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台風海棠
⑴ 「海棠」和「納沙」台風登陸哪裡
台風「納沙」是去年2017年的第9號台風,當年7月29日晚上在台灣宜蘭東部沿海登陸,7月30日早晨在福建福清沿海再次登陸。
台風「海棠」是去年2017年的第10號台風,當年7月30日下午在台灣屏東沿海登陸,31日凌晨在福建福清沿海再次登陸。
⑵ 溫州台風實況
受9號台風「納沙」和10號台風「海森陪瞎棠」的雙台風外圍影響,溫州會有大雨或暴雨,並將持續至8月1日。
2017年第9號台風「納沙」於7月26日中午11時在菲律賓呂宋島以東的西北太平洋生成,27日中午11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28日下午5時加強為台風級並向西北方向移動,29日晚上7時40分在台灣宜蘭東部沿海亂並登陸,30日早晨6時在福建福清沿海再次登陸。
2017年此空第10號台風「海棠」於7月28日下午2時在南海北部海面上生成,28日晚上加強為台風級,預計向東北轉偏北方向移動,30日晚上登陸或擦過台灣西部沿海後,於30日夜間到31日早晨在福建霞浦到晉江一帶沿海登陸。
⑶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台風有可能合並成一個嗎,為什麼
2017年第9號台風「納沙」登陸福建福清,就在同一天,當年第10號台風「海棠」在台灣屏東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後面幾個小時後,即31日凌晨2時50分前後,「海棠」在福建海又登陸。
據氣象監測,盡管「海棠」強度有限,卻在31日清晨合並了台風「納沙」的殘余環流,最終合作形成一個巨大的環流系統。由於兩個台風有渦度的合並,加在一起更為強大,並且水汽充足,因此環流的維持時間比一般登陸台風要長。
與此同時,這場合並也使台風出現了嚴重不對稱的結構,它將順著副高引導,逐漸北上,其北側水汽輸送被副高切斷,降水集中在東部和南部。
後期台風北上,給浙江、江西、安徽、河南、山東等地帶來很大的風雨影響。
歷史 統計來看,1990年以來,在南海周邊還有兩次台風合並的情況。1994年7月11日,台風「提姆」和「凡妮莎」在台灣海峽南部海面合並;還有一次是1997年8月29日和30日,台風「琥珀」和「凱斯」相繼登陸福建後發生合並。
當前,今年第18號台風「溫比亞」中心正在河南附近,造成了商丘過去20小時降雨量超過280毫米,創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日降雨量記錄!預計明天(8月19日)進入山東境內,繼續給山東造成風雨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據預報,在20日,該台風減弱後的環流可能與冷空氣結合,給北部沿海地區造成大風等天氣影響,需要提前預防這種「牽手合並」,部分要素可能比之前更強。
兩個台風合並是存在的。兩個台風相遇據我所知會出現3種情況。第一,稍強的台風會影響稍弱台風的運行軌跡。第二,是第一種情況的加強版,就是較強台風最終會把稍弱台風吞並。第三,兩個台風強弱相當,這種情況變化就很復雜,有可能相吸增強也有可能互相排斥減弱。
差距過大:大台風吞並小台風。
差距較大:小台風繞著大台風轉。
差距不大:兩股台風自己玩。
插句題外話,想起小時候看的口袋妖怪。幾條暴鯉龍同時使用龍之怒,然後合成了一股把智爺的船卷翻了。可能有主動意識的台風會比較聰明吧,哈哈哈
每年,西北太平洋地區都有不少的台風出現,同時台風的「合並」現象在不同時段也是出現了的,最為典型的就是:2006桑美吞寶霞,2011馬鞍吞蠍虎,2017奧鹿吞玫瑰,這種現象又被我們稱之為「雙台風效應」,當然准確的來說也有「多台風效應」,這完全是根據台風的多少,距離等因素來看的。
除了台風吞並之外,還存在台風互斥,台風跟蹤,台風環繞等現象。這個就要看「雙台風」或者多個台風的發展情況。
所以說這種情況是肯定存在的,並且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其中的一種情況,在今年9號台風、10號台風出現的時候,差點也形成了這種台風發展趨勢,但是這兩者的表現並不太強,所以很多人可能也沒在意,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為何會出現這種模式。
台風為何會出現合並的情況?
