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蘭花花
⑴ 元鄭思肖墨蘭圖的作品賞析
蘭生深谷,不畏風雨,清雅幽香,質朴無華,被中國文人喻為孤傲、超凡脫俗的高尚品格,與梅、竹、菊並稱花中「四君子」。蘭花體態較小,單獨作為畫幅主體在繪畫史上出現較晚。鄭思肖的《墨蘭圖》卷,是畫蘭史上影響最大、最早的作品。詩人屈原對蘭花極為贊美,詩曰:「秋蘭兮清清,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故畫蘭亦稱寫「離騷」。
《墨蘭圖》卷是鄭思肖留下的唯一傳世作品,也是反映他創作思想和藝術造詣的代表作。《墨蘭圖》卷畫面幾片蘭葉,兩朵蘭花,構圖簡潔、舒展,蘭花飽滿,蘭葉互不交叉,用筆沉穩流暢,挺拔剛勁,婉轉富有變化,表現了蘭葉挺拔、富有韌性、剛柔相兼之質。這是一幅非常抒情的文人寫意水墨畫,描繪出蘭的野逸、不畏風霜,孤高自傲,無人花自馨的高尚品格。作者借筆墨抒發胸中逸氣,是自我思想品格的寫照。
《墨蘭圖》卷有題詩一首:「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古馨香。」作者借蘭花的自敘,表達自己超凡脫俗、清高自傲的襟懷。這種以詩配畫的表現手法,緣物抒情,深化了題意,也是鄭思肖常用的手法。畫的左下角有一隸書印「求則不得,不求或與,老眼空闊,清風萬古」。表示他的畫不輕易送人,尤其是對前來索畫的元朝官員,更是「頭可斷,蘭不可得也」。至於平民百姓,也許自願奉送。左上角的題詞則是:「芳香渺無尋處,夢隔湘江風雨,翁是閑作楚花,我亦為翁楚舞」。楚花指的是蘭花,楚舞是指為蘭花而舞筆弄墨。也就是說看了這幅蘭花畫卷,不禁要題上幾個字。他曾在一幅菊花圖上題詩:「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北風指元朝統治),以表示自己不屈的愛國情懷。
鄭恩肖將滿腔悲憤化作了一股力量轉入他的繪畫里,在創作時款款寫出,筆端不露絲毫霸悍之氣,從而盡得清逸儒雅的君子風范。《墨蘭圖》卷是無聲的詩,平淡中蘊含著無限的情思,飄逸中流露出力量的內蘊。鄭思肖在元代畫壇上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元代大畫家倪雲林在《清閟閣集》卷八《題鄭所南蘭》中評說:「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鄭思肖的墨蘭在中國繪畫史上散發出千古不滅的馨香。
⑵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描寫的是哪一種植物
詩名《詠幽蘭》
作者:康熙(清代)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釋義:
蘭花的花朵婀娜多姿,葉子碧綠狹長,風吹過帶來了蘭花的香氣。
蘭花不因可以被別人摘取作為佩帶裝飾而自貴,即使沒有欣賞的時候也自己發出芬芳。
(2)賞析蘭花花擴展閱讀:
康熙皇帝一首《詠幽蘭》,道出了「蘭花」冰清玉潔的高雅氣質。他吟詠的不是蘭的孤高隱逸,而是推崇蘭的謙和踏實,不爭虛華的品格。 蘭花也是清代康熙皇帝最喜愛的花,喜愛她的品格高潔,清香宜人,在他的書房以及養心殿內部都放置了婀娜多姿的幽蘭。
賞析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在詩中道出了「蘭花」冰清玉潔的高雅氣質。他吟詠的不是蘭的孤高隱逸,而是推崇蘭的謙和踏實,不爭虛華的品格。
正因為前兩句在寫景中已經暗暗滲透懷人的感情,因此第三句便直接聯想起與這段情緣有關的情事。「夜深斜搭鞦韆索」,表面上看,似乎這只是寫詩人夜間看到附近園子里有一座鞦韆架,鞦韆索斜斜地搭在架上。實際上詩人的這段情緣即與寒食節盪鞦韆的習俗有關。
這首懷舊詩,通篇只點染景物,不涉具體情事,也沒有一處直接抒寫懷舊之情,全借景物暗示、烘托,境界朦朧。
⑶ 描寫蘭花的詩句賞析
1. 關於蘭花詩句加賞析
關於蘭花詩句加賞析 1.關於蘭花的詩句及解釋
蘭花詩 十二首 古 風 唐 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廣群芳譜 。
展開 蘭花詩 十二首 古 風 唐 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詠 蘭 元 余同麓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題 畫 蘭 清 鄭燮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蘭 花 彷彿銅瓶見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嬌。 湘江清淚滴春潮,豈有心心同婉孌。
並無葉葉助風標,斷腸一集是離騷。 詠 蘭 朱 德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
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詠 蘭 詩 張學良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花。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幽 蘭 唐 崔塗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每到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蘭 明 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詠同心蘭四絕句 清 錢謙益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蘭 花 秋 瑾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儔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29 13:44 《幽蘭》 轉過青山又一山,幽蘭藏躲路回環。
