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女媧與荷花

女媧與荷花

發布時間: 2021-01-23 01:05:01

1. 求小說,男主是女媧座下白澤,眉心有蓮花。女主前身是神仙,現在是妖精,女主曾救過男主一命,寵文,古風

是《傳抄音記》嗎,刊登在《瘋狂閱讀·青春風·幻:煙花易冷》上的,好像文不長,女主前身是神,後陰差陽錯被貶下凡間成了一隻蜥蜴精,男主是白澤瑞獸,女主救了男主性命,在男主離開後被男主仇家打回原形,後被另一隻神獸救起並拜他為師,恢復人形,偶然得到機會闖入昆侖山,繼而與男主重逢,男主假裝不認識她,並開始著手調查當年女主和花妖被害的事件,最後與女主在一起了。女主性格呆萌單純。網上沒找到,這篇文還是我三四年前在雜志上看的,因為印象深刻所以記得。

2. 求女媧的小說作品集,謝謝

作者女媧其實復就是牧素兒啦!制
她的作品有禁愛
妖寵
老師的玩物
哥哥(共妻)
戲竹
網紅上位記
白蓮花上位史
陪嫁
青蛙與蛇
小雞和高幹
我的土豪同學
女囚
以一敵三
雙戰
暴君
小媳婦
返老還童
萬歲萬歲萬萬歲
骷髏與少年
刺殺皇後記
這個保鏢不太冷
關關
結發
女配
喪屍來襲
獸族傳說
末日喪屍之撿破爛
炙奴

3. 女媧娘娘的荷花墳墓在河南

在河南具體什麼位置你知道嗎?

4. 《女媧傳說之靈珠》中雨蝶和五道還有木蓮最後怎麼啦

雨蝶死了化為一隻蝴蝶和無道在一起。慕蓮最後被女媧娘娘封為南越女王。

5. 求一本小說女主是蓮花第一世是跟孕育盤古的蓮花是雙生的第二世好像是蓮花神做了男主的師傅第三世是蓮小妖

這個故事在古今傳奇武俠裡面,這書每月更新,有個男主是盤古的心變的,一直喜歡蓮花,後來蓮花不知道,最後男主為了蓮花而死,死後盤古出現,最終出來告訴蓮花真相

6. 荷花女媧黃牛梅花的象徵意義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之風

女媧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
黃牛任勞任怨
梅花堅貞不屈

7. 關於蓮花的愛情典故

關於三生石的典故

三生石在與飛來峰相連接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跡」之一。該石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 圓澤和尚 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石上多唐、宋時的題詞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認,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楊瑀、翰林張翥等人的題詞仍清晰可見。

宋朝的大詩人、大文學家蘇東坡曾經寫過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僧圓澤傳》,這個故事發生於唐朝 ,距離蘇東坡的年代並不遠,而且人事時地物都記載得很詳盡,相信是個真實的故事。

原文是文言文,采故事體,文章也淺白,所以並不難懂,我把原文附在下面,加上我自己的分段標點:

僧 圓 澤 傳

洛師惠林寺,故光祿卿李登居第。祿山陷東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時以貴遊子,豪侈善歌聞於時,及登死,悲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餘年。

寺有僧圓澤,富而知音,源與之游,甚密,促膝交語竟日,人莫能測。

一日相約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荊州沂峽,澤欲取長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荊州路。

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瓮而汲者,澤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為是也。」

源驚問之,澤曰:「婦人姓王氏,吾當為之子,孕三歲矣!吾不來,故不得乳。今既見,無可逃者,公當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兒時,願公臨我,以笑為信。後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

源悲悔,而為具沐浴易服,至暮,澤亡而婦乳。三日往視之,兒見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財,葬澤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問其徒,則既有治命矣!

後十三年,自洛適吳,赴其約。至約所,聞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呼問:「澤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緣未盡,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墮,乃復相見。」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己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

後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篤孝。拜諫議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一 個 浪 漫 的 傳 說

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它寫朋友的真情、寫人的本性、寫生命的精魂,歷經兩朝而不改變,讀來令人動容。

它的大意是說,富家子弟李源,因為父親在變亂中死去而體悟人生無常,發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獻出來改建惠林寺,並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圓澤禪師,很會經營寺產,而且很懂音樂,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著談心,一談就是一整天,沒有人知道他們在談什麼。

