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荷花池
Ⅰ 冷水灘有哪些風景區,分別坐幾路車可以到達
冷水灘市區沒有所謂的風景區
整個永州其他地方的倒是有
這裡面有介紹
http://ayong628.blog.163.com/blog/static/29291255200741511398386/
永州簡介:
永州,位於湖南南部,地處瀟水,湘江兩水匯合處,東接郴州,西南毗鄰「兩廣」,與桂林、清遠相連,北界衡陽、邵陽,全市總面積2.2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60萬。
永州古稱零陵,緣名於舜帝,是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永州素以「錦綉瀟湘」馳名中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的游覽勝地。這里有九嶷山、陽明山、舜皇山三個國家森林公園和五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永州歷史文化悠久,有歷代形成的古陵、廟、塔、閣、橋兩千多處,已被國家、省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38處;舜帝陵、盤王殿、柳子廟、懷素園、浯溪碑林、瑤族祖居地千家峒、「女書」等,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唯我獨有。寧遠文廟和芝山武廟的龍鳳石柱,雕刻技藝精湛、全國罕見;「荔枝碑」全系名人、名文、名字、「大唐中興頌」碑,文奇、字奇、石奇,被尊為國寶。永州是瑤族聚居地區,歷史形成的「盤王節」、「耍春牛」、「敬鳥節」、「坐歌堂與送親」等節慶活動,熱鬧非凡、引人入勝。永州的地方文化古老多姿,瑤歌、對山歌、龍舞、獅舞和祁劇小調,地方氣息濃郁;東安武術蜚聲中外;蛋雕竹貼獨樹一幟,對外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在這片古老和神奇的土地上,現已開發建設成各具特色的旅遊區。
永州風光
瀟湘百里平湖
北起冷區瀟湘大道,南至芝山富家橋鎮。連綿百里,兩區橫亘。集湖光山色、眾多名勝於一體;聚工業重鎮、文化名城於一身。瀟湘永州,歷史悠久,沉澱人文厚重。百里平湖,山水奇特,造化滄桑扮靚。巍巍西山,青翠碧綠,薈萃了瀟湘美景之精華。悠悠瀟水,源遠流長,構成了旅遊資源之大觀。
香零煙雨,朝陽旭日,愚溪眺雪,蘋洲春核神磨漲,恩院荷池,華法晚鍾,綠天蕉影,淡岩秋月,永州八景,天下皆知,點輟其間,燦若星辰。柳子古廟,高山古寺,迥龍古塔,景陵候墓,李達故居,零陵文廟,永州武廟,綠天古庵,名勝古跡,遍布兩岸,傍依湖畔,風物宜人。
懷素元結,子厚濂溪,米芾陸游,歐陽永叔,何公紹基, 程顥子諒,名家墨寶,諸多遺跡,詩畫哦吟,鐫刻石崖。鳥島石秀,巴洲林密,筠竹環江, 垂柳依岸, 四季花開,百鳥翔集, 自然風光, 美不勝收。雙壩留龍,彩虹飛架,飛船遨遊,曲河長豐,衡昆高速,火車新站,現代景觀,氣勢恢宏。