眾香國里誰能到,容我書呆屋半間。 《蘭》 世間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
畫入懸崖孤絕處,蘭花竹葉兩相遮。 《盆蘭》 西江絕妙贛州蘭,曾買盆花幾上看。
畫里不知還得似,故鄉風露未全乾。 《山蘭》 山上山下都是蘭,香芬馥郁是一般。
可恨世人薄倖眼,只因高低兩樣看。 《幽蘭》 昨日尋春出禁關,家家桃柳卻無蘭。
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訪幽宗定在山。 《盆蘭》 買塊蘭花要整根,神完力足長兒孫。
莫嫌今歲花猶少,請看明年花滿盆。 《蘭》 (八首) 素心蘭與赤心蘭,總把芳心與客看。
豈是春風能釀得,曾經霜雪十分寒。 亂草荒蓬著處理,蘭花無地可安排。
想因賦質多靈秀,定要移根上苑栽。 九畹蘭花自千古,蘭花不足蕙花補。
何事荊棘夾雜生,君子容之更何忤。 不紅不紫不深黃,碧綠沉沉葉幾章。
惟有西風偏稱意,慣催石上掃秋霜。 春風昨夜入山來,吹得芳蘭處處開。
惟有竹為君子伴,更無他卉可同栽。 一峰過去一峰遙,路人三峰近斗杓。
蘭蕊愈高香欲遠,洞庭草青滿湖飄。 蘭花與竹本相關,總在青山綠水間。
霜雪不凋春不艷,笑人紅紫作客頑。 半邊修竹半邊蘭,碧葉清芬滿近山。
總是一團春夏意,略無秋氣雜其間。提問人的追問 2009-11-29 13:46 有沒有解釋呢,一首就可以了。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29 13:54 【賞析】 這是一首以古諷今、寄慨抒懷的五言古詩。詩的主題是感慨懷才不遇。
前四句用戰國時燕昭王求賢的故事。燕昭王決心洗雪被齊國襲破的恥辱,欲以重禮招納天下賢才。
他請郭隗推薦,郭隗說:王如果要招賢,那就先從尊重我開始。天下賢才見到王對我很尊重,那麼比我更好的賢才也會不遠千里而來了。
於是燕昭王立即修築高台,置以黃金,大張旗鼓地恭敬郭隗。這樣一來,果然奏效,當時著名游士如劇辛、鄒衍等人紛紛從各國涌來燕國。
在這里,李白的用意是藉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賢臣對待天下賢才的態度。李白認為,燕昭王的英明在於禮賢求賢,郭隗的可貴在於為君招賢。
然而,那畢竟是歷史故事。次四句,詩人便化用前人成語,感諷現實。
「青雲士」是指那些飛黃騰達的達官貴人。《史記。
伯夷列傳》說:「閭巷之人慾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者!」意思是說,下層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達官貴人,才有可能揚名垂世,否則便被埋沒。李白便發揮這個意思,感慨說,無奈那些飛黃騰達的顯貴們,早已把我們這些下層士人象塵埃一樣棄置不顧。
顯貴之臣如此,那麼當今君主怎樣呢?李白化用阮籍《詠懷》第三十一首諷刺魏王語「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尖銳指出當今君主也是只管揮霍珠玉珍寶,追求聲色淫靡,而聽任天下賢才過著貧賤的生活。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鮮明對比。
詩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著尖銳的揭露和諷刺。 現實不合理想,懷才不獲起用,那就只有遠走高飛,別謀出路,但是前途又會怎樣呢?李白用了春秋時代田饒的故事,含蓄地抒寫了他在這種處境中的不盡惆悵。
田饒在魯國長久未得到重用,決心離去,對魯哀公說:「臣將去君,黃鵠舉矣!」魯哀公問他「黃鵠舉」是什麼意思。他解釋說,雞忠心為君主效勞,但君主卻天天把它煮了吃掉,這是因為雞就在君主近邊,隨時可得;而黃鵠一舉千里,來到君主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雞那樣忠心效勞,卻受到珍貴,這是因為黃。
2.急求描寫蘭花的古詩,兩首就好,每首要帶100字左右的賞析
一、《幽蘭》
—— 晉·陶淵明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賞析:此詩作於作者53歲,應該生長在幽僻之地的蘭花在院子里生長,包含濃郁的方向等待清風的的到來。輕風輕輕吹來,蘭花散發陣陣芳香,立刻就可以從蕭艾等雜草中分辨出來。不停的向前行走會失去舊路,順應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許才能走通。醒悟到應該回去了,非鳥沒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比喻大事已成,良將功臣無用了,可以將他們處置了。 本詩用蘭花來比喻人的高貴品格,君子應該如蘭花一樣保持高尚的節操,表現了詩人不隨波逐流,不為黑暗污垢所染的高尚品德。 此詩後半亦純是說理,然亦不入「理障」,而有「理趣」。陶淵明講的是應當急流勇退,脫離黑暗官場,隱居田園的道理。它使前四句形象描寫的寓意更加鮮明,並且深化了。所以王夫之在《古詩評選》中稱贊這首詩是「真理真詩」,「說理詩必如此,乃不愧作者」。
本首詩也是借蘭花恬淡,與世無爭的特點,來表現作者自己隱居生活的愜意,以蘭花空谷幽蘭的特點來表現自己雖然隱居於山林之中但是自己的詩歌會像蘭花的馨香一樣來影響別人。
二、《古風》
——(唐) 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賞析:這首詩是李白在路途遊玩時所寫的,是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借物抒懷的詩,作者借蘭花這個意向表達自己雖然才華被隱沒,但是自己的一些朋友知音還是看到了自己的才華的,為他們展現自己的才華就可以了。作者看到蘭花隱沒於眾草之中,感覺到無限的悲涼,於是聯繫到了自身的際遇,生出無限的感慨。從整首詩看始終都在寫蘭花的在眾草中的形象,最後一句更是寫出來了作者此時自己的心聲,如果沒有清風的來吹散花香,那麼香氣為誰發出呢。這就是間接表明自己的才華如果沒有他自己的路途的知音自己的才華為誰施展呢。
參考文檔:
希望樓主採納!!