台風合並其實不奇怪,當西北太平洋形成多台風共舞的時候,很容易多個台風出現扎堆的模式,在往年我們也看到了「三台風」共舞,而西北太平洋就這么大,多台風共舞的時候由於氣流的移動肯定會出現相互影響的情況。而這種台風效應的情況發生,是在1921至1923年的一項實驗發現的,是由日本科學家藤原(Fujihara)發現的,就是第一人。
在實驗之中,他發現兩個距離很近的氣旋性渦旋會受到對方的影響,互相沿著兩者中心所形成的軸線心,呈氣旋性方向移動。兩個渦旋並有彼此接近及合並的趨勢。所以這就間接地映射出了台風合並效應,在西北太平洋地區只要出現多台風情況,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很容易引發這種效應,這就是原因。
如果總結一下,那就是多台風出現的時候,氣流,運動方向,台風強度等因素會導致它們發生合並,互斥等現象。常見的熱帶氣旋的相互作用分為三種情況,也是公開說明了的,單向影響型、相互影響型、合並型。這就是大概情況。當然這個問題說完了,我們也來說下即將可能出現的台風。
第2個秋台風可能將出現
第1個秋台風是海神,並且成為了2020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地區的風王,而第二個預計就是紅霞了,正在醞釀之中,根據衛星監測數據來看,如今的90W台風胚胎中心位置位於12.8 N 123.8 EE,最大風速為20 kt,相當於10m/s,最小中心壓力為1005hpa。而接下來預計它還將持續增強。日本氣象廳如今顯示它的強度稍微較弱一點,只有10KT,同時正在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偏西方向移動,美國聯合預警中心已經發布了「台風生成預警」。
如今90W台風胚胎已經在菲律賓地區了,GFS預計它在9月16日的時候,可能會達到997hpa氣壓值,如果風速達到了18m/s。
那麼就可以肯定為今年的11號台風紅霞了。巔峰氣壓值暫時為989hpa,所以90W形成之後,預計不是一個大台風,而是一個小台風。歐洲數值中中心預計在9月17日會達到995hpa氣壓值,所以都認為這個台風即將形成。
90W未來會影響什麼地區?
從方向來看,對我國海洋區域是會帶來影響的,同時我國也發布了說明,從15日夜間開始將給我國南海及華南沿海地區帶來風雨影響。
所以這個台風生成之後,預計會給我國帶來一定的影響,不過從最新的超級計算機情況來看,影響的情況不會太大,因為行走的路徑比較遠,所以就看後期是否會出現較大的波動,如果是這樣的話,很大概率華南沿海大部分地區可能還是以「副高」覆蓋區域為主。
至少從超級計算機的情況來看,副熱帶高壓表現非常強,只有在海南部分地區的影響可能稍微較大,所以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最多就是海洋區域波動較大,其他地區稍微影響不了多大,從我國預計的降雨情況也可以看到,其實范圍並不是很多,說不定還很容易引發華南部分地區的「蒸籠」天氣,不僅沒有降溫,反而更加的熱,這完全是要看台風的後期走向,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綜合情況來說,至少如今看上去對我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後面就算是有風雨天氣,與這個台風波動不是太大。本身來說90W的發展區間受限制也較強,所以強度也不會太強,算是「小打小鬧」,大家不要去海區就行。同時這次也不會出現上面說的「台風合並」情況,大家不用擔心,一切都是屬於正常的模式。
多個台風有較低概率發生合並,雙台風效應就是一位日本氣象學家第一個觀察到的,為了紀念這位博士又把它叫做藤原現象。台風合並需要滿足幾個基本條件:
第一:兩個氣旋性旋渦之間的距離要足夠近,不然旋渦的作用力再強也難以輻射到周邊區域;
第二:兩個氣旋性旋渦會有各自的種新點,而兩個中心鏈接起來就是一條軸線,這條軸線的運動方向要呈氣旋性方向以動。它們旋轉的中心理論上應該是相同的,但也可能因為兩個旋渦的作用力相差懸殊,那其中較弱的那個就會隨著另一個移動;
