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洛神
① 荷花相關的詩句
荷花的相關詩句如下:
1、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翻譯:
水面盛開的蓮花就像洛神仙女的襪子,到如今蓮蕾之上還留有洛神仙女的香塵。
賞析:
此詩前橘枝二句從動態方面描寫塘景,後二句則從靜態表現塘景,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突出了塘景的晚間特點。全詩詠蓮而不言蓮,景物之間銜接緊密,圓春敏應用典故而有不露痕跡之妙。此詩前二句描寫塘景,總體上以塘水的「搖灧」和「蘭橈軋軋」的動態效果來表現塘景。
② 形容荷花高潔脫俗的詩句
1. 關於荷花高潔的詩句
關於荷花高潔的詩句 1. 贊美蓮花高潔的詩句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 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白話譯文:像那剛出清水的芙蓉花(荷花),質朴明媚,毫無雕琢裝飾。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宋 周敦頤《愛蓮說》
白話譯文: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長枝。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可以遠遠地觀賞,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南宋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白話譯文: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4、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唐 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白話譯文:雨過天晴,夕陽斜照,樹木的翠影映在禪院之中。義公看到座前的青蓮,才知道心體本是清凈。
5、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唐 溫庭筠《蓮花》
白話譯文:碧綠荷塘搖曳的荷花激起的漣漪好像連接著銀河,船槳在荷塘滑動發出扎扎的聲響,船駛入水草之中。就像洛神步履輕盈地走在平靜的水面上,盪起細細的漣漪,到今天蓮花都有洛神的香塵殘留。
2. 贊美蓮花高潔的詩句
關於荷花高潔的詩句1、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蓮,花之君子者也。4、船動湖光灧灧秋,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6、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7、別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荷葉無窮出,映日荷花別樣紅。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10、綠塘搖艷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萍。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11、冰清玉潔出紅塵,搖搖曳曳落凡間。哪知左右浮萍盪,且喚清風歸九天!12、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13、夏雨清荷露凝香,寒蟬欲語恐斷腸。
()晚霞無聲留余韻,相思枉寄流水旁14、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15、煙雨朦朧嘆紅橋,冰清玉潔風塵浮;誰人隔岸觀清湖,笛揚漣漪邀荷姑。16、搖曳紅塵煙波上,零落隨風逐余香。
枉將相思寄流水,已是孤芳斷愁腸!17、斜雨飛絲織曉空,疏簾半卷野亭風。荷花開盡秋光晚,零落殘紅綠沼中。
18、蓮之愛,同予者何人?19、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3. 求關於荷花的詩句,象徵高潔品質和崇高理想的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子夜吳歌 李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奉和錢七兄曹長盆池所植 韓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葉長,芳根復誰徙。 露涵兩鮮翠,風盪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誰言盆盎是。 采蓮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摘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人落花去,風此路躕空斷腸。 烏棲曲 張籍 西山作宮潮滿池,宮烏曉鳴茱萸枝。
吳姬自唱采蓮曲,君王昨夜舟中宿。【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荷花】 清. 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青陽渡 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詠芙蓉 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夏歌 南朝·梁·蕭衍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 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
采蓮曲 南朝·梁·蕭綱 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 風起湖難渡,蓮多采未稀。
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 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詠芙蓉 南朝·梁·蕭綱 圓花一蒂卷,交葉半心開。 影前半照耀,香里蝶徘徊。
欣隨玉露點,不逐秋風催。 詠同心芙蓉 南朝·梁·朱超 青山麗朝景,元峰朗夜光。
未及清池上,紅蕖並出房。 日分雙蒂影,風合雨花香。
魚驚畏蓮折,龜上礙荷長。 雲雨流輕潤,草木隱嘉祥。
徒歌涉江曲,誰見緝為裳。 詠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蓮花 唐·郭震 臉膩香熏似有情,世間何物比輕盈。
