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獨白
A. 席慕蓉《夏天的日記之五》賞析
席慕蓉的散文《獨白》
《獨白》一文是對人生的感悟,人活著所付出的努力難道僅僅是為討得人們的歡心、博得他人的贊許嗎?我們不要戰戰兢兢套入這種模式和桎梏中,到頭來你已不是你了,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它將制約你的發展。
《獨白》一文還告誡讀者要珍惜時光,人生有著各個不同的階段,各個階段都會有「落幕」時,每個階段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雖然已經「落幕」,但是在「落幕後,可以不斷地去彌補前一階段的不足,使自己能有一個提高,有一個飛躍,趨於完美。這樣才能減緩時光流逝的步伐。作者在文中說的相當好「這世間並沒有分離與衰老的命運,只有肯愛與不肯去愛的心」。分離與衰老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它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只要你肯愛惜時間,珍惜時間,你就能留住時間的步伐,使你變得年輕起來。
當你走過一段又一段的人生之路,愴然回顧走過的路,不會因此而後悔和懊惱。路在你的腳下,命運掌握在你自己的手裡,只有把握機遇,勇於向前,努力拚搏,成功就在眼前。(曉鳴)
獨白
席慕蓉
1
把向你借來的筆還給你吧。
一切都發生在回首的剎那。
我的徹悟如果是緣自一種迷亂,那麼,我的種種迷亂不也就只是因為一種徹悟?
在一回首間,才忽然發現,原來,我的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只是為了周遭的人都對我滿意而已。為了要博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中途,才忽然發現,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把向你借來的筆還給你吧。
2
把向你借來的筆還給你吧。
他們說,在這世間,一切都必須有一個結束。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時光的涵意,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太多的人喜歡把一切都分成段落,每一個段落都要斬釘截鐵地宣告落幕。而世間有多少無法落幕的盼望,有多少關注有多少心思在落幕之後也不會休止。我親愛的朋友啊!只有極少數的人才會察覺,那生命里最深處的泉源永遠不會停歇。這世間並沒有分離與衰老的命運,只有肯愛與不肯去愛的心。
湧泉仍在,歲月卻飛馳而去。
把向你借來的筆還給你吧。
3
把向你借來的筆還給你吧。
而在那高高清涼的山上,所有的冷杉仍然都繼續向上生長。
在那一夜,我曾走進山林,在月光下站立,悄悄說出,一些對生命的極為謙卑的憧憬。
那夜的山林都曾含淚聆聽,聆聽我簡單而有美麗的心靈,卻無法向我警告,那就在面前窺伺著的種種曲折變幻的命運。
目送著我逐漸遠去,所有的冷杉都在風里試著向我揮手,知道在路的盡頭,必將有愴然回顧的時候。
愴然回顧,只見煙雲流動,滿山郁綠蒼藍的樹叢。
一切都結束在回首的剎那。
把向你借來的筆還給你吧。
友情鏈接:
為了使朋友們能了解席慕蓉,學習她的作品。從網上搜索了有關簡介,貼在此處以供學習時的參考。
席慕蓉的故事 席慕蓉是台灣著名的女詩人、女畫家和女散文家。她是蒙古族,外婆是個能騎善射的王族的公主。母親是這個貴族家庭出身的小姐。她原籍是內蒙古哈爾盟安旗人。席慕蓉一九四五年十月在父親的軍旅生活中,出生於四川省。
她先後畢業於台北師范藝術科,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一九六三年從台灣大藝術系畢業後,教了一年的書,於一九***提得力於在比利時的布魯爾塞皇家藝術學院讀書。一九六九年在該學院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返回台灣。
由席慕蓉的上述簡單經歷來看,她是學繪畫的,而且從小就將自己的愛和生命都溶入了繪畫事業。她如今在西德波恩大學當教授的爸爸席振鐸先生回憶起席慕蓉童年的情況時說:「她總是把錢都買了顏料,平日就穿了姐姐的舊衣裳到處去寫生。深夜,我總是常起來呵責她趕快熄燈睡覺。……」
由於熱愛繪畫,風里雨里到處去寫生,去尋找畫景,因而無暇修飾,久而久之,把自己練成了一個假小子的形象:「我永遠是家裡那個假想的男孩。甚至在弟弟出生了以後,我也總是軍服夾克什麼的的站在那裡,旁邊坐著三個穿著由很多花邊的綴成了裙子的妹妹們,她們一個個都有著一頭捲曲蓬鬆如去霧般的披肩長發……」席慕蓉姊妹四個,大姐席慕德,二姐席慕萱,她是老三,下面有個妹妹叫席慕華。在她的小弟弟還未出生前,家裡人總想有個男孩子,想之不到就由這個繪畫中練出像男孩性格的席慕蓉來假扮。席慕蓉也自樂以假充真邀得過多的恩寵。她怎麼也沒有想到,練繪畫還附帶地給自己帶來了這點福氣… 席慕蓉簡介一九四三年
農歷十月十五日生於四川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
於南京入小學一年級
一九四九年
遷至香港,入同濟中學附小
一九五一年
得校內四年級組作文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
小學畢業,作文《我的自傳》被選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級
一九五四年
遷至台灣,參加聯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試,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級。得國文科巢靜老師、董秀老師及美術科楊蒙中老師之鼓勵甚多。開始在日記本上寫詩。購得第一本詩集為餘光中的《藍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
得校內初三組國文閱讀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