第三:兩個氣旋性旋渦的距離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近,當接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發生合並。然而,一旦兩個熱帶氣旋距離變得很近的時候,即便是專業人員也會很難對之後的路徑提前做一個十分准確的預測。
在夏季這樣台風多發的季節,兩個台風因為存在環流強度何相對質量差異,便會對彼此的旋轉速度產生影響,正如目前的9號台風和10號台風,雖然它們不可能在後期發生合並,但相互影響還是少不了的。
目前已經確定了西北太平洋地區9月第1個「雙台風」形成,如今9號台風「美莎克」和10號台風「海神」正在互相影響,其實我們從風雲衛星雲圖也可以看到,兩者還有一絲「雲系」連接在一起,所以「攜手共舞」之中,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這兩個台風的情況。
首先來看看9號台風「美莎克」,16級超強台風已經從16級減弱為14級,如今正在向北偏東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所以它的影響在逐步降低,根據我國顯示的路徑來看,接下來它將持續往韓國靠近,預計在9月2日左右以13級強度登 陸,所以實力不可小覷,同時該台風還可能出現多次登 陸,影響多國。
從已經路過的區域來看,對日本的影響也出現了,對我國東海地區影響也到了,接下來就是韓國,過後預計還要登陸朝鮮,在日本海發展一段距離,最終著落點在我國東北地區,所以東北將可能出現連續第二次的受到台風的襲擊,改變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如今它的「千里雲」已經進入到我國東北。
真的是捅了台風窩,8號台風靠近我國東北,16級超強台風「美莎克」最終又是這樣,而已經出現的10號台風海神又有這個可能性,所以2020年東北遇台風可能出現「創紀錄」的情況,今年的氣候還真特別,各種氣候現象都在世界不同地區創紀錄,如今西北太平洋地區的台風也是如此了一樣。
當然10號台風海神在我們氣象意義上來說,已經是「秋台風」了,所以「秋台風」基本都是狠角色,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發展。從我國發布的首個路徑來看,這個台風巔峰預計是要達到17級超強台風級別,很明顯預期已經比9號台風美莎克了,這將可能是2020年的「新風王」。
如今9號台風「美莎克」已經是西北太平洋地區2020年以來的最強台風,10號台風海神預計比它強,所以為「新風王」。巔峰預計是在9月6日的時候達到,風速為60m/s。按照現有的情況來看,預計又是先影響日本,然後就是朝韓,最終可能又是我國北方區域。
所以從我國的路徑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應該提前做好准備了,第1個「秋台風」海神可能就是風王,根據GFS的模擬數據來看,該台風胚胎的巔峰氣壓值為929hpa,路線跟我國的差不多一致,但是GFS更加偏向於遠離我國一點,偏轉的幅度要大一些,要反轉到日本海區域。
歐洲數值中心預計的路徑與我國基本一模一樣,強度巔峰氣壓值為917hpa,比GFS預計要強一些,所以綜合兩者的情況,「秋台風」海神實力不可小覷,是一個大台風沒有什麼問題,日本氣象廳也發布了說明,這個台風將會通過日本最溫暖的海水區域,必然會出現「火箭式」的增長。
9月來了,雖然我們看到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擾動在發展的幾率逐步減弱了,但是依然屬於典型的台風活躍季,所以大家不要看到9號台風和10號台風基本全部吸收了西北太平洋地區的大分部熱帶擾動醞釀的條件,但是海洋區域說變就變,大概率也會快速形成出來。
特別是最為典型的菲律賓東部的「暖水槽」地帶,很大概率會快速再次加強出台風,從GFS的超級計算機模擬情況來看,確實在9號台風和10號台風消失沒幾天,菲律賓東部地區預計又會有台風出現,所以11號台風「紅霞」可能也不會太遠,在9月預計會生成,當然GFS預計稍微有點遠,變化空間大,我們參考就行。按照常年情況來看,9月台風也不少,所以提前准備好。
綜合情況來說,如今最為重點的就是9號台風和10號台風,這兩個台風可能都會影響我國東北大部地區,並且實力都是不可小覷,所以大風降雨的影響必然不會太少,今年東北的朋友防颱問題相對嚴峻。