湘妃雨後為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 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曲池奇 唐·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折荷有贈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采蓮曲 唐·李康成 采蓮去,月沒春江曙。
翠細紅袖水中央,青荷蓮子雜衣香。雲起風生歸路長。
歸路長,那得久,各回船,兩搖手。 詠露珠 唐·韋應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
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 盆池 唐·韓愈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種已齊生。
從今有雨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聲。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數瓶。
且待夜際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重台蓮 唐·李紳 綠荷舒捲涼風曉,紅萼開縈紫蒔重。
雙女漢皋爭笑臉,二妃湘浦並愁容。 賦得芙蓉出水 唐.賈 謨 的舒芳艷,紅姿映綠萍。
搖風開細浪,出沼媚清晨。 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襲人。
獨披千葉淺,不競百花春。 魚戲參差動,龜游次第新。
涉江如可采,從此免迷津。 新荷 唐.李群玉 田田八九葉,散點綠池初。
嫩碧才平水,圓陰已蔽魚。 浮萍遮不合,弱荇繞猶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贈荷花 唐.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蓮 唐.溫庭筠 綠塘搖艷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萍。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白蓮 唐.陸龜蒙 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
重台蓮花 唐.皮日休 欹紅力難任,每葉頭邊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見,兩重元是一重心。
詠雙開蓮花 唐.劉商 菡萏新花曉並開,濃妝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畫迦陵鳥,早晚雙飛池上來。
蓮葉 唐.鄭谷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 多謝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白蓮 宋.楊億 昨夜三更里,嫦娥墮玉簪。 馮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荷葉 宋.歐陽修 池面風來波瀲瀲,波間露下葉田田。 誰於水面張青蓋,罩卻紅妝唱采蓮。
蓮花 宋.文同 金紅開似鏡,半綠卷如杯。 誰為回風力,清香滿面來。
荷葉 宋.蘇軾 田田抗朝陽,節節卧春水; 平鋪亂萍葉,屢動報魚子。 荷花 宋.蘇軾 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
卷卻天機去錦緞,從教匹練寫秋光。 千葉紅蓮 宋.洪適 步有凌波襪,掌為承露盤。
尚嫌花片少,千葉映朱欄。 夢行荷花萬頃中 宋.陸游 天風無際路茫茫,老作月王風露郎。
只把千樽為月俸,為嫌銅臭雜花香。 立秋後二日泛舟越來溪 宋.范成大 西風初入小溪帆,旋織波紋縐淺藍。
行到鬧花無水面,紅蓮沉醉白蓮酣。 荷花 宋.王氏 白藕作花風已秋,不堪殘睡更回頭。
晚雲帶雨歸飛急,去作西窗一夜愁。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蓋佳人臨水立,檀粉不勻香汗濕。 一陣風來碧浪翻,珍珠零落難收拾。
荷花 宋.楊巽齋 翠蓋紅幢耀日鮮,西湖佳麗會群仙。 波平十里鋪去錦,風度清香趁畫船。
4. 寫蓮花高潔素雅的詩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荷花】 清. 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愛蓮說》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青陽渡~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詠芙蓉~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采蓮~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詠荷詩~江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
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詠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采蓮曲~隋·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
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
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采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折荷有贈~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荷花~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
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蓮花~溫庭筠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晚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錢氏池上芙蓉~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
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蘇幕遮~北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鳥雀呼睛,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蓮塘~明·黃瓊 蒼茫漠漠董家潭,綠樹陰陰向水灣。