入台北師范藝術科,正式開始習畫,啟蒙老師為孫立群老師、周瑛老師。三年內皆參與《北師青年》之編輯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筆名發表散文及詩。在校外教育刊物上發表詩作,投稿《自由青年》,亦獲發表。校內演講、辯論及論文比賽均曾獲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
入師大藝術系。素描從陳慧坤、袁樞真老師,水彩從馬白水、李澤藩老師,油畫從李石樵、廖繼春老師,國畫從林玉山、吳詠香、黃君璧、張德文老師
一九六○年
水彩《靜物》一幅入選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
得台北婦女協會舉辦全省青年美術比賽水彩第三名。師大畢業美展油畫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師大畢業,任教北市仁愛初中。參加皇冠難忘人物徵文,以蕭瑞為筆名,《紀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年
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因入學成績優異,直接升入二年級就讀,從師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
作品入選巴黎七十屆獨立沙龍,並參加八十一屆女畫家聯合沙龍,十屆國際婦女繪畫展等。同年應邀參加比京皇家歷史美術博物館舉辦之「中國當代畫家展」
一九六六年
二月得教授推薦,在比京艾格蒙畫廊舉行第一次個人畫展。比國七大報畫評均予以評介。應邀參加三十一屆海洋畫家展覽。七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得最佳優等第一獎、杜特龍·德·特利基金會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頒發之金牌獎及比利時王國金牌獎
一九六七年
進入克勞德·李教授之銅版畫畫室,專習蝕刻銅版畫一年。參加在比京舉行之「歐洲藝展」,得歐洲美協等頒發之兩項銅牌獎。在瑞士佛利堡大學舉行個人畫展。在瑞士溫特吐城舉行個人畫展。在比京可口可樂廠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八年
在比京艾格蒙畫廊及號角畫廊同時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九年
以蕭瑞為筆名,在《中央副刊》發表作品
一九七○年
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
一九七四年
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回台後第一次個人畫展
一九七六年
參加聯合報第一屆小說獎,以千華為筆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
在台中美國新聞處舉行個人畫展。十月在皇冠雜志上開始發表《詩的畫,畫的詩》專欄
一九七九年
四月開始研究激光繪畫。五月在台北德國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七月《畫詩》同皇冠雜志社出版。十一月開始在《女性》雜志撰寫幼兒美術教育專欄《寫給年輕母親的信》。十二月在台北太極藝廊舉行個人畫展,為台灣首次激光繪畫之展出。詩作開始在《聯合副刊》發表
一九八○年
繼續研究激光繪畫,發表論文,並以版畫及油畫之形式展出。七月長詩《我母、我母》在幼獅文藝發表。開始畫三百號油畫《荷》
一九八一年
一月以激光版畫參加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之激光藝術聯展。詩作發表於《聯合副刊》、《中國時報》、《中華日報》、《幼獅文藝》、《台灣時報》、《台灣日報》、《自由小報》、《中華文藝》及《陽光小集》。四月長詩《愛的名字》在《台灣時報》發表。六月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個人畫展,為父親七十壽辰之賀禮。展出《鏡子連作》及三百號之《荷》。九月詩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個月內再版。十月應邀擔任全省美展油畫部評審委員。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類最佳作詞金鼎獎
一九八二年
三月散文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雷射藝術導論》由台灣雷射推廣協會出版。
一九八三年
二月詩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與曉風、愛亞合著《三弦》小品文集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範書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
於東海大學美術系開《素材研究》課程。開始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用針筆、鉛筆、淡彩及粉彩作記錄。開始作雷射鵰刻之實驗。
一九八五年
三月與劉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羅畫廊及皇冠藝術中心舉行畫展,於阿波羅畫廊展出四年來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體等油畫。於皇冠藝文中心展出二十年來油畫及素描作品回顧展。七月應邀赴港參加文藝夏令營。十月散文集《寫給幸福》由爾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
繼續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登石門山初識台灣高山植物。四月與陳其茂、楚戈作三人巡迴聯展,於數縣市文化中心展出。七月應香港浸會學院之邀,赴港演講。八月開始寫作三百行長詩《夏夜的傳說》。十月開始作單色《山水系列》之油畫。
一九八七年
