷素:
抗戰前經由宋氏選出,春蘭素瓣名品,外三瓣呈長闊,蚌殼捧,大卷白舌,花葶較高,落肩,葉姿斜立。
15、天童素:
民國初年選育於浙江省寧波市天童山,呈綠花白舌,花容端莊。
16、王氏素:
抗戰前浙江紹興王錦祿選出,春蘭素心名品,特徵外三瓣狹長,呈軟捧,凈白鄭舌,花葶較高,花梗較細,葉姿彎垂狀。
17、香草素:
1936年由江蘇無錫沈淵如先生選出,特徵蚌殼捧,白長捲舌,外瓣長腳圓頭,花開翠綠色,葉姿半垂狀。
18、霸王素:
霸王素又稱霸王荷素,由蘭友陳江選出,屬新種春蘭素心名品,由於當時不識得此品種的優點,陳江贈幾苗於蘭友,至此仍有許多蘭友均種養此品種,霸王素是可比肩老種名品之美。
19、雪蓮素:
抗戰前於浙江花農選出;荷形赤殼美,屬春蘭大花型品種,外瓣短闊收根放角,微微緊邊,呈剪刀捧,微白大圓舌,花開嫩綠色,花姿俏麗。葉形較高,葉姿呈半垂,春蘭素心難得珍品。
20、楊氏素蝶:
春蘭名貴品種,1920年民國時期由陳義定主人寧波的楊祖仁選出;葉子呈斜立狀,外三瓣短圓寬闊,花色綠白相映,猶如白蝶飛舞,柔波動人,直開大圓舌。
21、楊氏素荷:
1920年民國庚申年由陳義室主人選出,另一說法是由寧波楊祖仁選育;特徵新芽碧綠,葉長20-25厘米,葉寬0.6-1厘米,葉色翠綠富含光澤,葉姿半垂狀,外三瓣短圓緊邊,收根放角,花瓣呈淺兜狀,舌端凈白大圓舌,微微後捲曲,花開品正素雅。
22、寅谷素:
清光緒年間由穆性選出,春蘭素心老種名品,葉片修長,收根緊邊,竹葉形外三瓣,呈剪刀捧,圓舌凈素,葶高易花。
23、俞氏素荷:
春蘭新種素心,2001年於浙江省舟山市黃楊尖下山俞宏達掘得命名,是目前浙江一帶素心荷瓣最好品種之一,蘭界對其資料描述不多,由於品種種養人數較少,對該品種的特徵描述不詳,曾有蘭友在全國蘭展上看到此花,評價寫道:'其色,型,脛骨像至玉石不可多得'。
24、玉梅素:
清康熙年間於浙江紹興選出,算得上至今流傳最久的傳統品種之一,春蘭難得的梅瓣素心名品;葉形細狹半垂,葉姿斜立有光澤,舌端短圓如意舌,易花易芽品種,舌白桃腮素,難能可貴的是春蘭唯一的赤殼素心品種.
25、月佩素:
清光緒年間浙江湖州鈕慎五選出,但後贈於嘉興許韻琴,方能流傳至今,蘭界又稱鈕荷素,但蘭友慣稱月佩素,特徵葉姿弓垂狀如開扇,葉質軟韌,葉色翠綠光亮,彰顯滋潤感,外三瓣收根放角有略狹,緊邊平肩往內拱抱,呈蚌殼捧,舌端大圓舌微向後卷。
26、張荷素:
清宣統年間浙江紹興棠棣劉茂成選出,又稱'大吉祥素',特徵舌端舌白大圓舌,屬春蘭大花型,花葶較長,葉幅寬大,葉姿呈半垂狀,外三瓣闊長收根放角,花開綠白色。
27、知足素梅:
1988年浙江紹興漓渚胡和金與徐泉森於舟山狹門掘得,後賣給諸建華,諸李木,但在1966年10月湖州王阿海從漓渚引入數十苗至湖州,又由湖州馮如梅認為得到此梅,非常滿意'知足',遂取名'知足素梅',此品種葉姿半垂狀,葉幅細狹,葉質硬厚,白殼花苞,花梗細高出葉架,外瓣收根長腳圓頭,呈挖耳捧,舌白凈素呈如意圓舌,氣味幽香風韻,水仙素瓣中佼佼者。
㈤ 蘭花王氏素荷和素冠荷鼎哪個好
素冠荷鼎好。
1、素冠荷鼎是盯殲皮一種十分珍改模稀的植物凱差,外形美觀,型姿優美。
2、蘭花王氏素荷相對比較常見,外形不太美觀。
㈥ 懂蘭花愛蘭花的請看,有種蘭花,山上找到的不認識
詞解
學名:Cymbidium spp.