十里錦香看不斷,西風明月棹歌還。 ◇采蓮曲~李亞如 藕田成片傍湖邊,隱約花紅點點連。
三五小船撐將去, 歌聲嘹亮賦采蓮。 ◇芙蓉~清·鄭板橋 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
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薴蘿村。 ◇藕鄉隨思~現代·暇文 曉別安宜古鎮頭,藕鄉水泗盪輕舟;岸柳染綠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異鄉落泊傷窮亂,故里重歸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來游。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無題·其二】~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懷友~徐璣 流水階除靜,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曉,雨過夜如秋。
遠憶荷花浦,誰吟杜若洲?良宵恐無夢,有夢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蘊 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
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 ◇【南鄉子】·李珣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
游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兢折團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碧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桿。 ◇【思帝鄉】·孫光憲 如何? 遺情情更多!永日水精簾下斂羞蛾。
六幅羅裙地,微行曳碧波。看盡滿地疏雨打團荷。
◇【憶餘杭】·潘閬 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清棹去還來。 芰荷香噴連雲閣,閣上清聲檐下鐸。
別來塵土污人衣,空役夢魂飛。 ◇【採桑子】·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臨江仙】·歐陽修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5. 蓮花里有周敦頤的高潔品格的詩句有哪些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出淤泥而不染,擢青蓮而不妖 愛 蓮 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注釋]: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頤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
(2)蕃:多。 (3)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年),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著名的詩人。
他很愛菊花,常在詩里寫到,如《飲酒》詩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4)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單單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里生出卻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裡洗過卻不妖艷。濯,洗滌。
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7)不蔓不枝:不牽牽連連的,不枝枝節節的。 (8)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
益,更,越。 (9)亭亭:聳立的樣子。
亭亭凈值,筆直的潔凈的立在那裡。 (10)褻(xiè)玩:玩弄。
褻,親近而不莊重。 (11)隱逸者:隱居的人。
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嘆詞,相當於「唉」。
(15)菊之愛:對於菊花的愛好。 (16)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
鮮,少。 (17)宜乎:宜,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譯文]:水上地上各種草和木的花,可愛的是很多的。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
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過。
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至於愛牡丹的人,人數當然就很多了!「說」,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托物言志:就是藉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達某種情操、志向或思想感情。 [賞析]:周敦頤,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聞達。
他的這種高潔的人品,誠如北宋文學大家黃庭堅所譽:「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而他的傳世散文佳作《愛蓮說》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懷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蓮花,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概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潔」字。
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里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裡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
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
