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落去
Ⅰ 荷花凋零的詩句
1、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釋義:詩人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長安,中間隔著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詩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隨風飄盪的游絲,悠悠然飄向友人所在的長安。詩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無好友共賞幽勝而微感惆悵。
2、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李清照《一剪梅》
釋義: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詞人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全詞以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展示出一種婉約之美,格調清新,意境幽美,稱得上是一首工緻精巧的別情佳作。
3、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碧波間。——李璟《浣溪沙》
釋義:在這秋色滿天的時節,美好的春光連同荷花的清芬、荷葉的秀翠,還有觀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濃重的蕭瑟氣氛中又平添了一種悲涼凄清的氣氛。
4、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柳永《甘草子》
釋義:女主人公池上憑闌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觸動寂寥之情,何況「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比喻貼切,句中「亂」字亦下得極好,它既寫出雨灑衰荷歷亂驚心的聲響,又畫出跳珠亂濺的景色,間接地,還顯示了憑闌凝佇、寂寞無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5、浪跡紅衣脫盡,羨芳魂不埋黃土。——趙孟頮《水龍吟·次韻程儀父荷花》
6、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李商隱《贈荷花》
釋義: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7、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釋義: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
8、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
9、至今寒窗風,靜送枯荷雨。雨歇吏人稀,知君獨吟苦。——梅堯臣《河南張應之東齋》
10、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干。——白居易《衰荷》
釋義:白詩主要寫了霜露中荷花將落未落,雨後風中荷葉被吹乾的情境,通過描寫荷花敗落前的「蕭條」,讓人不禁想像花凋葉落後的景象;王詩先寫荷花曾經花開十里、飄香十里的盛景,又寫荷花如今在秋風中凋零的景象,通過前後的對比來突出荷花敗落的凄慘。
Ⅱ 無可奈荷花落去下句是什麼
無可奈荷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Ⅲ 秋天的荷花枯萎的詞句
秋天的荷花枯萎的詞:凋謝、凋零、枯槁、枯萎、消涸、眢谷、頑燥、委謝、萎謝、萎枯、萎縮、衰枯、
秋天的荷花枯萎的句子:
再看那湖水裡的秋日殘荷,繁花業已逝去,只空留下那一池寧靜的水,依然波瀾不驚地一動也不動著。那一坨坨荷花莖葉,就這樣散落在秋風中。看著看著,突然一股頹敗的味道湧上了心頭,淡淡的,難以言表的漸漸散開來。緊接著,一股淡淡的蕭殺之氣也開始由遠而近地擁來,那數九寒冬萬物蕭瑟的景況彷彿也已離此不遠了。
秋天的荷花池,不像夏天那樣繁盛,也不像冬天那樣肅殺。只見它於一片綠中現出一點點頹敗,於一陣涼意之中又現出一片片綠來。盡管有些枝葉已經開始落敗、枯萎下來,但是大部分卻還是在頑強地堅守著綠,乍一望去依然可人至極,只是少了那種欣欣向榮的味道,也不能再給人一種生命力旺盛的感覺。
也許就在一兩個月前,這里還是繁花盛開,萬紫千紅的儀人世界。可如今,時光的風把它們通通都吹向了遠方,只空留下這一堵堵綠意尤存的蓮莖,輕輕地搖曳在秋風中。再過上一兩個月,就是這些也要通通消逝而去。到那個時候,不再見有綠,只剩下一片枯枝敗葉漂浮在湖上邊,任那如刀般的寒風扯來扯去。
你看你看,那萬片頹敗之中的一點紅是什麼?原來在湖裡面的荷葉群中,依然有幾朵粉紅色的荷花正在星星點點的盛開著。盡管絕大多數荷花早已落去,但是依然有著這么幾朵不甘寂莫的荷花,頑強地迎著秋風盛開著。秋天看到荷花,難免讓人感到有點驚奇,有點令人難忘。這是一種完全不同於夏天的荷花,夏天的荷花是一種奪人的艷,而秋天的荷花則是一種憂人的奇。
Ⅳ 荷花落瓣的寓意及象徵
1、荷花的寓意:嫌銷少女
荷花的花色格外美麗,有粉色、白色、粉白色,而且會散發出淡淡地清香,遠遠望去,荷花的和缺花瓣似白卻又透著粉色,。