英名:Cymbidium
別名:蘭草
科名:蘭科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肥大,無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鱗莖,俗稱蘆頭外包有葉鞘,常多個假鱗莖連在一起,成排同時存在。葉線形或劍形,革質,直立或下垂,花單生或成總狀花序,花梗上著生多數苞片。花兩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與3枚花瓣及蕊柱組成。萼片中間1枚稱主瓣。下2枚為副瓣,副瓣伸展情況稱戶。上2枚花瓣直立,肉質較厚,先端向內捲曲,俗稱捧。下面1枚為唇瓣,較大,俗稱蘭蓀。成熟後為褐色,種子細小呈粉末粉。
春蘭、蕙蘭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狀、質地等的不同變化分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種與素心等。梅瓣為萼片短圓,肉質較厚,稍向內曲,基部狹窄,捧瓣肉質肥厚先端內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開時微向上,名種有宋梅、西神梅等品種。水仙瓣為萼片稍長於梅瓣,先端漸尖,捧瓣質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種有汪字、翠一品等。茶瓣為萼片寬大,質厚,基部窄,先端寬而突尖,捧瓣不成兜,唇瓣較潤,微反卷,名種有大富貴、翠蓋花等。蝴蝶瓣為向下的兩枚萼片的內側,質地變厚,成波狀縐,並有紅色塊斑,有時整個萼片或花瓣數量突然增多(如綠雲,花冠常在8枚左右),或花朵形狀有特殊變化。素心為花被、花莖、苞片同一顏色,純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紋,名貴品種有張荷素、老文團素等。
蘭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質壤土,宜空氣流通的環境。
蘭科共750屬35 000餘種,而蘭屬70餘種。我國常見栽培種有:
春蘭(C.goeringii):又稱草蘭、山蘭、朵朵香。一莖1朵-2朵花,芳香。花期2月-3月。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傳統名貴品種有宋梅、龍字等。變種有線葉春蘭(C.georingii var.serratum),葉較細,花深綠色,無香氣或淡香。
蕙蘭(C.faberi):又稱九子蘭、夏蘭。一莖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分布地區與春蘭相似。傳統名種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嶴素等。
變種有送春(C.faberi var.szechuanicum)俗稱絲茅腳九子蘭,葉片常排成兩列,花期7月-9月.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等地。變種有素心建蘭(C.ensifolium var.susin),包括名貴的金絲馬尾、玉沉大貢、龍岩素、大鳳尾素、觀音素、長汀素等。
蘭花種類介紹
蘭花是珍貴的觀賞植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個屬、二萬多個種,每年還發現和培養出不少新品種。
蘭花按生態習性主要分為地生蘭、氣生蘭、腐生蘭三大類。由於地生蘭大部份品種原產中國,因此地生蘭又稱中國蘭,並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花之首。中國蘭花主要為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有上千種園藝品種。
春蘭:春蘭又名草蘭、山蘭。春蘭分布較廣,資源豐富。花期為一年的2-3月,時間可持續1個月左右。花朵香味濃郁純正。名貴品種有各種顏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從瓣型上來講,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蕙蘭:蕙蘭根粗而長,,葉狹帶形,質較粗糙、堅硬,蒼綠色,葉緣鋸齒明顯,中脈顯著。花朵濃香遠溢而持久,花色有黃。白、綠、淡紅及復色,多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建蘭:也叫四季蘭,包括夏季開花的夏蘭、秋蘭等。四季蘭健壯挺拔,葉綠花繁,香濃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強,易栽培。不同品種花期各異,5-12月均可見花。
寒蘭:寒蘭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廣東以及西南的雲、貴、川等地。寒蘭的葉片較四季蘭細長,尤以葉基更細,葉姿幽雅瀟灑,碧綠清秀,有大、中、細葉和鑲邊等品種。花色豐富,有黃、綠、紫紅、深紫等色,一般有雜色脈紋與斑點,也有潔凈無暇的素花。萼片與捧瓣都較狹細,別具風格,清秀可愛,香氣襲人。 墨蘭:
墨蘭,又稱報歲蘭、拜歲蘭、豐歲蘭等,原產於我國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台灣、海南等。我國南方各地特別是廣東、雲南的養蘭人最喜栽培與觀賞。 春劍:春劍常稱為正宗川蘭,雖雲、貴、川均有名品,但以川蘭名品最名貴。花色有紅、黃、白、綠、紫、黑及復色,艷麗耀目,容貌窈窕,風韻高雅,香濃味純,常為養蘭人推崇首選。
品種鑒別要「三看」
品種鑒別是對蘭花綜合素質的鑒定,是最能展示藝蘭功力的一門學問。因此,歷代藝蘭大家都對此格外慎重,從不妄下結論,始終奉行「三看」原則。一看葉形「觀花一時,賞葉終年」。
在無花季節,人們對名品蘭花鑒別的主要依據是看葉形,包括葉芽、株形等。蘭芽出土時的色澤對蘭花品種的鑒賞有一定參考作用,芽期需仔細觀察。一般而言.凡新芽為白色、白綠色、綠色的,春蘭一般為素心品種,蕙蘭大多為素心或綠蕙;芽尖有白色米粒狀「白峰」的,有可能出細花。蘭花傳統名品大都相對穩定,其葉形也有一定的規律性,藝蘭家經長期實踐,對葉形特徵明顯的品種一般能憑眼看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如直立葉的汪字、泰素、老極品,環垂葉的宋梅、大一品,肥環葉的大富貴、扭曲葉的綠雲等。但蘭花由於種養環境不同,並非年年歲歲葉相同,於是藝蘭家們在觀葉的同時往往還要結合看花苞來鑒定品種。二看花苞蘭花傳統名品不但葉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們在鑒別時既要看葉形,又要看花苞。關於花苞的鑒定,前人總結出了蘭蕙頭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鈴的「五門八式」。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我們鑒別品種大有裨益,值得我們很好的消化吸收。
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人們在藝蘭實踐中發現,即使同一盆蘭花,有時其花苞的顏色在不同年份,甚至同一年份也不相同。對此我有體會。經多年觀察,我栽培的大富貴、元字等名品蘭蕙其花苞在不同的年份有時會有差異,有的年份花苞色澤深些、有的年份色澤淺些。據無錫陳耀明先生講,他種養的集圓有時抽出的花葶為「深赤紅色」,有時抽出的花葶為「綠中見紫」,有一年他的一大盆集圓拔出五個花葶,有三個是紅的,兩個綠中見紫。
可見,單純從花苞的色澤、形狀來鑒別品種有其局限性,還必須看其開品。三看開品對蘭蕙品種的鑒別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開品,這也是引種品種要見花引種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開品到位,見花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但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同一品種的蘭蕙往往因種法不同開出的花品有時也各不相同,如宋梅能開出四五種花形,綠雲、西神亦能開出幾種不同的花形,但我們不能因其開品有異就斷定它們是不同的品種。故一代藝蘭大家吳恩元言:「因種法有好歹,致開品有高下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品種鑒別真學問。對蘭花品種的鑒別應辯證的看、綜合的看,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妄下結論。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看葉形、看花苞、看開品。
國蘭
中國蘭花簡稱國蘭,通常是指蘭屬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種。假鱗莖較小,葉線形,根肉質;花莖直立,有花1至10餘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綠色有紫紅色斑點。種類不同葉和花形態及花期變化較大。產秦嶺以南及西南地區。栽培歷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自古以來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屈的象徵。形成有濃郁中華民族特色的蘭文化。用分株、播種或組織培養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氣排水好;喜半陰和濕潤的環境,墨蘭建蘭和寒蘭越冬溫度10℃左右,另外幾種5℃左右。