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
③ 求描寫關於月夜下的蓮花的詩詞。 詩、詞皆可。取其中描寫的那段和出自。越多越好。
鷓鴣天·賞荷
蔡松年 〔宋代〕
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
山黛遠,月波長,暮雲秋影蘸瀟湘。醉魂應逐凌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
這首詠荷詞描寫的初秋時節,黃昏月下的荷塘月色。月下荷塘,清虛騷雅,暗香襲人,天光雲影間,山容水態貌給人一種幽靜溫馨的氛圍。
洞仙歌·荷花
劉光祖 〔宋代〕
晚風收暑,小池塘荷凈。獨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時有香氣吹來,雲藻亂,葉底游魚動影。
空擎承露蓋,不見冰容,惆悵明妝曉鸞鏡。後夜月涼時,月淡花低,幽夢覺、欲憑誰省。且應記、臨流憑闌干,便遙想,江南紅酣千頃。
譯文
傍晚的清風消除了白晝的熱氣,小池塘里荷葉靜靜地挺立。我從胡床上酒後醒來,獨自在池塘邊散步徘徊。微風不斷吹來荷葉的清香,水草晃動,看得見荷葉下魚兒游動的模樣。眼前荷稈空空地舉著它的葉片,而那冰清玉潔的荷花已難睹其面。我憂愁啊,荷花的模樣已經如此這般,明晨怎堪化妝對鏡去照容顏。夜深人靜,月亮在充滿涼意的空中穿行,月光慘淡、花朵低垂,猶如一個凄涼幽幻的夢境。這情景能有誰會理解,又有何人能夠同情?也應記得,那臨江手扶欄桿眺望的情景,江南湖面千頃,全是荷花的一片濃紅。
喜遷鶯·暑風涼月
辛棄疾 〔宋代〕
謝趙晉臣敷文賦芙蓉詞見壽,用韻為謝。
暑風涼月。愛亭亭無數,綠衣持節。掩冉如羞,參差似妒,擁出芙蓉花發。步襯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誰潔?添白鷺,晚晴時,公子佳人並列。
休說,搴木末;當日靈均,恨與君王別。心阻媒勞,交疏怨極,恩不甚兮輕絕。千古離騷文字,芳至今猶未歇。都休問,但千杯快飲,露荷翻葉。
譯文
暑風吹拂,涼月灑輝。那無數荷葉亭亭玉立,似綠衣使者帶著傳達命令的符節。荷花如少女含羞,掩映在綠葉之間,參差錯落,似懷妒意而爭美賽艷。羞與潘妃為伍,遠勝六郎高潔。白鷺飛來與芙蓉為侶,晚晴時刻,似公子佳人並肩而立。
不要說去采陸上長的香草,緣木去摘水中開的芙蓉會有收獲。當年屈原恨與君王離別。雙方心有阻隔,媒人徒勞無功,即便勉強結合,也因情淺而易決裂。《離騷》千古流芳,至今未歇。一切休問,但舉杯暢飲,如露荷翻葉。
④ 荷花的詩句小學
荷花的詩句如下:
1、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翻譯:
水面盛開的蓮花就像洛神仙女的襪子,到如今蓮蕾之上還留有洛神仙女的香塵。
賞析:
此詩前二句從動態方面描寫塘景,後二句則從靜態表現塘景,猜友塵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突出了塘景的晚間特點。全詩詠蓮而不言蓮,景物之間銜接緊密,應用典故而有不露痕跡之妙。此詩前二句描寫塘景,總體上以塘水的「搖灧」和「蘭橈軋軋」的動態效果來表現塘景。
⑤ 贊美荷花的古詩
1、《荷花》清代: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釋義:
五寸的荷葉托著嬌艷的荷花,荷葉密密的貼在水面,但這並不妨礙彩舟的盪漾。
知道四五月間夏風微掠,這些荷葉荷花的高度依舊能恰巧把美人的腰遮住。
2、《曲池荷》唐代: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釋義:
輕幽的芳香朗繞在彎曲的池岸,圓實的花葉覆蓋著美麗的水池。
常常擔心蕭瑟的秋風來得太早,使你來不及飽賞荷花就調落了。
3、《贈荷花》唐代: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常相映 一作:長相映)
釋義: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說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
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4、《蘇幕遮·燎沉香》宋代: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釋義:
細焚沉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濕的暑氣。鳥雀鳴叫呼喚著晴天(舊有鳥鳴可占雨之說),拂曉時分我偷偷聽它們在屋檐下的「言語」。荷葉上初出的陽光曬幹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潤圓正,荷葉迎著晨風,每一片荷葉都挺出水面。
(看到這風景)我想到遙遠的故鄉,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吳越一帶,長久地客居長安。五月,我故鄉的小時候的夥伴是否在想我,劃著一葉扁舟,在我的夢中來到了過去的荷花塘(詞中指杭州西湖)。
5、《白蓮》唐代:陸龜蒙
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真合 一作:端合)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釋義: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艷花欺,白蓮花總應生長在瑤池裡。
月兒明風兒清花兒要凋謝,只有恨卻無情誰人了解你?
⑥ 《荷花》唐詩原文及注釋
【作品介紹】
《荷花》的作者是李商隱,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39卷第175首。
【原文】
荷花
作者:唐·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
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注釋】
①瑤席:用玉作飾的席。此喻指白色的荷花花瓣。乘涼設:指晚上開放。
②金羈:喻指斜陽照耀下的`江蓮花瓣。落晚:薄暮。
③綺衾:形容荷花。
④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此似寫荷葉沾露。
⑤前秋:即秋前。
⑥《南史·羊侃傳》:侃善音律,自造《采蓮》、《棹歌》兩曲,甚有深致。夢棹歌:即夢棹歌而采蓮。
【作者介紹】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滎陽(今河南鄭州)。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據《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⑦ 推薦一首原創的描寫「荷花」的現代詩
《荷花》
淤泥里綻開的純潔,
清冷、幽香。
雷雨後,
幾片殘葉;
風來時,
劃向池塘深處。
一段美的結束,
另一段美的開始......