香零煙雨
朝陽旭日
柳子廟
小石潭
愚溪眺雪
回龍夕照
沐堯天舜日,喜人間真情常在;訪零陵文廟,尋孔子天地之說。謁永州武廟,覓關帝馳騁之跡①,閱柳文周章,令心靈豁然開朗②。緬程懷懿軌,悟人生奮斗真諦;仰朱周講幄,思富民強國大計③。經愚溪濯足,看江邊笠翁釣雪;受唯物教育,聽李公鶴鳴宏侃④。
「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探究瀟湘文化底蘊,必能作出大詩人陸放翁一樣的雅詩名章。「畫圖曾識零陵郡,今日方知畫不如」,置身於平湖秀麗山水,定會發出大文豪歐陽修一樣的幽思感嘆。
①零陵文廟、零陵武廟皆位於永州古城東山山麓和山頭上。
②柳文周章,即唐代哲學家柳宗元和北宋哲學家周敦頤的文章。
③程即北宋理學家程頤和程顥,懷指唐代著名書法家懷素。朱、周指宋代朱熹、周敦頤,他倆曾在永州講學。
④經 釣雪句,意指全面了解研究柳宗元的生平事跡及文學成果。李公鶴鳴,即中共創始人之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李達。①
黃溪嶺賦
至若嶺有黃溪,映帶瀟湘。東臨文廟,西瞰奇岩②,南眺彩虹③,北聞寺香④。芳林蔚蔚,古木蒼蒼。樟香竹茂蟬鳥喧,花團錦簇蜂蝶忙。荷池仙姑靚,麗園書聲朗。晨曲催人奮進,藝苑助爾成長。山麓有碧雲⑤,嶺上無白丁。點將⑥這邊獨好,詩情此處最強。極目四望兮大廈林立,登高長嘯兮神采飛揚。
①黃溪嶺,又稱千秋嶺,現為湖南省零陵師范學校校址。②黃溪嶺西邊有一奇岩,名朝陽岩。③彩虹即南津渡大橋。④香寺即高山寺,該寺終年香瞎扮火不息。⑤碧雲即碧雲池,在永州市三中校園內。⑥傳說三國時,張飛曾在此設點將台。
荷花池 ①
龍槐②垂青,女貞③似牆,棕櫚如亭,香樟成行。碧波悠悠,芳蓮葉葉,翠蓋翻青,紅葩罩碧,艷拂漣漪,香隨風郁。仙姑戲芙蕖④,魚兒嬉清波。玉管通改斗地理,朱筆點天文。展蜂房之菂蓬⑤,頌盛世之英傑,為杏壇⑥而鼓呼。藏冰玉之雪根,形如西子⑦臂,竅似比干⑧心。雖說淤泥出,何時受染來?
①荷花池,為零陵師范學校的一處景緻。②龍槐,即龍爪槐,槐樹的一種變種,樹枝彎曲下垂。葉呈卵形,花黃色,果實長橢圓形。③女貞,常綠灌木,葉呈卵形,花白色,果實橢圓形。因白蠟蟲寄生在其枝葉上,又稱白蠟樹。常被用於園林綠化。④芙蕖,即荷花。⑤菂,蓮子的古稱。⑥杏壇,孔子講學之處,泛指學校。⑦西子,即西施,春秋時期的美女。⑧比干,商朝殷紂時期的賢臣。
永州玉蟾岩遺址
柳 子 廟①
柳子之廟,永州奇觀。面臨愚溪,背倚西山。同愚亭愚橋脈脈傳情,與黃溪南津②遙遙相望。東有「清瑩」③,西有「秀澈」④。中門雄獅,威蹲兩廂,五龍戲珠,環其上方; 「山水來歸黃焦丹荔,春秋報事福我壽民」,集韓愈之佳句,留楊翰之墨香。入口戲台,雙檐八柱,古樸典雅,山水綠匾高懸,琉璃翹檐泛金,瓷塑葫蘆冠檐頂,泥雕鰲魚立兩旁,鳳凰繞檐柱,麒麟走檐梁,玲瓏秀麗,富麗堂皇。青坪寬七丈,石級有十三,惦先生之壽誕⑤。中殿寬敞巍峨,陳子厚⑥之斐然。後殿庄嚴肅穆,塑柳子之偉岸。「文貫八家,八愚千古,都是文章,福我壽民」,四匾生輝,以緬河東⑦;柳子名篇,鐫刻牆上,或篆或隸,或行或楷,名家墨寶,添光增彩。