相比往年來說,可能已經多了不少,特別是務農的朋友們,要加緊對台風的防禦,這就是一個提醒,當然具體率先靠近什麼地區,我們後期再來看看,如今的台風都還在靠近的路上,當然這里對出海的朋友也會帶來影響,最近一段時間經歷避開,這就是如今台風的情況。
⑷ 2017台風有哪些
2017年的台風分別有梅花、苗柏、南瑪都、塔拉斯、奧鹿、玫瑰、洛克、桑卡、納沙、海棠、尼格、榕樹、天鴿、帕卡等多個。
其中2017年首個風暴生成日期為2017年01月07日、末個風暴消散日期生成日期為2017年12月26日。其中最強的台風名為台風蘭恩(Lan)。
2017年太平洋台風季相關介紹:
1、2017年太平洋台風季泛指於2017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包括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台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分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5月至12月期間形成。
2、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文縮寫:PAGASA)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
3、此外,由於中港澳(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採用同一翻譯名,而中國台灣之翻譯名字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個風暴可能會有2個不同的中文名字,及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國際名字及菲律賓名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2017年太平洋台風季
⑸ 台風會影響台風嗎
會影響
導語:眾所周知,台風的形成是因為熱帶氣旋,而巨大的台風會給某些地區造成很大的傷害和損失。最近有些朋友想來了解一下,兩個台風會不會合二為一?2個台風會合二為一嗎?小編在這里為大家整理出來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從中學習借鑒有用的知識。
兩個台風會不會合二為一
台風
可能會合二為一,兩個台風相遇會出現3種情況。第一,稍強的台風會影響稍弱台風的運行軌跡。第二,是第一種情況的加強版,就是較強台風最終會把稍弱台風吞並。第三,兩個台風強弱相當,這種情況變化就很復雜,有可能相吸增強也有可能互相排斥減弱。
過去,台風9號納沙和10號海棠牽手成功,當前影響黃淮地區最為明顯的台風溫比亞後期可能也要牽手,不過它牽手的是冷空氣。
2017年第9號台風「納沙」登陸福建福清,就在同一天,當年第10號台風「海棠」在台灣屏東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後面幾個小時後,即31日凌晨2時50分前後,「海棠」在福建海又登陸。
據氣象監測,盡管「海棠」強度有限,卻在31日清晨合並了台風碼塵「納沙」的殘余環流,最終合作形成一個巨大的環流系統。由於兩個台風有渦度的合並,加在一起更為強大,並且水汽充足,因此環流的維持時間比一般登陸台風要長。
與此同時,這場合並也使台風出現了嚴重不對稱的結構,它將順著副高引導,逐漸北上,其北側水汽輸送被副高切斷,降水集中在東部和南部。
後期台風北上,給浙江、江西、安徽、河南、山東等地帶來很大的風雨影響。
歷史統計來看,1990年以來,在南海周邊還有兩次台風合並的情況。1994年7月11日,台風「提姆」和「凡妮莎」在台灣海峽南部海面合並;還有一次是1997年8月29日和30日,台風「琥珀」和「凱斯」相繼登陸福建後發生合並。
台風「溫比亞」中心正在河南附近,造成了商丘20小時降雨量超過280毫米,創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日降雨量記錄!