國蘭的起源與歷史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花——國蘭,古代稱之為蘭蕙。正如北宋黃庭堅(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我們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蘭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夫子曾說:「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蘭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足以證明中國蘭花在歷史文化上所佔的地位。
但有關孔子時代對蘭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春秋時代的衛國在河南北部(今滑縣一帶),魯國在山東,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東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蘭花。因此他所說的芝蘭實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澤蘭。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認為孔子說的芝蘭生幽谷是對當時蘭花生態環境十分貼切的描述,而且當時的氣候比今天溫暖,河南一帶還生長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蘭花分布。因此,孔子當時路經深林幽谷時見到蘭花獨茂並不稀奇,他所說的芝蘭實為當今所稱的蘭花。 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我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我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民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涌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0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岳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歐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藝蘭發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並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種蘭法》;1950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台灣所出版介紹國蘭的書籍和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藝蘭研究的一大成就。
藝蘭發源於中國,外傳至日本及朝鮮。現今日本對中國蘭花的興趣甚濃,其歷史淵源也是由中國開始。現今日本栽蘭已自成體系,發展為號稱「東洋蘭」的基地。至於朝鮮方面,藝蘭也必不可少地成為朝鮮人民崇尚之物,並使蘭花成為當今朝鮮人民作為高雅的花卉,陳設於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為令人稱頌的是,他們將蘭花作為一種高級的禮品來饋贈。
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願蘭蕙自然進入人們心靈的世界,共同將蘭藝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國粹發揚光大,以蘭會友,共同進步。
洋蘭
洋蘭是相對於國蘭而言的,泛指除了國蘭外的蘭花,其實並非全部原產西洋,常見的有:卡特蘭、虎頭蘭、蝴蝶蘭、兜蘭、文心蘭、萬代蘭、石斛等,其講究的是花型花色,一般原產熱帶和半熱帶,多為附生,栽培需較高的溫度和濕度,是當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花卉。
隨著蘭花組織培養技術和無菌播種技術的不斷發展,蘭花在試管內開花的現象正日益受到重視。這一現象之所以能吸引育種學家的目光,主要原因是原來需要常規栽培許多年才能開花的人工雜交新品種,現在在試管里,通過1-2個培養周期就能人為地促使其開花,這樣就可以根據開花的情況有目的地選育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淘汰相對較差的個體,從而使整個育種的周期縮短,並大大減輕大量栽培未見花品種的工作量,使育種工作更富有針對性。
由於我們長期從事的是蘭屬植物中幾種常規栽培的地生蘭種的開發和研究,因此下面提及的蘭花,均是指這幾個蘭種而言,包括春蘭、建蘭、春劍、蓮瓣、蕙蘭、寒蘭等。