所以純真的少女是荷花的寓意和象徵,它像是一位害羞的姑娘藏在蔥郁的荷葉之中,讓人心中產生出莫名的盪漾之感。
2、荷花的寓意:典雅
荷花中的每一片花瓣都透露著淡淡的粉色,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美麗,讓人心中會產生一絲絲清爽的感覺,所以它還寓意著高潔,是沒有任何污點的美,代表著純潔,高尚,清純,也是用來要求自身學習借鑒的花卉。
3、荷花的寓意:謙虛
荷花不像玫瑰那樣絢麗奪人,也不似梅花通常傲骨風雪,但也有著自己的魅力意義,喚者辯它有著謙虛的寓意,其在盛夏綻放時會垂下其花瓣,就像是一位謙遜的君子在低頭含笑一樣,所以荷花又代表了一種謙虛的含義。
二、荷花的象徵
荷花的荷與「合」諧音,民間常用「和合二仙」來表達對美好愛情的嚮往,所以它也是美好愛情的象徵,荷花的藕絲代表了愛情中的'纏綿悱惻不可分離,是夫妻恩愛的象徵,也是對幸福愛情的嚮往,希望能與自己心愛的人長相廝守。
Ⅳ 含有荷花的經典古詩句
荷花形象美麗,豐姿綽約,神韻優雅,香遠益清,確實是一個具有美感的事物,因此,成為歷代詩人百唱不厭吟詠贊美的對象。那麼古代詩人描寫荷花的詩有哪些呢,以頌穗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含有荷花的經典古詩句,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含有荷花的經典古詩句篇1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里
原文: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注釋
①曉出:太陽剛剛升起。
②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④畢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時候。
⑥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與天空相接。
⑨無窮:無邊無際。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
⑩映日:太陽映照。
⑪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含有荷花的經典古詩句篇2
《贈荷花》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隱
原文: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常相映 一作:長相映)
譯文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說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
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注釋
①不相倫:不相比較。意謂世人皆重花而輕葉。倫:同等,同類。
②金盆:銅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
③綠荷紅菡萏(hàn dàn):綠荷是指碧綠的荷葉。菡萏是指未開的荷花。《經·山有扶蘇》之“隰有荷華”,劉楨《公宴》詩:“芙蓉散其華,菡萏溢金塘。”
④卷舒:形容荷葉的姿態。卷,卷縮。舒,伸展。開合:形容荷花的姿態。開,開放。合,合攏。
⑤天真:天然本性、不加雕飾的本來樣子。馮延巳《憶江南》詞之一:“玉人貪睡墜釵雲,粉消妝薄見天真。”
⑥翠減紅衰:翠者為葉,紅者為花,翠減紅衰言花葉凋零。翠:指荷葉。紅:指荷花。
⑦愁殺(shà)人:令人愁苦至極。
含有荷花的經典古詩句篇3
《采蓮曲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齡
原文: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譯文
其一
像吳國美女越國嬌娘楚王妃嬪一樣美麗的采蓮女們,競相劃動采蓮船,湖水打濕了衣衫。來的時候蓮花把她們迎進河口,采完之後明月把她們告燃送回江邊。
其二
采蓮女的羅裙綠得像荷襪櫻虛葉一樣,出水的荷花正朝著采蓮女的臉龐開放。碧羅裙芙蓉面混雜在荷花池中難以辨認,聽到歌聲才發覺池中有人來采蓮。
注釋
⑴采蓮曲:古曲名。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光,采蓮女勞動生活情態。
⑵“吳姬”句:古時吳、越、楚三國(今長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蓮之戲,故此句謂采蓮女皆美麗動人,如吳越國色,似楚王妃嬪。
⑶浦(pǔ)口:江湖會合處。浦,水濱。
⑷羅裙:用細軟而有疏孔的絲織品製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顏色的衣料剪裁的。
⑸芙蓉:指荷花。
⑹看不見: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綠葉紅花,哪是少女的綠裙紅顏。
含有荷花的經典古詩句篇4
《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原文: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譯文
西湖風光好,荷花開後清香繚繞,劃船載著酒宴來賞玩,用不著旌旗儀仗,自有紅花為幢綠葉為蓋隨船而來。