台風圖
兩個台風叫雙台風
雙台風是指同時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台風,並且這些台風的中心間距不超過20個緯距,這種情況下台風之間會相互影響,出現一系列的變化,這種情況被稱為雙台風。
我們所說的台風只是簡易的稱呼,台風的正確叫法是熱帶氣旋,其實也無所謂,大家有個了解就行。
關於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台風,在相遇之後是否有可能合並成一個,在歷史上還是出現過不少的。因為幾個台風在相遇的時候,會出現三種情況。
信鬧1、單向影響
如果兩個台風中一個較強一個較弱,那麼這兩個台風在比較近的時候,較強的台風會影響到較弱的台風,導致較弱的台風會圍繞著較強的台風不斷進行旋轉。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也出現過,就如滑模罩說1994年的時候,台風Tim和Vanessa之間就出現類似的現象。
2、相互影響
如果說兩個台風的大小差不多的情況下,那麼這兩個台風有可能會出現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就好像雙龍卷風一樣,兩個台風同時圍繞著一個中心點進行旋轉,一直到這兩個台風受到其他影響,從而打破這種平衡。要麼就是其中一個台風減弱之後,變成單向影響。
台風圖片
3、合並
這也是很多人比較關注的一點,兩個以上的台風會不會合並到一起。事實上這種是會發生的,不過要求的條件非常苛刻,在歷史上雖然也曾發生過,但兩個台風差距的比較大,而且距離也非常近,才導致這種情況發生。而且最重要的是,非常弱的那個台風不能被其他的天氣系統所影響,要保證它一直停留在原地,等待非常強的台風前來「吃」掉它。
台風之間也有不同的情況會出現,就比如說兩個台風相互影響的時候,會出現互旋的情況,這種情況在1994年和2000年都曾發生過。這種情況要求兩個台風的強度相差不大,而且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之後互旋狀態會變成大吃小或者小跟大。
大吃小和小跟大是合並與單向影響,兩個台風在互旋之後,隨著一方的減弱,另一方則會有可能將變弱的一方吃掉,或者較弱的台風會隨著較強的台風進行旋轉。
除了以上這些情況,兩個以上的台風之間還會出現互斥的情況,這種情況一般情況下是由一個較大的氣流引導著小型台風進行前進,後來隨著氣壓減弱導致小型台風脫離較強的台風控制,隨著這股「拋射」的力量出現,小型台風會得到一定的加速,快速的逃離大型台風,造成了兩個台風之間相互排斥的情況。
相關推薦
副熱帶高壓帶的氣候特點 副熱帶高壓帶天氣的特徵
副熱帶高壓是影響台風的主要原因嗎 副高是影響台風的關鍵因素嗎
史上路徑最詭異的台風 歷史上路徑最奇怪的台風
西南渦的形成原因 西南渦的產生原因
台風為什麼到不了北京 台風為什麼不到北京
⑹ 21世紀,在山東有過台風嗎
台風從山東經過的好多,直接從山東半島登陸的很少。以下為我整理的21世紀影響山東的台風。
21世紀從山東半島登陸(不包括第二次及以上登陸)的台風有兩個:
2002年第9號超強台風風神,2002年7月9日從中北太平洋生成,2002年7月28日凌晨1時,風神的殘余系統在山東膠南登陸,中央氣象台認定其登陸強度為15m/s,1000HPa,不同於其它來勢洶洶的登陸台風,給華北平原帶來了一場涼爽的夏雨,但山東部分地區因暴雨帶來一定損失。
2011年第5號台風米雷,6月26日21時10分在山東省榮成市成山鎮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米雷台風為第一個6月份登陸山東的台風,比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早登陸山東的7303號(1973年第3號)台風billie(7月19日)早23天。
以下為21世紀經過山東內陸/海域的台風(持續更新):
2021年第6號強台風煙花,2021年7月29日-30日穿過山東半島.
2020年第8號強台風巴威,2020年8月26日-27日穿過山東沿海.
2020年第4號台風黑格比,2020年8月5日穿過山東沿海.
2019年第13號超強台風玲玲,2019年9月7日穿過山東沿海.
2019第9號超強台風利奇馬,2019年8月11日-13日穿過山東半島.
2018年第19號強台風蘇力,2018年8月23穿過山東海域.
2018年第18號台風溫比亞,2018年8月19日-20日穿過山東半島.
2018年第14號台風摩羯,2018年8月13日-8月14日穿過山東半島.
2018年第10號台風安比,2018年7月23日穿過山東半島.
2017年第9號台風納沙和第10號台風海棠先後登陸福建省後合並,然後北上,2017年8月2日-3日以雙台風的形式穿過山東半島.