3.形容「蘭花」的詩詞名句有哪些
1. 懊恨幽蘭強主張,開花不與我商量。《畫蘭》 李日華
2. 渥丹承露彩,紺綠泛風光。《蘭》 丁謂
3. 楚芳有幽姿,采采倏盈把。《采蘭吟》 釋文珦
4. 楚澤多蘭人未辯,盡以清香為比擬。《蘭》 梅堯臣
5.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芳蘭》 李世民
6.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題楊次公春蘭》 蘇軾
7. 、道是深林種,還憐出谷香。《寫蘭》 景翩翩
8. 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折枝蘭》 鄭板橋
9. 盈盈葉上露,似欲向人啼。《著色蘭》張羽
10.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詠蘭詩》張學良
11. 彷彿銅瓶見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嬌。《浣溪沙 蘭花》
12.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蘭花詩》 唐 李白
13. 結根喦谷謝群芳,多謝光風為發揚。《和趙季行用蘭花韻三首》 劉宰
14.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蘭花》 秋瑾
15.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蘭花》 孫克弘
4.求描寫蘭花的詩句要有翻譯,一定要翻譯
蘭花
清秋瑾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儔
以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蘭花象徵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現詠蘭的佳句。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對於中國人來說,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沉意義。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因此對於蘭花,中國人可以說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與性格認同。 蘭花,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受人喜愛。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養蘭、賞蘭、繪蘭、寫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被譽為"國香"、"王者香"的中國蘭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對它品價極高,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5.形容蘭花的詩詞
1、《蘭花》
宋代:潘牥
聞說吾家又一種,移來遠自劍津灣。
葉如壯士沖冠發,花帶癯仙辟穀顏。
行輩合推梅以上,交遊多在菊之間。
平生我亦好修者,乞取幽蘭鎮小山。
作者潘牥(1204-1246)字庭堅,號紫岩,初名公筠,避理宗諱改,福州富沙(今屬福建)人。
端平二年(1235)進士第三名,調鎮南軍節度推官、衢州推官,皆未上。歷浙西茶鹽司干官,改宣教郎,除太學正,旬日出通判潭州。
2、《蘭花》
宋代:許棐
竹底松根慣寂寥,肯隨桃李媚兒曹。
高名壓盡離騷卷,不入離騷更自高。
作者許棐,字忱夫,一字枕父,號梅屋。海鹽人(今屬浙江)。
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寶慶初前後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隱於秦溪,築小庄於溪北,植梅於屋之四檐,號曰梅屋。四壁儲書數千卷,中懸白居易、蘇軾二像事之。
3、《記小圃花果二十首 其十八 蘭花》
宋代:劉克庄
清旦書窗外,深叢茁一枝。
人尋花不見,蝶有鼻先知。
作者劉克庄(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人。
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於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4、《題蘭花圖》
元代:劉基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置月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薋菉葹。我欲紉之充佩禕。
睘睘獨立眾所非。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作者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
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
5、《蘭花》
明代:文嘉
奕奕幽蘭傍砌栽,紫莖綠葉向春開。
晚晴庭院微風發,忽送清香度竹來。
作者文嘉(1501-1583),字休承,號文水,明湖廣衡山人,系籍長州(今江蘇蘇州)。文徵明仲子。吳門派代表畫家。
初為烏程訓導,後為和州學正。能詩,工書,小楷清勁,亦善行書。精於鑒別古書畫,工石刻,為明一代之冠。
6.贊美蘭花的詩與賞析
春,是開啟夢的精靈
輕輕的,悄悄的
伴隨著第一場雨的飛舞
翩然而至
帶來綠的新意
生命的氣息
夏,是感受希望的天使
旖旎而神奇
和著白花的綻放
蝴蝶的纏綿
輕快的歡唱著
好似人間的天堂
秋,是轉換自然氣息的魔法師
絢爛多變的個性
是秋最美的符號
每一片飄零的落葉
都是大自然的奇跡
生命的贊歌
冬,是妖嬈嫵媚的雪女
純凈中透著清新
紛紛的雪花
是雪女輕舞的彩綾
是浪漫的飛絮
7.描寫蘭花的詩,要有解釋
唐·韓愈
幽蘭操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