殿後牆上,鑲嵌碑文,名荔子碑,文取《柳子羅池碑》末段,旨在贊美柳子之德行,退之⑧撰文,子瞻⑨行書,世稱「三絕碑」。柳廟四周,風光旖旎。綠筠茂密,芳林蔥蘢。深潭幽幽,溪流潺潺。人歡水笑,鳥語花香。柳子街市,古色古香。東南行二里,為芝山朝陽公園,園內有「西岩」⑩。西南行二里,系永州高等學府,府中無「白丁」。柳公嘉言懿行,堪為師表,柳祠美景秀色,世稱名勝。遊人不觀柳子廟,實為虛至永州行。
①在柳宗元即將離開永州時(即815年前),永州人民就開始籌建柳子祠,以紀念其恩德。1877年重修一次,1957年和1964年先後兩次修繕,1984年再次修葺,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②黃溪即黃溪嶺,南津為南津渡大橋。③④柳子廟東、西門擇「清瑩」、「秀澈」為楣題,取自柳子《愚溪詩序》中「清瑩秀澈,鏘鳴金石」句。⑤⑥⑦柳宗元,字子厚,生於公元773年農歷七月十三日,生在長安(今西安),長在長安,故世稱柳河東,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公元805年被貶來到永州,歷時整十年,815年改貶為柳州。⑧退之,唐代古文家、詩人、哲學家韓愈之字。⑨子瞻,為北宗文學家、書畫家蘇軾之字。⑩西岩為瀟水西岸的朝陽岩。
柳侯祠
游富家橋① 「農家樂」有感
亦有漁家,依依小澨②。紅樓似殿,綠草如茵。萱荑③雜沓,菜蔬井然。舴艋④往來,撈罱⑤起伏。燈明兩岸之星,棹⑥拂半江之雪。魚餚宴佳賓,談古論今你我心舒情暢,美酒敬親朋,敘舊言志彼此情投意合。閑暇兮塘邊垂釣,人間苦惱皆忘,逍遙兮山上觀鳥,一切疲勞頓消。
①富家橋,位於永州市芝山的南面,距城區約10公里。②澨,音誓,水涯也。③萱荑,即野草。④舴艋,小船也。⑤撈罱,捕魚或撈水草、河泥的工具。⑥棹,船槳也。
萍 洲 賦
亦有萍洲,在波中流,桃花片片,綿浪悠悠。綠柳依岸,紅雨隨舟。似龍門之驤首,出蛟窟之潛身。視湘水之迤邐,藐瀟湘之無津。衡棗飛馳東西連桂滇,冷梧橫跨南北通粵港。幢幢新居拔地起,條條大道縱橫穿,遊人如雲,商賈似浪。
香零山風光
香 零 山
瀟水中流,山石砥江。相傳山上神草,能治百病,朝庭貢品,隔江亦聞其香。山頂廟宇觀音,端莊慈祥,惟妙惟肖,恩澤四水三湘。陽春遠望香山,煙雨朦朧,百舸爭流,香山如巨輪揚帆遠航。金秋登臨香山,遠山大廈,盡收眼底,瀟水如綠帶飄向湘江。夏日遙看香山,青山如黛,平疇金黃,周圍阡陌縱橫,願年年豐收在望。冬雪眺望香山,余煙裊裊,素裹銀裝,岸邊筠竹垂柳,白皚皚折射光芒。
零 陵 文 廟
零 陵 文 廟
宋代喜定初年(公元1208年),始建愚溪橋左,先後四易其址,六次遷移改建①。前有青雲橋,架於泮池之上。後有「崇聖祠」,供奉梁紇牌位②。左有「明倫堂」,「忠孝」、「謙潔」,朱熹題字,下有「育才齋」,為兒童學習之處,另有「興賢齋」,乃舉人秀才居所。右有「鄉賢祠」,接「名宦祠」,連「孝子祠」,「節婦烈女祠」,皆毀五十年代初,實為「敗家子」,無知後嗣堪可恨。