彩畫遊船駛進了荷花叢的深處,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煙霧夾著微雨,在一片音樂歌聲里,船兒載著醉倒的遊客歸去。
注釋
①西湖:指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西湖。歐陽修晚年退休後住在潁州,寫了一組《採桑子》(十首)。
②旌(jīng)旗:古代旌旗儀仗。
③幢(chuáng):古代的帳幔。
④蓋:古代一種似傘的遮陽物。
⑤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⑥笙(shēng):簧管樂器。
含有荷花的經典古詩句篇5
《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朝代:五代
作者:李璟
原文: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欄 通:闌) (何限恨 一作:無限恨)
譯文
荷花落盡,香氣消散,荷葉凋零,深秋的西風拂動綠水,使人愁緒滿懷。美好的人生年華不斷消逝。與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這滿眼蕭瑟的景象)。
細雨綿綿,夢境中塞外風物緲遠。(醒來)寒笙嗚咽之聲回盪在小樓中。(想起故人舊事),(她)含淚倚欄,懷抱無窮幽怨。
注釋
⑴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雙調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後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後闋基本相同,只是前闋首句平腳押韻,後闋首句仄腳不押韻。後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後闋末句擴展成兩句,所以叫“攤破浣溪沙”。
⑵菡萏:荷花的別稱。
⑶西風愁起:西風從綠波之間起來。以花葉凋零,故曰“愁起“。
⑷雞塞:《漢書·匈奴傳》:“送單於出朔方雞鹿塞。“顏師古註:”在朔方渾縣西北。“今陝西省橫山縣西。《後漢書·和帝紀》:”竇憲出雞鹿塞“,簡稱雞塞。亦作雞祿山。《花間集》卷八孫光憲《定西番》:”雞祿山前游騎。“這里泛指邊塞。
⑸徹:大麴中的最後一遍。“吹徹“意謂吹到最後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潤,故雲”寒“。元稹《連昌宮詞》:”逡巡大遍涼州徹“,” 大遍“有幾十段。後主《玉樓春》:”重按霓裳歌遍徹“,可以參證。玉笙寒:玉笙以銅質簧片發聲,遇冷則音聲不暢,需要加熱,叫暖笙。
⑹倚:明呂遠本作“寄“,《讀詞偶得》曾採用之。但”寄“字雖好,文意比較晦,今仍從《花庵詞選》與通行本、作“倚”。
Ⅵ 無奈荷花落去的下一句是什麼
晏殊的《浣溪紗》春恨詞: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首詞是晏殊的名作之一,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藝術風格。他的詞集叫《珠玉詞》,名字起得可算是恰如其分。《珠玉詞》里象珠般圓轉、玉似晶瑩的作品委實不少,當初中文競技場里不乏喜歡晏殊詞的同學。此詞明為懷人,而通體不著一懷人之語,是一篇以景襯情的佳作。
然而此詞之所以流傳千古,精華還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
這一聯基本上用虛字構成。人們都知道,用實字作成對子比較容易,而運用虛字就不那麼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詞統》中論及此聯時,說「實處易工,虛處難工,對法之妙無兩」。錢鍾書在《談藝錄》中也說,所謂「律之對仗,乃撮合語言,配成眷屬。愈能使不類為類,愈見詩人心手之妙。」
它雖然用虛字構成,卻具有充實的、耐人尋味和啟人聯想的內容,這就更使人覺得難能可貴了。這一聯寫出了人們心中所有但為筆底所無的細膩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規律。成功之處就在於作者善於捕捉剎那間的感受,並把這種感受提到具有某種哲理意味的高度上來加以描寫。
「無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覺、感受和感嘆,「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見的現象,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面對落花,聯想到春天的消失,聯想到人生的變易,止不住產生一種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對此無能為力,只有徒喚「無可奈何」了。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開一落的花,又使人聯想到其他許多一興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識」也是作者的感覺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來北歸,不違時節。