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
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釋義 : 蘭花開時,在遠處仍能聞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們不去採摘蘭花卻好像它仍然佩戴在身上,對蘭花本身有什麼損傷呢?今日的變故,並非我的過錯。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嚴寒時,薺麥卻正開始茂盛地生長,一派生機盎然,既然薺麥能無畏寒冬,那麼不利的環境對我又有什麼影響呢?一個君子是能處於不利的環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賞析:深谷幽蘭,清芳自足,甘於淡漠,正是象徵著一個人不管是做學問還是要成就事業,都要能夠承受寂寞和忍受別人的不理解,用達觀、平和的心境去面對風雨人生。然而,這並不只是某種孤芳自賞的清高,而是因為學習君子之道的過程本身就是快樂和充實的。
8.描寫「蘭花」的詩詞有哪些
《詠幽蘭》—— 清 康熙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
賞析: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誰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在詩中道出了「蘭花」冰清玉潔的高雅氣質。他吟詠的不是蘭的孤高隱逸,而是推崇蘭的謙和踏實,不爭虛華的品格。
《蘭》 ——宋 陸游
蜂蝶有路依稀到,雲霧無門不可通。
便是東風難著力,自然香在有無中。
賞析:通過蜂蝶,和氣味側面表達了詩人對蘭的喜愛。
《蕙》 ——近現代 齊白石
叢叢蕙草水之涯,綠葉陰深半欲遮。
最是清風披拂處,一莖嫩玉九枝花
賞析:描述它的生長環境,還有它的狀態表現它的美。
《蘭花詩》——唐 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賞析:李詩借蘭花生於幽園、被荒草埋沒、無人欣賞的處境,表達了自己有才卻無人賞識的憂嘆。
《詠蘭》——朱德
幽蘭吐秀喬林下,仍自盤根眾草旁。
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含芳。
賞析:描寫蘭悠然自得狀態,表達是人自己那種悠然的心態。讓人嘆為觀止。
9.代表蘭花的詩句
《芳蘭》 唐 李世民
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感遇》(其一)
唐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唐 陳子昂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楚思》
唐 高蟾
疊浪與雲急,翠蘭和意香。描寫蘭花的詩句古詩。
風流化為雨,日暮下巫陽。
《蘭二首》(一)
唐 唐彥謙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蘭
(明) 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第二篇:《蘭花的詩詞賞析》
蘭花的詩詞賞析
在梅蘭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蘭花。對於蘭花一直有一種莫名的情
愫。可能在蘭花的馨香環境中長大的人,更容易喜歡上它。人們對於蘭花的評價從古至
今一直都很高,蘭花一直被說為是空谷幽蘭;因為蘭花是喜陰的植物,常被說來是隱士來道
出作者歸隱的想法。
蘭花最早的含義是愛的吉祥物。屈原在詩歌中將蘭喻為君子,故後人又把蘭
理解為君子高潔、有德澤的象徵。如蘭桂齊芳(蘭花、桂花)喻德澤長留,經久不
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給後輩子孫,亦用來稱頌別人的子孫昌盛。蘭後來又引申出
多層含義,如美好的文章稱「蘭章」,對別人子弟的美稱叫「蘭玉」,對友情契合
而結拜成兄弟稱「金蘭之好」等。以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
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蘭花象徵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
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
現詠蘭的佳句。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對
於中國人來說,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沉意義。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
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因此對於蘭花,中國人可以說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
情與性格認同。 蘭花,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
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受人喜愛。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養蘭、賞蘭、繪蘭、寫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被譽為
"國香"、"王者香"的中國蘭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對它品價極高,
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
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所以蘭花在古人眼中是很高貴的,也就有很多古詩詞是描寫蘭花的,或借蘭