⑧ 在電視劇《洛神》中 曹植見荷花池荷花含苞欲放,想起所愛之人,後作詩一首 這是第幾集 詩的內容是什麼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末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日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休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⑨ 中國神話中掌管花的神仙叫什麼的
望採納: (一)
花神是中國民間信仰的百花之神。據《淮南子》所言,統領群花,司天和以長百卉的花神叫女夷,也叫花姑。
明人馮應京《月令廣義·歲令一》雲:「女夷為花神,乃魏夫人之弟子。花姑亦為花神。」這里說到了漢族民間信奉的兩位花神,頗有點來歷。女夷本是神話中主宰春夏萬物生長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訓》雲:「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穀禽獸草木。」高誘註:「女夷,主春夏長養之神也。」在後代的流傳中,女夷不知為何成了道教女仙魏夫人的弟子,做了專司百花的女神,與其「主春夏長養」的神職終歸還是關系密切,只不過許可權縮小了許多,僅只為花神一職。
據《中國民間俗神》一書記載:花姑本是一個種花的女子,因崇道奉祀魏夫人,一躍而為花神。《月令廣義·春令》又雲:「春圃祀花姑。《花木錄》:魏夫人弟子,善種花,號花姑。」花姑在種花上有所建樹,被以種花為業的花農奉為花神。五代杜光庭《墉城集仙錄》說花姑名叫黃令微,臨川人,是個女道士,年逾八十,形貌卻仍像個處女。她曾把魏夫人在撫州並山的靜室、臨川的壇宇這兩處已經荒蕪了的勝跡整修一新,魏夫人聞知後,托夢給她,詳加教誨,花姑得魏夫人教授傳道,便得道成仙。《太平寰宇記》亦有詳細記載。
女夷、花姑兩人,一神一人,都與花有關聯,而被奉為花神,至於說兩人為魏夫人的弟子,則為後世附會之說。花神掌管世間的花開花謝,還是百花的保護神。唐代就有花神的故事,《太平廣記·神仙·殷天祥》引《續仙傳》載,唐代闊州鶴林寺院內有一株一丈多高的杜鵑花,每年春末都聚花滿樹,爛漫如錦。這株杜鵑花,據傳是一百年前由外國僧人從天台山移植到鶴林寺的。寺僧對其愛護有加,圍上欄桿,又將院內鎖閉,時常有人從門縫窺見三位紅裳艷麗的女子在花樹下遊玩。有人偶爾進院折枝摘花,就會受到那三個女子的懲罰,俗傳女子為花神。節度使周寶准備重陽節去鶴林寺,對道士殷天祥說:「鶴林之花,天下奇絕。道人能使它重陽節開花嗎?」殷天祥回答說能,便在重陽節前二天住進鶴林寺,半夜有女子來敲門說:「你想要杜鵑花開是嗎?」殷天祥問其何人,女子說:「我乃上天派來保護此花的花神。此花在人間已逾百年,就要返回天宮閬苑,現在,看在你的面子上,我讓花開一次。」說完,女子忽然不見。來日晨起,杜鵑樹上已綻出花蕾,重陽節那天,滿樹鮮花爛漫如春。消息傳開,周寶和全城人都驚訝萬分,紛紛前往觀賞。沒過幾天,花一下全消失了,地上亦無落花。明人馮夢龍《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說「惜花致福,損花折壽」,花農秋先愛花若痴,常常祭祀花神。所以當他受到宦家子弟張委的欺侮時,花神便以張委「損花害人,奏聞上帝」,上帝「奪其算」。而秋先在花神度化下登雲成了仙,做了專管人間百花的護花使者。