現存建築大成殿,氣勢雄偉規模大,琉璃黃瓦,金碧輝煌,庄嚴肅穆,富麗堂皇。宇冠彩龍托葫蘆,蔚為壯觀。漢白玉柱龍鳳繞,浮雕精湛。木雕彩繪,工藝精細,栩栩如生。石獅石象,立於殿前,威武雄壯。月台中部,五龍盤旋,騰雲駕霧。殿後玉碑,巨龜承托,上書御制。殿內孔子塑像,肅穆威嚴,端莊富態,睿智慈祥,神情沉穩。文廟古今名勝,騷客文人,無限仰慕,激勵子孫,啟迪後昆。
①零陵文廟,六次遷移改建,元至正十二年(1360年),首遷古城東側。明洪武三年(1371年),改遷零陵城南。明弘治三年(1490年),避洪三遷城北。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遷太平寺被阻未成。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擇黃溪嶺(亦稱千秋嶺)東麓建廟。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農民起義軍張獻忠部毀後重建。乾隆四年(1739年),五遷於千秋嶺上。乾隆四十年(1775年),第六次遷於現址,直至今日。
② 梁紇即孔子之父叔梁紇。
巴洲風光
游巴洲島
蘋洲下游三公里,巴洲綠島似仙境。四面環水,樹木高大,草坪寬闊,藤茂花香,水鳥繁多,內湖清秀,四季如春,冬暖夏涼。氣溫宜人,空氣清新,負離子濃勝過都市氧吧。林中飛禽,嘰嘰喳喳,互相追逐嬉戲好不歡暢。百歲老藤,滿院攀爬,好似魚網晾曬屋脊房梁。千年古樹,遮天蔽日,宛若涼棚供人歇息乘涼。林中陽光,時隱時現,若明若暗,似羞怯少女窺視情郎般把你張望。 湖池游魚,時而深潛,時而淺浮,無憂無慮相互追逐令人十分嚮往。樹樹相連,如情侶攜手並肩;藤藤相纏,似戀人難舍難分。就連那枯樹,也顧盼有情,呼應有趣;滿地生苔蘚,好似踏花被,踩之柔軟。春天青翠欲滴,繁花似錦;夏日綠蔭蔽日,涼風習習;金秋月色如水,瓜果飄香;冬季銀裝素裹,冰串似花。天晴閑游,樹影婆娑,群蝶歡翔,宛如迎賓舞會,燈光閃爍,熱情洋溢,抒情奔放;微風徐來,黃葉飄盪,偶爾輕吻你的臉龐。雨中漫步,雲霧漫漫,樹葉「嘀嗒」,好似迎賓樂曲,輕柔明快,歡迎客人,旅遊觀光。狂風吹來,雨點驚嚇,趕快鑽入地層躲藏。夜幕降臨,一片寂靜,偶有鷺鳥歸寢,叫聲婉轉悠揚;遠處農舍,燈光閃爍,宛若姑娘秋波,令人心潮激盪。都市空氣污染嘈雜心煩緊張繁忙,心神疲憊到巴洲休閑調養令人愜意舒暢;歸去油然生出幾分依依不捨之情,如久別重逢又要離別一樣頻頻回頭觀望。
陽明山萬畝杜鵑爭相鬥艷
陽 明 仙 境①
陽明仙境,永之名勝。南連九嶷,北盡楚天,千巒崢嶸,萬物疊彩,溪水涓涓,流雲隱隱。雲封五坳,霧罩七源②,寶殿生輝,銀沙璀燦。隱環山坦道,飄向雲端,藏踞水龍虎,威振南山。有晨鍾暮鼓③聲傳三界,無污泥濁水泉流湘江。東井之月④輝映山巒,西橋之松⑤氣傲昊蒼。異獸珍禽漫原野,松竹葯果遍山崗。三江飛瀑惠及黎庶,萬壽⑥雄姿恩澤瀟湘。七祖禪心萬民頌,八仙精神九州揚。
①陽明山,系永州市著名旅遊勝地,位於雙牌縣境內。
②五坳七源為陽明山之山水系。五坳如打尖坳、觀尖坳等,七源如東昌源、西昌源、建木源等。
③④⑤⑥南屏晚鍾、東井月、西橋松、萬壽寺等均為陽明仙境之古景點。明代尚書陳薦詩有「擬尋東井月,更訪西橋松。黃葉空山寺,秋風薄暮鍾」之句,寫的就是陽明山之秀麗風景。
永州桐子坳秋景