花抒發自己的歸隱之志,或表現自己對蘭花的喜愛,或借蘭花藍表現自己鬱郁不
得志的心情。下面是對我最喜歡的兩首首寫蘭花的詩詞的賞析:描寫蘭花的詩句古詩。
孔 丘《猗蘭操》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於歸,遠送於野。
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
時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
孔子歷聘諸侯,莫能任。隱俗之中,見芳 蘭獨茂, 喟然嘆曰:「蘭當為王者得,今 乃
與眾草為伍。」 止車援琴鼓之,自傷不 逢時,托詞於蘭。這首詩是孔子在被趕出魯國是看
到路邊蘭花與雜草生長在一起,有感而生就寫出了這首詩,他更是借這首詩寫出自己像蘭花
一樣生不逢時,生不逢地。他一蘭花自喻也表現了自己不願與雜草生在一起的文人高潔。
⑷ 蘭草如何鑒賞
一看葉形:人們對名品蘭花鑒別的主要依據是看葉形,包括葉芽、株形等。蘭芽出土時的色澤對蘭花品種的鑒賞有一定參考作用,芽期需仔細觀察。一般而言.凡新芽為白色、白綠色、綠色的,春蘭一般為素心品種,蕙蘭大多為素心或綠蕙;芽尖有白色米粒狀「白峰」的,有可能出細花。蘭花傳統名品大都相對穩定,其葉形也有一定的規律性,蘭藝家經長期實踐,對葉形特徵明顯的品種一般能憑眼看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如直立葉的汪字、泰素、老極品,環垂葉的宋梅、大一品,肥環葉的大富貴、扭曲葉的綠雲等。但蘭花由於種養環境不同,並非年年歲歲葉相同,於是蘭藝家們在觀葉的同時往往還要結合看花苞來鑒定品種。
二看花苞蘭花傳統名品不但葉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們在鑒別時既要看葉形,又要看花苞。關於花苞的鑒定,前人總結出了蘭蕙頭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鈴的「五門八式」。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我們鑒別品種大有裨益,值得我們很好的消化吸收。 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人們在蘭藝實踐中發現,即使同一盆蘭花,有時其花苞的顏色在不同年份,甚至同一年份也不相同。對此我有體會。經多年觀察,我栽培的大富貴、元字等名品蘭蕙其花苞在不同的年份有時會有差異,有的年份花苞色澤深些、有的年份色澤淺些。
三看開品對蘭蕙品種的鑒別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開品,這也是引種品種要見花引種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開品到位,見花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但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同一品種的蘭蕙往往因種法不同開出的花品有時也各不相同,如宋梅能開出四五種花形,綠雲、西神亦能開出幾種不同的花形,但我們不能因其開品有異就斷定它們是不同的品種。
⑸ 蓮瓣蘭的鑒賞標准
蓮瓣蘭是中國蘭花當中一枝獨秀的春蘭,其鑒賞標准和我國傳統蘭意鑒賞標准一脈相承,但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現代的審美意識形成了新的更多的鑒別准則和欣賞內容。觀賞是人通過感覺器官接觸名品蘭之後產生的思維活動,鑒別則是根據蓮瓣蘭的花朵和花色,葉和葉的姿勢所展現的自然美,分出各種等次的好花,確定它的美麗感人之處以及花所含有的意境美。蘭花品種品位的鑒賞說到底是主觀認識與客觀現實相協調統一的活動。美,應是公認好的東西,通過觀察、欣賞,達到悅目愉情,心曠神怡的效果。鑒賞蓮瓣蘭的名品就按照這一規律,欣賞和識別植株的葉型,花朵的花瓣型、色彩和香味等,從中體驗到各個部分或者一個部分所具有的形式美和包含著的美的意境,使欣賞者按一定的標准和感受真正進入藝術的殿堂。結合當今對蓮瓣蘭鑒賞的普遍要求,具體地概括為如下五個方面的標准:
形質和意境的和諧美
鑒賞蘭花歷來要求一棵花不僅僅具有自然美,而且還要具備最高層次的美,即是在實物之外還要包含某種境界美。由自然美延伸到含蓄的意境美,賦有詩情畫意。因此,既重視形質的美又強調意境美,兩者要和諧統一,成為鑒賞蓮瓣蘭的審美原則,成為鑒賞的標准。
形質指的是一棵蓮瓣蘭開出的花朵之花穿花貌花瓣的質地和構成的幾何圖形,花朵的香味與濃淡馨香,以及蘭株的葉型和葉與花的空間位置等等。意境則是一朵花或是葉花的某一部分給人一種啟迪聯想,從實物達到某一種境界,比如花朵的花瓣為大荷瓣,它包含著穩重,一朵花的兩個副瓣成飛肩,它包含有精神等等。形質和意境統一才是美,兩者和諧,引人入勝,聯想翩翩,從形質流浸於另一種美的境界之中。鑒賞審美活動從形質開始,歸宿到精神思想之中,這是我國對蘭花審美藝術的核心。愛蘭和養蘭就是一種愛美之心的表現,養蘭之人通過蘭花自身的美來表達自己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嚮往著真善美的思想情操。種植蘭花可以從中寄託某種情思,寓於某種情操,宣揚某種精神等,放素有養蘭觀葉思美,看花思情,聞香思幽之說。
綜上所述:形質和意境的和諧美是衡量何為名花的根本尺度,是一個鑒賞的標准。
中國遠古時代看重蘭花最早是從它寓意的品格和精神開始的,往往以此來借喻自己的身世和處境,如孔子最早在《猗蘭操》中感嘆:「孔子歷聘諸侯,莫能任;隱谷之中,見芬(同香)蘭獨茂,唱然嘆日:『蘭當為王者香,今乃與眾為伍。」』那時,對蘭花的認識以從宜人的幽香進入到生幽谷無人而自芳的精神,崇尚立潔身自好的品德,提倡「寓賞本殊致,意幽非我情」的鑒賞觀念,突出了寓意為重的鑒賞要求。十九世紀初葉,可以說是我國鑒賞蘭花的系統化和標准化形成時期。中國藝蘭家們首先將形質的美具體化,用花朵的花瓣形狀和結構作為美的表現,並將包含著某種神志或者說具有某種意境結合起來,作為花藝的全部內容。以此將蘭意分為不同的品位,列出名品的次弟,如在傳統春蘭名品中以四大天王為最高花藝檔次的名品,使形質和包含的意境相統一作為鑒賞原則,成為完善的鑒賞標准。這種中國蘭花的鑒賞原則廣為推廣和應用,以至日本、台灣等地今天仍以此為選擇和鑒別好的蘭花品種標准。當然,這一鑒賞原則主要是針對花藝總結出來的,隨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加深,特別後來發現葉藝品,提出現葉勝觀花的觀點。蓮瓣蘭屬於中國蘭花中的優秀春蘭品種,起初的鑒賞原則也是離不開中國蘭蕙的鑒賞要求,從花藝上推崇形質和意境的和諧美。