正月梅花花神-----據說是北宋詩人林逋,他隱居於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一說是明代戲曲牡丹亭中柳夢梅,在夢中,他在梅花樹下遇見為情而死的杜麗娘,其後杜麗娘還魂與柳夢相結合,成就一段曲折姻緣。二月杏花花神-----據說是鍵人氏,他教人取棗杏之火煮食。一說為楊玉環,安祿山之亂平息後,玄宗欲移葬貴妃,但見馬鬼坡下一林杏花,故後人以楊玉環為杏花花神。三月桃花花神-----據說是北宋楊家將之一的楊延昭,他守邊二十年,屢破契丹軍。可能是他抵緊外寇就像桃木之能驅逐凶禍一樣,故獲封為桃花花神。一說為唐朝詩人崔革,因為他曾寫下「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名句。四月牡丹花神-----據說為曾寫下多首牡丹詩的唐代詩仙李白。五月石榴花神-----據說為從西域取回石榴的張春。一說為鍾馗,因石榴花開時正籍端午,每家多貼鍾馗以辟邪,於是石榴花和鍾馗拉上關系。六月荷花花神-----據說為西施曾在蘇州錦帆徑留下采蓮的故跡。七月玉簪花神-----據說是漢武帝寵幸的李夫人,因為她平時常插一朵玉簪花於鬢旁。八月桂花花神-----據說是五代的竇禹鈞。他教子有方,五個兒子皆為達官顯臣,放他們父子被譽為「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另一說為西晉荊州史石崇的愛妻綠珠,她善吹笛而貌美。趙正司馬倫的同黨孫秀曾想奪綠珠為妻,致石崇為趙王所殺,綠珠墮樓殉情。人們以桂花之散落喻綠珠,並封她為桂花花神。九月菊花花神-----據說為陶淵明,這位東晉田園詩人以菊花為友,曾寫下很多詠菊的詩句。以這位高節的隱士作為花之隱逸者的代表,最是恰當不過。十月蘭花花神-----據說為戰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他在離騷中曾以蘭蕙自喻。他深愛國家,但見朝政腐敗而自己的政治理想又無法實現而投淚羅江自盡。十一月水仙花花神--據說指洛神。由於水仙花生於水邊,其姿態飄逸清雅,有若凌波仙子,所以人們以洛神為水仙花花神。十二月臘梅花神---據說是宋代的蘇東坡及黃庭堅。因為他們倡議將黃梅改稱為臘梅。 (二)
正月梅花傲雪出(花神壽陽公主)
「一樹開來冰雪香,誰家新拭歲寒妝?時人不識恆伊曲,信指花神是壽陽。」
雪花飄飄,歲寒早春時,梅花疏影橫斜的天地,當真宛如仙境。梅花是農歷正月的代表花,其冰清玉潔、一身傲骨為世人所鍾愛。梅花的花神相傳是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壽陽公主天生麗質、清純脫俗,最愛賞梅。某年正月初七,壽陽公主到宮里梅花林賞梅,一時睏倦,便在殿檐下小睡,伴隨一陣香艷春風,梅花繽紛而下,正巧有朵梅花輕輕落在她的額中央,留下五片淡紅色的痕跡。壽陽公主醒後,宮女都覺得原本就清麗可人的公主又平添幾分迷人的風姿。於是紛紛仿效,以梅花印在額頭上,稱為「梅花妝」。大家都說公主一定是梅花的精靈變成的,因此壽陽公主就成了梅花的花神。
二月杏花展嬌媚(花神楊貴妃)
「柔似淺雲初照水,嬌如粉蝶撲流霞。一從雨露承恩後,管領春風獨此花。 」
杏花屬木本薔薇科落葉樹,花朵嬌小可愛,而成片的杏花林。景色更是奇麗。農歷而月又稱杏月,正是杏花初放之時,朵朵美若天仙,柔媚動人。