2015年第9號超強台風燦鴻,2015年7月12日穿過山東沿海.
2014年第10號強台風麥德姆,2014年7月25日穿過山東半島以及沿海.
2012年第10號台風達維,2012年8月3日-4日穿過山東半島.
2012年第15號超強台風布拉萬,2012年8月28日穿過山東海域.
2011年第5號台風米雷,2011年6月26日登陸並穿過山東沿海.
2011年第9號超強台風梅花,2011年8月8日穿過山東沿海.
2010年第7號強台風圓規,2010年9月1日-2日穿過山東海域.
2009年第8號台風莫拉克,2009年8月11日-8月12日影響山東半島.
2008年第7號台風海鷗,2008年7月20日穿過山東海域.
2008年第8號台風鳳凰,2008年7月29日-8月1日影響山東半島以及沿海海域.
2007年第13號超強台風韋帕,2007年9月20日穿過山東沿海.
2005年第9號台風麥莎,2005年8月8日-9日穿過山東半島.
2005年第15號台風卡努,2005年9月12-13日穿過山東沿海.
2004年第21號台風海馬,2004年9月14日-15日穿過山東半島.
2002年第9號超強台風風神,2002年7月28日登陸且穿過山東半島.
2001年第8號台風桃芝,2001年8月1日-2日穿過山東半島.
整理不易,望採納~
⑺ 2017年在中國登陸的台風的名字
2017年在中國登陸的台風有如下:
1、苗柏
於2017年6月12日23時前後在深圳大鵬半島沿海地區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23米/秒)。預計,「苗柏」將以20公里左右時速繼續向偏北方向移動,穿過深圳東部進入惠州、河源,13日上午減弱為低氣壓。
2、帕卡
2017年第14號台風「帕卡」,8月25日晚上在菲律賓呂宋島東部沿海登陸,穿過呂宋島後於26日白天移入南海東部海面,爾後轉為向西北方向移動,逐漸向廣東中部到海南東部一帶沿海靠近,並於27日在上述沿海登陸。
3、天鴿
2017年8月20日14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8月23日12時50分前後以強台風級(14級,45m/s)在中國廣東省珠海市登陸。8月24日14時減弱為熱帶低壓,17時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天鴿導致中央氣象台發出2017年首個台風紅色預警信號 ,港澳氣象部門發出十號颶風信號 ,且登陸時恰逢天文大潮,為珠海、香港、澳門等地區帶來重大破壞,造成了24人死亡和68.2億美元經濟損失 ,其中43.8億美元來自中國大陸, 10.2億美元來自香港,14.2億美元來自澳門。
4、海棠
2017年7月30日上午10點鍾,第10號台風「海棠」的中心上位於中國台灣省鵝鑾鼻西南方大約230公里的南海東北部海面上,北緯20.2度、東經119.6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2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92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00-150公里。
7月31日,第10號台風「海棠」凌晨2時50分前後在福建省福清市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熱帶風暴級)。
5、納沙
於2017年7月21日在帛琉附近海面上生成;7月25日升格為熱帶低壓;7月26日升格為熱帶風暴;2017年7月27日升格為強熱帶風暴。2017年7月28日升格為台風;最強達到台風級(40m/s,13級)。
2017年7月29日19時40分在台灣宜蘭東部沿海登陸;2017年7月30日6時在福建福清沿海再次登陸(33m/s,12級),14時減弱為熱帶低壓,20時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⑻ 台風海棠是哪一年
超強台風海棠(英語:TyphoonHaitang,國際編號:0505)為2005年太平洋台風季第五個被命名的風暴,也是首個登陸台灣及中國大陸的台風。
熱帶風暴海棠(英語:TropicalStormHaitang,國際編號:1710,聯合台風警報中心:12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Huaning)為2017年太平洋台風季第10個被命名的風暴。
「海棠」一名由中國大陸提供,名字意義即海棠花,是屬於被子植物門一種植物名。
⑼ 台風梅花的前一個台風是什麼
是「軒嵐諾」。2022年第11號超強台風「軒嵐諾」8月28日自日本東南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至9月6日減弱為溫帶氣旋,共歷時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