蓮瓣蘭的鑒賞繼承和發揚了我國蘭花具有的外在的形式美和內在的含蓄美,同時還根據啟身的特點,將形質美的內容進一步擴大,從花藝延伸到植株葉型,從花朵的香色包括到花色」的艷麗鮮明,從花朵的瓣型伸展到花容所具有的精神境界等等,形成更為完善的審美標准。蓮瓣蘭的鑒賞標準的形成也是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隨著時代的前進,其鑒賞的內容不斷吸收新的東西,逐步形成更加豐富和完善的原則。開初,蓮瓣蘭以白花素心為最好的花最美的花,成為大理地區的名蘭。因為,除了素心白花品種所具有的自然美之外,在能夠充分展現植物本身的宜人幽香和高潔淡雅,具有不與桃李爭艷,不因雪霜而變色的精神。這種審美觀念反映到蓬瓣蘭的鑒賞上,素心蘭恰好從形質上表達了傳統文化思想提倡的境界,由此而博得文人雅士的喜歡,正如過去流傳的說法,「百姓栽花,宰相植蘭」。大理地區過去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惟獨選擇白花素心品種將以馴化栽培,精心保護,經歷幾百年的發展,留下大小雪素。由於大小雪素的花朵素凈淡雅,不僅具有自然之美,而且花朵所含的寓意深刻,體現了提倡的精神崇尚的美,因此才被推選為珍貴名蘭花,冠以「仙品」。後來,隨著對蓮瓣蘭的逐步認識,審美觀念也發生變化,情趣更為廣泛一些。蓮瓣蘭經過多年的栽培,植株長得高大,葉多而造型優美,不單從觀賞花朵思情,同時也注意欣賞葉姿和葉色的美。蓮瓣蘭是一個大家族,名品花種繁多,表現在葉的結構上,有細葉寬葉的品種,細葉與寬葉相比,別具一種美,小巧秀氣,細葉婆娑;不僅如此,蓮瓣蘭的葉姿各異,有委曲葉,有弓型葉和直立葉品種,寓意當然各有干秋,美的表現也就各不相同。杯曲型的葉姿,象許多碧玉之環滾在盆邊,賦有曲線美的藝術;彎弓型的葉姿,猶如殘日在天;直立型的葉姿,如劍指蒼天,剛強有力,美在陽剛之氣。在鑒賞傳統春蘭名品的形質和意境美當中,將葉的形質美納入花藝之中,作為必不可少的內容。
蓮瓣蘭名品的審美增添了時代的氣息,吸收與鑒賞國外以及海外關於欣賞蘭花的觀念,對形質差的要求以花朵色彩明快,艷麗多彩,盡美盡善,奇異居上的美。比如說,日本的春蘭花朵的色彩鮮艷美麗,因無香而強調花色的藝術美;台灣是蘭花帝國,審視蘭花的美,繼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審美要求,在欣賞蘭蕙時既重花朵的藝術性又重視色彩,既重視素心花又重奇花異草,等等。蓮瓣蘭在審美上也吸取好的東西,從傳統以白花素心為最美轉復到既承認這種美,同時也重視各種色彩的素心花美;又重視彩心花以顏色單一鮮明、艷麗風采、質感透明為美。蓮瓣蘭名品的鑒賞不僅從形質上增加了豐富的內容,而且在意境方面也增添了不同的要求,紅色系列的彩心花和素心花,表現熱烈,象徵生活和心情熾熱;綠色象徵生命之希望等等。故紅花或紅素,黃色花或黃素一經發現,就一樣被視著珍稀名花,這不能不說是審美觀念變化的結果。概括地說,蓮瓣蘭形質多姿多彩,新奇獨占,具有大自然創造的美,是客觀存在的美。形質的美所表達的思想境界也是多種多樣的,大千世界的千差萬別所孕育的美也當然千差萬別,隨著欣賞者不同,聯想翩翩,思緒翻騰,突出了形質和意境和諧的美。
蓮瓣蘭名品的鑒賞,通過近幾年的總結,愈來愈重視花朵的自然美,同時也非常看重花朵所表達的詩情畫意,將花朵之外所表現的精神以致包含的美境作為欣賞的根本要求,並以此作為劃分名品次第的根本尺度。一棵蓮瓣蘭開出的花朵不管大小如何,只要花瓣造形美且整朵花的花容美,具有某種神韻,賦有某種含意,那就會引起藝蘭者的共鳴,其價格因之而倍增。蓮瓣蘭中開大朵花的,甚至巨型花,但花的形質差,是長矩圓形的花瓣,有的質薄如紙,花瓣不是扭就是卷,花並無神無意,呆滯難看,根本沒有哪個藝蘭家過問一下。因此,蓮瓣蘭花朵的品級完全取決於花的形質與意境是否和諧統一,有此才具有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成為名品花。
以上各方面歸納起來,蓮瓣蘭名品的鑒賞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是,從花和葉的自然形質美的欣賞之中領略到某種美的精神境界,從中得到高層次的享受。這就是東方文化的含蓄審美觀,也是蓮瓣蘭鑒賞的基本原則。作為意境美本是主觀思維的產物,是一種花藝之外的鑒賞功夫,完全取決於個人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
⑹ 在蘭花鑒賞中,看到「銘品」一詞,講解各種蘭花,這個銘品從漢語角度講是什麼意思
其實「銘品」就是名品的意思,是相對於行花而言的,在瓣型、花色、葉態方面有特色符合一定標準的,稱為'銘品『或'細花",沒有任何符合標準的觀賞點的,稱為「行花」或「普草」,這都是蘭花行業中的術語、
⑺ 蘭花的寓意和象徵詩句
1. 關於蘭花的寓意詩句
關於蘭花的寓意詩句 1.蘭花有什麼寓意,詩句有哪些
蘭花花語:解讀蘭花的象徵意義——美好、高潔、賢德。
蘭花是一種珍貴、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長在深山野林,「長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張學良詩句),品德高潔,枝葉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種精神、一種藝術、一種情懷與境界,是植根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的一種文化。其品格風范已成為中國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徵。
蘭花的花語:美好、高潔、賢德。外國的蘭花花語為:熱烈、友誼、自信、自傲
竹有節而無花:與善人交,確確實實地根無所系了,志若蘭兮終不移:松,松有葉而無香。
秋蘭兮塵蕪,綠艷恐休歇:宋朝還有個很有名的畫家鄭思肖(1239—1316)畫蘭不畫土。——唐李白
蘭花十里照春水,久而不聞其香。非無腳下浮雲鬧,貽以賦役取之:不以無人而不芳:頭可得:歷朝歷代的中國士大夫們最喜歡三種植物,蘭於石背一花開
為草當做蘭,稱它們為「歲寒三友」。——潘天壽《題蘭石圖 》
忽有幽香尋不得.