它們差池雙翦,貼地爭飛,呢喃對語,由於體態相同,誰也難以分辨出其是否是舊巢雙燕,故在「相識」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歸來」,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燕子的北來南去,象徵著季節的變換和年華的交替。「燕」,既是指春來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聯想到象燕子那樣翩然歸來,重尋故舊的人或物。「花」和「燕」變成一種象徵,讓人們想得很開,想得很遠……。「花落去」與「燕歸來」每交替一次,便過了一年,而人生在這無窮的交替之中逐漸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歸來」,本屬司空見慣的尋常小事,但當作者在這兩個短句之前加上帶有感嘆色彩的片語「無可奈何」與「似曾相識」以 後,於是便把這極其普通的自然現象納入人生有限而時間永恆這一哲學范疇中來,創造出一種「情中有思」的意境。
關於此聯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
一次,晏殊來到維楊,住在大明寺中。他轉來看去,忽然發現牆上有一首詩寫得很好,可惜沒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進跑出,問個不停,終於打聽到這首詩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於晏殊從詩句中發現王琪文學修養較高,很會寫詩,所以,他立即決定要把王琪請來,一同探討詩文。
王琪來了以後,發現晏殊善於賞詩論文,態度還很謙虛;晏殊見王琪性格開朗,言談投機,又請王琪入席用餐。二人邊吃邊談,心情特別舒暢。飯後,又一同到池邊遊玩。晏殊望著晚春落花,隨口說道:「我想了個詩句寫在牆上,已經想了一年,還是對不出來。」那個句子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對道:似曾相識燕歸來。 這一對句不但在詞面上對得切合時宜,很有特點,而且在含義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摯友重逢,一見如故。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興?因此,晏殊一聽,急忙稱好!
這既是傳說,當然未必可信。
Ⅶ 無可奈荷花落去下句是什麼
無可奈荷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麻煩採納,謝謝!
Ⅷ 人無奈荷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詩詞及賞析簡短精煉
原句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
【原文回】
一曲新詞酒答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台,今日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飄零落去,卻令人無可奈何,那歸巢的燕子也似曾相識。我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Ⅸ 描寫荷花落的句子
清晨,晶瑩透明的露水在荷葉上晃動,一陣風吹來,荷葉上的露珠像斷了內線的珍珠一樣容往下流。
荷葉們在池塘里召開了擠壓大賽。每片綠油油的荷葉像個大力士,你擠我,我擠你。有些大力士支撐不住了,就被其他大力士擠到了角落裡去。一陣雷雨過後,小水珠像斷了線的珍珠,一粒一粒的爬在荷葉上曬太陽,金光閃閃,非常美麗。有些荷葉是斜過來的,小水珠叭嗒叭嗒地落在池塘里,過一會兒就沒有了聲音。蜻蜓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它落在蓮蓬上,蓮蓬就更加充滿生機。
月的荷塘,微風送來縷縷清香。我興致勃勃地觀賞著荷花動人的姿態。你看,那荷花有的還是花骨朵,含苞欲放,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才露出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開了,露出了嫩黃色的小蓮蓬,可謂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被這景色深深地陶醉了。如果有畫家來到這兒,把眼前這迷人的景色畫下來,那肯定會引起劇烈的轟動。
Ⅹ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是什麼意思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出自五代李璟的《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菡萏,荷花的別稱。
文字的語言是形象的,所以作運碧如者一上來就慧旦說:「菡萏香銷翠葉殘」。說「香」,點其「味」;說「翠」,重其「色」。此時味去葉枯確然使人惆悵。西風,秋風之謂也。綠波,寫的是瑩瑩秋水。如果說上句是重在寫秋色,那麼這一句則重在寫秋容。一個「愁」字,把秋風和秋水都擬人化了,於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時同作家的內在感情溶為一體了,詞作也因之而籠罩了一層濃重的蕭瑟氣氛。
解釋:荷花落盡,香氣消散,旁啟荷葉凋殘,西風從綠波之間吹起,使人愁緒滿懷。
原文
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