杏花的花神相傳是楊貴妃。楊貴妃雖然身系唐玄宗的三千寵愛於一身,但是在安史之亂時,馬兵變,玄宗不得及應軍士之求殺了楊貴妃。當時,眾人將楊貴妃的屍體懸掛在佛堂前的杏樹上。平亂之後,玄宗派人取會屍骨移葬時,只見一片雪百的杏花迎風而舞。玄宗回宮後,命道士尋找楊貴妃的魂魄,此時的楊貴妃已在仙山上。司職二月杏花的花神了。
三月桃花笑春風(花神息夫人)
「粉面凝妝翠黛顰,無言有淚不禁春。花開未是息亡日,偏累纖腰薄命身。」
同屬木本薔薇科的桃花盛開與農歷三月,一般又稱為桃月。桃花姿態優美,花朵豐腴,色彩艷麗,長被譽為美人,盛開時明媚如畫,猶如仙境,乃有所謂的「世外桃源」。
桃花的花神最早相傳是春秋時代楚國息侯的夫人,息侯在一場政變中,被楚文王所滅。楚文王貪圖息夫人的美色,意欲強娶,息夫人不肯,乘機偷偷出宮去找息侯,息侯自殺,息夫人也隨之殉情。此時正是桃花盛開的三月,楚人感念息夫人的堅貞,就立伺祭拜,也稱她為桃花神。
四月牡丹添富貴(花神李白)
「春風搖盪羽衣開,未肯瑤池一處栽。皇令欺時花不發,去留誰奪百花魁? 」
牡丹,開於農歷四月,唐代人以起香濃色艷,有富貴之枝,而對牡丹為「花王」,直到今日,世人仍愛其國色天香。
牡丹的花神傳說眾多,或說貂嬋,或說麗娟(漢武帝的寵妃),但是以李百最為知名。有一回,唐玄宗偕同楊貴妃在沉香亭賞牡丹,一時興起,與李白進宮寫三章《清平樂》: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五月石榴艷如燃(花神鍾馗)
「烈日燒成一樹彤,萬花攢動火玲瓏。高懷不與春風近,破腹時看肝膽紅。」
俗稱農歷五月是榴月,五月盛開的石榴花,艷紅似火,有著火一般的光輝,因此許多女子都喜歡榴花戴在雲鬢上,增添嬌艷。
石榴花的花神傳說是鍾道,五月是疾病最容易流行的季節。於是,民間傳說的「鬼王」鍾道,便成為人們信仰的主要對象,生前性情十分暴烈正直的鍾道,死後更誓言除盡天下妖魔鬼怪。其嫉惡如仇的火樣性格,恰如石榴迎火而出的剛烈性情,因此,大家就把能驅鬼除惡的鍾道視為石榴花的花神。
六月荷花亭亭立(花神西施)
「凌波一舞碧羅舒,落月紛紛過眼虛。搖曳芳魂雲水畔,蓮歌飛入五湖居。 」
農歷六月俗稱荷月,荷花既蓮花。蓮花生於碧波之中,以「出淤泥而不染」著稱,且花大葉麗,清香遠溢,因此自古即深受人們喜愛。
蓮花的花神相傳是絕代美女西施。傳說中。西施在助越滅吳之前,是賣柴人家之女,夏日荷花盛開時,西施常到鏡湖采蓮,也許因為西施曾是六月時節的采蓮女,她美麗的身影無人能比,於是就自然成為蓮花的花神了。
七月蜀葵昨日愁(花神李夫人)
「自惜傾城傾國身,幽姿獨立漢家門。金風甫動即歸去,懶共寒蟬泣曉昏。 」
蜀葵,植株修長而挺立,開於夏末秋初,花朵大而嬌媚,顏色五彩斑斕,其中,黃蜀葵又稱為秋葵,在詩經中就餐曾提及「七月菱葵叔」,葵指的就是黃菱葵。秋葵是一種朝開暮落的花,一般人說的「昨日黃花」,就是以秋葵為寫照。
菱葵花的花神相傳是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李夫人的兄長李延年曾為他寫一極其動人的歌,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由於李夫人極早逝,短暫而又絢麗的生命,宛如秋葵一般,所以人們就以她為七月蜀葵的花神了。
八月桂花人團圓(花神徐惠)
「纖雲照影夜流丹,無那清風點粟盤。自是幽香能暗度,月宮飛去不須看。 」
丹桂花又名木犀,丹桂,好生於岩領間,花族開與葉腋,黃色或黃白色,香氣極濃。八月桂花香,因此農歷八月又稱為桂月。
桂花的花神相傳的唐太宗的妃子徐惠。徐惠生與湖州長城,自小就聰慧過人,五月大就會說話,四歲就能讀論語,八歲能寫詩文。因為才思不凡,被唐太宗招入宮中,封為才人。太宗死後,徐惠哀傷成疾,二十四歲就以身殉情。後世就封這位才情不凡的女子為桂花的花神。