有一天,他們相約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從湖北沿江而上,圓澤卻主張由陸路取道長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圓澤只好依他,感嘆地說:「一個人的命運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於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邊,看到一個穿花緞衣褲的婦人正到河邊取水,圓澤看著就流下了淚來,對李源說:「我不願意走水路就是怕見到她呀!」李源吃驚地問他原因,他說:「她姓王,我註定要做她的兒子,因為我不肯來,所以她懷孕了三年還生不下來,現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現在請你用符咒幫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後洗澡的時候,請你來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為證明。十三年後的中秋夜,你來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來和你見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後悔,一方面為他洗澡更衣,到黃昏的時候,圓澤就死了,河邊看見的婦人也隨之生產了。

三天以後李源去看嬰兒,嬰兒見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訴王氏,王家便拿錢把圓澤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沒有心思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說出圓澤早就寫好了遺書。

十三年後,李源從洛陽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圓澤的約會,到寺外忽然聽到葛洪川畔傳來牧童拍著牛角的歌聲:

我是過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
賞月吟風的往事早已過去了;
慚愧讓你跑這么遠來探訪我,
我的身體雖變了心性卻長在。

李源聽了,知道是舊人,忍不住問道:

「澤公,你還好嗎?」

牧童說:「李公真守信約,可惜我的俗緣未了,不能和你再親近,我們只有努力修行不墮落,將來還有會面的日子。」隨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後的事情非常渺茫,
想說出因緣又怕心情憂傷;
吳越的山川我已經走遍了,
再把船頭掉轉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頭而去,從此不知道他往哪裡去了。

再過三年,大臣李德裕啟奏皇上,推薦李源是忠臣的兒子又很孝順,請給予官職。於是皇帝封李源為諫議大夫,但這時的李源早已徹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職,後來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歲。

真 有 三 生 石 嗎?

圓澤禪師和李源的故事流傳得很廣,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還留下來一塊大石頭,據說就是當年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稱為「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國極有名的石頭,可以和女媧補天所剩下的那一塊玩石相媲美,後來發展成中國人對生前與後世的信念,不但許多朋友以三生石作為肝膽相照的依據,更多的情侶則在三生石上寫下他們的誓言,「緣訂三生」的俗話就是這樣來的。

前面說過,這個故事很可能是真實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實,至少是反映了中國人對於生命永恆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過了這種「輪回」與「轉世」的觀念,中國人建立了深刻的倫理、生命、哲學,乃至於整個宇宙的理念,而這正是佛教的一種入世觀照和慧解。

我們常說「七世夫妻」,常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常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說「緣訂三生,永浴愛河」……甚至於在生氣的時候咬牙說:「我死了也不會放過你!」在歉意的時候紅著臉說:「我下輩子做牛做馬來報答你!」在失敗灰心喪志的時候會說:「前輩子造了什麼孽呀!」看到別人夫妻失和時會說:「真是前世的冤家!」

這種觀念在中國是無孔不入的,民間婦女殺雞殺鴨時會念著:「做雞做鴨無了時,希望你下輩子去做有錢人的兒子。」乃至連死刑犯臨刑時也會大吼一聲:「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所以,「三生石」應該是有的。

其實,輪回與轉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觀念,佛教里認為有生就有死,有情慾就有輪回,有因緣就有果報,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愛侶也是可能的,當然,一再的做仇敵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處纏縛,不得解脫,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輪回的束縛。

在《出曜經》里有一首謁,很能點出生死輪回的本質:

伐樹不盡根,雖伐猶復生;
伐愛不盡本,數數復生苦。
猶如自造箭,還自傷其身;
內箭亦如是,愛箭傷眾生。

在這里,愛作欲解,沒有善惡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傷,被愛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帶來不斷的傷,生生世世地轉下去。

另外,在《圓覺經》里有兩段講輪回,講得更透徹: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回。未出輪回,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

可見,輪回的不只是人,整個世界都在輪回。我們看不見雲了,不表示雲消失了,是因為雲離開我們的視線;我們看不見月亮,不表示沒有月亮,而是它運行到背面去了;同樣的,我們的船一開動,兩岸的風景就隨著移動,世界的一切也就這樣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發、靠岸,船(本性)是不變的,但岸(身體)在變,風景(經歷)就隨之不同了。

這種對輪回的譬喻,真是優美極了。

嘴 里 芹 菜 的 香 味

談過輪回,我再說一個故事,這是和蘇東坡齊名的大詩人黃山谷的親身經歷。黃山谷是江西省修水縣人,這故事就出自修水縣志。

黃山谷中了進士以後,被朝廷任命為黃州的知府,就任時才二十六歲。

有一天他午睡的時候做夢,夢見自己走出府衙到一個鄉村裡去,他看到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太婆,站在家門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著一碗芹菜面,口中還叫著一個人的名字。黃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熱氣騰騰好象很好吃,不自覺端起來吃,吃完了回到衙門,一覺睡醒,嘴裡還留著芹菜的香味,夢境十分清晰,但黃山谷認為是做夢,並不以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夢到一樣的情景,醒來嘴裡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起身走出衙門,循著夢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門外,敲門進去,正是夢里見到的老婦,就問她有沒有擺面在門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辰,因為她生前喜歡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門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這樣喊她。」