若無清風吹。氣若蘭兮長不改,不採羞自獻,來不相知去不留,則與之俱化。~~~屈原
室雅何須大,復悲高秋月,梅有花而無葉。松的四季常青,清氣為誰發——唐李白
2.蘭花有象徵意思的詩句
愛 蘭
不是生來偏愛蘭,緣於神姿自天然。
心逐碧草搖清風,嗅得幽香沁心田。
尋 蘭
心儀蘭花愛意濃,山中尋蹤樂春風。
攀登危岩撥荊棘,一見芳姿露笑客。
采 蘭
雲遮霧罩溪水潺,登高攀崖覓幽蘭。
採取奇草花悅目,忘盡飢餓和嚴寒。
養 蘭
陽台蒔蘭數十叢,朝顧暮看日相逢。
道出不怕君笑我,糟糠說我已發瘋。
賞 蘭
採回蘭花盆中栽,馨香引得蝶飛來。
惹我夜半無睡意,燈照芳容細觀測。
夢 蘭
痴心蘭花登山采,歸來未歇數盆栽。
天姿仙影日三顧,多少次第夢中開。
畫 蘭
一方宣紙幾筆墨,畫出蘭花迎春開。
不知墨香是花香,引得蝴蝶堂上來。
題 蘭
陽台蘭花巧安排,春夏秋冬輪回汗。
風送天香沁肺腑,自有狼毫抒胸懷。
讀 蘭
始自子稱王者香,空谷幽蘭天下芳。
蒔養數盆顯神韻,引我詩情讀華章。
3.代表蘭花的詩句
《芳蘭》 唐 李世民
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感遇》(其一)
唐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唐 陳子昂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楚思》
唐 高蟾
疊浪與雲急,翠蘭和意香。描寫蘭花的詩句古詩。
風流化為雨,日暮下巫陽。
《蘭二首》(一)
唐 唐彥謙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蘭
(明) 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第二篇:《蘭花的詩詞賞析》
蘭花的詩詞賞析
在梅蘭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蘭花。對於蘭花一直有一種莫名的情
愫。可能在蘭花的馨香環境中長大的人,更容易喜歡上它。人們對於蘭花的評價從古至
今一直都很高,蘭花一直被說為是空谷幽蘭;因為蘭花是喜陰的植物,常被說來是隱士來道
出作者歸隱的想法。
蘭花最早的含義是愛的吉祥物。屈原在詩歌中將蘭喻為君子,故後人又把蘭
理解為君子高潔、有德澤的象徵。如蘭桂齊芳(蘭花、桂花)喻德澤長留,經久不
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給後輩子孫,亦用來稱頌別人的子孫昌盛。蘭後來又引申出
多層含義,如美好的文章稱「蘭章」,對別人子弟的美稱叫「蘭玉」,對友情契合
而結拜成兄弟稱「金蘭之好」等。以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
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蘭花象徵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
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
現詠蘭的佳句。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對
於中國人來說,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沉意義。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
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因此對於蘭花,中國人可以說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
情與性格認同。 蘭花,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
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受人喜愛。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養蘭、賞蘭、繪蘭、寫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被譽為
"國香"、"王者香"的中國蘭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對它品價極高,
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
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所以蘭花在古人眼中是很高貴的,也就有很多古詩詞是描寫蘭花的,或借蘭
花抒發自己的歸隱之志,或表現自己對蘭花的喜愛,或借蘭花藍表現自己鬱郁不
得志的心情。下面是對我最喜歡的兩首首寫蘭花的詩詞的賞析:描寫蘭花的詩句古詩。
孔 丘《猗蘭操》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於歸,遠送於野。
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
時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
孔子歷聘諸侯,莫能任。隱俗之中,見芳 蘭獨茂, 喟然嘆曰:「蘭當為王者得,今 乃
與眾草為伍。」 止車援琴鼓之,自傷不 逢時,托詞於蘭。這首詩是孔子在被趕出魯國是看
到路邊蘭花與雜草生長在一起,有感而生就寫出了這首詩,他更是借這首詩寫出自己像蘭花
一樣生不逢時,生不逢地。他一蘭花自喻也表現了自己不願與雜草生在一起的文人高潔。
4.蘭花的詩句並與寓意和簡介
《詠蘭葉》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詠蘭花》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張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又與高啟、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花中四君子,即中國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梅、蘭、竹、菊。其中,蘭,一則花朵色淡香清,二則多生於幽僻之處,故常被看作是謙謙君子的象徵。
5.關於蘭花的詩句及解釋
蘭花詩 十二首 古 風 唐 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詠 蘭 元 余同麓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題 畫 蘭 清 鄭燮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蘭 花 彷彿銅瓶見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嬌。
湘江清淚滴春潮,豈有心心同婉孌。 並無葉葉助風標,斷腸一集是離騷。
詠 蘭 朱 德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 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詠 蘭 詩 張學良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花。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幽 蘭 唐 崔塗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每到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蘭 明 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詠同心蘭四絕句 清 錢謙益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蘭 花 秋 瑾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儔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29 13:44 《幽蘭》 轉過青山又一山,幽蘭藏躲路回環。 眾香國里誰能到,容我書呆屋半間。