蘭花在試管內開花的方式,根據目前的觀察結果,大概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由蘭苗的腋芽發育成花芽,這種方式跟常規栽培中蘭花的開花方式是一樣的,只不過常規栽培是一叢苗起花,試管內是單苗起花而已,這種情況在建蘭中比較普遍,春蘭春劍等品種中比較少見。第二類是蘭苗的頂芽發育成花芽,類似通常所說的草中箭( 草心箭),花由蘭苗最中心長出,這種情況在各個蘭種中都有出現,尤其是在春蘭中常見。第三類是由原球莖的頂端直接分化出花芽,這類方式完全由培養基內的激素水平控制,起花快而整齊,分化頻率高,是目前主要的誘導起花方式。
蘭花在試管內開出的花朵,基本的品種特徵是不會改變的,例如素心品種開素花,絕不會開彩花。凡是有香味的品種,試管內的花也是有香味的,並且香味濃郁,不亞於盆栽蘭花的香味,這一點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由於試管內的溫度等環境條件的原因,花期通常只有幾天時間,不如盆栽蘭花開花持久,在低溫條件下,花期則可以大大延長。蘭花在試管內開出畸形花的比例是比較高的,有些品種可以達到10-20%。一般來講,這些畸形花通常都是生理性的原因和外部培養條件的原因造成的,例如激素水平、無機鹽等理化因素,而不是遺傳上的相應改變,因此這些畸形花的出現,在遺傳和育種上毫無意義。我們曾追蹤觀察過很多的奇花品系,希望能從中選出新的優良品種,結果發現絕大多數以後又開出了正常花,真正能穩定的是極少的。
一個對蘭花培育者十分有用的現象是,試管內開出的花,多數情況下,合蕊柱都能正常發育,具有正常的授粉能力和結實能力,我們曾鏡檢過小孢子的發育過程,發現其減數分裂過程和花粉粒的形成過程基本是正常的。尤其是以腋芽的方式開出的花,授粉後結出的果實很容易正常發育至種子成熟,並且這些在試管內結出的種子,有一定的發芽能力,盡管發芽率比盆栽蘭花的種子的發芽率低,但對育種者來說,已經足夠了。
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控制蘭花在試管內開花的能力越來越強,這無疑會對蘭花的雜交育種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由於蘭花的主要欣賞點在花藝上,一個未知的品種,在開花前也基本無法從葉片上判斷其優劣,所以育種工作者不僅要選擇合適的優良親本做雜交並且培育出小苗,還不得不把這些小苗,不論好壞,一古腦地種進溫室,苦等數年至開花,才能從中篩選優秀單株。這一過程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即使獲得了優秀的單株,很不幸的是每一個單株的數量也是非常少的,通常只有幾苗,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還必須以這一優秀單株為外植體,再從頭做一次組培。從開始作雜交工作,到最後有商品苗供應市場,這一過程要經歷兩次組培周期,兩次從瓶苗到開花的栽培周期,一般要十多年的時間。而試管內開花技術的完善,使我們不必經過栽培過程,就可以在試管內篩選優良株系,並且一旦選出,可以直接進行快繁,不必再經過原球莖的誘導過程,使整個育種周期縮短將近一倍的時間。
蘭花在試管內開花帶來的另一便利之處是使蘭花的瓶內雜交成為可能,這是一個全新的應用研究領域。有些育種工作,需要進行反復的雜交,回交和自交,才能實現育種目的,選育出優良的新品種。例如素心品種和梅瓣品種的雜交,子一代通常是梅瓣但肯定不是素心,這就需要子一代和素心親本回交一次,或者子一代自交一次,再從子二代中選擇素心梅瓣。採用常規辦法,這一過程肯定要用十幾年時間,現在有了促使蘭花試管內開花的方法,我們就可以在試管內讓子一代開花,並且在試管內進行自交授粉或子一代植株之間相互授粉,並培養出種子。這些種子無需消毒直接播種於培養基上,獲得子二代,再誘導出花,即可從子二代中間選擇想要的品種了。這一過程比常規方法,至少可以節省兩個從瓶苗到開花的栽培周期。
另外,由於試管內開花不受季節限制,可以隨時誘導,這就為不同季節開花的蘭花品種或者是花期不遇的蘭花品種之間的雜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換句話來說,試管里開花的蘭花,為雜交育種工作提供了穩定的花粉源。依據這一思路,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開花季節的限制和種源數量的限制(有些數量很少的品種,要見一次花可能要等很多年的時間,並且開花時不一定有非常合適的其它親本材料同時開花),已經成功地實現了不同季節開花的蘭花品種之間的雜交。
目前而言,蘭花這一領域的研究工作,尚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並不是每個品種都能誘導出花,也不是每個品種都能達到需要的成花率,更沒有一個現成的程序能讓所有的品種開出花來,每一個品種都需要進行大量的試驗和摸索。但這些基本都是技術性的問題,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隨著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這一領域的研究和開發中來,這些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
㈦ 蘭花名品有哪些 蘭花該怎麼種
中國蘭花主要為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對蘭花品種的鑒別主要奉行三看原則:一看葉形,二看花苞,三看開品。