元月詩集《時光九篇》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時光九篇》獲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五月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於台北敦煌藝術中心並出版《山水》畫集。五月母逝。六月底應美西華人學會年會之邀赴洛杉磯演講。七月參加舊金山東風書店書展「以文會友」座談會。十月開始作《荷的連作》系列油畫。
一九八八年
三月詩及散文合集《在那遙遠的地方》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林東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島作荷花寫生。九月應邀赴新加坡《南華早報》「讀書月」之演講。
一九八九年
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圓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寫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羅畫廊舉行個展,並應邀赴新港展覽。八月與女芳慈赴歐洲游覽。九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九月起應主編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國時報》人間版,發表還鄉系列——《我的家鄉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閱讀蒙古現代詩人的作品及蒙古歷史。
一九九○年
七月散文集《我的家鄉在高原上》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王行恭之作品。同時亦出版編選之蒙古現代詩選《遠處的星光》。八月與子安凱赴歐洲游覽。九月重返蒙古高原,謁聖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烏蘭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車橫渡戈壁,正逢農歷八月十六月圓之夜。
一九九一年
在師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韻藝術中心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並出版《花季》畫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範書店出版。六月應德國柏林藝術文化宮之邀赴柏林朗誦詩作。並應邀前往德國漢堡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課程演講。七月陪同台灣文化訪問團一行十六人,應蒙古文化部之邀請前往烏蘭巴托參加建國七十年慶典活動。七月獲蒙古文化部長頒發之文化獎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陸版授權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並獲悉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蓉詩集發行已逾150萬冊。九月與北京中華版權代理公司簽約,委託代為處理大陸各省盜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嚴重侵權行為。九月再赴蒙古,訪問當地藝術家,並赴蒙古北部之庫蘇古泊采訪、攝影。
一九九二年
二月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策劃已久之《蒙古文學專輯》。二月發表《細看蒙古》之幻燈片,並與汪其楣、樊曼儂、王行恭及蔣勛作蒙古之專題演講。四月邀請蒙古民間音樂工作者來台訪問錄音。五月應邀參加在台北舉行之《蒙古文化國際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從詩的創作看蒙古當代知識分子》。六月在台北清韻藝術中心個展,並出版《涉江采芙蓉》畫集。六月詩集《河流之歌》由東華書局出版。
搜集這么多,後面的可能沒有 多大的用,希望對你有幫助啊
B.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語文《荷花》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範文1
在我執教的《荷花》一課時,主要採取情境設置,引出課題,探究新知自主合作學習的思想展開教學。
我先問質發,「同學們,你們見過荷花嗎?」引出同學們的不同回答,從而讓同學們匯報課前收集的有關荷花的資料,隨著學生匯報的進程,學生在這期間也增長了很多知識,然後教師出示了幾幅有代表性的荷花的圖片,並附加以精闢的言辭作以簡要的講解,教師加上過度語言「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共同學習葉聖陶老先生筆下的《荷花》一課,共同感受作者是怎樣把荷花描寫的栩栩如生的?」展開這一課的教學。
但在這節課中原本設想時間安排的很穩妥,但不料前面在學生匯報時叫地學生多了(5、6名),所以耽誤了一些時間,影響到後面的進展,使得學生的朗讀草草而過。再有,教師應該悉心傾聽學生的發言(也許是由於緊張,但這一點必須改掉),對於課文的朗讀應作為重點部分,但本節課的朗讀我沒有指導到位,是由於忙著去感悟課文了,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
不過,這節課還是存在著許多亮點之處。例如在情境設計中,教師出示的幾幅荷花圖片很具有代表性,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再加上教師准確精闢的語言,給學生創設了很好的情境。再有,第一段的感悟,乾脆利落,切入學生的內心,抓住了關鍵性的詞語。如果在談論「一朵朵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冒」字的用法時出示相應的圖片,能給學生更直觀更形象的感覺。