青 龍 洞
瀧泊①青龍洞,旅遊好去處。洞中有洞,奇形怪狀,險奇優美,千姿百態。曲徑通幽,別有洞天,人物鳥獸,栩栩如生。宮廷寶庫,天賜福地,女皇英姿,仙造佳境。龍王瑤池,氣象萬千,青龍寶殿,金壁輝煌。鯉魚躍龍門,姜公釣魚台,老君煉丹爐,八仙渡東海。萬年人參滋黎庶,千秋「黑岩」富農鄉。龍獅起舞,笑迎八方貴客,古榕飄香,歡送九州佳賓。交通便捷,直通桂、南、張②勝地,遊人如織,尋覓柳、陸、徐③芳跡。「予歷選山棲佳勝,此為第一也」 ④,吾願擇其度餘生,彼是最佳矣。
①瀧泊,即瀧泊鎮,永州市雙牌縣城所在地。
②桂、南、張,即廣西桂林,衡山南嶽,湘西張家界。
③柳、陸、徐,即唐朝柳宗元,南宋陸游,明代徐霞客,三位歷史名人皆到青龍洞遊玩或考察過。
④「予歷選山棲佳勝,此為第一也」,為徐霞客游青龍洞之後所寫記之句。
九 嶷 山①
瀟水之南,有一名山,南接羅浮,北臨蒸湘②,西傍都龐,東瞰郴江。三分石聳極楚天,羊岩坪黛冠三湘。雲海翻騰畚箕窩,草洋盪漾筆架山。紫霞鳳凰,「鍾乳奇觀」。「八疊瀑布」掛牛頭,「第一盆景」駐玉琯。 「灌溪仙境」如畫美,「高山平湖」似鏡光③。舜源④巍巍,八峰簇擁。石城石樓⑤朝帝寢,朱明蕭韶⑥伴君眠。雙林⑦痛思,二妃⑧苦戀。杜鵑白如雪,荊竹⑨情似海。蒼梧斑竹⑩千滴淚,添作瀟湘萬里行。嶷山滋萬物,虞德惠眾民。君至九嶷,尊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客勿懈怠,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爰有聖祠,尊崇虞道。往昔舜帝,自強不息,勤政愛民,選賢任能,百姓萬般仰慕。今朝九嶷,萬象更新,百花齊放,英豪濟濟,小康舉目在望。
九嶷山風光
①九嶷山,系永州旅遊之名勝,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永州市寧遠縣城南約30公里處,亦稱蒼梧山。
②蒸湘系衡陽市之別稱。
③三分石、羊岩坪林海、畚箕窩雲海、筆架山的草場、紫霞岩與鳳凰岩的鍾乳奇觀、牛頭江的「八疊瀑布」、 玉琯岩的「天下第一盆景」、海拔1600米的野生杜鵑花、8萬畝的斑竹、灌溪的田園風光、小東江的平湖等等皆為九嶷山之名勝。
舜源即九嶷山之主峰舜源峰。
⑤⑥⑦石城、石樓、朱明、蕭韶,雙林即桂林、杞林皆為舜時之王公大臣。後人為了紀念舜帝,將舜源峰周圍的其中六座山峰,以這六人的名字命之。傳說雲,這六位王公大臣,思舜切切,死後魂飛九嶷,化為六座山峰,陪伴舜帝。
⑧二妃即舜帝有虞氏的兩位妃子,娥皇與女英。傳說舜帝南巡九嶷山,為斬殺九條孽龍而駕崩,娥皇、女英聞訊悲痛欲絕,投湘水而亡,其魂縈繞九嶷山,化為兩座山峰,守護著舜帝之英靈。
⑨傳說九嶷山的野生杜鵑花原本是紅色的,由於舜帝死於斯,葬於斯,更由於舜帝感人的事跡而變成白色的。荊竹生長在九嶷山的一種獨特的竹子,垂枝著地,綠葉如帶,後人稱為「荊竹掃墓」。傳說荊竹有感於二妃對舜帝的忠貞不渝,代為掃墓。
⑩斑竹,亦稱淚竹、湘竹、瀟湘竹、湘妃竹。生長在湖南洞庭湖和永州等地,
傳說娥皇、女英尋覓舜帝行蹤未成,慟哭不止,淚灑竹上而成斑。
舜 帝 古 陵