《蘭》 世間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 畫入懸崖孤絕處,蘭花竹葉兩相遮。
《盆蘭》 西江絕妙贛州蘭,曾買盆花幾上看。 畫里不知還得似,故鄉風露未全乾。
《山蘭》 山上山下都是蘭,香芬馥郁是一般。 可恨世人薄倖眼,只因高低兩樣看。
《幽蘭》 昨日尋春出禁關,家家桃柳卻無蘭。 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訪幽宗定在山。
《盆蘭》 買塊蘭花要整根,神完力足長兒孫。 莫嫌今歲花猶少,請看明年花滿盆。
《蘭》 (八首) 素心蘭與赤心蘭,總把芳心與客看。 豈是春風能釀得,曾經霜雪十分寒。
亂草荒蓬著處理,蘭花無地可安排。 想因賦質多靈秀,定要移根上苑栽。
九畹蘭花自千古,蘭花不足蕙花補。 何事荊棘夾雜生,君子容之更何忤。
不紅不紫不深黃,碧綠沉沉葉幾章。 惟有西風偏稱意,慣催石上掃秋霜。
春風昨夜入山來,吹得芳蘭處處開。 惟有竹為君子伴,更無他卉可同栽。
一峰過去一峰遙,路人三峰近斗杓。 蘭蕊愈高香欲遠,洞庭草青滿湖飄。
蘭花與竹本相關,總在青山綠水間。 霜雪不凋春不艷,笑人紅紫作客頑。
半邊修竹半邊蘭,碧葉清芬滿近山。 總是一團春夏意,略無秋氣雜其間。
提問人的追問 2009-11-29 13:46 有沒有解釋呢,一首就可以了。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29 13:54 【賞析】 這是一首以古諷今、寄慨抒懷的五言古詩。
詩的主題是感慨懷才不遇。 前四句用戰國時燕昭王求賢的故事。
燕昭王決心洗雪被齊國襲破的恥辱,欲以重禮招納天下賢才。他請郭隗推薦,郭隗說:王如果要招賢,那就先從尊重我開始。
天下賢才見到王對我很尊重,那麼比我更好的賢才也會不遠千里而來了。於是燕昭王立即修築高台,置以黃金,大張旗鼓地恭敬郭隗。
這樣一來,果然奏效,當時著名游士如劇辛、鄒衍等人紛紛從各國涌來燕國。在這里,李白的用意是藉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賢臣對待天下賢才的態度。
李白認為,燕昭王的英明在於禮賢求賢,郭隗的可貴在於為君招賢。 然而,那畢竟是歷史故事。
次四句,詩人便化用前人成語,感諷現實。「青雲士」是指那些飛黃騰達的達官貴人。
《史記。伯夷列傳》說:「閭巷之人慾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者!」意思是說,下層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達官貴人,才有可能揚名垂世,否則便被埋沒。
李白便發揮這個意思,感慨說,無奈那些飛黃騰達的顯貴們,早已把我們這些下層士人象塵埃一樣棄置不顧。顯貴之臣如此,那麼當今君主怎樣呢?李白化用阮籍《詠懷》第三十一首諷刺魏王語「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尖銳指出當今君主也是只管揮霍珠玉珍寶,追求聲色淫靡,而聽任天下賢才過著貧賤的生活。
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鮮明對比。詩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著尖銳的揭露和諷刺。
現實不合理想,懷才不獲起用,那就只有遠走高飛,別謀出路,但是前途又會怎樣呢?李白用了春秋時代田饒的故事,含蓄地抒寫了他在這種處境中的不盡惆悵。田饒在魯國長久未得到重用,決心離去,對魯哀公說:「臣將去君,黃鵠舉矣!」魯哀公問他「黃鵠舉」是什麼意思。
他解釋說,雞忠心為君主效勞,但君主卻天天把它煮了吃掉,這是因為雞就在君主近邊,隨時可得;而黃鵠一舉千里,來到君主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雞那樣忠心效勞,卻受到珍貴,這是因為黃鵠來自遠方,難得之故。所以我要離開君主,學黃鵠高飛遠去了。
魯哀公聽了,請田饒留下,表示要把這番話寫下來。田饒說:「有臣不用,何書其言!」。
6.形容蘭花的詩詞
1、《蘭花》
宋代:潘牥
聞說吾家又一種,移來遠自劍津灣。
葉如壯士沖冠發,花帶癯仙辟穀顏。
行輩合推梅以上,交遊多在菊之間。
平生我亦好修者,乞取幽蘭鎮小山。
作者潘牥(1204-1246)字庭堅,號紫岩,初名公筠,避理宗諱改,福州富沙(今屬福建)人。
端平二年(1235)進士第三名,調鎮南軍節度推官、衢州推官,皆未上。歷浙西茶鹽司干官,改宣教郎,除太學正,旬日出通判潭州。
2、《蘭花》
宋代:許棐
竹底松根慣寂寥,肯隨桃李媚兒曹。
高名壓盡離騷卷,不入離騷更自高。
作者許棐,字忱夫,一字枕父,號梅屋。海鹽人(今屬浙江)。
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寶慶初前後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隱於秦溪,築小庄於溪北,植梅於屋之四檐,號曰梅屋。四壁儲書數千卷,中懸白居易、蘇軾二像事之。
3、《記小圃花果二十首 其十八 蘭花》
宋代:劉克庄
清旦書窗外,深叢茁一枝。
人尋花不見,蝶有鼻先知。
作者劉克庄(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人。
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於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4、《題蘭花圖》
元代:劉基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置月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薋菉葹。我欲紉之充佩禕。
睘睘獨立眾所非。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作者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
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
5、《蘭花》
明代:文嘉
奕奕幽蘭傍砌栽,紫莖綠葉向春開。
晚晴庭院微風發,忽送清香度竹來。
作者文嘉(1501-1583),字休承,號文水,明湖廣衡山人,系籍長州(今江蘇蘇州)。文徵明仲子。吳門派代表畫家。
初為烏程訓導,後為和州學正。能詩,工書,小楷清勁,亦善行書。精於鑒別古書畫,工石刻,為明一代之冠。
7.描寫蘭花的詩句
詠 蘭 詩 選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 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 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韓 愈《幽蘭操》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
唐·王勃《春庄》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唐·李白《孤蘭》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⑻ 蘭花葉子鑒賞怎麼鑒賞
主要鑒賞蘭葉的色彩、形狀和姿態。愛蘭人不乏欣賞蘭花的葉片之美。蘭葉的顏色長年碧版綠油潤,權有如翠如玉之感,是其他植物的葉子不能與之媲美的。常有「觀花月余,觀葉四時」、「觀葉勝觀花」的說法。無花時,蘭葉疏密有致,柔中隱剛,既婀娜多姿,又氣宇軒昂,翠葉婆娑似與人顧盼呼應,給人以百看不厭的風采。花千姿百態,種類豐富。不同蘭花,生長習性和生態適應性也不一樣,其栽培方法也就不同。栽培蘭花的場所稱蘭圃。蘭花在我國栽培極為廣泛,但因各地氣候條件差異,栽培和管理蘭花方法的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