另外,教師還應加強及時、恰當、准確的評價。講課的激情再增加一些就更好了,不要過於穩,跟小學生上課,就應該活,充滿激昂,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範文2
身邊的自然風光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份資料。在前幾天,我們學習了《荷花》這篇課文,文筆極美,故以此為契機,在課堂教學之後,做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嘗試著讓孩子了解荷花,走進荷花,並且學習一些關於荷花的名詩名篇,進一步感受祖國厚實的文化底蘊。這樣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身邊語文的樂趣。。
1、學生在學習課文《荷花》時,就會主動上網收集資料,並且收集的資料五花八門。在這堂綜合時間活動課上,我先讓學生匯報小組合作收集的資料,通過不同小組的不同匯報形式,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認識荷花。在匯報的過程中,有的小組准備比較充分,匯報比較流暢;但有的小組對收集的資料沒能進行有效、合理的加工,呈現給同學們的資料比較枯燥,教師應加強學生對資料整理和使用的培養。
2、在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課文的喜愛時,學生活動的方式比較多。有的同學繪畫,有的同學寫詩,有的同學讀詩,還有的同學制演示文稿。在這一環節中,有的同學對任務完成得較好,有的同學、沒有完成任務,還需要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進一步進行指導。
3、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課前實踐過程體現得不充分。由於有些學生沒有親眼觀賞過荷花,所以在為荷花編寫廣告詞時,語言比較貧乏、缺乏想像力,沒能用簡潔的語言展示荷花最美的一面。
總之,綜合時間活動應以學生活動為基礎,今後,在確定主題後,加強對學生活動的指導,最後讓學生把自己活動的過程完整的表現出來。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範文3
荷花,你的清香是你們醉人,你的`樣子是那麼迷人,你的姿勢是那麼動人!荷花,你的魅力令我們難以忘懷,看著你,我們感到了渺小;讀著你,我們忘記了下課……(學生語)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
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於樂,寓教於美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一,讓學生藉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與人物共樂。在聽說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為什麼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造美,這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而不是「同學們,你們看作者寫的多美啊,我們美美的讀一讀吧!」學生知道了它們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裡,它們為什麼是美的,學生似懂非懂,甚至機械地人雲亦雲,這樣學生的審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
在教學中,我們注重了總結和概括,卻不能將概括和總結再具體化,使我們的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作文中反復強調描寫、敘述要具體生動,可是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利用了大量的時間不斷地要求學生「概括一下這段或者這幾段講的什麼」,講的什麼固然重要,可是具體的描寫卻忽略不計了。以至於學生對如何是具體、如何做到具體顯得非常茫然,困惑。
因此,我認為:文章的美、極致體現在具體的敘述和描寫上,應該把更多的功夫用在體味文章的具體描寫上,從中感悟美、感悟生動。達到真正的讀為寫服務,讀寫有機結合。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範文4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這篇課文是現代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的一篇抒情散文。這篇課文通過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清新美麗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喜愛荷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語言朴實簡潔,想像豐富,富於感染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我們,讓我們不僅看到了浮現在眼前的一池美麗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體驗。
為此,我針對課文特點和學生認知特點執教了此課,現反思如下幾點:
一、課前准備充分,有效收集集料
授課前,不僅充分研讀教材、認真閱讀《教師用書》,較准確地把握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而且製作了課件,更重要的是課前布置了學生預習,讓學生收集有關「荷花」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在執教時,適時地展示資料,包括文字的和圖片的。文字資料的展示,不僅讓學生對荷花有所了解,而且對其根莖(藕)、蓮蓬、蓮心等都有初步認知。實物圖片的展示,主要展示了荷葉、各種姿態的荷花、蓮藕、蓮蓬、蓮子、蓮心等,讓學生對其不僅有了感性認識,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為學生更好地朗讀感悟課文做好了鋪墊。