九嶷舜源峰下,山麓屹立古陵,庄嚴肅穆,氣勢恢宏。佔地六百餘畝,陵廟五進建築,坐南向北,院落兩重。近有娥皇女英相伴,遠有梳子舜峰石聳;旁有朱明蕭韶護衛,邊有舜池舜溪相從。神道兩百多米,古木參天,綠草如茵。祭碑三十六方,石雕彩繪,栩栩如生。紅牆環繞,琉璃泛金;楹聯書風,遒勁飄逸。拜殿常有香客朝拜,正殿銅塑虞帝英姿。遠古時,舜帝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葬於九嶷山巒。看今日,遊人如潮,來自天南地北,歸自流連忘返。
紫霞岩
舜帝陵南,有一奇峒,岩口軒昂,氣勢恢宏。鍾乳巨大,精美絕倫,一溪九曲,流經全洞。游道全長兩千多米,數千遊客同時相容。氣溫適宜,令人愜意無窮。地勢平坦,不用顧慮重重。雨洞細雨霏霏,風洞薰風颯颯,雷洞響雷陣陣,瀑布流瀑淙淙。八音堂中可聞絲竹韶音,石岩壁上可見題刻數宗。四周古樹參天,崖上怪石嶙峋。
天下第一盆景——玉琯岩
入九嶷,訪村洞,登山崗,觀佳景,四面高山環繞,盆地遼闊平緩。玉琯岩,聳中央,似翡翠,如珍珠,宛如盤中佳餚,恰似盆中小景。怪石嶙峋,千姿百態,如威武大雄獅,似溫順羊羔。古樹蒼蒼,碧綠青翠,或參天入雲,或枝繁如傘。根如虎足,又似龍爪,或根抱山石,或根扎石穿。千年古藤,宛若蒼虯,或附石跋扈,或攀木升遷。摩崖石刻,精美眾多。「九嶷山」巨字,宋代方信孺題名。《九嶷石碑》刻,東漢蔡邕留墨寶。清代蠅頭小楷,刻工極精,十分難尋。何侯誠心練丹,全家升天,進入仙間。相傳是,舜帝南巡,日理萬機,身佩玉琯,遺忘於此,化為如今佳景。更難忘,女英娥皇,聞夫失蹤,日尋夜找,朝夕啼哭,悲淚揮灑成斑。玉琯岩,神秘的玉琯岩,玉琯岩,令人嚮往的玉琯岩。
寧遠---------文廟
寧 遠 文 廟
寧遠文廟,名聞遐邇,紅牆黃瓦,金碧輝煌。古樹入雲,綠蔭蔽日,兩進院落,坐北朝南。清清泮池,風荷漫舞,三對石獅,威武雄壯。石坊娟秀,高高聳立,彩繪絢麗,工藝精湛。圍欄石雕,刻工精細,石柱鏤雕,鳳繞龍環。花草芬芳艷麗,古木參天郁蒼。遊客觀光名勝,莘莘學子搖籃。道州城內覽勝
紅軍牆,不尋常,少年戰士冒槍彈,揮毫書寫十六字:「工農革命努力奮斗,工農革命勝利萬歲」。五龍圖,石上雕,青龍遨遊雲海涌,昂首騰空傲蒼穹,造型別致栩栩如生,刻工精細活靈活現。壯元山,好風景,一峰挺拔,金雞獨立,俊俏秀麗,陸游盛贊題刻「詩境」。石牌坊,三重檐,四柱四樓,南北走向,雕刻美觀,明代何氏朝宗籌建。宋朝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寇準被貶,告別京都遠征南莽,屈就道州擔任刺史。一日信步瀟水之濱,遇一漁翁,言說潭中金鼎出現,天下世道定會太平。言者無意聞者有心,遂建樓命名「望太平」。寇常登臨其上,眺望北方,仰天長嘆,憂國憂民,《春日懷舊》抒發衷腸。亟亟興修水利,革興政治,除弊興利,移風易俗,深受百姓萬代仰慕。後人敬仰寇公之恩德,將「太平樓」更名「寇公樓」。寇公樓,寄深情,激勵後昆,發奮圖強,啟迪後嗣,勵精圖治,小康建設大顯身手。繪宏圖,著宏章,深入民間,了解民意,為民解困,造福百姓,更是吾輩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