一看葉形:在無花季節,人們對名品蘭花鑒別的主要依據是看葉形,包括葉芽、株形等。蘭芽出土時的色澤對蘭花品種的鑒賞有一定參考作用,芽期需仔細觀察。一般而言.凡新芽為白色、白綠色、綠色的,春蘭一般為素心品種,蕙蘭大多為素心或綠蕙;芽尖有白色米粒狀「白峰」的,有可能出細花。蘭花傳統名品大都相對穩定,其葉形也有一定的規律性,蘭藝家經長期實踐,對葉形特徵明顯的品種一般能憑眼看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如直立葉的汪字、泰素、老極品,環垂葉的宋梅、大一品,肥環葉的大富貴、扭曲葉的綠雲等。但蘭花由於種養環境不同,並非年年歲歲葉相同,於是蘭藝家們在觀葉的同時往往還要結合看花苞來鑒定品種。
二看花苞:蘭花傳統名品不但葉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們在鑒別時既要看葉形,又要看花苞。關於花苞的鑒定,前人總結出了蘭蕙頭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鈴的「五門八式」。
三看開品:對蘭蕙品種的鑒別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開品,這也是引種品種要見花引種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開品到位,見花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
常見栽培的蘭花有春蘭(草蘭)、蕙蘭(九節蘭)、建蘭(秋蘭)、墨蘭(報歲蘭)、寒蘭等。
(1)春蘭。根肉質、白色。葉狹線形,長約20厘米一25厘米,邊緣具有細銳鋸齒,葉脈明顯。每莖1~2朵花,黃綠色,香味清幽。早春2~3月開花。品種繁多,通常依花瓣的形狀分為梅花瓣、水仙瓣、荷花瓣、蝴蝶瓣、素心瓣等型。名貴的品種有小打梅、宋梅、綠雲、汪字、鄭同荷等。
(2)蕙蘭。根肉質、淡黃色,葉線形,比春蘭直立而粗長,葉緣粗糙。一莖著花5~13朵,淡黃色,唇瓣綠白色,具紅紫斑點。花甚香,花期4—5月。名貴品種有程梅、送春、盪字、隆昌素等。
(3)建蘭。葉闊線形,長30厘米~60厘米,多直立,葉緣光滑。一莖著花6~12朵。花黃綠色乃至淡黃褐色,有暗紫色條紋。香味甚濃,花期7~9月。名貴品種有十三太保、龍岩素心、鐵骨素、銀邊大貢等。
(4)墨蘭。葉長50厘米一100厘米,寬達3厘米,光滑,先端尖,直立性。花莖高約60厘米,一莖著花5一』10朵,花瓣多具紫褐條紋。花期冬季至早春,有香味。名貴品種有綠墨、白墨、鸚鵡墨、徽州墨等。
(5)寒蘭。葉狹而直立。花莖細、直立,著花5—9朵。花小、花瓣狹,有黃、白、青、紅、紫等色,清香。花期秋末至初春。名貴品種有銀鈴、翠玉、紫雲、黎明等
㈧ 雲南昆明目前蘭花價格是多少有沒有非常具體的全部!!!
要好貨可到大理看看~~~~
㈨ 洛陽素荷的來歷
洛陽素荷都是雜交品種,它就是蕙蘭王氏素荷,此花2002年下山於河南洛陽。
蕙蘭作為我國傳統名花之一,自從問世以來就很受蘭友歡迎,它以花高出架、香味濃郁、一桿多花、花期超長、舌頭起絨深受蘭家追捧,蕙蘭的頂級名品還是非常多的,但由於它成苗慢、養護難度大,導致很多極品花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像蕙蘭關頂、程梅、元字這些,雖然下山已經幾十年上百年,但由於沒有大規模繁育出來,導致目前的價位仍在數千元一苗。蕙蘭的新品還是比較多,只是好多都控制在老蘭家手中,像今天介紹的這種蕙蘭素花荷瓣,目前數量就極其稀少,堪稱蕙蘭傳世佳作。
其實,不管是春劍、春蘭、送春、還是蕙蘭,素花荷瓣一直都是資深蘭家苦苦追尋的好花之一,它集素心、瓣型花與一身,可以說是花中雙藝,要是出一顆瓣型非常圓的頂級素心荷瓣,那就是天價蘭花。蕙蘭就有這樣一個品種,它純素,大圓舌,標准荷瓣,收尖放角非常標准,曾經在蕙蘭展上獲得金獎無數,也深受資深蘭家喜愛,它就是蕙蘭王氏素荷。
此花2002年下山於河南洛陽,據悉當年下山後,花主人並沒有當回事,以為是顆普通蕙蘭素花,花劍排嶺的時候恰巧遇到一個陝西資深蕙蘭玩家,它目測花劍不一般,於是決定全部買下,經過幾個小時的討價還價,最終收入手中,經過幾年的悉心培養,此花的數量逐漸多了起來,但是商品苗還是非常稀少,市場上也很少見。
2006年,在蕙蘭精品展上此花一放光彩,只見這盆蕙蘭開花標準的翠綠色荷瓣素花,花瓣翠綠,收尖放角非常標准,大圓舌,舌頭翠綠帶絨,一桿十多朵花,各個開品都是頂級素花荷瓣,參觀的人員無不瞠目結舌,當時很多老蘭家現場提出購買,五萬一苗、7萬一苗、十一萬一苗,價格成倍增長,但由於花主人早年是成功企業家,資產上億,是個不缺錢的主,於是婉拒,後來經過四川資深蘭家趙先生從中斡旋,最終此品種流落幾苗到了四川。
此後購入四川後,經過花主人的悉心培育,數量逐漸增長,也成功引起了四川養殖蕙蘭的潮流,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溫江國際蘭展,此花的表現都非常好,斬獲了三金一銀的佳績,直到今天,此花都是資深蘭家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