二、理清課文脈絡,整體把握課文
如果在初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略,有助於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品讀課文、升華情感。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為此,執教此文時,讓學生在初讀感知文章的情況下,理清文章脈絡: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去公園看荷花;第二段(第2、3自然段)描寫荷花生長的各種優美的姿態;第三段(第4、5自然段)寫自己觀荷花時的想像和感受。而後,在「朗讀感悟」環節中,引導學生逐步感受荷花之美、情致之美,從而升華學生情感:愛美之情趣和熱愛大自然之情感。
三、抓住關鍵詞語,激發學生想像
精準的用詞、生動的描寫,是文章精妙之處。執教中,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品讀優美語句,同時激活學生想像,領悟作者情感。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冒」字用得好在哪裡?通過觀賞圖片、朗讀感悟去感知、去感悟:「冒」原意是液體或氣體往外或往上涌,這里是形容在一片綠色的荷葉中,白荷花突現出來的意思,形象地表現了白荷花的艷麗奪目、卓爾不群,格外引人注目。再如,「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課真了不起」一句中的「一大幅活的畫」,品讀中,讓學生想像一下「活的畫」是什麼樣的?激勵學生展開想像:這幅畫呀,色彩多、姿態多,還得是活的,這么好的畫兒是「大自然」的傑作呀,那大自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就這樣,引導學生和作者一起,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進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
總之,這堂課比較成功,我教中以情代情,學生學中入境入情,較好地達成了這一課例的學習目標。然,也有不足之處,如:課堂節奏控制不夠到位,有的學生還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範文5
《荷花》是人教版小學第六冊的一篇課文,是葉聖陶先生的作品。全文內容不多,但意境卻特別美,具有獨特的吸引力。農村的孩子對荷花了解特別少。正是考慮到這個特殊原因,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認識和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課始,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出示了一幅幅荷花的圖片,在視覺上讓學生感受到荷花的美。學生們滿心歡喜互相欣賞荷花,把最美麗的詞語送給自己看到的荷花——五顏六色、婀娜多姿、卓爾不群、冰清玉潔、亭亭玉立……荷花的美好形象已經給學生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孩子的心弦被扣動,思維被激活,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
欣賞畫面以後,我以「你們看到的荷花真美,,那葉聖陶爺爺看到的荷花又是什麼樣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讀第二自然段,然後學生自主交流:你認為哪些句子寫的美?談談自己的感受。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荷花的姿態之美以及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於樂,寓教於美中,讓學生藉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在聽說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為什麼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造美,這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
在學生朗讀品味荷花的美麗之後,藉助「畫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的學習,我採用假設法把孩子引入情境之中,把自己想像成荷花,小魚或蜻蜓,並運用各種形式的讀,想像,舞動來體會,感受意境……想像:小魚和蜻蜓或其它的小動物可能會說些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思維將又一次被激活。針對這一富有靈性、創造性的誘導,學生用心傾訴,真情流露,既是心靈的獨白,又是個性的張揚,使作者、學者、教者融為一體。
學生學完課文後,再讓學生欣賞荷花圖,讓孩子們想一想:你打算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荷花?贊美大自然?又使孩子們心中美的體驗得到升華。
本課我的教學設計,力求以新的課程標准為指導,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寓美育於課堂教學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語文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