九月菊花閑情致(花神陶淵明)
「本無流蝶逐蜂心,自有清霜明月襟。縱使狂風直吹折,黃花休作落花吟。」
農歷九月的深秋時分,正是菊花開得最艷的時候,因此又稱為菊月。
在菊花這個璀燦的香國里,有的端雅大方,有的龍飛風舞,有的瑰麗如彩虹,有的潔白賽霜雪,相當迷人。
菊花的花神相傳是陶淵明,菊花的凌霜怒放,性情冷傲高潔,在群芳中備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喜愛,更為菊花寫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佳句,菊花的花神自然非他莫屬了。
十月芙蓉如夢醉(花神石曼卿)
「清姿直欲挽春歸,自著花中三色衣。愁悵未因霜月冷,人間終是負芳菲。 」
木芙蓉又名木蓮,因花「艷如荷花」而得名,另有一種花色朝白暮紅的叫做醉芙蓉。木芙蓉屬落葉灌木,開在霜降之後,農歷十月就可以在江水邊,看到她如美人初醉般的花容,與瀟灑脫俗的仙姿。
木芙蓉的花神相傳是宋真宗的大學士石曼卿。宋代盛傳在虛無縹緲的仙鄉,有一個開滿紅花的芙蓉城。據說在石曼卿死後,仍然有人遇到他,在這場恍然若夢的相遇中,石曼卿說他已經成為芙蓉城的城主。因為在眾多傳聞中,以石曼卿的故事流傳最廣,後人就以石曼卿為十月芙蓉的花神。
樂曲以笙吹奏出縹緲的樂音,引人進入芙蓉仙鄉中。中阮優美的旋律,寫出芙蓉城內朵朵湛放的嬌面的芙蓉,花光映波,絢麗非常。
十一月山茶香萬家(花神白居易)
「行來何處濕青衫?雨自飄零花自酣。沉醉東君呼不起,一枝紅淚在江南。 」
山茶花開放在寒風細雨的農歷十一月,花朵五彩繽紛,有大紅,粉紅,紫白,純白等。百的色勝玉,紅的如火燃燒淡赤。萬紫千紅,飄香吐艷,為寒冷的大地增添了幾分愉悅的色彩。
山茶花的花神傳說是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知名的詩人,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備受稱贊而聞名於世。傳聞中並沒有說明為什麼白居易是山茶的花神,或許是詩人不畏強權的性情,如同山茶的不畏寒風細雨吧。
樂曲在琵琶化成的點點寒風中,進入了雲南的山水間。二胡緩緩而出,如微寒的細風輕輕吹拂著山茶綠葉。竹笛明亮的音色,彷彿山茶花自綠葉中吐蕊,朵朵艷麗。
臘月水仙凌波舞(花神娥皇女英)
「金盞銀台碧玉莖,白雲魂魄水仙名。靈根原在瀟湘側,夢逐蒼梧月色清。 」
水仙別名金盞銀台。水仙開於蠟梅之後、江梅之前,為冬令時花,花如其名,綠裙、青帶,亭亭玉立於清波之上,素潔碧玉般的花朵冒雨而開,超塵脫俗,宛如水中仙子。
水仙的花神相傳是娥皇與女英。據說,娥皇、女英是堯帝的女兒,二人同嫁給舜。姊姊為後,妹妹為妃,三人感情甚好,後來,舜在南巡崩駕,娥皇與女即雙雙殉情於湘江。上天憐憫二人的至情至愛,便將二人的魂魄化為江邊水仙,二人也成為蠟月水仙的花神了。
樂曲由木管吹奏出淡淡的和弦,如湘江粼粼波光。古箏的清雅旋律,形容出水仙猶如凌波仙子的仙姿。高胡柔細的音色,畫出水仙的碧葉如帶,芳花似杯。雅潔恬靜的旋律,散發出沁人心脾的幽香,一如娥皇女英的至情至愛,動人心懷。
⑩ 洛神花可以和荷花一起喝嗎
可以的,但是不宜多喝。荷葉茶是性寒,助排泄的。洛神花也是性寒的,清涼降火,去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