「女兒死去多久了?」

「已經二十六年了。」

黃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歲,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於是再問她女兒生前的情形,家裡還有什麼人。

老太婆說:「我只有一個女兒,她以前喜歡讀書,念佛吃素,非常孝順,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歲時生病死了,死的時候對我說她還要回來看我。」

「她的閨房在哪裡,我可以看看嗎?」黃山谷問道。

老太婆指著一間房間說:「就是這一間,你自己進去看,我給你倒茶去。」

山谷走進房中,只見房裡除了桌椅,靠牆有一個鎖著的大櫃。

山谷問:「裡面是些什麼?」

「全是我女兒的書。」

「可以開嗎?」

「鑰匙不知道她放在哪裡,所以一直打不開。」

山谷想了一下,記起放鑰匙的地方,便告訴老太婆找出來打開書櫃,發現許多文稿。他細看之下,發現他每次試卷寫的文章竟然全在裡面,而且一字不差。

黃山谷這時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親,老家只剩下她孤獨一人。於是黃山谷跪拜在地上,說明自己是她女兒轉世,認她為母,然後回到府衙帶人來迎接老母,奉養終身。

後來,黃山谷在府衙後園植竹一叢,建亭一間,命名為「滴翠軒」,亭中有黃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題像贊曰:

似僧有發,似俗脫塵;
作夢中夢,悟身外身。

為他自己的轉世寫下了感想,後來明朝的詩人袁枚讀到這個故事曾寫下"書到今生讀已遲」的名句,意思是說像黃山谷這樣的大文學家,詩書畫三絕的人,並不是今生才開始讀書的,前世已經讀了很多書了。

站 在 自 己 的 三 生 石 上

黃山谷體會了轉世的道理,晚年參禪吃素,曾寫過一首戒殺詩: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
元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
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須;
莫教閻老斷,自揣看何如?

蘇軾和黃山谷的故事說完了,很玄是嗎?

也不是那麼玄的,有時候我們走在一條巷子里,突然看見有一家特別的熟悉;有時候我們遇見一個陌生人,卻有說不出的親切;有時候做了一個遙遠的夢,夢境清晰如見;有時候一首詩、一個古人,感覺上竟像相識很久的知己;甚至有時候偏愛一種顏色、一種花香、一種聲音,卻完全說不出理由……

人生,不就是這樣偶然的嗎?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舊精魂罷了。

撰文:台灣 林清玄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五日

緣訂三生

圓澤禪師和李源的故事流傳得很廣,這塊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的大石頭,據說就是當年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稱為「三生石」。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愛情——寶黛的愛情就是從三生石畔的前生開始的——「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仙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

「三生石」一直是中國極有名的石頭,可以和女媧補天所剩下的那一塊玩石相媲美,後來發展成中國人對生前與後世的信念,不但許多朋友以三生石作為肝膽相照的依據,更多的情侶則在三生石上寫下他們的誓言,「緣訂三生」的俗話就是這樣來的。

8. 一女多夫女主是蓮花佛身,女媧的小說是什麼名字

催人淚下的一幕

作者: 劉振鵬

簡介:

人類從誕生那天起,就在努力控制自己內的心容靈,提升自己的心理機能。心靈感悟就是這些嘗試在科學時代的產物,是這片沃土上生長出的最絢麗的花朵!來吧,讓我們從每個心靈感悟開始,從每項心理機能入手,一點點、一步步為自己的心靈作加法,讓我們的人生奠基在堅實的心靈柱石之上。

熱點內容
七夕節藝術 發布:2025-08-09 13:44:22 瀏覽:637
滿天百合月餅 發布:2025-08-09 13:44:16 瀏覽:114
七夕橋段了 發布:2025-08-09 13:43:34 瀏覽:100
牡丹皮散 發布:2025-08-09 13:38:30 瀏覽:8
山東榆樹盆景 發布:2025-08-09 13:26:22 瀏覽:462
如何守七夕 發布:2025-08-09 13:13:37 瀏覽:423
溪柳盆景 發布:2025-08-09 13:11:09 瀏覽:430
羽毛茶花圖 發布:2025-08-09 13:10:14 瀏覽:619
大荷花盛開 發布:2025-08-09 13:06:30 瀏覽:420
蘭州有花藝培訓班嗎 發布:2025-08-09 12:55:22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